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4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龙江省黄芪在食品产业中的开发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月明 马雪松 +2 位作者 于宗玄 吴青松 肖湘 《现代食品》 2025年第1期14-17,共4页
本文深入探讨了黑龙江省黄芪的植物特性、化学成分、药理作用,阐述了黑龙江省黄芪的生长分布及黄芪作为药食同源物质的历史渊源,分析了黄芪在食品产业中的开发潜力,讨论了黄芪食品产业开发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同时对未来黑龙江省黄芪... 本文深入探讨了黑龙江省黄芪的植物特性、化学成分、药理作用,阐述了黑龙江省黄芪的生长分布及黄芪作为药食同源物质的历史渊源,分析了黄芪在食品产业中的开发潜力,讨论了黄芪食品产业开发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同时对未来黑龙江省黄芪在食品产业中的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药食同源 食品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己黄芪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探讨
2
作者 张雯 李长辉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5年第2期303-311,共9页
目的:借助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来探究防己黄芪汤在治疗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方面的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我们借助TCMSP和ETCM两种数据库筛选防己黄芪汤的有效化学组分和与其相关联的作用靶点;然后利用人类基... 目的:借助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来探究防己黄芪汤在治疗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方面的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我们借助TCMSP和ETCM两种数据库筛选防己黄芪汤的有效化学组分和与其相关联的作用靶点;然后利用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搜索DKD疾病的相关基因靶点。将疾病靶点与药物靶点取交集并利用String平台构建交集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间相互作用(PPI)网络。将PPI网络的TSV文件导入Cytoscape3.7.1软件中,根据度值来设定靶点的形状大小和明暗程度以直观展示核心靶点;利用Metascape数据库对成药-疾病交集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得到防己黄芪汤治疗DKD的主要生物进程与通路。最后使用Autodock软件和Pymol软件进行分子对接模拟和可视化展示。结果:得到防己黄芪汤的潜在作用靶点235个,DKD的潜在靶点3665个,两者的交集靶点179个,经筛选得到的核心靶点有肿瘤蛋白p53(tumor protein p53,TP53)、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 serine/threonine kinase 1,AKT1)等;GO功能富集分析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包括:对激素的反应、对无机物的反应、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TP53与槲皮素及山奈酚、AKT1与槲皮素及山奈酚结合活性均良好。结论:防己黄芪汤可以通过干预多基因、多靶点、多通路来治疗DKD。它可以改善血糖血脂的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缓解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改善肾脏血流动力学等,从多种方面起到治疗DKD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己黄芪汤 糖尿病肾病 作用机制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莪术药对文献剂量配比与抗肿瘤“异病同治”机理探讨
3
作者 赵一鸣 徐曼曼 李杰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5年第1期42-48,I0014-I0016,共10页
目的探讨黄芪-莪术药对文献规律及其在抗肿瘤研究中的作用机理。方法利用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黄芪-莪术药对相关文献,并进行在线可视化分析与剂量配比研究。利用TCMSP和Uniprot网站筛选黄芪-莪术药对作用靶点,与多种肿瘤及炎症相关基因... 目的探讨黄芪-莪术药对文献规律及其在抗肿瘤研究中的作用机理。方法利用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黄芪-莪术药对相关文献,并进行在线可视化分析与剂量配比研究。利用TCMSP和Uniprot网站筛选黄芪-莪术药对作用靶点,与多种肿瘤及炎症相关基因集交集,进而利用String数据库对“药对-肿瘤-炎症”三者交集靶点的富集通路进行分析。结果黄芪-莪术药对相关文献量成逐年上升趋势,2005年是文献量增长的重要拐点。肿瘤学领域是该药对研究的重要领域,其中肺癌、乳腺癌、肝癌、胃癌、结肠癌和卵巢癌研究均有报导。发文量最多的机构和作者分别是南京中医药大学(64篇)与唐德才(31篇)。黄芪-莪术药对抗肿瘤文献中剂量配比主要分布在1∶1(34.9%)、2∶1(30.2%)、3∶1(9.3%)这三种比例。黄芪-莪术药对作用靶点与上述6种肿瘤以及炎症基因集共有240个交集作用靶点。这些靶点在Pathways in cancer(70个)、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40个)、MAPK signaling pathway(36个)和Fluid shear stress and atherosclerosis(35个)为代表的KEGG通路是富集。结论黄芪-莪术药对具有广谱抗肿瘤作用,并可能通过调节炎症的方式截断“炎癌转变”和发挥“异病同治”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莪术 药对 剂量 异病同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阳健脾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谢思鹏 林才志 +3 位作者 梁景菊 韦佳宋 吕泓明 曹育启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5年第2期20-23,共4页
