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20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危岩体稳定性分析的三维极限平衡法
1
作者 苏国韶 刘本朝 +1 位作者 刘友能 范秋雁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80,共9页
针对二维极限平衡法不完全适用于三维危岩体稳定性分析的问题,根据极限平衡理论,考虑结构面宽度方向两侧贯通程度不一致时危岩体具有侧向扭转倾向的情况,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危岩稳定性分析的三维极限平衡法。该方法通过对危岩体主控结构... 针对二维极限平衡法不完全适用于三维危岩体稳定性分析的问题,根据极限平衡理论,考虑结构面宽度方向两侧贯通程度不一致时危岩体具有侧向扭转倾向的情况,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危岩稳定性分析的三维极限平衡法。该方法通过对危岩体主控结构面进行拉伸拓展,得到三维计算简图,进而对三维计算简图进行受力分析,计算其抗滑(扭)力(矩)和滑动(扭转)力(矩)的比值,得出了滑移式、坠落式和倾倒式3类危岩相应的稳定性系数计算公式,依据所提公式与数值模拟分析了侧向贯通率及上部贯通率对危岩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侧向贯通率及上部贯通率增大,危岩体稳定性呈下降趋势。相较于传统的二维极限平衡法,所提方法计算精度更高,计算相对误差降低了50%以上,并且能够同时适用于主控结构面竖向与侧向完全贯通条件与不完全贯通条件下的危岩稳定性分析,有效解决了现行规范推荐的二维极限平衡法无法考虑主控结构面侧向贯通影响的问题,扩展了二维极限平衡分析方法的适用范围,丰富了危岩稳定性分析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岩 崩塌 稳定性系数 极限平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青素囊泡的制备工艺优化及其稳定性考察
2
作者 韩春然 马调梅 +1 位作者 黎晨晨 隋佳琦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6-208,共13页
目的:为提高虾青素在水相中的分散性,制备虾青素囊泡并考察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方法:以不饱和脂肪酸(花生四烯酸)及虾青素为原料,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了虾青素囊泡,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虾青素囊泡的制备工艺,考察... 目的:为提高虾青素在水相中的分散性,制备虾青素囊泡并考察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方法:以不饱和脂肪酸(花生四烯酸)及虾青素为原料,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了虾青素囊泡,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虾青素囊泡的制备工艺,考察了虾青素囊泡的形态、粒径大小及分布、电位、包封率及贮藏、氧化、体外消化稳定性。结果:虾青素囊泡的最佳制备条件为:虾青素添加量0.14 mg/mL、表面活性剂与脂肪酸比例为1:1、表面活性剂亲水亲油平衡值为7、磷酸缓冲溶液pH为7.0、水化时间为21 min,此时,虾青素囊泡包封率平均值为89.58%±1.47%。透射电子显微镜及粒径分析均表明,虾青素囊泡具有较好的球形结构,平均粒径为(131.74±2.74)nm、PDI为0.25±0.01、Zeta电位为(-38.52±2.31)mV。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16 d贮藏后虾青素囊泡在4℃、避光贮藏稳定性较好,与液体状态下贮藏相比,在冻干复溶后虾青素囊泡中虾青素保留率基本一致,且对盐离子有一定的耐受力。经过16 d贮藏后,油溶虾青素的POV和TBARS均为虾青素囊泡的两倍,经体外消化后,二者在小肠消化阶段结束后消化保留率分别为44.19%±2.21%、74.99%±4.37%。结论:本实验制备的虾青素囊泡粒径大小合适、分散性好、包封率较高、稳定性较好,可为开发虾青素衍生产品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青素 囊泡 制备条件 结构表征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客机翼尖涡不稳定性及其模态特征研究综述
3
