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土保持政策与农业生态效率耦合协调关系及其驱动因素
1
作者 李文颜 李良鑫 邵景安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3-404,共12页
[目的]探究水土保持政策与农业生态效率耦合协调关系及其驱动要素,为深入理解水土保持政策与农业生态效率之间的协调关系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方法]以三峡库区(重庆段)作为研究区,建立水土保持政策强度与农业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 [目的]探究水土保持政策与农业生态效率耦合协调关系及其驱动要素,为深入理解水土保持政策与农业生态效率之间的协调关系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方法]以三峡库区(重庆段)作为研究区,建立水土保持政策强度与农业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地理探测器模型以及最小二乘法(OLS)回归分析2015-2022年区域内水土保持政策与农业生态效率耦合关系及其驱动机制。[结果](1)三峡库区(重庆段)内部各区域在政策强度与生态效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方山丘陵和平行岭谷保土人居环境维护区在政策实施上表现出较强的增长势头,而其余区域则相对平稳;都市山水人居环境维护区农业生态效率表现优异,武陵山山地水源涵养保土区则相对较低,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2)水土保持政策与农业生态效率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都市山水人居环境维护区和方山丘陵保土人居环境维护区的协调程度尤为突出。然而,渝中平行岭谷保土人居环境维护区中的开州区则存在显著的失调现象。(3)农田水利设施投入有助于提升两者协调水平,合理控制播种面积也可以更积极地影响水土保持政策与农业生态效率之间的协调关系,经过反事实检验也进一步证实其回归结果的稳健性。[结论]三峡库区(重庆段)为有效维护水土资源和农业生态安全,应坚持因地治理、区域联动的原则,积极引导社会各方参与形成治理合力,共同推动扶贫、保土、助农相结合的多元化帮扶模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政策 农业生态效率 耦合协调度 驱动力 三峡库区(重庆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巫山段双差层析成像
2
作者 孙国栋 李翠平 +1 位作者 董蕾 唐茂云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7-402,共6页
基于49个台站2008-01—2020-06期间2319次地震的走时资料,利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三峡库区巫山段的三维P波速度结构和地震重定位结果。结果显示,重定位后地震主要沿长江的北岸呈近EW向带状展布,距离长江水系不超过10 km。研究区存在2... 基于49个台站2008-01—2020-06期间2319次地震的走时资料,利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三峡库区巫山段的三维P波速度结构和地震重定位结果。结果显示,重定位后地震主要沿长江的北岸呈近EW向带状展布,距离长江水系不超过10 km。研究区存在2个明显的P波高速体,主要集中在长江和断裂交会处,一个分布在高桥断裂和周家山-牛口断裂所围限的区域,另一个分布在巫山断裂带与长江交会区域。高速体均沿着附近断裂的倾向分布,速度横剖面显示,高速区延伸至12 km深度处,巫山断裂、高桥断裂和周家山-牛口断裂为库水下渗的主要断裂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巫山段 双差层析成像 速度结构 库水渗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栖息地法的水库变动回水区鱼类产卵场生态流量及调控策略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易燃 陈小娟 +7 位作者 杨志 陶江平 戴凌全 郜星晨 刘宏高 朱其广 徐薇 曹俊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96,共12页
揭示水库变动回水区鱼类产卵场栖息地适宜性变化的规律,确定水库变动回水区鱼类产卵场栖息地生态流量阈值及保护调控的方法,为鱼类产卵场栖息地保护提供参考与借鉴。以三峡变动回水区的广阳-石沱江段为研究区域,选取四大家鱼、铜鱼、长... 揭示水库变动回水区鱼类产卵场栖息地适宜性变化的规律,确定水库变动回水区鱼类产卵场栖息地生态流量阈值及保护调控的方法,为鱼类产卵场栖息地保护提供参考与借鉴。以三峡变动回水区的广阳-石沱江段为研究区域,选取四大家鱼、铜鱼、长鳍吻鮈、圆筒吻鮈和中华金沙鳅等8种产漂流性卵鱼类为研究对象,通过鱼类产卵场栖息地模拟,在耦合8种鱼类生态需求的基础上计算生态流量阈值,并制定相应的调控策略。结果表明,三峡水库在145、150、155、160、165 m和天然情形下变动回水区最小生态流量分别为:6543、7130、9943、13713、17603、6106 m^(3)/s;最大生态流量分别为:17028、17526、23110、28291、29858、15753 m^(3)/s;最适生态流量分别为10002、10916、14479、18810、23226、9365 m^(3)/s,上、下阈值分别为13515、14221、18794、23550、26542、12559 m^(3)/s;8272、9023、12211、16262、20414、7736 m^(3)/s。