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70篇文章
< 1 2 1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可视化技术引导下八髎穴定位及针刺参数研究
1
作者 马帅 陈怡然 +1 位作者 王列 海英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7-151,I0001,共6页
目的基于CT三维重建及3D打印技术制作可视化等比例人体骨盆部位模型,利用针灸取穴比量法对八髎穴取穴定位方法进行研究探索,对八髎穴最大进针深度等参数进行统计总结,为临床准确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招募29例志愿者行盆腔CT扫描建立三维图... 目的基于CT三维重建及3D打印技术制作可视化等比例人体骨盆部位模型,利用针灸取穴比量法对八髎穴取穴定位方法进行研究探索,对八髎穴最大进针深度等参数进行统计总结,为临床准确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招募29例志愿者行盆腔CT扫描建立三维图像,获取人体骨盆软组织及骨骼数据,从数值折量为中指同身寸,对八髎穴进行定位取穴。对3D打印技术制作的等比例透明个性化盆腔模型进行针刺,对最大针刺深度进行测量,获取相应数据,计算回归公式。结果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透明等比例人体骨盆部位模型,经过折量(中指同身寸)获得八髎穴定位及针刺参数。得出上髎位于L5棘突下1.5寸,男性约正中线旁开1.1寸,女性约正中线旁开1.3寸。次髎定位L5棘突下2.3寸,男性约正中线旁开0.9寸,女性约正中线旁开1.1寸。中髎定位L5棘突下3.3寸,男性约正中线旁开0.8寸,女性约正中线旁开0.9寸。下髎定位L5棘突下4.2寸,男性约正中线旁开0.7寸,女性约正中线旁开0.8寸。针刺最大深度分别为上髎(62.65±8.30)mm、次髎(50.96±7.99)mm、中髎(39.68±6.79)mm、下髎(35.85±5.19)mm。结论“折量取穴法”定位八髎穴后针尖可准确进入3D打印人体模型骶后孔,且按回归方程可计算最大进针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髎穴 取穴定位 3D打印技术 针灸取穴比量法 进针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OF聚类的水下分布式协同定位技术
2
作者 胡鹏鹏 梁琴 +1 位作者 赵显文 李捷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6-132,共7页
针对多节点分布式协同定位过程中,由于声呐系统存在误差、外部环境噪声和人为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产生错误或较大偏差的测量数据,即离异值的问题,提出基于局部离群因子算法(LOF)聚类的分布式协同定位技术。该方法在分析定位结果分布... 针对多节点分布式协同定位过程中,由于声呐系统存在误差、外部环境噪声和人为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产生错误或较大偏差的测量数据,即离异值的问题,提出基于局部离群因子算法(LOF)聚类的分布式协同定位技术。该方法在分析定位结果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利用LOF聚类技术确定定位结果中的离群定位点,进而可以得到离群定位点所对应的分布式节点,然后选择合适阈值筛选存在问题的节点并将其剔除,最后将剩余分布式节点测量结果利用加权融合算法进行处理,完成最终定位。仿真实验证明,该技术有效降低了测距不准确对目标定位的影响,定位误差均值由1.33降低至0.32,有效提高了系统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分布式定位 三边定位技术 LOF离群点检测 加权融合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技术的灾后林地全地形植物资源探测定位系统
3
作者 邹子辰 王宪彬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2-197,共6页
森林资源是关键的自然资源,林业经济也是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我国森林自然灾害频发,传统的灾后森林资源探测方法存在效率低、精度不足等问题。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无人机技术的灾后林地全地形植物资源探测定位系统,旨在... 森林资源是关键的自然资源,林业经济也是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我国森林自然灾害频发,传统的灾后森林资源探测方法存在效率低、精度不足等问题。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无人机技术的灾后林地全地形植物资源探测定位系统,旨在通过人工智能图像识别、北斗定位和遥感技术,提升探测的效率和精度。系统采用大疆精灵4Pro无人机作为平台,搭载高分辨率相机、WIFI模块和北斗定位模块,实现了对灾后林地植物资源的快速识别与精确定位。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飞行性能、数据传输稳定性、图像识别准确性和定位精度等方面均表现出较高的可靠性,识别率接近90%,定位精度达到厘米级。该系统为灾后森林资源管理提供了高效、低成本的技术支持,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人工智能技术 林地全地形 植物资源探测 北斗定位 图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视觉导航与定位技术在农机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紫瑶 《南方农机》 2025年第1期58-60,共3页