作者 向阳 吴奕铭 +2 位作者 陈炫羽 程泽鹏 刘洪 《空气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94,I0002,共34页
翼尖涡是客机尾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会产生诱导阻力影响飞机的经济性,同时还会带来尾迹遭遇问题进而影响到后续飞机的安全性。随着数值模拟和实验技术的提升,对翼尖涡结构特征、动力学特征、不稳定性发展、演变规律等现象和机理的认... 翼尖涡是客机尾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会产生诱导阻力影响飞机的经济性,同时还会带来尾迹遭遇问题进而影响到后续飞机的安全性。随着数值模拟和实验技术的提升,对翼尖涡结构特征、动力学特征、不稳定性发展、演变规律等现象和机理的认知不断加深,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近些年,随着不稳定性理论和模态解析方法的发展,研究者针对翼尖涡的不稳定性及其模态特征开展研究,试图揭示翼尖涡不稳定性演变的规律及机制,并期望能建立一种基于不稳定性的流动策略,从而实现对翼尖涡失稳衰减的最优化控制。本文对飞机翼尖涡不稳定性及其模态特征的研究展开综述,首先介绍翼尖涡的不稳定性特征,然后比较典型模态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进而分析翼尖涡不稳定性及其模态结构特征,最后讨论翼尖涡不稳定性模态分析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客机 翼尖涡 模态分解 涡不稳定性 流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矿坝渗流稳定性研究进展
4
作者 梁冰 曾勇 +1 位作者 易富 杜常博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7-117,共11页
渗流场是诱发尾矿坝渗流失稳的主要影响因素。加强尾矿坝渗流稳定性研究是保障尾矿坝安全的重要基础,有利于降低尾矿坝溃坝风险。基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资料,从尾矿坝的渗流失稳破坏类型与影响因素、渗流稳定性分析方法以及安全监测预警... 渗流场是诱发尾矿坝渗流失稳的主要影响因素。加强尾矿坝渗流稳定性研究是保障尾矿坝安全的重要基础,有利于降低尾矿坝溃坝风险。基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资料,从尾矿坝的渗流失稳破坏类型与影响因素、渗流稳定性分析方法以及安全监测预警研究三大方向进行综述,指出了尾矿坝渗流稳定性研究中存在渗透破坏判别方法研究不足、缺乏对渗流场影响因素的系统性研究、宏-细观多尺度模型试验测量手段及其概化分区方法的研究不足,以及缺乏综合性稳定分析与评价方法及安全监测预警技术等方面的问题。针对当前尾矿坝渗流稳定性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尾矿坝渗流稳定性研究领域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为今后重点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坝 渗流稳定性 渗流场 安全监测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位变化对浸水拓宽路基渗流特征和稳定性的影响
5
作者 李芬 刘亦韬 赵澳权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7-134,共8页
沿河路基长期受单侧水位变动的影响,会加大路基整体失稳的风险。为分析浸水拓宽路基在水位季节变动情况下的渗流特征和稳定性,基于FLAC 3D软件的二次开发实现对路基渗流特性的实时计算,并在此基础上对土体强度参数进行修正,研究水位季... 沿河路基长期受单侧水位变动的影响,会加大路基整体失稳的风险。为分析浸水拓宽路基在水位季节变动情况下的渗流特征和稳定性,基于FLAC 3D软件的二次开发实现对路基渗流特性的实时计算,并在此基础上对土体强度参数进行修正,研究水位季节变动对拓宽路基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路基近水面一定区域内,不同时间相同水位下路基孔隙水压和饱和度曲线随水平距离的分布规律不同;高水位期其曲线形成类似滞回圈形态,中间区域的孔隙水压和饱和度在水位下降期大于水位上升期;低水位期其曲线在一定深度处交汇,但近水区域的孔隙水压和饱和度在水位下降期大于水位上升期;迎水面边坡安全系数随水位季节变化变动幅度较大,最大达22%,背水面受其影响较小,变化幅度仅为4.5%;迎水面边坡安全系数变化趋势与水位季节变化趋势成呈相关,背水面则截然相反;水位季节性涨落过程中,最不利工况在水位达到峰值时出现,潜在滑动面出现在背水面新旧路基结合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宽路基 水位变化 渗流特征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拉胶对酸乳稳定性的影响与机制
