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rrection of Observation Interference on Z component of Geomagnetic Field From DC Power Lines 被引量:8
1
作者 TANG Bo ZHANG Jiangong +2 位作者 MENG Suimin LIU Xingfa DENG Changzheng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0期I0021-I0021,23,共1页
为减小直流输电线路对地磁场观测的干扰,采用数学计算的方法精确求解了线路对地磁Z分量的干扰水平。以观测点为原点建立了地磁仪器观测点坐标系,推导了观测点坐标系各坐标轴在地心坐标系中的单位矢量表达式。根据空间矢量点积的定义,得... 为减小直流输电线路对地磁场观测的干扰,采用数学计算的方法精确求解了线路对地磁Z分量的干扰水平。以观测点为原点建立了地磁仪器观测点坐标系,推导了观测点坐标系各坐标轴在地心坐标系中的单位矢量表达式。根据空间矢量点积的定义,得到了空间电流磁场矢量投影到地磁Z分量方向的求解公式。利用推导的公式和直流线路电流磁场三维计算模型,最终求得直流线路对地磁Z分量观测的干扰水平。由此,开发了"直流线路对地磁观测干扰校正系统",并开展了地磁台站和野外联合地磁观测干扰实验。结果表明,直流线路和地磁观测台站距离不超过10km时,提出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误差不超过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修正 电源线 地磁场 观测站 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DC Z分量 地震台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磁水平椭圆极化法定位地震的可行性分析
2
作者 张贵霞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01-2612,共12页
本研究通过采用等效方位场及磁异常信号传播距离与波长比值的方法避让开震磁偶极矩P_m和区域地电阻率ρ值无法准确测量和估算的困境,基于水平等效震磁偶极子模型定量地分析了地磁水平椭圆极化法定位地震的地磁辐射机理,并结合2016年10... 本研究通过采用等效方位场及磁异常信号传播距离与波长比值的方法避让开震磁偶极矩P_m和区域地电阻率ρ值无法准确测量和估算的困境,基于水平等效震磁偶极子模型定量地分析了地磁水平椭圆极化法定位地震的地磁辐射机理,并结合2016年10月20日射阳4.4级地震与2018年11月26日台湾海峡6.2级地震前兆的案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一般情况下,地磁水平椭圆极化分析法定位地震是可行的;地磁水平椭圆极化法定位地震的效果、及地磁水平椭圆极化异常观测的敏感点和盲点现象,主要与震磁异常信号强度有关,而信号强度不仅与地震强度和发震断层尺度、信号频率及传播距离、观测台和震中位置及发震断层的相对位置有关,还与震磁异常信号传播路径上的区域地电阻率有关.另外,地磁水平椭圆极化异常的地震定位效果还和孕震区的地震活动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效方位场 震磁偶极子模型 地磁水平椭圆极化法 定位地震 敏感点和盲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地磁分量的DMC姿态传感器误差补偿方法
3
作者 贡益明 李春 +2 位作者 商飞 孔德仁 袁耀东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68-76,共9页
为了提升嵌入式综合光电瞄准系统的测量精度,对系统中数字磁罗盘这一姿态传感器所产生的误差进行补偿研究。在深入分析全姿态误差补偿原理的基础上,针对其补偿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地磁分量的误差优化补偿方法。构建了新的误差补偿框架... 为了提升嵌入式综合光电瞄准系统的测量精度,对系统中数字磁罗盘这一姿态传感器所产生的误差进行补偿研究。在深入分析全姿态误差补偿原理的基础上,针对其补偿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地磁分量的误差优化补偿方法。构建了新的误差补偿框架,通过粒子群搜索算法对非线性因子进行估算。设计了磁罗盘误差补偿试验。试验证明,基于地磁分量的误差优化补偿方法有效提升了航向测量精度,其提升幅度为10%~20%。该方法在现场校正数字磁罗盘过程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瞄准系统 数字磁罗盘 补偿模型 地磁分量 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年丰南4.5级地震前后岩石圈磁场水平矢量动态演化特征
4
作者 张海洋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6-435,共10页
