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4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胡氏凯伦藻(Karenia hui)对卤虫(Artemia salina)的急性毒性及溶血活性研究
1
作者 陈时兵 黄博珠 +3 位作者 谢学东 赵金平 吕颂辉 岑竞仪 《热带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171,共10页
凯伦藻藻华在全球范围内频发,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胡氏凯伦藻(Karenia hui)为2024年鉴别的凯伦藻属新种,且发现其对海洋青鳉鱼(Oryziasmelastigm)具有致死性,但目前对该种的研究非常有限。本文通过研究胡氏凯伦藻的生长特性、对... 凯伦藻藻华在全球范围内频发,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胡氏凯伦藻(Karenia hui)为2024年鉴别的凯伦藻属新种,且发现其对海洋青鳉鱼(Oryziasmelastigm)具有致死性,但目前对该种的研究非常有限。本文通过研究胡氏凯伦藻的生长特性、对卤虫(Artemiasalina)的急性毒性作用,以及不同生长阶段的溶血活性,旨在揭示该藻的生长特征、对卤虫的毒性效应以及溶血活性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胡氏凯伦藻具有特殊的双生长周期,即初次指数生长期和稳定期后,会再次进入指数生长期和稳定期。胡氏凯伦藻对卤虫具有急性毒性,其对卤虫的致死率与藻密度呈正相关,并随暴露时间增加而升高。在对其不同生长时期对卤虫急性毒性研究中发现,在23天初次稳定期时对卤虫毒性最强,在24h卤虫比死亡速率达到最高,为(0.22±0.03)h^(-1),72h死亡率达到(98.33%±4.08)%。胡氏凯伦藻的溶血活性在首次指数生长期升高,并在该期末达到峰值(14.43×10^(-6)HU·cells^(-1)),随后在首次稳定期开始下降,在第二次指数生长期和稳定期内的藻细胞溶血活性较低(0.31×10^(-6)HU·cells^(-1))。本文研究结果可为评估和预防胡氏凯伦藻藻华引起的潜在生态风险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凯伦藻 胡氏凯伦藻 急性毒性 溶血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数字普惠金融何以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传导机制与地区差异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林 何深茂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65,共14页
论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二者的内在一致性,以及县域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然后将2015-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微观数据与北京大学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相匹配,实... 论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二者的内在一致性,以及县域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然后将2015-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微观数据与北京大学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相匹配,实证检验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及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村富裕、农业发展、农村生活与社会发展共享均有正向促进作用,进而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机制分析发现,县域数字普惠金融通过金融市场参与和县域产业升级两个渠道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两者的中介效应比例分别为10.4%和77.2%;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中西部地区、二线城市和数字普惠金融高水平发展地区,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作用更大。论文为发展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和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了新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数字普惠金融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县域产业升级 金融市场参与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阳市内黄县外来入侵植物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朱秀红 周琳坡 +4 位作者 刘宇凡 张龙冲 孙合祥 孙翱杰 茹广欣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8,共11页
【目的】明确安阳市内黄县外来植物的入侵现状,以期为外来植物入侵防控、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安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内黄县17个乡镇168个位点开展实地调查,获取该地区外来入侵植物本底,并分析各入侵植物的生长状况;筛选出... 【目的】明确安阳市内黄县外来植物的入侵现状,以期为外来植物入侵防控、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安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内黄县17个乡镇168个位点开展实地调查,获取该地区外来入侵植物本底,并分析各入侵植物的生长状况;筛选出外来入侵植物风险评估指标,形成风险评估体系,并对所有指标进行赋值,评估每一种外来植物的入侵风险。【结果】共计发现外来入侵植物44种,隶属于16科,菊科有15个物种,所占比例为34%;从地理起源上分,有5种类型,其中来自美洲的最多,有30种,所占比例为66.7%;生活型一共有7种,1 a生草本物种最多,为32种,所占比例为71.1%;Ⅰ级危害等级的外来入侵植物有3种,分别为小蓬草(小白酒草)(Erigeron canadensis L.)、牵牛(Ipomoea nil(L.)Roth)和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Ⅱ级危害等级有6种,Ⅲ级危害有9种;Ⅳ级危害有8种;Ⅴ级危害有18种。【结论】须加强对外来入侵植物的管控。内黄县的外来植物侵害情况研究报告和入侵危害评价数据,对于当地以及其他地区制定管理策略、有效控制外来植物入侵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入侵植物 风险评估 危害等级 内黄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理论逻辑、实践探索与路径策略 被引量:4
