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甲基肼还原 Np(Ⅵ) Ⅰ.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张先业 叶国安 +1 位作者 肖松涛 尹东光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93-198,共6页
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c(CH3N2H3)、c(HNO3)、c(UO2+2)、c(HNO2)、离子强度和温度等因素对Np(Ⅵ)还原速率的影响。求出了Np(Ⅵ)还原反应级数和不同反应条件下的表观反应速率常数,建立了反应速率... 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c(CH3N2H3)、c(HNO3)、c(UO2+2)、c(HNO2)、离子强度和温度等因素对Np(Ⅵ)还原速率的影响。求出了Np(Ⅵ)还原反应级数和不同反应条件下的表观反应速率常数,建立了反应速率方程式。温度为24℃时,还原反应的表观反应速率常数k2=61.3min-1。反应的活化能为(59.62±1.12)kJ·mol-1。提高单甲基肼浓度,降低HNO3浓度和升高温度有利于加快Np(Ⅵ)的还原;离子强度和UO2+2浓度对反应速率无明显影响;当反应体系中有HNO2存在时,Np(Ⅵ)还原速率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甲基肼 还原 反应动力学 乏燃料后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羟基乙基肼还原 Np(Ⅵ)──Ⅰ.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张先业 黄子林 肖松涛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33-437,共5页
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HNO3介质中c(HOC2H4N2H3)、c(H+)、c(UO2+2)、c(Fe3+)、c(HNO2)、离子强度和温度等因素对还原Np(Ⅵ)反应速率的影响。测定了不同条件下的表观速率常数,确定了Np... 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HNO3介质中c(HOC2H4N2H3)、c(H+)、c(UO2+2)、c(Fe3+)、c(HNO2)、离子强度和温度等因素对还原Np(Ⅵ)反应速率的影响。测定了不同条件下的表观速率常数,确定了Np(Ⅵ)还原反应速率方程式。25℃时,还原反应的表观速率常数k2=391min-1;反应活化能为56.6kJ·mol-1。提高2-羟基乙基肼浓度、降低HNO3浓度或升高温度,Np(Ⅵ)的还原加快;增加UO2+2浓度和离子强度,还原速率稍有降低;当c(Fe3+)≥1.0mmol·L-1时,Fe3+对Np(Ⅵ)的还原有一定的加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乙基肼 np()还原 反应动力学 乏燃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丁基肼还原Np(Ⅵ)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石伟群 唐洪彬 +2 位作者 叶玉星 胡景炘 张先业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34-137,共4页
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硝酸体系中特丁基肼还原Np(Ⅵ )的动力学。考察了特丁基肼浓度、酸度、NO-3 浓度、UO2 + 2 浓度、Fe3 + 浓度以及温度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求出了反应动力学方程 :-dc(Np(VI) ) /dt =kc(Np(Ⅵ) )c0 .9(TBH) /c0 .75(H... 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硝酸体系中特丁基肼还原Np(Ⅵ )的动力学。考察了特丁基肼浓度、酸度、NO-3 浓度、UO2 + 2 浓度、Fe3 + 浓度以及温度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求出了反应动力学方程 :-dc(Np(VI) ) /dt =kc(Np(Ⅵ) )c0 .9(TBH) /c0 .75(H+ )。 2 5℃时的速率常数 :k=5 .4 4 (mol/L) -0 .15·min-1。反应的表观活化能 :Ea=6 1.2kJ/mol。在所研究的浓度范围内 ,NO-3 ,UO2 + 2 ,Fe3 + 对反应速率影响较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丁基肼 np() 还原 动力学 镎() 乏燃料后处理 PUREX流程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羟基脲与Np(Ⅵ)的还原动力学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妍 肖松涛 +3 位作者 兰天 刘协春 欧阳应根 李辉波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59-365,共7页
