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3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Fumonisin B1 on Biomechanics and Cytoskeleton of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1
作者 Xue Zhao Jiangli Liu +4 位作者 Yun Wang Shichao Zhang Jing Zhou Zhu Zeng Zuquan Hu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120-120,共1页
Objective Fumonisin B1(FB1)is an important mycotoxin in nature worldwide.The bi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ell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ir structure and function,and the cytoskeleton is the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 Objective Fumonisin B1(FB1)is an important mycotoxin in nature worldwide.The bi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ell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ir structure and function,and the cytoskeleton is the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basis of cells motility,and therefore,from a biomechanical point of view,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FB1 on the biomechanical properties,migration capacity and cytoskeletal structure of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which may lay an experimental foundation for further exploration of the toxicity mechanism of fumonisin.Methods HUVECs were cultured and treated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FB1.Then,CCK-8 kit was used to detect the effect of FB1 on the survival rate.The osmotic fragility of the cells was measured after treatment with different osmotic pressures for30 min.The cell membrane fluidity was measured by 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 method.The cell 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was measured by cell electrophoretic apparatus.The migration capacity of the cells was observed by scratch repair assay.The changes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nd cytoskeletal structure were observed by 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Finally,the mRNA and protein relative expression levels of cytoskeletal binding proteins were detected by real-time PCR,Western blotting and confocal laser scanning.Results The results of CCK-8 showed that FB1 could significantly inhibit the proliferation of HUVECs in a dose-and time-dependent manner.After treatment of HUVECs with FB1,the hypotonic resistance of the cell,cell surface charge,cell membrane fluidity and migration capacity were all weakened,while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nd the cytoskeletal structure was significantly reorganized.Furthermore,RTPC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RNA relative expression levels of cytoskeletal binding proteins,exception of actin,were down-regulated after treated with FB1.Besides,Western blotting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based on fluorescence intensity of laser confocal microscopy confirmed theses changes in protein level.Conclusions FB1 can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bio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motility of HUVECs,which may be directly correlated to the remodel of F-actin cytoskeleton,as well as the relative expression changes of cytoskeletal binding proteins.It is significant for further exploring the toxicity mechanism of fumoni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MONISIN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BIOMECHANICAL properties CYTOSKELET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volvement of VLA-5 and VLA-6 in facilitating endothelium-oriented transmigration of hematopoietic stem/progenitor cells 被引量:1