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推进,农业机械逐渐迈向智能化和自动化,视觉导航与定位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视觉导航与定位技术主要依赖于摄像机、传感器等设备来捕捉和解析周围环境的信息,以确定导航目标位置和规划导航路径。通... 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推进,农业机械逐渐迈向智能化和自动化,视觉导航与定位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视觉导航与定位技术主要依赖于摄像机、传感器等设备来捕捉和解析周围环境的信息,以确定导航目标位置和规划导航路径。通过高清摄像设备,可以实时获取并传输高清晰度的图像数据。同时,通过集成陀螺仪、加速度计和磁力计等多种传感器,能够提供关于物体或系统状态的详细信息,包括位置、速度和方向等。文章以农机视觉导航与定位技术联合设计为例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运用GPS与视觉导航系统共同获取的数据,农机可以在多样航向与速率条件下运行,并精确抵达指定位置,完成包括连续转向在内的多项动作,实现精准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导航 定位技术 应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机械自主定位导航技术在田间作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军 《南方农机》 2025年第5期63-65,共3页
当前,自主定位导航技术在农业领域展现出提升作业效率和资源利用率的巨大潜力。基于此,文章分析了该技术在精准种植、智能施肥、自动化除草和病虫害管理中的应用效能,同时指出了技术复杂性、高成本、适应性及兼容性等问题挑战,并针对性... 当前,自主定位导航技术在农业领域展现出提升作业效率和资源利用率的巨大潜力。基于此,文章分析了该技术在精准种植、智能施肥、自动化除草和病虫害管理中的应用效能,同时指出了技术复杂性、高成本、适应性及兼容性等问题挑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策略。研究结果表明,自主定位导航技术能够显著提高田间作业精度和效率,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定位导航技术 农业机械化 精准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5G技术和Chan-Taylor算法的井下人员定位研究
6
作者 陈宏昌 梁业生 黄孝平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1-167,共7页
矿井环境复杂多变,存在非视距(Non-Line-of-Sight,NLOS)误差传播等诸多干扰因素,传统定位方法难以满足高精度定位需求,严重影响了井下安全生产与管理。将5G技术与Chan-Taylor算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矿井人员定位新方法。首先,对于无NLOS... 矿井环境复杂多变,存在非视距(Non-Line-of-Sight,NLOS)误差传播等诸多干扰因素,传统定位方法难以满足高精度定位需求,严重影响了井下安全生产与管理。将5G技术与Chan-Taylor算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矿井人员定位新方法。首先,对于无NLOS误差的数据,通过改进Chan-Taylor定位算法,结合残差加权策略,提高定位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其次,针对NLOS误差的影响,提出了融合Chan算法与粒子滤波的定位算法,有效处理非线性定位问题,进一步提升定位精度;最后,以某矿井为例,对所提方法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改进Chan-Taylor定位算法在单目标和双目标仿真定位中,相较于传统算法具有更高的定位准确性和稳定性。融合Chan算法与粒子滤波的定位算法在不同轨迹及NLOS误差条件下,平均误差小于对比算法,定位精度更高。结合5G的井下人员定位模型精度较高,误差为0.2~0.9 m,能有效满足矿井智能化建设对井下人员定位精确度与稳定性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定位 非视距误差 5G技术 Chan-Taylor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WB技术定位系统在煤矿井下的应用
7
作者 武瑞杰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12-215,共4页
煤矿井下环境恶劣,巷道复杂,危险因素多,作业风险程度非常高,其安全生产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保证井下作业安全,煤矿企业积极引进UWB技术定位系统,发挥其高精度、强抗干扰能力等优势,可对井下人员准确定位,实施瓦斯检测,还可应用于... 煤矿井下环境恶劣,巷道复杂,危险因素多,作业风险程度非常高,其安全生产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保证井下作业安全,煤矿企业积极引进UWB技术定位系统,发挥其高精度、强抗干扰能力等优势,可对井下人员准确定位,实施瓦斯检测,还可应用于煤矿所在区域综合检测,促使开采工作顺利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井下作业 UWB技术定位系统 高精度 抗干扰 实时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警犬技术与新型定位技术配合使用成功找到走失人员3例分析
