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0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处理试板模拟大型过程设备现场热处理工艺
1
作者 袁淑霞 李嘉豪 +2 位作者 林雅岚 张耀祖 李荫虎 《重庆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66,共13页
为确定设备局部热处理工艺,建立了可提供破坏性检测的热处理试板,通过边界条件分析,确定了热处理试板与过程设备等效的边界条件,采用经过实验验证的ANSYS热分析数值模拟方法对热处理试板和对应的过程设备热处理过程进行分析,发现二者加... 为确定设备局部热处理工艺,建立了可提供破坏性检测的热处理试板,通过边界条件分析,确定了热处理试板与过程设备等效的边界条件,采用经过实验验证的ANSYS热分析数值模拟方法对热处理试板和对应的过程设备热处理过程进行分析,发现二者加热和保温后的温度场分布基本一致,可通过对热处理试板进行热处理实验确定热处理工艺,进而得到过程设备的热处理工艺。热处理试板制作工艺复杂,利用范围窄,为提高其利用率,建立不同材料和不同厚度热处理试板热处理工艺的计算公式,经过等效,使得一种材料和厚度的热处理试板可模拟多种材料和厚度试板的热处理工艺。研究结果表明,热处理试板壁厚方向温差随壁厚的增加而增加,当壁厚超过120 mm,若采用单面加热,内外壁温差过大,可能导致热处理失败;不同材料热处理试板存在比热容和导热系数差异,也存在热处理温度差异,比热容越大、热导率越低及热处理温度越高的材料需要越长的热处理时间,同时消耗更多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试板 现场热处理 过程设备 热处理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处理工艺的拖拉机发动机铝合金组织性能研究
2
作者 汤金金 李好娜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247,共5页
采用不同时长的热处理工艺,对拖拉机发动机铝合金组织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热处理后,铝合金性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若优先考虑材料性能,则应该采用180℃×4 h的单级热处理时效;若优先考虑工艺效率和成本,则可以采用150... 采用不同时长的热处理工艺,对拖拉机发动机铝合金组织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热处理后,铝合金性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若优先考虑材料性能,则应该采用180℃×4 h的单级热处理时效;若优先考虑工艺效率和成本,则可以采用150℃×1 h+170℃×1 h的双级热处理时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工艺 拖拉机 发动机 铝合金 组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工艺对海洋工程用V-N微合金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刘晓明 李辉 +3 位作者 赵培林 余浪 陈建濡 邓玲蕊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1-55,共5页
采用XRD、SEM、TEM等方法研究了600℃回火工艺对海洋工程用V-N微合金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回火时间的延长,维氏硬度有略微下降的趋势,析出粒子数量逐渐增多,析出相尺寸有所增大。回火60 min后,部分马氏体晶粒内部发生了... 采用XRD、SEM、TEM等方法研究了600℃回火工艺对海洋工程用V-N微合金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回火时间的延长,维氏硬度有略微下降的趋势,析出粒子数量逐渐增多,析出相尺寸有所增大。回火60 min后,部分马氏体晶粒内部发生了回复,位错运动相互抵消,仅部分晶粒内部存在高密度的位错,且晶界处发现了位错塞积。随着回火时间达到120 min,马氏体板条内的位错密度明显降低,相互缠结的现象消失,形成了马氏体板条内的位错亚结构。而经过240 min回火处理后,在马氏体板条内部的位错基本全部消失,仅有少量板条晶界处存在位错塞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N微合金钢 热处理工艺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射线辐照协同水热处理制备油茶壳低聚木糖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武小芬 彭炜煜 +5 位作者 沈晓岩 王岩 齐慧 刘安 苏小军 陈亮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2-288,共7页