2
作者 JINLing WANGWei-zhong LIChun-jiang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9-254,共6页
目的 :研究 VLA- 5及 VLA- 6是否参与内皮细胞促进的造血干 /祖细胞定向移行。方法 :对纯化人 CD34+ 细胞进行体外移行及阻断实验 ,观察其穿移覆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 HUVECs)滤膜的能力。应用四色荧光活化流式细胞术 ( FACS)检测 CD34... 目的 :研究 VLA- 5及 VLA- 6是否参与内皮细胞促进的造血干 /祖细胞定向移行。方法 :对纯化人 CD34+ 细胞进行体外移行及阻断实验 ,观察其穿移覆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 HUVECs)滤膜的能力。应用四色荧光活化流式细胞术 ( FACS)检测 CD34+细胞其粘附分子及趋化因子受体CXCR- 4的表达谱。结果 :基质由来因子 ( SDF) - 1 α介导的动员外周血 ( m PB)及骨髓 ( BM)来源的CD34+ 细胞穿透覆盖 HUVECs滤膜百分率分别为 ( 5 6.6± 2 0 .1 ) %及 ( 1 5 .6± 1 .8) % ,显著高于其穿移未覆盖 HUVECs滤膜的比率。预先对 CD34+ 细胞进行抗 VLA- 5和 /或 VLA- 6中和抗体处理可消除这一促进效应。此外 ,BM来源的 CD34+细胞其穿移覆盖及未覆盖 HUVECs滤膜的能力均显著低于 m PB CD34+细胞 ,两者间穿移能力的差异与其 VLA- 5及 VLA- 6(而非 VLA- 4及趋化因子受体 CXCR- 4)抗原表达水平相关。结论 :VLA- 5和 VLA- 6参与 HUVECs促进 HS/PCs穿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户 穿内皮移行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基质衍生因子-1α 造血干/祖细胞 晚期激活抗原-5 晚期激活抗原-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调控VEGF信号通路探讨补肾通络方对子宫内膜损伤后HUVECs促增殖、血管生成和迁移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秦屹 樊利杰 +3 位作者 任淼 李萍 吕改琴 郭亚楠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3-157,共5页
目的探析补肾通络方对子宫内膜损伤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模型(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促增殖、血管生成和迁移作用,及对调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择... 目的探析补肾通络方对子宫内膜损伤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模型(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促增殖、血管生成和迁移作用,及对调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购自武汉大学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的12份HUVECs,给予50 ng/mL VEGF处理后,分别实施20%、10%、5%补肾通络方含药血清和无补肾通络方含药血清干预处理。比较补肾通络方对子宫内膜损伤后,VEGF信号通路的影响及对HUVECs增殖、迁移、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比较20%、10%、5%补肾通络方含药血清和无补肾通络方含药血清干预后24 h的HUVECs活性和24 h细胞生长检测所得O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补肾通络方含药血清组48 h、72 h的HUVECs活性、细胞生长检测所得OD值及VEGF表达量、HUVECs细胞迁移数均高于10%、5%补肾通络方含药血清组和无补肾通络方血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补肾通络方含药血清干预组的血管网状结构完整度优于10%、5%补肾通络方含药血清和无补肾通络方血清,无补肾通络方血清干预组的血管网状结构完整度最差,补肾通络方可逆转VEGF抑制细胞活性的趋势,促进HUVECs的血管形成。结论将补肾通络方应用到子宫内膜损伤中,可逆转VEGF抑制细胞活性的趋势,增强HUVECs的细胞活性,促进细胞增殖、迁移,促进血管新生,促进内皮细胞网络结构的重建,利于促进内皮细胞损伤的修复,利于子宫内膜功能的恢复,且与补肾通络方含药血清浓度呈一定量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损伤 补肾通络方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素对LPS诱导HUVECs炎症反应的消除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郭海海 范玉雪 +3 位作者 郭炎峰 陈喜宏 蒋林峰 玉永雄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共9页
【目的】研究苜蓿素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HUVECs为研究对象,用MTT法确定苜蓿素的处理浓度,用酶联免疫分析法确定LPS建模浓度以及检测HUVECs炎症相关因子(TNF-α、iNOS、COX-2、I... 【目的】研究苜蓿素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HUVECs为研究对象,用MTT法确定苜蓿素的处理浓度,用酶联免疫分析法确定LPS建模浓度以及检测HUVECs炎症相关因子(TNF-α、iNOS、COX-2、IL-1、IL-6)表达,用Western-blot法测定NF-κB和MAPK信号通路蛋白(β-Actin、P65、IKB、P-P65、P-IKB、P38、JNK、ERK1/2、P-P38、P-JNK、P-ERK1/2)表达。【结果】不同浓度的LPS均能促进TNF-α的表达(P<0.01),其中LPS浓度在2.5~7.5μg/mL时TNF-α的表达量最高,选用2.5μg/mL作为建模浓度,在该浓度下LPS促进炎症相关因子和炎症相关通路蛋白表达(P<0.01),而作为阳性对照辛伐他汀能抑制LPS诱导的炎症相关因子和炎症相关通路蛋白表达(P<0.01);苜蓿素浓度在3μg/mL之内对HUVECs活性无显著差异,因而选用3、2、1μg/mL作为苜蓿素高、中、低剂量组;苜蓿素高、中、低剂量组均能下调LPS诱导的炎症相关因子和炎症相关通路蛋白表达(P<0.01),而且苜蓿素对炎症相关因子的抑制效果弱于辛伐他汀,而对炎症相关通路蛋白的抑制效果强于辛伐他汀,各炎症相关因子表达随苜蓿素浓度升高而降低(P<0.01),炎症相关通路蛋白表达情况也有这个下降趋势。【结论】苜蓿素能够通过抑制NF-κB和MAPK信号通路消除LPS对HUVECs诱导的炎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素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 炎症 脂多糖(L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风胶囊通过抑制lncRNA HOTAIR/PI3K/AKT通路减轻RA-FLS诱导的HUVEC血管新生反应
