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牙周炎临床检测指标与龈沟液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的关系 被引量:7
1
作者 薛毅 吴仲寅 +1 位作者 赵进 李凤和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3-226,共4页
目的:探讨龈沟液中I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C-terminal telopeptides of type I collagen,CTX)水平与常用牙周炎临床检测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就诊牙周病患者60例的77颗牙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龈沟液中CTX水平,并对临床牙周检查... 目的:探讨龈沟液中I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C-terminal telopeptides of type I collagen,CTX)水平与常用牙周炎临床检测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就诊牙周病患者60例的77颗牙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龈沟液中CTX水平,并对临床牙周检查的常用几个指标菌斑指数(PL)、牙龈指数(GI)、牙周袋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进行记录,用SPSS 11.0软件秩和检验分析各指标与龈沟液中CTX的相关性。结果:PL、GI、PD、AL与龈沟液中CTX浓度的Sperman秩相关系数分别为0.386(P<0.01),0.366(P<0.05),0.382(P<0.05)和0.314(P<0.05)。结论:龈沟液中CTX浓度与PL、GI、PD、AL成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龈沟液(GCF) i型羧基端交联(ctx)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量减少人群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水平对FRAX~评估骨折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福斌 陈剑明 王娜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60-563,共4页
目的评价低骨量人群不同水平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Beta C-terminal crosslinked telopeptides of typeⅠcollagen,β-CTx)下FRAX~系统对10年发生髋部骨折概率和主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2月至2... 目的评价低骨量人群不同水平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Beta C-terminal crosslinked telopeptides of typeⅠcollagen,β-CTx)下FRAX~系统对10年发生髋部骨折概率和主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就诊的骨量减少的女性患者,根据β-CTx水平分为>472. 97 pg/m L组和<472. 97 pg/m L组,借助FRAX~评估系统,测算每例患者10年发生髋部骨折概率和主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可能性,对比分析两组间的差异。结果β-CTx>472. 97 pg/m L组10年发生髋部骨折概率和主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分别为(5. 64±3. 18)%和(1. 79±1. 58)%,β-CTx<472. 97 pg/m L组分别为(4. 37±2. 94)%和(1. 21±1. 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 13,P <0. 05; t=2. 03,P <0. 05)。结论高β-CTx组患者未来10年骨折风险可能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Ⅰ羧基端β特殊序列 骨代谢标志物 FRAX系统 骨折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内酯对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张素华 张利宣 +3 位作者 赵维江 曹治宸 黄建敏 潘丽萍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7年第4期281-283,共3页
目的观察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螺内酯治疗前后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水平的变化,探讨螺内酯减轻心肌纤维化、改善心脏舒张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37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及螺内酯(20 mg/d)治疗组,随... 目的观察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螺内酯治疗前后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水平的变化,探讨螺内酯减轻心肌纤维化、改善心脏舒张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37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及螺内酯(20 mg/d)治疗组,随访6个月,测定治疗前后血清PICP水平,并通过超声心动图观察治疗前后左心房、左心室大小、左心室壁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及舒张早期和晚期充盈速度(E、A)及其比值(E/A)。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PIC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且螺内酯组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治疗后E/A比值与治疗前相比均增高(P<0.05),且螺内酯组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螺内酯通过降低Ⅰ型胶原的合成可能可以减轻心肌纤维化,改善心脏舒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舒张性心力衰竭 螺内酯 血清Ⅰ羧基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梗死患者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水平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果明 刘先哲 +3 位作者 田丽红 黄秀凤 揭育丽 蒲晓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55-156,共2页
