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8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RP(k)网络上Hypercube通信模式的波长指派算法 被引量:15
1
作者 刘方爱 刘志勇 乔香珍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75-581,共7页
波长指派是光网络设计的基本问题,设计波长指派算法是洞察光网络通信能力的基本方法.基于光RP(k)网络,讨论了其波长指派问题. 含有N=2n个节点的Hypercube通信模式,构造了节点间的一种排列次序Xn,并设计了RP(k)网络上的波长指派算法.在... 波长指派是光网络设计的基本问题,设计波长指派算法是洞察光网络通信能力的基本方法.基于光RP(k)网络,讨论了其波长指派问题. 含有N=2n个节点的Hypercube通信模式,构造了节点间的一种排列次序Xn,并设计了RP(k)网络上的波长指派算法.在构造该算法的过程中,得到了在环网络上实现n维Hypercube通信模式的波长指派算法.这两个算法具有较高的嵌入效率.在RP(k)网络上,实现Hypercube通信模式需要max{2,52n-5/3}个波长.而在环网络上,实现该通信模式需要复用N/3+N/12个波长,比已有算法需要复用N/3+N/4个波长有较大的改进.这两个算法对于光网络的设计具有较大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RP(k)网络 hypercube通信模式 波长指派算法 计算机互连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模式无线通信的矿用单体液压支柱数字身份管理系统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璨 鲁力群 +2 位作者 耿文鹏 付姗姗 谢欣妤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0-146,162,共8页
传统矿用单体液压支柱的管理维护模式效率低、追溯困难、安全性低,但在煤矿井下环境中,基于无线射频识别(RFID)的矿用单体液压支柱管理系统易受金属干扰而影响识别效果,且数据通信高度依赖单一网络,难以保障通信的稳定性与实时性。针对... 传统矿用单体液压支柱的管理维护模式效率低、追溯困难、安全性低,但在煤矿井下环境中,基于无线射频识别(RFID)的矿用单体液压支柱管理系统易受金属干扰而影响识别效果,且数据通信高度依赖单一网络,难以保障通信的稳定性与实时性。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双模式无线通信的RFID矿用单体液压支柱数字身份管理系统,并采用PCB超高频抗金属标签降低金属环境对RFID的干扰。通过RFID手持阅读器APP一键上传功能,将液压支柱状态数据无线发送至服务器端的管理软件,实现对液压支柱全生命周期的监控和管理。为适应井下复杂的无线环境,提出了双模式无线通信方式,通过公共WiFi和AP热点的智能切换,有效解决了井下网络覆盖不足的难题,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引入了基于信息熵理论的动态数据价值评估模型,实现了基于数据价值的动态分级传输策略。测试结果表明:PCB超高频抗金属标签在无障碍条件下的有效识别距离为2.2 m,识别稳定性达98%;在WiFi模式下,系统有效数据传输距离为5.2 m,且传输成功率在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用单体液压支柱 数字身份识别 模式无线通信 无线射频识别 RFID PCB超高频抗金属标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级联多模干涉耦合器的模式选择开关
3
作者 王曼卓 姚振涛 +5 位作者 孙朝阳 张越 方记民 孙小强 吴远大 张大明 《光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7-159,共13页
提出并制备了一种由1×3多模干涉(Multimode Interference,MMI)耦合器和3×3 MMI耦合器级联构建的二氧化硅波导模式选择开关,通过热光调制改变输入至3×3 MMI耦合器光信号的相位,可实现一阶模(E_(10))输入转换为基模(E_(00... 提出并制备了一种由1×3多模干涉(Multimode Interference,MMI)耦合器和3×3 MMI耦合器级联构建的二氧化硅波导模式选择开关,通过热光调制改变输入至3×3 MMI耦合器光信号的相位,可实现一阶模(E_(10))输入转换为基模(E_(00)),并有选择地从目标端口输出;当输入为基模(E_(00))时,E_(00)可直接由选定端口输出。开关采用光束传播方法(Beam Propagation Method,BPM)进行设计和优化,并且通过标准CMOS技术制备。测试结果表明,一阶模(E_(10))在两个输出端口间切换时,驱动功耗分别为170 mW和395.3 mW。在1523~1556 nm波长范围内,三个输出端口的插入损耗、串扰和消光比分别≤10 dB、≤-15 dB和≥15 dB。开关的上升时间为0.9418 ms,下降时间为1.042 ms。所提出的模式选择开关在片上信号路由应用中具有良好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 多模干涉 模分复用 模式开关 二氧化硅波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多芯光纤跨洋传输中的模式依赖损耗研究(特邀)
4
作者 孙林 毛萌 +3 位作者 张璐 王伟业 刘宁 沈纲祥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共6页