为采用低成本、可再生的农林生物质制备高价值低聚木糖以提升木质纤维素生物炼制经济效益,本研究以茶油加工副产物油茶壳为原料,选择吸收剂量(A)、水热处理温度(B)、水热处理时间(C)和固液比(D)4个因素,以低聚木糖转化率为评价指标,通... 为采用低成本、可再生的农林生物质制备高价值低聚木糖以提升木质纤维素生物炼制经济效益,本研究以茶油加工副产物油茶壳为原料,选择吸收剂量(A)、水热处理温度(B)、水热处理时间(C)和固液比(D)4个因素,以低聚木糖转化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γ射线辐照协同水热处理油茶壳制备低聚木糖的工艺条件。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油茶壳低聚木糖转化率随吸收剂量、固液比的增加而逐渐升高,随着水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反应时间的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正交试验优化得出,各因素对油茶壳低聚木糖转化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A>B>D>C,综合考虑确定最优工艺条件为A_(2)B_(3)C_(1)D_(2),即吸收剂量400 kGy、水热处理温度200℃、水热处理时间20 min、固液比1∶10 g·mL^(-1),此条件下的油茶壳制备低聚木糖转化率为74.33%,比对照提高22.61个百分点。本研究为油茶壳资源高值化制备低聚木糖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Co-γ辐照 热处理 油茶壳 低聚木糖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铝合金自冲铆接头裂纹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邢保英 陈锦聪 +3 位作者 阎治铭 张洪申 曾凯 邹春芽 《工程设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9-366,共8页
针对2024铝合金自冲铆接头底部易出现裂纹的问题,通过铆接实验来分析裂纹形成机理,并结合2024铝合金板材先退火再铆接的工艺开展裂纹抑制研究;同时,对比了接头剖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并采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 针对2024铝合金自冲铆接头底部易出现裂纹的问题,通过铆接实验来分析裂纹形成机理,并结合2024铝合金板材先退火再铆接的工艺开展裂纹抑制研究;同时,对比了接头剖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并采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对接头断口特征进行分析,以探究其失效机理,进而分析热处理工艺对接头力学性能和失效形式的影响。结果表明,2024铝合金板材经360℃退火处理后,其塑性和延伸率显著提高,硬度下降了23.6%。当2024铝合金板材未经退火处理直接进行铆接时,裂纹萌生点位于铆钉管腿尖区域,接头底部出现沿径向分布的宏观裂纹;退火处理后接头底部无明显裂纹,连接点的密封性、抗腐蚀性能显著增强。未退火处理组接头剖面的晶粒结构粗大、不规则,且铆钉管腿尖区域的变形较大,而退火处理组接头剖面的晶粒结构细化且更匀称。退火处理组接头的静强度下降了12.93%,但失效位移和能量吸收值分别提高了27.3%和19.31%,其失效形式由上板完全断裂转变为下板撕裂,且连接点底部被铆扣拉穿,断口由脆性断裂转变为韧性断裂。研究结果可为自冲铆接工艺在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4铝合金 自冲铆接头 裂纹 热处理工艺 力学性能 失效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跨声速风洞用980 高强度钢的去应力热处理工艺研究
6
作者 任国柱 田富竟 唐淋伟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49-151,共3页
热处理是结构件制造的重要环节,与结构件的制造质量和使用性能紧密相关。对某型号跨声速风洞用980高强度钢去应力热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拉伸试验和-20℃低温冲击试验,对比分析了一次、二次去应力退火试验后980高强度钢的强度和韧性... 热处理是结构件制造的重要环节,与结构件的制造质量和使用性能紧密相关。对某型号跨声速风洞用980高强度钢去应力热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拉伸试验和-20℃低温冲击试验,对比分析了一次、二次去应力退火试验后980高强度钢的强度和韧性。结果表明,当去应力热处理工艺为去应力退火温度为(450±10)℃,保温时间为10~12 h时,跨声速风洞用980高强度钢材料可获得最优的强度和韧性。试验结果对同类材料的去应力热处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80高强度钢 去应力热处理工艺 强度 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增材制造与连接GH4169合金的热处理工艺研究
7
作者 刘艳梅 张英伟 +1 位作者 关峰 赵兴旺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8-41,45,共5页
采用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制备了GH4169合金母材样品,并采用相同的工艺参数实现了母材的激光增材连接,检测了不同热处理状态下合金的拉伸性能,分析了性能改变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凭借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热影响区小的优势,热处理前后母材与... 采用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制备了GH4169合金母材样品,并采用相同的工艺参数实现了母材的激光增材连接,检测了不同热处理状态下合金的拉伸性能,分析了性能改变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凭借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热影响区小的优势,热处理前后母材与连接区域处微观组织的演变基本一致。沉积态合金呈典型的柱状晶组织,且二次枝晶并不发达,γ+Laves共晶相呈条带状和岛链状沿晶界分布;均匀化+固溶处理后Laves相发生分解并回溶入基体,并伴随着柱晶的粗化;当进行双重时效处理时Laves相的分布状态发生改变。不同热处理工艺试样的拉伸性能均高于同合金铸态指标,热处理对Laves相的含量和分布状态的改变是影响其强度和塑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H4169合金 激光增材制造 微观组织 拉伸性能 热处理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汽热处理和空气碳化处理竹束制造重组竹