4
作者 陈秧分 吕刘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52,共17页
县域富民产业是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县域”“富民”“产业”分别对应空间、社会、经济属性,涉及不同尺度、多个维度与众多主体。从发展规律来看,资源禀赋优势是县域富民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县域富民产业是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县域”“富民”“产业”分别对应空间、社会、经济属性,涉及不同尺度、多个维度与众多主体。从发展规律来看,资源禀赋优势是县域富民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分工合作效益是县域富民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科技创新应用是县域富民产业发展的动力来源,主体关系网络是县域富民产业发展的组织保障,政府支持投入是县域富民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从发展实践来看,近年来我国县域富民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了以“传统优势+自发成长”为主要特征的内驱型发展模式等一批典型模式,同时也存在空间维度的县域发展欠平衡、经济维度的产业发展欠充分、社会维度的联农带农欠紧密等问题。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需要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作用,强化县域富民产业的政策支持、公共投入、运营管理与联农带农,因地制宜、因业施策、错位布局特色优势主导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富民产业 县域经济 产业融合 比较优势 农民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火种的孕育”:县域教育将迈向何方?——基于评价社会学的视角 被引量:3
5
作者 谢小芹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77,共13页
目前“县中塌陷”仿佛成了底层诅咒一般,被给予过度污名化研究。病理学意义上的县域教育过多关注县域衰微带来的诸多问题,忽视了县域教育的逐步“回温”。本研究剖析了中国城镇化过程中县域教育塌陷的基本特性和多重驱动因素,并从“评... 目前“县中塌陷”仿佛成了底层诅咒一般,被给予过度污名化研究。病理学意义上的县域教育过多关注县域衰微带来的诸多问题,忽视了县域教育的逐步“回温”。本研究剖析了中国城镇化过程中县域教育塌陷的基本特性和多重驱动因素,并从“评价社会学”视角对县域教育“回温”现象进行探索。研究发现,当前县域教育面临“片小”模式的生存危机、“乡校”模式的发展危机和“县中”模式的信任危机,呈现出“退守”和“撕裂”并存的兜底属性。可喜的是,部分县域开启了一场“自我突围”实践,这场“突围”实践具有满足家庭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兑现教师教书育人的志业承诺、回归校长日常教育管理的职业本色以及实现国家“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价值追求等积极作用。未来县域教育应当通过完善县域教育均衡发展机制和构建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共同体迈向生态式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中塌陷 县域教育 县中回温 评价社会学 生态式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M_(S)6.8级地震形变场特征及场地效应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赵伟华 许强 +4 位作者 吉锋 解明礼 范宣梅 王运生 赵建军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3-184,共12页
2025年1月7日9时5分,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28.50°N,87.45°E)发生M_(S)6.8级地震,震源深度10 km。本次地震发生在申扎—定结裂谷与藏南拆离系的交汇区域,是近年来该区域发生的最大地震。采用现场调查、雷达遥感分析和光... 2025年1月7日9时5分,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28.50°N,87.45°E)发生M_(S)6.8级地震,震源深度10 km。本次地震发生在申扎—定结裂谷与藏南拆离系的交汇区域,是近年来该区域发生的最大地震。采用现场调查、雷达遥感分析和光学遥感解译等方法,对西藏定日M_(S)6.8级地震的地质背景、形变场、地表破裂特征以及地震场地效应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得到以下成果。(1)通过InSAR技术分析和光学遥感解译,揭示了地震造成的强烈地表位移,断层主要表现为北段上盘的垂直向下位移分量和相对左旋位移分量,因此可以推断登么错断裂的运动机制以北段的上盘正断运动为主,兼少量左旋运动。(2)地震引发的地表破裂显著,北段破裂显著而南段相对较弱,破裂带与登么错湖边界形态较为一致,整体表现为拉张陷落特征。(3)场地效应方面,地震导致房屋建筑严重破坏,表现为断裂带破坏效应、上盘效应、延伸方向效应和房屋结构效应,特别是土木结构的房屋受损严重;此外,地震未诱发大规模地质灾害,仅在局部地区发现少量滑坡和崩塌。本研究可为深入理解该地区地震活动规律、提升地震灾害防范能力以及灾后重建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定日县 6.8级地震 InSAR形变场 地表破裂 场地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创新创业推动县域经济增长:理论逻辑和实证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高静 李丹 陈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93,共15页
