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4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ser Ablation ICP-MS Titanite U-Th-Pb Dating of the Tonglushan Cu-Fe-Au Skarn Deposit,Southeastern Hubei Province 被引量:1
1
作者 LI Jian-wei 1,2,DENG Xiao-dong1,2,ZHOU Mei-fu3,LIU Yong-sheng1(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Geological Processes and Mineral Resource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 430074,China 2. Faculty of Earth Resource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 430074,China 3.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Hong Kong)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314-316,共3页
Titanite(CaTi2SiO5) is an important accessory mineral not only in magmatic and metamorphic rocks,but also commonly in hydrothermal mineral deposits. It incorporates appreciable amounts(usually 10×10-6 s to 100&#... Titanite(CaTi2SiO5) is an important accessory mineral not only in magmatic and metamorphic rocks,but also commonly in hydrothermal mineral deposits. It incorporates appreciable amounts(usually 10×10-6 s to 100×10-6 s) of U and Th into its structure and has a closure temperature of Pb diffusion higher than 660~700 ℃(Scott and St-Onge,1995) ,making it an ideal U-Th-Pb geochronometer. The Daye metallogenic district is located in the west of the giant Middle-Lower Yangtze River(MLYR) Cu-Fe-Au province,eastern China and is well endowed with Fe,Cu,and polymetallic skarn depos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 Laser Ablation ICP-MS Titanite U-Th-Pb Dating of the Tonglushan Cu-Fe-Au Skarn Deposit Southeastern hubei province Th Fe ICP Cu 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s in Henan Province:Influence Mechanism,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Spatial Effects
2
作者 Hu Jingna He Puming Cui Weiwei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2025年第1期45-58,共14页
Exploring the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path of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in Henan Provinc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optimizing the strategic layout of China's agricultural emission reduction and car... Exploring the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path of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in Henan Provinc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optimizing the strategic layout of China's agricultural emission reduction and carbon sequestration.Accordingly,the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s of each county were measured scientifically and then the spatial measurement model was utilized to clarify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evolution trend and spatial effect mechanism of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s based on the county data of Henan Province from 2010 to 2020.The results showed that:(1)in 2020,the total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s were 134.7274 million tons,with the high distribution in the southeast and low distribution in the northwest;(2)the spatial dependence of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s showed a four-stage trend of fluctuating down-continuing up-plummeting-fluctuating up again,and the spatial heterogeneity was dominated by low-low agglomeration,followed by high-low