6
作者 王辉 张洪凯 +2 位作者 余子阳 李胜 胡秀婷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共7页
为阐明多糖亲水胶体对酸乳稳定性的影响机制,以卡拉胶为多糖亲水胶体代表,研究不同添加量卡拉胶对酸乳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卡拉胶与酪蛋白胶束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低添加量卡拉胶(0.05%)显著提高酸乳的稳定性,高添加量卡拉胶(≥0.10%)则... 为阐明多糖亲水胶体对酸乳稳定性的影响机制,以卡拉胶为多糖亲水胶体代表,研究不同添加量卡拉胶对酸乳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卡拉胶与酪蛋白胶束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低添加量卡拉胶(0.05%)显著提高酸乳的稳定性,高添加量卡拉胶(≥0.10%)则降低酸乳的稳定性。相应地,当卡拉胶添加量低时,酸乳中蛋白质分布更均匀;而卡拉胶添加量高时,酸乳中形成了更大的乳清囊。流变学分析表明,添加卡拉胶提高了酸乳的黏度、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且卡拉胶添加量越高,酸乳的黏度、G’和G”越大。这证明卡拉胶在酸乳中具有增稠作用,卡拉胶添加量越大,增稠作用越强。进一步研究卡拉胶与酪蛋白胶束的相互作用发现,当卡拉胶添加量为0.05%时,卡拉胶与酪蛋白胶束互溶;当卡拉胶添加量超过0.10%时,酪蛋白胶束聚集、尺寸增大甚至沉淀析出。此外,将卡拉胶溶液与酪蛋白胶束悬浮液混合时,体系的熵变(ΔS)为负值。这些结果表明卡拉胶与酪蛋白胶束在热力学上不相容,二者相互作用可能引起相分离。由此推测,当卡拉胶添加量较低时,卡拉胶与酪蛋白胶束互溶,此时,卡拉胶在酸乳中的增稠作用占主导作用,因此,低添加量卡拉胶提高酸乳的稳定性;当卡拉胶添加量较高时,卡拉胶与酪蛋白胶束热力学不相容引起相分离,降低了酸乳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乳 稳定性 卡拉胶 酪蛋白胶束 增稠作用 热力学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变形对高超声速可变形减速器的动态稳定性影响分析
7
作者 时晓天 张桂茹 +2 位作者 吕蒙 赵渊 高军 《航天返回与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0,共10页
文章针对高超声速可变形减速器的飞行稳定性预测及回收着陆需求,研究表面结构变形对减速器气动特性的影响效应,重点分析了高度10~50 km、Ma=0.15~4.6关键速域内的静、动态气动特性变化。文章采用求解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Reynolds... 文章针对高超声速可变形减速器的飞行稳定性预测及回收着陆需求,研究表面结构变形对减速器气动特性的影响效应,重点分析了高度10~50 km、Ma=0.15~4.6关键速域内的静、动态气动特性变化。文章采用求解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Reynolds average Navier-Stokes,RANS)的数值模拟方法,获得了有无表面结构变形减速器的流场和气动参数。定常计算结果表明:变形效应导致飞行器迎风面存在局部的小尺度流动分离,变形后外形的气动阻力增加。结合刚性动网格技术的俯仰强迫振动,计算结果表明:减速器的动态稳定性受到迎风面高压及背风面分离涡结构的共同作用,迎风面的高气动压力载荷占主导作用,使得减速器的动态稳定性增强;背风面的涡结构导致动态稳定性减弱;轴对称分布的表面结构变形整体上增强了减速器的动态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收着陆 高超声速可变形减速器 结构变形 动态稳定性 强迫振动 动导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时滞和非局部边界条件的分数阶Langevin方程解的存在性与稳定性
8
作者 周文学 张敏 黎文博 《应用数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共13页
本文研究一类具有时滞和非局部边界条件的分数阶Langevin方程解的存在性与稳定性.首先使用Burton-Kirk不动点定理和压缩映射原理证明解的存在性与唯一性,其次讨论了边值问题的Hyers-Ulam稳定性,最后举例说明所得结果的有效性.
