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3年8月16日内蒙古M_S5.9地震震害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高孟潭 许力生 +2 位作者 郭文生 万波 俞言祥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5-212,共8页
总结了根据应急科考震害调查资料确定的2003 年8 月16 日内蒙古MS5.9 地震的震害分布特征, 利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的长周期波形资料, 反演确定了该地震的地震矩张量解和震源机制解. 根据震源机制解、余震分布和震害分布特征, 探讨... 总结了根据应急科考震害调查资料确定的2003 年8 月16 日内蒙古MS5.9 地震的震害分布特征, 利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的长周期波形资料, 反演确定了该地震的地震矩张量解和震源机制解. 根据震源机制解、余震分布和震害分布特征, 探讨了震害分布特点与震源机制的关系. 从全球强震记录、历史地震资料和该地震的震害特点, 讨论了强地面运动的特点与震中区物理背景的关系. 调查表明, 此次地震的极震区呈东西走向, 与震源机制反演结果得到的断层走向一致. 极震区面积相对较大, 单层土木结构和砖木结构的房屋受损较严重, 可能与当地的震源物理环境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地震 震害分布 震源机制 震害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小震震源机制解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刘芳 王晓山 杨雅琼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1期7-11,共5页
利用P、S最大振幅比数据反演中小震震源机制方法,选取2001—2008年发生在内蒙古中西部的中小地震的数字波形数据,反演得到130个地震震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震源机制存在NWW-SEE向和NE-SW向的两组节面,受近NEE-SWW方位的压应力和NNW-SS... 利用P、S最大振幅比数据反演中小震震源机制方法,选取2001—2008年发生在内蒙古中西部的中小地震的数字波形数据,反演得到130个地震震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震源机制存在NWW-SEE向和NE-SW向的两组节面,受近NEE-SWW方位的压应力和NNW-SSE方位的张应力作用,NWW-SEE向的破裂面产生右旋走向滑动,NNW-SSE向的破裂面产生左旋走向滑动。系统聚类分析显示,内蒙古中西部中小地震以直立节面、走滑型震源机制解为主。通过对杭锦旗、托克托两次4级以上地震震源机制与背景场对比,认为均不是"前兆地震"。通过对震源机制的一致性参数分析,内蒙古中西部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出现低值区,对地震预测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中西部 振幅比 震源机制解 波形数据 地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冀蒙交界地区中强地震前地震活动图像异常特征 被引量:7
3
作者 李丽 孟令媛 +2 位作者 吴昊昱 李玉铰 陈慧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81-591,共11页
对晋冀蒙交界地区1970年以来M_(S)≥5.5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图像时空演化特征进行了梳理,结果表明,M_(S)≥5.5地震前地震活动图像,如地震空区、地震条带、地震活动显著增强、显著地震或震群等指标,均出现了异常。异常图像的空间演化基本上... 对晋冀蒙交界地区1970年以来M_(S)≥5.5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图像时空演化特征进行了梳理,结果表明,M_(S)≥5.5地震前地震活动图像,如地震空区、地震条带、地震活动显著增强、显著地震或震群等指标,均出现了异常。异常图像的空间演化基本上围绕主震震源区或在其附近发生,这些地震活动图像异常对未来主震的时、空、强预测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异常图像的时间演化特征在不同震例前也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符合非均匀介质中坚固体孕震模式。显著地震或震群基本上是在地震空区、地震条带、地震活动显著增强等图像异常的后期出现,表明地震活动图象异常对主震的时间和地点预测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冀蒙交界地区 地震空区 地震条带 地震活动 显著地震 震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原平4.2级地震前的重力场异常特征 被引量:4
4
作者 谢汝一 秦建增 +2 位作者 冯建林 罗翔飞 张亚宁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39-644,共6页