【目的】现阶段超过99%的国际数据正在海底光缆中传输,海缆系统主要存在供能受限与物理空间受限的难题,多芯光纤(MCF)被认为是下一代海缆系统的潜在解决方案。耦合多芯光纤(CC-MCF)因其具备更高的空间复用密度,适用于物理空间受限的海... 【目的】现阶段超过99%的国际数据正在海底光缆中传输,海缆系统主要存在供能受限与物理空间受限的难题,多芯光纤(MCF)被认为是下一代海缆系统的潜在解决方案。耦合多芯光纤(CC-MCF)因其具备更高的空间复用密度,适用于物理空间受限的海缆系统以作为扩容的关键传输媒介。针对制约CC-MCF传输性能提升的关键损伤之一——模式依赖损耗(MDL),文章聚焦于CC-MCF跨洋传输中的MDL机理与抑制技术,旨在探究异质MCF的空间模式色散(SMD)对MDL估计与抑制的性能影响。【方法】具体地,通过建立基于耦合薛定谔方程的4芯CC-MCF跨洋传输模型,并基于仿真模型进行自洽验证,探究了不同链路SMD条件下,基于多输入多输出(MIMO)抽头的MDL估计的准确度演变规律。同时,探究SMD影响下基于Hadamard变换的空时编码(STC)技术方案的MDL抑制性能。【结果】结果表明,低于10 ps/km的SMD系数有助于实现准确的MDL估计,同时实验验证了采用基于Hadamard变换的STC技术在4芯CC-MCF传输系统中,当存在10 dB MDL时可以带来超过5.5 dB的Q值增益。【结论】文章研究结果基于理论仿真与实验验证,综合分析了CC-MCF链路的损伤估计与抑制,有望为下一代高空间复用密度的CC-MCF海缆通信技术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分复用 耦合多芯光纤 跨洋传输 海底光通信 模式依赖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瓦斯浓度监测中传感节点最优通信路径选取
5
作者 唐婧壹 洪军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63-1469,共7页
煤矿井内部地形、障碍物和设备的分布不规则,导致传感节点之间的通信路径选择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增加了寻找最优通信路径的困难度,使得获取的传感节点通信路径长度较大。为此,提出煤矿瓦斯浓度监测中传感节点最优通信路径选取... 煤矿井内部地形、障碍物和设备的分布不规则,导致传感节点之间的通信路径选择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增加了寻找最优通信路径的困难度,使得获取的传感节点通信路径长度较大。为此,提出煤矿瓦斯浓度监测中传感节点最优通信路径选取方法。以传感节点的能耗最小和时间最短为目标函数,建立传感节点通信路径选取模型。通过引入改进细菌觅食优化算法,将各维位置量离散为二进制的0或1,搜索和求解通信路径选取的最优解,从而确定最优通信路径。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获取最优通信路径,且在不同任务时间限制下,该方法的能耗整体保持在9000 J以下,在不同节点数量、不同通信距离下,方法的路径长度均在2200 m以下,且网络生存时间高达7/(10^(3)se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节点 最优通信路径选取 改进细菌模式优化算法 离散化处理 煤矿井内 瓦斯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智慧农业多频多模无线通信的宽带射频接收机前端电路设计
6
作者 陈新菡 张叶茂 +1 位作者 刘明 潘宇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6期1-9,共9页
智慧农业作为高度现代化的新型农业模式,是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支撑。智慧农业通过大量农业生产数据的收集、传输、分析和处理,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为满足智慧农业物联网(IOT)无线通信设备低成本、小型化、兼容多种通信... 智慧农业作为高度现代化的新型农业模式,是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支撑。智慧农业通过大量农业生产数据的收集、传输、分析和处理,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为满足智慧农业物联网(IOT)无线通信设备低成本、小型化、兼容多种通信协议、信号高保真度和低功耗的发展需求,针对智慧农业物联网技术中3G/4G/5G、LoRa、NB-IOT、ZigBee、Wi-Fi、蓝牙(Bluetooth)和RFID等通信协议应用,设计一款可以兼容上述多种频段、多种模式无线通信的宽带(0.8~5.2 GHz)射频信号接收机前端电路。基于0.18μm CMOS设计工艺,电路采用电流模式直接下变频结构,由宽带有源巴伦低噪声跨导放大器(LNTA)、电流模式无源混频器及低输入阻抗的跨阻放大器(TIA)组成,具有良好的转换增益和线性度,提高了对带外干扰的鲁棒性。通过噪声和失真消除技术提高降噪性能,采用宽带共栅-共源(CG-CS)LNTA和电流镜技术来实现更好的输入阻抗匹配和提高电路增益。采用分别由占空比为50%的I、Q两路本振信号驱动的开关管串联实现的25%占空比开关混频级,与50%占空比开关混频级相比,下变频增益提高3 dB,降低噪声系数。跨阻放大器采用跨导增强技术实现低输入阻抗和高跨阻增益,提高电流利用效率和线性度。设计的核心电路(射频和基带信号路径)功耗为24.6 mW,在0.8~5.2 GHz工作频带内的电压转换增益为33.5~35.1 dB,噪声系数(NF)为7.9~9.28 dB,输入三阶交调点IIP3为7.82~9.93 dBm。设计的高性能接收机前端电路可广泛应用于智慧农业物联网各类需要无线通信的设备电路中,助力农业生产的信息化、集约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农业物联网 无线通信 宽带 电流模式 射频接收机前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电站自动化中多媒体技术应用和通信模式 被引量:15
7