目的 观察未进行溶栓治疗或溶栓治疗未获成功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发病后 3个月内的血清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 (PIC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 (PⅢNP)水平的变化规律 ,以及与QRS记分和 6min步行试验距离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 目的 观察未进行溶栓治疗或溶栓治疗未获成功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发病后 3个月内的血清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 (PIC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 (PⅢNP)水平的变化规律 ,以及与QRS记分和 6min步行试验距离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2 6例AMI患者发病后第 5 ,15 ,30 ,90天及 2 5例健康人血清PICP和PⅢNP含量。PICP和PⅢNP含量与出院时标准导联心电图QRS记分和第 90天的 6min步行试验距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AMI患者第 5 ,15 ,30 ,90天血清PICP和PⅢNP含量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 (均P <0 0 1) ;PICP和PⅢNP含量与出院时QRS记分和 6min步行试验距离均显著相关 (均P <0 0 0 1)。结论 :未进行溶栓治疗或溶栓治疗未获成功的AMI患者血清PICP和PⅢNP含量明显增高并持续 3个月以上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心肌梗死的面积和心功能状态 ,有助于预测AMI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 血清 羧基端 氨基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激素治疗患儿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测定
5
作者 张文林 唐成和 +1 位作者 石太新 贾汝贤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92-393,399,共3页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GC)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骨组织Ⅰ型胶原合成的影响及预防措施。方法将52例ITP患儿分为激素、维生素D及钙剂治疗组(干预组)和单纯激素治疗组(未干预组),26例同期住院的呼吸道感染患儿为对照组,治疗前...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GC)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骨组织Ⅰ型胶原合成的影响及预防措施。方法将52例ITP患儿分为激素、维生素D及钙剂治疗组(干预组)和单纯激素治疗组(未干预组),26例同期住院的呼吸道感染患儿为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4周分别测定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结果干预组治疗前(150.69±55.22)与治疗后(157.35±47.48)比较及治疗后与对照组(148.56±40.12)比较,PICP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未干预组治疗前(155.73±49.68)与治疗后(113.92±48.25)比较及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PICP值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GC治疗4周即可抑制ITP患儿骨组织Ⅰ型胶原的合成。激素治疗同时应用维生素D及钙剂能有效拮抗激素对骨组织Ⅰ型胶原合成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基端 肾上腺皮质激素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男性血清Ⅰ型胶原C-末端肽交联的独立相关因素 被引量:5
6
作者 边平达 寿张轩 +2 位作者 李秀央 应奇峰 陈锦平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64-569,共6页
目的探讨高龄(≥80岁)男性血清Ⅰ型胶原C-末端肽交联(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n,CTX)的独立相关因素。方法对423例高龄男性进行伴随疾病和生活方式的调查,并进行骨代谢、血生化、性激素和贫血等指标的检测,运用多元回... 目的探讨高龄(≥80岁)男性血清Ⅰ型胶原C-末端肽交联(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n,CTX)的独立相关因素。方法对423例高龄男性进行伴随疾病和生活方式的调查,并进行骨代谢、血生化、性激素和贫血等指标的检测,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筛选高龄男性血清CTX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高龄男性血清CTX的独立相关因素包括甲状旁腺素(β=1. 281,P=0. 001)、喝牛奶(β=-45. 882,P=0. 016)、雌二醇(β=-2. 306,P=0. 003)、服用钙剂(β=-64. 244,P=0. 008)、叶酸(β=-3. 719,P=0. 033)、室外运动(β=-53. 059,P=0. 028)和血钠(β=7. 421,P=0. 029)。结论降低血清甲状旁腺素和血钠水平,提高血清叶酸水平,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可能是降低高龄男性血清CTX水平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末端交联 甲状旁腺素 血钠 高龄 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在骨肿瘤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张会英 葛艳玲 +1 位作者 孟瑞芳 高和花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79-380,共2页