流量较小时,一定流量范围内,降低水位有利于增加加权可利用面积(AWU);流量较大时,流量增加到一定值后,增加水位有利于增加AWU;而流量在两者之间时,可参考研究结果中的水位及生态流量阈值进行调控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息地法 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 生态流量 调控策略 广阳-石沱江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蓄水前后浮游植物调查及水环境初步分析 被引量:86
4
作者 况琪军 毕永红 +2 位作者 周广杰 蔡庆华 胡征宇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53-358,共6页
比较了三峡水库蓄水前后湖北库区干流江段及其主要支流的藻类生态特征及水质状况,结果显示,蓄水前(2002年12月至2003年6月)和蓄水后(2003年6月至2004年5月)三峡湖北库区江段藻类的群落结构和细胞密度存在明显差异。蓄水前共鉴定藻类7门6... 比较了三峡水库蓄水前后湖北库区干流江段及其主要支流的藻类生态特征及水质状况,结果显示,蓄水前(2002年12月至2003年6月)和蓄水后(2003年6月至2004年5月)三峡湖北库区江段藻类的群落结构和细胞密度存在明显差异。蓄水前共鉴定藻类7门66属79种,硅藻、绿藻、蓝藻分别占34.6%,38.5%和10.3%,其余藻类合计16.6%。蓄水后,藻类的总种类数增至151种,硅藻、绿藻、蓝藻所占比例依次为23.8%,55.0%和9.9%,其余藻类合计11.3%。藻类的细胞密度,蓄水前,干流平均272.6×104ind/L,支流1042×104ind/L;蓄水后,干流和支流的平均细胞密度分别高达384.8×104ind/L和2006.7×104ind/L,较蓄水前增加41.2%和92.6%,数据说明,三峡成库过程对湖北库区水生态系统中的藻类群落结构产生了影响,尤以对支流中的影响更为明显。作者通过分析蓄水后库区水质下降的原因及其负面影响,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蓄水前 蓄水后 藻类 群落结构 水环境 浮游植物 生态特征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的三峡库区水土流失快速动态监测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詹小国 谭德宝 +1 位作者 朱永清 黄奇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4-46,共3页
以1986年和1999年三峡库区(湖北片)的TM,SPOT(全色)作为遥感解译的数据源,利用TM光谱信息丰富、SPOT影像空间分辨率高的特点,在对这两种影像作融合后再利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RDAS进行土地利用解译。以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8.1作为处... 以1986年和1999年三峡库区(湖北片)的TM,SPOT(全色)作为遥感解译的数据源,利用TM光谱信息丰富、SPOT影像空间分辨率高的特点,在对这两种影像作融合后再利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RDAS进行土地利用解译。以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8.1作为处理平台,以1:50 000地形图作为数据源,进行扫描矢量化,生成DEM,并从中提取坡度,考虑土地利用、植被覆盖率和坡度这3个因子,利用水利部的行业标准和GIS的空间叠加分析能力,研究了三峡库区(湖北片)巴东、兴山、秭归和宜昌4县1986年和1999年水土流失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4县中,对水土流失起减轻作用的林地、梯田、园地面积都在增加,而坡耕地(水土流失最严重)、草地面积都在减少;各县的水土流失都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以宜昌减轻最多,秭归、兴山和巴东居其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 GIS 三峡库区 水土流失 快速动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被引量:14
6
作者 邵田 张浩 +2 位作者 邬锦明 张镜波 王祥荣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9-104,共6页
