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9篇文章
< 1 2 9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卷积循环神经网络的高光谱图像解混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孔繁锵 余圣杰 +2 位作者 王坤 方煦 吕志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151,共10页
针对传统的解混方法和基于自编码器的解混网络方法,利用空间信息提升了解混性能,但未深入挖掘和利用光谱特征,而光谱特征和空间信息的有效结合能够进一步提高解混性能,因此,提出了基于双向卷积长短期记忆网络的解混框架。该框架采用创... 针对传统的解混方法和基于自编码器的解混网络方法,利用空间信息提升了解混性能,但未深入挖掘和利用光谱特征,而光谱特征和空间信息的有效结合能够进一步提高解混性能,因此,提出了基于双向卷积长短期记忆网络的解混框架。该框架采用创新性的网络结构设计,通过卷积层深入挖掘空间特征,同时利用卷积长短期记忆单元充分挖掘波段间的光谱变异性及其光谱相关性,有效处理光谱维度的序列信息,从而实现对高光谱数据更加精准和高效的分析。为了更加细致地区分和利用高光谱数据中不同谱段的特异性,采用深度光谱分区方法优化网络输入,通过自适应学习机制对不同光谱区域精细化处理,增强了模型对高光谱数据中复杂光谱关系的捕捉能力,进一步提升网络的解混性能。在模拟和多个真实高光谱数据集上的对比实验表明,该方法在解混精度和模型鲁棒性等方面均优于现有方法,特别是在处理复杂地物光谱特征时,表现出良好的泛化能力和稳定性,能够准确估计端元和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图像 循环神经网络 自编码器 卷积长短期记忆网络 深度光谱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独立循环神经网络的分层视频摘要算法
2
作者 任喜伟 刘艳 +3 位作者 肖曼 贾事端 王瑞 何立风 《液晶与显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33-1241,共9页
针对现有视频摘要算法忽略镜头信息导致活动完整性受损以及传统RNN和LSTM在处理长视频时难以有效捕捉长距离依赖的问题,本文利用视频序列底层层次结构提出了一种基于IndRNN的分层视频摘要算法(HIRVS)。HIRVS可以分为3部分:(1)利用IndRN... 针对现有视频摘要算法忽略镜头信息导致活动完整性受损以及传统RNN和LSTM在处理长视频时难以有效捕捉长距离依赖的问题,本文利用视频序列底层层次结构提出了一种基于IndRNN的分层视频摘要算法(HIRVS)。HIRVS可以分为3部分:(1)利用IndRNN网络生成每个镜头的视觉特征,输出的最后隐藏状态是镜头内所有帧特征的时序加权聚合;(2)利用双向IndRNN镜头级特征序列进行时序关系建模,捕捉镜头间的长程依赖关系;(3)引入自注意力视频编码器提取视频中的全局依赖关系。最后,预测视频镜头的重要性分数,以此选取关键镜头生成视频摘要。实验在两个公共数据集SumMe和TvSum上进行,在SumMe数据集上F分数达到51.0%,较VOGNet提升了1.2%;在TVSum数据集上F分数达到61.3%,较当前最优方法 VJMHT提升了0.3%。实验结果验证了HIRVS在视频摘要任务中的有效性,提高了摘要生成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摘要 独立循环神经网络 分层结构 自注意力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循环神经网络与注意力机制的波动预测模型
3
作者 李希今 王祥任 刘金石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97-1403,共7页
针对经典机器学习算法(如决策树、随机森林)在建模复杂隐式交互关系时预测准确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一个基于循环神经网络与注意力机制的波动预测模型.首先通过注意力机制计算各影响因素之间复杂的交互关系,然后采用循环神经网络学习表示... 针对经典机器学习算法(如决策树、随机森林)在建模复杂隐式交互关系时预测准确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一个基于循环神经网络与注意力机制的波动预测模型.首先通过注意力机制计算各影响因素之间复杂的交互关系,然后采用循环神经网络学习表示模型的隐变量,从而实现精准预测.与多个经典预测模型进行仿真对比实验的结果表明,该模型的预测准确率显著高于其他机器学习模型,从而为波动预测领域提供了一种更高效、精准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神经网络 注意力机制 机器学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循环神经网络的手写汉字文本识别 被引量:3
4
作者 胡瑞朋 何春燕 +2 位作者 张伟明 赵立新 李明博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47-1554,共8页
