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解析胡适的翻译思想 |
陈吉荣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7 |
5
|
|
2
|
为胡适增改《西游记》第八十一难辩护——从接受美学与阐释学出发 |
竺洪波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3
|
|
3
|
中国现代标点符号体系的开端 |
樊洪业
|
《沈阳大学学报》
CAS
|
2003 |
3
|
|
4
|
作为学科的中国民间文学——兼及对胡适白话文学的新阐释 |
李小玲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5
|
启蒙的两种路向——论“五四”前后胡适与鲁迅的个人主义思想 |
汤景泰
|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6
|
胡适出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的经过 |
林齐模
顾建娣
|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3
|
|
7
|
中国物理教育从无到有并达到国际水平的历程(中) |
赵凯华
|
《大学物理》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8
|
胡适在人才问题上的言与行——以黎昔非个案为中心 |
马寒梅
|
《宜春学院学报》
|
2013 |
1
|
|
9
|
现代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叙拉古情结”——以胡适为中心 |
蒋进国
|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10
|
清末民初渐进思潮初探——以严复等为中心的考察 |
尹奇岭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
2012 |
0 |
|
11
|
从胡适散文看一种散文化的学术表述方式 |
段宗社
|
《安康学院学报》
|
2019 |
0 |
|
12
|
胡适、张君劢眼中的斯宾诺莎 |
马立安·高利克
冯莹莹
刘燕
|
《长江学术》
|
2015 |
2
|
|
13
|
胡适、杜威认识论思想模式比较 |
夏英林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
|
|
14
|
1935年胡适南游与中国思想界的“新旧”纠葛 |
潘清
|
《宜春学院学报》
|
2013 |
0 |
|
15
|
传统聚落分析———以澎湖许家村为例 |
林世超
|
《华中建筑》
北大核心
|
1996 |
2
|
|
16
|
1934年林损解聘案考 |
尹燕
|
《安康学院学报》
|
202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