8
作者 陈敬文 马妍 +3 位作者 娄志超 李延军 李小贤 徐磊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7-72,共6页
我国竹林资源丰富,竹产业既是竹农产业,又是代塑产业。重组竹是一种将竹材开片、碾压疏解、高温热处理、施胶、干燥、组坯热压、养生、裁边、再开片、砂光、油漆后制得的一种竹质新材料。通过对蒸汽热处理和空气碳化处理竹束制造重组竹... 我国竹林资源丰富,竹产业既是竹农产业,又是代塑产业。重组竹是一种将竹材开片、碾压疏解、高温热处理、施胶、干燥、组坯热压、养生、裁边、再开片、砂光、油漆后制得的一种竹质新材料。通过对蒸汽热处理和空气碳化处理竹束制造重组竹工艺进行整理归纳,对两种热处理技术制造重组竹工艺的优劣和各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以期为高性能竹质重组材料的制备以及竹材的高值化利用提供技术指导与理论依据,助力重组竹制造技术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竹 热处理 蒸汽热处理 空气碳化处理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挤压及热处理参数对6082铝合金的影响
9
作者 王建珑 宋江豪 +2 位作者 赵昌德 刘一琦 杨建雷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0-54,共15页
对6082铝合金进行了有限元挤压仿真,并进行了快速挤压实验,得到最佳温挤压工艺参数区间后,对挤压后铝合金进行了热处理工艺,最终得到综合力学性能优良的6082铝合金挤压棒材。结果表明:有限元仿真过程中,随着坯料温度升高,金属内部挤压... 对6082铝合金进行了有限元挤压仿真,并进行了快速挤压实验,得到最佳温挤压工艺参数区间后,对挤压后铝合金进行了热处理工艺,最终得到综合力学性能优良的6082铝合金挤压棒材。结果表明:有限元仿真过程中,随着坯料温度升高,金属内部挤压温度分布更均匀,应变从心部到表面差值增大,随着挤压比的增大,棒材温度升高,等效应变增大,随挤压速度增加,棒材内部温度分布变得更均匀,等效应变出现一定程度的增大;在挤压实验中,随坯料温度的减小和挤压比的增大,铝合金抗拉强度升高,伸长率呈现下降趋势,最终确定最佳挤压工艺参数为坯料温度250℃、模具温度300℃、挤压比14.79、挤压速度10 mm·s^(-1)。热处理对挤压态铝合金性能有明显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二相粒子的析出、颗粒大小及弥散情况,最终确定最佳热处理工艺参数为520℃×0.5 h+180℃×8 h。研究发现通过优化挤压+热处理工艺可获得工艺性能较优良的6082铝合金挤压棒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82铝合金 挤压工艺 有限元仿真 工艺参数优化 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低合金无碳化物贝氏体钢热处理工艺及组织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苏震 邸洪双 +1 位作者 张天宇 柯浩鹏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40-145,共6页
开展了实验钢在Ms点以上及以下保温不同时间的等温淬火实验,结合高分辨膨胀仪、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X射线衍射(XRD)等其它实验手段,探究了引入一次马氏体对贝氏体相变动力学的影响,以及不同等温时间转变后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之间的... 开展了实验钢在Ms点以上及以下保温不同时间的等温淬火实验,结合高分辨膨胀仪、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X射线衍射(XRD)等其它实验手段,探究了引入一次马氏体对贝氏体相变动力学的影响,以及不同等温时间转变后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Ms点以下等温阶段引入的一次马氏体显著地加速了贝氏体相变动力学,并且提高了实验钢的屈服强度和伸长率。这是因为引入的一次马氏体为贝氏体提供了更多的形核界面,并且获得了由回火马氏体、二次马氏体、贝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组成的多相组织,其中较多数量的残余奥氏体因TRIP效应从而使实验钢的塑性提高。实验钢在300℃等温2 h后,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分别为1475、986 MPa,伸长率高达1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碳化物贝氏体钢 热处理工艺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碱热处理联合工艺的真实生物质制高纯氢气及其三组分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龚兴宇 刘郭洁 +1 位作者 吴可荆 鲁厚芳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0-156,共7页
