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主体共治视角下财政生态转移支付的民生与环境协同激励效应——以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为例
1
作者 鹿洪源 马婕 陈旭东 《经济经纬》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31,共16页
以我国财政生态转移支付体系中的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为例,利用2007—2021年七大流域中13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了多主体共治视角下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对受偿地区民生质量与环境质量协同水平的... 以我国财政生态转移支付体系中的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为例,利用2007—2021年七大流域中13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了多主体共治视角下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对受偿地区民生质量与环境质量协同水平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可以通过政府层面的环保支出力度、产业层面的产业结构升级和居民层面的公众环境关注度,促进受偿地区民生质量与环境质量协同提升;激励效应仅在财政收入分权程度较低、税收竞争强度较高、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和低碳试点城市显著;横向生态转移支付与纵向生态转移支付在促进受偿地区民生质量与环境质量协同提升方面可以发挥正向联动作用。因此,应加快健全重点区域的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强化多元主体参与民生保障与环境保护事务的财政激励,健全纵向生态转移支付和横向生态转移支付的协调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生态转移支付 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多主体共治 民生质量 环境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策略差异化下长江流域水污染治理激励机制
2
作者 刘亦文 高京淋 +2 位作者 曾琪海 颜建军 颜子腾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5798-5810,共13页
目前针对长江流域水污染治理的研究多围绕单一政策展开,往往忽略了策略协同效应。鉴于此,在考虑河长制和生态补偿政策协同的基础上,研究长江流域水污染协同治理激励机制。建立上级政府、长江上游地方政府与长江下游地方政府间的三方演... 目前针对长江流域水污染治理的研究多围绕单一政策展开,往往忽略了策略协同效应。鉴于此,在考虑河长制和生态补偿政策协同的基础上,研究长江流域水污染协同治理激励机制。建立上级政府、长江上游地方政府与长江下游地方政府间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探讨在协同策略差异化背景下,三方协同推进流域治理的内生机制,通过稳定性分析得出达到流域水污染治理理想状态的稳定条件,并以沱湖-长江流域真实数据进行模拟仿真,由此设计潜在激励机制。研究发现:(1)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惩罚力度并不能抵扣自身监管成本,最终倾向于实施弱监管策略;影响上游地方政府治理策略选择的因素主要包含生态补偿额和奖励机制,影响下游地方政府治理策略选择的因素主要包含流域外部性和奖励机制;长江上下游地方政府面临高生态补偿额和高奖励情景时,博弈系统最终演化为“弱监管/自主治理/自主治理”状态。(2)加快完善流域生态补偿制度,规范流域生态补偿标准,加大对长江上游地方政府的补偿额度,能够推动长江上游地方政府积极开展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而加大对长江下游地方政府的补偿额度并未对下游地方政府水污染治理工作展现出明显的促进效果。(3)上级政府对长江下游地方政府的奖励措施能够加快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进程,奖励力度越大,水污染治理进展越快,但对长江上游地方政府的奖励措施并不能推进上游地方政府治理工作的进行;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惩罚措施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较小,严厉的惩罚措施甚至会抑制下级地方政府治理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长制 生态补偿 长江流域协同治理 激励机制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的实践及制度完善——兼评《生态保护补偿条例》
3
作者 程诺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3期65-73,共9页
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是在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地区和流域生态环境受益地区政府之间通过平等协商的方式建立合作机制,实现流域内利益再分配的激励性流域环境保护制度。目前,我国已经在多个流域进行了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的试点工作,... 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是在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地区和流域生态环境受益地区政府之间通过平等协商的方式建立合作机制,实现流域内利益再分配的激励性流域环境保护制度。目前,我国已经在多个流域进行了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的试点工作,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在实践中尚存在参与主体范围略窄、补偿标准制定不科学、补偿方式不合理、保障措施不完善等问题,其主要原因之一在于《生态保护补偿条例》中制度构建并不完善。建议坚持系统观的方法论,构建多元主体治理体系,科学制定补偿标准,建立多样化补偿方式,完善保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 生态保护补偿条例 补偿标准 补偿方式 保障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政策对碳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袁汝华 贾葵源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7-386,共10页
基于2008—2021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政策对碳排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政策显著抑制碳排放量,政策实施力度每增加一个单位,碳排放量平... 基于2008—2021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政策对碳排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政策显著抑制碳排放量,政策实施力度每增加一个单位,碳排放量平均减少3.7701个单位,且经过一系列检验后结果仍然稳健;机制检验表明,政策实施通过提升金融发展水平和促进科学技术创新两条作用渠道实现碳减排;异质性分析结果验证政策实施效果受社会经济和创新创业双因素的影响,政策实施力度每增加一个单位,一般城市的碳排放量减少2.5230个单位,与低创新创业环境城市相比,高创新创业环境城市在碳减排效果上表现出更明显的优势。据此,建议中小流域因城施策,在推广创新技术和建立监测评估机制、强化政策和资金投入等方面予以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横向生态补偿 碳排放 双重差分法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界流域生态补偿与受偿县域经济增长——基于新安江第三轮生态补偿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8
5
作者 杨永亮 王维 覃琼霞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923-2936,共14页
