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瘀祛痰方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CYP2J3/EETs介导脂肪酸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赵娜 隋国媛 +3 位作者 王杰 曹慧敏 陈丝 贾连群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3-97,I0019,共6页
目的基于CYP2J3/EETs介导脂肪酸代谢探讨化瘀祛痰方防治血脂异常的机制。方法32只SPF级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化瘀祛痰方组、辛伐他汀组,每组8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各组给予高脂饲料喂饲,建立高脂血症模型。于第13周开始,... 目的基于CYP2J3/EETs介导脂肪酸代谢探讨化瘀祛痰方防治血脂异常的机制。方法32只SPF级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化瘀祛痰方组、辛伐他汀组,每组8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各组给予高脂饲料喂饲,建立高脂血症模型。于第13周开始,化瘀祛痰方组给予化瘀祛痰方灌胃,辛伐他汀组给予辛伐他汀灌胃,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给予相应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灌胃4周。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Elisa检测各组大鼠肝脏14,15-环氧二十碳三烯酸(14,15-epoxyeicosatrienoic acid,14,15-EET)水平;Real time RT-PCR检测肝脏组织细胞色素P450表氧化酶2J3(Cytochrome P450 oxidase 2J3,CYP2J3)、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1(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1,CPT-1)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组织CYP2J3、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ed protein kinase,AMPK)、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 CoA Carboxylase,ACC)、磷酸化乙酰辅酶A羧化酶(p-ACC)、CPT-1蛋白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C、TG和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肝脏脂质沉积显著,可见大量脂滴;肝脏组织内14,15-EET含量显著降低(P<0.01);肝脏CYP2J3、CP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p-AMPK/AMPK、p-ACC/ACC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经化瘀祛痰方及辛伐他汀干预后,大鼠血清TC、TG和L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肝脏脂质沉积情况明显改善,脂滴数明显减少;肝脏组织内14,15-EET水平显著升高(P<0.01);肝脏CYP2J3、CP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p-AMPK/AMPK、p-ACC/ACC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化瘀祛痰方可有效改善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异常,减轻肝脏脂质沉积情况,其机制可能与CYP2J3/EETs介导脂肪酸代谢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异常 环氧二十碳三烯酸 脂肪酸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MPK调控ACC/CPT1信号通路介导脂肪酸代谢探究化瘀祛痰方含药血清对HepG2细胞脂质沉积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吕丹 金迪 +1 位作者 隋国媛 贾连群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4-197,I0028,共5页
目的 观察化瘀祛痰方含药血清对HepG2细胞脂质沉积的影响,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1 mmol/L油酸棕榈酸混合液诱导HepG2细胞24 h构建脂质沉积模型,分别给予化瘀祛痰方含药血清、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denosine 5’-monophosphate(AMP)-... 目的 观察化瘀祛痰方含药血清对HepG2细胞脂质沉积的影响,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1 mmol/L油酸棕榈酸混合液诱导HepG2细胞24 h构建脂质沉积模型,分别给予化瘀祛痰方含药血清、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denosine 5’-monophosphate(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抑制剂及抑制剂+中药联合干预,油红O染色观察脂质沉积情况,试剂盒检测细胞中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含量,蛋白印迹法检测AMPK、p-AMPK、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 CoA Carboxylase, ACC)、p-ACC、肉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1,CPT1)蛋白相对表达量,以及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细胞中AMPK、ACC、CPT1 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化瘀祛痰方含药血清组细胞中脂滴数目减少、TG水平降低,细胞中p-AMPK、CPT1蛋白及CPT1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ACC、p-ACC蛋白及ACC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AMPK蛋白及基因相对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别(P>0.05);AMPK抑制剂组细胞中脂滴及TG含量升高,AMPK、CPT1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ACC、p-ACC蛋白及ACC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或P<0.01);与AMPK抑制剂相比,抑制剂+中药含药血清组细胞中脂滴数目减少、TG水平降低,AMPK、p-AMPK蛋白及AMPK mRNA相对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ACC、p-ACC蛋白及ACC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CPT1则相对表达升高(P<0.05或P<0.01)。