5
作者 刘菲菲 汪元 +3 位作者 刘健 黄传兵 黄旦 孙艳秋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57-1066,共10页
目的探讨新风胶囊(XFC)含药血清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RA-FL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RA-FLS与HUVEC共培养体外模型;SD大鼠灌胃制备XFC含药血清;CCK-8法筛选最佳共培养比例和XFC含... 目的探讨新风胶囊(XFC)含药血清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RA-FL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RA-FLS与HUVEC共培养体外模型;SD大鼠灌胃制备XFC含药血清;CCK-8法筛选最佳共培养比例和XFC含药血清浓度;构建lncRNA HOTAIR过表达质粒(pcDNA3.1-lncRNA HOTAIR)及阴性对照组,转染至RA-FLS中。实验分为HUVEC对照组、模型组(HUVEC和RA-FLS共培养)、XFC组(200 mL/L XFC处理共培养RA-FLS)、HOTAIR阴性对照组(pcDNA3.1-NC转染共培养RA-FLS)、HOTAIR过表达组(pcDNA3.1-lncRNA HOTAIR转染共培养RA-FLS)、XFC处理的HOTAIR过表达组(200 mL/L XFC处理pcDNA3.1-lncRNA HOTAIR转染的共培养RA-FLS)。采用CCK-8法检测HUVEC增殖能力;Transwell TM法检测HUVEC迁移能力;小管形成实验检测HUVEC成管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HUVEC中CD34及CD105的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HUVEC中lncRNA HOTAIR、miR-126-3p、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PI3K受体2(PIK3R2)、AK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HUVEC中PI3K、AKT、p-AKT、VEGF、bFGF蛋白表达。结果CCK-8法结果显示,RA-FLS与HUVEC最佳处理比例和时间分别为5∶1和48 h,XFC的最佳干预浓度和时间分别为200 mL/L和48 h。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HUVEC增殖、迁移、成管能力及CD34和CD105水平显著提高,lncRNA HOTAIR、PIK3R2、VEGF、bFGF、PI3K、AKT、p-AKT的表达明显上调,miR-126-3p显著下调;与模型组相比,XFC组HUVEC增殖、迁移、成管能力及CD34和CD105水平显著下降,lncRNA HOTAIR、PIK3R2、VEGF、bFGF、PI3K、AKT、p-AKT的表达明显下调,miR-126-3p显著上调;与HOTAIR阴性对照组相比,HOTAIR过表达组,HUVEC增殖、迁移、成管能力及CD34和CD105水平显著提高,lncRNA HOTAIR、PIK3R2、VEGF、bFGF、PI3K、AKT、p-AKT的表达明显上调,miR-126-3p显著下调;与HOTAIR过表达组相比,XFC处理的HOTAIR过表达组HUVEC增殖、迁移、成管能力及CD34和CD105水平显著下降,lncRNA HOTAIR、PIK3R2、VEGF、bFGF、PI3K、AKT、p-AKT的表达明显下调,miR-126-3p显著上调。结论XFC含药血清可能通过抑制lncRNA HOTAIR/PI3K/AKT通路的表达,降低VEGF、bFGF的表达水平,减轻关节滑膜血管新生而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新风胶囊(XFC)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 滑膜成纤维细胞(FLS) 长链非编码RNA同源盒转录本基因间RNA(lncRNA HOTAIR)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 蛋白激酶B(AKT) 血管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ong-term stimulation of angiotensin Ⅱ induced endothelial senescence and dysfunction
6
作者 Rongxia Li Shujun Yang +4 位作者 Xue Mi Yunyun Yang RutaiHui Yu Chen Weili Zhang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01期129-129,共1页
Objective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senescence is one of major risk factors for atherosclerotic diseases,which can be induced by endogenous peptides,such as angiotensin Ⅱ(Ang Ⅱ).However,the effect of chronic Ang Ⅱ... Objective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senescence is one of major risk factors for atherosclerotic diseases,which can be induced by endogenous peptides,such as angiotensin Ⅱ(Ang Ⅱ).However,the effect of chronic Ang Ⅱ stimulation on endothelial senescence remains unknown.Therefore,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in morphology and function of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in response to the chronic stimulation of Ang 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HEROSCLEROTIC diseases angiotensinⅡ(AngⅡ)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生物打印构建HGFs和HUVECs共培养体系促进HUVECs成血管