作者 罗毅 涂光瑜 +1 位作者 张锦辉 詹新华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48-52,共5页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变电站自动化中可实现视频、音频信息的采集和远传 ,以满足变电站环境监控等功能需求 ,对变电站实现真正的无人值班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阐述了影响多媒体技术在变电站自动化中应用的 3个方面的因素 :视频传输、多通道输...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变电站自动化中可实现视频、音频信息的采集和远传 ,以满足变电站环境监控等功能需求 ,对变电站实现真正的无人值班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阐述了影响多媒体技术在变电站自动化中应用的 3个方面的因素 :视频传输、多通道输入的整合和经费限制 ;给出了变电站自动化中实现多媒体通信的两种典型实现模式 :点对多点实现模式和广域网络 (TCP/IP)实现模式 ,并进行了分析比较 ,指出广域网络 (TCP/I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电站 自动化 多媒体 通信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S模式的Winsock网络通信程序的开发 被引量:13
8
作者 赵志诚 徐玉斌 +1 位作者 高慧敏 曾建潮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4-25,38,共3页
主要介绍Winsock的基本概念及其编程原理,同时通过实例来说明Winsock的网络通信程序的开发,即分别利用VisualC++和VisualBasic开发了服务器应用程序和客户应用程序。
关键词 WINSOCK 网络通信程序 开发 C/S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通信模式中基于时间统计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2
9
作者 李楠楠 张宁 周涛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EI CSCD 2008年第3期43-47,共5页
最近关于人类通信模式的实证研究显示,信件的回复时间分布具有近似幂律的尾部,其中幂指数在电子邮件和普通信件中并不相同,前者为1.0,后者为1.5。统计了钱学森和鲁迅先生的信件数据,同样发现了近似幂律的回复时间分布,但是钱学森的分布... 最近关于人类通信模式的实证研究显示,信件的回复时间分布具有近似幂律的尾部,其中幂指数在电子邮件和普通信件中并不相同,前者为1.0,后者为1.5。统计了钱学森和鲁迅先生的信件数据,同样发现了近似幂律的回复时间分布,但是钱学森的分布指数是2.1,该发现暗示,将人类动力学划分为两个普适类的猜测可能是不充分的;信件发送的时间间隔分布也服从相同幂指数的幂律分布。同时,截取钱学森连续10年的信件得到的等待时间分布和间隔时间分布与总体基本相似,且幂指数也相同。这种巧合有可能暗示了潜藏在人类通讯模式中的某种未知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动力学 通信模式 幂律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无线通信环境中用户移动模式的挖掘算法 被引量:5
10
作者 宋国杰 唐世渭 +2 位作者 杨冬青 王腾蛟 叶恒强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465-1471,共7页
发现无线通信环境中用户的移动模式是移动对象管理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提出一种快速挖掘该模式的算法SAM(split and merge),用来挖掘移动对象所产生有序数据集中潜在的移动模式,从而为移动对象管理提供服务.该算法将自底向上搜索和自顶向... 发现无线通信环境中用户的移动模式是移动对象管理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提出一种快速挖掘该模式的算法SAM(split and merge),用来挖掘移动对象所产生有序数据集中潜在的移动模式,从而为移动对象管理提供服务.该算法将自底向上搜索和自顶向下过滤技术相结合,采用图存储压缩数据集方法,利用非频繁项集分解子图和频繁长模式过滤数据集相结合的技术,大大减少了迭代次数,降低了CPU时间.最后给出了算法性能比较和算法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通信 用户移动模式 数据挖掘 最大频繁项集 移动模式 移动对象管理 移动通信 算法 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信道对垂直发收模式紫外光散射通信性能影响的仿真 被引量:12
11
作者 丁莹 佟首峰 +2 位作者 董科研 姜会林 付强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851-1856,共6页
介绍了非直视单散射信道模型及其在椭球坐标系下的求解方法.在此基础上,针对垂直发收模式,研究了大气信道对紫外光通信系统的影响.对不同天气、不同通信距离条件下,大气信道所产生的能量损耗、时间延迟和脉冲展宽等进行了定量分析和仿真... 介绍了非直视单散射信道模型及其在椭球坐标系下的求解方法.在此基础上,针对垂直发收模式,研究了大气信道对紫外光通信系统的影响.对不同天气、不同通信距离条件下,大气信道所产生的能量损耗、时间延迟和脉冲展宽等进行了定量分析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能量衰减随能见度变化曲线存在拐点,即并不是天气越好,能见度越高,系统接收能量越大;通信距离1km时,能见度18km处出现能量衰减最小值;能量衰减随通信距离非线性递增,通信距离1km时,能量衰减近100dB;随着通信距离的增加,时间延迟和脉冲展宽都近似呈线性增长,通信距离1km时,时间延迟接近5μs,脉冲展宽大于10μ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通信 垂直发收模式 大气信道 能量衰减 时间延迟 脉冲展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方法的云南地震现场通信技术系统应急响应模式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邓树荣 曹彦波 +3 位作者 张方浩 和仕芳 余庆坤 杜浩国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7-285,共9页
