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类具Holling Ⅱ型功能性反应的捕食者-食饵系统非平凡周期解的存在性 被引量:18
1
作者 叶丹 范猛 张伟鹏 《工程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04-508,共5页
本文利用Mawhin重合度理论中的延拓定理研究了具Holling Ⅱ型功能性反应的捕食者-食饵系统非平凡周期解的存在性,得到了更为一般的结果。
关键词 捕食者—食饵模型 holling型功能性反应 周期解 重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群都有收获率的HollingⅡ类模型的定性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医民 刘娟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63-466,共4页
在食饵种群具有常数收获率的生态系统的基础上,研究了一类捕食种群、食饵种群同时具有收获率的HollingⅡ类功能反应生态系统.其中食饵种群具有非线性密度制约,捕食者无密度制约.应用微分方程定性理论讨论了系统的平衡点,分析了中心焦点... 在食饵种群具有常数收获率的生态系统的基础上,研究了一类捕食种群、食饵种群同时具有收获率的HollingⅡ类功能反应生态系统.其中食饵种群具有非线性密度制约,捕食者无密度制约.应用微分方程定性理论讨论了系统的平衡点,分析了中心焦点的阶数以及稳定性.结果发现,当给定参数满足一定条件时系统不存在极限环.最后根据细焦点的稳定性判断出极限环的存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lling类功能反应 收获率 平衡点 细焦点 稳定性 极限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时滞和Holling-Ⅱ功能反应的捕食系统的持久性和渐近周期解(英文) 被引量:2
3
作者 徐昌进 吴玉森 《应用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25-932,共8页
本文研究具有时滞和Holling-II功能反应的捕食系统.运用微分不等式理论,得到系统具有持久性的充分条件.通过构造适当的李雅普偌夫函数,我们得到系统具有唯一的全局渐近稳定的周期解.最后给出简单结论.
关键词 捕食系统 持久性 holling-II功能反应 渐近周期解 李雅普偌夫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Holling Ⅱ类功能反应及捕获的三种群L-V系统多周期解的存在性 被引量:2
4
作者 姜玉秋 魏凤英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5-202,共8页
运用比较定理及重合度理论,研究一类具有HollingⅡ类功能反应及捕获的三种群L-V系统多个周期解的存在性.结果表明,在适当的条件下,该系统至少存在8个不同的正周期解.并通过具体实例证明了所得结论的有效性.
关键词 正周期解 L-V系统 重合度 holling 类功能反应 捕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具有脉冲控制和Holling Ⅱ功能性反应捕食模型的持续生存和灭绝(英文)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秋英 张凤琴 刘汉武 《应用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2-39,共8页
本文研究一类具有脉冲控制和Holling Ⅱ功能性反应的非自治捕食模型,得到该模型解持续生存和灭绝的充分条件,且改善了近年脉冲控制方面的一些结果.
关键词 正解 时滞 holling 功能性反应 持续生存 捕食 脉冲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Holling Ⅱ类功能反应和周期系数的n维食物链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兴臻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1期45-49,共5页
研究了一类具有密度制约、周期系数和被食者对捕食者均有HoilingⅡ类功能反应的n维食物链系统的稳定性,得出了该系统存在唯一、全局渐近稳定周期解的充分条件.
关键词 n维食物链系统 holling类功能反应 周期解 全局渐近稳定 密度制约 周期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Holling-Ⅱ型功能性反应的捕食者-食饵时标动力学系统的周期解 被引量:8
7
作者 倪铁 范猛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6-90,共5页
研究了定义在一般时标上的具有Holling-Ⅱ型功能性反应和两种群均密度制约的捕食者-食饵系统.利用重合度理论的延拓定理讨论了此系统周期解的存在性问题,得到了保证周期解存在的充分条件.
关键词 时标 捕食者-食饵系统 holling-型功能性反应 周期解 重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疾病和Holling Ⅱ功能反应的捕食者-食饵扩散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菲 王静 《数学物理学报(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28,共14页
该文主要研究一类带有疾病和HollingⅡ功能反应的捕食者一食饵扩散模型的动力学行为.通过特征方程理论和Laypunov函数方法研究了非负平衡点的稳定性.通过不等式技巧和最大值原理对给定的系统建立先验估计.此外,还获得了一些关于非常值... 该文主要研究一类带有疾病和HollingⅡ功能反应的捕食者一食饵扩散模型的动力学行为.通过特征方程理论和Laypunov函数方法研究了非负平衡点的稳定性.通过不等式技巧和最大值原理对给定的系统建立先验估计.此外,还获得了一些关于非常值正解存在性和不存在性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食者-食饵模型 反应-扩散 疾病 holling 功能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Ⅱ类功能反应及捕获的两斑块扩散捕食系统多个周期解的存在性 被引量:4
9
作者 魏凤英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14,共6页
运用重合度理论中的延拓定理,研究了一类具有Ⅱ类功能反应及捕获的两斑块扩散捕食系统的多个周期解的存在性.得到了该系统至少存在8个不同正周期解的充分性条件,并举例说明所得结论的有效性.