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相对稳定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分析了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使用3S技术获取基础地理数据,构建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式的三级指标体系模型,并以AHP法结合专家咨询法选取人口密度、地质灾害... 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相对稳定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分析了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使用3S技术获取基础地理数据,构建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式的三级指标体系模型,并以AHP法结合专家咨询法选取人口密度、地质灾害易发度等10项指标,进行综合得分计算并分级.结果表明:①在生态环境调查的基础上,应用GIS空间分析方法进行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具有可操作性和结果的可靠性;②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系统健康质量表现出2-4级生态系统占主体(82.6%)的特点,生态质量一般,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造成较大影响;③生态系统健康质量水平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从行政范围来看,彭水县、巫山县较好,巫溪县、武隆县等次之,云阳市、万州区等则较差.结合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空间分异的成因;并从宏观尺度上提出了对该地区人为活动的不良生态后果予以积极预防和有效调控的综合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健康 三峡库区(重庆段) 系统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就地后靠移民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应付方式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杨辉 胡华 +6 位作者 蒙华庆 傅一笑 罗庆华 杜莲 邱海棠 贾璐 周丽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89-292,共4页
目的:研究移民与非移民心理健康以及与社会支持、应付方式之间关系。方法: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应付方式问卷(Coping scheme questionnaire,CS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对随... 目的:研究移民与非移民心理健康以及与社会支持、应付方式之间关系。方法: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应付方式问卷(Coping scheme questionnaire,CS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对随机抽取的401名移民和199名非移民进行调查。结果:1.移民的心理健康状况较非移民差;移民组自责分明显高于非移民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移民组社会支持总分及主观支持分低于非移民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移民组主观支持分低于于非移民组。2.消极应对方式越强,发生心理不适的可能性就越大。相反,积极应对方式越强,发生心理不适的可能性就越小;同时,移民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心理健康水平越高。结论:三峡移民心理健康存在一定问题,值得关注。加强对移民的后期扶持工作和进行积极系统的心理干预,对维护移民的身心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移民 横断面研究 心理健康 应付方式 社会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巴东地区滑脱构造与地震活动特征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杰 王秋良 +3 位作者 黄颂 吴海波 赵凌云 陈俊华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5-232,共8页
通过对川东-鄂西地区弧形薄皮构造以及岩石力学性质的研究认为,本区存在中三叠统巴东组、下三叠统大冶组、下二叠统栖霞组、下志留统罗惹坪组4个易于发生构造滑脱的软弱地层。结合三峡地区地球物理探测结果,构建了巴东地区多层滑脱构造... 通过对川东-鄂西地区弧形薄皮构造以及岩石力学性质的研究认为,本区存在中三叠统巴东组、下三叠统大冶组、下二叠统栖霞组、下志留统罗惹坪组4个易于发生构造滑脱的软弱地层。结合三峡地区地球物理探测结果,构建了巴东地区多层滑脱构造的理论模型。结果显示,该区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与滑脱构造的几何形态非常一致,地震活动多沿着区内3条NE向滑脱背斜的枢纽方向分布,背斜核部地震较少,而两翼地震较多,且较大地震多发生在两翼较深处。多层滑脱构造组成的构造背景、碳酸盐岩的大面积分布以及库水位的反复加卸载是造成巴东地区地震特征复杂性的3个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巴东 滑脱构造 三峡水库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及GIS的鄂西三峡库区森林资源结构及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袁传武 吴保国 +2 位作者 史玉虎 唐万鹏 胡必平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85-189,共5页