通过阐述分析引起胃食管反流病主要的临床病因病机,在原有的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辨证证型上,增加讨论脾、胃、肝等脏腑虚寒的相关辨证分型,通过归纳总结中医及相关疗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提出温阳健脾法的认识,及相关中医辨证认识、作用原... 通过阐述分析引起胃食管反流病主要的临床病因病机,在原有的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辨证证型上,增加讨论脾、胃、肝等脏腑虚寒的相关辨证分型,通过归纳总结中医及相关疗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提出温阳健脾法的认识,及相关中医辨证认识、作用原理探讨、主要临床药物应用及进展。认为温阳健脾法用于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具有十分良好稳定的远期临床观察疗效,其主要代表方药为黄芪建中汤、健脾和胃温阳利膈方及吴茱萸汤等具有很明显广阔的新药临床及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阳健脾法 黄芪建中汤 健脾和胃温阳利膈方 吴茱萸汤 胃食管反流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方防己黄芪汤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5
作者 武子健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5年第1期181-186,共6页
防己黄芪汤出自《金匮要略》为张仲景经方之一,具有益气祛风,健脾利水功效,主治皮水及风湿痹症。现代医家利用其益气利水消肿及益气固表除湿作用,不断化裁加减,拓展其治疗范围,可应用于多种内科疾病及疑难杂症的治疗如肾病综合征、肾小... 防己黄芪汤出自《金匮要略》为张仲景经方之一,具有益气祛风,健脾利水功效,主治皮水及风湿痹症。现代医家利用其益气利水消肿及益气固表除湿作用,不断化裁加减,拓展其治疗范围,可应用于多种内科疾病及疑难杂症的治疗如肾病综合征、肾小球肾炎、高血压肾损伤、糖尿病肾病、心力衰竭、骨关节疾病、肥胖症、乳腺癌术后水肿、肝硬化腹水等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通过总结防己黄芪汤的治疗经验及学术思想,不仅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异病同治的治疗理念,同时对于经方的继承和发扬也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己黄芪汤 临床研究 综述 名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山药粥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剖宫产后气虚证患者恶露不绝疗效观察
6
作者 郑胜侠 赵丙花 +1 位作者 胡宁宁 陈蕾 《西部中医药》 2025年第2期146-148,共3页
目的:观察黄芪山药粥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剖宫产后气虚证患者恶露不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剖宫产后恶露不绝患者10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2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黄芪山药粥联合中药穴位... 目的:观察黄芪山药粥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剖宫产后气虚证患者恶露不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剖宫产后恶露不绝患者10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2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黄芪山药粥联合中药穴位贴敷,连续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恶露情况、气虚证单项指标评分、子宫复旧相关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止例数较对照组增多(P<0.05),止血时间较对照组降低(P<0.01);两组患者气虚血瘀证单项症状评分均降低(P<0.01),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子宫三径和减少(P<0.01),子宫下降幅度增加(P<0.01),治疗组子宫复旧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08%(51/52),高于对照组的84.62%(44/52)(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予黄芪山药粥联合中药穴位贴敷可促进剖宫产后恶露不绝气虚证患者止血及子宫复旧,改善中医证候,效果优于常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露不绝 气虚证 穴位贴敷 黄芪山药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岐湾三倍体牡蛎养殖区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许翠娅 杨芳 +4 位作者 郑盛华 陈小红 林永青 魏姗姗 席英玉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0-489,共10页
为研究三倍体牡蛎养殖区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影响因子,于2021年12月—2022年9月,对福建省连江县黄岐湾三倍体牡蛎养殖区开展逐月调查,并分析了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丰度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养殖区浮游植物共有6门65属... 