为了解决卷积循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 CRNN)手写汉字文本识别网络模型的训练参数大、文本识别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ased on attention 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 为了解决卷积循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 CRNN)手写汉字文本识别网络模型的训练参数大、文本识别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ased on attention 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 AT-BLSTM)和知识蒸馏(knowledge distillation, KD)技术的手写汉字识别方法。通过对AT-BLSTM网络的输入向量特征赋予不同的权重,使模型训练数据集更加高效、准确;通过KD技术将一个高性能的大模型获取的知识传输到一个小模型中,在确保模型准确性的同时,减少训练参数和内存占比,得到一个性能更优的轻量级训练模型。该方法通过多组实验对比,汉字识别准确率提高了6.7%,训练参数减少15.94 M。该网络模型识别准确率达到97.9%,汉字识别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循环神经网络(CRNN) 手写汉字文本识别 注意力机制 知识蒸馏(K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核电厂复合故障诊断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陈逸龙 林萌 周士祺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2,共7页
核电厂单一故障识别的方法有很多,但是由于核电厂的复杂性,复合故障识别的难度较大,且传统故障诊断方法存在难以利用核电厂运行数据中时序信息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循环神经网络和多标签分类方法相结合的核电厂复合故障诊断方... 核电厂单一故障识别的方法有很多,但是由于核电厂的复杂性,复合故障识别的难度较大,且传统故障诊断方法存在难以利用核电厂运行数据中时序信息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循环神经网络和多标签分类方法相结合的核电厂复合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首先将故障数据切分为携带时序信息的输入样本;然后,通过循环神经网络提取故障样本中的时序特征;最后,通过多标签分类器完成多个故障标签的解耦输出,实现了复合故障的诊断。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无论是对单一故障还是复合故障都具有良好的故障诊断效果。同时,还探究了不同循环神经单元和不同长度的输入样本对模型诊断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LSTM模型和GRU模型的效果优于常规RNN模型,且增加输入样本的长度并不一定能够提升模型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厂 循环神经网络 复合故障 多标签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注意力循环神经网络的联合深度推荐模型 被引量:1
6
作者 郭东坡 何彬 +1 位作者 张明焱 段超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84,共5页
为了向用户推荐符合兴趣偏好的项目,设计一种基于注意力循环神经网络的联合深度推荐模型。将双层注意力机制设置于网络中,该模型由五个部分构成,在输入层中生成联合深度推荐模型的输入矩阵,通过序列编码层对项目评论文本语义展开正向和... 为了向用户推荐符合兴趣偏好的项目,设计一种基于注意力循环神经网络的联合深度推荐模型。将双层注意力机制设置于网络中,该模型由五个部分构成,在输入层中生成联合深度推荐模型的输入矩阵,通过序列编码层对项目评论文本语义展开正向和反向编码,获得隐藏状态输出,并将其输入双层注意力机制中,提取项目特征,利用全连接层提取用户偏好特征。在预测层中建立项目与用户的交互模型,获得项目评分,为用户推荐高评分的项目。为了提高模型精度,加权融合MSE损失函数、CE损失函数和RK损失函数建立组合损失函数,对深度联合训练模型展开训练,提高模型的推荐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良好的推荐效果,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用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注意力机制 循环神经网络 用户偏好 组合损失函数 交互模型 联合深度推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和门控循环单元的离心泵叶轮故障诊断 被引量:1
7
作者 陶付东 智一凡 +4 位作者 李怀瑞 柳应倩 郝达 秦浩洋 付强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85-893,共9页
