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6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温压效应的裂缝扩展模型及其在分布式光纤测温中的应用
1
作者 沈安琪 王亮皓 +5 位作者 魏建光 刘义坤 李玮 梁爽 王凤娇 姜亮亮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7-174,共8页
通过对井筒、裂缝与储层3部分的流动和传热模型耦合求解,得到温度影响下的压裂施工裂缝参数与井筒温度分布,求解过程中考虑温压效应对流体物性(密度、体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滤失系数为0.21×10^(-5)m/s 0.5时,泵注开始后的150 mi... 通过对井筒、裂缝与储层3部分的流动和传热模型耦合求解,得到温度影响下的压裂施工裂缝参数与井筒温度分布,求解过程中考虑温压效应对流体物性(密度、体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滤失系数为0.21×10^(-5)m/s 0.5时,泵注开始后的150 min内,考虑温压效应与未考虑温压效应计算得到的裂缝半长最大差值可达46.64 m;分布式光纤测温(DTS)传感器位置对测试结果影响较大,通过温度模拟结果与实测DTS数据对比,可判断出DTS传感器安装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扩展模型 裂缝温度场模型 温压效应 分布式光纤测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宏观缺陷的混凝土本构模型及含裂缝隧道衬砌动力损伤特性研究
2
作者 孙雅珍 王龙岩 +4 位作者 吴昌宇 王金昌 于阳 袁立凡 祝奉斌 《中国铁道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9,共13页
目前对隧道衬砌动力响应的研究多聚焦于完好隧道,较少涉及初始宏观裂缝存在时对隧道衬砌结构弱化作用下的动力响应。为研究含裂缝隧道衬砌动力损伤特性,首先,基于塑性损伤本构,理论推导考虑材料弱化的宏观缺陷-外荷载耦合损伤本构模型;... 目前对隧道衬砌动力响应的研究多聚焦于完好隧道,较少涉及初始宏观裂缝存在时对隧道衬砌结构弱化作用下的动力响应。为研究含裂缝隧道衬砌动力损伤特性,首先,基于塑性损伤本构,理论推导考虑材料弱化的宏观缺陷-外荷载耦合损伤本构模型;其次,将宏观损伤度为0,0.2,0.3和0.4时混凝土试件抗拉强度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本构模型的合理性;然后,采用地层-结构法对土体-隧道-列车相互作用关系进行模拟,引入无限单元边界吸收模型边界处的应力波;最后,通过在完整衬砌结构上预制深度为3.5,7.0和10.5 cm裂缝,并调整模型中的损伤参数,系统地研究衬砌结构在不同裂缝深度下考虑材料弱化作用的动力损伤特性。结果表明:推导得到的本构模型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最大误差仅为7.3%,模型合理;在不同裂缝深度下,竖向振动加速度和竖向振动速度均呈现出拱顶>边墙>仰拱的规律,且与行车道距离成正相关;裂缝深度由0 cm增加到10.5 cm,衬砌结构拱顶、边墙和仰拱的竖向振动加速度分别增大8.4%,2.7%和5.3%,竖向振动速度分别增大15.1%,17.1%和16.7%;裂缝深度从0 cm增加到10.5 cm,拱顶、边墙和仰拱的最大主应力峰值分别增加22.3%,15.5%和减小9.12%,拱顶的最大主应力峰值在裂缝深度为3.5 cm时超过了仰拱,说明动应力响应受行车道距离和初始宏观裂缝引起的应力集中共同影响;在3种不同裂缝深度下,考虑材料弱化作用下的衬砌损伤度较不考虑时分别增大0.039,0.130和0.1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动力响应 初始裂缝 宏观缺陷-外荷载耦合损伤 本构模型 混凝土材料弱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尺度花岗岩物理模型研制与裂缝宽度测井计算方法
3
作者 秦瑞宝 李雄炎 +7 位作者 张占松 张冲 曹景记 聂昕 汪鹏 方思南 叶信宇 尹中旭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703-2711,共9页