利用ArcView 3.3对鄂西三峡库区199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和遥感判读样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了森林资源分布图、林龄结构分布图、郁闭度分布图等系列森林景观图,为研究该区域内的树种结构、径级结构、林龄结构和林种结构等森林... 利用ArcView 3.3对鄂西三峡库区199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和遥感判读样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了森林资源分布图、林龄结构分布图、郁闭度分布图等系列森林景观图,为研究该区域内的树种结构、径级结构、林龄结构和林种结构等森林资源结构及其空间分布提供了可视化的基础。结果表明:①鄂西三峡库区森林植被类型较多,特有植物多,库区森林覆盖率为46.8%;②森林地理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二高山地区;③地带性植被落叶常绿阔叶林遭受破坏严重,森林具有明显的次生性,灌木林和针叶林所占比重较大;④林种结构不合理,防护林、经济林比重小,用材林比重大,近成过熟林比重较小;⑤林龄结构方面,中幼龄比重较大;⑥鄂西三峡库区森林植被对库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功能不能很好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西三峡库区 森林资源 森林结构 空间格局 RS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沙沉降对水库富营养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智 曾晓岚 +1 位作者 王利利 吕平毓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3-216,共4页
为监测成库后三峡库区重庆段富营养化的状况,通过泥沙沉降对水质影响静态模拟试验,研究了长江原水的泥沙沉降对水体中Chla、SD、TP、TN、浊度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峡成库后泥沙更易沉降,引起水体浊度降低、SD增大,这可能利于藻类的... 为监测成库后三峡库区重庆段富营养化的状况,通过泥沙沉降对水质影响静态模拟试验,研究了长江原水的泥沙沉降对水体中Chla、SD、TP、TN、浊度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峡成库后泥沙更易沉降,引起水体浊度降低、SD增大,这可能利于藻类的生长,导致Chla的质量浓度增加,同时,泥沙沉降也使水体的TN/TP增大,对富营养化的发生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重庆段 泥沙沉降 富营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PCA熵组合权重模型的三峡库区(重庆段)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28
11
作者 夏兴生 朱秀芳 +2 位作者 李月臣 吴建峰 何志明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48-556,共9页
【目的】了解三峡库区蓄水后的农业生态环境状况,为提出有效的农业环境治理和保护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以三峡库区(重庆段)为研究区域,从气候条件、承载体、农业生产条件和社会经济4个方面建立农业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在用层次分析... 【目的】了解三峡库区蓄水后的农业生态环境状况,为提出有效的农业环境治理和保护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以三峡库区(重庆段)为研究区域,从气候条件、承载体、农业生产条件和社会经济4个方面建立农业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在用层次分析法(AHP)和主成分分析法(PCA)分别确定各指标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的基础上,以最小信息熵将权重组合为综合权重,在GIS支持下建立评价模型,对库区农业生态环境从结构性脆弱、胁迫性脆弱及综合性脆弱进行量化评价及等级评定。【结果】三峡库区(重庆段)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表现为(东)北部较高、中部较低、长江两岸较高,且以长江为分界线的长江北部在较高的胁迫性脆弱和结构性脆弱共同作用下较南部明显偏高,区域内70.00%以上的区(县)农业生态环境整体处于中强度等级以上,农业生态环境抗干扰能力不容乐观。三峡库区(重庆段)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的空间分布整体上与生态环境因子分布一致。【结论】以AHP-PCA熵组权重模型评价农业生态脆弱性具有可行性,可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环境 脆弱性 层次分析(AHP) 主成分分析(PCA) 最小信息熵 三峡库区(重庆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沙沉降对长江水体富营养化相关因素的影响初探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智 王利利 +1 位作者 曾晓岚 吕平毓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57-460,共4页
