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ansTM:A device-free method based on time-streaming multiscale transformer for human activity recognition
1
作者 Yi Liu Weiqing Huang +4 位作者 Shang Jiang Bobai Zhao Shuai Wang Siye Wang Yanfang Zhang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619-628,共10页
RFID-based human activity recognition(HAR)attracts attention due to its convenience,noninvasiveness,and privacy protection.Existing RFID-based HAR methods use modeling,CNN,or LSTM to extract features effectively.Still... RFID-based human activity recognition(HAR)attracts attention due to its convenience,noninvasiveness,and privacy protection.Existing RFID-based HAR methods use modeling,CNN,or LSTM to extract features effectively.Still,they have shortcomings:1)requiring complex hand-crafted data cleaning processes and 2)only addressing single-person activity recognition based on specific RF signals.To solve these problems,this paper proposes a novel device-free method based on Time-streaming Multiscale Transformer called TransTM.This model leverages the Transformer's powerful data fitting capabilities to take raw RFID RSSI data as input without pre-processing.Concretely,we propose a multiscale convolutional hybrid Transformer to capture behavioral features that recognizes singlehuman activities and human-to-human interactions.Compared with existing CNN-and LSTM-based methods,the Transformer-based method has more data fitting power,generalization,and scalability.Furthermore,using RF signals,our method achieves an excellent classification effect on human behaviorbased classification tasks.Experimental results on the actual RFID datasets show that this model achieves a high average recognition accuracy(99.1%).The dataset we collected for detecting RFID-based indoor human activities will be publish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 activity recognition RFID TRANSFORM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uman activity recognition based on HMM by improved PSO and event probability sequence 被引量:3
2
作者 Hanju Li Yang Yi +1 位作者 Xiaoxing Li Zixin Guo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3年第3期545-554,共10页
This paper proposes a hybrid approach for recognizing human activities from trajectories. First, an improved hidden Markov model (HMM) parameter learning algorithm, HMM-PSO, is proposed, which achieves a better bala... This paper proposes a hybrid approach for recognizing human activities from trajectories. First, an improved hidden Markov model (HMM) parameter learning algorithm, HMM-PSO, is proposed, which achieves a better balance between the global and local exploitation by the nonlinear update strategy and repulsion operation. Then, the event probability sequence (EPS) which consists of a series of events is computed to describe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 of human activities. The anatysis on EPS indicates that it is robust to the changes in viewing direction and contributes to improving the recognition rate. Finall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is evaluated by data experiments on current popular datase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 activity recognition hidden Markov model (HMM) event probability sequence (EPS)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approach for complex activity recognition by key frames 被引量:2