潜山裂缝性油气藏是中国海上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而裂缝是决定潜山裂缝性储层渗流及产能的关键因素,其中裂缝宽度是核心参数.为了解决裂缝宽度测井定量计算难题,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自主研制了斯伦贝谢电成像测井仪器FMI和中海油服电成... 潜山裂缝性油气藏是中国海上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而裂缝是决定潜山裂缝性储层渗流及产能的关键因素,其中裂缝宽度是核心参数.为了解决裂缝宽度测井定量计算难题,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自主研制了斯伦贝谢电成像测井仪器FMI和中海油服电成像测井仪器ERMI可以采集数据的大尺度花岗岩物理模型;其次,采用测宽仪测量物理模型中的裂缝宽度,精确到1μm;最后,在不同泥浆矿化度条件下,采集物理模型中FMI和ERMI电成像测井数据,并对比分析不同宽度、不同形态裂缝在不同地层对比度条件下的电成像测井响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同一种电成像测井仪器,随着地层对比度的增加,FMI和ERMI图像显示的裂缝宽度越大;(2)相同条件下,ERMI图像显示的裂缝宽度比FMI图像显示的裂缝宽度略宽;(3)采用准确的仪器系数时,FMI和ERMI计算的裂缝宽度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上述结论与认识为裂缝宽度及其他裂缝参数的准确计算奠定了实验基础,也为中国海上潜山裂缝性油气藏的高效勘探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山裂缝性储层 花岗岩 物理模型 裂缝宽度 电成像 定量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Zhang-Hou损伤计算模型的不同强度混凝土裂缝贯通与损伤演化规律
4
作者 张田 侯正猛 +4 位作者 张盛友 方琰藜 陈前均 李晓琴 孙伟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4-133,共10页
混凝土裂缝演化规律的研究一直具有挑战性。为分析不同强度混凝土裂缝贯通与损伤演化的内在规律,基于混凝土塑性损伤(concrete damaged plasticity,CDP)模型的理论框架,结合Sidoroff损伤理论,建立Zhang-Hou损伤计算模型。该模型能够定... 混凝土裂缝演化规律的研究一直具有挑战性。为分析不同强度混凝土裂缝贯通与损伤演化的内在规律,基于混凝土塑性损伤(concrete damaged plasticity,CDP)模型的理论框架,结合Sidoroff损伤理论,建立Zhang-Hou损伤计算模型。该模型能够定量描述混凝土的单轴压缩和单轴拉伸损伤行为,有利于深入研究混凝土裂缝扩展及其损伤演化过程。研究发现:不同强度混凝土的单轴压缩和单轴拉伸损伤演化规律基本一致,并且在损伤演化过程中发现了单轴压缩和单轴拉伸损伤交叉点,对应的损伤分别为0.57和0.62。损伤交叉点是损伤演化曲线从快速发展转向缓慢发展的一个临界点。不同强度混凝土在损伤交叉点前后的损伤演化规律一致。在交叉点前,强度越高,对应的损伤越小;交叉点之后则呈现相反的情况。基于以上发现,根据突变性判据的内涵,将发现的损伤交叉点作为混凝土出现裂缝区域性贯通的临界判据,对应的损伤被解释为量化混凝土裂缝区域性贯通的损伤阈值。进一步地,利用已验证的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有限元模型,对不同加载位移下RC构件的损伤状态和裂缝贯通区域进行系统分析,验证损伤阈值的合理性。所得结论可为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的混凝土损伤分析和裂缝模拟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hang-Hou损伤计算模型 压缩损伤 拉伸损伤 裂缝贯通 损伤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诱导裂缝网络注水直井试井模型及压力动态分析
5
作者 崔永正 周文胜 姜瑞忠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7-104,共8页
低渗透油藏在注水直井井筒周围容易形成复杂诱导裂缝网络,诱导裂缝在关井测压过程中发生闭合。为有效反演复杂诱导裂缝网络及井底压力动态,建立复杂诱导裂缝网络注水直井半解析试井模型,耦合裂缝数值渗流方程及裂缝流量节点守恒方程,考... 低渗透油藏在注水直井井筒周围容易形成复杂诱导裂缝网络,诱导裂缝在关井测压过程中发生闭合。为有效反演复杂诱导裂缝网络及井底压力动态,建立复杂诱导裂缝网络注水直井半解析试井模型,耦合裂缝数值渗流方程及裂缝流量节点守恒方程,考虑变裂缝储集表征裂缝闭合状态,采用线源方法、Laplace变换和Stehfest数值反演方法,求解复杂诱导裂缝网络注水直井试井模型,分析注水直井典型压力动态及影响参数。结果表明:复杂诱导裂缝网络注水直井压力动态可划分为8个流动阶段;诱导裂缝闭合作用产生双井储现象,压力动态曲线出现裂缝储集及第二过渡流阶段,裂缝闭合速度越快,凸起越明显。次级裂缝导致压力曲线出现裂缝供给阶段,渗透率越大,裂缝供给阶段下凹越明显。该试井模型可以有效处理注水直井周围复杂诱导裂缝网络及在关井测压过程中裂缝闭合作用,为诱导裂缝注水直井的参数解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直井 试井模型 诱导裂缝网络 裂缝闭合 压力动态分析 双井储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利码头全直桩裂缝成因的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
