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和田河流域水库群联合调配研究
1
作者 白松 《陕西水利》 2025年第2期32-35,共4页
为缓解和田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以总缺水量最小为目标,建立现状水平年和规划水平年和田河流域水库群联合调配模型,采用GA算法求解。结果表明:平原水库群联合调配无法有效缓解水资源供水矛盾农业灌溉用水和生态用水的供水保证率难以满... 为缓解和田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以总缺水量最小为目标,建立现状水平年和规划水平年和田河流域水库群联合调配模型,采用GA算法求解。结果表明:平原水库群联合调配无法有效缓解水资源供水矛盾农业灌溉用水和生态用水的供水保证率难以满足设计要求。通过山区水库群联合调配能显著提高各行业保证率丰、平、枯三种典型年下节水量分别达到1.70亿m^(3)、1.97亿m^(3)、3.35亿m^(3),充分挖掘了和田河流域节水潜力。研究成果可为流域水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节水潜力 水库群联合调配 和田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田地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被引量:3
2
作者 马永仁 薛晓波 +3 位作者 沙旦提·阿不都外力 阿曼古丽·朱马汉 刘娜娜 杨志 《草食家畜》 2024年第4期55-60,共6页
【目的】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方法】应用文献分析法与统计分析方法对和田地区畜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找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目的】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方法】应用文献分析法与统计分析方法对和田地区畜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找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结果】从畜禽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饲草料供应体系不完善、肉类产品供需矛盾突出、畜牧业经营主体的联农带农机制不强、畜牧产业发展的支撑条件不完善等方面分析和田地区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并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加强饲草料供应体系建设、加强畜产品供给能力提升与市场体系构建、加强龙头企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提高畜牧业产业发展支撑能力等政策建议。【结论】探讨和田地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对推动乡村振兴、促进经济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以及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政策建议 和田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兰尕与和田河断裂带变形特征及成藏演化模式
3
作者 马海陇 蒋林 +6 位作者 丁文龙 韩鹏远 王震 张长建 文欢 丁立明 李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59-1274,共16页
塔里木盆地中部发育北北东向—近南北向“半走滑-半逆冲”的“Y”字形逆冲滑脱断裂,其构造样式与邻区断裂差异较大,两侧断裂体系也不同,目前对其形成机制和构造演化特征的认识尚不清楚。通过对和田河与兰尕断裂带的构造解析,研究其形成... 塔里木盆地中部发育北北东向—近南北向“半走滑-半逆冲”的“Y”字形逆冲滑脱断裂,其构造样式与邻区断裂差异较大,两侧断裂体系也不同,目前对其形成机制和构造演化特征的认识尚不清楚。通过对和田河与兰尕断裂带的构造解析,研究其形成机制与演化特征;通过与塔河油田兰尕断裂带油气成藏特征对比,分析和田河断裂带油气运移聚集特征。研究表明:兰尕及和田河半走滑-半逆冲的“Y”字型逆冲滑脱断裂带形成于加里东晚期,向下收敛为走滑断裂,向上逆冲至志留纪地层内,形成断背斜。区域地应力是这2条断裂带形成的主要原因。早奥陶世末,受西南、东南和北部3面应力作用,塔北隆起形成大规模北北东向和北北西向走滑断裂,巴楚隆起形成北北东向走滑断裂。加里东运动晚期,受东昆仑和南天山洋挤压作用,形成向下收敛为走滑断裂、向上逆冲至志留纪地层内的逆冲滑脱断裂,并切割走滑断裂,使逆冲断裂上盘走滑断裂再活动,形成的缝网规模及破碎程度远比下盘及其他区域大。在后期构造运动作用下,逆冲断裂带内走滑断裂继承发育,并错断逆冲断裂。兰尕断裂带内发育两种有利成藏模式:①主干北北东向走滑断裂横向交切上倾断溶体油气成藏模式;②油气沿次级北北东向走滑断裂分段富集的断溶体油气成藏模式。海西运动晚期,和田河构造带沿主干断裂充注的油气向次级北北东向走滑断裂控制的缝洞型储层侧向调整,发育断溶体油气藏,油气沿断裂带分段富集。因此,南部背斜区北北东向断溶体为有利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溶体 构造演化 成藏模式 和田河构造带 兰尕构造带 巴楚隆起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田地区沙漠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战略构建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陆玉坤 陈志刚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2期113-120,共8页