研究了氨基羟基脲(HSC)浓度、H^+浓度、NO_3^-浓度、Fe3+浓度、UO2+2浓度、反应温度对氨基羟基脲与Np(Ⅵ)还原反应速率的影响,获得了其动力学方程。实验结果表明:增加氨基羟基脲浓度和提高反应温度,降低H^+浓度和NO_3^-浓度,可以提高氨... 研究了氨基羟基脲(HSC)浓度、H^+浓度、NO_3^-浓度、Fe3+浓度、UO2+2浓度、反应温度对氨基羟基脲与Np(Ⅵ)还原反应速率的影响,获得了其动力学方程。实验结果表明:增加氨基羟基脲浓度和提高反应温度,降低H^+浓度和NO_3^-浓度,可以提高氨基羟基脲与Np(Ⅵ)还原速率;在UO2+2存在或Fe3+浓度小于1×10-3 mol/L时,对氨基羟基脲与Np(Ⅵ)的还原没有明显影响。氨基羟基脲还原Np(Ⅵ)的动力学方程式为:-dc(Np(Ⅵ))/dt=kc(Np(Ⅵ))c2.52(HSC)c-0.53(H+)c-0.61(NO_3^-),在4.00℃时k=(1 037±60)(mol/L)-1.40·s-1,活化能Ea=(64.03±6.4)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 氨基羟基脲 还原反应 反应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凝胶球对Cu(Ⅱ)和Cr(Ⅵ)吸附行为的对比 被引量:21
5
作者 张艺钟 刘珊 +3 位作者 刘志文 吴文成 邓东阳 鞠勇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12-719,共8页
为使壳聚糖粉末吸附后易于固液分离,采用溶胶-凝胶-冷冻干燥法制备毫米级(2.8~3mm)壳聚糖凝胶球,比较了Cu(Ⅱ)和Cr(Ⅵ)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壳聚糖凝胶球对Cu(Ⅱ)和Cr(Ⅵ)吸附行为不同:Cu(Ⅱ)和Cr(Ⅵ)最佳吸附pH分别为5.5和3.0;达到吸附... 为使壳聚糖粉末吸附后易于固液分离,采用溶胶-凝胶-冷冻干燥法制备毫米级(2.8~3mm)壳聚糖凝胶球,比较了Cu(Ⅱ)和Cr(Ⅵ)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壳聚糖凝胶球对Cu(Ⅱ)和Cr(Ⅵ)吸附行为不同:Cu(Ⅱ)和Cr(Ⅵ)最佳吸附pH分别为5.5和3.0;达到吸附平衡Cu(Ⅱ)和Cr(Ⅵ)分别需要25h和2h;Cu(Ⅱ)的吸附反应是自发、吸热、熵增过程,而Cr(Ⅵ)吸附反应为自发、放热、熵减过程;吸附Cu(Ⅱ)后的壳聚糖凝胶球不易脱附,而吸附Cr(Ⅵ)后凝胶球脱附率相对较高。借助红外表征及Langmuir、Freundlich等温模型、拟一级、拟二级动力学、颗粒内扩散模型对吸附过程拟合表明,Cu(Ⅱ)吸附机理为单层化学吸附,而Cr(Ⅵ)是单层化学吸附与多层物理吸附共同作用的吸附-还原过程。壳聚糖凝胶球对Cu(Ⅱ)和Cr(Ⅵ)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55.67mg/g和185.08mg/g,说明冷冻干燥法可以强化壳聚糖的吸附量,同时毫米级的壳聚糖凝胶球改善了壳聚糖粉体吸附剂难分离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凝胶球 冷冻干燥 Cu(Ⅱ)和Cr() 吸附 还原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1菌还原碱性介质中Cr(Ⅵ)的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2
6
作者 柴立元 王云燕 +1 位作者 赵堃 舒余德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94-1099,共6页
通过研究Ch-1菌还原碱性介质中Cr(Ⅵ)过程Cr(Ⅵ)浓度的变化规律,确定初始pH值和细菌接种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建立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动力学方程,计算相应的反应表观活化能,得到了按细菌接种量划分的Ch-1菌还原Cr(Ⅵ)的反应控制区域图。研... 通过研究Ch-1菌还原碱性介质中Cr(Ⅵ)过程Cr(Ⅵ)浓度的变化规律,确定初始pH值和细菌接种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建立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动力学方程,计算相应的反应表观活化能,得到了按细菌接种量划分的Ch-1菌还原Cr(Ⅵ)的反应控制区域图。