结论 化瘀祛痰方含药血清可能通过激活AMPK使其磷酸化,并调控ACC/CPT1信号通路,抑制脂肪酸合成,促进脂肪酸氧化,从而降低HepG2细胞内的甘油三酯水平及脂质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含药血清 AMPK 磷酸 脂肪酸代谢 脂质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瘀祛痰颗粒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无复流患者心功能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陈韦 张明雪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106-109,共4页
目的探究化瘀祛痰颗粒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无复流患者心功能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以该院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无复流患者18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试... 目的探究化瘀祛痰颗粒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无复流患者心功能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以该院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无复流患者18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化瘀祛痰颗粒进行治疗,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周的治疗,并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心血管不良事件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心功能指标中射血分数(LVEF)均有所升高(P<0.05),但是试验组升高幅度更显著,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降低,对照组LVEDD升高,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SAQ相关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但试验组改善更为明显,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随访6个月后,试验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2.22%(2/9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11%(10/90),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56%(86/9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8.89%(71/90),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化瘀祛痰颗粒可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无复流者的临床症状,起到健脾益气、化瘀祛痰的作用,增加病灶区域局部心肌细胞微循环灌注量,促进心功能恢复,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PCI术 无复流 心功能 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瘀祛痰方对痰瘀互结证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功能及活性的影响
4
作者 张妮 肖蕾 +2 位作者 欧洋 李馨雅 佟惊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1-95,共5页
目的 探讨影响痰瘀互结证急性冠脉综合征(Acme coronary syndrome, ACS)患者血小板功能及活性的相关因素及化瘀祛痰方对其的作用。方法 前瞻性开放标签招募2022年6月—2023年6月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符合痰瘀互结证ACS... 目的 探讨影响痰瘀互结证急性冠脉综合征(Acme coronary syndrome, ACS)患者血小板功能及活性的相关因素及化瘀祛痰方对其的作用。方法 前瞻性开放标签招募2022年6月—2023年6月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符合痰瘀互结证ACS诊断标准同时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给予化瘀祛痰方治疗4周。检测化瘀祛痰方治疗前后血小板压积(Plateletcrit, PCT)、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 AA)最大聚集率、二磷酸腺苷(Adenosinediphosphate, ADP)最大聚集率、血小板活化标记物全血P选择素CD62p、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复合物PAC-1水平,探讨化瘀祛痰方对其的作用。同时采用Pearson、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探讨血小板功能及活性参数与ACS重要危险因素:吸烟史、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血脂水平、2型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病史的相关性。结果 1.