关键词 分数阶Langevin方程 时滞 不动点定理 HYERS-ULAM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熵模型的地铁乘客出行规律稳定性度量
9
作者 洪玲 原梦 +2 位作者 刘伟 彭秀秀 江志彬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3-97,共5页
[目的]为更精确地度量城市轨道交通乘客个体出行规律稳定性,提升出行预测精度,解决现有信息熵模型在量化稳定性时存在的偏差问题,为交通规划和管理提供更可靠的数据支持。[方法]首先,构建以单日出行站点次序为基础的日出行链,作为分析... [目的]为更精确地度量城市轨道交通乘客个体出行规律稳定性,提升出行预测精度,解决现有信息熵模型在量化稳定性时存在的偏差问题,为交通规划和管理提供更可靠的数据支持。[方法]首先,构建以单日出行站点次序为基础的日出行链,作为分析乘客出行规律的核心数据结构。其次,基于LCS(最长公共子序列)算法设计日出行链相似性度量方法,通过计算日出行链之间的LCS长度评估其相似性,并构建相似度矩阵以表征个体出行的日间重复程度。为进一步提高稳定性度量的准确性,引入修正系数α对传统信息熵模型进行改进,以消除基础模型输出熵值中的偏离。最后,通过实际乘客出行案例,构建乘客日出行链,分别计算修正前后的信息熵值,对比分析模型改进效果,并验证其在不同乘客群体中的适用性。[结果及结论]改进后的信息熵模型能有效消除基础模型输出熵值中的偏离,对乘客出行链规律程度的量化输出更符合实际出行的稳定性特征,对多数乘客有较好的适应性。该方法为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出行规律的精确度量提供了新的思路,有助于提升出行预测的精度和可靠性,为交通运营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乘客出行规律 日出行链 出行规律稳定性 信息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GA-IST-GC-MS协同TGA和GC-MS评价香料的热稳定性及香气释放特征
10
作者 朱龙杰 王蕙婷 +6 位作者 吴昌健 张华 朱君 叶远青 曹毅 殷志琦 朱怀远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1-208,共8页
为更好地评估香料的热稳定性,提升香料的使用价值,通过热重分析-样品存储接口-气相色谱-质谱(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sample storage interface-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TGA-IST-GC-MS)联用法辅以TGA和GC-MS建立香... 为更好地评估香料的热稳定性,提升香料的使用价值,通过热重分析-样品存储接口-气相色谱-质谱(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sample storage interface-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TGA-IST-GC-MS)联用法辅以TGA和GC-MS建立香料热稳定性的统一评价方法。首先根据香料的挥发特性,利用TGA获得最佳进样温度,然后使用GC-MS和TGA-IST-GC-MS在不同体系下分别获得常规GC-MS图和TGA-GC-MS图,通过2种色谱图对比计算得到香料热稳定性的稳定度、裂解度和碎裂度3个重要指标,最后再依据热稳定性对香料加热前后的香气变化进行考察。结果表明:以香料挥发时的最大质量损失速率峰温度作为TGA-IST-GC-MS的最佳进样温度,方法具有较高的响应强度和较好的重复性;通过2种GC-MS图的对比,有效降低了香料基质背景的影响,提高了方法的准确性,使其对单体香料和多组分天然香料都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依据热稳定性的3个指标,可进一步掌握香料受热反应时的裂解强度和新裂解产物的生成量,对香气评价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重分析-样品存储接口-气相色谱-质谱 香料 稳定性 裂解产物 香气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完整系统的约束Herglotz方程的梯度化及其解的稳定性
11
作者 张毅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6-522,共7页