agglomeration;(3)there was an inverted U cur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ve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s.The increase in the level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rate significantly reduced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s.The opposite was true for the financial support for agriculture,the income level of rural residents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y;(4)in terms of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s,the increase in the level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neighbor counties first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s in Henan Province.The mechanization level and urbanization rate of neighbor counties reduced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s in Henan Province,and the opposite was true for the income level of rural residents and the scale uti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l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nan province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洪灾害风险空间分异性评估及其驱动力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宿辉 武春晓 +4 位作者 周帅 张晓 白志辉 韩小庆 张婷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0-66,共7页
开展山洪灾害风险评估及其驱动力分析,对于洪灾风险防范与应对具有现实意义。以洪灾频发的山西省为例,利用层次分析方法有效识别了洪灾风险等级及其空间分异性特征,并利用全局和局部莫兰指数探究了其空间聚集(离散)位置及其分布规律;利... 开展山洪灾害风险评估及其驱动力分析,对于洪灾风险防范与应对具有现实意义。以洪灾频发的山西省为例,利用层次分析方法有效识别了洪灾风险等级及其空间分异性特征,并利用全局和局部莫兰指数探究了其空间聚集(离散)位置及其分布规律;利用地理探测器技术探明了洪灾风险的驱动机理。结果表明:年最大24 h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和NDVI是影响洪灾分异性的重要因子,其解释力q值分别高达0.57、0.52和0.24;多风险双因子交互作用对洪灾风险影响显著,且呈增强或非线性增强趋势,尤其是降水和坡度因子交互作用,其q值高达0.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洪灾害 致灾因子 风险评估 空间自相关性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滑坡灾害易发性制图研究:多种机器学习模型的对比 被引量:5
4
作者 曹文庚 潘登 +3 位作者 徐郅杰 张文培 任宇 南天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11,共11页
河南省具有复杂的地貌类型,面临着频繁发生滑坡灾害的挑战,因此进行高效准确的滑坡易发性制图对于地方政府和居民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滑坡易发性制图研究中,如何选取适合河南省滑坡灾害数据集的机器学习模型、提高评价精度的对比研究... 河南省具有复杂的地貌类型,面临着频繁发生滑坡灾害的挑战,因此进行高效准确的滑坡易发性制图对于地方政府和居民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滑坡易发性制图研究中,如何选取适合河南省滑坡灾害数据集的机器学习模型、提高评价精度的对比研究仍需进一步开展。以河南省为研究区,收集滑坡数据并编录成滑坡灾害数据库。通过递归特征消除法筛选出对滑坡相对影响最高的11个因子(坡度、高程、平面曲率、剖面曲率、土地覆盖、岩性、土壤类型、降水量、道路密度、河流密度、断裂带密度)整合成空间数据集,训练多层感知机(MLP)神经网络、随机森林(RF)、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和支持向量机(SVM)模型并使用接收者受试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个模型性能,制作高精度滑坡易发性分区图。研究结果表明,多层感知机模型对河南省滑坡灾害数据集适配性最强,AUC达到0.95。相较于支持向量机、极端梯度提升和随机森林模型,MLP模型预测的滑坡灾害高易发区的面积占比最小,能更精确地识别潜在滑坡灾害高风险区域。预测的极高和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豫西山地、丘陵地区,地形因素对河南省滑坡灾害发育具有主导作用。研究成果可为大尺度区域开展高精度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多层感知机 机器学习 易发性制图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论视域下山西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活化利用环境评价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冠孝 王伟 +1 位作者 张佑印 李永霞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70-1283,共14页