目的检测原发性恶性骨肿瘤、骨转移性肿瘤患者血清中的I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活性,以评价ICTP在骨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2004年本院骨肿瘤科收治的40例恶性骨肿瘤、14例骨转移性肿瘤患者,采用酶免疫测定(EIA)方法测定I... 目的检测原发性恶性骨肿瘤、骨转移性肿瘤患者血清中的I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活性,以评价ICTP在骨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2004年本院骨肿瘤科收治的40例恶性骨肿瘤、14例骨转移性肿瘤患者,采用酶免疫测定(EIA)方法测定ICTP活性。结果恶性骨肿瘤组的ICTP活性为(16.33±11.82)μg/L,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骨转移性肿瘤组ICTP活性为(8.97±6.08)μg/L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肿瘤组间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ICTP是反映骨肿瘤骨代谢的一个灵敏而简便的检测指标,并对骨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啶交联(ICTP) 恶性骨肿瘤 骨转移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与关节病性银屑病的相关性分析
8
作者 穆亚宏 刘小玲 +1 位作者 王蔼萍 王莉莉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27-329,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关节病性银屑病(PSA)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的变化,探讨ICTP检测在PSA诊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来自西安市第五医院及西北工业大学医院2008年5月一2012年10月门诊及住院确诊的PSA患者21例,并... 目的:通过分析关节病性银屑病(PSA)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的变化,探讨ICTP检测在PSA诊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来自西安市第五医院及西北工业大学医院2008年5月一2012年10月门诊及住院确诊的PSA患者21例,并给予药物联合治疗,于第0、6个月分别留取患者血清并与寻常性银屑病52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80例和健康人群88例作对比分析。应用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中ICTP水平和血沉(ESR)。结果:ICTP在PSA和RA患者中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PSA患者血清中的ICTP浓度明显下降(P<0.01)。结论:PSA患者血清中ICTP浓度明显升高并且随着治疗后病情的好转而降低,提示检测血清ICTP的变化对PSA患者的诊断及疗效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病性银屑病 吡啶交联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在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孙晓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49-1052,1055,共5页
目的检测良性骨肿瘤、恶性骨肿瘤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清中的I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活性,以评价ICTP在良恶性骨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5~2010年本院骨肿瘤科收治的78例恶性骨肿瘤患者,设为A组,其中49例为原发... 目的检测良性骨肿瘤、恶性骨肿瘤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清中的I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活性,以评价ICTP在良恶性骨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5~2010年本院骨肿瘤科收治的78例恶性骨肿瘤患者,设为A组,其中49例为原发性恶性骨肿瘤、10例为继发性恶性骨肿瘤、19例为骨转移性肿瘤患者,另选43例良性骨肿瘤患者为B组,同时,设52例同龄正常人为C组,均采用酶免疫测定(EIA)方法测定他们血清中的ICTP活性。结果B组患者血清ICTP活性为(6.75±3.34)μg/L,C组血清ICTP活性为(4.68±2.91)μg/L,A组患者血清ICTP活性为(14.84±8.49)μg/L,其中,原发性恶性骨肿瘤患者、继发性恶性骨肿瘤、骨转移性肿瘤患者的血清ICTP活性分别为(17.47±10.86)μg/L、(8.02±6.19)μg/L、(8.14±5.45)μg/L A组中三类患者的血清ICTP活性与B组,C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患者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A组中原发性恶性骨肿瘤与继发性恶性骨肿瘤、骨转移性肿瘤组之间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ICTP是反映骨肿瘤骨代谢的一个灵敏而简便的检测指标,并对良恶性骨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骨肿瘤 发性恶性骨肿瘤 继发性恶性骨肿瘤 骨转移性肿瘤 i型吡啶交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胶原吡啶交联末端肽在评价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活动和骨丢失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姝玉 朱琦 +1 位作者 姜婷 周嘉陵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8-251,254,共5页