基于唐山及周边地区2018年4月—2020年9月连续6期的流动地磁观测资料,经过数据处理获得5期岩石圈磁场半年尺度的时空变化数据,再结合2019年12月5日丰南4.5级地震对震中附近岩石圈水平矢量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在岩石圈磁... 基于唐山及周边地区2018年4月—2020年9月连续6期的流动地磁观测资料,经过数据处理获得5期岩石圈磁场半年尺度的时空变化数据,再结合2019年12月5日丰南4.5级地震对震中附近岩石圈水平矢量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在岩石圈磁场水平矢量动态演化过程中,丰南地震震中附近岩石圈磁场水平矢量异常出现在震前一年时期,且随着时间推移,岩石圈磁场水平矢量弱变区在空间上具有由东向西发展的演变过程。②丰南地震震中区域水平矢量模值在地震前后出现先减小后增大的反向变化,震前半年水平矢量模值最小,丰南地震发生于水平矢量模值反向增大的过程中。③根据亚失稳理论与岩石圈磁场水平矢量变化关系,在多期岩石圈磁场水平矢量存在方向变化和弱变的区域寻找潜在的异常区,再结合异常区水平矢量模值的动态演化,或许可以作为一种识别震前震磁前兆异常信息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南4.5级地震 流动地磁 岩石圈磁场水平矢量 动态演化 亚失稳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区地磁场水平梯度的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冯彦 潘剑君 +2 位作者 安振昌 孙涵 毛飞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899-2906,共8页
根据2000年中国地区156个地磁台站和复测点的实测数据以及国境外的6个地磁台站实测数据,加上国境外36个IGRF点,分别利用Taylor多项式模型和曲面Spline模型,建立了中国地区地磁场总强度(F)、磁偏角(D)和磁倾角(I)的地磁模型,通过对两种... 根据2000年中国地区156个地磁台站和复测点的实测数据以及国境外的6个地磁台站实测数据,加上国境外36个IGRF点,分别利用Taylor多项式模型和曲面Spline模型,建立了中国地区地磁场总强度(F)、磁偏角(D)和磁倾角(I)的地磁模型,通过对两种模型中各分量的ψ(纬度)和λ(经度)进行微分,计算得到F、D、I的水平梯度值,并绘制相应分量沿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的水平梯度图,将其与2000年IGRF10的水平梯度图作比较,最后对水平梯度的空间分布以及三种梯度图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F和I的水平梯度主要随纬度变化,F随纬度增加,变幅约为7.0~6.0nT/min,在中部地区(25°~35°N,90°~120°E)强度达到最大;I随纬度的增加,变幅约为2′/min~1′/min;D的水平梯度随纬度和经度而变化,随着经度和纬度的增加,变幅分别约为0.4′/min~—0.3′/min和—0.1′/min~—0.4′/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ylor多项式 曲面Spline 地磁场模型 水平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磁场梯度的空间分布和长期变化特征 被引量:8
6
作者 高国明 康国发 +1 位作者 白春华 王天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651-2659,共9页
根据GUFM1和IGRF11模型,计算1590—2010年主磁场总强度F、水平分量H和磁倾角I三个要素的水平梯度和垂直梯度,分析了它们的空间分布和长期变化特点.结果表明:F和H的垂直梯度与其磁场的空间分布类似,水平方向的梯度以及磁倾角I在3个方向... 根据GUFM1和IGRF11模型,计算1590—2010年主磁场总强度F、水平分量H和磁倾角I三个要素的水平梯度和垂直梯度,分析了它们的空间分布和长期变化特点.结果表明:F和H的垂直梯度与其磁场的空间分布类似,水平方向的梯度以及磁倾角I在3个方向的梯度都与其磁场分布有明显差异.H的3个方向的梯度分布清楚地指示出南磁极的位置.梯度的长期变化表明,北半球磁场梯度漂移缓慢,南半球磁场梯度变化较快.磁倾角的垂直梯度显示,中太平洋负异常周围的正异常在围绕该负异常旋转.近赤道的梯度异常带在60°W附近的转折是由印度洋异常向非洲方向移动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磁场 水平梯度 垂直梯度 空间分布 长期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国地磁台网数据的太阳静日期间地磁场Z分量日变化幅度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赵旭东 何宇飞 +1 位作者 李琪 刘晓灿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728-3742,共15页
