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沙江下游水温变化规律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陈金凤 曾凌 +1 位作者 李雨 刘秀林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0-206,共7页
采用长江上游的攀枝花、华弹、屏山、朱沱、寸滩5个水文站以及溪洛渡、向家坝坝前实测水温数据,分析了水温年内、年际变化特征以及沿程变化规律,并探讨了梯级水库运行对水温的影响。结果表明:5站月均水温最高值一般出现在7—8月份,最低... 采用长江上游的攀枝花、华弹、屏山、朱沱、寸滩5个水文站以及溪洛渡、向家坝坝前实测水温数据,分析了水温年内、年际变化特征以及沿程变化规律,并探讨了梯级水库运行对水温的影响。结果表明:5站月均水温最高值一般出现在7—8月份,最低值一般出现在1月份;受溪洛渡、向家坝水库的调蓄下泄低温水影响,坝后年平均水温、最高水温、最低水温均比坝前水温降低;溪洛渡坝后年平均水温较坝前平均低0.6℃,最高水温平均降低约3.5℃,最低水温平均降低约0.1℃。向家坝坝后年平均水温较坝前低0.6℃,最高水温平均降低约1.6℃,最低水温平均降低约0.2℃;坝下游屏山、朱沱、寸滩3个水文站建库后冬季水温上升,夏季水温降低,年平均水温比建库前升高,越靠近下游升高幅度越大;年最高水温比建库前降低,越靠近下游降低幅度越小;年最低水温总体呈现建库后比建库前水温升高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温变化 实测水温 年平均水温 梯级水库 溪洛渡水库 向家坝水库 金沙江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后水库泥沙淤积及坝下游河道冲刷分析 被引量:30
2
作者 卢金友 黄悦 王军 《中国工程科学》 2011年第7期129-136,共8页
根据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后的实测资料,简述三峡库区泥沙淤积、坝下游河道冲刷,并与论证阶段的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认为三峡工程蓄水运用8年,水库泥沙淤积及坝下游河道冲刷等出现的情况尚在原预测范围之内,表明原预测的研究成果可行;本... 根据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后的实测资料,简述三峡库区泥沙淤积、坝下游河道冲刷,并与论证阶段的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认为三峡工程蓄水运用8年,水库泥沙淤积及坝下游河道冲刷等出现的情况尚在原预测范围之内,表明原预测的研究成果可行;本次实测与预测对比,在时间上略显短促,仍需今后观测并作进一步对比;今后应加强原型观测及有关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工程 试验性蓄水 库区泥沙淤积 坝下游河道冲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道洪水演算方法在淮河及滹沱河中游的应用 被引量:16
3
作者 李致家 何蒙 +3 位作者 闫凤翔 胡友兵 刘志雨 童冰星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5-101,共7页
为解决马斯京根法在河道洪水演算中未考虑河道断面特征和水力特性的变化问题,在淮河中游吴家渡至小柳巷河段、滹沱河中游黄壁庄至北中山河段采用考虑河道断面几何形状和水力学糙率的Muskingum-Cunge-Todini可变参数法和非线性水库法进... 为解决马斯京根法在河道洪水演算中未考虑河道断面特征和水力特性的变化问题,在淮河中游吴家渡至小柳巷河段、滹沱河中游黄壁庄至北中山河段采用考虑河道断面几何形状和水力学糙率的Muskingum-Cunge-Todini可变参数法和非线性水库法进行河道洪水演算研究,探讨考虑河道断面特征和水力特性的演算方法在湿润区淮河中游及半干旱区滹沱河中游的适用性,并将模拟结果与马斯京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Muskingum-Cunge-Todini可变参数法和非线性水库法在研究河道上模拟精度较高,洪峰合格率均在86%以上,确定性系数均大于0.8,可应用于河道洪水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中游 滹沱河中游 河道洪水演算 Muskingum-Cunge-Todini可变参数法 非线性水库法 马斯京根法 河道断面特征 水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径流变异对滹沱河流域水库生态调度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冯平 白粟 +1 位作者 张婷 李建柱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9-108,共10页
分析了滹沱河中上游径流变异情况并计算了河道生态流量,通过构建岗南黄壁庄梯级水库供水及生态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并采用NSGAⅡ求解多种情景方案,探求入库径流变异对水库生态调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小觉站和平山站径流分别在1983年... 分析了滹沱河中上游径流变异情况并计算了河道生态流量,通过构建岗南黄壁庄梯级水库供水及生态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并采用NSGAⅡ求解多种情景方案,探求入库径流变异对水库生态调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小觉站和平山站径流分别在1983年和1979年发生变异,流域径流整体呈显著下降趋势;利用频率众值法、Tennant法和年内展布法计算的河道理想、适宜及最小生态流量对应的年生态需水量分别为9.85亿、5.85亿、3.23亿m^(3);农业灌溉及生态需水缺水率随来水频率的增大而显著增大;入库径流下降趋势显著且发生变异,致使变异后不同水平年水库调度的供水保证率均有所降低;农业灌溉需水和生态需水矛盾显著,枯水年农业灌溉供水率降低4%可提高12%的生态供水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变异 生态流量 梯级水库 多目标优化调度 滹沱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工程运行后水库下游弯曲河道演变规律 被引量:6