目的探讨Ⅰ型胶原吡啶交联末端肽(ⅠCTP)在评价类风湿关节炎(RA)病情活动和骨丢失中的重要意义。方法对125例RA女性患者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定量检测血清骨代谢指标ⅠCTP、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区)β降解产物(β-CTX)... 目的探讨Ⅰ型胶原吡啶交联末端肽(ⅠCTP)在评价类风湿关节炎(RA)病情活动和骨丢失中的重要意义。方法对125例RA女性患者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定量检测血清骨代谢指标ⅠCTP、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区)β降解产物(β-CTX)、Ⅰ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的浓度,使用DAS28评估RA患者疾病活动指数,影像学sharp评分评估骨侵蚀与狭窄程度,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定骨密度,并了解患者服用糖皮质激素情况。结果 RA疾病活动组ⅠCTP值明显高于RA疾病稳定组(P<0.01),在排除了糖皮质激素的影响后,差异仍显示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血清ⅠCTP值与局部骨侵蚀、狭窄评分呈正相关,与RA全身骨密度无相关性,而血清β-CTX值与全身骨密度呈负相关,与局部骨侵蚀、狭窄评分无相关性。结论Ⅰ型胶原吡啶交联末端肽(ⅠCTP)是评价RA病情活动及局部骨丢失的有效辅助诊断指标,临床观察到ⅠCTP值明显升高时应积极使用RA病情控制药物以防治进一步关节骨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i型吡啶交联末端 骨密度 DAS28 Sharp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溪骨折方对胫腓骨骨折术后患者预后及血清β-CTX、Crosslaps的影响
11
作者 俞学子 张龙 +2 位作者 王殷红 叶冰兵 许远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44,共4页
目的分析西溪骨折方对胫腓骨骨折术后患者预后及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Type I collagen carboxy terminal peptideβspecial sequence,β-CTX)、骨胶原交联(Crosslaps)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6月—2021年3月收治的110例胫腓... 目的分析西溪骨折方对胫腓骨骨折术后患者预后及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Type I collagen carboxy terminal peptideβspecial sequence,β-CTX)、骨胶原交联(Crosslaps)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6月—2021年3月收治的11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使用简单随机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均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联合组加用西溪骨折方。评估两组术前、术后7 d疼痛评分、压痛、肿胀度以及血清β-CTX、Crosslaps变化,和术后7 d、术后4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变化,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并于术后4周使用Johner-Wruh胫骨干骨折评估标准评估两组预后。结果两组术后7 d疼痛评分、压痛、肿胀度均较术前下降,血清β-CTX、Crosslaps均较术前升高,联合组术后7 d疼痛评分、压痛、肿胀度均低于对照组,血清β-CTX、Crosslaps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4周HSS评分、ROM均较术后7 d升高,联合组术后4周HSS评分、ROM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5.14±2.63)周,低于对照组的(16.88±3.15)周(t=3.145,P=0.002)。联合组术后4周恢复优良率为94.55%(52/55),较对照组的81.82%(45/55)更高(P<0.05)。联合组、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27%(4/55)、10.91%(6/5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西溪骨折方能够减轻患者疼痛、改善骨代谢,对于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早期康复具有积极作用,且不会导致术后并发症风险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溪骨折方 胫腓骨骨折 羧基端β特殊序列 交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ⅠCP、PⅢNP水平对心脏舒张功能障碍及胶原重构的评估作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进嵩 陶剑虹 +6 位作者 蔡力 姜荣建 李春梅 孔洪 刘明江 舒燕 贺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40-644,共5页
目的探讨心脏舒张功能障碍中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ⅠC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心脏舒张功能障碍、胶原重构的关系。方法 60只兔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心肌梗死(MI)组、左室肥厚(LVH)组(n=20)。第2、4、8、12周EL... 目的探讨心脏舒张功能障碍中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ⅠC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心脏舒张功能障碍、胶原重构的关系。方法 60只兔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心肌梗死(MI)组、左室肥厚(LVH)组(n=20)。第2、4、8、12周ELISA检测PⅠCP、PⅢNP水平及多普勒血流和组织超声检测各组E/e'比值;第12周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偏振光法测定各组标本胶原容积分数(CVF)和Ⅰ/Ⅲ型胶原比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I组和LVH组PⅠCP、PⅢNP水平明显升高(P<0.05),MI组与LVH组比较PⅠCP、PⅢNP水平亦明显升高(P<0.05),并随时间增加;与对照组比较,MI组和LVH组E/e'比值明显升高(P<0.05),并随时间增加;与对照组比较,MI组和LVH组CVF明显升高(P<0.05)。PⅠCP、PⅢNP水平与E/e'比值呈正相关(P<0.05)。