本文应用中国地磁台网完成数字化改造后自2008年以来的地磁场观测数据,分析了过去12年(2008—2019年)中国地区地磁场Z分量的日变化幅度特征.重点研究了地磁场Z分量在太阳活动高低年的月变化、季节变化情况以及对其在云南地区和中国东南... 本文应用中国地磁台网完成数字化改造后自2008年以来的地磁场观测数据,分析了过去12年(2008—2019年)中国地区地磁场Z分量的日变化幅度特征.重点研究了地磁场Z分量在太阳活动高低年的月变化、季节变化情况以及对其在云南地区和中国东南部地区同纬度台站之间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Z分量日变化幅度在同一月份或季节随太阳活动的变化主要来自电离层电导率的影响;但在太阳活动高年,电离层中性风的作用可能会使分点月的Z分量日变化幅度大于或等于夏至月;由于云南地区地下电性结构的复杂性,地下电导率可能在分点月和夏至月对云南地区的Z分量日变化幅度起到了放大作用,使其增加了约12%~41%.研究结果为地磁场日变化及地磁异常提取的背景信息选择提供了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静日 地磁场Z分量 日变化幅度 中国地磁台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波多分量地震波场数值模拟及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刘军迎 雍学善 +1 位作者 高建虎 杨午阳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7年第5期451-456,483,共7页
以多波多分量地表资料处理和解释为目的,利用波动方程数值模拟方法对多波多分量地震波场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单界面和双界面模型正演,对反射纵波(PP波)和转换横波(P-SV波)的识别及波场响应特征进行了研究:①P-SV波速度低,频率低,能... 以多波多分量地表资料处理和解释为目的,利用波动方程数值模拟方法对多波多分量地震波场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单界面和双界面模型正演,对反射纵波(PP波)和转换横波(P-SV波)的识别及波场响应特征进行了研究:①P-SV波速度低,频率低,能量随偏移距的增加而增加,零偏移距处能量为零;②界面反射系数为正时P-SV波与PP波极性相反,界面反射系数为负时P-SV波与PP波极性一致;③Z分量和X分量地震记录都是PP波与P-SV波的混合信息;④X分量的PP波和P-SV波都是由两个极性相反的分支组成的。通过多界面模型正演,分析了转换波勘探的多解性,即地质上的同一个岩性界面有可能对应地震剖面上的两个甚至更多的同相轴。通过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分析,探讨了多波多分量勘探中水平分量旋转处理存在的问题,即通过水平分量旋转处理获得的三分量记录仍然包含了全波场信息,指出通过极化分析,进行三分量同时旋转,可以实现纵波波场和横波波场的完全分离。最后讨论了PP波和P-SV波的分辨率,认为P-SV波的纵、横向分辨率均低于PP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波多分量 波场特征 水平分量旋转 三分量旋转 波场分离 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磁场H、D受HVDC输电干扰特征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林秀娜 曲保安 +3 位作者 范晓勇 陈洪凯 于庆民 赵银刚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818-3826,共9页
以受宁东线高压直流(HVDC)输电干扰相对严重的11个地磁台站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蒙城台为干扰幅度量取的参考台站,研究了地磁场水平分量H、磁偏角D受HVDC输电的干扰特征.发现H和D受HVDC输电干扰具有同步性和偏向性;同一HVDC输电线路两侧H和... 以受宁东线高压直流(HVDC)输电干扰相对严重的11个地磁台站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蒙城台为干扰幅度量取的参考台站,研究了地磁场水平分量H、磁偏角D受HVDC输电的干扰特征.发现H和D受HVDC输电干扰具有同步性和偏向性;同一HVDC输电线路两侧H和D干扰幅度具有线性关系,但线性关系明显弱于垂直分量Z干扰幅度的比例关系;接地极附近台站各自的Z、H、D干扰幅度具有线性关系.之后对H和D干扰产生的机理进行了深入的定性分析.根据得到的干扰特征的结论,提出了以红山台Z、H、D为输入的本研究相关台站的Z、H、D为输出的自动计算方法.经过误差分析,本方法平均误差水平低于国家地磁学科中心当前使用算法误差水平,最高降幅达4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场水平分量H 磁偏角D 宁东线 HVDC输电 干扰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磁场水平梯度对飞机磁干扰补偿精度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谭斌 林春生 还迎春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5-79,共5页