7
作者 李俊俊 王雯 +3 位作者 郭慧颖 袁长永 夏廷旭 王鹏来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7-303,共7页
目的:构建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uman gingival fibroblasts,HGFs)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共培养体系,促进HUVECs成血管。方法:取HGFs和HUVECs培养传代至3~5代进行实验。通过慢病毒转染用红色... 目的:构建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uman gingival fibroblasts,HGFs)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共培养体系,促进HUVECs成血管。方法:取HGFs和HUVECs培养传代至3~5代进行实验。通过慢病毒转染用红色荧光蛋白标记HUVECs。构建HGFs和HUVECs二维共培养体系,将HGFs与HUVECs以不同比例(4∶1、1∶1、1∶4)共培养,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血管网络形成情况。配制5%甲基丙烯酰化明胶(GelMA)30胶,构建HGFs和HUVECs三维共培养体系,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血管网络的形成情况。对HUVECs形成的血管网络进行定量分析。将HUVECs从三维共培养系统中分离出来,评估单独培养和共培养一定时间后HUVECs的增殖、迁移和小管形成效果以及相关血管生成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二维共培养时,当HGFs和HUVECs以比例1∶1共培养时血管网络形成的效果最佳。三维共培养时,HGFs可以促进HUVECs血管生成。HGFs和HUVECs共培养组的增殖、迁移和小管形成效果更好,相关血管生成基因的表达水平远远高于HUVECs单独三维培养组。结论:HGFs和HUVECs共培养能够引导和促进HUVECs出芽及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生物打印 成血管 组织工程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人牙龈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通过调控miR-125b-5p/STAT3途径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
8
作者 王杏 朱慧明 +2 位作者 马欢 王超 张会欣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6-560,共5页
目的:研究苦参碱对TNF-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的影响,探讨其机制是否与调控miR-125b-5p和STAT3表达有关。方法:TNF-α诱导建立HUVEC增殖模型,苦参碱作用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25b-5p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 目的:研究苦参碱对TNF-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的影响,探讨其机制是否与调控miR-125b-5p和STAT3表达有关。方法:TNF-α诱导建立HUVEC增殖模型,苦参碱作用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25b-5p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STAT3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25b-5p与STAT3的靶向关系。结果:苦参碱能抑制TNF-α诱导的HUVEC增殖(P<0.05),降低PCNA、CyclinD1、MMP2、MMP9、STAT3表达(P<0.05),提高miR-125b-5p表达(P<0.05);miR-125b-5p过表达可降低细胞增殖、PCNA、CyclinD1、MMP2、MMP9表达(P<0.05);miR-125b-5p在HUVEC中靶向负调控STAT3表达,抑制miR-125b-5p表达可逆转苦参碱对TNF-α诱导的细胞增殖及PCNA、CyclinD1、MMP2、MMP9、STAT3表达的影响。结论:苦参碱可抑制TNF-α诱导的HUVEC增殖,与调控miR-125b-5p/STAT3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增殖 miR-125b-5p STAT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F-1α/BNIP3通路介导的糖酵解与氧诱导新生小鼠视网膜血管生成的关系
9
作者 易燕 陈斐斐 +1 位作者 谭赟 杜恒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6-233,共8页
目的基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Bcl2/腺病毒E1B相互作用蛋白3(BNIP3)通路的糖酵解探讨氧诱导新生小鼠视网膜血管生成机制。方法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为常氧组、缺氧+si-NC组、缺氧+si-HIF-1α组和缺氧+si-HIF-1α+BNIP3组... 目的基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Bcl2/腺病毒E1B相互作用蛋白3(BNIP3)通路的糖酵解探讨氧诱导新生小鼠视网膜血管生成机制。方法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为常氧组、缺氧+si-NC组、缺氧+si-HIF-1α组和缺氧+si-HIF-1α+BNIP3组。常氧组HUVECs暴露于常氧(21%O_(2))下培养。缺氧+si-NC组、缺氧+si-HIF-1α组和缺氧+si-HIF-1α+BNIP3组用si-NC、si-HIF-1α或si-HIF-1α联合BNIP3质粒处理HUVECs 36 h,然后暴露于缺氧(1%O_(2))下培养。通过免疫荧光、代谢测量、细胞活力、划痕实验、管形成实验考察细胞线粒体自噬、糖酵解以及增殖、迁移和管形成情况。