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协同推进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的重要制度创新.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新安江第三轮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对受偿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安江第三轮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政策显... 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协同推进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的重要制度创新.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新安江第三轮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对受偿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安江第三轮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政策显著的促进了受偿县域经济增长,受偿县域的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分别提升了约4.4%和4.3%,历时9年3轮的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具有明显的动态累积效应,统筹分析发现新安江的3轮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对受偿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本文通过事件研究法、随机生成实验组、合成控制法等一系列检验证明了研究结论的稳健性.进一步,本文通过机制分析验证了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财政压力的不同会对县域经济增长产生差异化的影响,杭黄高铁的开通也深化了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对受偿县域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界生态补偿 县域经济增长 新安江 机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发展实践和政策建议 被引量:2
6
作者 陆青 杨霞 +2 位作者 张强 洪慧 赵昭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14,22,共8页
生态补偿是改善、维护和恢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一种经济手段,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湖北省在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方面探索颇多、特点突出。在首次全面梳理湖北省流域生态补偿制度建设与实践的基础... 生态补偿是改善、维护和恢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一种经济手段,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湖北省在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方面探索颇多、特点突出。在首次全面梳理湖北省流域生态补偿制度建设与实践的基础上,对补偿机制的探索历程、实践案例与效益进行研究,分析湖北省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快开展跨省际流域生态补偿实践、建立完善南水北调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优化管理协调机制、健全资金保障体系、探索科学考核评估标准等方面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生态补偿 横向生态补偿 政策建议 湖北省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护一江水”的降碳力量:来自跨省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谌仁俊 李新月 江闯东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101,共17页
在区域生态治理中协同降碳,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本文以新安江、九洲江、汀江-韩江三大流域为例,考察在跨省流域实施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协同降碳作用。研究发现,该政策通过促使沿线地区采取优化能源结构、限制高碳密集型行业... 在区域生态治理中协同降碳,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本文以新安江、九洲江、汀江-韩江三大流域为例,考察在跨省流域实施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协同降碳作用。研究发现,该政策通过促使沿线地区采取优化能源结构、限制高碳密集型行业企业进入等源头防治方式,释放出较大的协同降碳效应。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共护一江水”的协同降碳效应存在一定的经济代价,沿线地区出现了减产现象。进一步研究发现,相比作为补偿区的下游地区,作为受偿区的上游地区实现了更大的降碳效应,这主要得益于上游地区采取了创新驱动减排的策略,不仅通过节能技术应用大幅降低能源强度,还鼓励企业从事绿色自主创新。本文的研究能为全面推广跨省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提供有益的政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省流域 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协同降碳 源头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生态系统补偿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0
8
作者 张志强 程莉 +1 位作者 尚海洋 李延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6543-6552,共10页
生态补偿是近年来生态环境管理领域的一个新发展起来的方向和热点,尤其在我国,生态补偿受到学者和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其研究和实践进展迅速。流域是完整的地理与生态系统区域,是实施生态保护和生态补偿的典型单元。从流域角度研究和实... 生态补偿是近年来生态环境管理领域的一个新发展起来的方向和热点,尤其在我国,生态补偿受到学者和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其研究和实践进展迅速。流域是完整的地理与生态系统区域,是实施生态保护和生态补偿的典型单元。从流域角度研究和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可以最好体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态要素的综合性。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是当前生态经济研究的前沿命题。系统梳理和全面总结了流域生态补偿研究的国内外进展与应用案例,总结了当前流域生态补偿研究存在的主客体界定、补偿原则、措施短效性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炼概述了流域生态补偿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就流域生态补偿确定方法、补偿途径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结合水权交易与水市场、流域社会化管理等问题,对流域生态补偿的未来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 生态系统 生态补偿 生态补偿机制 生态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主导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对子牙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考 被引量:61
9
作者 王军锋 侯超波 闫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1-106,共6页
作为消除生态环境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负外部性的重要手段,研究生态补偿机制对于指导我国流域生态环境资源开发和流域环境污染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选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作为研究对象,从生态补偿思想的来源、内涵、实施模式、补... 作为消除生态环境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负外部性的重要手段,研究生态补偿机制对于指导我国流域生态环境资源开发和流域环境污染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选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作为研究对象,从生态补偿思想的来源、内涵、实施模式、补偿标准等角度系统梳理了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并论述了市场主导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和政府主导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两种模式的区别与联系。在此基础上,文章从基本思路、政策框架、监管体系等维度分析评述了子牙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发现子牙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将生态补偿基金扣缴制度、改良的政绩考核制度、生态补偿基金使用监督管理制度等组成有机整体的运行体系,属于典型的政府主导模式,并剖析了子牙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取得成效的原因。最后,本文认为,基于现阶段国情,我国应推行由政府主导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并就完善政府主导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牙河 政府主导 生态补偿基金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江、九龙江等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与实践 被引量:15
