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析胡适的翻译思想 被引量:5
1
作者 陈吉荣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2-116,共5页
近年来,胡适研究成为海内外许多学者关注的课题。胡适的成就不仅表现在文化思想史、哲学史、文学改良等方面,他还用白话翻译过诗歌和小说,并提出了自己的翻译思想。胡适的翻译思想内容丰富,影响深远,不仅为翻译理论和实践做出了贡献,而... 近年来,胡适研究成为海内外许多学者关注的课题。胡适的成就不仅表现在文化思想史、哲学史、文学改良等方面,他还用白话翻译过诗歌和小说,并提出了自己的翻译思想。胡适的翻译思想内容丰富,影响深远,不仅为翻译理论和实践做出了贡献,而且促进了国语文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翻译思想 影响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胡适增改《西游记》第八十一难辩护——从接受美学与阐释学出发 被引量:3
2
作者 竺洪波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5-101,共7页
对于胡适早年增改《西游记》第八十一难,学界一直未有肯定性评价。而从现代文艺学科特别是接受美学与阐释学的立场来看,胡适的改作具有充分的合理性:作为文学阅读的"读者反应",主体能动介入理应得到尊重;改作本身的优劣得失... 对于胡适早年增改《西游记》第八十一难,学界一直未有肯定性评价。而从现代文艺学科特别是接受美学与阐释学的立场来看,胡适的改作具有充分的合理性:作为文学阅读的"读者反应",主体能动介入理应得到尊重;改作本身的优劣得失是客观存在,但对其"个性化加工"的评价见仁见智,不宜一概;即使对《西游记》原著有所肢解,但阐释的"误读"中隐含创见,"误解或具创见而引人入胜",故亦不应完全否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西游记》第八十一难 接受美学 阐释学 “误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标点符号体系的开端 被引量:3
3
作者 樊洪业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21-23,51,共4页
中国现代标点符号体系不是在传统的"句读"的基础上形成的。采用新式标点,发端于1915年创刊的《科学》杂志,其变革的动力来自科学传播的需要。新式标点的奠基人胡适与《科学》杂志有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标点符号 <科学>杂志 胡适 句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学科的中国民间文学——兼及对胡适白话文学的新阐释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小玲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1-28,共8页
本文以二十世纪初中国民间文学学科建构时期的三个关键词为切入点,结合史实判断,对民间文学学科研究对象进行梳理和研讨。通过对胡适白话文学运动的解析,首先明确民间文学学科的文学定位,其次揭示学科形成背后的思想主导,最后对白话和... 本文以二十世纪初中国民间文学学科建构时期的三个关键词为切入点,结合史实判断,对民间文学学科研究对象进行梳理和研讨。通过对胡适白话文学运动的解析,首先明确民间文学学科的文学定位,其次揭示学科形成背后的思想主导,最后对白话和白话文学作出新的阐释,从而在历史和当下的双重维度下,对学科意义上的中国民间文学作更全面和客观的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学学科 胡适 白话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启蒙的两种路向——论“五四”前后胡适与鲁迅的个人主义思想 被引量:1
5
作者 汤景泰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5-28,共4页
“五四”前后,胡适和鲁迅因个人主义理解上的差异而选择了不同的启蒙路向。鲁迅从独异个人与庸众的对立中发现了新形式的专制,在对科学的崇拜中发现了新的迷信,由此为避免独异个人的无谓牺牲而引申出国民性改造的内涵,透露出强烈的精英... “五四”前后,胡适和鲁迅因个人主义理解上的差异而选择了不同的启蒙路向。鲁迅从独异个人与庸众的对立中发现了新形式的专制,在对科学的崇拜中发现了新的迷信,由此为避免独异个人的无谓牺牲而引申出国民性改造的内涵,透露出强烈的精英意味。胡适则号召每个人都能一面努力把自己铸造成个人,另一面特立独行,敢说老实话,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希望在制度的逐步完善中实现中国人的真正启蒙,显示出鲜明的平民色彩。但在对启蒙者个人历史地位、作用的设定方面,胡适和鲁迅却又在当时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在相同的文化传统背景支配下,对个人主义做着相似的填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 胡适 鲁迅 个人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适出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的经过 被引量:3
6
作者 林齐模 顾建娣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53-57,共5页