Herglotz广义变分原理是经典Hamilton原理对非保守系统的一个推广,通过微分方程定义作用量泛函而建立非保守过程的变分描述.约束Herglotz方程是由Herglotz原理结合虚位移的Appell-Cheatev条件导出的受非完整约束的一类非保守系统的动力... Herglotz广义变分原理是经典Hamilton原理对非保守系统的一个推广,通过微分方程定义作用量泛函而建立非保守过程的变分描述.约束Herglotz方程是由Herglotz原理结合虚位移的Appell-Cheatev条件导出的受非完整约束的一类非保守系统的动力学方程,为研究非保守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梯度系统是一个微分方程系统,有许多好的性质,适合用李雅普诺夫函数来研究.力学系统若能化为梯度系统,则可利用后者来研究其动力学行为.文章提出非完整系统的约束Herglotz方程的梯度化问题,进而研究其解的稳定性.首先,给出非完整系统的约束Herglotz方程并将其表示为逆变代数形式.其次,介绍4类基本梯度系统并列出其方程.第三,研究约束Herglotz方程的梯度化,建立了约束Herglotz方程化为4类基本梯度系统的充分条件.显然,若条件不满足,尚不能判定方程不是梯度系统.第四,研究约束Herglotz方程的解及其稳定性.最后,给出非保守非完整系统的4个算例,将它们分别化为4类基本梯度系统,研究其解的稳定性,算例表明所述方法和结果的有效性.文章提供了非保守系统受非完整约束时其稳定性判别的一个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束Herglotz方程 梯度化 非完整约束 平衡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关纹波交互作用下负载变换器的稳定性机理
12
作者 张希 陆大辉 +2 位作者 金立强 闫冠宇 包伯成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6-266,共11页
在级联功率变换器中,源变换器与负载变换器之间的开关纹波交互可重塑公共耦合点处的电压纹波。当输出电容等效串联电阻(ESR)较大时,源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纹波对负载变换器的稳定性具有显著的影响。为了揭示开关纹波交互作用对负载变换器... 在级联功率变换器中,源变换器与负载变换器之间的开关纹波交互可重塑公共耦合点处的电压纹波。当输出电容等效串联电阻(ESR)较大时,源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纹波对负载变换器的稳定性具有显著的影响。为了揭示开关纹波交互作用对负载变换器稳定性的影响,本文以级联的谷值电压(VVR)控制Buck变换器为例,通过动力学建模和稳定性分析等方法来阐述负载变换器的稳定性机理。首先,分析了源变换器与负载变换器公共耦合点处电压纹波的特性,利用分岔图展示了负载变换器随源变换器和负载变换器电感值变化时的动力学行为。然后,明确了级联VVR控制Buck变换器在一个开关周期内的3种开关状态序列,建立了相应的近似离散映射模型,并推导了不动点邻域内的Jacobi矩阵及其特征根;通过监测Jacobi矩阵的特征根随源变换器和负载变换器电感值变化的运动轨迹,明晰了开关纹波交互作用下负载变换器的失稳机理。特征根分析结果表明,增大源变换器的电感值可以提高负载变换器的稳定性,而增大负载变换器的电感值将降低负载变换器的稳定性。最后,搭建了级联VVR控制Buck变换器的实验样机,结合理论分析给出了相应的电路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电路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关纹波交互作用 级联功率变换器 负载变换器 稳定性机理 离散映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旋-轨道耦合作用下极化激元凝聚中的调制不稳定性
13
作者 陈海军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6-143,共8页