8
作者 俞曦 徐超杰 《中国工作犬业》 2025年第5期42-44,共3页
一、案件基本情况案例1:××××年××月××日,安徽省铜陵市铜官区内发生一起群众走失事件。当事人李某某于14时许离家,约半小时后其家属发现便立即出门寻找,李某某随身携带定位器,家人通过该设备确... 一、案件基本情况案例1:××××年××月××日,安徽省铜陵市铜官区内发生一起群众走失事件。当事人李某某于14时许离家,约半小时后其家属发现便立即出门寻找,李某某随身携带定位器,家人通过该设备确定其在一家矿业公司附近山上,因信号源不稳定一直无法确定准确位置,经多次寻找无果后报警。案例2:××××年×月×日,安徽省铜陵市铜官区内发生一起群众离家轻生事件。当事人周某某因赌博欠下巨额外债无力偿还,留下遗书后离家欲轻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定位技术 警犬技术 安徽省铜陵市 走失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技术的精准农业机械导航定位方法
9
作者 林桂花 《南方农机》 2025年第8期54-56,共3页
融合无人机技术的精准农业机械导航定位方法,能有效提升农业机械的作业精度和效率,为推动精准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基于此,提出了一种融合无人机技术的精准农业机械导航定位方法,包括无人机航拍、多尺度卷... 融合无人机技术的精准农业机械导航定位方法,能有效提升农业机械的作业精度和效率,为推动精准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基于此,提出了一种融合无人机技术的精准农业机械导航定位方法,包括无人机航拍、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农田图像识别、多目标路径规划和多源传感器融合定位等技术。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相比传统GPS导航,在平均定位误差、路径覆盖率、作业时间和燃油消耗等方面均有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农业 无人机技术 导航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网联汽车传感器检测与定位技术及驾驶测试
10
作者 刘卓异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6期108-111,共4页
由于车辆行驶过程中存在大量非线性、时变及不确定因素,使其在智能驾驶及日常辅助驾驶过程中难以完全适应复杂的交通环境及特殊场景。在汽车智能化发展过程中,以感应和定位为关键的无人驾驶系统,结合新雷达技术和组合导航技术,能够实现... 由于车辆行驶过程中存在大量非线性、时变及不确定因素,使其在智能驾驶及日常辅助驾驶过程中难以完全适应复杂的交通环境及特殊场景。在汽车智能化发展过程中,以感应和定位为关键的无人驾驶系统,结合新雷达技术和组合导航技术,能够实现对周围环境进行精准认知和定位,显著提高精准导航和智能驾驶的体验。首先,论述了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等多种传感器检测安装过程,说明了调试的要点和关键参数;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智能网联汽车的多种定位技术,强调了组合定位及导航技术的先进性与适用性。最后,说明了无人驾驶试验过程及注意事项,总结了试验统计的要点和流程,相关研究结果对于提高智能驾驶可靠性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联汽车 定位技术 传感器检测 检测 安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使用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肺部小结节的临床价值及肺小结节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赵扬 耿峻峰 +2 位作者 澹台冀澂 谷志涛 胡定中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12期130-134,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使用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肺部小结节的临床价值及肺小结节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以及2016年1月至2016年8月于上海胸科医院收集的共100例使用术前CT引导... 目的探讨术前使用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肺部小结节的临床价值及肺小结节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以及2016年1月至2016年8月于上海胸科医院收集的共100例使用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后行肺部小结节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Hook-wire定位技术的成功率、定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根据影像学资料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灶类型、病灶最大直径、病灶形态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肺小结节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 100例患者均成功定位,定位成功率为100%,无一例患者发生严重定位并发症,平均定位耗时(21.3±4.5)分钟。