对云南地震现场应急通信技术系统的现状进行梳理分析,以AHP层次分析法为基础,从系统的设备构成、功能特点、制约因素三个方面,阐述了各层面间的相互联系与系统自身存在的制约因素,确定了各级指标的权重,从而得出这些因素对实现总目标的... 对云南地震现场应急通信技术系统的现状进行梳理分析,以AHP层次分析法为基础,从系统的设备构成、功能特点、制约因素三个方面,阐述了各层面间的相互联系与系统自身存在的制约因素,确定了各级指标的权重,从而得出这些因素对实现总目标的影响或重要程度,并对决策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应用该方法对比分析近几年云南典型地震现场应急通信技术保障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HP方法 地震现场通信 应急响应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bus协议RTU模式与TCP模式的通信转换设计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紫燕 冯亮 詹志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5191-5196,共6页
Modbus通信协议运用于电能优化管理系统中,需要将串行链路通信模式转换为以太网通信模式。在详细分析Mod-bus串行链路通信协议的基础上,分别实现了Modbus RTU模式和Modbus TCP模式的通信,然后完成了Modbus RTU与Modb-us TCP模式的通信... Modbus通信协议运用于电能优化管理系统中,需要将串行链路通信模式转换为以太网通信模式。在详细分析Mod-bus串行链路通信协议的基础上,分别实现了Modbus RTU模式和Modbus TCP模式的通信,然后完成了Modbus RTU与Modb-us TCP模式的通信转换。该方法为电能优化管理系统的通信和系统集中控制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BUS通信协议 电能优化管理系统 RTU模式 TCP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信电子线路“渗透式”立体化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李厚杰 刘岩川 +1 位作者 赵继印 于少华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4-136,共3页
分析了实验项目类型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中课内学时相对不足、教学效果不好的瓶颈问题,提出以"渗透式"为手段,通过把多样化实验项目有机融入到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课外科技活动以及教师科研等环节,构建"渗透式"立体... 分析了实验项目类型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中课内学时相对不足、教学效果不好的瓶颈问题,提出以"渗透式"为手段,通过把多样化实验项目有机融入到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课外科技活动以及教师科研等环节,构建"渗透式"立体化层次性实验教学新模式,探索出一条挣脱瓶颈、全面开展实验、项目类型多样化的教学有效途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切实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 渗透式 立体化 实验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预警和烈度速报台网数据通信模式分析及建议 被引量:3
15
作者 崔建文 林国良 +2 位作者 刘琼仙 杨黎薇 徐硕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55-563,共9页
可靠、快速的数据传输是建立地震预警系和烈度速报系统的基础。分析地震预警和烈度速报对通信的需求,基于现代通信技术,从稳定性、可靠性、有效性和抗毁需求出发,通过给出适用于地震预警系统和烈度速报系统的数据通信模式。就预警系统而... 可靠、快速的数据传输是建立地震预警系和烈度速报系统的基础。分析地震预警和烈度速报对通信的需求,基于现代通信技术,从稳定性、可靠性、有效性和抗毁需求出发,通过给出适用于地震预警系统和烈度速报系统的数据通信模式。就预警系统而言,目前正在发展中的SDH光纤通信模式是最佳的方案;烈度速报而言,可以采用3G移动通信并辅以北斗卫星短报文通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警 烈度速报 台网数据 通信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模式在通信系统仿真软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聪 周胜军 江光杰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677-680,共4页