PⅠCP/PⅢNP比值与Ⅰ/Ⅲ胶原比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 PⅠCP、PⅢNP水平可以评估不同病理状态下心脏舒张功能的改变及心肌胶原重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基端 氨基端 心力衰竭 舒张性 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N-MID和β-CTX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安娜 纪丽慧 +3 位作者 孟海燕 王凌云 黄莹 宗桂芝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591-1595,1605,共6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骨形成指标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molecular fragment of osteocalcin N terminal,N-MID)和骨吸收指标I型胶原羧基端肽交联(β-cross-linked C-telo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β-CTX)与骨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将...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骨形成指标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molecular fragment of osteocalcin N terminal,N-MID)和骨吸收指标I型胶原羧基端肽交联(β-cross-linked C-telo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β-CTX)与骨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33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双能X线检测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检查结果分为3组,骨量正常组103例,骨量减少组106例,骨质疏松组24例。记录其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血压等一般资料,检测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cholesterol,TC)、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 glucose,F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_1C)、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血钙(blood calcium,Ca)、血磷(phosphate,P)、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N-MID、β-CTX等生化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年龄(age)在三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构成比、糖尿病病程、SBP、DBP、TC、LDL-C、HDL-C、TG、FPG、GSP、HBA_1C、FINS、C-肽、CRP、HCY、ACR、Ca、P、ALP、血清25(OH)D_3在三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β-CTX、N-MID、PTH在三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量异常与否与年龄、β-CTX、N-MID成正相关关系(P<0.05),与血清25(OH)D_3、PTH均无相关关系(P>0.05);血清25(OH)D_3与PTH成负相关关系(P<0.05),PTH与β-CTX、N-MID成正相关关系(P<0.05),β-CTX与N-MID成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对象骨形成与骨吸收均增高,处于高骨转换水平,破骨细胞活性增强,骨吸收强于骨形成。测定N-MID、β-CTX的浓度可以了解骨代谢、评估骨转换,对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症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糖尿病 骨质疏松 羧基端交联 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汉族男女性血清骨转换生化指标P1NP和β-CTX浓度范围再分析 被引量:25
14
作者 李梅 章振林 +6 位作者 李艳 邓伟民 邓忠良 胡莹莹 吕芳 徐苓 夏维波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6年第1期7-13,共7页
目的根据健康汉族男女性血清Ⅰ型原胶原氨基端肽(procollagen type 1 N-terminal propeptide,P1NP)和Ⅰ型胶原羧基端肽交联(βcross-linked C-telopeptide of type 1 collagen,β-CTX)浓度,按照不同年龄段进行分层再分析,建立简便... 目的根据健康汉族男女性血清Ⅰ型原胶原氨基端肽(procollagen type 1 N-terminal propeptide,P1NP)和Ⅰ型胶原羧基端肽交联(βcross-linked C-telopeptide of type 1 collagen,β-CTX)浓度,按照不同年龄段进行分层再分析,建立简便的参考范围。方法纳入位于中国不同纬度5个城市的健康汉族受试者,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骨形成指标P1NP及骨吸收指标β-CTX浓度,并检测骨代谢调节激素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及25羟维生素D(25 hydroxy vitamin D,25OHD)水平。采用自动分析仪检测肝肾功能及血清钙、磷浓度。按照〈30岁;男性:30~50岁,女性:30岁~绝经前;男性:51~70岁,女性:绝经~70岁;〉70岁不同年龄段,分层分析男女性β-CTX和P1NP浓度范围。结果纳入健康受试者1 436人,其中女性936人(65.18%),男性500人(34.82%)。受试者平均年龄(50.6±19.6)岁(15~110岁)。血清P1NP及β-CTX浓度呈非正态分布,总人群P1NP和β-CTX浓度中位数分别是49.36 ng/m L(95%CI:18.79~155.55 ng/m L)及0.37 ng/m L(95%CI:0.11~0.90 ng/m L)。女性按30岁~绝经前作为正常参考人群,血清P1NP及β-CTX浓度范围95%CI分别为17.10~102.15及0.08~0.72 ng/m L;以30~50岁男性为正常参考人群,血清P1NP及β-CTX浓度95%CI分别是20.29~110.53及0.11~0.83 ng/m L。结论在健康汉族大样本男女性建立不同年龄段血清P1NP及β-CTX浓度的正常范围,30岁以下男女性及女性绝经后20年骨转换处于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转换生化指标 1羧基端交联 血清1氨基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级羟基磷灰石梯度涂层对成骨细胞表型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谭延斌 王毅 +4 位作者 杨庆铭 邓廉夫 齐进 朱雅萍 曾绍先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82-384,共3页