关键词 周期解 捕食者-食饵系统 重合度 holling 类功能反应 捕获 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吡啶Ru^Ⅱ/Ⅲ配合物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想 王慧莹 +2 位作者 王洪强 叶近婷 仇永清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221-2229,共9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对联吡啶Ru^(Ⅱ/Ⅲ)配合物的几何结构、氧化还原性质、UV-Vis光谱及二阶非线性光学(NLO)性质进行计算.研究结果表明,醌基的引入能够有效增大第一超极化率(β_(tot))值,但醌基在氮苯基上位置的改变对β_(tot)...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对联吡啶Ru^(Ⅱ/Ⅲ)配合物的几何结构、氧化还原性质、UV-Vis光谱及二阶非线性光学(NLO)性质进行计算.研究结果表明,醌基的引入能够有效增大第一超极化率(β_(tot))值,但醌基在氮苯基上位置的改变对β_(tot)值影响不大.分子轨道和自旋密度分布分析结果表明,金属Ru~Ⅱ和副配体均能成为氧化中心,并且氧化中心位置不同,会导致配合物氧化态的电荷转移形式产生差别,进而改变氧化态的β_(tot)值.氧化态配合物1b和2b的β_(tot)值减小,而配合物3b和4b的β_(tot)值显著增大,超瑞利散射方法计算的第一超极化率(β_(HRS))值也符合此规律.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结果表明,配合物本征态主要是金属到配体的电荷转移(MLCT/ML'CT),而氧化态则是配体到金属的电荷转移(LMCT/L'MCT),给、受体发生明显改变.因此,通过改变副配体的种类及氧化还原反应,可有效调节这类联吡啶Ru^(Ⅱ/Ⅲ)配合物的二阶NLO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Ru^/Ⅲ配合物 氧化还原 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庇护效应对一类生态-流行病模型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黄磊 李自珍 +1 位作者 张丰盘 刘洪涛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3-106,共4页
研究了一类捕食系统中食饵具有流行病和庇护所效应的生态-流行病模型.假设捕食者为HollingⅡ类功能反应,食饵按常数比例庇护,建立模型.通过数学分析和数值模拟,发现庇护效应可以阻止极限环振荡的发生,增加系统的稳定性.
关键词 庇护效应 捕食—食饵 稳定性 holling类功能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捕食者对空心莲子草叶甲种群的生物胁迫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雨芳 李菲 +3 位作者 桂芳艳 王秀秀 刘文海 万方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13-620,共8页
广食性捕食者广泛捕食植食性昆虫,常被用于有害生物的生物防治,也因此影响植食性昆虫对杂草的生物效果。空心莲子草叶甲(Agasicles hygrophila)(鞘翅目:叶甲科Chrysomelidae)作为入侵恶性杂草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广食性捕食者广泛捕食植食性昆虫,常被用于有害生物的生物防治,也因此影响植食性昆虫对杂草的生物效果。空心莲子草叶甲(Agasicles hygrophila)(鞘翅目:叶甲科Chrysomelidae)作为入侵恶性杂草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苋科:莲子草属Alternanthera)的专性天敌,从美国的弗罗里达州引入中国,在释放地防治空心莲子草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虽然空心莲子草叶甲在引入地均已建立田间种群并有一定程度的自然扩散,但丰富的食物资源,并未使空心莲子草叶甲的自然种群数量变得繁荣,因此其未能有效抑制空心莲子草的扩散蔓延。在野外调查时发现空心莲子草生境中存在大量广食性捕食者。这些广食性捕食者是抑制空心莲子草叶甲种群数量扩张的生物胁迫因子吗?为此,选择捕食性昆虫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鞘翅目:瓢虫科Coccinellidae)、蜘蛛类捕食者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ticus)(蜘蛛目:狼蛛科Lycosidae)与斜纹猫蛛(Oxyopes sertatus)(蜘蛛目:猫蛛科Oxyopidae)为捕食者,分别以空心莲子草叶甲各虫态为猎物,构建简单的捕食者-猎物系统,在室内检测了上述3种捕食者对空心莲子草叶甲各虫态在不同密度下的日捕食量,以期了解捕食者对空心莲子草叶甲的捕食作用,客观评估空心莲子草叶甲的生物防治效能。研究结果表明:捕食者龟纹瓢虫、斜纹猫蛛与拟水狼蛛均捕食空心莲子草叶甲的卵粒及1龄、2龄幼虫,斜纹猫蛛与拟水狼蛛捕食3龄幼虫,捕食者的捕食量均随着猎物密度的升高而增加,寻找效应降低。三者均不捕食成虫。除拟水狼蛛对3龄幼虫的捕食用Holling II模型拟合不呈显著相关关系外,其余捕食反应均拟合Holling II模型并显著相关。通过拟合方程得出捕食者对空心莲子草叶甲卵粒的理论日最大捕食量为:斜纹猫蛛10.9粒,拟水狼蛛为6.2粒,龟纹瓢虫为5.6粒;对1龄幼虫的理论日最大捕食量为:斜纹猫蛛为17.1头;拟水狼蛛为35.8头,龟纹瓢虫为10.4头;对2龄幼虫的理论日最大捕食量为:斜纹猫蛛为6.6头,拟水狼蛛为11.2头,龟纹瓢虫为2.9头;对3龄幼虫的理论日最大捕食量为:斜纹猫蛛捕食12.3头,拟水狼蛛为1.1头。