出生后第7天的C57BL/6J幼鼠随机分配到不同的治疗组:对照组、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组、OIR+si-HIF-1α组和OIR+si-BNIP3组,测量新生血管形成和血管闭塞情况。结果与常氧组比较,缺氧+si-NC组HUVECs中LC3+MitoTracker+斑点数、葡萄糖摄取和乳酸释放的速率增加(P<0.001)。与缺氧+si-NC组比较,缺氧+si-HIF-1α组HUVECs中LC3+MitoTracker+斑点数、葡萄糖摄取和乳酸释放的速率降低(P<0.01)。与常氧组比较,缺氧+si-NC组HUVECs在培养第72 h的增殖活性降低(P<0.05),并且伤口愈合面积和管形成数量增加(P<0.01)。与缺氧+si-NC组比较,缺氧+si-HIF-1α组HUVECs在培养第24、48、72小时的增殖活性降低(P<0.05),伤口愈合面积、管形成数量降低(P<0.001)。BNIP3的过表达逆转了HIF-1α敲低对线粒体自噬、糖酵解以及生物学功能的影响。与OIR组比较,OIR+si-HIF-1α组和OIR+si-BNIP3组小鼠的视网膜组织中新生血管形成和血管闭塞区域减少(P<0.05)。结论HIF-1α/BNIP3信号通路在低氧条件下促进了HUVECs中线粒体自噬激活,其对于内皮功能和血管生成的调控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Α 新生小鼠 视网膜血管 糖酵解 线粒体自噬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米活性肽的抗氧化作用及其对HUVEC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梁盈 鲁倩 +3 位作者 方婧杰 高宇 田明慧 林亲录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6,17,共7页
本试验测定了大米活性肽(RBP)对自由基的体外清除能力,观察和分析了大米活性肽处理前后对氧化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及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RBP对DPPH·、·OH的清除能力较高,分别可达46.76%和68.23%。MTT检测结果显示:RBP对... 本试验测定了大米活性肽(RBP)对自由基的体外清除能力,观察和分析了大米活性肽处理前后对氧化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及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RBP对DPPH·、·OH的清除能力较高,分别可达46.76%和68.23%。MTT检测结果显示:RBP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HUVEC细胞增殖能力相当,说明RBP对正常HUVEC无明显影响。而RBP保护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高于H_2O_2氧化损伤组,在培养48 h后高出损伤组48.5%。光镜及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RBP保护组细胞形态相较氧化损伤组更趋于扁平铺展,形态规则、完整,且贴壁细胞形态与正常对照组相似,说明大米活性肽对H_2O_2损伤的HUVEC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这一结果将为以大米活性肽为原料的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提供有益提示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活性肽 抗氧化 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过氧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萘洛尔对映异构体诱导HUVEC细胞的蛋白质表达谱差异 被引量:7
11
作者 毛小琴 邱峰 +2 位作者 邱宗荫 陈世知 贾雄飞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5-171,共7页
手性药物只能通过严格的手性识别才能选择性地与特定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在药动学、药效学等方面上表现出手性特征.以非选择性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PRO)的对映异构体R(+)/S(-)-PRO为模型药物,分别作用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 手性药物只能通过严格的手性识别才能选择性地与特定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在药动学、药效学等方面上表现出手性特征.以非选择性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PRO)的对映异构体R(+)/S(-)-PRO为模型药物,分别作用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提取全细胞蛋白质,经双向电泳、MALDI-TOF-MS、SWISSPROT数据库分析鉴定差异表达蛋白质;共筛选出22个差异表达蛋白质点,鉴定了HSP86、HSP84、GRP75、KLC18、KBTB2、TGM2、GBLP、GCNT2、RAB36、KLH34等10种蛋白质.研究表明,PRO对映异构体可引起广泛的基因表达改变,涉及信号分子、代谢酶、骨架蛋白、伴侣蛋白等,且具有显著的手性特征,这可能与PRO显著的手性生物学特征有紧密联系,但仍需开展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明确产生PRO手性生物学特征的多种途径和机制.蛋白质组学技术为深入了解药物的手性生物学特征及其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对手性药物开发和临床合理用药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萘洛尔 对映异构体 蛋白质组学 立体选择性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颗粒物对A549和HUVEC的DNA损伤机制 被引量:7
12
作者 尚羽 张玲 +1 位作者 范兰兰 蒋玉婷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1-416,共6页