分析了地磁场水平梯度对飞机磁场模型的影响,利用航空磁测试验数据和地磁场水平梯度仿真数据,对飞机磁场模型系数进行了求解计算,并对飞机在特定航向上机动飞行时产生的干扰磁场进行了仿真补偿试验。计算和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地磁场水平... 分析了地磁场水平梯度对飞机磁场模型的影响,利用航空磁测试验数据和地磁场水平梯度仿真数据,对飞机磁场模型系数进行了求解计算,并对飞机在特定航向上机动飞行时产生的干扰磁场进行了仿真补偿试验。计算和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地磁场水平梯度引起的飞机磁场和方向余弦变化会使飞机磁场求解结果产生偏差,从而降低飞机磁干扰补偿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磁测 飞机磁场 补偿 地磁场水平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大地磁暴的一种行星际源:多重磁云 被引量:8
11
作者 汪毓明 叶品中 王水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69-375,共7页
20 0 1年 3月 31日观测到的大的多重磁云 (Multi MC)事件造成了第 2 3周太阳峰年 (2 0 0 0~ 2 0 0 1 )最大的地磁暴 (Dst=- 387nT) .通过分析ACE飞船的观测数据 ,描述了这个多重磁云在 1AU处的磁场和等离子体特征 .并且根据SOHO和GOES... 20 0 1年 3月 31日观测到的大的多重磁云 (Multi MC)事件造成了第 2 3周太阳峰年 (2 0 0 0~ 2 0 0 1 )最大的地磁暴 (Dst=- 387nT) .通过分析ACE飞船的观测数据 ,描述了这个多重磁云在 1AU处的磁场和等离子体特征 .并且根据SOHO和GOES卫星的观测资料 ,认证了它的太阳源 .在这次事件中 ,由于多重磁云内部异常增强的南向磁场 ,使之地磁效应变得更强 ,它大大的延长了地磁暴的持续时间 .观测结果与理论分析表明 ,多重磁云中子磁云的相互挤压使磁云内的磁场强度及其南向分量增强数倍 ,从而加强了地磁效应 .因此 ,研究认为多重磁云中子磁云之间的相互压缩是造成特大地磁暴的一种机制 .此外 ,研究发现形成多重磁云的日冕物质抛射 (C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地磁暴 行星际源 多重磁云 行星际磁场 日冕物质抛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力诱发铁磁材料预制切口产生的二维弱磁场信号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董丽虹 徐滨士 +1 位作者 王慧鹏 董世运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6-19,共4页
为研究应力诱发切口部位产生的二维自发弱磁场信号特征,制作45CrNiMoVA特种钢板状切口试件,在MTS810型液压饲服实验机上施加轴向拉应力,采用EMS2003磁记忆仪和RM-1磁记忆仪采集不同应力水平下切口部位法向分量Hp(y)信号、水平分量Hp(x)... 为研究应力诱发切口部位产生的二维自发弱磁场信号特征,制作45CrNiMoVA特种钢板状切口试件,在MTS810型液压饲服实验机上施加轴向拉应力,采用EMS2003磁记忆仪和RM-1磁记忆仪采集不同应力水平下切口部位法向分量Hp(y)信号、水平分量Hp(x)信号,分析弹性变形阶段内二维弱磁信号特征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拉应力诱发切口部位Hp(x)信号呈现正向磁尖峰特征,Hp(y)信号呈现磁异变波峰波谷特征;Hp(x)信号的尖峰值和水平基线幅值、Hp(y)信号的峰峰值和峰间斜率K值与工作应力存在线性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切口 轴向拉应力 二维弱磁场 法向分量 水平分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泵磁共振测量地磁场水平分量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玉霞 池水莲 +1 位作者 高浩哲 冯炜兴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13,共4页