本研究主要基于SWOT态势分析对和田地区沙漠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了审视,明确战略定位,提出有利于和田地区沙漠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战略布局构建。结果:地理优势明显,但整体规划、产品种类、特需人才、运行模式... 本研究主要基于SWOT态势分析对和田地区沙漠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了审视,明确战略定位,提出有利于和田地区沙漠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战略布局构建。结果:地理优势明显,但整体规划、产品种类、特需人才、运行模式、服务理念、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滞后,沙漠体育资源开发项目单一等。结论:实现和田地区沙漠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最大效益化需要从沙漠生态环境体系、媒体宣传体系,以及特色体育建、赛、研、培体系进行全面构建与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田地区 沙漠体育旅游资开发 SWOT分析 战略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唐文脉下的“古代和田艺术模式”考析
5
作者 王晓玲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0-57,共8页
大夏美术造型样式沿丝绸之路进入塔里木盆地后形成古代和田派艺术模式,这种艺术样式在尼雅、达玛沟、约特干等遗址中都有着生动的体现。丝绸之路使得汉唐文脉下的造型艺术体系得以确立,中原文化对西域的影响从视觉图式扩展至风俗礼仪的... 大夏美术造型样式沿丝绸之路进入塔里木盆地后形成古代和田派艺术模式,这种艺术样式在尼雅、达玛沟、约特干等遗址中都有着生动的体现。丝绸之路使得汉唐文脉下的造型艺术体系得以确立,中原文化对西域的影响从视觉图式扩展至风俗礼仪的各个环节之中。20世纪80年代出土于和田的布扎克彩棺,棺上面绘制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反映出西域与中原地区密切的文化交流。和田木雕在装饰范围、表现形式及雕刻技艺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镂雕、平雕等技法被广泛应用,作品中渗透了现实气息,造型上趋向真实,并在二维平面的基础上强化装饰风格,体现出鲜明的汉风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唐文脉 塔里木盆地 大夏美术 布扎克彩棺 和田木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田市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研究
6
作者 郝永志 《中国水能及电气化》 2024年第1期66-70,共5页
和田市农村水系普遍存在淤塞严重、水体萎缩、围垦侵占、水体污染、生态退化等问题。文章系统梳理了和田市水美乡村建设面临的困境和亟须解决的问题,分析了治理目标、治理布局和工程措施,可为其他地区水美乡村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和田市 水系连通 总体布局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基于TOPSIS法对和田地区温室番茄滴灌方案优选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可 谢香文 洪明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120,127,共7页
为了确定和田地区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适宜的灌溉指标,进而为该地区设施农业的科学灌溉提供理论依据,于2020年10月至次年4月,以番茄“粉保利”为材料,在新疆昆玉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进行了灌溉试验。设置了4种土壤水分下限处理T1、T2、T... 为了确定和田地区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适宜的灌溉指标,进而为该地区设施农业的科学灌溉提供理论依据,于2020年10月至次年4月,以番茄“粉保利”为材料,在新疆昆玉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进行了灌溉试验。设置了4种土壤水分下限处理T1、T2、T3和CK(分别为田间持水率的45%、60%、70%及80%),利用TOPSIS法对滴灌方案进行综合评价优选。研究表明:T3水分下限处理与CK处理相比可提高番茄产量7.5%,T1处理番茄产量最低。随着番茄水分下限升高,灌水量增加,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降低。降低水分下限对番茄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溶性糖、Vc、可滴定酸含量和果实硬度影响显著(P<0.05)。采用TOPSIS法,对番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灌溉水利用效率及品质综合评价,得出适宜本地区越冬茬番茄滴灌水分下限最优处理为T3(70%田持)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和田 滴灌 日光温室番茄 水分下限 产量 品质 综合评价 亏水灌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沙地区铁路选线中的主导风向与沙丘移动速度判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高玉祥 程建军 李泽宇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4-182,共9页