对大型、复杂系统性能评估的最好方法是系统仿真和建模,仿真软件的设计是实现仿真目的的关键。对于这种复杂软件的开发,目前最好的方法是利用软件工程的方法,而设计模式现在则成为软件工程中不可缺少的方法。目的在于对设计模式在仿真... 对大型、复杂系统性能评估的最好方法是系统仿真和建模,仿真软件的设计是实现仿真目的的关键。对于这种复杂软件的开发,目前最好的方法是利用软件工程的方法,而设计模式现在则成为软件工程中不可缺少的方法。目的在于对设计模式在仿真软件中的应用做一些探讨,利用设计模式来提高仿真软件的可靠性、安全性、可用性和可维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仿真 软件工程 设计模式 通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通信模式的消息中间件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7
17
作者 潘慧芳 周兴社 杨刚 《计算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6-118,共3页
将发布/订阅和点对点两种消息通信模式相结合,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基于混合通信模式的消息中间件系统,并针对系统实现中的关键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综合了两种通信模式的优点,在保证灵活性和可靠性的同时,消息传... 将发布/订阅和点对点两种消息通信模式相结合,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基于混合通信模式的消息中间件系统,并针对系统实现中的关键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综合了两种通信模式的优点,在保证灵活性和可靠性的同时,消息传输效率也得到了有效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件 发布/订阅 点对点 混合通信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通信业务管理运营模式及实现方案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韩建亭 侯象飞 张铮凯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7,共7页
对电信运营商目前的运营模式和互联网产品的运营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电信运营商按照互联网化模式运营融合通信业务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本文提出了基于移动互联网模式运营融合通信的管理方案,并针对具体的业务运营模式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融合通信 移动互联网 运营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通信模式下电网相量的广域测量与实时传输系统 被引量:30
19
作者 严登俊 鞠平 袁洪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5-18,共4页
针 对 当 前 电 力 系 统 中 远 方 终 端/ 调制 解调 器(RTU/Modem)模式下远程测量数据传输时延大,误码率高等现象,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中的成熟技术,构建了一套实时性非常好的电网相量分布式测量系统。将以太网交换机与异步传输模式(A... 针 对 当 前 电 力 系 统 中 远 方 终 端/ 调制 解调 器(RTU/Modem)模式下远程测量数据传输时延大,误码率高等现象,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中的成熟技术,构建了一套实时性非常好的电网相量分布式测量系统。将以太网交换机与异步传输模式(ATM)交换机进行配合使用,通过全光纤通道,并采用 TCP/IP 协议和 MFC Socket 手段,克服了在测量子站数目较多情况下的网络数据传输时延不确定的缺点,从算法上消除了网络发生拥塞的各种可能性,较好地解决了“漏斗问题”。在工程应用中,该系统实现了1 个工频周期内上传 1 个批次的数据,通信时延小于 5 ms。这为将来实现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PS)时钟信号的电网运行状态实时监控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网络通信模式 电网相量 广域测量 实时传输系统 电网调度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基于紧凑模式的信道借用指配策略 被引量:5
20
作者 方旭明 诸昌钤 范平志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8-20,共3页
本文介绍了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一种新的动态信道指配策略──基于紧凑模式的信道借用指配策略(CPCB).这种策略不仅具有基于紧凑模式的动态信道指配的优点,而且具有固定信道指配策略中信道借用的优点.作者将新算法在一种普遍采... 本文介绍了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一种新的动态信道指配策略──基于紧凑模式的信道借用指配策略(CPCB).这种策略不仅具有基于紧凑模式的动态信道指配的优点,而且具有固定信道指配策略中信道借用的优点.作者将新算法在一种普遍采用的49个蜂窝的蜂窝通信网络上进行了仿真,分别对几种均匀和非均匀模式的业务分布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CPCB的系统平均阻塞率低于FCA、BDCL、基于CP的DCA和CPMCB等,而且随着负载的增加,其系统平均阻塞率的增长速率也明显低于上述各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窝移动通信 紧凑模式 信道借用策略 信道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