生物质碱热处理(ATT)制氢技术具有工艺简单、条件温和的特点,是一种高效的热化学制氢技术。本文采用ATT、催化蒸汽重整与碱吸收的联合工艺实现真实生物质向高纯H_(2)的直接转化,重点探究真实生物质类型以及三组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 生物质碱热处理(ATT)制氢技术具有工艺简单、条件温和的特点,是一种高效的热化学制氢技术。本文采用ATT、催化蒸汽重整与碱吸收的联合工艺实现真实生物质向高纯H_(2)的直接转化,重点探究真实生物质类型以及三组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相互作用对ATT过程和联合工艺制氢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真实生物质ATT制H_(2)产量与三组分的含量有关,通过ATT联合工艺制备了高产量和高纯度的H_(2)(>99.9%),该工艺对于不同的真实生物质具有普适性。真实生物质中的木质素软化熔融会阻碍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转化为焦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生成的活性炭会促进木质素衍生炭的碱化反应,从而影响ATT过程中H_(2)和CH_(4)的生成速率峰值和峰值温度,而三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真实生物质ATT及其联合工艺中H_(2)和CH_(4)的产量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碱热处理 联合工艺 高纯H_(2) 真实生物质 三组分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工艺对40CrNiMoA合金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李子健 贾丽敏 +4 位作者 韩鹏彪 梁小凯 田燕 李昕悦 王蕾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3,共7页
为了提高矿用链轮耐磨性,延长其使用寿命,选取电渣离心铸造40CrNiMoA合金链轮件作为母材,研究热处理工艺对40CrNiMoA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不同热处理工艺对合金显微硬度、摩擦磨损及拉伸强度等力学性能的影响... 为了提高矿用链轮耐磨性,延长其使用寿命,选取电渣离心铸造40CrNiMoA合金链轮件作为母材,研究热处理工艺对40CrNiMoA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不同热处理工艺对合金显微硬度、摩擦磨损及拉伸强度等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将测试结果进行极差分析和综合加权评分计算,得出最优热处理工艺参数,最后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正交试验法得到的最优热处理工艺为880℃淬火0.5 h,600℃高温回火2 h,样品热处理后的组织主要为回火索氏体,维氏硬度为364 HV,抗拉强度为1166 MPa,磨损率为0.427×10^(-4)mm^(3)/(N·m);验证试验结果与正交试验分析结果相近,且热处理后的样品性能可达到使用要求。研究结果可为矿用链轮件热处理工艺提供理论依据,对有效解决链轮耐磨性和使用寿命问题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金属及其合金 40CrNiMoA合金 热处理工艺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工艺对中碳中合金钢显微组织的影响
13
作者 张玲玉 满达 +4 位作者 孙德冰 段飞鹏 李玮 金自力 宋文钟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57,共5页
以国内某厂锻后退火态40CrNiMoV钢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箱式热处理炉进行910℃正火+880℃淬火热处理,探究不同正火及淬火奥氏体化时间的中合金元素固溶与析出对40CrNiMoV钢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10℃×1 h正火+880℃×1 ... 以国内某厂锻后退火态40CrNiMoV钢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箱式热处理炉进行910℃正火+880℃淬火热处理,探究不同正火及淬火奥氏体化时间的中合金元素固溶与析出对40CrNiMoV钢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10℃×1 h正火+880℃×1 h淬火工艺下,存在较多细小的VC钉扎在原奥氏体晶界,使奥氏体晶粒尺寸约为8μm。随正火及淬火奥氏体化时间的延长,VC逐渐长大,当大于80 nmVC约占15%时失去钉扎效应。当910℃×4 h正火+880℃×4 h淬火时,原奥氏体局部晶粒尺寸可达40μm,因此,奥氏体化时间不宜过长,910℃×2 h正火+880℃×2 h淬火为最佳热处理工艺,可保证合金元素充分回溶,同时利用细小第二相达到细化组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化时间 VC 原奥氏体晶粒 热处理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工艺对GH4169高温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郑建军 张涛 乔欣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52-55,59,共5页