单因素分析发现:病灶类型为混合性磨玻璃样、病灶最大直径≥0.8 cm、有中心高密度、有分叶征、有血管穿行的小结节,其为恶性病变的可能性最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肺部小结节为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为病灶类型为混合性磨玻璃样(OR=3.818,P=0.019)、病灶最大直径≥0.8 cm(OR=3.545,P=0.033)、有中心高密度(OR=4.091,P=0.011)及有血管穿行(OR=3.913,P=0.012)。结论术前使用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肺部小结节进行切除术,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检出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影像学表现中病灶类型为混合性磨玻璃样、病灶最大直径≥0.8 cm、有中心高密度及有血管穿行对鉴别肺部小结节的良/恶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ok-wire定位技术 肺部小结节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Hook-wire精确定位并微创切除肺结节 被引量:33
12
作者 王通 马少华 +4 位作者 闫天生 宋金涛 王可毅 贺未 白洁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680-685,共6页
背景与目的肺小结节尤其是磨玻璃结节(ground glass opacity,GGO)病灶的定位是微创手术切除的难点,报道的方法很多但均有不足。本研究旨在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引导下Hook-wire术前定位在胸腔镜下(video-assisted... 背景与目的肺小结节尤其是磨玻璃结节(ground glass opacity,GGO)病灶的定位是微创手术切除的难点,报道的方法很多但均有不足。本研究旨在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引导下Hook-wire术前定位在胸腔镜下(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肺结节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初步探讨GGOs积极微创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 2013年5月-2015年6月共25例患者的26枚肺结节于术前行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然后施行胸腔镜楔形切除术。统计Hook-wire定位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及楔形切除时间、住院时间等,计算病灶组织学分型中的恶性几率,讨论肺部GGOs积极手术治疗的必要性。结果共25例患者26个结节(男性10例,女性15例,6个实性结节,20个GGOs),病灶直径5 mm-20 mm(平均8 mm),病灶距离胸膜垂直距离5 mm-30mm(平均14 mm),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成功率为100%。VATS楔形切除术成功率为100%。CT定位时间平均10min(5 min-15 min),微创切除病灶所需时间平均20 min(15 min-40 min),平均住院时间为4 d(3 d-6 d)。4例患者定位后发生微量气胸,但无需闭式引流处理。术中定位针脱落1例,但仍于胸腔镜下观察到穿刺点脏层胸膜下血肿后,准确定位并成功切除。20个GGOs术后组织学诊断结果为:16个混合性GGOs(mixed GGO,m GGO)中,微浸润腺癌2例,腺癌5例,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1例,炎性病灶8例;4个纯GGOs(pure GGO,p GGO)中原位腺癌1例,非典型性腺瘤样增生(atypical adenomatoid hyperplasia,AAH)1例,炎性病灶2例。结论 CT引导下Hook-wire肺结节尤其是GGOs术前定位准确率高,相关并发症轻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能快速确定下一步诊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肺部m GGOs是恶性病灶的几率很大,积极微创手术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磨玻璃样结节 电视胸腔镜手术 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法Hook-wire多针定位在多发肺结节胸腔镜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李明明 李智 +3 位作者 沈健 毛国才 张帅 倪才方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36-1139,共4页