采用传统的诊断方法难以准确识别离心泵的关键水力部件叶轮在离心力、流体动力等综合作用情况下产生的机械故障。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MCNN)和门控循环单元(GRU)相结合的离心泵叶轮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在卷积神... 采用传统的诊断方法难以准确识别离心泵的关键水力部件叶轮在离心力、流体动力等综合作用情况下产生的机械故障。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MCNN)和门控循环单元(GRU)相结合的离心泵叶轮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在卷积神经网络的基础上引入了循环神经网络,建立了特征提取和故障分类模块,可以自动地对原始输入信号进行空间和时间特征提取并识别关键故障模式;然后,搭建了立式离心泵叶轮故障仿真实验台架,对叶轮不同故障下的泵体振动信号进行了采集,用于训练所提MCNN-GRU诊断模型;最后,利用MCNN和GRU搭建了的诊断模型和其他模型,对叶轮不同故障情况下的振动信号故障识别情况进行了对比,并对抗噪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无噪声情况下的单通道诊断准确率超过97.59%,在强噪声条件下多通道诊断准确率达99.13%,优于传统方法,表现出良好的抗噪性能;此外,通过三通道振动数据的融合,诊断准确率达100%,可验证多通道数据融合的优势。该研究结果可为离心泵叶轮故障诊断提供可靠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特征提取 多通道信息融合 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 门控循环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量构造式随机循环神经网络
8
作者 李文艺 代伟 +1 位作者 南静 刘从虎 《软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072-4092,共21页
针对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RNN)的结构不易确定、参数学习过程复杂等问题,提出一种增量构造式随机循环神经网络(incremental-construction for random RNN,IRRNN),实现了RNN结构的增量构造与参数的随机学习.首先建立... 针对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RNN)的结构不易确定、参数学习过程复杂等问题,提出一种增量构造式随机循环神经网络(incremental-construction for random RNN,IRRNN),实现了RNN结构的增量构造与参数的随机学习.首先建立隐含节点增量构造的约束机制,同时利用候选节点池策略实现隐含节点的优选,避免了网络随机构造的盲目性;进一步,从模型参数的局部优化与全局优化两个角度考虑,提出模型参数的两种增量随机(incremental random,IR)学习方法,即IR-1与IR-2,并证明了其万能逼近特性;同时通过研究IRRNN的动态特性,分析了IRRNN的泛化性能.通过实验验证了IRRNN在动态特性、紧凑性和精度等多个方面具有良好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量构造 随机学习 随机权神经网络 循环神经网络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棒束通道流动参数实时计算方法研究
9
作者 李翔宇 解衡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86-1396,共11页
针对深度学习求解物理场方程时存在的算法不可解释性,训练模型时所需数据量大、训练时间长,且不能随意修改模型边界条件等问题,本文设计了一个可用于实时计算棒束通道内流速分布的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RNN)。该算法以... 针对深度学习求解物理场方程时存在的算法不可解释性,训练模型时所需数据量大、训练时间长,且不能随意修改模型边界条件等问题,本文设计了一个可用于实时计算棒束通道内流速分布的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RNN)。该算法以RNN作为基本结构,利用多松弛时间-格子玻尔兹曼方法(multiple relaxation time-lattice Boltzmann method,MRT-LBM)构造RNN的计算单元,利用浸入法和特征线法确定神经元的结构和数量,并利用顶盖驱动流模型、5×5棒束通道仿真计算和PIV测量结果验证算法的有效性。计算结果表明,RNN在计算上述两个模型的无量纲化流速分布时,与MRT-LBM和商业CFD软件相比,残差约为0.1,残差较模型入口处的流速小1个数量级。RNN在计算棒束通道截面的无量纲化流速时,消耗的计算时间约为0.005~0.03 s,仅为MRT-LBM的1/6~1/3,且计算结果基本与PIV的测量结果相符合。同时RNN所有的计算过程都有物理方程对应,因此RNN可以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前提下极大提升计算速度,且具有可解释性。RNN可为反应堆数字孪生系统提供实时模拟流动参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提升数字孪生系统对现实环境的模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堆数字孪生系统 棒束通道 深度学习 循环神经网络 多松弛时间-格子玻尔兹曼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铣削刀具循环神经网络预测寿命方法