研究结果表明:当初始pH值为8~10时,Ch-1菌还原Cr(Ⅵ)的反应速率基本相同,当pH<8和pH>10时,反应速率逐渐减小。Ch-1菌还原Cr(Ⅵ)的反应为零级反应,但细菌接种量减少,反应速率减小,反应表观活化能增大。细菌接种量分别为50%,30%,20%,10%和5%时对应的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57.521 1,51.630 6,45.976 4,24.002 5和7.326 5,表观活化能分别为6.89,14.75,19.24,33.54和72.52 kJ/mol;Cr(Ⅵ)的细菌还原反应随着细菌接种量的增加逐渐由内扩散控制区转入混合控制区,当细菌接种量减少至近9%时,转入化学反应控制区,并由此确定了Ch-1菌还原Cr(Ⅵ)的最佳工艺条件:温度为30℃,pH值10,细菌接种量为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1菌 Cr()还原 反应动力学 表观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吡咯修饰膜开路还原Cr(Ⅵ)的动力学 被引量:1
7
作者 田颖 刘明 +1 位作者 吴承斌 杨凤林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3-304,308,共3页
以对甲苯磺酸钠为掺杂剂,在不锈钢电极上电化学合成聚吡咯修饰膜,采用该修饰膜在开路模式下还原Cr(Ⅵ),比较了氧化态和还原态聚吡咯对Cr(Ⅵ)的还原作用。结果表明氧化态聚吡咯对Cr(Ⅵ)有较好的吸附作用。但还原态聚吡咯对Cr(Ⅵ)的去除... 以对甲苯磺酸钠为掺杂剂,在不锈钢电极上电化学合成聚吡咯修饰膜,采用该修饰膜在开路模式下还原Cr(Ⅵ),比较了氧化态和还原态聚吡咯对Cr(Ⅵ)的还原作用。结果表明氧化态聚吡咯对Cr(Ⅵ)有较好的吸附作用。但还原态聚吡咯对Cr(Ⅵ)的去除率高于氧化态聚吡咯。提出了聚吡咯修饰膜开路还原Cr(Ⅵ)的动力学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吡咯 Cr() 开路还原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联吡啶催化Cr(Ⅵ)氧化1,3-丁二醇的动力学
8
作者 单金缓 张记英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6-41,共6页
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2,2'-联吡啶催化Cr(Ⅵ)氧化1,3-丁二醇的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反应对Cr(Ⅵ)是准一级,对1,3-丁二醇是一级.在保持准一级的反应条件([1,3-丁二醇]0[Cr(Ⅵ)]0)下,该反应的表观速率常数kobs随[H+]和[bipy]的增加... 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2,2'-联吡啶催化Cr(Ⅵ)氧化1,3-丁二醇的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反应对Cr(Ⅵ)是准一级,对1,3-丁二醇是一级.在保持准一级的反应条件([1,3-丁二醇]0[Cr(Ⅵ)]0)下,该反应的表观速率常数kobs随[H+]和[bipy]的增加而增加,增大反应体系的离子强度,速率常数略有增大.提出了该实验的反应机理:Cr(Ⅵ)和2,2'-联吡啶先形成活化络合物,活化络合物又和一分子的1,3-丁二醇反应,该反应和Cr(Ⅵ)直接氧化1,3-丁二醇的反应构成速控步,随后经过几步快速反应生成产物.依此机理能较好地解释实验现象,并且计算了不同温度下的催化常数和热力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2′-联吡啶 1 3-丁二醇 催化作用 Cr() 动力学 还原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宁基酚胺型螯合树脂的制备及对Cr(Ⅵ)的吸附 被引量:6
9
作者 钟鑫 周雷 +2 位作者 袁花 王永明 彭志远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38-845,共8页
