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人类滤泡树突状细胞的分离
被引量:
2
1
作者
姜拥军
范霞
+1 位作者
康辉
Tylor Thacker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52-154,共3页
目的 :为探讨人类滤泡树突细胞 (FDC)在HIV致病机制中的作用 ,摸索分离出提取人FDC的最佳方法。方法 :用胶原酶Ⅳ和DNA酶消化人扁桃体 ,Percoll连续梯度分层液分离含有FDC的细胞层 ,经MACS分选 ,得到富含FDC的细胞 ,用γ 射线将混有的B...
目的 :为探讨人类滤泡树突细胞 (FDC)在HIV致病机制中的作用 ,摸索分离出提取人FDC的最佳方法。方法 :用胶原酶Ⅳ和DNA酶消化人扁桃体 ,Percoll连续梯度分层液分离含有FDC的细胞层 ,经MACS分选 ,得到富含FDC的细胞 ,用γ 射线将混有的B细胞、T细胞照射致死。结果 :流氏细胞仪分析FDC纯度约为 70 7% ,3H掺入法实验证明分离提取的细胞具有FDC细胞的活性 ,IL 6和IL 2的测定结果显示分离提取的细胞具有FDC的特征。结论 :此方法为一种行之有效的FDC分离提取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滤泡树突状细胞
分离方法
FDC
艾滋病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类滤泡树突状细胞增强HIV的感染
被引量:
4
2
作者
姜拥军
尚红
王亚男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438-441,共4页
目的 :研究人类滤泡树突状细胞 (folliculardendriticcell,FDC)能否增强艾滋病病毒的感染 ,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提取人扁桃体滤泡树突状细胞 ,与感染HIV 1IIIB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或扁桃体T淋巴细胞共培养 ,测定HIVP2 4含量 ,HIV 1env...
目的 :研究人类滤泡树突状细胞 (folliculardendriticcell,FDC)能否增强艾滋病病毒的感染 ,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提取人扁桃体滤泡树突状细胞 ,与感染HIV 1IIIB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或扁桃体T淋巴细胞共培养 ,测定HIVP2 4含量 ,HIV 1envDNA及HIV 1nefRNA。结果 :FDC与感染HIV病毒的异体淋巴细胞共培养 ,P2 4抗原含量高于对照组 6~ 7倍 (P <0 0 1)。PCR结果显示FDC组HIV 1env基因扩增条带密度高于对照组。FDC与感染HIV病毒的自体T淋巴细胞共培养 ,P2 4抗原高于对照组 10倍以上 (P <0 0 1)。FDC与感染HIV病毒的异体淋巴细胞共培养 4或 6h ,可增加 2~ 3倍的HIV 1nefRNA的表达 (P <0 0 1)。结论 :人类滤泡树突状细胞能够增强HIV在淋巴细胞中的感染 ,其相关机制为FDC可促进HIV在淋巴细胞内的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滤泡树突状细胞
HIV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滤泡树突状细胞增强HIV感染机制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潘莹
陈欢
+1 位作者
崔华露
姜拥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77-378,388,共3页
目的:探讨滤泡树突状细胞(FDC)增强HIV感染的机制。方法:应用细胞培养、transwell隔膜、ELISA等方法探讨FDC对淋巴细胞趋化及对HIV结合、进入淋巴细胞的作用。结果:FDC趋化的淋巴细胞(1.95±0.21)×105个高于PRMI1640培养液对照...