6
作者 汪明元 周小文 +1 位作者 陈蕙诗 张祖国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86-190,共5页
珠海市斗门港显利码头基础采用全直桩结构。经过13 a的运行,多排桩的桩顶陆续出现水平裂缝,严重威胁着码头的安全。为弄清开裂机理并制定桩基加固方案,开展了地质勘察、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船舶系揽力和港池淤... 珠海市斗门港显利码头基础采用全直桩结构。经过13 a的运行,多排桩的桩顶陆续出现水平裂缝,严重威胁着码头的安全。为弄清开裂机理并制定桩基加固方案,开展了地质勘察、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船舶系揽力和港池淤泥疏浚的作用下,码头平台发生了向海一侧的水平位移,从而使与平台固接的桩基顶部承受较大的弯矩。离岸最近的第一排桩由于其泥面以上自由变形段最短,柔韧性不足,最早发生开裂。在第一排桩开裂后,应力调整导致第二排桩和第三排桩相继开裂。基于以上认识,设计在堤岸混凝土底板与码头平台之间安装钢筋对码头进行加固,有效地防止了平台继续向外移动,从而有效地限制了平台桩裂缝的进一步产生,码头恢复至正常安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斗门港码头 全直桩 裂缝 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位对跨地裂缝带路基动力响应影响的模型试验研究
7
作者 付吉攀 黄强兵 +1 位作者 曾健峰 解庆禹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44-757,共14页
为了探究地下水位差异变动条件下跨地裂缝带高铁路基的动力响应规律,本文采用几何比尺为1︰20的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实际地裂缝场地无地下水位、上下盘水位差为5 m、15 m等3种不同工况高铁列车荷载作用下路基的土压力、加速度以及位移... 为了探究地下水位差异变动条件下跨地裂缝带高铁路基的动力响应规律,本文采用几何比尺为1︰20的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实际地裂缝场地无地下水位、上下盘水位差为5 m、15 m等3种不同工况高铁列车荷载作用下路基的土压力、加速度以及位移的动态响应规律。结果表明:路基内的动位移、加速度和动应力均表现为随地下水位差的增大响应加剧,上盘响应高于下盘;水位差的增大加剧了地裂缝带处的差异现象即地裂缝附近处路堤上下盘差异沉降值增加180%,地基表层差异沉降值增加31%;地裂缝上、下盘路基中加速度沿深度方向衰减84.5%~87.8%,动应力衰减85.3%~96.3%,但其衰减受地下水位变动影响较小;动应力的影响深度随水位差增大而增大,上盘动应力影响深度小于下盘,实际工程建设中路基的动应力影响临界深度大于14.6 m;基于有效振速法,当列车速度≤250 km·h^(-1)时不同水位差下地裂缝场地路基短期动力稳定性良好,但其上盘动力稳定性低于下盘,且随水位差增大路基稳定性降低。研究成果为跨地裂缝软弱带高速铁路路基动力响应理论解析与病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路基 裂缝场地 地下水位 模型试验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的裂缝缺陷拱损伤演化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蔡岳 田仲初 +2 位作者 戴业 史洪涛 王贵波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1-200,共10页
开展悬浇拱施工期可开裂思想的后续研究,探明悬浇拱桥施工期初始裂缝缺陷下的拱桥结构受力情况。通过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对打磨滩桥缩尺试验拱进行仿真模拟,并验证模型结果合理性;根据裂缝受力状态的不同,设置相应的裂缝缺口建立方式,... 开展悬浇拱施工期可开裂思想的后续研究,探明悬浇拱桥施工期初始裂缝缺陷下的拱桥结构受力情况。通过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对打磨滩桥缩尺试验拱进行仿真模拟,并验证模型结果合理性;根据裂缝受力状态的不同,设置相应的裂缝缺口建立方式,分析不同位置、宽度、高度下的模型结构响应。在偏载作用下,近加载处拱脚下缘裂缝对于结构刚度影响较小,最大位移差值百分比小于2%;裂缝高度越接近于钢筋,则裂缝尖端混凝土更多表现为脆性受拉破坏;当裂缝宽度达到1 mm时,裂缝尖端损伤与高度无明显相关性。裂缝高度小于保护层厚度,宽度小于0.2 mm规范限制,其存在不影响结构初始破坏的发展,对于最终破坏形式影响也较小;研究结果可为悬浇拱施工期控制技术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拱桥 试验拱 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 裂缝缺陷 损伤演化 结构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热岩储层裂缝扩展及采热一体化数值模型