目的探讨运用Hook-wire多针同步穿刺同侧肺多发结节进行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前定位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20年6月使用同步法Hook-wire多针穿刺进行胸腔镜术前定位的52例同侧... 目的探讨运用Hook-wire多针同步穿刺同侧肺多发结节进行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前定位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20年6月使用同步法Hook-wire多针穿刺进行胸腔镜术前定位的52例同侧肺多发性结节患者资料。记录定位成功率、定位时间、CT扫描次数及手术完整切除率,评估定位方法的可行性;记录气胸、肺内出血等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评估定位方法安全性。结果 52例患者共定位105枚结节,定位成功率100%,平均定位用时(9.98±1.02) min,CT扫描次数(3.17±0.38)次。VATS术中验证无定位针脱钩发生,病灶完整切除率100%。定位后气胸发生率30.8%(16/52例),均为无症状少量气胸,肺内出血发生率9.5%(10/105枚),均为无症状肺内少量出血。结论同步法Hook-wire多针定位同侧肺多发结节,避免了穿刺过程中气胸对结节精准定位的干扰,定位成功率高,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ok-wire 肺多发结节 术前定位 胸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肺磨玻璃样微小结节微创切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初向阳 侯晓彬 +6 位作者 张连斌 薛志强 任志鹏 温佳新 刘毅 马克峰 孙玉鹗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45-849,共5页
背景与目的肺磨玻璃样微小结节(ground glass opacity,GGO)病灶的定位是微创手术切除的技术难点。各种定位方法均有报道,但每一种方法均有其不足。本研究拟通过评价术中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对GGO微创切除的价值,初步探索肺部<10 mm... 背景与目的肺磨玻璃样微小结节(ground glass opacity,GGO)病灶的定位是微创手术切除的技术难点。各种定位方法均有报道,但每一种方法均有其不足。本研究拟通过评价术中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对GGO微创切除的价值,初步探索肺部<10 mm的GGO积极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 2009年10月-2013年10月共32例GGO患者,41个GGO,行胸腔镜微创切除术,麻醉插管后皆在手术体位下行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CT引导Hook-wire定位。记录术中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技术的失败率、并发症、胸腔镜手术转为开胸手术的几率、住院时间等,计算病灶组织学分型中的恶性几率,讨论肺部<10 mm的GGO积极手术治疗的必要性。结果共32例患者(男性15例,女性17例)行41个GGO胸腔镜微创切除术,其中2个病灶、3个病灶和5个病灶同时微创切除患者数量分别是3例、1例、1例。病灶直径2 mm-10 mm(平均5 mm),病灶距离胸膜垂直距离5 mm-24 mm(平均12.5 mm)。术中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成功率100%,严重并发症发生率0,转化为开胸手术比率为0,CT定位时间平均8.4 min(4 min-18 min),微创切除病灶所需时间平均32 min(14 min-98 min),中位住院时间为8 d(5 d-14 d)。GGOs术后组织学诊断结果为:原位腺癌(肺泡癌)19例,约46.3%,腺癌8例,约19.5%,大细胞癌1例,约2.4%,不典型腺瘤样增生9例,约22%,炎性病灶4例,约9.8%。结论肺部GGO是恶性病灶的几率很大,对典型GGO患者积极微创手术治疗是非常必要的;术中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技术极大提高GGO微创切除可行性、并发症发生率低,对于GGO的鉴别诊断及治疗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磨玻璃样结节 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 微创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小结节全胸腔镜切除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的3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振宇 顾敏威 +3 位作者 孙琦 陈晓峰 赵永 张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86-1287,共2页