利用线性稳定性分析方法,对存在自旋-轨道耦合(SOS)作用的二维极化激元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系统中的调制不稳定性(MI)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组分内部,组分之间以及SOC相互作用对系统调制不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当系统内部不存在SOC作用... 利用线性稳定性分析方法,对存在自旋-轨道耦合(SOS)作用的二维极化激元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系统中的调制不稳定性(MI)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组分内部,组分之间以及SOC相互作用对系统调制不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当系统内部不存在SOC作用,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为0,组分内部存在排斥作用时,不会出现调制不稳定性,组分内部存在吸引作用时,会出现调制不稳定性,并且调制不稳定性区间长度随吸引作用的增强而增加;组分之间相互作用不为0时,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平方形式出现,其正负不会对调制不稳定性产生实质性影响.存在SOC相互作用时,SOC相互作用会引起增益谱曲线的不规则振荡,破坏原来的调制不稳定性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激元凝聚 调制不稳定性 自旋-轨道耦合 双分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度空间非均质性与各向异性特征下边坡稳定性极限平衡滑面应力法
14
作者 邓东平 徐润冬 +1 位作者 彭一航 文莎莎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72,共18页
实际工程中,土体强度存在空间非均质性与各向异性特征,忽视这些特性将难以可靠地评估边坡稳定性。为此,对强度空间非均质性与各向异性特征下边坡稳定性开展深入研究。首先,改进现有空间非均质性模型和原始Casagrande各向异性模型,拓展... 实际工程中,土体强度存在空间非均质性与各向异性特征,忽视这些特性将难以可靠地评估边坡稳定性。为此,对强度空间非均质性与各向异性特征下边坡稳定性开展深入研究。首先,改进现有空间非均质性模型和原始Casagrande各向异性模型,拓展其通用性与实用性。其次,对土体强度空间非均质性与各向异性进行耦合,并将其嵌入至拉剪改进模式下Mohr-Coulomb(简称M-C)强度准则当中。然后,在极限平衡理论的框架内,采用滑面应力计算模式代替传统条间力假设模式,并通过构建滑面应力函数以及引入滑面局部安全系数概念和滑面端部应力约束条件,实现边坡拉-剪与压-剪共同作用机制和边坡渐进破坏方式的融入。最后,基于滑体所满足的整体力学平衡条件,建立强度空间非均质性与各向异性特征下边坡稳定性极限平衡严格解答。经后续算例对比分析,提出的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得以验证。此外,研究成果将可用于全面揭示强度空间非均质性与各向异性特征下边坡破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稳定性 非均质 各向异性 极限平衡 滑面应力 渐进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时间稳定性的单车事故严重程度影响因素分析
15
作者 牛世峰 邰英豪 +1 位作者 常东风 于鹏程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共11页
单车事故常发于车流量较小、道路条件较差的时段和路段,其致死率明显高于交通事故平均死亡率。为了探究影响单车事故严重程度的关键因素,基于中国部分地区2015—2019年单车交通事故数据,从人、车、路、环境等方面选取24个事故影响因素,... 单车事故常发于车流量较小、道路条件较差的时段和路段,其致死率明显高于交通事故平均死亡率。为了探究影响单车事故严重程度的关键因素,基于中国部分地区2015—2019年单车交通事故数据,从人、车、路、环境等方面选取24个事故影响因素,通过对数似然比检验事故数据的时间稳定性,发现事故数据存在时间不稳定性,应将其划分为5个年份分别建模,构建考虑均值方差异质性的随机参数Logit模型。对事故因素变量的边际效应进行对比,结果表明:5个不同年份的时间稳定性模型均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模型能够有效地捕捉未观测到的异质性,且不同时间模型下捕捉的参数也具有随机性。模型参数估计结果表明:路口路段类型、客车、摩托车和事故责任共4个事故因素具有时间稳定性,其他事故影响因素仅在个别年份中具有显著影响;防护设施事故因素也具有时间稳定性;客车、摩托车、车辆前照灯状态、车辆安全状况、撞固定物和事故责任等事故因素变量会显著增加单车事故中人员死亡的可能性;防护设施类型、能见度大于100 m等变量会显著降低受伤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车事故 均值方差异质性 随机参数Logit模型 事故严重程度 时间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茜草根提取物在纺织品染色中的应用及色彩稳定性