胡适的日记、来往书信,以及北大收藏的相关史料表明:胡适任院长的时间是1932年2月,不是学界一般认为的1931年。胡适对于1930年代北大的中兴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他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是以兼职教授身份为北大帮忙,不愿意在北大正式任职... 胡适的日记、来往书信,以及北大收藏的相关史料表明:胡适任院长的时间是1932年2月,不是学界一般认为的1931年。胡适对于1930年代北大的中兴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他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是以兼职教授身份为北大帮忙,不愿意在北大正式任职。"九.一八"事变后,国内政治环境和北大校务方面的一系列变化最终促成了胡适出任北大文学院院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北京大学 文学院院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物理教育从无到有并达到国际水平的历程(中)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凯华 《大学物理》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2-47,共6页
本文中篇叙述了从辛亥革命到抗战爆发前民国时期中国物理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在此期间一批优秀的大学建立起来,物理教育初具规模,且有很大的发展.大批毕业生出国留学,归来後成为我国物理学界的领军人物.一批物理学家献身于科学救国、实... 本文中篇叙述了从辛亥革命到抗战爆发前民国时期中国物理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在此期间一批优秀的大学建立起来,物理教育初具规模,且有很大的发展.大批毕业生出国留学,归来後成为我国物理学界的领军人物.一批物理学家献身于科学救国、实业救国事业,做出很大的努力,甚至牺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燕京大学 蔡元培 胡适 梅贻琦 司徒雷登 胡刚复 王守竞 叶企孙 吴有训 赵忠尧 科学救国与实业救国 熊大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适在人才问题上的言与行——以黎昔非个案为中心 被引量:1
8
作者 马寒梅 《宜春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7-11,共5页
提携和关爱人才是当今加在胡适头上的无数光环之一,然而在这光环之下却隐藏着鲜为人知的一面。最近从上海档案馆发现的一则史料——《中国公学大学部文理学院庚午级毕业纪念刊》,暴露了胡适在提携和关爱人才的漂亮言辞后面也有扼杀人才... 提携和关爱人才是当今加在胡适头上的无数光环之一,然而在这光环之下却隐藏着鲜为人知的一面。最近从上海档案馆发现的一则史料——《中国公学大学部文理学院庚午级毕业纪念刊》,暴露了胡适在提携和关爱人才的漂亮言辞后面也有扼杀人才的事实。他在《赠言》中教导黎昔非等毕业同学"不要抛弃学问",后来却亲手让黎昔非"抛弃学问";他告诫黎昔非等毕业同学珍惜"一去不复返"的"做学问"的时光,却让黎昔非牺牲了五年的大好光阴为他服务而不能"做学问"。这种言行不一的行为暴露了胡适的另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昔非 胡适 《独立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叙拉古情结”——以胡适为中心
9
作者 蒋进国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4-49,共6页
作为现代史上涉足政治最深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爱惜羽毛"的胡适难掩其对政治的浓厚兴趣,他的政治野心屡受打击,却百折不挠。"四一二事变"后,在客居上海的三年半时间里,胡适与政治权力之间历经从疏离、接近、受挫... 作为现代史上涉足政治最深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爱惜羽毛"的胡适难掩其对政治的浓厚兴趣,他的政治野心屡受打击,却百折不挠。"四一二事变"后,在客居上海的三年半时间里,胡适与政治权力之间历经从疏离、接近、受挫再到反抗、放弃和妥协的心路历程。胡适在上海期间与国民党的话语权冲突,源于其逼仄的生存空间以及欧美宪政理念与军事强人政治的分歧,体现了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对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的追求,是"叙拉古"母题下"知识分子遇到政治"的典型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拉古诱惑 胡适 现代知识分子 政治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民初渐进思潮初探——以严复等为中心的考察
10
作者 尹奇岭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2年第4期40-45,共6页
在晚清民国,以革命话语为核心的激进思潮在种种主客观条件催动下成为社会思想的主流,与之对立的思潮往往遭到简单、粗暴的否定,温和、渐进的思潮就是其中被否定的思潮之一。今天看来,严复们所代表的渐进思潮,其中蕴涵的历史合理性是不... 在晚清民国,以革命话语为核心的激进思潮在种种主客观条件催动下成为社会思想的主流,与之对立的思潮往往遭到简单、粗暴的否定,温和、渐进的思潮就是其中被否定的思潮之一。今天看来,严复们所代表的渐进思潮,其中蕴涵的历史合理性是不容否定的。严复们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都经历了一个思想转变过程,这个过程的最大特点是放弃理想的方面,尊重现实的方面,在他们看来激进变革造成的破坏之大和收效之微是不能接受的,因此主张渐变来避免破坏过大,以点滴的进步积累成大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民国 渐变思潮 严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胡适散文看一种散文化的学术表述方式
11