为研究三倍体牡蛎养殖区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影响因子,于2021年12月—2022年9月,对福建省连江县黄岐湾三倍体牡蛎养殖区开展逐月调查,并分析了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丰度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养殖区浮游植物共有6门65属133种,其中硅藻门101种,甲藻门28种,蓝藻门、金藻门、裸藻门和原生动物门各1种,以广温广盐种最为常见且丰度占绝对优势,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柔弱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delicatissima),优势度分别为0.798和0.027;浮游植物丰度月平均值范围为1.80×10^(4)~4.14×10^(6)cells/L,平均值为5.33×10^(5)cells/L,湾外养殖区丰度显著高于湾内(P<0.05);浮游植物多样性水平较高,群落结构较稳定;冗余分析显示,影响浮游植物优势种丰度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总磷、活性磷酸盐、盐度和化学需氧量,其中,中肋骨条藻受水温、活性磷酸盐影响最大,柔弱拟菱形藻受Si/P值影响最大。研究表明,中肋骨条藻的高优势度与其广温广盐特性、较强的光适应生理特征及海水中丰富的硅酸盐有关;在磷相对限制的河口海湾,磷含量和盐度是影响浮游植物优势种丰度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三倍体牡蛎 环境因子 黄岐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茎叶提取物对仔猪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免疫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刘燕 蒋明琴 李进杰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44,共4页
文章旨在探究添加不同水平黄芪茎叶提取物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免疫机能的影响。试验将120头健康的体重(25±0.5)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组10头,试验分别在基础... 文章旨在探究添加不同水平黄芪茎叶提取物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免疫机能的影响。试验将120头健康的体重(25±0.5)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组10头,试验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组)、1.0%(2组)、1.5%(3组)、2.0%(4组)黄芪茎叶提取物,预饲期10d,整个试验为期56d。结果表明:(1)试验3、4组平均日增重较1组分别显著提高11.6%、10.1%(P <0.05),其料重比较1组分别显著降低9.4%、7.0%(P <0.05);(2)试验3、4组粪便中的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的养分表观消化率较1组分别显著提高10.9%、10.8%、10.8%、11.2%、16.5%、15.9%(P <0.05);(3)试验3、4组血清中IgA、IgG、IL-2含量较1组分别显著提高10.8%、11.7%、12.0%、13.7%、22.9%、25.1%(P <0.05),其血清中TNF-α含量较1组分别显著降低20.8%、22.1%(P <0.05)。综上所述,添加1.5%黄芪茎叶提取物可以提高“杜×长×大”二元杂交仔猪的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免疫机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茎叶提取物 仔猪 生长性能 养分表观消化率 免疫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乳腺癌化疗后手足麻木的效果 被引量:1
9
作者 殷飞 倪毅 +4 位作者 刘伟 钱炜伟 刘蕾 马家礼 许桐林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5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化疗后手足麻木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乳腺癌化疗后手足麻木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色球法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乳腺癌化疗后手足麻木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乳腺癌化疗后手足麻木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色球法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比较两组手足麻木消退时间、治疗效果、关节活动度。结果:观察组手足麻木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治疗前,两组关节前屈、外展、后伸、内收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关节前屈、外展、后伸、内收角度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乳腺癌化疗后手足麻木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缓解手足麻木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化疗 黄芪桂枝五物汤 手足麻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针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脊髓损伤恢复期的临床效果
10
作者 刘洁 邓建华 +2 位作者 赵青喜 邵瑞诗 郭俊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3期98-101,共4页
目的 观察火针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脊髓损伤恢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10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中医医院康复医学科及老年病科治疗90例脊髓损伤恢复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火针组、中药组、联合... 目的 观察火针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脊髓损伤恢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10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中医医院康复医学科及老年病科治疗90例脊髓损伤恢复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火针组、中药组、联合组,每组30例。