16
作者 高叶 刘静 叶华 《印染助剂》 2025年第2期56-60,共5页
茜草根作为传统的天然染料来源,提取物颜色鲜艳,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是纺织品染色的理想选择。然而,天然染料在纺织品染色应用中面临着色彩稳定性的挑战,直接影响染色产品的商业可行性和市场接受度。近年来,随着植物提取... 茜草根作为传统的天然染料来源,提取物颜色鲜艳,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是纺织品染色的理想选择。然而,天然染料在纺织品染色应用中面临着色彩稳定性的挑战,直接影响染色产品的商业可行性和市场接受度。近年来,随着植物提取技术的进步和对天然染料深入研究的推进,开发具有优异色牢度和功能性的茜草根染料已成为研究热点。就茜草根提取物在天然纺织品染色中的应用及其色彩稳定性问题进行系统性综述,以期提供全面的科学基础和实际应用指导,推动天然染料在现代纺织工业中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茜草根提取物 天然纺织品 染色 色彩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东南某滑坡成因分析及稳定性评价
17
作者 李朝辉 张柯宏 《铁道勘察》 2025年第1期13-19,共7页
藏东南地区某滑坡前缘错动剪出,滑坡特征明显,为保障工程建设安全进行,通过现场勘察等方法探究滑坡的成因。基于室内试验确定土体参数,并在4种工况下(天然、暴雨、地震及地震+暴雨)计算滑坡的安全系数,最后对滑坡进行稳定性评价。研究表... 藏东南地区某滑坡前缘错动剪出,滑坡特征明显,为保障工程建设安全进行,通过现场勘察等方法探究滑坡的成因。基于室内试验确定土体参数,并在4种工况下(天然、暴雨、地震及地震+暴雨)计算滑坡的安全系数,最后对滑坡进行稳定性评价。研究表明,在空间形态上滑坡分为Ⅰ滑动区和Ⅱ-1、Ⅱ-2潜在不稳定斜坡区,属于中型中层滑坡;滑坡成因包括处于不利的构造部位、集中强降雨和雨水聚集造成岩土体性能弱化、人类活动破坏坡面的完整性。4种工况下,Ⅰ滑动区(含Ⅱ-1区)安全系数分别为0.98、0.88、0.83、0.74,Ⅱ-2区分别为1.13、1.00、0.99、0.88。研究结果表明,Ⅰ滑动区已出现明显的剪出变形;Ⅱ-1区在滑动区牵引或底部卸荷等因素下,存在变形风险;Ⅱ-2区前缘边坡附近存在蠕滑变形。Ⅰ滑动区(含Ⅱ-1区)在天然、暴雨、地震等工况下处于不稳定状态;Ⅱ-2区在天然状态下基本稳定,但在暴雨、地震等工况下表现为欠稳定或不稳定,因此该滑坡存在变形失稳的风险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滑坡 特征 成因 稳定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开采潜在滑体受限空间下三维稳定性算法研究
18
作者 王东 邢晓宇 +3 位作者 尹立 王守功 孔令伟 孟翔宇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44,共12页
针对露天矿横采作业中端帮边坡潜在滑体空间受限,传统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不再适用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采场深部边坡潜在的滑坡机理,拟合潜在滑体中坡面和滑面的空间形态方程,基于三维极限平衡条形划分方法,将滑体底面沿横纵方... 针对露天矿横采作业中端帮边坡潜在滑体空间受限,传统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不再适用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采场深部边坡潜在的滑坡机理,拟合潜在滑体中坡面和滑面的空间形态方程,基于三维极限平衡条形划分方法,将滑体底面沿横纵方向划分单元微条柱,分析微条柱在滑体与坡顶线空间位置不同区域的受力情况,运用等效思想,将每行微条柱的力学效应叠加,等效到滑体主滑线上的微条柱,对应获得主滑线条柱底界面上的等效抗剪强度参数,从而建立限制滑体边界的三维稳定性等效算法,并进行工程应用,设计回采煤炭资源。