9
作者 考佳玮 杨康 +1 位作者 谭鹏 陈作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5-586,共12页
为准确评价干热岩储层压裂及其注采热效果,本文建立了一种流-固-热耦合的干热岩水力裂缝扩展数值模型,可以模拟干热岩复杂压裂裂缝形态,并进行注采热分析。以青海省共和盆地干热岩为研究对象,基于其地质力学参数特征建立了2个算例,并开... 为准确评价干热岩储层压裂及其注采热效果,本文建立了一种流-固-热耦合的干热岩水力裂缝扩展数值模型,可以模拟干热岩复杂压裂裂缝形态,并进行注采热分析。以青海省共和盆地干热岩为研究对象,基于其地质力学参数特征建立了2个算例,并开展了干热岩多井压裂及采热过程模拟。结果表明:干热岩起裂裂缝受非均匀应力场扰动呈体积裂缝特征,水力裂缝遇天然裂缝可激活并形成复杂裂缝形态;多井间压裂裂缝可通过天然裂缝连通,为注采热提供超过95%的流动换热通道;注采热时,流体主要沿着贯通裂缝流动,形成换热优势通道,导致注采热初期出口温度降幅较大,在前3 a,出口水温下降幅度达30~50℃,后期降速趋于平缓;提升压裂裂缝复杂性可增大有效换热面积,配合以合理的井位及注采参数提升换热效果,实现干热岩的高效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岩 水力裂缝扩展 天然裂缝 采热 流-固-热耦合 非连续离散裂缝模型 换热 青海共和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坝裂缝检测多尺度YOLO模型研究
10
作者 柯丰恺 王成 钟良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84-187,共4页
大坝表面裂缝具有细长、尺度不一等特点,传统数字图像处理算法难以准确提取其特征。为了提高裂缝检测的准确率和召回率,提出将图像的浅层和深层特征策略性地融合,在特征层的通道信息和位置信息中分别加入注意力机制,从而提出了多尺度全... 大坝表面裂缝具有细长、尺度不一等特点,传统数字图像处理算法难以准确提取其特征。为了提高裂缝检测的准确率和召回率,提出将图像的浅层和深层特征策略性地融合,在特征层的通道信息和位置信息中分别加入注意力机制,从而提出了多尺度全局注意力YOLO(MLGAM-YOLO)模型,该模型将底层特征的多维信息跳跃式传输给预测层,既融合了图像底层特征,又避免了训练中梯度消失等问题。实例应用表明:MLGAM-YOLO模型可以快速收敛,在准确率和召回率等指标上均有较大幅度提升,且该模型并不局限于大坝裂缝检测,也可应用于房屋、桥梁等建筑表面病害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坝裂缝检测 深度学习 注意力机制 YOLO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一维时间扩散飞行方法的非均质裂缝性砂岩气藏试井模型
11
作者 周文卓 蔡寒幸 +1 位作者 杜雅雯 滕柏路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5-114,共10页
非均质裂缝性砂岩储层经酸化压裂后,井周可能形成条状裂缝带。为准确刻画非均质裂缝性砂岩气藏的生产动态,采用一维时间扩散飞行(1D-DTOF)方法,建立非均质裂缝性砂岩气藏数学模型,应用Laplace变换、杜哈美原理和Stehfest数值反演对模型... 非均质裂缝性砂岩储层经酸化压裂后,井周可能形成条状裂缝带。为准确刻画非均质裂缝性砂岩气藏的生产动态,采用一维时间扩散飞行(1D-DTOF)方法,建立非均质裂缝性砂岩气藏数学模型,应用Laplace变换、杜哈美原理和Stehfest数值反演对模型进行求解,获得井底流压响应的解析解,绘制不稳定的井底压力响应曲线。根据压力响应曲线特征划分流动阶段,分析敏感性因素。结果表明:非均质裂缝性砂岩气藏压裂井的渗流过程可划分为5个典型流动阶段;裂缝网络密度越大,窜流现象发生时间越早,窜流阶段压力导数曲线的凹陷深度越大;近井地带的渗透率越大,线性流阶段的持续时间越长;远井地带的孔隙度越大,储层进入边界流阶段的时间越晚;近井区域孔隙度极差越大,对窜流阶段的影响越显著;远井区域孔隙度极差越大,对边界流阶段的影响越显著。现场应用验证非均质裂缝性砂岩气藏试井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为解决酸化压裂非均质裂缝性砂岩气藏中条状裂缝带问题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压裂 裂缝性气藏 非均质性 一维时间扩散飞行 试井模型 裂缝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水侵蚀地裂缝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阳 王飞永 +1 位作者 贺鸣 赵玺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3-193,共11页