三组均给予常规基础康复训练,火针组增加火针治疗,中药组增加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联合组增加火针联合口服黄芪桂枝五物汤,三组均持续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感觉功能评分量表、ASIA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结果 治疗后,三组ASIA感觉功能评分量表中轻触觉、ASIA感觉功能评分量表中针刺觉、ASIA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高于火针组、中药组(P<0.05)。结论 火针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能显著改善脊髓损伤恢复期患者的感觉功能、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针 黄芪桂枝五物汤 脊髓损伤恢复期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煎剂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肾损伤的疗效
11
作者 张丽 羊仙 张笑茹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7期983-985,共3页
目的探讨黄芪煎剂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治疗急性肾损伤(AKI)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100例AKI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GSH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黄芪煎剂口服。检测治... 目的探讨黄芪煎剂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治疗急性肾损伤(AKI)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100例AKI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GSH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黄芪煎剂口服。检测治疗前及治疗7 d、14 d时血清尿酸、肌酐、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及尿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水平,比较两组病情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多尿期时间、少尿期时间、血肌酐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及临床预后。结果治疗7d、14d,两组血清SUA、Scr、BUN、eGFR及尿TIMP-2、IGFBP7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病情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多尿期时间、少尿期时间与Scr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及28 d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煎剂联合GSH治疗AKI能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清SUA、Scr、BUN水平及尿中TIMP-2、IGFBP7水平,保护肾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黄芪 还原型谷胱甘肽 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益肾颗粒对阳虚证Ⅱ型心肾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12
作者 李德军 肖根发 +1 位作者 李国彬 廖坤莹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20期74-77,118,共5页
目的 研究黄芪益肾颗粒对阳虚证Ⅱ型心肾综合征(CRS)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白云院区心血管科2021年9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110例阳虚证Ⅱ型CRS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接受... 目的 研究黄芪益肾颗粒对阳虚证Ⅱ型心肾综合征(CRS)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白云院区心血管科2021年9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110例阳虚证Ⅱ型CRS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芪益肾颗粒1包tid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心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炎症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室短径缩短率、舒张早期峰值/舒张晚期峰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胱抑素C、血肌酐、尿素氮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黄芪益肾颗粒可改善阳虚证Ⅱ型CRS患者中医症候及心肾功能,减轻炎症反应,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虚证 Ⅱ型心肾综合征 黄芪益肾颗粒 心功能 肾功能 炎症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莪术-重楼配伍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杜利莉 王钢 +5 位作者 梁研 赵凡 应佳辉 尹刚 唐德才 卞勇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7-144,共8页