利用晋蒙重力测网2007—2009年的流动重力资料,研究了原平4.2级地震前的重力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以4.2级地震震中为界,流动重力呈现出东西向的负条带异常,而南部、北部均上升(正异常)的特征,震中附近的大部分测点点值在震前均出现上... 利用晋蒙重力测网2007—2009年的流动重力资料,研究了原平4.2级地震前的重力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以4.2级地震震中为界,流动重力呈现出东西向的负条带异常,而南部、北部均上升(正异常)的特征,震中附近的大部分测点点值在震前均出现上升—下降—恢复的变化特征,地震发生在重力恢复阶段。在远离震中区的内蒙重力测网并没有出现上述重力场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平 4.2 地震 晋蒙地区 重力场变化 孕震体膨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3年内蒙古巴林左旗—阿鲁科尔沁旗5.9级地震测震学指标异常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韩晓明 刘芳 刘文广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7-252,共6页
2003年8月16日,在内蒙古巴林左旗与阿鲁科尔沁旗交界处发生MS5.9地震。以本次地震为研究对象,结合震中区地震地质背景,从地震活动性和震害分布特征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根据b值、波速比(VP/VS)和地震空间相关长度在震前的变化,探讨了地... 2003年8月16日,在内蒙古巴林左旗与阿鲁科尔沁旗交界处发生MS5.9地震。以本次地震为研究对象,结合震中区地震地质背景,从地震活动性和震害分布特征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根据b值、波速比(VP/VS)和地震空间相关长度在震前的变化,探讨了地震前震源区地下介质体的演变过程,并对此次地震的孕震过程做出了初步推断。本次地震前波速比和地震空间相关长度的变化规律对该区域未来中强地震预测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5.9地震 B值 波速比 地震空间相关长度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呼和浩特—包头地区地震目录的完整性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韩晓明 曹孟娜 张帆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3-98,共6页
以内蒙古中部的呼和浩特—包头地区(40°~42°N,108°~114°E)作为研究区域,收集整理2001年1月1日至2010年4月30日ML≥1.0地震作为研究对象,按地震样本数目滑动扫描并计算最小完整性震级Mc,绘制Mc的时序变化曲线。分... 以内蒙古中部的呼和浩特—包头地区(40°~42°N,108°~114°E)作为研究区域,收集整理2001年1月1日至2010年4月30日ML≥1.0地震作为研究对象,按地震样本数目滑动扫描并计算最小完整性震级Mc,绘制Mc的时序变化曲线。分析认为Mc在时间上的变化主要反映台网监测能力和地震活动规律,但台站布局、地震信噪比和人为因素也会引起Mc的短期或不连续性的变化。同时在Rydelek等提出的2个假设条件下,对呼包地区的地震目录完整性进行了RS检验,其结果与上述扫描计算结果一致,也与根据台网监测能力所得到的震级范围吻合,证明本文的计算结果能够比较真实的反映2001年以来呼包地区地震目录在各时段内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呼和浩特—包头地区 地震目录 最小完整性震级Mc RS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5年海城地震和1976年和林格尔强震与1976年唐山大震的关系讨论 被引量:1
7
作者 郭增建 郭安宁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68-270,共3页
从北纬40°纬向地震带活动的关系探讨了华北3次强震发生的同时性的原因,这条EW向地震带首先发生的地震传递的能量促使唐山积累了发震能量,而另一条由邢台、河间NE走向的下地壳蠕滑断层的能量传至唐山断层后,解锁了该孕震断层,从而... 从北纬40°纬向地震带活动的关系探讨了华北3次强震发生的同时性的原因,这条EW向地震带首先发生的地震传递的能量促使唐山积累了发震能量,而另一条由邢台、河间NE走向的下地壳蠕滑断层的能量传至唐山断层后,解锁了该孕震断层,从而发生了唐山大震。地震波的触发作用也是同步的另一个原因,除了震动的断层面的直接触发之外,对组合模式中单地震波的积累与调整也会产生触发作用而改变其性质。另外还从中国8级大地震发生的25年周期讨论了同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地震 海城地震 内蒙和林格尔地震 1975-1976年 相互关系 同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1979年五原6.0级和1996年包头6.4级地震的震源区构造 被引量:11
8
作者 闻学泽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86-597,共12页
