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61—2010年青藏高原—黄土高原过渡区可能蒸散率的变化特征
1
作者 王建兵 汪治桂 蒋友严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64-269,共6页
利用位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过渡区内18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月平均气温、月降水量等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Holdridge可能蒸散率(PER)计算方法,对区域内近50a(1961—2010年)地表干燥度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发现在区域内存在极湿润... 利用位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过渡区内18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月平均气温、月降水量等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Holdridge可能蒸散率(PER)计算方法,对区域内近50a(1961—2010年)地表干燥度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发现在区域内存在极湿润区、湿润区、亚湿润区和半干旱区四个不同的气候区,PER在空间分布上有明显的自南向北逐渐上升的特点。区域内极湿润区、湿润区、亚湿润区和半干旱区PER的年际变化趋势分别为0.01·10a^(-1)、0.04·10a^(-1)、0.06·10a^(-1)和-0.02·10a^(-1),从20世纪80~90年代开始,在湿润区、亚湿润区大部分地方出现了明显的暖干化趋势,而在半干旱区有暖湿化的趋势。区域东部PER升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降水量的减少和气温上升,区域西部在降水量增加的情况下,PER仍出现上升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气温上升导致蒸散量增加,且蒸散量增加的幅度超过了降水量增加的幅度;而处于半干旱区的青海省循化县,由于可能蒸散量的上升趋势和降水量的增加趋势非常接近,故其变化最小,有暖湿化的趋势。暖干化已经对青藏高原—黄土高原过渡区内的生态环境、水资源和农牧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能蒸散(PER) 变化 暖干化 青藏高原-黄土高原过渡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可能蒸散的4种计算方法的综述和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侯曌 王黎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8期15753-15754,15759,共3页
概述了植被可能蒸散的4种计算方法,通过对比得出Holdridge生命地带方法优于其他3种方法,提出了用Holdridge生命地带模型模拟中国潜在植被的分布情况,探讨植被分布和气候的关系的建议,认为这对于研究植被和气候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气候-植被相互作用 植被可能蒸散 holdridge生命地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河源区四十多年来干湿变化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轶冰 杨改河 王得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3-77,共5页
江河源区的干湿变化关系到流域水源涵养功能和生态安全。利用Holdridge可能蒸散率(PER)对江河源区18个站点1961-2002年的气象资料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时间序列上,PER始终处于波动变化中, 前19年的趋势线基本上高于后23年的趋势线,... 江河源区的干湿变化关系到流域水源涵养功能和生态安全。利用Holdridge可能蒸散率(PER)对江河源区18个站点1961-2002年的气象资料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时间序列上,PER始终处于波动变化中, 前19年的趋势线基本上高于后23年的趋势线,多数地区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缓慢波动上升;在空间上体现为从东南向西北干燥度逐渐增加,干湿变化的幅度亦增加。根据江河源区PER大小、变化趋势及变幅,可将源区分为西北部、中部和东南部3组;在变化过程中,西北部和东南部干湿差异有缩小的趋势。根据Holdridge模型模拟、NPP 估算、AVHRR/NDVI计算和土地覆盖变化等相关研究可知,这种干湿变化还未对植被分布产生质的影响,但可以影响植被覆盖度和净第一性生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河源区 干湿变化 干燥度指数holdridge可能蒸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干湿气候类型评价方法在内蒙古地区应用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代海燕 杨丽萍 +2 位作者 武艳娟 朝鲁门 李丹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95-1102,共8页
Holdridge可能蒸散率(PER)和徐文铎湿润指数(HI)在内蒙古地区的应用结果表明:两种干湿气候类型划分差异主要体现在半干旱和亚(半)湿润区,其余气候类型地域分布比较一致。其年代变化的共同点是半干旱区+干旱区+极干旱区面积逐年增加,亚(... Holdridge可能蒸散率(PER)和徐文铎湿润指数(HI)在内蒙古地区的应用结果表明:两种干湿气候类型划分差异主要体现在半干旱和亚(半)湿润区,其余气候类型地域分布比较一致。其年代变化的共同点是半干旱区+干旱区+极干旱区面积逐年增加,亚(半)湿润区+湿润区面积逐年减少。PER分类与降水量分布规律明显,而HI分类更多体现了温度和降水的综合影响。在考虑下垫面特征的情况下,徐文铎湿润指数更符合内蒙古地区干湿气候带划分。30 a温度与降水相关分析表明:温度呈显著增加趋势,而降水的下降趋势属正常气候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holdridge可能蒸散率 热量指数 湿度指数 干湿气候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