鼓励乡村创新创业发展,充分激发乡村双创活力,将为推动县域经济增长提供充足内生动能和重要发展机遇。利用浙大卡特−企研团队2023年公布的“乡村创新创业指数”,基于中国2014−2021年1836个县域平衡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乡村创新创业对县域... 鼓励乡村创新创业发展,充分激发乡村双创活力,将为推动县域经济增长提供充足内生动能和重要发展机遇。利用浙大卡特−企研团队2023年公布的“乡村创新创业指数”,基于中国2014−2021年1836个县域平衡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乡村创新创业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乡村创新创业能够显著推动县域经济增长。乡村创新创业水平每提高1%,推动县域GDP增加4%;(2)在劳动力流出地区、实体金融和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较好的地区以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推动作用更为显著;(3)机理检验表明,乡村创新创业主要通过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激发消费活力和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县域经济增长;(4)乡村创新创业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当政府介入力度维持在合理区间时,推动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5)进一步分析发现,乡村创新创业还能够通过促进产业均衡发展、区域绿色低碳,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应进一步支持乡村创新创业融合发展,以就业、消费和产业结构升级为重点,以提升政务服务效率、推进有为政府建设为保障,为县域经济增长乃至高质量发展凝聚充足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创新创业 经济增长 高质量发展 县域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孔颜之乐”看道德审美的“中国性”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吉华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118,共9页
《论语》中的“孔颜之乐”,以安贫乐道的精神要义,将道德主体对于社会的人文关怀和道义担当,融于自我心性修养与道德实践的审美体验中,形成一种美善相融的圣贤气象,蕴含着内以修身、外以治世的道德审美价值取向。宋儒通过以“诚”贯通... 《论语》中的“孔颜之乐”,以安贫乐道的精神要义,将道德主体对于社会的人文关怀和道义担当,融于自我心性修养与道德实践的审美体验中,形成一种美善相融的圣贤气象,蕴含着内以修身、外以治世的道德审美价值取向。宋儒通过以“诚”贯通天道性命、会通孔孟“识仁”之法和“循理而乐”的成德之教等具体途径,将“孔颜之乐”的人文意蕴进一步扩展到仁乐相通的天地精神,从而将人的自我道德境界修养提升与修身治世的社会实践有机统一起来,最终实现道德本体与审美生成的圆融。由此,“孔颜之乐”以一种对自我与世界进行审美感应的精神把握方式,形成以个体精神超越和理想社会秩序构建为重点、充分凸显人生内在道德终极价值意义与天道相贯通为最高审美追求的理论系统,成为道德审美“中国性”的诗意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颜之乐 道德 圣贤气象 天地精神 审美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均衡发展水平测量——基于全国东中西部五省份的实证调查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涛 黄嘉欣 +1 位作者 王娜 陈泓宇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36,共18页
2021年底,我国已从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阶段正式迈入优质均衡发展阶段。在两个阶段的均衡评估中,办学条件指标改善历来都属重中之重,准确及时监测办学条件指标动态变化对于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发现:办学条件基本均衡在实现总... 2021年底,我国已从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阶段正式迈入优质均衡发展阶段。在两个阶段的均衡评估中,办学条件指标改善历来都属重中之重,准确及时监测办学条件指标动态变化对于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发现:办学条件基本均衡在实现总体巩固的同时也需警惕差异系数小幅上涨态势;“乡弱于城”和“东强西弱”的基本特征及格局需要持续改善;“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三项指标差距最明显;办学条件优质均衡总体处于初级阶段,城乡、区域等指标呈现“弱均衡性”特征,“每百名学生拥有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数”“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美术、音乐)专任教师数”两项新指标均衡性最弱。应高度重视社会舆情关注的其他敏感办学指标,如住宿、卫生、安全和医疗、交通、心理健康、数字化建设、破解大班额等方面的改善,着力解决上述指标数量供给不足、配备质量不佳、更新维护不到位等问题。鉴于此,建议优化均衡指标评估与监管体系、优化“城—镇—乡”教育资源配置、开展义务教育强校提质增供优配行动、科学规划城镇乡学校布局、增加西部薄弱学校教育经费投入,持续推动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均衡高水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办学条件均衡 优质均衡 基本均衡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贡县茶园土壤养分状况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龙亚芹 罗梓文 +6 位作者 陈洪云 陈龙 曲浩 龙丽雪 陈强 杨向德 陈林波 《中国茶叶》 2025年第2期54-60,共7页