采用两种典型热处理工艺研究了GH4169高温合金的显微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相比于热轧态力学性能,热处理工艺显著提高了GH4169高温合金的屈服强度,这主要归因于热处理过程中析出相的强化作用。标准热处理不仅能够获得更高的室... 采用两种典型热处理工艺研究了GH4169高温合金的显微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相比于热轧态力学性能,热处理工艺显著提高了GH4169高温合金的屈服强度,这主要归因于热处理过程中析出相的强化作用。标准热处理不仅能够获得更高的室温强度且维持了高温强度;但高强热处理却有效改善了冲击韧性。固溶温度的提高,导致δ相溶解以及奥氏体晶粒尺寸的粗化,削弱了细晶强化效果,这是高强热处理态试样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尽管从冲击断口形貌来看,两种热处理态试样均呈微孔聚集型断裂方式,但高强热处理的韧窝尺寸更深,有利于提高冲击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H4169高温合金 热处理工艺 显微组织 析出相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工艺对喷气涡流纺低熔点涤纶长丝包芯纱力学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缪璐璐 孟小奕 +3 位作者 董正梅 彭倩 何林伟 邹专勇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3-79,共7页
为进一步提升喷气涡流纺包芯纱的力学性能,发挥低熔点长丝的热熔型黏合特性,制备低熔点涤纶长丝喷气涡流纺包芯纱,基于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法,探究非接触式热处理过程中牵伸倍数、热处理速度和热处理温度3个因素对包芯纱断裂强度... 为进一步提升喷气涡流纺包芯纱的力学性能,发挥低熔点长丝的热熔型黏合特性,制备低熔点涤纶长丝喷气涡流纺包芯纱,基于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法,探究非接触式热处理过程中牵伸倍数、热处理速度和热处理温度3个因素对包芯纱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和断裂功的影响规律,并进行热处理工艺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和牵伸倍数减小、热处理速度增大,有利于包芯纱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断裂功的增大。通过响应优化,得到低熔点涤纶长丝喷气涡流纺包芯纱的最佳热处理工艺:热处理温度为130℃;速度为9000 mm/min;牵伸倍数为1.00。经过最优热处理工艺加工后包芯纱断裂强力提高7.64%,断裂伸长率提高9.34%,断裂功提高13.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气涡流纺包芯纱 低熔点长丝 热处理工艺 纱线力学性能 纺纱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1CrV4轴箱弹簧钢的热处理工艺-组织-性能研究
16
作者 徐超 王玉婷 +6 位作者 曹欣旺 赵国亮 王晨阳 胡杰 许鑫 吕晶 杨其全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1-110,共10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OM)、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万能拉力及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机,分析51CrV4弹簧钢在840~900℃淬火及380~520℃回火工艺下的组织性能演变规律,并对弹簧钢最佳性能的选择进行探讨,以确定51CrV4轴箱弹簧钢的适宜热处理工艺。... 利用光学显微镜(OM)、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万能拉力及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机,分析51CrV4弹簧钢在840~900℃淬火及380~520℃回火工艺下的组织性能演变规律,并对弹簧钢最佳性能的选择进行探讨,以确定51CrV4轴箱弹簧钢的适宜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51CrV4弹簧钢晶粒逐渐长大,组织奥氏体化及渗碳体溶解更充分,残留并遗传的块状铁素体及未溶颗粒状渗碳体减少,因此拉伸和疲劳强度升高,韧性和塑性下降;随着回火温度升高,马氏体向回火屈氏体的转变更充分,碳化物逐渐由针状长大成棒状或颗粒状,固溶强化和析出强化作用减弱,致使强度下降而韧性和塑性升高。鉴于实际服役中51CrV4弹簧失效较多且冲击韧性偏低的情况,弹簧钢应具有合理的强度与韧性匹配,则获得最优综合性能的热处理工艺范围为淬火900℃+回火460~480℃、淬火880℃+回火460℃,此时抗拉和屈服强度分别为1505~1551和1389~1430 MPa,冲击韧性为14.7~16.7 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工艺 51CrV4钢 轴箱弹簧 组织性能 弹簧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锰钢组织、热处理工艺和性能的研究现状