地表水入渗侵蚀是地裂缝出露地表的一个重要诱发因素。肯尼亚裂谷区因其特殊的构造环境背景,降雨侵蚀地裂缝极其发育。本文以东非肯尼亚裂谷地裂缝为原型,建立了降雨侵蚀条件下隐伏岩土体破裂扩展出露地表的地质模型,通过物理模型试验... 地表水入渗侵蚀是地裂缝出露地表的一个重要诱发因素。肯尼亚裂谷区因其特殊的构造环境背景,降雨侵蚀地裂缝极其发育。本文以东非肯尼亚裂谷地裂缝为原型,建立了降雨侵蚀条件下隐伏岩土体破裂扩展出露地表的地质模型,通过物理模型试验揭示了地裂缝发育过程中土体内部水力侵蚀破坏的演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1)表水侵蚀地裂缝可将其破裂扩展过程分为3个阶段:均匀入渗阶段,侵蚀掏空阶段、塌陷致灾阶段。(2)隐伏岩土体破裂的影响区域是表水入渗的优势通道,该区域水力侵蚀强烈。(3)当侵蚀塌陷形成时,土体内部含水率和孔隙水压力出现同步的陡变。土体内部含水率的突变反映了裂隙的发育以及局部塌陷的形成,从而可以揭示土体内部侵蚀塌陷的进程。此次基于表水入渗的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可为地裂缝的监测防控提供科学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降雨侵蚀 模型试验 破裂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超临界CO_(2)损伤的椭球形三维裂缝计算新模型
13
作者 纪国法 林中天 +1 位作者 聂一林 赵文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70,共10页
目前超临界CO_(2)压裂研究成果多集中于室内岩石损伤机理和劣化力学参数测试,对压裂形成的三维裂缝形态研究较少。为刻画超临界CO_(2)压裂过程的裂缝形态展布,基于Griffith断裂力学理论,建立了平面应变条件下椭球形裂缝扩展的三维计算... 目前超临界CO_(2)压裂研究成果多集中于室内岩石损伤机理和劣化力学参数测试,对压裂形成的三维裂缝形态研究较少。为刻画超临界CO_(2)压裂过程的裂缝形态展布,基于Griffith断裂力学理论,建立了平面应变条件下椭球形裂缝扩展的三维计算新模型;结合前人室内测试结果,回归了岩石弹性力学参数与超临界CO_(2)多浸泡因素关联式,讨论了超临界CO_(2)压力、温度、施工排量、初始弹性模量、初始泊松比、缝内净压力、储层厚度等参数对裂缝扩展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针对上下存在水层的目的层采用超临界CO_(2)压裂时更应采取控缝高的措施;针对低渗储层,可优先考虑超临界CO_(2)压裂;超临界CO_(2)压裂工艺更适用于最小水平主应力大的储层;超临界CO_(2)压裂时,有助于低排量下获得相同的平均缝宽。研究成果对非常规油气水平井超临界CO_(2)压裂裂缝参数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_(2) 岩石力学 损伤 三维裂缝 模型 平面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LGM和T-LSIS的大跨混凝土箱梁桥裂缝统一识别与开裂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栋 贾勤龙 端木祥永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49,共17页
持续下挠是大跨混凝土箱梁桥的主要病害特征。由于箱梁的空间复杂性,近年来一些无法由传统分析方法解释的裂缝不断从对桥梁的检查中被发现,不能排除正是由于这些未被注意到的裂缝导致结构的下挠。而对这些超出设计预期的裂缝进行识别与... 持续下挠是大跨混凝土箱梁桥的主要病害特征。由于箱梁的空间复杂性,近年来一些无法由传统分析方法解释的裂缝不断从对桥梁的检查中被发现,不能排除正是由于这些未被注意到的裂缝导致结构的下挠。而对这些超出设计预期的裂缝进行识别与机理研究对传统理论分析框架提出挑战。为解决这一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精细有限元模型-空间网格模型(SLGM),结合三层应力指标系统(T-LSIS)的裂缝统一识别理论分析框架,并以大跨径混凝土多箱室箱梁桥为实际背景,开展全面的裂缝识别与开裂机理研究。