目的:探讨和评价肺小结节胸腔镜下切除术前CT引导下定位的临床意义。方法:2009年1月~2010年12月直径≤1 cm肺小结节患者共35例,在全胸腔镜切除术前皆行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总结分析该定位技术的成功率、并发症、胸腔镜手术的成功率... 目的:探讨和评价肺小结节胸腔镜下切除术前CT引导下定位的临床意义。方法:2009年1月~2010年12月直径≤1 cm肺小结节患者共35例,在全胸腔镜切除术前皆行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总结分析该定位技术的成功率、并发症、胸腔镜手术的成功率、术后病理、住院天数等。结果:35例患者共35个直径≤1 cm结节,行全胸腔镜下切除术,19例转为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54.29%),1例转为常规开胸手(2.86%)。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成功率100%。术后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肺癌的占54.29%。结论: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技术极大减少了术中无法找到结节"误切"的可能性;并发症发生率低,并且绝大部分均适宜进行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从而减少了患者的痛苦,避免了误诊、漏诊的可能性。因此对于直径≤1 cm肺小结节微小病变的诊治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小结节 CT引导下定位 hook-wire 电视胸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Hook-wire导丝定位的肺部磨玻璃结节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斌 张浩楠 +4 位作者 高炜 张炜浩 徐彦 邢文阁 司同国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0-134,共5页
目的评价术前Hook-wire导丝定位的肺部磨玻璃结节(ground glass opacity,GGO)临床、影像特征与病理的关系。方法收集83例GGO患者的临床、影像与术后病理资料,分析单纯磨玻璃病变(pure ground glass opacity,pGGO)与混合磨玻璃病变(mixed... 目的评价术前Hook-wire导丝定位的肺部磨玻璃结节(ground glass opacity,GGO)临床、影像特征与病理的关系。方法收集83例GGO患者的临床、影像与术后病理资料,分析单纯磨玻璃病变(pure ground glass opacity,pGGO)与混合磨玻璃病变(mixed ground glass opacity,mGGO)的临床、影像特征与病理之间的联系。结果 83个病灶(pGGO 36例,mGGO 47例)均导丝定位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对比分析发现mGGO中浸润性腺癌(IAC)患者比例明显高于pGGO(21.7%vs 7.2%,P=0.004);而且mGGO组直径大于1 cm者IAC患者比例明显高于直径小于1 cm者(29.8%vs 8.4%,P=0.003);年龄、性别、位置分布与病理类型无明显差别。结论 mGGO中IAC患者比例明显高于pGGO;结节直径≥cm的mGGO患者需采取积极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ok-wire导丝定位 磨玻璃结节 影像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水下生产系统损伤监测及预警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来斌 武胜男 林蓉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5,共15页
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与能源安全的双重压力下,深水油气资源凭借其丰富的储量和巨大的开发潜力已成为全球能源战略的核心焦点。在复杂的海洋环境和严苛的技术条件下各国通过创新和实践不断推动浅水向深水油气开发的跨越,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与能源安全的双重压力下,深水油气资源凭借其丰富的储量和巨大的开发潜力已成为全球能源战略的核心焦点。在复杂的海洋环境和严苛的技术条件下各国通过创新和实践不断推动浅水向深水油气开发的跨越,取得了显著成效。作为深水开发的关键设施,水下生产系统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然而高压低温环境、强腐蚀性流体及动态载荷等复杂因素显著增加了系统损伤与泄漏的风险;现有监测与预警技术也面临着工况耦合、噪声干扰和精度不足等挑战。系统分析水下生产系统的潜在损伤模式和机制,综述水下油气开采泄漏监/检测、识别与预警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提出在持续提升本质安全、增强高效风险防控与应急响应能力、推动智能化转型及健康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建议,进一步促进深水水下生产系统智能监测与早期预警技术的发展,助力实现深水油气开采的安全、高效、智能与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生产系统 检测与监测技术 损伤分析技术 定位技术 预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气设备局部放电检测技术述评:2015—2025
18
作者 李军浩 韩旭涛 +4 位作者 王昊天 周阳 陈欢 郭若琛 司文荣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132-3158,共27页