3
作者 夏利民 时晓亭 涂宏斌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9期3450-3457,共8页
A new method for complex activity recognition in videos by key frames was presented. The progressive bisection strategy(PBS) was employed to divide the complex activity into a series of simple activities and the key f... A new method for complex activity recognition in videos by key frames was presented. The progressive bisection strategy(PBS) was employed to divide the complex activity into a series of simple activities and the key frames representing the simple activities were extracted by the self-splitting competitive learning(SSCL) algorithm. A new similarity criterion of complex activities was defined. Besides the regular visual factor, the order factor and the interference factor measuring the timing matching relationship of the simple activities and the discontinuous matching relationship of the simple activities respectively were considered. On these bases, the complex human activity recognition could be achieved by calculating their similarities. The recognition error was reduced compared with other methods when ignoring the recognition of simple activities. The proposed method was tested and evaluated on the self-built broadcast gymnastic database and the dancing databas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prove the superior effici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 activity recognition complex activity segmentation key frame extra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4D成像雷达的隔墙人体姿态重建与行为识别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锐 龚汉钦 +5 位作者 宋瑞源 李亚东 卢智 张东恒 胡洋 陈彦 《雷达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61,共18页
隔墙人体姿态重建和行为识别在智能安防和虚拟现实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然而,现有隔墙人体感知方法通常忽视了对4D时空特征的建模以及墙体对信号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该文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基于4D成像雷达的隔墙人体感知新架构。首... 隔墙人体姿态重建和行为识别在智能安防和虚拟现实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然而,现有隔墙人体感知方法通常忽视了对4D时空特征的建模以及墙体对信号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该文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基于4D成像雷达的隔墙人体感知新架构。首先,基于时空分离的分步策略,该文设计了ST~2W-AP时空融合网络,解决了由于主流深度学习库缺少4D卷积而无法充分利用多帧3D体素时空域信息的问题,实现了保留3D空域信息的同时利用长序时域信息,大幅提升姿态估计任务和行为识别任务的性能。此外,为抑制墙体对信号的干扰,该文利用深度学习强大的拟合性能和并行输出的特点设计了深度回波域补偿器,降低了传统墙体补偿方法的计算开销。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现有最佳方法,ST~2W-AP将平均关节位置误差降低了33.57%,并且将行为识别的F1分数提高了0.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墙 人体姿态估计 行为识别 射频感知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毫米波雷达三维点云的人体动作识别数据集与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靳标 孙康圣 +6 位作者 吴昊 李子璇 张贞凯 蔡焱 李荣民 张向群 杜根远 《雷达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89,共17页