10
作者 黄东风 李卫华 +1 位作者 范平 邱孝煊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B03期324-329,共6页
综述了福建省闽江、九龙江等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重要性、流域生态补偿的主要机制模式、实践效果及现存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进一步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4点建议,旨在为福建省乃至全国类似地区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借鉴。
关键词 闽江 九龙江 流域 生态补偿机制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生态补偿的科学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26
11
作者 陈进 尹正杰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共6页
长江大保护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流域生态补偿制度是实施长江大保护重要机制。在总结流域生态补偿科学研究现状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长江流域生态补偿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和对策。分析表明:流域各地方及上下游之间的经济... 长江大保护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流域生态补偿制度是实施长江大保护重要机制。在总结流域生态补偿科学研究现状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长江流域生态补偿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和对策。分析表明:流域各地方及上下游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时空关系及互馈机制、自然资源实物量和价值量动态核算与时空转换关系、市场化多元利益补偿模式等是建立长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关键科学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借鉴国外理论和方法,而且需要针对我国及长江流域自然资源禀赋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将科学问题与管理问题结合,才能有效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实现长江大保护和长江流域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生态补偿 长江大保护 生态服务功能 互馈机制 补偿模式与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开展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策略选择与前景展望 被引量:7
12
作者 黄宇驰 王敏 +1 位作者 黄沈发 苏敬华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72-174,共3页
作为一项协调流域上下游环境与经济利益关系的环境经济政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可以为解决当前长三角流域日益严重的跨界污染起到积极作用。文章在分析长三角地区水环境特征以及水环境管理状况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运... 作为一项协调流域上下游环境与经济利益关系的环境经济政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可以为解决当前长三角流域日益严重的跨界污染起到积极作用。文章在分析长三角地区水环境特征以及水环境管理状况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运作模式,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在长三角流域建立双向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设想,并在分析现有条件和面临问题的基础上,就该政策的实施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策略 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安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的经济效应 被引量:38
13
作者 刘聪 张宁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940-1948,共9页
以新安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2001~2017年中国安徽和浙江省内县域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方法(DID)定量研究了试点政策对流域上下游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结果显示:试点政策对上游地区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 以新安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2001~2017年中国安徽和浙江省内县域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方法(DID)定量研究了试点政策对流域上下游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结果显示:试点政策对上游地区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抑制影响,表现为相关地区的人均GDP或地区GDP出现了下降,而对流域下游地区经济发展并无显著作用,这一结论在进行多项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新安江试点政策对上游地区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呈现出了“先增强后减弱”的动态变化规律;此外,机制分析显示5个试点县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显著下降,表明“企业退出”是新安江试点政策对上游地区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的重要原因.本研究可为后续制定和实施跨地区水资源保护的利益调配机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生态补偿 流域上下游地区 地区经济发展 双重差分法 新安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政策的水环境效益评估 被引量:16
14
作者 胡东滨 林媚 陈晓红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5447-5456,共10页
基于2000~2019年浙江和安徽2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使用合成控制法定量分析新安江3轮横向生态补偿试点政策对其水环境效益的总体性和结构性影响.结果表明:政策效果在时间上存在异质性.第1、2轮政策试点显著的提升了新安江流域整体的水环... 基于2000~2019年浙江和安徽2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使用合成控制法定量分析新安江3轮横向生态补偿试点政策对其水环境效益的总体性和结构性影响.结果表明:政策效果在时间上存在异质性.第1、2轮政策试点显著的提升了新安江流域整体的水环境,但第3轮试点对上游水环境的影响是负的.政策效果在空间上存在异质性.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政策使下游的生物多样性价值平均提高了0.068亿元,但使上游生物多样性价值平均降低了0.015亿元.政策效果在结构上存在异质性.通过对水环境效益的结构性分解,发现横向生态补偿政策使新安江流域的水质净化能力价值平均提高了31.874亿元,但使其产品供给价值平均下降了13.402亿元.政策效果存在预期效益.流域横向生态补偿的政策效果在政策正式实施前2年已经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生态补偿 合成控制法 水环境效益 新安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建立和完善区际生态补偿机制的制度建设初探 被引量:26
