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考虑过渡层多层空间变异性的边坡降雨入渗模型及稳定性分析应用 |
蒋水华
元志镕
刘贤
黄劲松
周创兵
|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2
|
考虑土体初始体积含水率空间变异性的边坡降雨入渗模型及其稳定性 |
马义安
雷赟
汤浩杰
胡志平
刘一震
姚懿德
李永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黄河中游陕北煤矿区采动地裂缝对土壤入渗特性的影响及其侵蚀效应 |
宋世杰
成星
王双明
刘露
李源红
张家杰
陈宝灯
|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4
|
多层非均质边坡降雨入渗分析的改进Green-Ampt模型 |
蒋水华
刘贤
黄劲松
周创兵
|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4
|
|
5
|
黄河中游陕北煤矿区黄土沉陷坡面土壤入渗特性变化规律及其侵蚀效应 |
宋世杰
成星
白莉
刘露
李源红
张家杰
陈宝灯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6
|
W-OH固化剂对高寒矿区煤矸石水分入渗的影响及模型拟合 |
杨鹏辉
杨海龙
杨思远
张巍
张颂扬
|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7
|
喀斯特槽谷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入渗特征及适宜模型 |
张贤林
冯梦蝶
何丙辉
曾成
尚琰隽
李天阳
|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4
|
|
8
|
考虑干缩裂隙动态变化的优势流入渗模型 |
程实
陈瑾
罗易
|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9
|
基于SWAT模型的荆州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雨水入渗量和径流系数的影响 |
鲁睿哲
韦鸿
|
《安徽农业科学》
CAS
|
2024 |
0 |
|
10
|
喀斯特区出露基岩对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的影响 |
曾红
董天富
杨静
张君
聂云鹏
陈洪松
|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1
|
不同林型橡胶林土壤水分入渗特征及影响因子 |
马关媛
蒋小金
刘佳庆
刘文杰
陈春峰
张瑞
|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2
|
呼伦贝尔草原不同打孔技术土壤入渗特征比较 |
杨轶博
郑志荣
刁兆岩
贺晶
苏德荣
|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3
|
秸秆和塑料残膜对农田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 |
余小玲
白晨赟
刘琦
韩晓阳
乔江波
朱元骏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4
|
人工堆积体相似材料与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
陈帅
王永奇
何玉琼
张家明
唐磊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5
|
层状土条件下土渠渗漏数值模拟及其多因子数学模型 |
苏佩东
徐阳
张彦杰
韩旭东
陈爱萍
朱焱
王修贵
刘金生
|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6
|
不积雨条件下黄土水分入渗特征及其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
雷磊
王晓东
魏小龙
刘子瑞
陈青云
白旭龙
田堪良
|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7
|
黄河源区高寒草地草毡层滑塌体入渗特性及其适宜模型 |
徐得忠
李华坦
张鹏飞
王泽磊
梁燊
庞景豪
刘亚斌
|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8
|
微塑料种类和尺寸对碳酸盐岩红土入渗过程及水力参数的影响 |
陆丽霞
陈浩
王儒章
唐俊杰
杨世梅
刘冬冬
|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9
|
降雨与地下水联合入渗下斜坡变形机理研究 |
刘柄材
江兴元
孟生勇
杨义
|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0
|
强降雨作用下黄土-泥岩接触面滑坡模型试验及稳定性研究 |
王海明
朱殿之
丁玉涛
杨校辉
赵志忠
|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