毫米波雷达凭借其出色的环境适应性、高分辨率和隐私保护等优势,在智能家居、智慧养老和安防监控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毫米波雷达三维点云是一种重要的空间数据表达形式,对于人体行为姿态识别具有极大的价值。然而,由于毫米波雷... 毫米波雷达凭借其出色的环境适应性、高分辨率和隐私保护等优势,在智能家居、智慧养老和安防监控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毫米波雷达三维点云是一种重要的空间数据表达形式,对于人体行为姿态识别具有极大的价值。然而,由于毫米波雷达点云具有强稀疏性,给精准快速识别人体动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针对这一问题,该文公开了一个毫米波雷达人体动作三维点云数据集mmWave-3DPCHM-1.0,并提出了相应的数据处理方法和人体动作识别模型。该数据集由TI公司的IWR1443-ISK和Vayyar公司的vBlu射频成像模组分别采集,包括常见的12种人体动作,如走路、挥手、站立和跌倒等。在网络模型方面,该文将边缘卷积(EdgeConv)与Transformer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处理长时序三维点云的网络模型,即Point EdgeConv and Transformer(PETer)网络。该网络通过边缘卷积对三维点云逐帧创建局部有向邻域图,以提取单帧点云的空间几何特征,并通过堆叠多个编码器的Transformer模块,提取多帧点云之间的时序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PETer网络在所构建的TI数据集和Vayyar数据集上的平均识别准确率分别达到98.77%和99.51%,比传统最优的基线网络模型提高了大约5%,且网络规模仅为1.09 M,适于在存储受限的边缘设备上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动作识别 毫米波雷达 三维点云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通道图卷积网络的人体行为识别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商樊淇 李志新 +3 位作者 郇战 陈瑛 王永松 梁久祯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8-142,共5页
通过可穿戴传感器识别人体行为受到了广泛关注。现有的方法忽略了个体行为数据之间的潜在关系,尤其不能处理类内差异和类间相似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限制,本文提出了具有特征相似性和个人特点的双通道混合图卷积网络(GCN)。一个通道通... 通过可穿戴传感器识别人体行为受到了广泛关注。现有的方法忽略了个体行为数据之间的潜在关系,尤其不能处理类内差异和类间相似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限制,本文提出了具有特征相似性和个人特点的双通道混合图卷积网络(GCN)。一个通道通过特征图收集相似的活动信息,另一个通道根据个人特征图挖掘个人习惯对人类活动的内在影响。考虑到不同数据分布的差异,引入自注意机制对双通道进行加权,并根据不同的输入数据自适应调整两种拓扑的重要性,以提高网络的泛化性能。为了评估所提出的模型的性能,在UCI-HAR和WISDM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HSP-GCN的性能优于对比神经网络,F1分别为98.4%和96.5%,与现有工作相比有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人体行为识别 图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交叉序列预测和一致性对比的WiFi人体活动识别
7
作者 王杨 许佳炜 +4 位作者 王傲 宋世佳 谢帆 赵传信 季一木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0-170,共11页
随着IEEE 802.11bf标准的发布,WiFi感知技术已从学术研究走向工业应用。针对现有的基于WiFi的人体活动检测系统往往依赖于较强假设约束问题,从如何充分利用无标签CSI样本出发,设计了一种适用于WiFi感知领域的自监督模型CPCC-Fi。模型在... 随着IEEE 802.11bf标准的发布,WiFi感知技术已从学术研究走向工业应用。针对现有的基于WiFi的人体活动检测系统往往依赖于较强假设约束问题,从如何充分利用无标签CSI样本出发,设计了一种适用于WiFi感知领域的自监督模型CPCC-Fi。模型在对比学习思想的基础上首先使用序列数据增强生成不同视图的无标记CSI样本;然后通过自监督学习获取CSI序列内在表示特征;再通过少量标记样本对模型进行微调,最后即可实现下游人体活动的有效感知和识别。在自采和公开数据集上的相关实验结果表明,与CNN+Linear、CNN+Transformer+Linear和TS-TCC相比,CPCC-Fi模型的各项性能均有所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监督学习 信道状态信息 人体活动识别 表征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散射分离的多通道雷达人体行为识别方法
8
作者 李未一 杨健 +2 位作者 方旖 贾勇 张伟 《电波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183,共12页
人体目标相对于雷达呈现典型的多散射特性,强散射的躯干部位回波会掩盖四肢和头部等弱散射部位回波,限制了行为识别性能。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散射分离的多通道雷达人体行为识别方法。首先,将多个收发通道的人体回波数据堆叠后进行... 人体目标相对于雷达呈现典型的多散射特性,强散射的躯干部位回波会掩盖四肢和头部等弱散射部位回波,限制了行为识别性能。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散射分离的多通道雷达人体行为识别方法。首先,将多个收发通道的人体回波数据堆叠后进行主成分分析,强散射躯干和弱散射四肢头部被分离到前两个分量中,避免了掩盖影响;然后分别进行短时傅里叶变换得到对应躯干和四肢头部运动的时频谱图,共同对人体行为进行特征表达;最后分别计算谱图的方向梯度直方图特征,拼接形成人体行为特征,输入支持向量机完成识别。利用2发4收步进变频雷达采集6种行为的数据集,测试结果表明,相比于未散射分离,该方法的平均识别率提升了4.26%,行为特征得到充分表达,为人体行为识别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射分离 多通道雷达 人体行为识别 主成分分析(PCA) 支持向量机(SV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惯性测量单元的人体运动意图识别方法:现状与挑战
9
作者 衣淳植 贾翊丞 +1 位作者 姜峰 王修来 《智能系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63-775,共13页