研究结果证实了捕食者可通过捕食作用降低空心莲子草叶甲种群密度,削弱空心莲子草叶甲对空心莲子草的控害效能,是空心莲子草叶甲种群存活的生物胁迫因子。建议在提高空心莲子草叶甲田间种群数量,达到对空心莲子有效的持续控制效果方面开展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食者 空心莲子草叶甲 空心莲子草 生物胁迫 holling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玉米螟赤眼蜂寄生功能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黄寿山 戴志一 +1 位作者 吴达璋 王春安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3期30-33,共4页
在17~33℃范围内,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ostrinae)在米蛾卵上的寄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模型。不同温度对功能反应多数有明显影响,以3o℃条件下的最大寄生量为最高(Namax... 在17~33℃范围内,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ostrinae)在米蛾卵上的寄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模型。不同温度对功能反应多数有明显影响,以3o℃条件下的最大寄生量为最高(Namax=29.9)。寄生率、温度及寄主密度三维关系分析显示,在本试验温度条件下,温度对寄生率的影响尚不及寄主密度的影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玉米螟赤眼蜂 功能反应 模型 寄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固相法合成邻苯二甲酸锌、铜配合物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艳 钟国清 +1 位作者 熊鑫 蒋琪英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59-1062,共4页
以邻苯二甲酸(H2phth)、乙酸锌或乙酸铜为原料,通过微波固相法合成了邻苯二甲酸锌、铜配合物Zn(phth).2H2O和Cu(phth).H2O,用化学分析、元素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热分析对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以邻苯二甲酸(H2phth)、乙酸锌或乙酸铜为原料,通过微波固相法合成了邻苯二甲酸锌、铜配合物Zn(phth).2H2O和Cu(phth).H2O,用化学分析、元素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热分析对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邻苯二甲酸配体中的羧基以双齿桥式与Zn(Ⅱ)或Cu(Ⅱ)结合形成配合物,其热分解包括失水、配体的氧化分解过程,最后完全分解为金属氧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 锌配合物 铜配合物 微波固相反应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离散-时间捕食-食饵模型的稳定性和Neimark-Sacker分支 被引量:1
15
作者 叶志勇 豆中丽 +1 位作者 夏书银 马文文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0-87,共8页
讨论了一类具有Holling-II功能反应函数的离散-时间捕食-食饵模型在第一象限内的动力学行为,首先分析了系统不动点的稳定性,然后应用中心流形投影法和分支理论,阐释了系统随参数变化而发生Neimark-Sacker分支情形和倍周期分支进入混沌... 讨论了一类具有Holling-II功能反应函数的离散-时间捕食-食饵模型在第一象限内的动力学行为,首先分析了系统不动点的稳定性,然后应用中心流形投影法和分支理论,阐释了系统随参数变化而发生Neimark-Sacker分支情形和倍周期分支进入混沌的情形,并给出了数值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lling功能反应函数 Neimark—Sacker分支 中心流形投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功能反应的时滞扩散模型的概周期解 被引量:1
16
作者 柳建显 万舒丽 黄健民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2-35,共4页
对一类含分布时滞和Ho llingⅡ类功能反应的时滞扩散模型进行研究,利用建立Lyapunov函数的方法得到了系统的概周期解的存在唯一性,从而推广了相应的结果。
关键词 时滞 扩散 holling类功能反应 概周期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捕食和被捕食系统的概周期解的全局渐进稳定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孟新柱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研究了一类具有分布时滞和扩散的HollingⅡ类功能反应非自治捕食系统,应用Liapunov泛函方法得到了系统存在唯一全局渐近稳定概周期解的充分条件.