结果表明:含弱层边坡的潜在滑坡模式为切层-顺层组合滑动,潜在滑面的空间形态为近似椭球面与倾斜平面的组合;边坡三维稳定性系数随着潜在滑体走向受限长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呈现近似二次抛物线关系;在潜在滑体受限空间条件下,计算多种滑坡模式的边坡稳定性,不同边坡角对应的三维稳定性系数均大于二维稳定性系数;实际设计回采深部煤台阶时,随着+843m平盘宽度不断减小,边坡稳定性随之减小,当局部边坡角为25.58°时,刚好满足安全储备系数1.2要求。相较于常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本研究方法更能反映受三维夹持支挡效应下的边坡三维稳定性,可为该类边坡安全评估方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 横采工艺 深部压煤 边坡稳定性 三维支挡效应 等效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3HT的有机薄膜晶体管环境稳定性提升
19
作者 李强 丁莉峰 +4 位作者 李磊磊 李禹文 李鑫旺 马佳楠 桑胜波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1,共9页
电子设备领域对高稳定性有机薄膜晶体管(OTFT)的需求日益增长。为了解决有机材料在环境因素作用下影响晶体管稳定性的问题,制备了一种新型OTFT,并同时采用两种方法来提高其环境稳定性:对晶体管进行表面钝化处理,利用钝化层的高化学稳定... 电子设备领域对高稳定性有机薄膜晶体管(OTFT)的需求日益增长。为了解决有机材料在环境因素作用下影响晶体管稳定性的问题,制备了一种新型OTFT,并同时采用两种方法来提高其环境稳定性:对晶体管进行表面钝化处理,利用钝化层的高化学稳定性隔绝空气中的氧分子和水分子;利用聚(3-己基噻)(P3HT)共混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有源层获得高抗氧化性和抗水解能力。测试结果表明,经过60d后器件载流子迁移率仅降低到原始值的87.91%,电流开关比降低到原来的81.90%,说明本文提出的环境稳定性提升方法优于其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3-己基噻吩)(P3HT) 有机薄膜晶体管(OTFT) 稳定性提升 表面钝化 有源层共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砂土地层盾构带压进舱施工作业开挖面稳定性研究
20
作者 葛俊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96,共5页
[目的]解决浅埋砂土地层盾构带压进舱施工作业过程中开挖面稳定性问题。[方法]综合采用数值模拟、理论解析和工程验证的方法对盾构带压进舱施工作业过程中的极限支护压力进行研究。首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浅埋砂土地层主动破坏现象进... [目的]解决浅埋砂土地层盾构带压进舱施工作业过程中开挖面稳定性问题。[方法]综合采用数值模拟、理论解析和工程验证的方法对盾构带压进舱施工作业过程中的极限支护压力进行研究。首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浅埋砂土地层主动破坏现象进行研究,得到了相应的极限支护压力和破坏区形状;然后,基于数值模拟结果,构建了适用于浅埋砂土地层的破坏模式,并求解了相应的极限支护压力;最后,将本模型应用于杭州地铁5号线工程的盾构带压进舱施工作业,并对地面沉降情况进行了监测。[结果及结论]极限支护压力随着埋深的增大近似线性增大,随着内摩擦角的增大近似指数形式减小;失稳模式浅埋砂土地层呈现下部楔形体和上部倒圆台的形状,其中上部破坏区进一步分为破坏核心区和扰动区;通过与数值模型、文献模型对比发现,所提出的楔形体+倒圆台组合破坏模式能较好地描述因浅埋砂土地层无法成拱而导致破坏区可达地面的现象;杭州地铁5号线工程盾构带压进舱施工作业过程中,引起地面最大沉降值为9.5 mm,影响范围为隧道轴线两侧10 m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浅埋隧道 砂土地层 盾构 带压进舱 开挖面稳定性 极限平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