应对国家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要求,本文从系统论视角构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活化利用环境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多源数据定量评价了山西省53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活化利用环境,划分了其活化利用... 应对国家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要求,本文从系统论视角构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活化利用环境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多源数据定量评价了山西省53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活化利用环境,划分了其活化利用环境的等级类型,并依据等级类型差异确定了推进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策略与工作重点。结果显示:(1)山西省活化利用环境优越或较好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集中于地级市的市区、城郊地带和晋中西部,活化利用环境较差或落后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要分布于汾河、浊漳河、丹河等河流的邻近地带以及省际、市际交界地区。(2)需求环境优越或较好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布呈现明显的人口指向和收入指向,中介环境优越或较好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布呈现明显的交通指向,引力环境优越或较好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集中于文娱设施相对完善、旅游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支持环境优越或较好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集中于社会经济水平较高、创新能力较强的区域。(3)山西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活化利用环境分为5个等级15种类型,处于全维度优势级、三维度优势级、双维度优势级、三维度劣势级、全维度劣势级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有74、72、95、154和136处。(4)针对5个等级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提出全力、积极、适度、有限、保护性活化利用策略;依据活化利用环境的类型,确定了推进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工作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活化利用环境 系统论 多源数据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西磷矿智能矿山建设现状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1
6
作者 柴修伟 张龙 +5 位作者 胡建华 肖红星 彭亚利 刘光俊 徐亮 赵祥波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7-144,共8页
湖北磷矿探明储量居全国第一,主要分布在鄂西地区,即宜昌磷矿、兴(山)—神(农架)磷矿和保康磷矿三大磷矿基地,矿床呈层状缓倾斜产出。基于鄂西磷矿缓倾斜薄矿体的特征,发展智能化采矿是矿山企业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以鄂西磷矿树崆坪磷... 湖北磷矿探明储量居全国第一,主要分布在鄂西地区,即宜昌磷矿、兴(山)—神(农架)磷矿和保康磷矿三大磷矿基地,矿床呈层状缓倾斜产出。基于鄂西磷矿缓倾斜薄矿体的特征,发展智能化采矿是矿山企业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以鄂西磷矿树崆坪磷矿、挑水河磷矿和白竹磷矿为例,分析总结了鄂西磷矿矿山智能化建设的特色与不足,认为各矿山单一生产环节的智能化建设水平各具特色,但各系统彼此独立,关联兼容不足,多源异构信息数据融合还不够,容易形成信息孤岛。在上述分析基础上,讨论了未来发展方向,认为后续应加强矿山生产大数据与现代信息传输技术的深度融合,对传统缓倾斜薄矿体采矿工艺进行分步智能升级改造和矿山生产总体智能管控设计协同进行,逐步推进鄂西磷矿区矿山智能化建设的整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西磷矿 缓倾斜薄矿体 智能矿山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产品产业协同发展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文凤平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3-133,共11页
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产品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协同发展作用。首先分析了河南省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产品产业的现状,然后构建了两者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最后利用该模型计算协同发展程度并对河南省进行了实证分析。... 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产品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协同发展作用。首先分析了河南省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产品产业的现状,然后构建了两者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最后利用该模型计算协同发展程度并对河南省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河南省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产品产业的综合发展指数处于持续上升趋势,从2016年的0.2458上升到2020年的0.5693;协同发展程度在2017-2020年维持在0.5000~0.6500;协调水平从2016年的严重失调改善到2020年的初级协调。此外,从农旅谐振子协同变化来看,现阶段河南省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产品产业处于良好的协同发展状态。以上结果表明,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产品产业在河南省的乡村振兴中取得了一系列具体的协同效果,包括综合发展指数上升、协同发展程度稳定以及协调水平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 休闲农产品产业 经济学 乡村振兴策略 协同发展 河南省 指标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地区应力场的时间变化特征研究