风沙危害是影响沙区铁路选线设计的重要因素。为解决主导风向和沙丘移动数据获取的技术难题,通过分析沙丘空间形态与风况作用的内在关系,构建新月形沙丘、线性沙丘和金字塔沙丘等不同沙丘区域的主导风向判别方法;结合沙丘形态学参数,利... 风沙危害是影响沙区铁路选线设计的重要因素。为解决主导风向和沙丘移动数据获取的技术难题,通过分析沙丘空间形态与风况作用的内在关系,构建新月形沙丘、线性沙丘和金字塔沙丘等不同沙丘区域的主导风向判别方法;结合沙丘形态学参数,利用Google Earth历史影像和GIS空间分析,提出沙丘移动速度的测算模型。以和若铁路沿线区域为研究对象,对该方法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沙丘形态分析的铁路沿线主导风向识别方法能快速地得到选线范围内的主导风向,判别结果与气象监测数据的误差不超过15°;利用卫星影像和GIS的测量方法可实现沙丘移动速度的计算,沙丘移动数据能对气象站观测的风沙数据进行有效补充,提高了铁路设计中沙害勘察的准确性与效率。研究成果可为风沙地区铁路减灾选线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选线 风沙地区 主导风向 沙丘移动 形态特征 和若铁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和田高氟区土壤氟形态分布与风险评价
9
作者 时雯雯 周金龙 +1 位作者 尹立河 张鹏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77-1091,共15页
为探明新疆和田高氟区小麦农田土壤氟的赋存形态特征及环境风险,采集该区小麦农田耕作层和剖面土壤样品,分析其总氟(TF)含量和氟形态分布,探讨其影响因素,并对比研究TF和氟形态的污染水平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耕作层土壤TF... 为探明新疆和田高氟区小麦农田土壤氟的赋存形态特征及环境风险,采集该区小麦农田耕作层和剖面土壤样品,分析其总氟(TF)含量和氟形态分布,探讨其影响因素,并对比研究TF和氟形态的污染水平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耕作层土壤TF含量范围为552~761 mg·kg^(-1),平均值为629 mg·kg^(-1)。各形态氟的分布规律为残余态氟(Res-F)≫有机束缚态氟(Or-F)>水溶态氟(Ws-F)>铁锰结合态氟(Fe/Mn-F)>可交换态氟(Ex-F),其中Ws-F含量均值为4.35 mg·kg^(-1),具有较强的生物有效性。剖面土壤中,TF、Res-F和Or-F的含量最大值均出现在表层,Ws-F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Ex-F和Fe/Mn-F含量的垂向变化不显著。土壤TF与Res-F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Ex-F与Ws-F和Or-F呈显著正相关关系,Fe/Mn-F与其他形态氟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Ws-F与Ex-F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三氧化二铝(Al2O3)是影响TF和Res-F含量的主要因素,硼(B)是影响Ex-F含量的主要因素,有机碳(SOC)是影响Fe/Mn-F含量的主要因素,Ws-F和Or-F与土壤理化性质间无显著相关性。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污染程度总体较低,基于氟赋存形态的生态风险较低,而基于土壤TF含量评价的结果偏高。从生物可利用的角度来说,基于氟赋存形态的生态风险评价结果相较于传统的基于总量的评价结果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田地区 土壤 赋存形态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长阶段和田羊体重体尺指标的聚类与主成分分析
10
作者 唐丽 田可川 +7 位作者 张昕宁 刘黎 阿布力克木·阿地力 杨智 杨存明 张晓雪 黄锡霞 田月珍 《新疆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853-2860,共8页
【目的】研究和田羊不同生长阶段体重、体高、体长、胸围、胸宽、胸深和管围等体尺指标之间的关联性,为后期和田羊的选育、鉴定提供方向和理论依据。【方法】利用SPSS 19.0进行描述性统计和聚类分析,采用SAS 8.1对初生、周岁、成年三个... 【目的】研究和田羊不同生长阶段体重、体高、体长、胸围、胸宽、胸深和管围等体尺指标之间的关联性,为后期和田羊的选育、鉴定提供方向和理论依据。【方法】利用SPSS 19.0进行描述性统计和聚类分析,采用SAS 8.1对初生、周岁、成年三个生长阶段和田羊体重、体高、体长、胸围、胸宽、胸深和管围7个体尺指标进行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1)各生长阶段和田羊的体重变异系数均最大,且体高的变异系数最小。(2)在聚类分析中,初生阶段和田羊各体尺指标中体重、管围、胸宽和胸深聚为一类,体高、胸围、体长聚为一类,周岁阶段和田羊各体尺指标中体高、体长、胸围聚为一类,胸深、胸宽、体重聚为一类,管围单聚为一类;成年阶段和田羊各体尺指标中体高、体长、体重聚为一类,胸深、胸宽、管围聚为一类,胸围单独聚为一类。(3)初生阶段仅有一个主成分,周岁和成年阶段和田羊各体尺指标分为四个主成分。【结论】在提高和田羊的经济性状时,各体尺指标中应以体重、胸围和管围为主,兼顾体高、体长、胸深、胸宽等指标,用相应的指标来判断其经济性状,从而提高和田羊的选种、选育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田羊 不同生长阶段 体尺体重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新疆蚕丝业发展概况及其特点——以和田地区的蚕丝业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明月 《广东蚕业》 2024年第2期7-11,共5页
新疆,这片古代被称为“西域”的地方,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也是东西方文明交汇的十字路口,而和田地区出产的“艾特莱斯绸”曾享有相当高的知名度。文章通过对近代新疆蚕丝业发展情况的考察可知,和田地区在政府扶持下引进内地蚕丝技... 新疆,这片古代被称为“西域”的地方,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也是东西方文明交汇的十字路口,而和田地区出产的“艾特莱斯绸”曾享有相当高的知名度。文章通过对近代新疆蚕丝业发展情况的考察可知,和田地区在政府扶持下引进内地蚕丝技术和技工,以及对本地蚕农进行技能培训,是新疆蚕丝业获得发展的关键。提高蚕农的专业技能并使其成为一种技能再生产的社会群组,对新疆蚕丝业的稳定发展至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丝业 新疆 近代新疆 和田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荒漠河岸林引洪灌溉生态修复研究