目的探讨黄芪-莪术-重楼配伍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及其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佛波酯(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PMA)和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刺激THP-1细胞建立M2型巨噬细胞极化模型。实验... 目的探讨黄芪-莪术-重楼配伍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及其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佛波酯(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PMA)和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刺激THP-1细胞建立M2型巨噬细胞极化模型。实验分为M0组(PMA处理)、M2组(PMA+IL-4处理)、M2+黄芪-莪术-重楼组(PMA+IL-4+黄芪-莪术-重楼配伍处理)。CCK-8检测黄芪-莪术-重楼配伍冻干粉对巨噬细胞活力影响;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巨噬细胞极化标志物、谷氨酰胺酶(Glutaminase,GLS)mRNA和蛋白表达;ELISA检测细胞上清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含量;CCK-8和Transwell实验检测黄芪-莪术-重楼配伍干预巨噬细胞的培养上清,即条件培养基(Conditioned medium,CM),对结直肠癌细胞HCT116增殖和迁移能力影响。结果与M0组相比,M2组IL-10、甘露糖受体(Mannose receptor,CD206)、精氨酸酶1(Arginase 1,ARG1)、GLS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P<0.001),巨噬细胞分泌IL-10、TGF-β水平显著升高(P<0.01,P<0.001);与M2组相比,M2+黄芪-莪术-重楼配伍组IL-10、CD206、ARG1、GLS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P<0.01,P<0.001),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细胞上清中IL-10、TGF-β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1)。CCK-8和Transwell结果显示,与M0-CM组相比,M2-CM组促进HCT116细胞增殖和迁移(P<0.01,P<0.001),M2+黄芪-莪术-重楼-CM组较M2-CM组显著抑制HCT116细胞增殖并使细胞迁移数显著减少(P<0.01,P<0.001)。结论黄芪-莪术-重楼配伍可通过调控巨噬细胞极化,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其机制可能与谷氨酰胺代谢关键酶GLS表达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莪术-重楼配伍 结直肠癌 迁移 巨噬细胞极化 G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预防奥沙利铂致胃癌患者周围神经毒性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磊 郑磊 +2 位作者 张梅 张家乐 于东风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7-20,共4页
目的观察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对奥沙利铂致胃癌患者周围神经毒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使用奥沙利铂的胃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奥沙利铂化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共治疗4个月。治... 目的观察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对奥沙利铂致胃癌患者周围神经毒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使用奥沙利铂的胃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奥沙利铂化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共治疗4个月。治疗后采用Levi分级标准比较两组周围神经毒性,同时比较两组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血液毒性、肝功能异常率和肿瘤标志物升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Levi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液毒性分级(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分级),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率和肿瘤标志物升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可以预防和缓解胃癌患者使用奥沙利铂所致的周围神经毒性和消化道不良反应,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桂枝五物汤 奥沙利铂 周围神经毒性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异病同治”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惠敏 王欢欢 +3 位作者 冯梅 高源 董莹莹 柏冬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426-438,共13页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从益气活血的角度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和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异病同治”的作用机制。方法 本研究运用网络...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从益气活血的角度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和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异病同治”的作用机制。方法 本研究运用网络药理学,从中医“同治异病”的角度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DPN、RA的作用机制。结果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DPN、RA都采用了益气温经、和血通痹的治疗方法,证实了DPN、RA在其证候特点的相同点,也推出了两者“异病同治”的客观存在性。