人体行为识别(human activity recognition,HAR)利用可穿戴计算、机器学习等技术识别和理解人体行为,在行为跟踪、健康监测及人机交互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极大提升了当下人类的生活水平。当前可穿戴传感器中,惯性传感器由于其高度小型... 人体行为识别(human activity recognition,HAR)利用可穿戴计算、机器学习等技术识别和理解人体行为,在行为跟踪、健康监测及人机交互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极大提升了当下人类的生活水平。当前可穿戴传感器中,惯性传感器由于其高度小型化、低成本、信号稳定等优势,已经日益成为可穿戴计算领域的主流应用设备。基于此,HAR领域内较多的研究以惯性信号作为数据源,并通过应用深度学习算法,以应对在数据利用率、隐私保护、模型部署等方面的挑战。本文系统地介绍面向HAR的深度学习方法并对现有工作进行了分类和总结,对于当前进展、发展趋势和主要挑战进行了全面分析。首先,本文介绍当前用于HAR研究的主流可穿戴设备及其数据模态,并对各模态数据特点进行介绍。其次,整理近年来常用的HAR数据集,并对各数据集中包含的数据模态、传感器位置、运动种类以及被引用次数等进行汇总。再次,本文从算法特点、应用场景等方面总结了当前HAR领域主要应用的几种深度学习方法的进展。最终,讨论当前HAR领域深度学习面临的挑战与潜在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行为识别 深度学习 惯性传感器 普适计算 数据隐私 模型部署 迁移学习 数据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卷积的注意力聚焦时空融合人体活动识别研究
10
作者 刘艳 赵明 +3 位作者 马萌 曹清清 刘芳 聂凯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5-704,共10页
准确地识别人体活动数据可以为运动分析、医疗康复训练等领域提供重要帮助。鉴于现有的人体活动识别模型对于具有非欧氏空间数据特征的人体活动数据识别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了图卷积、图注意力机制(GAT)和长短时记忆网络(LS... 准确地识别人体活动数据可以为运动分析、医疗康复训练等领域提供重要帮助。鉴于现有的人体活动识别模型对于具有非欧氏空间数据特征的人体活动数据识别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了图卷积、图注意力机制(GAT)和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的新型人体活动识别特征提取方法GCN-AL,并基于GCN-AL构建了人体活动识别模型GCT-net。通过在开源的DaLiAc数据集上对GCT-net模型、GAN模型和GCN模型进行对比仿真实验表明,GCT-net模型的总体准确率、平均精确率、平均召回率相较于基于图卷积、图注意力机制的GAN模型和基于图卷积的GCN模型分别提高了2.0%、2.4%、2.4%和2.3%、2.5%、3.1%,与其他最新参考文献中提出的分类模型相比,GCT-net模型在总体准确率方面也有所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穿戴惯性传感器 人体活动识别 GCT-net模型 图卷积 图注意力机制 长短时记忆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阈值递归图和CNN-LSTM的人体活动识别算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史立宇 孙杨帆 +2 位作者 谢溢翀 黄旭萍 周彪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0-133,共4页
人体活动识别(HAR)可为智慧生活、医疗监护、虚拟现实等上下文感知系统提供重要的基础信息,是模式识别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针对现有基于惯性传感器的活动识别深度学习算法对于多维时间序列特征的提取效果欠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无... 人体活动识别(HAR)可为智慧生活、医疗监护、虚拟现实等上下文感知系统提供重要的基础信息,是模式识别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针对现有基于惯性传感器的活动识别深度学习算法对于多维时间序列特征的提取效果欠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无阈值递归图(URP)和卷积神经网络—长短期记忆(CNN-LSTM)的活动识别算法。首先,使用SMOTE-ENN算法对惯性数据集进行增强,平衡各个类别样本数量比例;然后,使用URP方法将多维惯性传感时序波形构造为对应多个二维递归矩阵;最后,构建CNN-LSTM组合的分类模型。通过在UCI-HAR、WISDM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测试集上4种分类指标均得到提高,其中准确率分别达到98.32%和98.97%,性能优于现存的其他深度学习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活动识别 数据增强 深度学习 无阈值递归图 卷积神经网络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HAR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颖 杨志家 +2 位作者 谢闯 曾静 王彬燏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146-152,共7页
目前针对人体活动识别的数据采集硬件系统研究有限,且存在可参考的数据集单一和泛化性能较低的问题。本文设计一个低功耗、支持数据实时传输、模块化的数据采集系统,并提出一种具有随机性和交叉性的数据采集方法。首先搭建低功耗采集平... 目前针对人体活动识别的数据采集硬件系统研究有限,且存在可参考的数据集单一和泛化性能较低的问题。本文设计一个低功耗、支持数据实时传输、模块化的数据采集系统,并提出一种具有随机性和交叉性的数据采集方法。首先搭建低功耗采集平台进行数据的采集、无线收发和预处理;其次制定全面且精确的采集方案,提高数据集的丰富度;最后用2D-CNN神经网络对不同模式下采集到的数据集进行模型训练。实验结果表明,该采集系统结构合理,具备低功耗特性,能够确保数据传输具备实时性能;该采集系统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数据集的质量;获得的数据集在深度学习模型上的准确率可达92.54%;相较于传统数据集,新数据集在人体活动识别任务中表现出更为显著的效果,该采集系统和数据集的开发为神经网络应用提供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传感器 数据采集 Wi-Fi无线模块 人体活动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RU-DRSN的双通道人体活动识别 被引量:1
13
作者 邵小强 原泽文 +3 位作者 杨永德 刘士博 李鑫 韩泽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6-683,共8页
