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治疗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虎子 赵成 +3 位作者 贺斌 方文岩 张洪 段振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87-692,共6页
目的评估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治疗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选取在2013年7月至2018年12月肿瘤科接受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治疗的76例ⅢB期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临床... 目的评估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治疗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选取在2013年7月至2018年12月肿瘤科接受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治疗的76例ⅢB期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东部肿瘤协作组体力状态(ECOG-PS)评分、吸烟状态、肿瘤位置、病理类型、化疗方式、D100、原发肿瘤体积(GTV)。随访并行近期疗效评价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生存状况,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治疗后3~6个月行近期疗效评价显示获得CR、PR、SD、PD的患者分别占全部患者的5.3%、48.7%、39.5%、6.6%;疾病控制率(DCR)为93.4%。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3个月,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76.3%、30.3%、10.5%,中位生存期(mOS)为17.2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ECOG-PS(P<0.001)、化疗方式(P=0.048)、GTV(P=0.026)、D100(P=0.032)、近期疗效评价(P=0.017)与OS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ECOG-PS评分(PS 0分比PS 2分,HR=0.14,95%CI:0.04-0.49,P=0.02;PS1分比PS 2分,HR=0.43,95%CI:0.26-0.70,P=0.01)、GTV体积(HR=0.54,95%CI:0.33-0.88,P=0.014)、近期疗效评价(HR=0.50,95%CI:0.31-0.83,P=0.007)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是治疗ⅢB期NSCLC的有效方法,且ECOG-PS评分、GTV、近期疗效评价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 化疗 预后因素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射频消融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肝恶性肿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王舒婷 陈海波 +3 位作者 施昌盛 施振静 虞希祥 孙志超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87-590,共4页
目的评价经皮射频消融(RFA)与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联合治疗直径>5 cm的乏血供肝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行微创介入治疗的乏血供肝恶性肿瘤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RFA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 目的评价经皮射频消融(RFA)与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联合治疗直径>5 cm的乏血供肝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行微创介入治疗的乏血供肝恶性肿瘤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RFA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联合治疗组)47例,单纯行TACE(对照组)33例,比较两组的疗效、总生存期(OS)和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的客观缓解率(ORR,87.2%)及疾病控制率(DCR,95.7%)均高于对照组(ORR 66.7%,DCR 8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1年的生存率(80.9%)高于对照组(75.8%)(P<0.05)。结论经皮RFA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对治疗直径>5 cm的乏血供肝恶性肿瘤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提高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延长患者的近中期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恶性肿瘤 经皮射频消融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 微创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个性化打印模板联合CT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颈部转移瘤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吴峰 郭彦伟 +4 位作者 徐红卫 郭辉 权红军 夏燕娜 齐丽丹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72-276,共5页
目的探讨3D个性化打印模板联合CT引导;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在颈部转移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颈部转移瘤患者2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0)与研究组(n=10)。研究组采取3D个性化打印模板联合CT引导;I放射性粒... 目的探讨3D个性化打印模板联合CT引导;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在颈部转移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颈部转移瘤患者2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0)与研究组(n=10)。研究组采取3D个性化打印模板联合CT引导;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对照组常规实施CT引导;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比较两组计划粒子植入数目及实际粒子植入数目、粒子植入优良率、手术时间、临床疗效。术后随访6~9个月,统计两组疾病复发率。结果两组间计划粒子植入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实际粒子植入数目多于对照组(P<0.05),且对照组实际粒子植入数目显著少于计划粒子植入数目(P<0.05);研究组粒子植入优良为9例,高于对照组的4例(P<0.05);研究组总有效为8例,高于对照组的4例,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6个月及9个月疾病复发分别为1例,2例,低于对照组的3例和5例,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3D个性化打印模板联合CT引导;I粒子植入治疗颈部转移瘤,实际粒子植入数目与计划数目较接近,粒子植入优良率较高,可有效提高疾病治疗效果、降低疾病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个性化打印模板 CT引导 i放射性粒子植入 颈部转移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CE联合微波消融与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不可切除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疗效比较 被引量:11
4
作者 韦伟 关利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89-893,共5页
目的 探讨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微波消融术与联合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不可切除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20年3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4例不可切除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 目的 探讨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微波消融术与联合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不可切除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20年3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4例不可切除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2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行TACE联合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研究组行TACE联合微波消融术,治疗后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近期抗肿瘤疗效、病灶内生物学标志基因表达情况,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随访期间的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临床控制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丝切蛋白-1(CFL1)、B细胞特异性莫洛尼白血病毒插入位点1(BMI-1)、激活转录因子3(STAT3)m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aspase-3、Runx3、p53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患者的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研究组(P<0.05),而高血压、蛋白尿、消化道反应发生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12个月总存活率为51.22%(21/41),对照组为42.50%(17/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联合微波消融术、TACE联合I放射性粒子植入这两种治疗方案对不可切除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疗效、安全性相近,但TACE联合微波消融术可抑制患者病灶内侵袭基因表达、上调抑癌基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门静脉癌栓 经动脉化疗栓塞 微波消融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