关键词 被捕食系统 概周期解 全局渐进稳定性 分布时滞 扩散 Liapunov泛函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核糖核酸II联合紫杉醇+顺铂方案治疗晚期NSCLC的临床疗效观察
18
作者 张淼 张燕 +3 位作者 高建林 马骖 金永丽 张雅静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1期599-600,共2页
目的观察注射用核糖核酸II(简称核II)联合紫杉醇+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 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核II 组,对照组采用TP 方案(紫杉醇+顺铂)化疗,核II 组应用TP 方案化疗同时联合核糖核... 目的观察注射用核糖核酸II(简称核II)联合紫杉醇+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 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核II 组,对照组采用TP 方案(紫杉醇+顺铂)化疗,核II 组应用TP 方案化疗同时联合核糖核酸II200 mg/d 静点,连续治疗2 周期(21 天为一个周期)结束后20 天评价其疗效、T 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化疗相关毒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①治疗后核II 组患者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核II 组CD3、CD4、CD56 及CD4/CD8 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后核II 组发生粒细胞II度以上减低及II度以上消化道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④化疗后核II组KPS评分改善率及总提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疗联合核II 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提高NSCLC 患者的抗肿瘤疗效,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减少化疗过程中粒细胞减低及胃肠道毒副反应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核糖核酸II 晚期NSCLC 疗效 免疫功能 毒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滞三维顺环捕食系统的周期解和概周期解
19
作者 李锋杰 罗桂烈 刘丙辰 《广西科学》 CAS 2002年第1期23-26,共4页
讨论一类含多个时滞且具“基于比率”Holling 功能性反应的三维顺环捕食被捕食系统 .证明了系统的一致持久性 ;当系统是周期系统 ,通过构造 L iapunov泛函 ,得到了系统存在唯一的全局吸引的正周期解的充分条件 ;当系统是概周期系统时 ... 讨论一类含多个时滞且具“基于比率”Holling 功能性反应的三维顺环捕食被捕食系统 .证明了系统的一致持久性 ;当系统是周期系统 ,通过构造 L iapunov泛函 ,得到了系统存在唯一的全局吸引的正周期解的充分条件 ;当系统是概周期系统时 ,通过 Razumikhin函数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顺环捕食系统 时滞 holling 功能性反应 周期解 概周期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氮杂大环配合物催化的甘氨酸振荡体系的非线性动力学及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原春兰 李宗孝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230-1234,共5页
以甘氨酸为振荡底物,研究了四氮杂大环镍髤配合物[以NiL(ClO4)2表示](L为5,5,7,12,12,14-六甲基-1,4,8,11-四氮杂十四环-7,14-二烯)催化的氨基酸-KBrO3-H2SO4-丙酮体系的化学振荡反应。通过所获得的该振荡体系的振荡波形、振荡诱导期ti... 以甘氨酸为振荡底物,研究了四氮杂大环镍髤配合物[以NiL(ClO4)2表示](L为5,5,7,12,12,14-六甲基-1,4,8,11-四氮杂十四环-7,14-二烯)催化的氨基酸-KBrO3-H2SO4-丙酮体系的化学振荡反应。通过所获得的该振荡体系的振荡波形、振荡诱导期tin及振荡周期tp数据,估算了动力学参数(诱导期及周期的速率常数kin、kp,表观活化能Ein、Ep及指前因子Ain,Ap),进而依据Oregonator模型及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理论,获得了该振荡体系的热力学函数(ΔHin,ΔGin,ΔSin及ΔHp,ΔGp,ΔSp)。结果表明,四氮杂大环配合物不仅能催化丙二酸等有机羧酸参与的化学振荡反应,也是以甘氨酸为底物的B-Z(Belousov-Zhabotinskii)振荡反应的催化剂。该振荡体系的诱导期和周期的熵变ΔSin和ΔSp均为负值,从而进一步证明化学振荡反应是具有耗散结构的非平衡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振荡反应 甘氨酸 四氮杂大环镍髤配合物 动力学参数 热力学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