10
作者 陆浩天 冀晨宇 +1 位作者 张晟玮 沈彬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70,共5页
在开展新的钛合金铣削工艺加工前,总是离不开刀具的选用,一把适应该工艺的刀具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加工成本。然而由于钛合金的难加工性,在选刀过程中总会消耗很多时间和人力在试切过程中。为了降低试切消耗的时间和人力成本,提出... 在开展新的钛合金铣削工艺加工前,总是离不开刀具的选用,一把适应该工艺的刀具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加工成本。然而由于钛合金的难加工性,在选刀过程中总会消耗很多时间和人力在试切过程中。为了降低试切消耗的时间和人力成本,提出了一种利用铣削试切过程中采集到的扭矩信号来评估和预测刀具在其寿命中的可用次数,并实现不同刀具间的横向对比以获得最佳刀具的方法。通常加工时扭矩的有效值已经能表征了铣刀的磨损状态,但不同刀具在加工时由于刃倾角、涂层等参数不同导致同样磨损量的刀具在加工时扭矩的有效值不同。该方法将提取扭矩的高频信号来表征加工状态,以避免刀具参数不同带来的影响;继而利用循环神经网络,把多次试切时的信号特征时序转化为刀具的寿命预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通过前几次试切来预测刀具使用寿命,使得试切消耗的次数缩短到原来的1/3;能适用于不同刃倾角和涂层的刀具,并由此横向比对出最适应本次加工的刀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具寿命预估 扭矩信号 循环神经网络 刀具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卷积神经网络−双向门控循环单元及注意力机制的风电功率短期预测模型
11
作者 张光昊 张新燕 王朋凯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1-208,共8页
风电功率的准确预测对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意义重大,针对传统组合模型难以充分挖掘变量间潜在依赖性,导致在高维度、大量数据下风电功率预测精度偏低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图卷积神经网络–双向门控循环单元及注意力机制的短期风电功率预... 风电功率的准确预测对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意义重大,针对传统组合模型难以充分挖掘变量间潜在依赖性,导致在高维度、大量数据下风电功率预测精度偏低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图卷积神经网络–双向门控循环单元及注意力机制的短期风电功率预测模型。该模型以数值天气预报数据(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NWP)和风电功率历史数据作为输入,首先利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筛选特征,然后借助残差连接的图卷积神经网络(graph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GCN)和图学习层挖掘空间特征关系,接着采用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directional gated recurrent unit,BiGRU)挖掘历史数据的时序特征,最后引入注意力机制(attentional mechanisms,AM)分配权重,实现风电功率短期预测。以某风电场实测数据为例进行算例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方法在单步及多步预测中相比其他方法有更好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功率预测 混合深度神经网络 图卷积神经网络 双向门控循环单元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组合式循环神经网络的内燃机缸套表面磨损量预测方法
12
作者 张永芳 侯丕鸿 +4 位作者 杨鑫亮 陈锐搏 康建雄 邢志国 吕延军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5-324,共10页