采集北京市海淀区大气颗粒物粗颗粒(PM10 2.5)、细颗粒(PM2.5 0.1)和超细颗粒(PM0.1),分析颗粒物对人肺上皮细胞(human lung epithelial cell,A549)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的基因毒性及促进... 采集北京市海淀区大气颗粒物粗颗粒(PM10 2.5)、细颗粒(PM2.5 0.1)和超细颗粒(PM0.1),分析颗粒物对人肺上皮细胞(human lung epithelial cell,A549)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的基因毒性及促进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生成的机制.彗星实验发现:PM10 2.5,PM2.5 0.1和PM0.1对2种细胞均有显著的基因毒性,并呈剂量-效应关系;细和超细颗粒造成的DNA损伤显著高于粗颗粒;HUVEC细胞的DNA损伤程度大于A549细胞;PM2.5 0.1和PM0.1可诱导2种细胞内ROS水平显著升高,而PM10 2.5不能.因此细胞内DNA损伤可能与ROS生成有一定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人肺上皮细胞(A549) 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 DNA损伤 活性氧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rai3参与了HUVECs外钙敏感受体介导的钙内流和NO生成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腊梅 钟华 +4 位作者 赵慧 王静 庞丽娟 孙志萍 何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0,共10页
目的:研究Ca2+通道蛋白Orai3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外钙敏感受体(CaR)介导的钙内流和一氧化氮(NO)生成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1)利用转染技术将构建的Orai3干扰质粒(Orai3 shRNA)转染HUVECs,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转染效果... 目的:研究Ca2+通道蛋白Orai3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外钙敏感受体(CaR)介导的钙内流和一氧化氮(NO)生成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1)利用转染技术将构建的Orai3干扰质粒(Orai3 shRNA)转染HUVECs,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转染效果,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Orai3 shRNA转染后Orai3 mRNA和蛋白的表达以及抑制效率。(2)取第2~5代细胞随机分组:特异性质粒转染组即实验组(Orai3shRNA组)、未转染组即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和空质粒组(vehicle组),将上述3组细胞分别与CaR激动剂精胺[钙池操纵性钙通道(SOC)和受体操纵性钙通道(ROC)均激活]、ROC模拟剂12-O-十四烷酰佛波醇-13-乙酸酯(TPA)+CaR负性变构调节剂Calhex 231(激活ROC、阻断SOC)、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Ro31-8220及经典型PKCs和PKCμ抑制剂Go6967(阻断ROC、激活SOC)孵育,用荧光探针Fura-2/AM和DAF-FM负载方法同步检测[Ca2+]i和NO生成的变化。结果:(1)实时定量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较,shOrai3-77干扰后,Orai3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抑制率为84.5%,P<0.05),Orai3蛋白的表达亦明显降低(抑制率为70.68%,P<0.05)。(2)[Ca2+]iΔratio值和NO净荧光强度值的测定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及vehicle组相比,在4种不同处理因素作用下,Orai3 shRNA转染组中[Ca2+]iΔratio值和NO净荧光强度值均明显降低(P<0.05),而vehicle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HUVECs中Orai3参与了CaR经SOC和ROC激活介导的钙内流和NO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ai3蛋白 一氧化氮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阳育阴颗粒含药血清对AngⅡ诱导HUVEC损伤NO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欣彤 方祝元 +2 位作者 严士海 陈艺 张思奇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467-2470,共4页
目的探讨潜阳育阴颗粒(鬼针草、川牛膝、山萸肉、玄参、制首乌、泽泻)含药血清对血管内皮损伤的作用。方法建立Ang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损伤模型,采用TBA法检测NO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e NOS及i NOS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NADP... 目的探讨潜阳育阴颗粒(鬼针草、川牛膝、山萸肉、玄参、制首乌、泽泻)含药血清对血管内皮损伤的作用。方法建立Ang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损伤模型,采用TBA法检测NO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e NOS及i NOS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NADPH氧化酶水平,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模型组NO及e NOS蛋白表达较正常组降低,NADPH氧化酶则明显升高;缬沙坦组及潜阳育阴颗粒高剂量组NO明显升高,且两者之间有统计学组差异,而潜阳育阴颗粒低剂量组则无显著性差异;缬沙坦组及潜阳育阴颗粒的e NOS蛋白表达显著升高,NADPH氧化酶水平明显下降;各组i NOS表达差异不明显。结论潜阳育阴含药血清对AngⅡ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具有类似缬沙坦样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阳育阴颗粒 缬沙坦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 一氧化氮(N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微塑料联合高脂处理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
15
作者 王静 刁家妮 +8 位作者 龙菁 何渝广 谭丽萍 陈雪梅 李方方 何俊琳 王应雄 高茹菲 李伟轲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69-976,共8页