局部放电作为电气设备绝缘劣化与故障发展的重要前兆,其检测与分析技术贯穿电气设备全生命周期,是评价绝缘状态最为关键的参量。近十年来,随着局部放电研究与实践的不断深入以及新兴技术的快速渗透,局部放电检测与分析技术实现了快速发... 局部放电作为电气设备绝缘劣化与故障发展的重要前兆,其检测与分析技术贯穿电气设备全生命周期,是评价绝缘状态最为关键的参量。近十年来,随着局部放电研究与实践的不断深入以及新兴技术的快速渗透,局部放电检测与分析技术实现了快速发展。该文从局部放电检测技术、定位方法与模式识别算法3个方面,系统综述了近十年来的重要研究成果。围绕局部放电检测中的误报漏报问题、现场缺陷模式识别准确性不足、局部放电动态诊断技术缺失、复杂工况下局放理论研究以及新型应用场景下检测与分析需求,深入讨论了当前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主要挑战。进一步提出,未来应加快多参量融合检测与新型传感技术的工程化应用,提升人工智能算法在实际现场缺陷识别中的实用性,加强局部放电动态诊断及复杂工况下局放演变机制研究,并拓展局放检测与分析技术在新兴场景下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放电 检测技术 定位方法 诊断算法 多参量融合 光纤技术 人工智能 复杂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5G+UWB和惯导技术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明锋 李䶮 +5 位作者 刘用 吴学松 徐继盛 常建明 王涛 潘红光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4,共10页
针对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因设备算力与存储资源不足导致无法使用复杂测距与定位算法,定位数据即时传输与响应性能不足,在系统部署方面人力物力损耗较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5G+UWB和惯导技术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在... 针对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因设备算力与存储资源不足导致无法使用复杂测距与定位算法,定位数据即时传输与响应性能不足,在系统部署方面人力物力损耗较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5G+UWB和惯导技术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在末端部署能耗低、抗干扰性强的UWB定位基站,定位基站与5G基站以级联的方式连接,定位基站采集UWB与惯导数据,利用5G网络回传至计算平台,在计算平台上完成定位信息的解算和存储。将基于惯导的人员位置估计作为预测值,将基于UWB的三边定位算法获取的人员位置估计作为观测值,利用卡尔曼滤波器将预测值和观测值进行融合,降低定位误差。在煤矿主体实验基地搭建测试系统,模拟真实煤矿井下环境并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1)在x轴和y轴,融合惯导的卡尔曼滤波算法得出的位置信息和真实位置信息的重合度最高,说明融合惯导的卡尔曼滤波算法得出的位置信息最接近真实位置,平均误差为22.192cm。(2)5G+UWB和惯导技术组合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位置信息和真实位置信息的重合度最高,误差为[15cm,20cm],x轴最大平均误差为26cm,y轴最大平均误差为24cm,超过目前大多数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人员定位 5G UWB 惯导技术 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波束/TDOA技术的双星干扰源定位 被引量:3
20
作者 葛明昊 赵来定 张更新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105,共7页
单星多波束干扰源定位方法需要在3个以上的同频波束都能接收到干扰源信号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定位。由于同频波束的数量有限以及干扰源位置的随机性,往往会出现能接收到干扰源信号的同频波束少于3个,或接收增益过低影响定位精度的情况。【... 单星多波束干扰源定位方法需要在3个以上的同频波束都能接收到干扰源信号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定位。由于同频波束的数量有限以及干扰源位置的随机性,往往会出现能接收到干扰源信号的同频波束少于3个,或接收增益过低影响定位精度的情况。【目的】针对只有两个可用波束的定位问题以及进一步提高干扰源的定位精度,提出了通过邻星与主星建立基于多波束天线与到达时间差(TDOA)技术的双星联合定位模型。【方法】通过建立双星联合定位模型,并联立出定位方程组证明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同时,基于定位几何稀疏精度因子(GDOP)对定位模型的接收增益误差、波束指向误差、到达时间差误差以及位置预测误差4个方面进行了定位误差分析,并使用Matlab进行仿真对比。【结果】仿真实验表明,基于多波束天线与TDOA技术的双星联合定位方法的定位精度明显优于传统的单星多波束定位方法。【结论】基于多波束天线与TDOA技术的双星联合定位方法利用了TDOA对定位精度影响较小的优势,使其代替部分波束参与到卫星定位中,不仅减少了对定位波束数量的需求,而且减少了测量增益的误差与波束指向的误差,大大提高了定位的精度并提升了可靠性,较单星多波束定位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星定位技术 干扰源定位 多波束天线 到达时间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