研究考虑不同荷载因素、环境温度场模式、箱梁“框架效应”对结构抗裂性能的影响,并将识别的裂缝位置及形态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讨论并解析实桥不同裂缝的开裂机理及其核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基于SLGM和T-LSIS分析框架能够实现对实桥裂缝位置和形态的统一识别,包括传统方法无法解释的一些裂缝。此外,内外温差效应对箱梁的抗裂性能影响显著,对“框架效应”的忽略是导致箱梁腹板产生超出设计预期的开裂的核心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混凝土箱梁 精细有限元 裂缝识别 空间网格模型 横向框架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波动影响下页岩裂缝剪切动力学响应特征
15
作者 陆朝晖 杜利伟 +3 位作者 卢义玉 房大志 贾云中 张驰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6-107,共12页
中国深层页岩气储层和构造类型多、应力差大,在储层改造过程中,泵注参数的改变或裂缝间歇性起裂会导致裂缝延伸不连续,从而产生流体压力波动,诱发裂缝滑移失稳,威胁井筒完整性。为此,基于四川盆地川南地区深层页岩气压裂储层压力波动特... 中国深层页岩气储层和构造类型多、应力差大,在储层改造过程中,泵注参数的改变或裂缝间歇性起裂会导致裂缝延伸不连续,从而产生流体压力波动,诱发裂缝滑移失稳,威胁井筒完整性。为此,基于四川盆地川南地区深层页岩气压裂储层压力波动特性,将裂缝等效接触面积的法向平均开度与增压速率进行拟合,建立了流体压力增量与注入增量的关系,提出了基于流体作用裂缝等效面积的微剪切滑移预测模型,并揭示了滑移时注入量和流体空间非均匀程度随增压速率的变化机制,最后分析了增压速率对页岩裂缝滑移特性、滑移时能量释放和滑移所需水力能影响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滑移时释放的能量以及滑移所需水力能随增压速率的增大而增大;②通过微剪切滑移预测模型,发现随着增压速率进一步增大,滑移时注入量和流体非均匀程度随增压速率减小;③相较于低增压速率,高增压速率更易诱导裂缝滑移,滑移速度和位移均较大,但黏滑位移较小;④增压速率在0.25~2.00 MPa/min时,黏滑位移随增压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在这之间存在临界值,该临界增压速率下发生滑移时,黏滑位移最大,最利于裂缝形成自支撑,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储层渗透特性。结论认为,明确水力波动过程中增压速率对页岩裂缝剪切滑移特性的影响规律,为优化泵注程序、提高裂缝复杂程度和改善压裂曲线反演压裂效果,以及提高深部页岩储层压裂中裂缝网络与能量释放的协同调控能力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页岩气 预测模型 储层改造 增压速率 剪切滑移 压力波动 水力压裂 页岩裂缝 水力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黏弹性Chapman-Kelvin模型的裂缝储层频变AVAZ反演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青 廖建平 +2 位作者 刘和秀 周林 张学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1-737,共27页
为了在地震资料和裂缝储层特征之间建立联系,对裂缝储层采用了等效介质模型.而传统的等效介质模型未充分考虑非完全弹性介质理论和基于频变各向异性理论的双相或多相流体假设,也不能对实际裂缝储层中的地震波频散和衰减现象提供准确合... 为了在地震资料和裂缝储层特征之间建立联系,对裂缝储层采用了等效介质模型.而传统的等效介质模型未充分考虑非完全弹性介质理论和基于频变各向异性理论的双相或多相流体假设,也不能对实际裂缝储层中的地震波频散和衰减现象提供准确合理的解释,并且储层参数的反演研究对裂缝储层的定性预测和定量描述举足轻重.为此,本文首先根据所提出的黏弹性Chapman-Kelvin动态等效介质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耦合的双相流体假设、黏弹性理论、喷射流以及斑块效应,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裂缝储层参数(主要为裂缝密度、裂缝长度、孔隙度和含水饱和度)对地震波频变特征的影响.然后基于黏弹性Chapman-Kelvin模型与Schoenberg和Protazio概括的Zoeppritz方程所计算出的频变反射系数,分析了反射PP波和PS波的频变AVAZ(Amplitude Versus Angle and Azimuth)特性和PP波频变反射系数与裂缝储层参数的关系.同时考虑到发生地震频散时,反射系数和频率产生关系,构建了在角度、方位和时间域内的新型正演方程.