黄芪桂枝五物汤对DPN和RA的治疗作用主要是通过整体调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osylation end products, AGEs)—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of AGEs, RAGE)信号通路实现的,但对不同病变有不同的侧重点。DPN的治疗主要通过抑制神经元凋亡和刺激突触再生来保护神经。RA的治疗往往依赖于对肿瘤坏死因子(transforming necrosis factor, TNF)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 TLRs)信号通路、白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信号通路等炎症相关通路的调节,以减少炎性因子,调节免疫。结论 黄芪桂枝五物汤可通过相同途径和不同途径治疗DPN、RA,两者虽有相通之处和内在联系,但也有不同之处,故应着眼于不同的方向,为研究提供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桂枝五物汤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异病同治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类风湿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黄芪治疗骨骼肌减少症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涛 叶斌 +1 位作者 严隽陶 马书杰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1期39-47,共9页
目的:使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黄芪治疗骨骼肌减少症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筛选黄芪的活性成分并预测其作用... 目的:使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黄芪治疗骨骼肌减少症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筛选黄芪的活性成分并预测其作用靶点;筛选GEO与人类基因数据库(the human gene database,GeneCards)中有关骨骼肌减少症的相关基因并进行合并;使用STRING在线数据库将疾病与药物交集靶点进行蛋白相互作用分析,并使用Cytoscape 3.7.2软件对蛋白-蛋白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PPI)进行拓扑学分析,确定核心靶点;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使用AutoDockTools等软件对药物关键分子与疾病关键蛋白进行分子对接验证;最后利用DAVID数据库对潜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分析,探究黄芪治疗骨骼肌减少症的生物功能,通过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探究黄芪治疗骨骼肌减少症的主要信号通路。结果:共得到黄芪有效活性成分作用靶点155个,骨骼肌减少症相关基因靶点1057个,药物-疾病交集靶基因36个,主要包括Akt1、p53、VEGFA、TNF、ESR1等“;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调控网络显示槲皮素、华良姜素、联苯双酯、7-O-methylisomucronulatol、异鼠李素等药物活性成分在治疗骨骼肌减少症中发挥作用;分子对接验证实现了5种主要活性成分与5种关键靶点蛋白的对接,结果发现其均具有较强的结合活性;GO分析结果显示,黄芪治疗骨骼肌减少症主要与调控炎症反应及凋亡过程的正调控、细胞对缺氧的反应、细胞衰老等生物学过程有关,并影响蛋白质结合、转运活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结合、肌动蛋白结合、生长因子活性、蛋白磷酸酶抑制剂活性等分子功能;KEGG分析显示靶点基因主要富集在癌症、肿瘤坏死因子、低氧诱导因子-1、细胞凋亡等通路。结论:黄芪可能通过同时调控多个靶点基因及相关信号通路,发挥诱导细胞衰老和凋亡、改善局部微循环、降低细胞外基质降解速度、减轻慢性炎症及氧化应激损伤等作用,以延缓骨骼肌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减少症 生物信息学 网络药理学 信号通路 分子对接 黄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联合甲钴胺对恶性肿瘤奥沙利铂化疗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焕焕 聂志勇 +3 位作者 吴涛 袁冬冬 张悦姗 刘文会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1期156-160,共5页
目的:探讨中医药联合甲钴胺对恶性肿瘤奥沙利铂化疗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20年9月—2022年9月就诊的82例奥沙利铂化疗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41例,给... 目的:探讨中医药联合甲钴胺对恶性肿瘤奥沙利铂化疗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20年9月—2022年9月就诊的82例奥沙利铂化疗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41例,给予甲钴胺片治疗)和B组(41例,给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甲钴胺片治疗),2组患者均进行为期1个月的治疗后对疗效进行评估。将2组患者周围神经毒性分级,改善情况,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前后卡诺夫斯凯计分(KPS)、疼痛数字分级评分(NRS)评分,神经传导速度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周围神经毒性分级均有所好转,且B组相较于A组改善效果较好;B组患者神经毒性改善有效率比A组高;B组患者中医证候有效率比A组高;治疗后2组患者NRS评分均比治疗前下降,且B组比A组低;治疗后2组患者正中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均比治疗前上升,且B组比A组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联合甲钴胺片治疗恶性肿瘤奥沙利铂化疗所致周围神经毒性,可使患者周围神经毒性分级与疼痛程度下降,提高周围神经毒性效果与中医证候疗效,改善神经传导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桂枝五物汤 甲钴胺 恶性肿瘤 奥沙利铂 化疗 周围神经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己黄芪汤联合丹参饮治疗脾肾气虚型慢性肾衰并发心衰患者肾脏血流、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立彦 陈伟涛 张大伟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7期775-778,共4页