在内蒙古河套断陷带中—西段,1979年8月和1996年5月分别发生了五原6.0级地震和包头6.4级地震。针对这2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集成活动构造、石油物探、重新定位的地震分布、烈度分布以及震源机制解等信息进行... 在内蒙古河套断陷带中—西段,1979年8月和1996年5月分别发生了五原6.0级地震和包头6.4级地震。针对这2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集成活动构造、石油物探、重新定位的地震分布、烈度分布以及震源机制解等信息进行分析,构建通过这2次地震震源区的地震构造剖面,并重新确定了相应的发震断层。结果表明:1979年五原6.0级地震更可能是走向近EW、倾向S的色尔腾山山前主断层发生正断层作用的结果;而1996年包头6.4级地震更可能是乌拉山凸起之下的一条走向NWW、倾向SSW的无名隐伏断层发生斜滑正断层作用的结果。对这2次地震发震构造的新认识,能够最大程度符合并解释各自震源区的地表活动构造、余震分布、主震的烈度分布与震源机制解以及主震时的地面宏观破坏等现象。惟一不能完全解释的是包头地震的极震区(Ⅷ度区)面积约有2/5位于所判定的发震断层北侧(下盘)。另外,包头地震发震构造的例子显示出在大型活动断陷带内部的相对凸起区之下,也可能存在具有发生强震能力的活动性正断层或斜滑正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断陷带 1979年五原地震 1996年包头地震 发震断层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北区中小地震活动与晋冀蒙交界区6级地震的关系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化宇 殷志刚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0-84,共5页
分析了晋北区中小地震(3.0≤ML≤5.0)的活动特征.统计发现,在1989年山西大同-阳高6.1、1996年内蒙包头6.4和1998年河北张北6.2级中强地震前1~2年内晋北地区的中小地震活动年频次有明显的增强-衰减-发震这一特征;震前主震近场区的地震... 分析了晋北区中小地震(3.0≤ML≤5.0)的活动特征.统计发现,在1989年山西大同-阳高6.1、1996年内蒙包头6.4和1998年河北张北6.2级中强地震前1~2年内晋北地区的中小地震活动年频次有明显的增强-衰减-发震这一特征;震前主震近场区的地震条带活动对主震位置有预示意义,而较远场的地震活动仅反映主震前应力水平的增强.并有震前活动向未来强震区靠近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北区 中小地震活动 晋冀蒙交界区 中强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宁城西公元1290年地震考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胡廷荣 赵海燕 +3 位作者 梁伟群 杨发 胡晓海 刘林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74-378,共5页
关键词 历史地震 地震史料 辽代古塔 内蒙古宁城 地震考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速报区域的自动确认——以内蒙古测震台网为例
11
作者 张珂 王鑫 +2 位作者 郝美仙 苏柱金 刘芳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53-761,共9页
针对当前省级区域测震台网在判别边界地震是否需要速报的问题,基于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域的边界数据,利用几何学中包络线原理,在Matlab中将内蒙古地震速报范围以包络线的形式呈现,解译Msdp地震分析软件的数据接口,实现内蒙古地震速报区域... 针对当前省级区域测震台网在判别边界地震是否需要速报的问题,基于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域的边界数据,利用几何学中包络线原理,在Matlab中将内蒙古地震速报范围以包络线的形式呈现,解译Msdp地震分析软件的数据接口,实现内蒙古地震速报区域在Msdp软件中的自动确认;对比分析地震速报区域自动确认功能的结果与现阶段手动量取方式判别地震事件是否需要速报的结果,表明地震速报区域的自动确认可提高速报业务软件系统的自动化程度,简化地震速报工作的操作流程,减少速报用时,提高速报工作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边界 包络线 MATLAB Msdp 地震速报区域的自动确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元849年内蒙古包头地震补充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袁道阳 雷中生 +6 位作者 司国军 刘兴旺 于锦超 李红强 陈艳文 孙浩 张梨君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01-512,共12页
公元849年10月20日(唐宣宗大中三年十月辛巳),在内蒙古包头附近发生了一次大地震,造成城堡、军营和民房破坏等严重震害和数千人死亡。目前对本次地震的震中位置、烈度和震级等基本参数认识尚存疑。通过对相关史料的系统梳理,重点对位置... 公元849年10月20日(唐宣宗大中三年十月辛巳),在内蒙古包头附近发生了一次大地震,造成城堡、军营和民房破坏等严重震害和数千人死亡。目前对本次地震的震中位置、烈度和震级等基本参数认识尚存疑。通过对相关史料的系统梳理,重点对位置存疑的云伽关或云伽镇等进行进一步分析论证,重新核定了主要破坏地点及其地震烈度,修绘了地震等震线图,校核了地震震级、震中位置等基本参数。结果表明,公元849年地震等震线呈不对称的纺锤形,长轴方向为近东西向,短轴呈近南北向,极震区烈度可达X~X+度,震中位置大约在今内蒙古包头市附近,即40.6°N、110.3°E,震级达(7.8±0.3)级或7级。其中,等震线南侧地震影响范围大(包括河套盆地及其以南较大区域)、震害重、烈度衰减慢,而北侧几乎无震害记载,地震烈度衰减快,影响范围小。本次地震烈度等震线属于典型的正断层地震类型,其发震构造为大青山山前断裂中西段。文章依据历史地震史料校核结果与前人基于活动断裂研究结果所确定的震中位置和震级大致相当。综合研究认为鄂尔多斯北缘发生的公元849年地震震级约为7级,该区未来地震震级上限及其大震风险值得继续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元849年内蒙古包头地震 历史地震 发震构造 大青山山前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