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痰活血通络方调节肠道菌群抑制脂多糖介导的炎症通路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小鼠血管损伤 被引量:3
1
作者 曾祥法 王武胜 +4 位作者 程璇 葛春蕾 叶焰 江晓翠 萧闵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1-45,I0010,I0011,I0012,I0013,共9页
目的从肠道菌群探讨化痰活血通络方治疗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机制,为化痰活血通络方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25只雄性ApoE^(-/-)小鼠,高脂饲料喂养12周,制备AS模型;分为模型组、全方组、通络组、化痰组、他汀组各5只,另设C... 目的从肠道菌群探讨化痰活血通络方治疗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机制,为化痰活血通络方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25只雄性ApoE^(-/-)小鼠,高脂饲料喂养12周,制备AS模型;分为模型组、全方组、通络组、化痰组、他汀组各5只,另设C57BL/6J雄性小鼠5只作为正常组,各组相应药物灌胃治疗12周。采用16S rRNA扩增子测序检测肠道菌群;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小鼠主动脉及肠道的病理形态;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相关指标,Western blot法检测Toll样受体4(TLR4)、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核因子-κB(NF-κB)、白介素-6(IL-6)蛋白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中物种丰富度及多样性下降明显,厚壁菌门(Firmicutes)与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比例(F/B)显著上升,血清中脂多糖(LPS)、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主动脉中TLR4、NLRP3、NF-κB、IL-6蛋白含量显著上升(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显著下降(P<0.01),小鼠主动脉斑块面积显著增加(P<0.01)并伴有大量泡沫细胞及炎性浸润,肠内有大片绒毛脱落与固有层裸露,与模型组相比全方组可显著增加物种丰富度及多样性,降低F/B的比例(P<0.01),提高有益菌的相对丰度,降低有害菌的相对丰度,在全方组与阿托伐他汀组中LPS、TG、TC、LDL-C、TLR4、NLRP3、NF-κB、IL-6均显著下降(P<0.01),HDL-C显著上升(P<0.01),并且可明显缓解上述病理改变。结论化痰活血通络方可改善肠道菌群的组成及脂代谢,减少LPS的产生,并通过TLR4/NF-κB/NLRP3信号通路下调主动脉中炎性因子的表达,减少脂质的积累来缓解ApoE^(-/-)小鼠的动脉粥样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痰 动脉粥样硬化 肠道菌群 脂多糖 脂代谢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化瘀通络方联合火针刺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血清D-二聚体、IL-6、TNF-a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杨雪 李亦聪 +2 位作者 林景琳 余文林 李轶群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1-255,共5页
目的 探究活血化瘀通络方联合火针刺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血清D-二聚体、白介素-6(interleakin-6,IL-6)、肿瘤坏死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1年2月—2022年2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内... 目的 探究活血化瘀通络方联合火针刺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血清D-二聚体、白介素-6(interleakin-6,IL-6)、肿瘤坏死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1年2月—2022年2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及中医康复科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根据病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包含阿司匹林肠溶片、依达拉奉、复方甘露醇、胞二磷胆碱注射液),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活血化瘀通络方联合火针刺法,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血流动力学指标、D-二聚体、IL-6、TNF-α、认知功能、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最大峰值流速(spectral atlas systolic peak velocity, Vs)、舒张末流速(end diastolic velocity, Vd)、平均流速(mean velocity, Vm)、血管搏动指数(pulsatile index, PI)、血管阻力指数(resistant index, RI)等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Vs、Vd、Vm、PI、RI等水平较高(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eural function defect score, NFDS)、生活质量量表(quality of life scale, SS-QOL)评分降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评分增高(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NFDS评分、SS-QOL评分降低,MMSE评分较高(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D-二聚体、IL-6、TNF-α水平降低(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血清D-二聚体、IL-6、TNF-α水平较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活血化瘀通络方联合火针刺法能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指标,促进认知功能的恢复,其作用机制与抑制血清D-二聚体、TNF-α和IL-6的合成与释放具有密切相关性,适宜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瘀 火针刺法 急性脑梗死 流动力学 D-二聚体 IL-6 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通络解毒方联合rtPA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及对MCP-1、sICAM-1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叶先智 姚桂芬 +3 位作者 彭安林 赵晶 付守芝 严喜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研究活血通络解毒方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动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sICAM-1)的变化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2月—2019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采... 目的研究活血通络解毒方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动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sICAM-1)的变化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2月—2019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内科基础病治疗,对照组加用rtPA动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加用活血通络解毒方联合rtPA动脉溶栓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4 h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量表(NIHS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4 d后NIHSS评分[(10.10±1.64)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90.70%,39/43)高于对照组(74.42%,32/43),但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发生率(6.98%,3/43)与对照组(9.30%,4/43)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CP-1、sICAM-1、D-二聚体(D-D)水平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MCP-1、sICAM-1、D-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通络解毒方联合rtPA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可调节VEGF、MCP-1、sICAM-1、D-D的表达水平,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毒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 动脉溶栓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