8
作者 王霞 宋美卿 +4 位作者 吴昊昱 梁向军 吕睿 郭文峰 张娜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93-598,共6页
基于2001年以来山西地区小震的震源机制解,反演得到一维应力场时序曲线。结果显示,山西地区应力场3个主轴方位角变化总体平稳,σ_(1)和σ_(2)倾伏角呈同步反向变化,σ_(3)倾伏角近水平,揭示研究区处于长期稳定的水平拉张构造应力场环境... 基于2001年以来山西地区小震的震源机制解,反演得到一维应力场时序曲线。结果显示,山西地区应力场3个主轴方位角变化总体平稳,σ_(1)和σ_(2)倾伏角呈同步反向变化,σ_(3)倾伏角近水平,揭示研究区处于长期稳定的水平拉张构造应力场环境。将倾伏角的时间变化分为2001-02-06—2008-12-19和2008-12-20—2023-07-31两个时段,第1个时段反映走滑性质的应力场,第2个时段为正断性质的应力场;在这两个时段内,山西地区发生的中等强度地震大多符合相应的应力场特征。2001年日本9.0级地震对山西地区应力场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解 应力场 时间变化 山西地区 中等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2023年4月降水异常特征及成因分析
9
作者 王大勇 王晓琼 +3 位作者 柯宗建 张冬峰 陈颖 闫加海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8-486,共9页
利用山西省 1981-2023年 4月降水数据、NCEP/NCAR再分析大气环流和海温数据,基于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回归分析、合成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方法,探讨山西省 2023年 4月降水异常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2023年 4月山西省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增加 204.... 利用山西省 1981-2023年 4月降水数据、NCEP/NCAR再分析大气环流和海温数据,基于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回归分析、合成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方法,探讨山西省 2023年 4月降水异常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2023年 4月山西省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增加 204.4%,为 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大降水.此次降水异常与海温外强迫因子导致的大气环流异常密切相关,后冬(1-2月)北大西洋海温由北至南"-+-"的异常分布,有利于4月北大西洋至东亚地区 500 hPa位势高度场"-+-+"异常波列的加强和维持,以及低层 850 hPa水汽向山西的辐合,这一有利的高低空环流配置是山西省 2023年 4月降水异常偏多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异常 大气环流 海表温度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公立医院患者移动医疗应用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10
作者 许静 张旭辉 +7 位作者 武改 潘璐 李林红 杨秋芬 郭文清 张景明 杨枫 汪文新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06-513,545,共9页
目的:通过分析9个变量对公立医院患者移动医疗应用使用意愿产生的影响,为完善患者使用移动医疗应用政策提供实证研究。方法:根据对21人深度访谈数据制定了指标体系,并提出8个假设;对486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差异... 目的:通过分析9个变量对公立医院患者移动医疗应用使用意愿产生的影响,为完善患者使用移动医疗应用政策提供实证研究。方法:根据对21人深度访谈数据制定了指标体系,并提出8个假设;对486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差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结果:9个变量与患者移动医疗使用意愿之间关系的8个假设成立。“使用意愿”“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等10个变量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P>0.05);“使用意愿”“专业性感知”和“公共事件风险感知”在“年龄”上差异显著(sig<0.05);9个变量相关性均大于0,呈现正相关关系;而“风险感知”小于0,与“使用意愿”呈负相关关系。“知觉行为控制”和“健康意识”的回归系数值分别为0.199和0.252;“主观规范”“公共事件风险感知”和“专业性感知”的回归系数值分别为0.217、0.14和0.227;“风险感知”“有用性感知”和“信息获取感知”的回归系数值分别为-0.401、0.246和0.111。结论:“年龄”影响使用意愿,中青年患者是主要使用移动医疗应用者;调查对象整体行为意向普遍偏向积极意愿。“知觉行为控制”“健康意识”“主观规范”“公共事件风险感知”“专业性感知”“有用性感知”“信息获取感知”对“患者使用公立医院移动医疗应用意愿”产生正面影响,而“风险感知”产生负面影响。移动医疗应用开发商应持续更新改进功能内容,加强信息安全建设;医院方应及时更新防控措施,提高患者健康意识并建立有效沟通渠道;政府应完善法律法规,针对年龄层分布不均加强推广宣传,以更落地精准方式满足多元化需求,提升其使用意愿,扩大使用人群,分流就诊压力,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对移动医疗应用建设发展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立医院 移动医疗应用 患者 使用意愿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小麦根茬资源分布及能源化利用潜力分析
11
作者 潘晓慧 杨乐 +4 位作者 李耀东 李刚 刘新新 贺超 焦有宙 《可再生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77-584,共8页