15
作者 李宁 丁四保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6-149,共4页
生态补偿机制作为社会各种群体利益博弈的均衡结果,将对经济和环境不协调的现状进行调整,从而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实现机制。我国是世界上开展生态补偿工作较早的国家之一。近年来,中央政府及部分省(市)区对于生态补偿机制进行了积... 生态补偿机制作为社会各种群体利益博弈的均衡结果,将对经济和环境不协调的现状进行调整,从而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实现机制。我国是世界上开展生态补偿工作较早的国家之一。近年来,中央政府及部分省(市)区对于生态补偿机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和工具,体现了生态补偿理论的特征和要求。但生态补偿作为一种新型环境管理制度,在我国推行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制约因素。建立完整的生态补偿机制需要从制度、主体、手段、标准、方式及管理等方面着手。本文突出了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制度问题研究,并主要从法律制度、流域管理体制和横向转移支付制度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区际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机制 法律制度 流域管理体制 横向转移支付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生态补偿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董秀金 王小骊 王飞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6458-6459,6507,共3页
流域生态补偿是生态补偿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流域生态补偿的内涵,现实存在的问题及发展途径三方面作一阐述,以期为流域水环境的优化提供借鉴。
关键词 流域 生态补偿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干流跨省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框架探讨 被引量:8
17
作者 尹正杰 庄超 陈进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6-21,共6页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推动建立长江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对于理顺流域生态保护地区与受益地区的利益关系,促进流域高水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以长江干流为对象,提出了基于水质水量的长江干流跨省横向生态补偿框...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推动建立长江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对于理顺流域生态保护地区与受益地区的利益关系,促进流域高水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以长江干流为对象,提出了基于水质水量的长江干流跨省横向生态补偿框架,探讨了横向生态补偿的补偿要素、补偿标准、补偿资金分摊、监测考核指标和保障体系,并采用2018年数据初步开展了长江干流跨省横向生态补偿案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干流横向生态补偿的主要出资省(自治区、市)为江苏、上海、安徽,获得补偿的省(自治区、市)为四川、青海、云南、西藏、江西,体现了长江干流下游受益省份对上游保护省份的补偿关系。研究认为长江干流应建立一个全流域层面多省份同时参与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初期可以水质水量为补偿要素,未来可逐步拓展补偿要素范围,提高补偿考核标准,完善生态补偿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生态补偿 补偿标准 流域 水质水量 长江干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水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初探 被引量:6
18
作者 黄薇 马赟杰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7-31,共5页
通过建立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实施国家及下游受益区对流域上游地区的补偿,有利于理顺流域上下游间的生态关系和利益关系,促进全流域共同发展。在分析了赤水河流域生态价值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提出了赤水河流域生态补偿原则,构建了... 通过建立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实施国家及下游受益区对流域上游地区的补偿,有利于理顺流域上下游间的生态关系和利益关系,促进全流域共同发展。在分析了赤水河流域生态价值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提出了赤水河流域生态补偿原则,构建了生态补偿机制的初步框架,指出了生态补偿的方式、途径以及生态补偿保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 生态补偿 赤水河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生态补偿的内涵及其体系 被引量:14
19
作者 黄锡生 潘璟 《水利经济》 2008年第5期65-68,共4页
为了构建合理而有效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从法学的角度探讨了流域生态补偿的内涵和体系:从流域的概念、流域生态补偿的范围、流域生态补偿的主体、流域生态补偿的惩罚性机制等4方面阐述了流域生态补偿的内涵;从流域生态服务价值的评估体... 为了构建合理而有效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从法学的角度探讨了流域生态补偿的内涵和体系:从流域的概念、流域生态补偿的范围、流域生态补偿的主体、流域生态补偿的惩罚性机制等4方面阐述了流域生态补偿的内涵;从流域生态服务价值的评估体系、流域生态补偿的转移支付体系和流域生态补偿的管理体系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流域生态补偿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管理 生态补偿机制 生态补偿内涵 生态补偿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进展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20
20
作者 陈进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20,共7页
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生态补偿作为一项重要机制在研究和实践两方面都取得了积极进展。根据我国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案例及实践,对长江流域生态补偿内涵、对象、标准和模式进行初步分析,对几种急需开展的流域生态补偿类型及难... 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生态补偿作为一项重要机制在研究和实践两方面都取得了积极进展。根据我国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案例及实践,对长江流域生态补偿内涵、对象、标准和模式进行初步分析,对几种急需开展的流域生态补偿类型及难题提出了解决建议。分析表明:无论是块状的自然保护地,还是跨行政区的水流及水生态的生态补偿,都需要考虑流域多要素和多利益主体的综合补偿,才能实现全流域的生态补偿;补偿标准的确定需要根据保护地类型和重要性,在生态服务价值与保护成本加发展机会成本或者环境质量改进增量之间选择;在补偿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优化补偿要素和考核指标,才能使流域生态补偿持续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生态补偿 长江流域 自然保护地 生态服务价值 补偿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