为了全面了解福贡县茶园土壤养分状况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对福贡县鹿马登乡、石月亮乡、上帕镇和匹河怒族乡4个主要产茶乡镇的代表性茶园进行土壤取样,测定土壤pH、有机质、全N、有效P、速效K、有效Ca、有效Mg、有效S含量及微量元素Fe... 为了全面了解福贡县茶园土壤养分状况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对福贡县鹿马登乡、石月亮乡、上帕镇和匹河怒族乡4个主要产茶乡镇的代表性茶园进行土壤取样,测定土壤pH、有机质、全N、有效P、速效K、有效Ca、有效Mg、有效S含量及微量元素Fe、Mn、Cu、Zn有效态含量等土壤养分指标,并采用赋分法对土壤养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福贡县茶园土壤平均pH为5.04,其中87.5%的土壤pH介于4.5~5.5之间,符合优质高产茶园的pH标准;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极为丰富,其平均值远超优质高产茶园标准要求;有效P含量平均值为15.0 mg/kg,整体处于缺乏状态,且变异系数高达136%,表明不同茶园间有效P含量差异较大;速效K含量整体较高,平均值高达226 mg/kg;中量元素Ca、Mg和S含量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其平均值分别为641.0、89.0、46.8 mg/kg,但仍有小部分茶园处于缺乏状态,占比分别为12.50%、18.75%、6.25%;微量元素中,有效Fe和Mn含量非常丰富,平均值分别为328 mg/kg和77mg/kg,且没有发现低于临界值的样本,有效Zn含量处于中上水平,同样没有发现低于临界值的样本;然而,有效Cu含量严重缺乏,68.75%的土壤样本低于临界值。综合来看,福贡县茶园土壤养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平均得分为17.825)。在今后的茶园养分管理中,建议在大量元素方面增施P肥,同时在中微量元素上补充Mg和Cu肥。研究结果为福贡县茶园科学施肥管理提供重要依据,有助于推动当地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贡县 茶园 养分指标 肥力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市场一体化与产业链韧性——基于“撤县设区”改革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2
11
作者 宋美喆 《财经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4-143,共10页
以“撤县设区”改革的制度冲击作为区域市场一体化的指标表示,基于2009—2021年中国内地地区278个地级市的样本数据,采用广义双重差分方法,实证检验了区域市场一体化是否有助于提升产业链韧性。研究结果表明,市场一体化对产业链韧性有... 以“撤县设区”改革的制度冲击作为区域市场一体化的指标表示,基于2009—2021年中国内地地区278个地级市的样本数据,采用广义双重差分方法,实证检验了区域市场一体化是否有助于提升产业链韧性。研究结果表明,市场一体化对产业链韧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创新要素集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市场规模扩大是市场一体化正向影响发挥的主要渠道。相比较而言,市场一体化对产业链韧性的促进作用在营商环境更优越、数字经济发展程度更高、规模更大的城市表现更为突出。并且,市场一体化的正向影响效应随着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改善存在非线性递增特征,发育良好的要素市场和公平公正的法律制度环境更能充分释放市场一体化对产业链韧性的强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市场一体化 “撤县设区”改革 产业链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教育资源下沉县域赋能乡村振兴:价值逻辑、行动框架、可行策略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建富 楼晓东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5-24,共10页
高职教育资源下沉县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有利于促进乡村新质生产力的生成,对于高职院校自我突破、职业教育生态重构具有积极意义。高职教育资源下沉县域要以精准把脉县域产业图谱及其人才需求特点为切入点,因地制宜创新下沉模式为... 高职教育资源下沉县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有利于促进乡村新质生产力的生成,对于高职院校自我突破、职业教育生态重构具有积极意义。高职教育资源下沉县域要以精准把脉县域产业图谱及其人才需求特点为切入点,因地制宜创新下沉模式为支撑点,将产教融合、校地合作人才培养共同场域作为关键点,制度和政策创新作为保障点。为促进高职教育资源有效下沉,必须建构县域职业教育发展共同体,优选和创新高职教育资源下沉模式;研究和描绘县域产业图谱,建构与县域产业链对接的专业体系;基于高职教育资源下沉需求,创新配置职业教育的政策制度,从而推动高职教育资源下沉县域,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高职院校 资源下沉 县域办学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县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3
作者 邢会 霍晓谦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57-1673,共17页
基于中国2003~2022年2383个区县的面板数据,首先采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和超效率SBM-DEA模型测度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水平,之后利用核密度估计、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标准差椭圆探究县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时空演变特征,最后结合XGBoost算法和S... 基于中国2003~2022年2383个区县的面板数据,首先采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和超效率SBM-DEA模型测度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水平,之后利用核密度估计、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标准差椭圆探究县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时空演变特征,最后结合XGBoost算法和SHAP值解释算法识别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县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水平总体上呈提升趋势,特别是2020年后提升幅度相对较大;县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并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县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分布重心总体向东南方向迁移,呈现南北方向向心集聚、东西方向空间发散的趋势;能源强度是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产生负向影响.