针对三峡库区重庆段蓄水后,泥沙沉降对长江水体富营养化相关因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三峡库区含沙量大,泥沙对水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为准确预测成库后三峡库区重庆段富营养化的发生,文章通过泥沙沉降对水质影响静态模拟试验,研究了长江... 针对三峡库区重庆段蓄水后,泥沙沉降对长江水体富营养化相关因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三峡库区含沙量大,泥沙对水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为准确预测成库后三峡库区重庆段富营养化的发生,文章通过泥沙沉降对水质影响静态模拟试验,研究了长江原水的泥沙沉降对水体中叶绿素a、透明度、溶解性总磷、溶解性总氮、浊度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峡成库后泥沙更易沉降,引起水体浊度降低、透明度增大,这可能利于藻类的生长,导致叶绿素a的质量浓度增加,同时,泥沙沉降也使水体的溶解性氮磷比增大,对富营养化发生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重庆段 泥沙沉降 富营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地覆盖和生物多样性功能演化及预测 被引量:45
13
作者 刘春艳 朱康文 刘吉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258-267,共10页
为研究三峡库区(重庆段)2005—2020年土地覆盖和生物多样性功能演化情况,对景观格局进行动态分析,该文结合重庆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综合运用CA-Markov模型和In VEST模型对区域2005-2020年的土地覆盖和生物多样性功能的演化及趋势进... 为研究三峡库区(重庆段)2005—2020年土地覆盖和生物多样性功能演化情况,对景观格局进行动态分析,该文结合重庆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综合运用CA-Markov模型和In VEST模型对区域2005-2020年的土地覆盖和生物多样性功能的演化及趋势进行研究,在运用CA-Markov模型对2020年土地覆盖进行模拟预测的基础上,运用In VEST模型进行生物多样性功能的定量计算。结果表明:1)2005—2010年和2010—2015年,各类土地覆盖面积和土地覆盖动态度分别呈现"四增二减"和"三增三减"的状态;2)CA-Markov模型模拟预测时Kappa系数达到0.92,表明模型的普适性较好;3)4期生境退化指数最高值变化为:0.168 1→0.207 1→0.190 9→0.181 2,城区周边和长江、嘉陵江、乌江沿岸区域的生境退化指数高,东北部大巴山区域的生境退化指数较低;4)大巴山、武陵山、四面山等区域的生境质量较好,长江、嘉陵江沿岸生物多样性功能较差,4期生境质量总得分和平均得分分别为34 337 710、36 829 020、36 345 590、35 530 500和0.513 9、0.551 2、0.543 9、0.531 7;5)15年间生物多样性功能出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由大范围的波动转为小区域变化,整个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功能逐渐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整治 生物多样性 三峡库区重庆段 CA-Markov模型 InVES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峡工程湖北库区药用植物引种栽培 被引量:5
14
作者 林刚 康宁 刘启宏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6年第4期381-384,共4页
长江三峡工程湖北库区药用植物引种栽培林刚,康宁,刘启宏(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武汉430074)关键词植物引种,药用植物,长江三峡工程湖北库区THEINTRODUCTIONANDCULTIVATIONOFTHEME... 长江三峡工程湖北库区药用植物引种栽培林刚,康宁,刘启宏(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武汉430074)关键词植物引种,药用植物,长江三峡工程湖北库区THEINTRODUCTIONANDCULTIVATIONOFTHEMEDICINALPLANTSFRO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引种 栽培 长江三峡工程 湖北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土壤保持重要区生态敏感性空间特征 被引量:5