人体活动识别(human activity recognizition, HAR)在医疗、军工、智能家居等领域有很大的应用空间。传统机器学习方法特征提取难度较大且精度不高。针对上述问题并结合传感器时序特性,提出了一种融合CBAM(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 人体活动识别(human activity recognizition, HAR)在医疗、军工、智能家居等领域有很大的应用空间。传统机器学习方法特征提取难度较大且精度不高。针对上述问题并结合传感器时序特性,提出了一种融合CBAM(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注意力机制的GRU-DRSN双通道并行模型,有效避免了传统串行模型因网络深度加深引起梯度爆炸和消失问题。同时并行结构使得两条支路具有相同的优先级,使用深度残差收缩网络(deep residual shrinkage network, DRSN)提取数据的深层空间特征,同时使用门控循环结构(gated recurrent unit, GRU)学习活动样本在时间序列上的特征,同时进行提取样本不同维度的特征,并通过CBAM模块进行特征的权重分配,最后通过Softmax层进行识别,实现了端对端的人体活动识别。使用公开数据集(wireless sensor data mining, WISDM)进行验证,模型平均精度达到了97.6%,与传统机器学习模型和前人所提神经网络模型相比,有更好的识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活动识别(human activity recognizition har) 门控循环结构(gated recurrent unit GRU) 深度残差收缩网络(deep residual shrinkage network DRSN) CBAM 双通道并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数据融合的加工作业动态手势识别方法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富强 曾夏 +1 位作者 白筠妍 丁凯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0-36,共7页
为了解决单模态数据所提供的特征信息缺乏而导致的识别准确率难以提高、模型鲁棒性较低等问题,提出了面向人机交互的加工作业多模态数据融合动态手势识别策略。首先,采用C3D网络模型并在视频的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对深度图像和彩色图像... 为了解决单模态数据所提供的特征信息缺乏而导致的识别准确率难以提高、模型鲁棒性较低等问题,提出了面向人机交互的加工作业多模态数据融合动态手势识别策略。首先,采用C3D网络模型并在视频的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对深度图像和彩色图像两种模态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其次,将两种模态数据识别结果在决策层按最大值规则进行融合,同时,将原模型使用的Relu激活函数替换为Mish激活函数优化梯度特性;最后,通过3组对比实验得到6种动态手势的平均识别准确率为96.8%。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实现了加工作业中动态手势识别的高准确率和高鲁棒性的目标,对人机交互技术在实际生产场景中的应用起到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数据融合 加工作业 动态手势识别 C3D Mish激活函数 人机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多普勒角点特征与Non-Local机制的穿墙雷达人体步态异常终止行为辨识技术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小鹏 高炜程 渠晓东 《雷达学报(中英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86,共19页
穿墙雷达能够穿透建筑物墙体,实现室内人体目标探测。利用深度学习提取不同肢节点的微多普勒特征,可以有效辨识障碍物后的人体行为。但是,当生成训练、验证集与生成测试集的受试者不同时,基于深度学习的行为识别方法测试准确率相对验证... 穿墙雷达能够穿透建筑物墙体,实现室内人体目标探测。利用深度学习提取不同肢节点的微多普勒特征,可以有效辨识障碍物后的人体行为。但是,当生成训练、验证集与生成测试集的受试者不同时,基于深度学习的行为识别方法测试准确率相对验证准确率往往较低,泛化能力较差。因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微多普勒角点特征与Non-Local机制的穿墙雷达人体步态异常终止行为辨识技术。该方法利用Harris与Moravec检测器提取雷达图像上的角点特征,建立角点特征数据集;利用多链路并行卷积和Non-Local机制构建全局上下文信息提取网络,学习图像像素的全局分布特征;将全局上下文信息提取网络重复堆叠4次得到角点语义特征图,经多层感知机输出行为预测概率。仿真和实测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有效识别室内人体步行过程中存在的坐卧、跌倒等突发步态异常终止行为,在提升识别准确率、鲁棒性的前提下,有效控制泛化精度误差不超过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墙雷达 人体行为识别 微多普勒特征 角点特征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融合的毫米波雷达行为识别算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韩崇 樊卫北 郭澳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1-189,共9页
基于毫米波雷达的人体行为识别方法以远程非接触的方式捕获人类活动的电磁波信号并进行识别,不受烟雾和光线等的干扰,具有一定的隐私保护性,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针对现有的算法存在特征输入单一、模型结构复杂、泛化能力验证性不够... 基于毫米波雷达的人体行为识别方法以远程非接触的方式捕获人类活动的电磁波信号并进行识别,不受烟雾和光线等的干扰,具有一定的隐私保护性,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针对现有的算法存在特征输入单一、模型结构复杂、泛化能力验证性不够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双分支特征融合卷积神经网络(Two Steam Features Fusion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2S-FCNN),使用搭载注意力机制的残差神经网络作为骨干网络,并行输入时间距离图和时间速度图,采用特征加权分数融合的方式融合特征后进行分类识别,实现了较高的识别准确率。在公开数据集和自建数据集上与现有的其他算法进行了深入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识别率和泛化能力方面都具有良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雷达 行为识别 特征融合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NN-BiLSTM-SA网络的人类活动识别
17