目的研究纳米级羟基磷灰石梯度涂层对成骨细胞表型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对生长于纳米级羟基磷灰石梯度涂层上成骨细胞表达的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碱性磷酸酶(ALP)和骨谷氨酸蛋白(BGP),于体外培养第1、5、9、13d时进行定量分析,扫... 目的研究纳米级羟基磷灰石梯度涂层对成骨细胞表型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对生长于纳米级羟基磷灰石梯度涂层上成骨细胞表达的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碱性磷酸酶(ALP)和骨谷氨酸蛋白(BGP),于体外培养第1、5、9、13d时进行定量分析,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以普通级羟基磷灰石涂层和钛合金圆片作为对照。结果纳米级羟基磷灰石梯度涂层组的PICP、ALP和BGP表达均高于对照组,成骨细胞形态好于对照组。结论纳米级羟基磷灰石梯度涂层材料能促进成骨细胞表型因子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级 羟基磷灰石 成骨细胞 i型羧基端 碱性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健康绝经期前女性骨转换标志物P1NP和β-CTX的参考区间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然星 李汉莲 +5 位作者 魏戌 高景华 谢雁鸣 韩艳 史颖红 游珂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69-775,共7页
目的分析北京地区健康绝经期前女性不同年龄阶段血清I型原胶原氨基端肽(procollagen type 1 N-terminal propeptide,P1NP)和I型胶原羧基端肽交联(βcross-linked C-telopeptide of type 1 collagen,β-CTX)水平的分布趋势差异并初步建... 目的分析北京地区健康绝经期前女性不同年龄阶段血清I型原胶原氨基端肽(procollagen type 1 N-terminal propeptide,P1NP)和I型胶原羧基端肽交联(βcross-linked C-telopeptide of type 1 collagen,β-CTX)水平的分布趋势差异并初步建立两者的参考区间。方法以北京地区健康绝经期前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罗氏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对符合入组标准的272名30~54岁女性血清P1NP和β-CTX水平进行检测。以5岁为一年龄段进行分组:30~34岁,35~39岁,40~44岁,45~49岁,50~54岁;运用局部加权回归散点平滑法和Kolmogorov-Smirnov Z检验比较不同年龄段两者的组间分布趋势差异,确定参考人群的特异年龄段,并应用非参数方法建立参考区间。结果 272名入组受试者的平均年龄为(39.51±5.85)岁,总体P1NP与β-CTX水平呈非正态分布。35~39岁与40~44岁的血清P1NP与β-CTX水平分布趋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将30~34岁及45~49岁水平分别与35~44岁水平的分布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将35~44岁年龄段的健康绝经期前女性作为参考人群,由此所建立的血清P1NP参考区间为:17.95~65.60 ng/m L,血清β-CTX参考区间为0.10~0.49 ng/m L。结论北京地区35~44岁健康绝经期前女性血清骨转换标志物P1NP和β-CTX水平分布趋势相对平稳,受变异因素影响最小,两者在此年龄段人群的测定结果适宜作为建立参考区间的参考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转换标志物 血清i型氨基端 血清i型羧基端交联 参考区间 健康绝经期前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PIP水平的变化及其与ET-1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蔡冬梅 毛宇强 +2 位作者 胡健 孙毅 宋展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60-262,共3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清胶原代谢的标志物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P)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与血浆内皮素(ET-1)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包括50例高血压病患者和44例健康对照者。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血清PIP浓度,放射...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清胶原代谢的标志物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P)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与血浆内皮素(ET-1)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包括50例高血压病患者和44例健康对照者。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血清PIP浓度,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血浆ET-1浓度。采用彩色超声心动图诊断仪进行检查,将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心肌肥厚组(LVH)和非心肌肥厚组(NLVH)。结果显示LVH、NLVH两组PIP、ET-1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1),而且LVH组PIP、ET-1水平明显高于NLVH组(P<0.05)。直线相关分析发现,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清PIP浓度与ET-1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440,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体内胶原合成增加,左室肥厚患者更加明显,高血压病患者发生不同程度心肌纤维化,而且左室肥厚患者心肌纤维化程度更加严重,内皮素在心肌纤维化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羧基端 内皮素 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通络方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模型Wnt信号通路及骨硬化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凌家艳 薛莎 +2 位作者 马威 杨文强 沈霖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29-1434,共6页