文章通过综合调研、实验测试和统计分析,对河南省小麦根茬资源的分布特征、燃烧特性以及能源化利用潜力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河南省小麦根茬理论资源量为5430.4万t,可收集资源量为3964.2万t,可折算为2391.1万t标准煤,其中驻马... 文章通过综合调研、实验测试和统计分析,对河南省小麦根茬资源的分布特征、燃烧特性以及能源化利用潜力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河南省小麦根茬理论资源量为5430.4万t,可收集资源量为3964.2万t,可折算为2391.1万t标准煤,其中驻马店、商丘、周口和南阳4市的根茬资源较为丰富,约占河南省根茬资源理论总量的1/2;对河南省不同地区的小麦根茬样品进行工业分析,得到其灰分含量为10.30%~16.30%,挥发分含量为62.78%~69.10%,固定碳含量为8.50%~14.74%,热值为17.10~18.31 MJ/kg,可能源化利用的小麦根茬资源的总热量为6.99×1011MJ。小麦根茬资源的分布情况和能源化利用潜力的初步分析可为小麦根茬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小麦根茬 资源分布 工业分析 燃烧特性 能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肺炎疫情前后河南省远程医疗建设情况的对比分析
12
作者 李陈晨 王聚龙 +2 位作者 王振博 纪美好 赵杰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8-400,428,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前后河南省医院的远程医疗建设情况,为持续推进远程医疗建设和业务开展提供参考。方法:分别在新冠肺炎疫情前和疫情后,两次邀请被调查医院的远程医疗业务负责人在线填写调查问卷,采用t检验、χ^(2)检验对比分... 目的:对比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前后河南省医院的远程医疗建设情况,为持续推进远程医疗建设和业务开展提供参考。方法:分别在新冠肺炎疫情前和疫情后,两次邀请被调查医院的远程医疗业务负责人在线填写调查问卷,采用t检验、χ^(2)检验对比分析疫情前后医院远程医疗建设差异。结果:疫情后,选择自行运维模式的医院占比上升(由76.47%上升至88.24%)。远程医疗工作人员平均增加了2.75人,信息专业人数占比上升至第一位(由29.47%上升至49.49%)。采用专用网络接入的医院占比上升(由82.35%上升至100.00%)。远程心电图采集终端、远程心电监护仪、远程教育录播设备、远程手术示教设备以及远程综合会诊的配备率提高,做过信息系统接口对接的医院占比上升(由41.2%上升至64.7%)。结论:新冠肺炎疫情后,河南省医院在远程医疗领域的人力投入、基础网络、软硬件设施、系统对接等方面均有所加强。建议进一步跟踪制度执行与日常监管,培养信息与医学的复合型人才,继续加强系统互联互通,提升远程医疗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情 河南省 远程医疗 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空间分辨率的中部地区县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测度及规划策略研究——以湖北省59个县城为例
13
作者 刘合林 黄玉霖 +2 位作者 高俊阳 卢有朋 黄亚平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6-151,共6页
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是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现有研究多基于行政边界或某一中心城区中宏观数据开展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评估和测度,对于基于更高空间分辨率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测度及其空间异质性缺乏有效研究,进而削弱了... 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是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现有研究多基于行政边界或某一中心城区中宏观数据开展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评估和测度,对于基于更高空间分辨率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测度及其空间异质性缺乏有效研究,进而削弱了规划策略配置的空间针对性。基于此,以湖北省59个县城建成区为研究范围,基于1km×1km的空间分辨率提出县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测度方法和空间异质性分析方法,识别出有近三分之一数量的县城土地集约利用效率偏低。基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空间异质性将此类低集约利用水平县城分为高集约利用水平集聚型、低集约利用水平集聚型和集约利用水平离散型,其对应的规划策略重点分别为老城优化型、成片联动型和单点再开发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省 县城建成区 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高空间分辨率 分类施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2株牛肠道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与分析
14
作者 钱明珠 王申锋 +3 位作者 常晓冉 胡俊英 朱红标 王新平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8-558,共11页
为了解牛肠道病毒(bovine enteroviruses,BEV)的分子特征和遗传特性,进一步研究病毒的毒株差异与分子流行病学,设计5对特异性引物,应用PCR扩增与序列测定技术,对BEVHeN-B78株(EV-E)和HeN-YR91株(EV-F)的全长基因组序列进行扩增、序列测... 为了解牛肠道病毒(bovine enteroviruses,BEV)的分子特征和遗传特性,进一步研究病毒的毒株差异与分子流行病学,设计5对特异性引物,应用PCR扩增与序列测定技术,对BEVHeN-B78株(EV-E)和HeN-YR91株(EV-F)的全长基因组序列进行扩增、序列测定,将序列拼接校对后获得2株BEV的全基因组序列,并分析其同源性。结果表明,BEV HeN-B78株(登录号MN598013)基因组序列全长为7453 nt,其中编码区全长6523 nt,5′UTR长812 nt,3′UTR长118 nt。BEV HeN-YR91(登录号MN598018)株基因组序列全长为7460 nt,其中编码区全长6502 nt,5′UTR长825 nt,3′UTR长133 nt。全基因组序列的同源性分析显示,HeN-B78株与其他EV-E参考株的相似性为75.9%~88.0%;HeN-YR91株与其他EV-F参考株的同源性为74.6%~82.4%。病毒分离株的全基因组、VP1~VP4、2B、2C、3A~3D基因的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均显示,HeN-B78株与其他EV-E处于同一分支,而HeN-YR91株与EV-F处于同一分支。综上,河南省牛场存在E种和F种两种肠道病毒感染,丰富了国内牛肠道病毒的基因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牛肠道病毒 全基因组 序列测定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义兴寨金矿床斑岩成矿系统特征与矿体定位规律