12
作者 曹彪 白云岗 +2 位作者 刘旭辉 余其鹰 牛芳鹏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54,61,共8页
选择典型荒漠河段引洪灌溉生态修复区域,利用遥感数据和地下水监测数据,结合实地调查等手段对和田河沙漠段典型荒漠河岸林引洪灌溉生态修复效果开展了研究,采用多波段水体指数MBWI和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分析评价研究区生态修复效果... 选择典型荒漠河段引洪灌溉生态修复区域,利用遥感数据和地下水监测数据,结合实地调查等手段对和田河沙漠段典型荒漠河岸林引洪灌溉生态修复效果开展了研究,采用多波段水体指数MBWI和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分析评价研究区生态修复效果。结果表明:引洪灌溉对生态修复区地下水有抬升作用,缓解年内地下水持续降低趋势,同时提高植被覆盖水平,这导致植被覆盖度高地区面积增加,无植被覆盖地区面积减少。然而目前引洪灌溉生态修复存在积水面积较大,积水时间较长,区域分布不均等问题,引洪灌溉生态闸位置和合理的运行制度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研究成果可以为干旱区内陆河流域荒漠河岸林生态修复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洪灌溉 和田河 荒漠河岸林 生态修复 多波段水体指数MBWI NDV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床沉积物竖管试验求参方法应用与评价
13
作者 卜新峰 王俊智 +1 位作者 顾龙龙 李亚哲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8-122,128,共6页
利用和田河干流下游河段河床沉积物竖管试验数据,开展不同竖管试验求参方法的应用与评价工作,选取HTST01试验点进行垂向渗透试验,选取HTST02试验点分别进行水平方向渗透试验和垂向渗透试验,分析传统计算法的渗透系数取值合理性以及其与... 利用和田河干流下游河段河床沉积物竖管试验数据,开展不同竖管试验求参方法的应用与评价工作,选取HTST01试验点进行垂向渗透试验,选取HTST02试验点分别进行水平方向渗透试验和垂向渗透试验,分析传统计算法的渗透系数取值合理性以及其与直线图解法计算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传统计算法获取的各试验工况渗透系数近似服从具有一定偏度和峰度的非标准正态分布,均具有中等变异性;采用算术平均值进行参数取值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适用性,而采用随机计算值时参数取值的误差大小具有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直线图解法能够有效避免随机误差的产生,但其获取的计算结果与传统计算法的算术平均值存在一定差异,其相对误差平均值为10.59%,最大相对误差值超过27.00%。在竖管试验应用过程中,不应忽视计算方法求参取值合理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管试验 河床沉积物 传统计算法 直线图解法 渗透系数 和田河干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田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与障碍度分析
14
作者 赵琪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311-318,共8页
研究干旱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变化对保障水资源、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全面了解和田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发展水平及其发展的主要障碍,本文从水资源系统压力、状态和响应能力三个方面构建了基于“PRS”模型... 研究干旱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变化对保障水资源、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全面了解和田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发展水平及其发展的主要障碍,本文从水资源系统压力、状态和响应能力三个方面构建了基于“PRS”模型的和田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模型。基于TOPSIS算法和障碍度模型,揭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演化特征和障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20年,和田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呈波动上升趋势,计算值主要在0.4~0.8之间;(2)从水资源系统压力、状态和响应的角度看,2000—2020年和田地区水资源状态、响应水平和压力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其增加值分别为0.589、0.400和0.674。其中,水资源系统压力紧密度增加最多,约为2倍;(3)和田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主要受蒸发变化率和植被覆盖度的影响。总体而言,应调整产业结构,严格控制污水排放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从整体上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田 水资源系统 韧性评价 TOPSIS算法 障碍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和田地区水利工程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研究