化瘀祛痰方治疗后,痰瘀互结证ACS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C)水平明显下降,载脂蛋白A1(Apoprotein A1,APO-A1)水平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 TG)、载脂蛋白B(Apoprotein B,APO-B)、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水平呈下降趋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C)水平呈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化瘀祛痰方治疗后,痰瘀互结证ACS患者血小板压积减低,AA最大聚集率下降,CD62p、PAC-1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DP最大聚集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吸烟史、BMI、血脂水平与AA、ADP最大聚集率、CD62p、PAC1、血小板压积均无明显关系;2型糖尿病病史与血小板压积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且为正相关;高血压病病史与AA最大聚集率、CD62p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且均为正相关。结论 化瘀祛痰方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痰瘀互结证ACS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及活性,发挥其防治痰瘀互结证ACS的作用。吸烟史、BMI以及血脂水平与痰瘀互结证ACS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及活性均无明显相关性。2型糖尿病病史与痰瘀互结证ACS患者血小板压积之间存在正相关。高血压病病史与痰瘀互结证ACS患者AA最大聚集率、CD62p之间存在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结证ACS 血小板功能及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瘀祛痰颗粒治疗心力衰竭易损期痰浊血瘀证疗效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陈韦 侯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9期117-120,共4页
目的探究化瘀祛痰颗粒对心力衰竭易损期痰浊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110例心力衰竭易损期痰浊血瘀证的患者均来源于该院,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化瘀祛痰颗粒口服,两组患... 目的探究化瘀祛痰颗粒对心力衰竭易损期痰浊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110例心力衰竭易损期痰浊血瘀证的患者均来源于该院,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化瘀祛痰颗粒口服,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观察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无创血流动力学指标、心功能指标、6 min行走距离(6MWT)、中医证候积分、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无创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增高程度及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降低的程度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均下降,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6MWT均有所提高,观察组步行距离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所减少,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3.64%(2/5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54%(8/55)(P<0.05)。结论化瘀祛痰颗粒可有效改善心力衰竭易损期痰浊血瘀证的中医临床症状,可起到健脾化浊、活血化瘀的功效,显著改善心力衰竭易损期患者的心功能,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易损期 颗粒 浊血 无创血流动力学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祛痰化瘀方调节miR-155/Rheb/mTOR途径介导内皮细胞自噬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裴宇鹏 陈智慧 +6 位作者 孟晓媛 邵妍 董佳梓 张帆 张哲 杨关林 WANG Yan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9-34,I0016,I0017,共8页
目的探讨健脾祛痰化瘀方调节miR-155/Rheb/mTOR途径介导内皮细胞自噬防治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tic,AS)的机制。方法将40只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8只C57BL/6 Cnc小鼠作... 目的探讨健脾祛痰化瘀方调节miR-155/Rheb/mTOR途径介导内皮细胞自噬防治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tic,AS)的机制。方法将40只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8只C57BL/6 Cnc小鼠作为正常组。除正常组给予基础饲料外,其余各组给予高脂饲料。造模12周后,灌胃给药,正常组与模型组给予相应体积的生理盐水,阿托伐他汀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给予相应药物。4周后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的含量;HE染色观察主动脉病理及斑块变化情况;采用透射电镜观察主动脉自噬体超微结构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Q-PCR法检测miR-155、LC3、Rheb、GAPDHmRNA的表达;采用Wes全自动蛋白质印迹定量分析系统检测LC3、Rheb、p70s6k、p-p70s6k、mTOR、p-mTOR及β-actin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ApoE小鼠血清中TG、TC、LDL-C水平均显著升高,HDL-C水平显著下降(P<0.01);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主动脉管腔中斑块面积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电镜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主动脉超微结构自噬小体增多;模型组ApoEAS小鼠主动脉LC3-I、LC3-II、miR-155 