作者 王赛 张立新 +3 位作者 陈乃源 阚希 王军昂 吴凯枫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3-259,290,共8页
针对传统的神经网络对人类活动行为识别精度不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双通道机制的卷积神经网络叠加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和自注意力的混合网络模型(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self-atten... 针对传统的神经网络对人类活动行为识别精度不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双通道机制的卷积神经网络叠加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和自注意力的混合网络模型(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self-attention,CNN-BiLSTM-SA)。首先将数据集中的加速度和角速度数据作为网络的两个输入,然后使用卷积神经网络叠加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的模式搭建系统,最后引入自注意力机制增强系统的分类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在UCI-HAR数据集中,本网络的平均F 1分数达到98.6%,平均准确率达到98.4%,比卷积神经网络叠加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模型(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long short-term memory,CNN-LSTM)收敛速度更快并且准确率提高了4.2%,在人类活动识别方面,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活动识别 传感器 CNN-BiLSTM 自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平衡采样的主动半监督学习人类活动识别研究
18
作者 郇战 刘艳 +3 位作者 李志新 董晨辉 周帮文 秦王盛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3-66,71,共5页
基于可穿戴传感器的人类活动识别研究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平衡采样的主动半监督模型,在挑选样本进行标注时,将样本的不确定性和多样性一并考虑在内,挑选出类别平衡的不确定性样本。确保训练后的模型对每个类都... 基于可穿戴传感器的人类活动识别研究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平衡采样的主动半监督模型,在挑选样本进行标注时,将样本的不确定性和多样性一并考虑在内,挑选出类别平衡的不确定性样本。确保训练后的模型对每个类都有很好的识别性能,从而提升整体分类结果。同时,为了全部利用标记和未标记样本的信息,将主动学习和半监督学习相结合,利用损失项信息不断更新网络参数,提升模型在低注释下的识别性能。该模型在2个公开数据集上得到了验证,在确保获得较优分类准确率的同时,可以大大减少样本的人工标注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学习 半监督学习 查询策略 人类活动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WT-VMD混合信号分解技术的人体活动识别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金瑶 李瑞祥 +1 位作者 王星 施伟斌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6-749,共14页
在人类活动识别的应用环境中,从原始传感器数据中提取更加有效的特征仍具有挑战性。针对该问题,利用离散小波变换(Discrete wavelet transform,DWT)和变分模式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的混合信号分解技术提取原始信号... 在人类活动识别的应用环境中,从原始传感器数据中提取更加有效的特征仍具有挑战性。针对该问题,利用离散小波变换(Discrete wavelet transform,DWT)和变分模式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的混合信号分解技术提取原始信号中的显著特征向量。在UCI-HAR数据集与SCUT-NAA数据集上,利用多种机器学习分类算法,例如K近邻、随机森林、LightGBM和XGBoost,对DWT-VMD混合信号分解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与未使用混合信号分解技术相比,使用该技术后识别准确率均有所提高,其中UCI-HAR数据集分类准确率达到98.91%,与未加入分解算法相比提高了1.79%;SCUT-NAA数据集分类准确率达到95.52%,提高了3.2%。在人体活动识别中,利用DWT-VMD混合信号分解技术,能够提取原始信号中更有效的特征,提高识别准确率,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活动识别 离散小波变换 变分模式分解 信号分解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SI实例标准化的域泛化人体动作识别模型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杨 许佳炜 +3 位作者 王傲 夏慧娟 赵传信 季一木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6-209,共14页
为了实现完全不依赖目标域数据的Wi-Fi跨域人体动作感知,提出了一种基于CSI实例标准化的域泛化人体动作识别模型INDG-Fi。INDG-Fi使用实例标准化去除CSI特征表示的领域信息,接着构建共享特征提取的动作分类器和域分类器,并通过动作偏向... 为了实现完全不依赖目标域数据的Wi-Fi跨域人体动作感知,提出了一种基于CSI实例标准化的域泛化人体动作识别模型INDG-Fi。INDG-Fi使用实例标准化去除CSI特征表示的领域信息,接着构建共享特征提取的动作分类器和域分类器,并通过动作偏向学习和对抗性的域学习,将编码层提取的特征偏向人体动作引起的信号特征,同时远离领域信号影响。为了让模型关注受人体动作影响更显著的子载波信号,在编码层中加入子载波注意力模块。实现结果表明,所提INDG-Fi在不可见的用户和位置的感知性能分别为97.99%和92.73%,能够实现鲁棒的跨域感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道状态信息 无线感知 人体动作识别 域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