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个粳稻新不育系的配合力及利用价值评价 |
赵庆勇
朱镇
张亚东
赵凌
张巧凤
许凌
王才林
|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30
|
|
2
|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研究 |
廖伏明
周绅炉
盛孝邦
阳和华
徐秋生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9 |
98
|
|
3
|
籼型杂交水稻根系活力及其衰退特性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 |
曹树青
邓志瑞
翟虎渠
唐运来
韩国标
张荣铣
盛生兰
龚红兵
杨图南
|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15
|
|
4
|
三交水稻的育种研究 Ⅲ.三交中晚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 |
余守武
尹建华
刘宜柏
胡标林
邹国兴
彭志勤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26
|
|
5
|
杂交粳稻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分析 |
赵庆勇
朱镇
张亚东
赵凌
张巧凤
许凌
王才林
|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14
|
|
6
|
两系杂交稻亲本籼粳程度与配合力及杂种优势的关系 |
严钦泉
阳菊华
伏军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16
|
|
7
|
北方杂交粳稻品质性状杂种优势、配合力及遗传效应分析 |
王昌华
吴天华
张燕之
徐正进
郑文静
赵家铭
王辉
|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7
|
|
8
|
杂交水稻稻米外观品质性状的遗传相关分析 |
李仕贵
黎汉云
周开达
马玉清
|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
1996 |
14
|
|
9
|
籼型杂交水稻农艺性状的配合力研究 |
张征
张雪丽
莫博程
代志军
胡中立
李兰芝
郑兴飞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30
|
|
10
|
杂交晚粳稻的杂种优势、配合力及通径分析 |
袁勤
全立勇
张四珍
吴玉兰
王遗宝
张国强
|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
1995 |
10
|
|
11
|
杂交稻淀粉RVA谱特征值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研究 |
刘红梅
刘建丰
范峰峰
邱颖波
徐庆国
|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11
|
|
12
|
滇型杂交稻产量及其产量结构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
李贵勇
袁平荣
杨天梅
邱崇力
李铮友
卢义宣
李本逊
杨从党
|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20
|
|
13
|
几个杂交粳稻恢复系配合力分析及其利用价值评价 |
程灿
周继华
曹黎明
袁勤
|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11
|
|
14
|
水稻粳爪交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研究 |
张培江
孙明
许传万
杨联松
白一松
|
《安徽农业科学》
CAS
|
1997 |
8
|
|
15
|
籼型杂交稻稻米碾磨品质与外观品质的配合力及遗传力研究 |
张利华
王林友
王建军
|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18
|
|
16
|
两系杂交粳稻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
朱镇
赵凌
宗寿余
张亚东
王才林
|
《江西农业学报》
CAS
|
2006 |
14
|
|
17
|
新型粳稻光(温)敏核质互作不育系SA及不育系S和A所配F_1产量优势和配合力分析 |
杜士云
王守海
黄忠祥
李成荃
王德正
罗彦长
吴爽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6
|
|
18
|
苏南地区晚熟粳稻杂种优势及其亲本配合力分析 |
金伟栋
张旺
洪德林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20
|
|
19
|
两系亚种间杂交水稻抽穗日数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 |
孙义伟
李继庆
刘宜柏
|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3 |
11
|
|
20
|
滇型杂交稻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的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
李贵勇
袁平荣
杨天梅
邱崇力
李铮友
卢义宣
李本逊
杨从党
|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