目的:探讨聚苯乙烯微塑料(polystyrene microplastics,PS-MPs)联合高脂处理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使用含5%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对HUVECs采用常规培... 目的:探讨聚苯乙烯微塑料(polystyrene microplastics,PS-MPs)联合高脂处理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使用含5%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对HUVECs采用常规培养、高脂处理和PS-MPs联合高脂处理。实验分为对照组、高脂处理组和PS-MPs联合高脂处理组。采用CCK-8试剂检测细胞活力,F-actin染色检测细胞形态变化情况,流式细胞术、划痕实验和管腔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凋亡、迁移和成管能力。结果:HUVECs暴露于高脂环境后,细胞活力明显降低,细胞形态皱缩,细胞凋亡水平明显增加,细胞迁移和成管能力均明显降低。相较于高脂处理组,PS-MPs联合高脂处理后,细胞活力,细胞形态,细胞凋亡水平和细胞迁移能力均没有明显变化,但细胞成管能力进一步受损。结论:高脂处理会影响细胞活力,改变细胞形态,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在高脂处理基础上联合PS-MPs处理后,可加剧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微塑料 高脂 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成管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颗粒物对A549和HUVECs细胞的毒性作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范兰兰 尚羽 张玲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66-1172,共7页
比较了A549和HUVECs 2种细胞对颗粒物的敏感度,以探讨大气颗粒物粒径对生物活性的影响.采集北京市区PM10~2.5、PM2.5~0.1和PM0.1,将A549和HUVECs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的颗粒物悬浮液24 h后,用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并用LDH试剂... 比较了A549和HUVECs 2种细胞对颗粒物的敏感度,以探讨大气颗粒物粒径对生物活性的影响.采集北京市区PM10~2.5、PM2.5~0.1和PM0.1,将A549和HUVECs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的颗粒物悬浮液24 h后,用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并用LDH试剂盒测定细胞培养液中LDH(乳酸脱氢酶)的含量.结果表明: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大,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并且呈剂量-反应关系;培养液中LDH浓度呈剂量依赖型增加;当染毒剂量>200μg/mL时,PM0.1的细胞致死率大于PM10~2.5和PM2.5~0.1(P<0.01);同一粒径的颗粒物对HUVECs的毒性比A549略大,但无统计意义.因此,相对于粗颗粒物,细、超细颗粒物具有较大的细胞毒性,A549和HUVECs细胞对颗粒物的敏感度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 人肺上皮细胞(A549)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人HUVECs抗原的DC疫苗诱导小鼠对宫颈癌U14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军 翟景明 +5 位作者 路静 杨洪艳 黄幼田 李珊 董子明 张曦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6-200,共5页
目的:探讨负载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抗原的DC疫苗诱导小鼠对宫颈癌U14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方法:原代培养和鉴定人HUVECs,制备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DC),免疫小鼠,免疫结束后1周小鼠皮下注射小鼠宫颈癌U14细胞,观察肿瘤生长大小、检测... 目的:探讨负载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抗原的DC疫苗诱导小鼠对宫颈癌U14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方法:原代培养和鉴定人HUVECs,制备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DC),免疫小鼠,免疫结束后1周小鼠皮下注射小鼠宫颈癌U14细胞,观察肿瘤生长大小、检测免疫后小鼠脾细胞体外CTL效应、表面CD3+CD8+百分率和血清抗体滴度,通过细胞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血清特异性反应分析。结果:经免疫组化鉴定成功培养出纯度高的HUVECs,抗原负载DC并注射BALB/c小鼠后,PBS组肿瘤生长最快,DC组和HUVEC-DC组肿瘤也有生长,但生长较慢,在2周后HUVEC-DC组肿瘤消失,3周后DC组肿瘤消失。小鼠脾细胞体外CTL结果显示HUVEC-DC组有明显的特异性杀伤HUVEC的作用。CD3+CD8+百分比提示HUVEC-DC组细胞毒性T细胞比例较其他两组高。小鼠血清抗体滴度示有抗体产生,免疫组化检测示组与HUVEC有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Western blot显示在相对分子质量(Mr)130000和220000处有特异性条带。结论:负载人HUVECs抗原的DC疫苗和DC疫苗对小鼠宫颈癌U14有抑制作用,HUVEC-DC疫苗诱导了小鼠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并诱导了针对HUVECs细胞中的某些抗原的应答,这些抗原可能是整合素αν和VEGF-R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抗原 树突状细胞 小鼠宫颈癌 特异性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花蕊醇提物对H2O2诱导HUVEC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罗磊 关宁宁 +1 位作者 向进乐 朱文学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7-102,共6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牡丹花蕊醇提物的主要成分,并通过H2O2诱导HUVEC细胞建立损伤模型,研究牡丹花蕊醇提物对其保护作用。