17
作者 柴金荣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18,共10页
中锰钢是在高锰钢的基础上通过适当降低锰含量而研制的第三代高强钢,具有良好的韧性和较高的强度,在磨料磨损、冲击磨料磨损、滑动摩擦磨损、滑动-腐蚀磨损等工况下均表现出良好的耐磨性能。对中锰钢的化学成分、显微组织、热处理工艺... 中锰钢是在高锰钢的基础上通过适当降低锰含量而研制的第三代高强钢,具有良好的韧性和较高的强度,在磨料磨损、冲击磨料磨损、滑动摩擦磨损、滑动-腐蚀磨损等工况下均表现出良好的耐磨性能。对中锰钢的化学成分、显微组织、热处理工艺、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今后应从中锰钢显微组织调控、工业化生产和颗粒增强中锰钢基复合材料等方向进行重点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锰钢 力学性能 显微组织 耐磨性能 热处理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热处理条件下橡胶木淀粉含量与抗蠹虫性能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冠君 李彤彤 +3 位作者 李家宁 李民 秦韶山 陆全济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15,共5页
为克服橡胶木易发生蠹虫危害的缺陷,采用不同热处理温度(90、120、150℃和180℃)和不同热处理时间(2、4 h和6 h)对橡胶木进行热处理,利用分光光度计考察不同温度和时间条件下热处理橡胶木中的淀粉含量变化,并分析蠹虫对橡胶木的蛀蚀程... 为克服橡胶木易发生蠹虫危害的缺陷,采用不同热处理温度(90、120、150℃和180℃)和不同热处理时间(2、4 h和6 h)对橡胶木进行热处理,利用分光光度计考察不同温度和时间条件下热处理橡胶木中的淀粉含量变化,并分析蠹虫对橡胶木的蛀蚀程度与淀粉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对橡胶木中的淀粉含量有显著影响,且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和热处理时间的延长,淀粉含量逐渐下降,从12.79%降至1.25%。在橡胶木抗蠹虫试验中,热改性处理后橡胶木的抗蠹虫效果均优于对照材,且橡胶木淀粉含量越低,其抗蠹虫效果越好。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在120℃下处理6 h为生产热处理橡胶木的优化条件,既能刚好维持橡胶木抗蠹虫的最低要求,也能降低热处理过程中木材强度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木 热处理 淀粉含量 抗蠹虫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废盐流化床热处理实验设计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爽 袁小迪 +2 位作者 刘子赫 刘会娥 刘士伟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1-69,共9页
目前我国工业副产物盐产量大且成分复杂,急需对工业废盐的处理方法进行探索与优化。为解决工业废盐热处理的现有问题,该文采用流化床工艺进行实验研究,对两种来自农药和煤化工行业的工业废盐进行物性分析,以及流态化冷模与热处理实验,... 目前我国工业副产物盐产量大且成分复杂,急需对工业废盐的处理方法进行探索与优化。为解决工业废盐热处理的现有问题,该文采用流化床工艺进行实验研究,对两种来自农药和煤化工行业的工业废盐进行物性分析,以及流态化冷模与热处理实验,确定并优化了工业废盐流态化热处理的工艺条件为:高径比为3,1#和2#工业废盐操作气速分别为0.19 m·s^(-1)和0.38m·s^(-1),最佳处理温度、时间分别为:450℃、30 min和550℃、30 min。对最佳流化床热处理条件下的废盐进行溶解、过滤及重结晶后,1#工业废盐得到含有硫酸钠和氯化钠等无机物的混合结晶盐,2#工业废盐得到的结晶盐中NaCl纯度达到98.91%,符合精制工业干盐一级标准,达到废盐资源化利用指标。该文还设计了基于流化床的工业废盐流态化热处理工艺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废盐 流化床 热处理 工艺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热处理木材工艺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8
20
作者 李延军 唐荣强 +1 位作者 鲍滨福 孙会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18,共3页
以我国杉木木材为试验材料,采用自制小型热处理木材试验装置进行了高温热处理木材工艺试验。结果表明,下述工艺切实可行:待处理木材的含水率应控制在15%以内;在温度升高与高温干燥阶段,迅速升温至100℃,再缓慢升温到130℃干燥到绝干,再... 以我国杉木木材为试验材料,采用自制小型热处理木材试验装置进行了高温热处理木材工艺试验。结果表明,下述工艺切实可行:待处理木材的含水率应控制在15%以内;在温度升高与高温干燥阶段,迅速升温至100℃,再缓慢升温到130℃干燥到绝干,再迅速升温到热处理目标温度,目标温度一般应控制在180~220℃范围内;保温处理时间根据需要确定,一般为2-4h;在处理过程中应适当喷蒸。处理终了时,降温到80℃,调整含水率到4%-8%,出窑。热处理后的木材具有高尺寸稳定性,可广泛应用于室外建筑、室内装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 木材 热处理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