探讨了光泵磁共振实验中用换向法测量地磁场水平分量时,共振信号参考点的选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首先进行理论分析,分别用换向抵消法的扫场法和扫频法对不同的信号参考点进行公式推导,得到地磁场的水平分量;接着进行实验测量,计算出地... 探讨了光泵磁共振实验中用换向法测量地磁场水平分量时,共振信号参考点的选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首先进行理论分析,分别用换向抵消法的扫场法和扫频法对不同的信号参考点进行公式推导,得到地磁场的水平分量;接着进行实验测量,计算出地磁场的水平分量。通过对扫场三角波信号直流分量和交流分量的分析,并利用抽运信号判断当示波器显示三角波的参考点与实际扫场信号的参考点相反时扫场与地磁场水平分量的方向关系,阐述了在实验测量中如何正确选择共振信号对应的参考点。从而提高了测量结果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泵磁共振 地磁场水平分量 扫场 共振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载地磁场三分量测量算法的实验验证 被引量:8
14
作者 闫辉 肖昌汉 +1 位作者 沈明 金际航 《海洋测绘》 2010年第3期27-29,共3页
安装在铁磁性的测量载体上的地磁场三分量测量系统,由于受到载体磁化磁场的干扰,给地磁场的解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针对船载地磁场三分量动态测量系统,阐明了地磁场的解算原理,指出了其中的难点问题。对地磁场三分量的动态解算方法进行... 安装在铁磁性的测量载体上的地磁场三分量测量系统,由于受到载体磁化磁场的干扰,给地磁场的解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针对船载地磁场三分量动态测量系统,阐明了地磁场的解算原理,指出了其中的难点问题。对地磁场三分量的动态解算方法进行了实验室模拟,结果表明地磁场三分量航海测量具有实施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场三分量 总量磁场 磁测量 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移长偏移距瞬变电磁法剩余油监测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1
15
作者 谢兴兵 周磊 +1 位作者 严良俊 胡文宝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05-612,419-420,共8页
利用长偏移距瞬变电磁法(Lowtem)水平电场分量对高阻薄层电阻率变化灵敏这一地球物理特征,开展时移长偏移距瞬变电磁法剩余油监测试验。对时移长偏移瞬变电磁法资料采用归一化残差的方法进行处理,得到的结果突出了高阻薄层电阻率的变化... 利用长偏移距瞬变电磁法(Lowtem)水平电场分量对高阻薄层电阻率变化灵敏这一地球物理特征,开展时移长偏移距瞬变电磁法剩余油监测试验。对时移长偏移瞬变电磁法资料采用归一化残差的方法进行处理,得到的结果突出了高阻薄层电阻率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时移Lowtem方法在试验区获取的电阻率残差图、剩余油预测平面分布图与已知的勘探和开发信息相吻合,初步表明时移长偏移距瞬变电磁法对剩余油边界的探测和预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偏移距瞬变电磁法 剩余油 高阻薄层 水平电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记录的纵、横波分离 被引量:18
16
作者 张关泉 周洪波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81-191,共11页
本文从弹性波方程出发导出了纵、横波分离公式。该式利用地面接收到的弹性波场的水平分量对垂直分量作修正,不仅消除了垂直分量中的横波成分,而且加强了其中的纵波成分的能量,从而分离出了纵波。同样,利用弹性波场的垂直分量对水平... 本文从弹性波方程出发导出了纵、横波分离公式。该式利用地面接收到的弹性波场的水平分量对垂直分量作修正,不仅消除了垂直分量中的横波成分,而且加强了其中的纵波成分的能量,从而分离出了纵波。同样,利用弹性波场的垂直分量对水平分量作修正可得到横波。文中导出的纵、横波分离方程均采用有限差分法求解。此求解过程只涉及地表检波器接收到的弹性波场的各分量记录和地表波速,与震源及地下介质的结构及性质无关,该方法也适用于地面横向变速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波 波动方程 地震波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5—1997年中国地磁场长期变化的正交模型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月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24-630,共7页