最后,基于PP波频变反射系数对裂缝密度、裂缝长度、孔隙度和含水饱和度的变化有较好的敏感性特点,进行了两种反演方法研究:其一是基于贝叶斯理论直接反演方法,其中以对数绝对范数作为似然函数和高斯分布,即L2范数度量作为先验约束;其二是基于频变反射系数的MCMC(Markov Chain Monte Carlo)随机反演方法.通过频变AVAZ进行裂缝储层参数的反演研究,结果表明,MCMC随机反演方法在缺失先验的储层参数信息时,反演结果的不确定性较强.当存在有效且足够的先验信息时,反演结果的可靠性进一步提升.而基于贝叶斯理论直接反演方法,则显示出基于频变AVAZ来区别大尺度裂缝和微尺度裂隙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储层 黏弹性理论 Chapman-Kelvin动态等效介质模型 频变反射系数 储层参数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中游陕北煤矿区采动地裂缝对土壤入渗特性的影响及其侵蚀效应
17
作者 宋世杰 成星 +4 位作者 王双明 刘露 李源红 张家杰 陈宝灯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34-1248,共15页
破解黄河中游煤矿区采动地裂缝的水土流失效应,对于陕北煤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陕北柠条塔井田北翼典型采动地裂缝发育区内宽度0~10、10~20、20~30 cm的采动地裂缝周围土壤(水平距离80 cm以内、垂直深度20 cm以... 破解黄河中游煤矿区采动地裂缝的水土流失效应,对于陕北煤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陕北柠条塔井田北翼典型采动地裂缝发育区内宽度0~10、10~20、20~30 cm的采动地裂缝周围土壤(水平距离80 cm以内、垂直深度20 cm以浅)为研究对象,利用定水头法和仪器分析法分别测定土壤入渗速率、累积渗透量、饱和导水率(K_(s))、有机质、机械组成、>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揭示了采动地裂缝对土壤入渗特性的影响规律,基于RUSLE2模型计算阐明了考虑入渗特性的采动地裂缝小空间尺度上的土壤侵蚀效应。结果表明:①采动地裂缝周围土壤的入渗速率随时间变化而呈现出瞬变(0~3 min)、渐变(3~60 min)及稳定(60~110 min)3个阶段的动态变化过程;②采动地裂缝发育提高土壤K_(s)的效应最显著,平均增幅为60.63%,该效应随采动地裂缝宽度的增大和距裂缝水平距离的减小而增强;③土壤累积入渗量和K_(s)与极细砂粒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黏粒、有机质则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0.25 mm水稳性团聚体也呈显著负相关(p<0.05);④考虑入渗特性计算的可蚀性K值变化幅度比不考虑时增大了1.12~2.13倍;基于指数函数构建了不同宽度采动地裂缝影响周围土壤入渗速率和可蚀性K值作用范围的预测模型,发现当距采动地裂缝水平距离分别超过226、157 cm时,采动地裂缝增大周围土壤入渗速率及可蚀性的效应基本消失,其可作为黄河中游陕北黄土采动地裂缝发育区水土流失效应的精准防控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地裂缝 土壤入渗特性 土壤侵蚀效应 RUSLE2模型 陕北煤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蓬莱气区射洪—盐亭区块灯四段储集层构造裂缝预测
18
作者 李皋 上官自然 +3 位作者 杨旭 李红涛 李泽 王秋彤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6-143,共8页
为确定四川盆地蓬莱气区射洪—盐亭区块灯影组灯四段储集层裂缝分布特征,在统计分析构造裂缝参数的基础上,基于岩石破裂准则、产状演化条件和现今应力场特征,通过构造应力场反演,对研究区灯四段超深碳酸盐岩储集层裂缝进行了定量预测。... 为确定四川盆地蓬莱气区射洪—盐亭区块灯影组灯四段储集层裂缝分布特征,在统计分析构造裂缝参数的基础上,基于岩石破裂准则、产状演化条件和现今应力场特征,通过构造应力场反演,对研究区灯四段超深碳酸盐岩储集层裂缝进行了定量预测。研究结果表明:灯四段构造剪切缝发育,斜交缝集中分布于东南构造高部位,高角度缝和直立缝多分布在断层附近,裂缝走向多为北西—南东向、北东—南西向和北北西—南南东向;裂缝线密度总体呈东南低、西北高的分布格局,裂缝开度分布则与之相反,裂缝孔隙度变化相对较小;裂缝参数特征在断层内部、断层附近及非断层部位具差异分布的特点,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裂缝倾角、裂缝开度和孔隙度对气井产量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蓬莱气区 射洪 盐亭 灯影组 灯四段 力学模型 构造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YOLOv7和SeaFormer的桥梁裂缝识别与测量