缸套作为内燃机的关键部件,其磨损状况直接影响内燃机活塞-缸套系统的服役性能.为了准确预测内燃机缸套表面的磨损状况,本文中提出了1种多尺度组合式的循环神经网络(MIXRNN)模型,该模型融合了多尺度特征提取技术与组合式循环神经网络(R... 缸套作为内燃机的关键部件,其磨损状况直接影响内燃机活塞-缸套系统的服役性能.为了准确预测内燃机缸套表面的磨损状况,本文中提出了1种多尺度组合式的循环神经网络(MIXRNN)模型,该模型融合了多尺度特征提取技术与组合式循环神经网络(RNN)架构,通过捕捉和学习缸套磨损过程中的时序特征及其动态关系,使其具备了非线性磨损量回归的能力.基于内燃机缸套实际运行数据的测试表明:该模型在平均绝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根均方误差及决定系数等性能指标上显著优于传统的RNN及其变体模型,尤其在处理小样本数据集和长时间序列数据时,具有很好的鲁棒性和准确性,为内燃机活塞-缸套系统的剩余寿命预测和服役性能评估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缸套 磨损量预测 多尺度特征 组合式循环神经网络 小样本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SCNN-GRU神经网络补全测井曲线和可解释性的智能岩性识别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婷婷 王振豪 +2 位作者 赵万春 蔡萌 史晓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针对传统岩性识别方法在处理测井曲线缺失、准确性以及模型可解释性等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MSCNN-GRU神经网络补全测井曲线和Optuna超参数优化的XGBoost模型的可解释性的岩性识别方法。首先,针对测井曲线在特定层段丢失或失真的问... 针对传统岩性识别方法在处理测井曲线缺失、准确性以及模型可解释性等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MSCNN-GRU神经网络补全测井曲线和Optuna超参数优化的XGBoost模型的可解释性的岩性识别方法。首先,针对测井曲线在特定层段丢失或失真的问题,引入了基于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MSCNN)与门控循环单元(GRU)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曲线重构方法,为后续的岩性识别提供了准确的数据基础;其次,利用小波包自适应阈值方法对数据进行去噪和归一化处理,以减少噪声对岩性识别的影响;然后,采用Optuna框架确定XGBoost算法的超参数,建立了高效的岩性识别模型;最后,利用SHAP可解释性方法对XGBoost模型进行归因分析,揭示了不同特征对于岩性识别的贡献度,提升了模型的可解释性。结果表明,Optuna-XGBoost模型综合岩性识别准确率为79.91%,分别高于支持向量机(SVM)、朴素贝叶斯、随机森林三种神经网络模型24.89%、12.45%、6.33%。基于Optuna-XGBoost模型的SHAP可解释性的岩性识别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可解释性,能够更好地满足实际生产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识别 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 门控循环单元神经网络 XGBoost 超参数优化 可解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多模态数据层次化缓存系统设计
14
作者 张燕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56,共5页
为提升对多模态数据的管理效果,提高数据访问速度并减轻数据库负载,设计一种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多模态数据层次化缓存系统。在DRAM/NVM混合内存模块中,利用DRAM完成主存NVM的缓存。当DRAM存在缓存缺失时,利用访问监控模块内置高速采集... 为提升对多模态数据的管理效果,提高数据访问速度并减轻数据库负载,设计一种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多模态数据层次化缓存系统。在DRAM/NVM混合内存模块中,利用DRAM完成主存NVM的缓存。当DRAM存在缓存缺失时,利用访问监控模块内置高速采集卡来采集NVM上频繁访问4 KB数据块的历史访问记录,再将历史访问记录编码为访问向量后构建训练集,作为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的输入,用于预测访问频率。在缓存过滤模块中,将访问频率预测结果高于设定阈值部分的4 KB多模态数据读取到DRAM中进行缓存。实验结果显示:所设计系统可最大程度地降低系统带宽占用情况,TLB缺失率低,缓存执行效率较高,面对大页面具备显著缓存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数据 层次化缓存 循环神经网络 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 DRAM NVM 访问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NN-GRU组合神经网络的锂电池寿命预测模型研究
15
作者 张安安 谢琳惺 杨威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7-84,共8页