5
作者 郭小虎 唐峰 +1 位作者 陈栋 邓彩云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6-30,共5页
三峡工程运行后水库下游河道水沙过程发生较大改变,引起弯曲型河道演变规律调整,对河势稳定、防洪安全等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基于实测资料分析了三峡工程运行后水库河道下游典型弯道演变规律及其主要动因。结果表明,三峡工程运行后水库... 三峡工程运行后水库下游河道水沙过程发生较大改变,引起弯曲型河道演变规律调整,对河势稳定、防洪安全等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基于实测资料分析了三峡工程运行后水库河道下游典型弯道演变规律及其主要动因。结果表明,三峡工程运行后水库下游典型弯道段均出现“切滩”,其主要原因是进入各河段的泥沙尤其是细颗粒沙量大幅减少;而下荆江绝大多数弯道段出现“撇弯”的主要原因为月均径流量过程变异系数较大、弯道段本身弯曲半径较小。随着长江上游干支流梯级水库陆续运行,预计水库下游各河段月均径流量过程变异系数将继续增大,将可能引起目前未发生“撇弯”但弯曲半径相对较小的弯道段发生“撇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工程 水库下游 弯曲河道 演变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铜峡水库排沙对下游河道冲淤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鲁俊 周丽艳 +1 位作者 张厚军 廖晓芳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21,共3页
对青铜峡水库运用方式及排沙历史进行了回顾,计算了不同排沙方式下排沙期内水库下游河道的冲淤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青铜峡水库排沙对下游河道的淤积影响不大,主要是在青铜峡—石嘴山河段造成短暂的淤积。
关键词 冲淤变化 下游河道 排沙 青铜峡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枢纽下游河床冲刷与再造过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7
作者 卢金友 朱勇辉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9,共9页
在水利枢纽尤其是水库的拦蓄与调节作用下,下游河道的来水来沙条件显著变化,将导致下游河道不平衡输沙,引起河床冲刷与再造。水利枢纽下游河道的河床冲刷与再造过程,兼具床沙冲刷粗化交换悬移质恢复等多过程耦合的微观水沙运动特性,以... 在水利枢纽尤其是水库的拦蓄与调节作用下,下游河道的来水来沙条件显著变化,将导致下游河道不平衡输沙,引起河床冲刷与再造。水利枢纽下游河道的河床冲刷与再造过程,兼具床沙冲刷粗化交换悬移质恢复等多过程耦合的微观水沙运动特性,以及泥沙冲淤床面形态变化纵比降改变河型河势调整等多尺度复杂响应的宏观形态变化。国内外相关研究主要通过实测资料分析、理论研究、实体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等手段,从微观机理和宏观规律2个主要方面开展。归纳和总结了国内外水利枢纽下游河床冲刷与再造过程研究成果,对河床冲刷与再造实体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中的模型沙选择、泥沙恢复饱和系数等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点和亟待解决的科技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下游 河床冲刷 输沙特性 河床再造 动岸模拟技术 恢复饱和系数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滹沱河上修建水库后下游河床演变 被引量:4
8
作者 师长兴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83-89,共7页
本文对处于半于早缺水地区的海河流域滹沱河上修建水库后,库下游来水来沙条件变化引起的河床演变及其发生机制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 滹沱河 水库下游 河床演变 演变机制 流量 植被作用 人为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水沙变化与下游河道治理思考 被引量:7
9
作者 齐璞 孙赞盈 +1 位作者 茹玉英 王开荣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2-19,共8页
:由于黄河水沙条件的不利变化,黄河下游出现了小水大灾和长期断流,三门峡水库“蓄清排浑”运用经验的局限性表现得更为突出。从黄河下游河道输沙、防洪和水资源充分利用出发,小浪底水库应采取泥沙多年调节的运用方式,枯水、平水年... :由于黄河水沙条件的不利变化,黄河下游出现了小水大灾和长期断流,三门峡水库“蓄清排浑”运用经验的局限性表现得更为突出。从黄河下游河道输沙、防洪和水资源充分利用出发,小浪底水库应采取泥沙多年调节的运用方式,枯水、平水年蓄水拦沙运用,丰水年洪水期集中泄空冲刷产生高含沙洪水,塑造窄深河槽,改造高村以上宽浅河道,利用窄深河槽输送较高含沙洪水入海,经多方案计算结果比较分析表明上述方案减淤效益显著,并可大量节省输沙用水,使黄河的水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为了防止高村以上宽河段在清水冲刷期造成滩地坍塌,应加强宽河整治,使其形成窄槽宽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变化 窄槽宽滩 输水输沙 黄河 河道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运用后连续急弯河道冲淤特性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谢思泉 刘亚 卢金友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13,26,共7页