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整体上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经济发展、人口密度和金融发展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影响呈现复杂非线性特征;相较于东部地区,能源强度对中西部地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 减污降碳 协同增效 时空演变 XGBoo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测度与高质量发展效应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姚毓春 夏宇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77,共20页
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是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基于2014—2021年全国620个县域的数据,详细测度中国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并实证检验其高质量发展效应。研究发现... 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是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基于2014—2021年全国620个县域的数据,详细测度中国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并实证检验其高质量发展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总体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但各区域间存在一定差异。县域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有助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并通过农业生产方式变革和农村产业融合两条渠道实现。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和农业产业比重相对较大的地区,县域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强。由县域城乡要素双向流动驱动产生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共同富裕促进效应、基本公共服务质量提升效应和生态环境改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城乡融合发展 指标体系 高质量发展 全要素生产率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级融媒体中心引领型”体育非遗数字化传播路径——闽西清流县的个案启示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丽芳 倪军 涂传飞 《体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68,共12页
在智媒体时代背景下,探寻符合我国国情的体育非遗数字化传播路径,对于推动体育非遗高质量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深度访谈和参与观察等研究方法系统梳理了闽西清流县融媒体中心数字化传播灵地村游龙灯的实践历程,从理论层面提炼... 在智媒体时代背景下,探寻符合我国国情的体育非遗数字化传播路径,对于推动体育非遗高质量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深度访谈和参与观察等研究方法系统梳理了闽西清流县融媒体中心数字化传播灵地村游龙灯的实践历程,从理论层面提炼出“县级融媒体中心引领型”体育非遗数字化传播路径,并深入剖析其内涵、运作逻辑及独特优势。研究表明,1)“县级融媒体中心引领型”体育非遗数字化传播路径呈现出以县级融媒体中心为核心、个人和市场媒体为辅助的“一体两翼”内涵特征;2)其运作逻辑主要体现为思想引领是前提逻辑、多元协同是主体逻辑、项目驱动是组织逻辑、资源整合是融合逻辑;3)“县级融媒体中心引领型”路径根植于中国体育非遗传承与发展的适应性变革,同时具有区域独特性和普遍适用性。研究建议,平衡文化真实性与技术效能;强化价值引领,推动差异化传播;构建开放协同生态,激发多元主体创新潜力;整合区域资源,优化项目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级融媒体 体育非遗 数字化传播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对城乡共同富裕的决策分析——基于中国县域面板数据 被引量:2
16
作者 田祥宇 曲国华 褚靖铭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8-134,共17页
县域作为数字乡村建设与城乡共同富裕协同推进的关键场域,厘清其驱动路径与作用机制,可为优化数字乡村建设模式及共同富裕实践提供理论支撑。本文基于2018—2020年中国县域面板数据,构建城乡共同富裕的综合指标体系,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 县域作为数字乡村建设与城乡共同富裕协同推进的关键场域,厘清其驱动路径与作用机制,可为优化数字乡村建设模式及共同富裕实践提供理论支撑。本文基于2018—2020年中国县域面板数据,构建城乡共同富裕的综合指标体系,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与空间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乡村建设对城乡共同富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旨在揭示其多维驱动路径与空间关联特征。