针对锂电池容量及内阻等直接性能参数获取困难,导致锂电池寿命预测准确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和门控循环单元(gated recurrent unit,GRU)组合神经网络的锂电池寿命预测模型。文章从... 针对锂电池容量及内阻等直接性能参数获取困难,导致锂电池寿命预测准确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和门控循环单元(gated recurrent unit,GRU)组合神经网络的锂电池寿命预测模型。文章从锂电池充电和放电实验中提取恒流充电时间间隔、恒压充电时间间隔、放电温度峰值时间及循环次数四种间接健康因子,建立Pearson及Spearman相关系数;构建基于CNN-GRU组合神经网络的锂电池寿命预测模型;通过实际数据验证提取健康因子的合理性,并将预测结果与支持向量机模型、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模型、GRU模型、CNN-LSTM模型对比分析,验证所提模型的优越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 健康因子 相关系数 卷积神经网络 门控循环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频域内推理计算的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硬件加速器设计
16
作者 靳松 陈诗琪 《计算机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81-1794,共14页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可以捕捉到序列数据间长距离的依赖关系,因此在时间序列预测、自然语言分析和语音识别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LSTM网络独特的门控机制和状态更新过程导致其推理计算的复杂度较高,参...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可以捕捉到序列数据间长距离的依赖关系,因此在时间序列预测、自然语言分析和语音识别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LSTM网络独特的门控机制和状态更新过程导致其推理计算的复杂度较高,参数量较大,对其在资源受限的边缘设备上的部署形成挑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频域内推理计算的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硬件加速器设计。采用循环分块矩阵对网络的权重参数进行压缩存储,结合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和频域激活函数实现频域内网络推理计算,避免在处理不同时间样本时频繁的时域-频域切换开销。采用坐标旋转数字计算机算法(Coordinate Rotation Digital Computer,CORDIC)替换频域内的乘法运算和超函数计算,实现LSTM的低功耗硬件部署。提出的硬件加速器在PYNQ-Z2开发板上进行了原型实现。面向开源时间序列数据集的实验结果表明,加速器实现了63.6μs的网络平均推理延迟,功耗1.743 W,相比时域LSTM推理计算延迟降低了44.2%,功耗降低6.4%。同时,BRAM和FIFO的资源占用率仅为5%和2%,相比时域LSTM推理计算分别降低了83%和9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分块循环矩阵 坐标旋转数字计算机 频域推理计算 快速傅里叶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图神经网络和门控循环网络的短期光伏功率预测 被引量:5
17
作者 殷豪 李奕甸 +3 位作者 谢智锋 于慧 张展 王懿华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3-532,共10页
为了能从大量历史光伏发电数据中提取出有效的时序特征以及在非欧几里得域中的关联,建立了基于混合图神经网络以及门控循环网络的短期光伏功率预测模型。该模型首先通过最邻近分类算法生成气象及出力数据的最邻近图,再将其结合图神经网... 为了能从大量历史光伏发电数据中提取出有效的时序特征以及在非欧几里得域中的关联,建立了基于混合图神经网络以及门控循环网络的短期光伏功率预测模型。该模型首先通过最邻近分类算法生成气象及出力数据的最邻近图,再将其结合图神经网络作为编码器对气象及出力数据进行编码形成时间序列,最后通过门控循环网络以及全连接层解码输出光伏功率预测结果。通过仿真分析验证,该模型具有更优的特征挖掘能力和分析性能,能更好地突出某时间节点的气象及出力数据特征,适应天气突变带来特征变化,从而提升光伏预测整体模型的表达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深度学习 光伏发电 功率预测 门控循环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门控循环神经网络的采煤机滚筒调高量预测 被引量:4
18
作者 齐爱玲 王雨 马宏伟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6-123,共8页