15
作者 刘水辉 《云南水力发电》 2024年第8期21-24,共4页
随着和田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产、二产、三产对水资源的需求在急剧增加,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和田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分析和田地区水利工程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坚持问题导向,研究... 随着和田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产、二产、三产对水资源的需求在急剧增加,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和田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分析和田地区水利工程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坚持问题导向,研究解决措施,为和田地区发展提供水安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现状 存在问题 解决措施 和田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田河流域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及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王希义 徐海量 +2 位作者 潘存德 凌红波 张广朋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34-340,共7页
为了探究和田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的生态效益,基于和田河流域1990年、2000年、2010年的遥感解译数据,并选取符合干旱区特点的Constanza价值系数,依据研究区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正,分析了1990—2010年的土地类型面积变化、生态服务价值变化,... 为了探究和田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的生态效益,基于和田河流域1990年、2000年、2010年的遥感解译数据,并选取符合干旱区特点的Constanza价值系数,依据研究区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正,分析了1990—2010年的土地类型面积变化、生态服务价值变化,探讨了服务价值对系数变动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1990—2010年林地面积增加29.33%,变化幅度最大;草地、耕地、湿地的面积分别减少7.42%,17.45%,7.1%,变化幅度相对较小;河湖与荒漠面积的减少幅度均在1%以下;(2)和田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在1990年、2000年、2010年分别为380.62亿元、341.82亿元、350.83亿元,2000年比1990年减少了10.19%,2010年比1990年减少了7.83%;(3)经敏感性分析验证,估算结果对生态服务价值系数的敏感性指数均在0.35以下,所选价值系数合理,研究结果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价值系数 生态服务价值 敏感性 和田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和田地区地下水质量与污染现状评价 被引量:13
17
作者 曾妍妍 吴津蓉 +3 位作者 周金龙 曹阿楠 李巧 高阳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9-81,共3页
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对新疆和田地区2011年地下水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新疆和田地区地下水水质较差,影响地下水质量的天然化学组分主要为总硬度、SO2-4、Cl-、CODMn和氨氮等。根据2011年与2003年新疆和田地区地下水质量评价结果,进行该... 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对新疆和田地区2011年地下水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新疆和田地区地下水水质较差,影响地下水质量的天然化学组分主要为总硬度、SO2-4、Cl-、CODMn和氨氮等。根据2011年与2003年新疆和田地区地下水质量评价结果,进行该地区地下水污染评价,结果表明:2011年与2003年相比,质量等级变好、不变和变差的井点分别占调查总井数的14.3%、57.1%和28.6%。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和田地区地下水质量较差及水质劣化的原因,并提出应防止集中开采区地下水超采、防止地下水受农业活动污染等合理开发利用该地区地下水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质量 地下水污染 单因子评价法 和田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变化背景下新疆和田地区近半个世纪极端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武胜利 刘强吉 +4 位作者 胡雪瑛 潘蕾 夏诗书 夏黎 虞游毅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09-214,共6页