为探究三峡水库运用后下游连续急弯河道的冲淤调整规律,根据七弓岭、观音洲河段实测地形资料和水文资料,研究了水沙变异条件下河势变化和冲淤特性。研究发现:(1)三峡水库受上游水库调蓄作用,上游来沙量大量减少,上游来水基本处于清水状... 为探究三峡水库运用后下游连续急弯河道的冲淤调整规律,根据七弓岭、观音洲河段实测地形资料和水文资料,研究了水沙变异条件下河势变化和冲淤特性。研究发现:(1)三峡水库受上游水库调蓄作用,上游来沙量大量减少,上游来水基本处于清水状态;径流量重分配,枯水期流量增加,汛期洪峰削减。(2)三峡水库运行后,七弓岭、观音洲上下2个急弯河段首先冲刷,然后转变为"上冲下淤"的相反的冲淤性质,后又恢复为同时冲刷的状态;年内表现为枯水期冲刷,汛期淤积,上下弯道总是表现出相反的冲淤形态,即枯水期"上淤下冲",汛期"上冲下淤"。(3)三峡水库运行后,七弓岭急弯河道趋向窄深,观音洲急弯河道则以展宽为主,弯道段与过渡段冲淤表现相反。研究结果以期完善弯曲河道的演变理论,并对下荆江河床演变预测、河道整治及河道保护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弯河道 冲淤特性 河床演变 河势变化 三峡水库 七弓岭 观音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下游弯曲河道演变研究进展概述 被引量:3
11
作者 庄灵光 姚仕明 赵占超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1-45,160,共6页
弯曲河道演变一直是河流动力学及河道演变研究的重点之一。三峡水库运用后,水库下游河道来水来沙条件改变,原输沙及冲淤相对平衡的状态被打破,是弯曲河道演变研究的关键区域。对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关于弯曲河道演变的相关研究成果及水库... 弯曲河道演变一直是河流动力学及河道演变研究的重点之一。三峡水库运用后,水库下游河道来水来沙条件改变,原输沙及冲淤相对平衡的状态被打破,是弯曲河道演变研究的关键区域。对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关于弯曲河道演变的相关研究成果及水库运行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总结。总结认为:以往研究主要是对河道演变情况的描述及演变的预测,对三峡水库下游弯曲河道演变与水沙变化的耦合机理探讨较少,限制了对水沙条件改变下的弯曲河道演变规律的深入认识。需要在现有研究成果上,开展弯曲河道演变对人类活动、水库运用、河道边界等条件改变的响应机理研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弯曲河道演变规律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演变 弯曲河道 水库下游 水沙运动 弯道演变 三峡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伦峡大坝对下游河道河流健康的影响分析
12
作者 李慧 张小峰 杨芳丽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8年第11期2920-2925,2927,共7页
河流上修建水库后,由于水库对水流和泥沙的调节作用,使得进入下游的水沙过程发生变化。如洪峰流量减小,流量过程调平,水流含沙量急剧减小等,结果引起河道一系列新的调整变化,对河流的生态环境造成一些影响。以美国格伦峡水库为例,分别... 河流上修建水库后,由于水库对水流和泥沙的调节作用,使得进入下游的水沙过程发生变化。如洪峰流量减小,流量过程调平,水流含沙量急剧减小等,结果引起河道一系列新的调整变化,对河流的生态环境造成一些影响。以美国格伦峡水库为例,分别从下游水沙变化、下游河道冲刷及河道平面变化等几个方面对建坝给下游河道河流健康的影响进行初步分析。并结合国内外河流健康评价模型,根据格伦峡的实际情况对其对科罗拉多河河流健康的影响进行量化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伦峡 下游河道 河流健康 水沙变化 冲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修建后长江中游城陵矶至九江河道冲淤变化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佳妮 毛北平 孙思瑞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5-29,共5页
长江中游城陵矶至九江河段为典型分汊河道,分析该河段在三峡工程蓄水后的冲淤变化,对预测该河段河床演变发展有重要意义。根据2003~2016年城陵矶-九江河段实测水文地形等原型观测资料及冲淤量计算成果,对河道冲淤量、冲淤强度、河床冲... 长江中游城陵矶至九江河段为典型分汊河道,分析该河段在三峡工程蓄水后的冲淤变化,对预测该河段河床演变发展有重要意义。根据2003~2016年城陵矶-九江河段实测水文地形等原型观测资料及冲淤量计算成果,对河道冲淤量、冲淤强度、河床冲淤分布和冲刷形态变化等方面从沿时和沿程上进行全面分析,发现河段整体呈持续冲刷态势,近年来冲刷强度显著增强,冲刷主要部位在枯水河槽,冲刷形式以深泓纵向下切为主,沿程以西塞山为界,上段整体表现为"槽冲滩淤",下段表现为"滩槽均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工程 长江中游 河道 水沙变化 冲淤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