15
作者 邓伟 刘德绍 +1 位作者 胡志毅 唐燕秋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90-198,共9页
借助遥感数据和GIS空间分析,选取生境、酸雨、土壤侵蚀和石漠化4种生态环境敏感要素建立空间评估模型,综合分析了受"自然-人工"二元干扰严重的三峡库区土壤保持重要区(重庆段)生态环境敏感性程度及其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 借助遥感数据和GIS空间分析,选取生境、酸雨、土壤侵蚀和石漠化4种生态环境敏感要素建立空间评估模型,综合分析了受"自然-人工"二元干扰严重的三峡库区土壤保持重要区(重庆段)生态环境敏感性程度及其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生境敏感性主要以不敏感和高度敏感为主,高度以上敏感性区域主要分布在巫溪北部大巴山、奉节南部七曜山、石柱方斗山、江津南部西面山和都市区"四山"。(2)酸雨敏感性总体较高,高度敏感性面积和占比分别达到了18 609.85 km^2和40.30%,空间上以武隆-丰都-忠县-开州为界,西部主要以高度敏感性分布为主,东部主要以中度敏感性分布为主,轻度敏感性和不敏感性则主要在江河沿岸呈带状分布。(3)土壤侵蚀敏感性不容乐观,极度敏感性、高度敏感性和中度敏感性面积占比之和超过了80%,尤其是东北部开州、云阳、奉节、万州、巫溪、巫山等区域,土壤侵蚀敏感性均较高。(4)石漠化以不敏感性为主,面积达27 808.57 km^2,占总面积的60.22%,东北部巫溪、开州、巫山和奉节境内局部地区有少量极敏感性分布。(5)研究区生态环境敏感性总体程度较高,中度以上敏感性比例超过了70%,高度以上敏感性比例接近50%,空间上东北部地区和东南部地区生态环境敏感性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尤其是巫溪北部大巴山,开州北部雪宝山,奉节南部、石柱南部七曜山,丰都东南部和武隆南部,生态环境敏感性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三峡库区土壤保持重要区(重庆段) 生态环境敏感性 空间分异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重庆库区深部二维构造剖面的建立和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胡建平 赵军龙 汪文秉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1-77,共7页
从综合地球物理角度出发,结合本区重力和航磁资料再处理成果,依据射线追踪反演建立了三峡重庆库区的深部二维构造剖面,较好地反映了各层速度的横向变化。对剖面所揭示的基底构造特征、地壳结构特征、主要断裂构造特征以及莫霍面的起伏... 从综合地球物理角度出发,结合本区重力和航磁资料再处理成果,依据射线追踪反演建立了三峡重庆库区的深部二维构造剖面,较好地反映了各层速度的横向变化。对剖面所揭示的基底构造特征、地壳结构特征、主要断裂构造特征以及莫霍面的起伏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获得了对库区主剖面揭示的断裂构造新的认识,为深入研究本区岩石圈动力学特征及其对断裂构造活动的控制和影响提供了基础资料,为三峡重庆库区地震、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防治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特征 地球物理 射线追踪 二维构造剖面 三峡重庆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西三峡库区森林变化对河川径流泥沙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史玉虎 袁克侃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4-58,共5页
该文针对鄂西三峡库区森林变化及河川径流泥沙的特点,采用流域自身对比法,以森林覆盖率和活立木总蓄积量为主要森林指标,分析研究了森林变化与年径流、枯水期径流、洪枯比及年输沙模数的关系,并在鄂西三峡库区内进行了验证.结果表... 该文针对鄂西三峡库区森林变化及河川径流泥沙的特点,采用流域自身对比法,以森林覆盖率和活立木总蓄积量为主要森林指标,分析研究了森林变化与年径流、枯水期径流、洪枯比及年输沙模数的关系,并在鄂西三峡库区内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年径流深与森林覆盖率呈正或负相关;森林覆盖率与洪枯比及年输沙模数呈负相关;活立木蓄量与枯水期径流深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西三峡库区 森林覆盖率 河川径流 输沙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统计学的三峡库区重庆段耕地人口承载力时空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周启刚 张晓媛 曹倩倩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0-145,共6页