目的:探讨滤泡树突状细胞(FDC)增强HIV感染的机制。方法:应用细胞培养、transwell隔膜、ELISA等方法探讨FDC对淋巴细胞趋化及对HIV结合、进入淋巴细胞的作用。结果:FDC趋化的淋巴细胞(1.95±0.21)×105个高于PRMI1640培养液对照组(0.75±0.2)×105个,P<0.05;FDC对HIV与淋巴细胞的结合无影响,P>0.05;FDC或FDC培养上清使HIV进入淋巴细胞(203.3±31.0pg/ml,111.7±29.4.0pg/ml)的量高于对照组(64.0±1.0pg/ml),P<0.05。结论:FDC可能通过趋化淋巴细胞、促进HIV进入淋巴细胞达到增进HIV在淋巴细胞内的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树突状细胞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卵泡液游离DNA提取及定量检测方法的比较
4
作者
池梅
刘宇
+5 位作者
申秋子
邹敏
李自立
张衷源
杜欣
张玲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75-380,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的DNA提取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的引物及荧光染料对人卵泡液游离核DNA(cf-nDNA)和游离线粒体DNA(cf-mtDNA)定量检测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3月~10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
目的:比较不同的DNA提取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的引物及荧光染料对人卵泡液游离核DNA(cf-nDNA)和游离线粒体DNA(cf-mtDNA)定量检测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3月~10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IVF/ICSI)的40例患者卵泡液样本,分别用4种不同的方法(方法一:BeaverBeads^(TM) Circulating DNA试剂盒、方法二:蛋白酶K(PK)法、方法三:Hieff^(■) qPCR SYBR^(■) Green Master Mix和方法四:KOD SYBR^(■) qPCR Mix)提取和纯化卵泡液中的游离DNA(cf-DNA)样本;用4种cf-nDNA引物(ALU115、B2MF1、GAPDH和β-globin)和4种cf-mtDNA引物(ND1-primer1、ND1-primer2、hmito3和hmito5)分别定量检测卵泡液cf-nDNA和cf-mtDNA水平;比较qPCR实验中SYBR Green化学染料和TaqMan探针两种方法在定量检测上的差异。结果:提取cf-nDNA的浓度按以下顺序排列:方法一>方法四>方法二>方法三(P<0.05),提取cf-mtDNA的浓度按以下顺序排列:方法一>方法四>方法三>方法二(P<0.05);样本中cf-nDNA的扩增浓度按照以下顺序排列:ALU115>GAPDH>β-globin>B2MF1(P<0.05),4种cf-nDNA引物无相关性(P>0.05)。cf-mtDNA的扩增浓度按以下顺序排列:ND1-primer1>ND1-primer2>hmito5>hmito3(P<0.05)。ND1-primer1和ND1-primer2有很强的相关性(r=0.517,P<0.05),hmito3和hmito5也有很强的相关性(r=0.989,P<0.05);在以β-globin和ND1-primer1为引物的qPCR实验中,TaqMan探针法检测的Ct值高于SYBR Green化学染料法(P<0.05)。结论:人卵泡液样本的提取方法、引物和荧光染料的选择均影响cf-nDNA和cf-mtDNA的定量,建议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核DNA
游离线粒体DNA
人卵泡液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类滤泡树突状细胞的分离
被引量:
2
1
作者
姜拥军
范霞
康辉
Tylor Thacker
机构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艾滋病研究室
BrighamYoungUniversity
出处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52-154,共3页
文摘
目的 :为探讨人类滤泡树突细胞 (FDC)在HIV致病机制中的作用 ,摸索分离出提取人FDC的最佳方法。方法 :用胶原酶Ⅳ和DNA酶消化人扁桃体 ,Percoll连续梯度分层液分离含有FDC的细胞层 ,经MACS分选 ,得到富含FDC的细胞 ,用γ 射线将混有的B细胞、T细胞照射致死。结果 :流氏细胞仪分析FDC纯度约为 70 7% ,3H掺入法实验证明分离提取的细胞具有FDC细胞的活性 ,IL 6和IL 2的测定结果显示分离提取的细胞具有FDC的特征。结论 :此方法为一种行之有效的FDC分离提取方法 。
关键词
人类滤泡树突状细胞
分离方法
FDC
艾滋病
发病机制
Keywords
human 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isolating method
分类号
R392.12 [医药卫生—免疫学]
R512.91 [医药卫生—内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类滤泡树突状细胞增强HIV的感染
被引量:
4
2
作者
姜拥军
尚红
王亚男
机构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艾滋病研究室
出处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438-441,共4页
文摘
目的 :研究人类滤泡树突状细胞 (folliculardendriticcell,FDC)能否增强艾滋病病毒的感染 ,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提取人扁桃体滤泡树突状细胞 ,与感染HIV 1IIIB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或扁桃体T淋巴细胞共培养 ,测定HIVP2 4含量 ,HIV 1envDNA及HIV 1nefRNA。结果 :FDC与感染HIV病毒的异体淋巴细胞共培养 ,P2 4抗原含量高于对照组 6~ 7倍 (P <0 0 1)。PCR结果显示FDC组HIV 1env基因扩增条带密度高于对照组。FDC与感染HIV病毒的自体T淋巴细胞共培养 ,P2 4抗原高于对照组 10倍以上 (P <0 0 1)。FDC与感染HIV病毒的异体淋巴细胞共培养 4或 6h ,可增加 2~ 3倍的HIV 1nefRNA的表达 (P <0 0 1)。结论 :人类滤泡树突状细胞能够增强HIV在淋巴细胞中的感染 ,其相关机制为FDC可促进HIV在淋巴细胞内的复制。