目的探讨补肾通络方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卵巢切除法复制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补肾通络方大剂量组、补肾通络方小剂量组、雌激素组,每组8只,同时设置假手术组8只作为对照,各组分别给予相... 目的探讨补肾通络方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卵巢切除法复制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补肾通络方大剂量组、补肾通络方小剂量组、雌激素组,每组8只,同时设置假手术组8只作为对照,各组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给药12周后检测大鼠血清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股骨骨密度(BMD)。采用Western blotting、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股骨中β-catenin、Wnt3a、sclerostin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补肾通络方大、小剂量组PINP增高(P<0.01),β-CTX明显降低(P<0.01),骨密度升高。补肾通络方大、小剂量组Wnt3a、β-catenin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增高(P<0.01),sclerostin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1)。结论补肾通络方能抑制sclerostin表达,调控Wnt3a表达增高,从而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发挥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通络方 骨质疏松症 氨基端前 羧基端β特殊序列 Wnt/β-catenin信号 骨硬化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黄醇结合蛋白4与2型糖尿病骨代谢的关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叶爱玲 张红 +1 位作者 彭依群 廖二元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7-202,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与2型糖尿病(T2DM)骨转换指标骨钙素(OC)、Ⅰ型胶原C-末端交联顶端肽(CTX)及骨密度(BMD)水平的相关性。方法:128例门诊初诊T2DM患者及同期门诊或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其中正常葡萄糖耐量(NGT)组46例和... 目的: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与2型糖尿病(T2DM)骨转换指标骨钙素(OC)、Ⅰ型胶原C-末端交联顶端肽(CTX)及骨密度(BMD)水平的相关性。方法:128例门诊初诊T2DM患者及同期门诊或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其中正常葡萄糖耐量(NGT)组46例和T2DM组82例,进一步分男女亚组(M-NGT,F-NGT,M-T2DM,F-T2DM)。ELISA测定血清中RBP4,OC,CTX水平;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定各部位BMD。结果:T2DM组无论男性或女性,lnRBP4与lnCTX均存在显著正相关(M-T2DM,r=0.564,P<0.01;F-T2DM,r=0.386,P=0.018),与lnOC不相关;校正年龄、吸烟、血肌酐清除率(CCr)、腰臀比后,M-T2DM的正相关仍显著(r=0.536,P<0.01),而F-T2DM组lnRBP4与lnCTX相关性消失(r=0.317,P=0.072)。NGT组,lnRBP4与lnOC及lnCTX无相关性;无论NGT组还是T2DM组,lnRBP4与各部位BMD均不相关。结论:T2DM患者的血清RBP4可能与骨代谢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糖尿病 视黄醇结合蛋白4 骨钙素 C-末端交联顶端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天格胶囊对H_(2)O_(2)诱导的小鼠成骨细胞MC3T3-E1氧化应激损伤及炎症因子的作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超 赵剑波 +3 位作者 陈俊雅 耿玲 何宁 赵浩东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48-1452,1532,共6页
目的研究金天格胶囊对骨质疏松中氧化应激损伤和炎症因子释放的改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MC3T3-E1小鼠成骨细胞,分别加入10、20、50和100μg/mL金天格胶囊溶液,测定药物作用不同时间后MC3T3细胞存活率,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LP和PICP含量。... 目的研究金天格胶囊对骨质疏松中氧化应激损伤和炎症因子释放的改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MC3T3-E1小鼠成骨细胞,分别加入10、20、50和100μg/mL金天格胶囊溶液,测定药物作用不同时间后MC3T3细胞存活率,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LP和PICP含量。利用1 mmol/L H_(2)O_(2)建立MC3T3细胞诱导损伤模型,给予不同浓度金天格胶囊,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SOD、GSH、CAT和MDA含量和TNF-α、IL-6及IL-1β水平,然后测定MC3T3细胞中Tnfa、Il-6、Il-1b mRNA相对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100μg/mL金天格胶囊能显著提高MC3T3-E1细胞存活率,50、100μg/mL金天格胶囊能显著增加细胞培养上清中ALP和PICP含量。在H_(2)O_(2)刺激MC3T3-E1细胞损伤模型中,50、100μg/mL金天格胶囊能显著提高H_(2)O_(2)诱导损伤后细胞存活率,并能明显增加细胞培养上清液中SOD、GSH、CAT活力,降低MDA水平;此外,与H_(2)O_(2)组相比,50、100μg/mL金天格胶囊能够显著降低MC3T3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IL-6含量,显著降低细胞中Tnfa、Il-6 mRNA相对表达,100μg/mL金天格胶囊能降低Il-1b mRNA相对表达。结论金天格胶囊能促进小鼠成骨细胞MC3T3-E1增殖,并抑制由H_(2)O_(2)引起的炎症基因表达和炎症因子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金天格 成骨细胞 碱性磷脂酶 羧基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