采煤机自适应截割技术是实现综采工作面智能化开采的关键技术。针对采煤机在复杂煤层下自动截割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门控循环神经网络(GRU)的采煤机滚筒调高量预测方法。鉴于截割轨迹纵向及横向相邻数据之间的相关性,采... 采煤机自适应截割技术是实现综采工作面智能化开采的关键技术。针对采煤机在复杂煤层下自动截割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门控循环神经网络(GRU)的采煤机滚筒调高量预测方法。鉴于截割轨迹纵向及横向相邻数据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定长滑动时间窗法对获取的采煤机滚筒高度数据进行预处理,将输入数据划分为连续、大小可调的子序列,同时处理横向、纵向的特征信息。为提高模型预测效率,满足循环截割的实时性要求,提出了一种用因果卷积改进的门控循环神经网络(CC-GRU),对输入数据进行双重特征提取和双重数据过滤。CC-GRU利用因果卷积提前聚焦序列纵向的局部时间特征,以减少计算成本,提高运算速度;利用门控机制对卷积得到的特征进行序列化建模,以捕捉元素之间的长期依赖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采用CC-GRU模型对采煤机滚筒调高量进行预测,平均绝对误差(MAE)为43.80 mm,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为1.90%,均方根误差(RMSE)为50.35 mm,决定系数为0.65,预测时间仅为0.17 s;相比于长短时记忆(LSTM)神经网络、GRU、时域卷积网络(TCN),CC-GRU模型的预测速度较快且预测精度较高,能够更准确地对采煤机调高轨迹进行实时预测,为工作面煤层模型的建立和采煤机调高轨迹的预测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机 滚筒调高 煤岩识别 深度学习 门控循环神经网络 因果卷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嵌入循环神经网络的损伤识别方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翁顺 雷奥琦 +3 位作者 陈志丹 于虹 颜永逸 余兴胜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29,共9页
目前,绝大多数基于深度学习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依靠深度神经网络自动提取结构的损伤敏感特征,并通过损伤状态之间特征的差异实现模式分类识别.然而,这些方法面临着损伤量化难度大的挑战,并且需要大量的模型训练数据.本文提出基于模型嵌... 目前,绝大多数基于深度学习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依靠深度神经网络自动提取结构的损伤敏感特征,并通过损伤状态之间特征的差异实现模式分类识别.然而,这些方法面临着损伤量化难度大的挑战,并且需要大量的模型训练数据.本文提出基于模型嵌入循环神经网络(Model-Embedding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MERNN)的损伤识别方法.首先,通过数据驱动的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建立荷载-响应之间的映射关系,然后,利用龙格库塔法改进传统的循环神经网络,建立基于循环神经网络架构的数值计算单元.最后,基于结构响应计算值与实测响应残差构成的损失函数与神经网络的自动微分机制来实现结构刚度参数的更新,进而实现结构损伤识别.数值模拟框架与实验室的3层剪切型框架的损伤识别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基于少量响应数据准确量化结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神经网络 龙格库塔法 损伤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2-DOF软体机械臂运动建模与控制 被引量:3
20
作者 丁卫 郑云 +1 位作者 钟宋义 杨扬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2-531,共10页
因现有软体机械臂材料刚度小、模量不稳定,导致建模与控制难度大.提出一种基于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neuralnetwork,RNN)的方法,用于二自由度(two-degree-of-freedom,2-DOF)软体机械臂的运动建模与控制.使用动作捕捉仪采集不同气压、... 因现有软体机械臂材料刚度小、模量不稳定,导致建模与控制难度大.提出一种基于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neuralnetwork,RNN)的方法,用于二自由度(two-degree-of-freedom,2-DOF)软体机械臂的运动建模与控制.使用动作捕捉仪采集不同气压、负载下的位置坐标,并将其导入门控循环单元(gated recurrentunit,GRU)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当调节超参数至网络结构最优时,测试集准确度可达98.87%.在此基础上,构建气压与负载到末端位置的映射函数.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可将机械臂的控制精度提升至6»8 mm,显著降低了软体机器人的控制与建模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神经网络 门控循环单元模型 软体机械臂 建模与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