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1),Rheb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模型组ApoEAS小鼠主动脉LC3-II/LC3-I显著下降(P<0.01),Rheb、p-mTOR/mTOR、p-P70S6K/P70S6K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经阿托伐他汀和健脾祛痰化瘀方药低、中、高剂量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阿托伐他汀组以及健脾祛痰化瘀方药低、中、高剂量组血清中TG、TC、LDL-C水平均发生显著性降低(P<0.01),HDL-C水平无明显变化趋势;HE染色结果显示阿托伐他汀和健脾祛痰化瘀方药低、中、高剂量组小鼠主动脉管腔中斑块面积范围明显减小、程度明显减轻;电镜结果显示阿托伐他汀和健脾祛痰化瘀方药低、中、高剂量组小鼠主动脉超微结构显示自噬小体减少;阿托伐他汀组以及健脾祛痰化瘀方药低、中、高剂量组LC3-I、LC3-II、miR-155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1或P<0.05),Rheb 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1或P<0.05);阿托伐他汀组以及健脾祛痰化瘀方药低、中、高剂量组LC3-II/LC3-I表达有所上调(P<0.01或P<0.05),Rheb、p-mTOR/mTOR、p-P70S6K/P70S6K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或P<0.05)。结论健脾祛痰化瘀方可能通过调节miR-155/Rheb/mTOR途径介导内皮细胞自噬从而达到防治AS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 AS miR-155/Rheb/mTOR途径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瘀祛痰方干预糖酵解途径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脂质沉积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崔运浩 曹慧敏 +7 位作者 孟嘉伟 宋囡 陈丝 王群 裘雪莹 吴瑶 贾连群 杨关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4-28,259,共6页
目的探讨化瘀祛痰方干预肝脏糖酵解途径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脂质沉积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24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化瘀祛痰方组,每组8只。正常组给予基础饲料喂饲,模型组和化瘀祛痰方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制备高脂血症模... 目的探讨化瘀祛痰方干预肝脏糖酵解途径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脂质沉积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24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化瘀祛痰方组,每组8只。正常组给予基础饲料喂饲,模型组和化瘀祛痰方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制备高脂血症模型。造模时间为4周,造模结束后灌胃给药4周。化瘀祛痰方组给予化瘀祛痰方10 mL/(kg·d)灌胃,其余两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HE及油红O染色观察大鼠肝脏组织形态学改变;ELISA法检测糖酵解关键酶己糖激酶-II(HK-II)、磷酸果糖激酶(PFKM)及丙酮酸激酶(PKM2)活性;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HK-II、PFKM、PK、cleaved-caspase3、cleaved-PARP、Bax、Bcl2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法检测肝脏HK-II、PFKM、PKM2、cleaved-caspase3、cleaved-PARP、Bax、Bcl2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C、TG和LDL-C含量显著升高,HDL-C含量有下降趋势;HE染色显示大鼠的肝细胞肿胀明显,肝细胞脂肪变性;油红O染色显示胞浆内含有大量脂肪空泡蓄积;肝脏HK-II、PFK、PKM2活性降低;肝脏组织HK-II、PFKM、PKM2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cleaved-caspase3、cleaved-PARP、Bax/Bcl2蛋白及mRNA的表达增高;与模型组比较,化瘀祛痰组大鼠血清TC、TG和LDL-C水平显著降低,HDL-C含量有升高趋势。肝脏HK-II、PFKM、PKM2活性升高。肝脏组织HK-II、PFKM、PKM2蛋白及mRNA表达升高,cleaved-caspase3、cleaved-PARP、Bax/Bcl2蛋白及mRNA的表达降低;肝细胞形态恢复或者部分恢复,胞浆内脂滴含量明显减少。结论化瘀祛痰方可能通过调控糖酵解途径,抑制肝脏细胞凋亡,减轻肝脏细胞脂质沉积,进而防治高脂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异常 糖酵解 肝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瘀祛痰方药含药血清调控PI3K/AKT通路对肝癌细胞自噬及上皮间质转化的调控作用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曲宁宁 翟亚荣 +3 位作者 裘雪莹 宋囡 贾连群 杨关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0-134,I0040,共6页
目的探讨化瘀祛痰方药含药血清调控PI3K/Akt通路对肝癌细胞自噬及上皮间质转化的调控作用。方法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空白组、化痰祛瘀方组,化瘀祛痰组给予16 g/kg灌胃,空白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各组大鼠连续灌胃10 d,1次/d。将H... 目的探讨化瘀祛痰方药含药血清调控PI3K/Akt通路对肝癌细胞自噬及上皮间质转化的调控作用。方法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空白组、化痰祛瘀方组,化瘀祛痰组给予16 g/kg灌胃,空白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各组大鼠连续灌胃10 d,1次/d。将HepG2细胞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处理组,TGF-β1+化痰祛瘀含药血清组,TGF-β1+阿霉素组。收集上述各组细胞,CCK-8法分析化瘀祛痰方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MDC染色法检测HepG2细胞自噬,Western Blot、qPCR检测各组细胞自噬、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和基因Beclin-1、LC3、E-cadherin和Vimentin的影响以及PI3K/Akt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化瘀祛痰含药血清能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MDC染色法显示化瘀祛痰方促进自噬小泡的形成。