结果表明:牡丹花蕊醇提物主要成分为芦丁、槲皮素和芍药苷3种单体,含量分别为44.25%,15.50%,17.00%;牡丹花蕊醇...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牡丹花蕊醇提物的主要成分,并通过H2O2诱导HUVEC细胞建立损伤模型,研究牡丹花蕊醇提物对其保护作用。结果表明:牡丹花蕊醇提物主要成分为芦丁、槲皮素和芍药苷3种单体,含量分别为44.25%,15.50%,17.00%;牡丹花蕊醇提物能够降低细胞及其培养液中MDA含量,提高细胞内SOD和GPX活性以及GSH的含量。牡丹花蕊醇提物能够提高HUVEC细胞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花 醇提物 高效液相色谱法 huvec细胞 H2O2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SCs与HUVECs体外共培养促进HUVECs增殖及成血管化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焦自钊 薛武军 +2 位作者 田晓辉 李杨 郑瑾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93-499,共7页
目的为制备血管化胰岛,分离、培养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ADSCs),观察细胞共培养条件下,ADSCs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s)增殖及成血管化功能的促进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目的为制备血管化胰岛,分离、培养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ADSCs),观察细胞共培养条件下,ADSCs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s)增殖及成血管化功能的促进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别原代培养获得ADSCs与HUVECs,细胞形态学、免疫荧光或多向诱导分化鉴定,建立HUVECs与ADSCs接触式及间接共培养体系,设立HUVECs单独培养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成血管化功能、HUVECs增殖状况及上清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浓度。结果通过原代培养成功获得ADSCs与HUVECs;第3代ADSCs呈均一的长梭形纤维细胞样形态,免疫荧光检测见CD44/CD49d(+)、CD31/CD34(-),并具有多向分化功能;第2代HUVECs免疫荧光检测示vWF/CD31(+)。于Matrigel内接触式共培养4h,ADSCs+HUVECs组血管密度高于HUVECs组;间接共培养时,HUVECs生长曲线于ADSCs+HUVECs组上移,在对数生长期的第3、4、5天,ADSCs+HUVECs组HUVECs计数为(4.52±0.31)×104、(7.18±0.45)×104、(8.23±0.36)×104,大于单独HUVECs组的(2.71±0.25)×104、(4.87±0.26)×104、(6.86±0.33)×104(P<0.01);ADSCs+HUVECs组HUVECs群体倍增时间为(1.36±0.23)d,短于单独HUVECs组的(1.62±0.31)d。四甲基噻唑蓝(methylthiazol tetraztlium,MTT)法测定HUVECs的A值培养第1、3、5、7天的ADSCs+HUVECs组高于单独HUVECs组(P<0.01)。培养第3、7、13天时ADSCs+HUVECs组上清液VEGF、b-FGF浓度均高于HUVECs组(P<0.01)。结论 ADSCs与HUVECs共培养时,ADSCs可能通过分泌或增加HUVECs分泌VEGF、b-FGF等细胞因子,进而促进HUVECs增殖及成血管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培养 脂肪来源干细胞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细胞增殖 成血管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雌激素α-玉米赤霉醇对HUVEC低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雯 邱笑违 +1 位作者 蒋东桥 张立克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110-2112,共3页
目的:探讨植物雌激素α-玉米赤霉醇(ZAL)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低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低氧(93%N2-5%CO2-2%O2)环境中培养HUVECs 3 h后再恢复正常氧供应1 h。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分光光度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 目的:探讨植物雌激素α-玉米赤霉醇(ZAL)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低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低氧(93%N2-5%CO2-2%O2)环境中培养HUVECs 3 h后再恢复正常氧供应1 h。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分光光度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LDH、SOD活性及MDA含量。结果:HUVECs经低氧/复氧处理后,细胞存活率及S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P<0.01),LDH活性及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1);经不同浓度(10-9-10-6mol/L)的ZAL或雌二醇(E2)预处理后,均可显著缓解上述改变,此作用为剂量依赖性,同浓度ZAL与E2的作用无显著差异。结论:ZAL对低氧/复氧损伤的HUVECs可产生与E2类似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自由基清除而减轻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赤霉醇 雌二醇 缺氧 脐静脉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