杨梅单宁先与氯化亚砜反应制得氯代单宁,再与聚乙烯亚胺交联合成单宁基酚胺型螯合树脂。通过FTIR、SEM、EDS和XPS对单宁基酚胺型螯合树脂的结构进行表征,并考察了螯合树脂对Cr(Ⅵ)的吸附性能。在单宁的分子结构侧链引入氨基,能有效改善... 杨梅单宁先与氯化亚砜反应制得氯代单宁,再与聚乙烯亚胺交联合成单宁基酚胺型螯合树脂。通过FTIR、SEM、EDS和XPS对单宁基酚胺型螯合树脂的结构进行表征,并考察了螯合树脂对Cr(Ⅵ)的吸附性能。在单宁的分子结构侧链引入氨基,能有效改善单宁基螯合树脂对Cr(Ⅵ)的吸附性能,螯合树脂对Cr(Ⅵ)的吸附主要为还原吸附,铬主要以Cr(Ⅲ)的形式吸附到树脂上;在温度为318 K、pH为2.0、Cr(Ⅵ)初始质量浓度为500 mg/L,吸附时间420 min时,单宁基酚胺型螯合树脂对Cr(Ⅵ)的最大吸附量达到364.46 mg/g;当Cr(Ⅵ)初始质量浓度低于20mg/L时,单宁基酚胺型树脂对铬的吸附率达到95%以上;单宁基酚胺型螯合树脂对Cr(Ⅵ)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该树脂在含铬废水处理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宁 聚乙烯亚胺 Cr() 还原 吸附 动力学 水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脱石负载型零价铁纳米颗粒吸附水体中Cr(Ⅵ)污染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樊明德 王睿哲 +3 位作者 贾时雨 杨青 贾子豪 邢浩云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60-868,共9页
零价铁纳米颗粒具有许多异于本体物质的独特性质,在废水处理方面应用潜力巨大。以蒙脱石为载体和分散剂,通过硼氢化钠液相还原法制备了零价铁纳米颗粒。采用电镜及多种谱学技术手段对所得铁纳米颗粒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铁纳米颗粒大... 零价铁纳米颗粒具有许多异于本体物质的独特性质,在废水处理方面应用潜力巨大。以蒙脱石为载体和分散剂,通过硼氢化钠液相还原法制备了零价铁纳米颗粒。采用电镜及多种谱学技术手段对所得铁纳米颗粒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铁纳米颗粒大致呈球状形貌,平均粒径约为55 nm,在蒙脱石表面分散良好,具有零价铁内核-铁氧化物外壳结构,提高了纳米铁在空气氛中的稳定性。通过批次实验考察了负载型铁纳米颗粒净化Cr(Ⅵ)的效率、过程及机理。净化效果受p H值影响显著,在最优p H值为1.0条件下,零价铁内核因其表面氧化膜酸溶而出露,可作为有效成分快速高效去除水体中Cr(Ⅵ)污染物,机理为零价铁将吸附至其表面的Cr(Ⅵ)异相还原为Cr(Ⅲ)而去除。属自发放热吸附过程,动力学行为符合准二级模型,吸附等温线可用Langmuir方程较好拟合。研究成果为新型纳米零价铁材料的制备及其铬污染治理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铬污染 零价铁 蒙脱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曲霉菌丝球还原水中六价铬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慕华 徐宏英 苏槟楠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年第26期6472-6476,6487,共6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黑曲霉菌丝球对含铬废水中Cr(Ⅵ)的还原作用及环境条件对其还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曲霉菌丝球对Cr(Ⅵ)的还原反应为一级反应,表观活化能Ea为24.45kJ/mol,该还原反应属扩散控制,且还原过程中Cr(Ⅵ)的减少符合...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黑曲霉菌丝球对含铬废水中Cr(Ⅵ)的还原作用及环境条件对其还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曲霉菌丝球对Cr(Ⅵ)的还原反应为一级反应,表观活化能Ea为24.45kJ/mol,该还原反应属扩散控制,且还原过程中Cr(Ⅵ)的减少符合2个常用的吸附动力学模型Pseudo-first Order模型和Pseudo-second Order模型;pH是影响Cr(Ⅵ)还原的重要因素,pH为1时,Cr(Ⅵ)的还原率最大,最大值为99.6%;菌丝球浓度也是影响Cr(Ⅵ)还原的一个因素,菌丝球浓度增大,有益于Cr(Ⅵ)的还原;温度对Cr(Ⅵ)的还原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程度不是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霉 Cr()还原 反应动力学 吸附动力学 表观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Ⅲ)对糖浆溶液中有机还原物质还原六价铬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子方 李琴 赵勇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628-3633,共6页