15
作者 张会琼 王玉往 +2 位作者 孙荣良 杨卫立 陈昱 《矿床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9-316,共18页
义兴寨矿区主要发育石英脉型、角砾岩筒型和蚀变斑岩型3种金矿化类型,是目前山西省唯一的超大型金矿床。文章结合近年来的勘查成果,从成矿系统的角度,系统总结了义兴寨金矿床3种矿化类型的地质特征,分析了矿体定位规律,提出了找矿预测... 义兴寨矿区主要发育石英脉型、角砾岩筒型和蚀变斑岩型3种金矿化类型,是目前山西省唯一的超大型金矿床。文章结合近年来的勘查成果,从成矿系统的角度,系统总结了义兴寨金矿床3种矿化类型的地质特征,分析了矿体定位规律,提出了找矿预测标志和找矿靶区。在矿区南门山一带识别出(含浆屑)熔结凝灰岩、流纹质熔岩为主的残留火山盖层,说明矿区剥蚀程度较浅,成矿系统保存较好。3种矿化类型地质特征差异显著。石英脉型金矿以走向近南北向的陡倾矿脉为主体,控制矿化标高从近地表(约1450 m标高)到300 m;铁塘硐金矿体为典型的角砾岩筒型矿体,具有上部矽卡岩化角砾岩和下部霏细斑岩-角砾岩的分带性;河湾蚀变斑岩型金矿体规模大(主矿体),以发育黄铁绢英岩化、赤铁矿化蚀变为特征,自上而下可分为角砾岩型矿化带、蚀变斑岩型矿化带(主体)和不规则脉状矿化带。斑岩体的成岩时代与金矿的成矿时代均为约140 Ma,构成了与早白垩世陆相火山-侵入杂岩有关的脉状-角砾岩筒型-蚀变斑岩型“三位一体”的成矿系统,霏细斑岩是金矿化的直接成矿地质体。斑岩体+断裂系统控制了义兴寨金矿体的定位,建立了该成矿系统的成矿模式。3种矿化类型之间互为找矿标志,特别是石英脉型金矿化分布范围广、出露近地表,且产于斑岩体附近,是寻找(蚀变)斑岩型金矿的重要标志。依据定位规律和找矿预测标志,提出了铁塘硐东等找矿预测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位规律 成矿系统 找矿预测 义兴寨金矿床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煤基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及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16
作者 刘永 苗茂谦 +2 位作者 邓蜀平 蒋云峰 时培祥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7,共10页
煤基新材料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煤基合成新材料和煤基碳材料两大类,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国防军工的众多领域。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品种齐全,具备发展煤基新材料的良好基础;煤基新材料作为山西省工业经济新... 煤基新材料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煤基合成新材料和煤基碳材料两大类,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国防军工的众多领域。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品种齐全,具备发展煤基新材料的良好基础;煤基新材料作为山西省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有助于实现资源性经济的转型跨越发展。全面介绍了山西省煤基新材料产业现状:煤基合成新材料产业规模不大,并且大部分处于产业链前端;煤基碳材料领域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是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技术发源地。剖析了山西省煤基新材料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关键基础原料缺少、产业链条短、产品档次偏低,产业布局比较松散、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突出、人才队伍相对薄弱、创新资源配置效率不高。深入研究了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做强做优煤基合成新材料产业,包括煤制油高端油品产业链、聚酯类可降解塑料产业链、尼龙产业链和煤制烯烃产业链;创新升级发展煤基碳材料产业,包括针状焦产业链、碳纤维产业链、传统煤基碳材料产业链、新型负极材料产业链、煤层气制人造金刚石产业链。提出推动山西煤基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建议;认为,应强化顶层设计、构建政策扶持体系,深化产学研融合、以创新带动产业链发展,发挥区域协同优势、打造高端产业集群,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打造绿色制造体系,完善相关标准体系、拓展产品应用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基新材料 化工新材料 碳基新材料 高质量发展路径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化环境下山西省典型流域径流演变及归因分析
17
作者 蔺彬彬 祝雪萍 +2 位作者 张亚琼 庞小龙 郭维维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36,41,共8页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山西省境内大部分流域径流都发生了严重的衰减。以山西省内汾河、沁河、漳河、滹沱河4个典型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径流的演变特征,采用VIC模型对流域的水文过程进行模拟,在此基础上解析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山西省境内大部分流域径流都发生了严重的衰减。以山西省内汾河、沁河、漳河、滹沱河4个典型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径流的演变特征,采用VIC模型对流域的水文过程进行模拟,在此基础上解析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衰减的贡献。结果表明:1956-2018年,典型流域年径流量都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且都在1980年左右发生了突变;相比基准期(1960-1980年),1981-2000年汾河、沁河、漳河、滹沱河的年均径流量分别衰减了57.9%、49.1%、57.3%、37.6%,人类活动的贡献率分别为59.9%、54.3%、52.3%、49.0%;2001-2018年衰减量进一步增大,人类活动的贡献率分别增加为74.8%、73.1%、72.4%、57.7%;地表地下取用水、煤矿开采、水土保持措施等人类活动是径流衰减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径流衰减 VIC模型 归因分析 典型流域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水资源利用效益的时空演化及障碍因子分析