19
作者 杨国俊 齐亚辉 +1 位作者 杜永峰 石秀名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9-442,共14页
为解决以往桥梁裂缝检测模型参数量大、检测效率低、延迟高,无人机采集图像质量不佳等问题,引入图像质量评价模型和SeaFormer轻量化语义分割算法,通过改进YOLOv7目标检测算法,训练并建立基于改进的YOLOv7和SeaFormer的桥梁裂缝识别与分... 为解决以往桥梁裂缝检测模型参数量大、检测效率低、延迟高,无人机采集图像质量不佳等问题,引入图像质量评价模型和SeaFormer轻量化语义分割算法,通过改进YOLOv7目标检测算法,训练并建立基于改进的YOLOv7和SeaFormer的桥梁裂缝识别与分割一体化模型,提出基于内切圆的裂缝长度与宽度像素级计算方法。同时,采用先识别,然后将裂缝识别目标框图像作为分割模型的输入图像进行分割,再将分割图像进行处理并按照目标框位置信息映射回原图的方案,大大提高了裂缝的检测效率;利用本文质量评估模型筛选并标注公开混凝土桥梁裂缝图像,作为本文模型数据集。通过在此数据集上与主流模型进行训练测试对比,证明了本文算法在精度、轻量化等方面的优势。然后利用大疆精灵4pro-v2.0无人机在距离待测面3m处采集结构裂缝图像进行精度验证,裂缝宽度检测相对误差在18%以内,裂缝长度检测相对误差在10%以内。另外,在加入兰州市中山桥桥墩裂缝图像的混合测试集中,裂缝识别定位精准度达91.38%,F1分数88.94%,召回率86.62%;裂缝分割准确度为93.66%,交并比90.17%。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改进YOLOv7和SeaFormer的一体化桥梁裂缝检测方法在兼顾检测速度与精度的情况下,模型更小、检测效率更高,更适用于搭载在无人机等移动设备进行桥梁、高塔等结构的裂缝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裂缝检测 无人机 深度学习 轻型多层感知模块 YOLOv7模型 SeaForme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轻量化多尺度动态融合卷积模块的裂缝分割方法
20
作者 张学辉 李笑航 +2 位作者 田学昭 安军海 赵双双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7719-7728,共10页
裂缝检测对维护建筑物结构安全至关重要,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卷积神经网络为裂缝检测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但这是以巨大的计算资源为代价的,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实时性差、检测效率低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U-Net架构的... 裂缝检测对维护建筑物结构安全至关重要,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卷积神经网络为裂缝检测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但这是以巨大的计算资源为代价的,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实时性差、检测效率低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U-Net架构的轻量化多尺度动态融合卷积模块(multi-scale dynamic fusion convolution, MSFC),以提高裂缝分割的效率。为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构建了一个包含2 045张裂缝图像的数据集Crack2045,并在该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与原始U-Net模型相比,采用MSFC模块的模型在保持准确率不下降的情况下减少了78.51%的参数量和63.75%的计算量。同时,MSFC模块具有一定的泛化性,能够无缝集成到不同的语义分割模型中。研究结果不仅为裂缝检测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深度学习方法,也为资源受限环境下的模型部署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裂缝分割 U-Net 轻量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