通过批实验研究了Al(Ⅲ)对糖浆溶液化学还原六价铬反应的影响,揭示了不同条件下Al(Ⅲ)对六价铬还原反应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Al(Ⅲ)能够促进糖浆溶液还原六价铬反应进行;其作用机制是Al(Ⅲ)与糖浆溶液中有机还原物质及Cr(Ⅵ)反应形成... 通过批实验研究了Al(Ⅲ)对糖浆溶液化学还原六价铬反应的影响,揭示了不同条件下Al(Ⅲ)对六价铬还原反应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Al(Ⅲ)能够促进糖浆溶液还原六价铬反应进行;其作用机制是Al(Ⅲ)与糖浆溶液中有机还原物质及Cr(Ⅵ)反应形成三者的络合物,降低糖浆中多酚等有机还原物质还原Cr(Ⅵ)的反应活化能,提高六价铬还原反应速率.Al(Ⅲ)存在时,该六价铬还原反应符合准一级动力学反应;pH 2.0,2.5,3.0,3.5时,添加Al(Ⅲ)的实验组中六价铬反应速率常数比对应的空白对照组中反应速率常数分别增加了0.0251,0.0139,0.0058,0.0048h^(-1).添加Al(Ⅲ)前后反应体系中六价铬还原的反应活化能(Ea)分别为66.38,62.80kJ/mol.当糖浆浓度不足时,Al(Ⅲ)能够提高糖浆溶液还原六价铬的反应去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Ⅲ) 有机还原物质 催化作用 六价铬还原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硫化钙还原高浓度含铬废水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喜林 李克新 +2 位作者 刘玲 马佳递 于晓婉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1-55,共5页
电镀、金属加工、鞣制毛皮、冶炼金属、胶版印刷等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较高浓度的含铬废水。为解决高浓度含铬废水难处理问题,采用室内静态实验方法,研究了还原剂种类、反应时间、投加量、pH以及初始含铬废水浓度对Cr(Ⅵ)还原性能的影... 电镀、金属加工、鞣制毛皮、冶炼金属、胶版印刷等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较高浓度的含铬废水。为解决高浓度含铬废水难处理问题,采用室内静态实验方法,研究了还原剂种类、反应时间、投加量、pH以及初始含铬废水浓度对Cr(Ⅵ)还原性能的影响,建立还原动力学方程,并进行了实际含铬废水处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多硫化钙(CaSx)还原性优于Na_(2)SO_(3)、Na_(2)S_(2)O_(4)等其他硫系还原剂;CaSx最佳投药量为理论投加量的1.75倍,最佳反应时间为90 min,且偏酸性环境条件下处理效果更好;XRD分析表明,CaSx还原Cr(Ⅵ)的产物中含有结晶状态良好的Cr(OH)_(3)沉淀与S单质;CaSx对Cr(Ⅵ)的还原过程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对含有105.42 mg/L Cr(Ⅵ)的实际含铬废水的处理效果良好,90 min时Cr(Ⅵ)的去除率高达95.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硫化钙 含铬废水 Cr() 还原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TiO_2-有机物体系光催化还原Cr(Ⅵ)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艾仕云 李嘉庆 +2 位作者 杨娅 潘振声 金利通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9-33,共5页
研究了Cr( )在纳米TiO2-有机物体系中的光催化还原效果.考察了起始浓度、pH值、催化剂投加量、温度、共存有机物等因素对Cr( )光解速率的影响.揭示了Cr( )多相光催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反应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酸性条件最有利于Cr( )... 研究了Cr( )在纳米TiO2-有机物体系中的光催化还原效果.考察了起始浓度、pH值、催化剂投加量、温度、共存有机物等因素对Cr( )光解速率的影响.揭示了Cr( )多相光催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反应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酸性条件最有利于Cr( )的还原,在低光强下增加温度可以适当提高Cr( )的还原速率,催化剂的投加量存在一最佳值.溶液中有机物的存在可以作为光生空穴的捕获剂而提高Cr( )的光催化还原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2 有机物体系 光催化还原 动力学 Cr() 葡萄糖 铬() 二氧化钛 污染物 光催化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