研究发现:(1)数字乡村建设显著提高了城乡共同富裕水平,其中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对共同富裕的提升效应最为明显;(2)机制检验表明,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公共服务提升是数字乡村建设驱动城乡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3)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对城乡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在东部与中部地区以及非贫困地区更为明显;(4)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乡村建设对城乡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本文为全面提高城乡共同富裕提供了新的视野,对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和城乡共同富裕具有明显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城乡共同富裕 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基础设施建设 县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现代化进程中的数字经济赋能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崔理想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71,共10页
县域现代化目标导向下数字经济赋能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旨在以县域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基础,通过数字经济赋能县域城乡经济、社会、生态、空间、人口等关键维度高质量融合发展,进而促进县域城乡共同繁荣发展和携手迈向共同富裕的县域现... 县域现代化目标导向下数字经济赋能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旨在以县域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基础,通过数字经济赋能县域城乡经济、社会、生态、空间、人口等关键维度高质量融合发展,进而促进县域城乡共同繁荣发展和携手迈向共同富裕的县域现代化。实践中,应坚持系统思维,统筹把握主要阶段和关键维度,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既保障实践过程和预期目标实现“1+1>2”效应,也实现整体和局部的辩证统一,以期加快取得城乡融合发展新成就,不断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县域实践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县域现代化 城乡融合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大一统国家视野下的州县驿站财政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文鹏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74,共12页
清朝建立后意图以政府雇募的方式,取代明代以来驿站差役派诸民间的“民当”做法,为此对驿站财政进行了一番改革,但实际上,由于经费短缺,强制性摊派屡禁不绝。及至清代晚期,因大规模战争的压力,州县向百姓摊派更多的额外驿站差徭,使得州... 清朝建立后意图以政府雇募的方式,取代明代以来驿站差役派诸民间的“民当”做法,为此对驿站财政进行了一番改革,但实际上,由于经费短缺,强制性摊派屡禁不绝。及至清代晚期,因大规模战争的压力,州县向百姓摊派更多的额外驿站差徭,使得州县驿站财政发生结构性变化。以河南为例,在官绅合作下,州县组建以车马局为代表的非正式机构,系统管理境内驿站差徭的摊派和使用,由此建立起国家制度之外的额外财政体系。驿站额外财政的产生和发展,是清中后期州县驿站财政转型的结果,它大幅提升了大一统国家汲取基层资源的能力,为近代州县地方财政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州县 驿站财政 车马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权变组织理论的县级公立中医医院治理 被引量:1
19
作者 尹然 焦楠 +1 位作者 杨子涵 谭曦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54,共4页
县级公立中医医院作为卫生医疗体系中的一环,起到承接大型综合医院和引领乡镇医院的重要作用。因此,县级公立中医医院的独特定位及学科特性要求其具有一定“韧性”,以面对外界风险和不确定性。作者基于系统权变组织理论,从物理韧性维度... 县级公立中医医院作为卫生医疗体系中的一环,起到承接大型综合医院和引领乡镇医院的重要作用。因此,县级公立中医医院的独特定位及学科特性要求其具有一定“韧性”,以面对外界风险和不确定性。作者基于系统权变组织理论,从物理韧性维度、组织结构韧性维度、经济技术韧性维度、社会心理韧性维度和管理韧性维度5个方面表现为县级公立中医医院韧性治理的维度,并提出相应韧性治理路径,以期提升县级公立中医医院应对风险挑战和复杂环境的能力,进而实现县级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治理 系统权变理论 公立医院 县级中医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悬浮”到“嵌入”:县级融媒体参与基层媒介化治理的路径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小平 郭瑞阳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3-152,共10页
治理下沉与治理媒介化成为中国社会治理的重要趋势。县级融媒体对社会信息传播体系与国家治理体系的双重嵌入,是一个媒介逻辑和治理逻辑调适融合、传播与治理同构的过程。一些县级融媒体在参与基层媒介化治理的实践中,出现多种“悬浮”... 治理下沉与治理媒介化成为中国社会治理的重要趋势。县级融媒体对社会信息传播体系与国家治理体系的双重嵌入,是一个媒介逻辑和治理逻辑调适融合、传播与治理同构的过程。一些县级融媒体在参与基层媒介化治理的实践中,出现多种“悬浮”状态:“制度悬浮”,即县级融媒体工作重心以“向上通联”替代“向下治理”;“服务悬浮”,即服务对象错位、传播语态悬浮和数据服务受限;“功能悬浮”,即社会守望与预警功能未能有效融入基层治理场景。传播场景重构、资源依赖、组织逻辑和媒介逻辑的失衡等,造成或加速媒介化治理的“悬浮”。县级融媒体需通过结构性与关系性的“嵌入”、混合媒介系统建构、中介化的“缘情治理”等,深度嵌入基层社会治理场景与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化治理 县级融媒体 嵌入 应急传播 缘情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