目的探究防己黄芪汤联合丹参饮治疗脾肾气虚型慢性肾衰并发心衰患者肾脏血流、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脾肾气虚型慢性肾衰并发心衰患者82例,按照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联合组42例。对照组给予丹... 目的探究防己黄芪汤联合丹参饮治疗脾肾气虚型慢性肾衰并发心衰患者肾脏血流、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脾肾气虚型慢性肾衰并发心衰患者82例,按照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联合组42例。对照组给予丹参饮治疗;联合组给予防己黄芪汤联合丹参饮治疗。评估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水平;比较2组治疗前后肾功能、炎症因子、肾脏血流、心功能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症候积分水平、肾功能水平、炎症因子水平、肾脏血流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联合组较对照组下降程度更低(P<0.05);治疗后,2组心功能水平比较,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上升,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下降,且联合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防己黄芪汤联合丹参饮治疗后,脾肾气虚型慢性肾衰并发心衰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水平降低,改善肾功能、改善炎症因子水平、肾脏血流水平,改善心功能水平,具有显著的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己黄芪汤 丹参饮 脾肾气虚型慢性肾衰并发心衰 肾脏血流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名方黄芪桂枝五物汤不同形态基准物质质量评价及分析
19
作者 谢思梅 陈盛君 +4 位作者 祝倩倩 王协和 李媚 何雨晴 文红梅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10-721,共12页
目的建立经典名方黄芪桂枝五物汤(Huangqi Guizhi Wuwu Decoction,HGWD)物质基准;研究HGWD饮片-水煎液-浓缩液-冻干粉全过程量值传递规律,为含挥发性物质的经典名方基准样品的制备方法和科学评定提供借鉴。方法根据国家发布的《古代经... 目的建立经典名方黄芪桂枝五物汤(Huangqi Guizhi Wuwu Decoction,HGWD)物质基准;研究HGWD饮片-水煎液-浓缩液-冻干粉全过程量值传递规律,为含挥发性物质的经典名方基准样品的制备方法和科学评定提供借鉴。方法根据国家发布的《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表(25首方剂)》制备15批HGWD水煎液;建立其多指标含量测定和特征图谱分析方法,开展特征峰归属及相似度评价;考察比较HGWD水煎液、冻干粉中多指标含量,分析其在水煎液-浓缩液-冻干粉制备过程中量值传递规律,科学合理确定基准样品的物理形态,并拟定HGWD基准样品中各成分的含量和转移率范围,建立HGWD物质基准。结果HGWD中桂皮醛、肉桂醇在浓缩干燥过程中显著降低,其余指标成分在水煎液、浓缩液与冻干粉间能较完整地传递;15批HGWD基准样品的特征图谱相似度均>0.9,确定8个特征峰,分别来自于方中白芍、桂枝和生姜;出膏率范围8.0%~11.0%;指标成分黄芪甲苷含量为0.04%~0.07%,转移率为9.0%~18.0%;芍药苷含量为1.5%~3.0%,转移率为33.0%~62.0%;肉桂醇含量为0.02%~0.04%,转移率为25.0%~47.0%;桂皮醛含量为0.02%~0.05%,转移率为0.7%~1.5%;肉桂酸含量为0.03%~0.06%,转移率为17.5%~34.0%;6-姜辣素含量为0.04%~0.08%,转移率为7.0%~14.0%。结论确定以水煎液作为HGWD基准样品物理形态,为含挥发性物质的经典名方基准样品物理形态的科学选择提供参考;建立了HGWD物质基准各项质量指标,并对其量值传递规律进行分析,为该经典名方复方制剂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桂枝五物汤 物质基准 水煎液 浓缩液 冻干粉 量值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模拟的“黄芪补肺饮”协同氧化及3D打印研究
20
作者 高鸣远 任晨汐 +4 位作者 冯怡宁 李宁 肖丽霞 杨振泉 关天竺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8-96,共9页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对“黄芪补肺饮”调节氧化应激分子机制进行研究,筛选出主要活性成分(山柰酚、槲皮素、豆甾醇)和核心靶点(AKT1、MMP9、CASP3),通过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从分子水平...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对“黄芪补肺饮”调节氧化应激分子机制进行研究,筛选出主要活性成分(山柰酚、槲皮素、豆甾醇)和核心靶点(AKT1、MMP9、CASP3),通过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从分子水平推测其在“黄芪补肺饮”抗氧化应激过程中的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活性成分与靶点均能结合形成稳定构象,揭示了“黄芪补肺饮”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与优势。联合指数的体外抗氧化实验表明:乌梅、黄芪、五味子、麦冬的最佳配比为4∶1∶1∶4,具有最高清除率及最佳协同效果。利用3D打印技术将最佳配比的“黄芪补肺饮”制成凝胶,能提高其便捷性和缓释能力,为传统食疗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补肺饮 氧化应激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抗氧化能力 联合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