作者 段宗社 《安康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49-53,共5页
《胡适文集》第2卷中标明“散文”的文本有别于当时盛行的小品文和杂文体式,属于作者思想的平易而直接的表达。这类文本提笔为文,信口而发,不讲究技巧和词采,文字与思想直接同一,因而其只有思想价值而不具有文体学价值,不能成为文学研... 《胡适文集》第2卷中标明“散文”的文本有别于当时盛行的小品文和杂文体式,属于作者思想的平易而直接的表达。这类文本提笔为文,信口而发,不讲究技巧和词采,文字与思想直接同一,因而其只有思想价值而不具有文体学价值,不能成为文学研究的对象,但它却提供了一种平易畅达的思想表述典范,属于一种散文化的学术表述方式,代表着学术与散文的合一。当今学者借鉴这种表述方式,无疑可以补足论文态的学术表述方式的不足,有利于建构一种平易的散文化学术,使之融入日趋发达的大众传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散文 散文化学术 论文态学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适、张君劢眼中的斯宾诺莎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立安·高利克 冯莹莹 刘燕 《长江学术》 2015年第1期9-18,共10页
作为西方近代哲学的重要人物,斯宾诺莎为中国现代哲学家和思想家带来不同程度的启发。胡适教授曾撰文对斯宾诺莎和庄子进行了比较研究,张君劢则发现了斯宾诺莎宪政思想的社会政治价值。本文从历史背景出发,以胡适和张君劢的文章为例,客... 作为西方近代哲学的重要人物,斯宾诺莎为中国现代哲学家和思想家带来不同程度的启发。胡适教授曾撰文对斯宾诺莎和庄子进行了比较研究,张君劢则发现了斯宾诺莎宪政思想的社会政治价值。本文从历史背景出发,以胡适和张君劢的文章为例,客观分析了斯宾诺莎思想在构建民主国家形态中的作用及其在中国传播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张君劢 泛神论 决定论 机械论 政治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适、杜威认识论思想模式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夏英林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2-58,共7页
西方传统认识论以主客体二分和主体有认识能力的假设为基础,杜威认为这是旁观者知识论。在批判传统认识论的同时,杜威提出了实验的知识论。胡适虽然总体上接受了杜威对传统认识论的批判,但胡适的认识论模式仍然是传统的旁观者知识论,而... 西方传统认识论以主客体二分和主体有认识能力的假设为基础,杜威认为这是旁观者知识论。在批判传统认识论的同时,杜威提出了实验的知识论。胡适虽然总体上接受了杜威对传统认识论的批判,但胡适的认识论模式仍然是传统的旁观者知识论,而不是杜威的实验的知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杜威 认识论 旁观者知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35年胡适南游与中国思想界的“新旧”纠葛
14
作者 潘清 《宜春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12-16,共5页
近代以降,关于读经问题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止过。1935年胡适以新文化运动领袖的身份南游,被视作是对复古势力的宣战;而讲学之中所产生的风波,将两股势力的论战推向了新的高潮。表面看来,这似乎加剧了新旧冲突,但通过胡适南游前后思想界的... 近代以降,关于读经问题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止过。1935年胡适以新文化运动领袖的身份南游,被视作是对复古势力的宣战;而讲学之中所产生的风波,将两股势力的论战推向了新的高潮。表面看来,这似乎加剧了新旧冲突,但通过胡适南游前后思想界的种种争论,综合各自的立场和意图,可见三十年代中国思想界绝非简单"新旧"两字所能概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南游讲学 新文化派 读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聚落分析———以澎湖许家村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林世超 《华中建筑》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50-58,共9页
该文介绍了澎湖许家村的自然环境与人文历史背景;对澎湖聚落特质进行了解析;对许家村村落规划进行了探讨,深究其村落择址、实质生活领域、结构布局、庙宇、家祠及住宅;由点、线、面三个向度进行聚落的景观分析。
关键词 人文环境 自然环境 村落规划 景观分析 聚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34年林损解聘案考
16
作者 尹燕 《安康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13-116,共4页
1934年北京大学国文系的改革引发了林损怨怼胡适这桩公案。细究这桩公案,可以看出:林损被解聘确实与胡适有关,是胡适在北京大学排斥旧派学系,为新派学系立门户的结果。林损与胡适的这桩公案,虽然只是北京大学“改朝换代”的一个小插曲,... 1934年北京大学国文系的改革引发了林损怨怼胡适这桩公案。细究这桩公案,可以看出:林损被解聘确实与胡适有关,是胡适在北京大学排斥旧派学系,为新派学系立门户的结果。林损与胡适的这桩公案,虽然只是北京大学“改朝换代”的一个小插曲,是北京大学不同学术派系间的纠纷,但是从这场改革的结果来看,北京大学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包容”和“自由”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损 解聘 胡适 门户之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