选取中国地区 2 0个地磁台 ,日本地区 3个地磁台的基本数据 ,使用自然正交分量方法 (简称NOC方法 )求得 1 985— 1 997年中国地区地磁场三分量 (X ,Y ,Z)的自然正交分量的时间函数 ,即地磁场时间变化的正交模型 .对阶数从 1— 9的正交... 选取中国地区 2 0个地磁台 ,日本地区 3个地磁台的基本数据 ,使用自然正交分量方法 (简称NOC方法 )求得 1 985— 1 997年中国地区地磁场三分量 (X ,Y ,Z)的自然正交分量的时间函数 ,即地磁场时间变化的正交模型 .对阶数从 1— 9的正交分量进行了试验计算 ,并计算出这 2 3个地磁台分量的均方根偏差 (RMS)值 .以 1 995年为例 ,取kNOC=1— 3,将 2 3个地磁台的正交模型值绘出了平面等值线图 .结果显示X ,Y ,Z长期变化速度的等值线非常平滑 ,分布均匀 ,且均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 ,这反映了主磁场的长期变化规律 ,而其中长期变化速率比较大的地区 ,反映地磁场的局部特征和有关的地球物理现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场 正交模型 自然正交分量 长期变化 中国 NOC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颖的地磁场水平分量测量法
18
作者 孙景瑞 所广斌 张琳 《天津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年第1期27-30,共4页
本文介绍的是地磁场水平分量的一种测量方法──简谐振动测周期法。本实验装置设计新颖、成本低、测量数据准确,数据处理上采用最小二乘法原理,线性好。
关键词 地磁场 水平分量 简谐振动 最小二乘法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通用的地磁测量中载体干扰矢量补偿方法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继昊 李夕海 +2 位作者 张莹 杜爱民 曾小牛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2-118,共7页
载体干扰矢量补偿方法是保证矢量磁测精度的关键,然而,传统补偿方法需要从两个可能解中判定真实解,要求满足两个前置条件:一是姿态信息参考坐标系为地理坐标系;二是补偿环境中不存在较大磁异常,以保证地磁场北向分量为正值。以上条件限... 载体干扰矢量补偿方法是保证矢量磁测精度的关键,然而,传统补偿方法需要从两个可能解中判定真实解,要求满足两个前置条件:一是姿态信息参考坐标系为地理坐标系;二是补偿环境中不存在较大磁异常,以保证地磁场北向分量为正值。以上条件限制了方法的通用性,提高了方法实施难度。针对于此,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法,在利用载体姿态信息和地磁总场值得到两个可能解后,基于载体磁化磁场系数矩阵每个元素绝对值都远小于1的物理特性,判定真实解,不再需要限定参考坐标系和背景磁场磁异常大小的前置条件。对比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在传统方法由于前置条件不满足而失效时,所提方法仍能有效对地磁测量中的载体干扰进行矢量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场 矢量磁测 载体干扰 矢量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磁场中竖直套管周围磁场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端瑞 史玉才 +2 位作者 初众 张苏 耿志成 《石油机械》 2015年第3期12-16,共5页
目前钻调整井、加密井和丛式井已经成为各油田增产增效的重要措施。井网密度的增大导致井间距的减小,邻井套管产生的磁干扰影响愈发显著。为此,采用圆柱坐标系,建立了套管在地磁场磁化的磁场模型,从水平磁化场和竖直磁化场2方面研究了... 目前钻调整井、加密井和丛式井已经成为各油田增产增效的重要措施。井网密度的增大导致井间距的减小,邻井套管产生的磁干扰影响愈发显著。为此,采用圆柱坐标系,建立了套管在地磁场磁化的磁场模型,从水平磁化场和竖直磁化场2方面研究了地磁场中竖直套管周围磁场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半径小于0.5 m的范围内,水平磁化场Hh检测出区别,Hh的极大值出现在0°和180°方位线上,随着半径增大,磁场强度迅速衰减为地磁场大小,Hh的极小值出现在90°和270°方位线上,随着半径增大,磁场强度迅速增大为地磁场大小;H总的变化规律与Hh一致,峰值有所增大。采用套管短节中心水平面的磁场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了验证,表明所建模型与试验规律具有较好的符合性。研究结果可为后续已知磁场分布获得空间位置的反演研究打下基础,从而可以更好地指导钻井,防止井眼碰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场 套管 磁化 地磁环境 理论模型 水平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