Western Blot和qPCR结果显示化瘀祛痰方上调Beclin-1、LC3 II水平促进自噬(P<0.01),下调E-cadherin水平(P<0.01),同时上调Vimentin水平(P<0.01),抑制HepG2细胞上皮间质转化,p-PI3K、p-Akt蛋白水平均显著下调(P<0.01)。结论化瘀祛痰方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通路活化,诱导HepG2细胞自噬,抑制细胞上皮间质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G2细胞 自噬 上皮间质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瘀祛痰方对ApoE^(-/-)AS小鼠主动脉G6PD/NF-κB表达及炎症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殷晓梅 吴瑶 +7 位作者 宋囡 翟亚荣 隋国媛 王莹 陈智慧 裴宇鹏 杨关林 贾连群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4-99,269,共7页
目的基于G6PD/NF-кB表达,探讨化瘀祛痰方对ApoE^(-/-)动脉粥样硬化(athrosclerotic,AS)小鼠斑块及炎症反应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方法24只ApoE基因敲除(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化瘀祛痰方组、辛伐他汀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2周。... 目的基于G6PD/NF-кB表达,探讨化瘀祛痰方对ApoE^(-/-)动脉粥样硬化(athrosclerotic,AS)小鼠斑块及炎症反应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方法24只ApoE基因敲除(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化瘀祛痰方组、辛伐他汀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2周。选用8只C57BL/6J小鼠作为空白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化瘀祛痰方组以及辛伐他汀组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空白组与模型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4周后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主动脉斑块形态学改变;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IL-6、IL-1β、TNF-α水平;Western Blot法及实时荧光定量Q-PCR法检测主动脉IL-6、IL-1β、TNF-α、G6PD、NF-κB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TC、TG和LDL-C含量显著升高(P<0.05或P<0.01),HDL-C含量无明显改变(P>0.05),主动脉内膜增厚,管腔狭窄,大量粥样斑块形成,血清中IL-6、IL-1β、TNF-ɑ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主动脉内IL-6、IL-1β、TNF-ɑ、G6PD、NF-κB蛋白及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相比,化瘀祛痰组及辛伐他汀组小鼠血清TC、TG和LDL-C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HDL-C含量无明显改变(P>0.05),主动脉斑块较模型组明显减小,血清中IL-6、IL-1β、TNF-ɑ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主动脉内IL-6、IL-1β、TNF-ɑ、G6PD、NF-κB蛋白及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化瘀祛痰方能够减小主动脉斑块大小,延缓AS进展,其机制可能与其调控G6PD/NF-κB表达,降低G6PD、NF-κB蛋白水平、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 G6PD/NF-κB表达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瘀祛痰方含药血清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通路蛋白表达减轻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英 那琳琳 +3 位作者 贾连群 庞琳琳 宝小双 张雅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14,I0016,共6页
目的从体外的角度探讨化瘀祛痰方含药血清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s endothelial cells, HUVECs)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从内质网应激途径(endoplasmic re... 目的从体外的角度探讨化瘀祛痰方含药血清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s endothelial cells, HUVECs)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从内质网应激途径(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ERS)探讨其机制。方法实验选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HUVECs为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ox-LDL处理组、化瘀祛痰方含药血清低、中、高剂量组,通过比色法检测NO生成量;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ATF6激活情况;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ERS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和正常对照组相比,ox-LDL处理组NO的生成量显著下降(P<0.01),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IRE1、PERK和GRP78蛋白表达增高(P<0.01),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ATF6发生明显的核转位;与ox-LDL处理组相比,化瘀祛痰方含药血清低、中、高剂量组NO的生成量显著增多(P<0.05,P<0.01,P<0.01),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ATF6核转位程度降低,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IRE1、PERK和GRP78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并且呈剂量依赖方式,中、高剂量效果显著(P<0.01,P<0.01)。