18
作者 焦士兴 魏凌菡 +4 位作者 王安周 尹义星 赵荣钦 李中轩 孟怡雯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2,147,共7页
为了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采用综合指数法测算了河南省水资源利用效益,运用ArcGIS 10.8软件分析了重心演变趋势,并运用障碍度模型探讨了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河南省各市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指数均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安阳生态效益指数... 为了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采用综合指数法测算了河南省水资源利用效益,运用ArcGIS 10.8软件分析了重心演变趋势,并运用障碍度模型探讨了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河南省各市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指数均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安阳生态效益指数增幅最大、商丘降幅最大,商丘经济效益指数增幅最大、平顶山增幅最小,濮阳社会效益指数增幅最大、鹤壁降幅最大;2)河南省水资源利用效益指数重心分布于郑州和许昌,呈现向东北迁移趋势,其中生态效益指数、经济效益指数和社会效益指数重心分别呈现向东南、东和东北迁移趋势;3)河南省水资源利用效益主要障碍因子区域差异明显,其中污水处理率、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亿元农业总产值用水量、城市建成区供水管道密度、自来水普及率分别是鹤壁、漯河、周口3个地级市,洛阳、平顶山2个地级市,安阳、新乡、焦作、濮阳、济源5个地级市,许昌、三门峡2个地级市,南阳、商丘、驻马店3个地级市第一大障碍因子;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万元GDP用水量、人均日生活用水量分别是开封、信阳、郑州的第一大障碍因子。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提升河南省水资源利用效益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利用 时空演化 综合指数法 障碍度模型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2024年河南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流行病学监测
19
作者 靳冬 赵胜杰 尼博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6期9-12,54,共5页
为掌握近年来河南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流行情况,2021—2024年对采自4211场次的80865份猪组织样品进行了PRRS病原学检测,并按年份、月份和季节,区域以及场点类别对检测结果进行了时间、空间和群间分布分析。结果显示:2021—2024年... 为掌握近年来河南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流行情况,2021—2024年对采自4211场次的80865份猪组织样品进行了PRRS病原学检测,并按年份、月份和季节,区域以及场点类别对检测结果进行了时间、空间和群间分布分析。结果显示:2021—2024年,河南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平均场群阳性率为3.23%,平均个体阳性率为1.18%,近4年PRRSV场群和个体阳性率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冬春季节,尤其是1月份和11月份阳性率相对较高;豫东、豫西和豫北地区阳性率相对较高,豫中和豫南地区相对较低;无害化处理厂PRRSV阳性率高于养殖场和屠宰场,种猪场和散养户无阳性样品检出。结果表明:河南省PRRSV分布具有一定时间、空间和群间特征,冬春季节高发、沿黄河和黄河以北地区流行较严重,无害化处理厂污染风险较高。提示应依据病原分布特征和流行规律,加强高发季节和流行区域的PRRS防控及净化工作,同时加强无害化处理厂、屠宰场的清洗消毒和生物安全管理,降低病原流行和散播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病原 监测 分析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特色蔬菜品牌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20
作者 董晓宇 常晓轲 +4 位作者 朱伟岭 史艳艳 李丽 杨凡 姚秋菊 《蔬菜》 2025年第7期12-18,共7页
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特色蔬菜产业具有种类多而体量大的特点,其品牌创建及发展情况对产业发展起到巨大引领作用。通过对河南省目前存在的各种特色蔬菜的面积、产量、品牌名称及特色的调研,总结了河南省特色蔬菜产业及其品牌发展情况,即... 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特色蔬菜产业具有种类多而体量大的特点,其品牌创建及发展情况对产业发展起到巨大引领作用。通过对河南省目前存在的各种特色蔬菜的面积、产量、品牌名称及特色的调研,总结了河南省特色蔬菜产业及其品牌发展情况,即河南省特色蔬菜种植规模稳定,形成了以辣椒、大蒜、大葱等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并培育出柘城辣椒、中牟大蒜等知名区域品牌;然而,产业仍面临连作障碍严重、机械化水平低、产业链延伸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科学规划优势产区、强化品种创新、促进农机农艺融合、深化产业融合及健全风险防控体系等对策,以推动河南省特色蔬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特色蔬菜 品牌 连作障碍 农机农艺融合 产业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