关键词
人类滤泡树突状细胞
HIV
感染
Keywords
human
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HIV Infection
分类号
R512.91 [医药卫生—内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滤泡树突状细胞增强HIV感染机制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潘莹
陈欢
崔华露
姜拥军
机构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卫生部艾滋病免疫学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77-378,388,共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400383)
文摘
目的:探讨滤泡树突状细胞(FDC)增强HIV感染的机制。方法:应用细胞培养、transwell隔膜、ELISA等方法探讨FDC对淋巴细胞趋化及对HIV结合、进入淋巴细胞的作用。结果:FDC趋化的淋巴细胞(1.95±0.21)×105个高于PRMI1640培养液对照组(0.75±0.2)×105个,P<0.05;FDC对HIV与淋巴细胞的结合无影响,P>0.05;FDC或FDC培养上清使HIV进入淋巴细胞(203.3±31.0pg/ml,111.7±29.4.0pg/ml)的量高于对照组(64.0±1.0pg/ml),P<0.05。结论:FDC可能通过趋化淋巴细胞、促进HIV进入淋巴细胞达到增进HIV在淋巴细胞内的感染。
关键词
滤泡树突状细胞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淋巴细胞
Keywords
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lymphocyte
分类号
R512.91 [医药卫生—内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卵泡液游离DNA提取及定量检测方法的比较
4
作者
池梅
刘宇
申秋子
邹敏
李自立
张衷源
杜欣
张玲
机构
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妇产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生殖健康研究所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生殖医学中心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妇科
出处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75-380,共6页
基金
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面上项目(编号:WJ2019M112)。
文摘
目的:比较不同的DNA提取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的引物及荧光染料对人卵泡液游离核DNA(cf-nDNA)和游离线粒体DNA(cf-mtDNA)定量检测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3月~10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IVF/ICSI)的40例患者卵泡液样本,分别用4种不同的方法(方法一:BeaverBeads^(TM) Circulating DNA试剂盒、方法二:蛋白酶K(PK)法、方法三:Hieff^(■) qPCR SYBR^(■) Green Master Mix和方法四:KOD SYBR^(■) qPCR Mix)提取和纯化卵泡液中的游离DNA(cf-DNA)样本;用4种cf-nDNA引物(ALU115、B2MF1、GAPDH和β-globin)和4种cf-mtDNA引物(ND1-primer1、ND1-primer2、hmito3和hmito5)分别定量检测卵泡液cf-nDNA和cf-mtDNA水平;比较qPCR实验中SYBR Green化学染料和TaqMan探针两种方法在定量检测上的差异。结果:提取cf-nDNA的浓度按以下顺序排列:方法一>方法四>方法二>方法三(P<0.05),提取cf-mtDNA的浓度按以下顺序排列:方法一>方法四>方法三>方法二(P<0.05);样本中cf-nDNA的扩增浓度按照以下顺序排列:ALU115>GAPDH>β-globin>B2MF1(P<0.05),4种cf-nDNA引物无相关性(P>0.05)。cf-mtDNA的扩增浓度按以下顺序排列:ND1-primer1>ND1-primer2>hmito5>hmito3(P<0.05)。ND1-primer1和ND1-primer2有很强的相关性(r=0.517,P<0.05),hmito3和hmito5也有很强的相关性(r=0.989,P<0.05);在以β-globin和ND1-primer1为引物的qPCR实验中,TaqMan探针法检测的Ct值高于SYBR Green化学染料法(P<0.05)。结论:人卵泡液样本的提取方法、引物和荧光染料的选择均影响cf-nDNA和cf-mtDNA的定量,建议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
关键词
游离核DNA
游离线粒体DNA
人卵泡液
检测方法
Keywords
cell
free nuclear DNA
cell
free mitochondrial DNA
human
follicular
fluid
Detection
method
s
分类号
R711 [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人类滤泡树突状细胞的分离
姜拥军
范霞
康辉
Tylor Thacker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人类滤泡树突状细胞增强HIV的感染
姜拥军
尚红
王亚男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滤泡树突状细胞增强HIV感染机制的体外研究
潘莹
陈欢
崔华露
姜拥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人卵泡液游离DNA提取及定量检测方法的比较
池梅
刘宇
申秋子
邹敏
李自立
张衷源
杜欣
张玲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