对新疆和田地区1960—2013年的极端气温进行研究,以期为该区短期气候预测、生态环境安全以及灾害控制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累计距平法、滑动平均、一元线性回归趋势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及Morlet小波分析法,对该地区极端气温变化特... 对新疆和田地区1960—2013年的极端气温进行研究,以期为该区短期气候预测、生态环境安全以及灾害控制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累计距平法、滑动平均、一元线性回归趋势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及Morlet小波分析法,对该地区极端气温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以探讨该地区气温变化的事实。结果表明:近54年来和田地区极端低温、极端高温分别以0.48℃/10a(p<0.01)和0.19℃/10a(p<0.01)的速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极端低温自60年代以来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极端高温变化幅度较大,自60年代前期下降后波动上升,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下降,之后波动上升,90年代末以来先下降后波动上升。极端低温、高温四季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均为秋季变化幅度最大,对年变化的贡献最大。年均极端高温在1997年发生突变,年均极端低温突变现象不明显。该区极端气温上升明显,向暖湿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和田地区 极端气温 趋势变化 突变检验 小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田河流域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初探 被引量:6
19
作者 郭宏伟 徐海量 +1 位作者 凌红波 闫俊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35-243,共9页
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对保障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探讨适宜于该区域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为目标,选取和田河流域为研究区,在分析该区天然植被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将其划分为两个不同等级的生态保护红线区,同时采用潜... 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对保障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探讨适宜于该区域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为目标,选取和田河流域为研究区,在分析该区天然植被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将其划分为两个不同等级的生态保护红线区,同时采用潜水蒸发法及基流比例法计算从而划定了该区天然植被生态需水红线,生态流量保护红线及地下水保护红线。结果表明:(1)流域天然植被被划分为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态敏感区/脆弱区;(2)下游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态敏感区/脆弱区主要分布在距河道5~8 km和8~15 km范围内;(3)天然植被生态需水红线为8.85×10~8m^3;(4)在丰、平、枯水年,生态流量保护红线分别为13.79×10~8m^3、12.14×10~8m^3、10.68×10~8m^3;(5)天然和人工绿洲区地下水位红线分别为2.0~4.0 m和2.0~2.5 m,地下水开采量红线为6.07×10~8m^3。本研究不仅为和田河流域"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提供科学指导,也为干旱区相似流域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红线 和田河流域 生态需水 生态基流 地下水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田羊线粒体DNA D-loop区序列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会国 於建国 +1 位作者 郝耿 陈童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59-962,共4页
【目的】利用线粒体DNA D-loop区序列分析和田羊遗传多样性。【方法】采用测序法获得和田羊线粒体DNA D-loop区核苷酸序列,比对分析和田羊与Genbank中收录的藏绵羊、蒙古羊、哈萨克羊、巴什拜羊的绵羊线粒体DNA D-loop区序列。【结果】... 【目的】利用线粒体DNA D-loop区序列分析和田羊遗传多样性。【方法】采用测序法获得和田羊线粒体DNA D-loop区核苷酸序列,比对分析和田羊与Genbank中收录的藏绵羊、蒙古羊、哈萨克羊、巴什拜羊的绵羊线粒体DNA D-loop区序列。【结果】和田羊mtDNA D-loop区序列为1 184 bp,均含有4个75 bp重复序列,A+T含量62.50%,G+C含量37.50%。和田羊与藏绵羊遗传距离最近为0.001,与哈萨克羊遗传距离最远为0.004,同源性分析结果与遗传距离分析结果相同。【结论】和田羊与藏绵羊遗传距离近、同源性高的结果与两个品种在地理分布上可能存在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田羊 线粒体DNA D—loop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