结论化瘀祛痰方含药血清可有效缓解ox-LDL诱导的HUVECs细胞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提高NO的分泌量、抑制内质网应激途径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质网应激 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低密度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化瘀祛痰方介导hsa-miR-93的靶基因机制探究
11
作者 崔运浩 王群 +1 位作者 宋囡 贾连群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9-42,I0015-I0017,共7页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技术及miRNA挖掘技术探究化瘀祛痰方介导hsa-miR-93的靶基因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中药分子机制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检索化瘀祛痰方各中药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并...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技术及miRNA挖掘技术探究化瘀祛痰方介导hsa-miR-93的靶基因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中药分子机制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检索化瘀祛痰方各中药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并在targetscan、miRDB、PicTar、microRNA数据库中对hsa-miR-93的靶基因进行预测。并在Cytoscape 3.7.2中构建化瘀祛痰方-有效成分-靶基因-hsa-miR-93网络图。以及String网站中构建相关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图,最后在David数据库和R3.6.2中进行GO生物学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预测得到化瘀祛痰方173个活性化合物,hsa-miR-93交集靶基因279个,其中38个活性化合物与16个hsa-miR-93靶基因呈现潜在作用机制,并且富集到其作用机制可能存在于酶抑制剂活性、核激素受体结合、蛋白激酶活性调节、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活性调节等生物学功能,其通路可能与细胞周期、细胞衰老、肝细胞癌、癌症中的MicroRNAs、JAK-STAT、AMPK、HIF-1等信号通路有关,并可能与ESR1、SLC2A4、CCND1、APP、ATP1A2等靶基因起着重要作用。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究了化瘀祛痰方介导hsa-miR-93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特点,为进一步揭示化瘀祛痰方介导hsa-miR-93的靶基因作用机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hsa-miR-93 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瘀祛痰方调控长链非编码RNA-NEAT1/miR-27b对高脂血症大鼠胆固醇代谢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孟嘉伟 陈丝 +8 位作者 王群 于宁 吴瑶 王杰 翟亚荣 裘雪莹 杨关林 赵丹玉 贾连群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25-129,I0017,共6页
目的探讨化瘀祛痰方通过影响长链非编码RNA-NEAT1(Lnc-NEAT1)/miRNA-27b(miR-27b)调节高脂血症大鼠胆固醇代谢防治血脂异常机制研究。方法使用32只SPF级SD大鼠,将其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化瘀祛痰方组以及辛伐他汀组,其中每组8... 目的探讨化瘀祛痰方通过影响长链非编码RNA-NEAT1(Lnc-NEAT1)/miRNA-27b(miR-27b)调节高脂血症大鼠胆固醇代谢防治血脂异常机制研究。方法使用32只SPF级SD大鼠,将其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化瘀祛痰方组以及辛伐他汀组,其中每组8只。模型组、化瘀祛痰方组、辛伐他汀组大鼠采用喂饲高脂饲料的方法建立高脂血症模型。造模8周后,灌胃给药。化瘀祛痰方组给予化瘀祛痰方进行灌胃,辛伐他汀组给予辛伐他汀进行灌胃。给予正常组和模型组相应体积的生理盐水进行灌胃。4周后通过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的含量;采用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RT-qPCR法检测Lnc-NEAT1、miR-27b基因表达。RT-qPCR法与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肝X受体(LXR)、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体G5(ABCG5)、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体G8(ABCG8)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相较于正常组,模型组大鼠TC、TG和LDL-C相关水平显著升高,HDL-C水平显著降低,肝细胞体积变大,脂肪空泡明显。大鼠肝脏Lnc-NEAT1基因表达显著降低,miR-27b基因表达显著升高(P<0.01)。PPARγ、LXR、ABCG5、ABCG8基因及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相比,经化瘀祛痰方及辛伐他汀干预的高脂血症大鼠血清血脂异常得以改善,TC、TG和LDL-C水平显著降低,HDL-C水平显著升高,肝细胞脂肪空泡明显减少,化瘀祛痰方组大鼠肝脏miR-27b表达显著降低(P<0.01),Lnc-NEAT1表达显著升高(P<0.01)。化瘀祛痰方组和辛伐他汀组大鼠肝脏PPARγ,LXR,ABCG5,ABCG8基因及蛋白水平呈上升趋势,其中,化瘀祛痰方组大鼠肝脏LXR基因及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或P<0.01)。结论化瘀祛痰方可能通过影响Lnc-NEAT1/miR-27b/PPARγ纠正高脂血症大鼠胆固醇代谢异常,进而起到防治血脂异常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Lnc-NEAT1 血脂异常 胆固醇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铁死亡相关蛋白探讨化瘀祛痰方对高脂合并肝癌小鼠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15