采用三峡库区2007和2010年遥感数据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采用全覆盖的20km×20km网格划分空间样地,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对三峡库区重庆段耕地人口承载力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2007—2010年三峡库区耕地承载力盈亏值... 采用三峡库区2007和2010年遥感数据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采用全覆盖的20km×20km网格划分空间样地,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对三峡库区重庆段耕地人口承载力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2007—2010年三峡库区耕地承载力盈亏值发生改变。2007年耕地承载力超载463.76万人,2010年耕地承载人口具有56.57万人的潜力空间。三峡库区耕地承载力具有明显的趋势效应,东西方向呈1阶,南北方向呈多阶。耕地承载力的空间相关性较高。三峡库区耕地承载力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条带状,并具有由西南到东北逐渐降低的趋势。2007—2010年,耕地承载力空间分布有所变化,主城9区的西南部承载力上升,江津区以及长寿区的耕地承载力降低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人口承载力 地统计学 三峡库区重庆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重庆段)降雨侵蚀力变化趋势及突变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汪言在 苟诗薇 张述林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共6页
三峡库区水土流失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对三峡库区(重庆段)1955—2010年降雨侵蚀力变化趋势及突变进行分析,获取56a来研究区降雨侵蚀力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55—2010年,研究区年降雨侵蚀力增大... 三峡库区水土流失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对三峡库区(重庆段)1955—2010年降雨侵蚀力变化趋势及突变进行分析,获取56a来研究区降雨侵蚀力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55—2010年,研究区年降雨侵蚀力增大趋势不显著(sig=0.05)。季节降雨侵蚀力变化上,仅夏季降雨侵蚀力显著增大,需加强夏季水土流失治理。(2)1955—2010年,研究区年降雨侵蚀力突变开始于1967年,在1980s—1990s显著增大(sig=0.05)。季节降雨侵蚀力突变结果表明,春、秋季降雨侵蚀力突变开始于1950s末,1970s—1980s显著增大(sig=0.05);夏季降雨侵蚀力突变开始于1979年,在2000年后显著增大(sig=0.05),近10a来夏季降雨侵蚀潜能明显增强。(3)沿长江干流的各气象站点中,仅涪陵站年降雨侵蚀力增大显著(sig=0.1)。奉节、万县两站春、秋季节降雨侵蚀力变化趋势与沙坪坝、涪陵两站存在差异;奉节站季节降雨侵蚀力突变与其他3个站点差别较大,地形是影响研究区降雨侵蚀变化空间分异的重要因素,需加强奉节、万县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重庆段) 降雨侵蚀力 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三峡库区农村生活垃圾发生特征探讨 被引量:9
20
作者 范先鹏 董文忠 +3 位作者 甘小泽 李峰 王莉娜 张敏敏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741-2745,共5页
在湖北省三峡库区,选择了24个典型农户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农户每个季节连续3d的生活垃圾产生量、理化性质、垃圾中TN、TP产生系数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三峡库区农村生活垃圾人均日产生量0.743kg/(d·人),生活垃圾产... 在湖北省三峡库区,选择了24个典型农户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农户每个季节连续3d的生活垃圾产生量、理化性质、垃圾中TN、TP产生系数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三峡库区农村生活垃圾人均日产生量0.743kg/(d·人),生活垃圾产生量受地域、季节及农户经济收入水平的影响。生活垃圾组成中,有机垃圾(主要是厨余垃圾)约占40%,其他垃圾(灰土、煤渣等)占41%,可回收垃圾(废纸、废塑料等)约占18%,有害垃圾占1%。农村生活垃圾含水率约41%,容重0.368t/m3,有机垃圾日产生量0.212kg/(d·人),其中TN含量为14.66g/kg、TP含量为2.42g/kg。TN平均产污系数为0.993g/(d·人),TP平均产污系数为0.153g/(d·人)。依以上参数估算,湖北省三峡库区120万农村常住人口,垃圾年产生量为32万t、87万m3,垃圾中每年TN、TP产生量为435t、67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活垃圾 垃圾产量 垃圾组成 产污系数 湖北省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