13
作者 裘雪莹 贾连群 +1 位作者 宋囡 王群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37-141,I0027,共6页
目的探讨化瘀祛痰方防治肝癌的可能有效机制。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肝癌组、模型组、化瘀祛痰方低剂量组、化瘀祛痰方中剂量组和化瘀祛痰方高剂量组,每组8只。空白组和肝癌组予普通饲料喂养,其余各组予高脂饲料喂养;除空白... 目的探讨化瘀祛痰方防治肝癌的可能有效机制。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肝癌组、模型组、化瘀祛痰方低剂量组、化瘀祛痰方中剂量组和化瘀祛痰方高剂量组,每组8只。空白组和肝癌组予普通饲料喂养,其余各组予高脂饲料喂养;除空白组以外其余各组采用H22肝癌细胞原位注射的方法建立肝癌模型。于第12周开始,化瘀祛痰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化瘀祛痰方7.6、15.2、30.4 g/kg灌胃,空白组、肝癌组及模型组给予相应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各组灌胃4周后,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肝细胞活性氧簇(ROS)、还原性谷胱甘肽(GSH)水平,肝脏铁死亡相关因子p53、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胱氨酸/谷氨酸反向转运体(xCT)蛋白及mRNA表达;观察肝脏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TC、TG、 LDL-C含量显著升高,HDL-C含量显著降低(P<0.01);肝癌组和模型组小鼠肝脏组织内ROS水平显著增高,GSH水平显著下降(P<0.01),肝脏组织p53蛋白及mRNA的表达增高,GPX4、xCT蛋白和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HE染色显示肝细胞肿胀明显且胞浆内含有大量脂肪空泡蓄积,且模型组的病理作用效果比肝癌组更显著(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化瘀祛痰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TC、TG和LDL-C水平显著降低,HDL-C含量显著升高;肝脏组织内ROS水平显著下降,GSH水平显著升高(P<0.01);p53蛋白及mRNA的表达降低,GPX4、xCT蛋白和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肝细胞形态恢复或者部分恢复,胞浆内脂滴含量明显减少。结论化瘀祛痰方可能通过调控p53/xCT/GPX4通路影响肝细胞铁死亡,减轻肝脏脂质过氧化损伤,从而防治肝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原发性肝癌 高脂 脂质过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瘀祛痰方对高脂血症合并肝癌小鼠PPP途径及脂肪酸合成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翟亚荣 孟嘉伟 +5 位作者 裘雪莹 赵娜 曹媛 隋国媛 宋囡 贾连群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8-113,I0019,共7页
目的观察化瘀祛痰方对高脂血症合并肝癌小鼠磷酸戊糖(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PPP)途径及脂肪酸合成的影响。方法将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肝癌组、高脂合并肝癌组、化瘀祛痰方低、中、高剂量组。空白对照组和肝癌组予普通... 目的观察化瘀祛痰方对高脂血症合并肝癌小鼠磷酸戊糖(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PPP)途径及脂肪酸合成的影响。方法将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肝癌组、高脂合并肝癌组、化瘀祛痰方低、中、高剂量组。空白对照组和肝癌组予普通饲料喂养,高脂合并肝癌组及中药组予高脂饲料喂养。12周后肝脏原位注射H22肝癌细胞造模,空白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造模成功后,中药组予化瘀祛痰方中药7.60 g/kg、15.20 g/kg、30.40 g/kg灌胃,其余各组予等量生理盐水。3周后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酯(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酯(HDL-C)的含量;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甲胎蛋白(AFP)、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水平;Wes法及Realtime RT-PCR法检测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s)、己糖激酶(hexokinase,HK)、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转酮醇酶(transketolase,TKTL)、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 Co A carboxylase,ACC)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HE染色显示,肝癌组小鼠肝脏肝索排列紊乱,肝小叶结构不清,出现空泡样变性结构;高脂合并肝癌组除上述表现外,肝细胞出现脂肪空泡,脂肪性变明显,部分肝细胞胞浆出现液化、退变甚至被吸收消失;与空白对照及肝癌组比较,高脂合并肝癌组血清TC、TG、LDL-C、AFP、AST、ALT含量均显著升高,HDL-C含量降低;GLUT4、HK2、G6PD、TKTL1、ACC蛋白及mRNA表达增加(P<0.05或P<0.01)。中药干预后,肝索排列紊乱程度有所改善,肝小叶结构较为清晰,脂肪空泡减少,肝细胞的液化、退变现象明显比高脂合并肝癌组减少;血清TC、TG、LDL-C、AFP、AST、ALT含量均显著下降,HDL-C含量升高;GLUT4、HKⅡ、G6PD、TKTL1、ACC蛋白及mRNA表达均降低(P<0.05或P<0.01)。结论化瘀祛痰方可能通过影响PPP途径和脂肪酸合成,减轻高脂血症对肝癌的影响,从而防治原发性肝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 高脂血症 肝癌 代谢重编程 PPP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