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改良培养方法及Hoechst体外标记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袁斌 马樱 +2 位作者 闫铭 叶正旭 罗卓荆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改良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并进行Hoechst体外标记初步研究。方法:采用改良全骨髓贴壁法分离扩增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以MTT比色实验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并绘制生长曲线,行体外诱导向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分化,以流式细胞... 目的:改良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并进行Hoechst体外标记初步研究。方法:采用改良全骨髓贴壁法分离扩增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以MTT比色实验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并绘制生长曲线,行体外诱导向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分化,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抗原。以Hoechst体外标记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计数并观察Hoechest对细胞生长状态的影响。结果:改良全骨髓贴壁培养法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纯化并具备高活性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并成功诱导其分化为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细胞表面CD29、CD90、CD44均为阳性,CD45、CD34均为阴性。荧光显微镜观察Hoechst能够在体外成功标记骨髓基质干细胞,并对细胞的生长无明显影响。结论:经改良后的全骨髓贴壁培养法是获得纯化骨髓基质干细胞的一种更为简捷、高效、经济的途径,Hoechst可作为体外标记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干细胞 全骨髓贴壁培养法 诱导分化 hoechst体外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稳定同位素标记-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谷物中4种霉菌毒素的含量
2
作者 吴铨欣 孙良娟 +6 位作者 余文华 吴欣蕾 张雯静 丁秀琼 张娜 李红权 郭宁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提出了体外稳定同位素标记-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谷物中黄曲霉毒素B_(1)(AFB_(1))、黄曲霉毒素B_(2)(AFB_(2))、黄曲霉毒素M_(1)(AFM_(1))、玉米赤霉烯酮(ZEN)等4种霉菌毒素含量的方法。取过40目(0.425 mm)筛的样品200 mg... 提出了体外稳定同位素标记-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谷物中黄曲霉毒素B_(1)(AFB_(1))、黄曲霉毒素B_(2)(AFB_(2))、黄曲霉毒素M_(1)(AFM_(1))、玉米赤霉烯酮(ZEN)等4种霉菌毒素含量的方法。取过40目(0.425 mm)筛的样品200 mg置于离心管中,加入0.5 mL甲醇,涡旋1 min,离心3 min,共提取3次,合并上清液,用氮气吹干,加入170μL甲醇溶解,再依次加入20μL吉拉德P(GP)试剂(20 mmol·L^(-1))和10μL冰乙酸,涡旋10 s,于50℃振荡3 h,用氮气吹干,加入190μL甲醇溶解,再加入10μL GP-d_(5)标记的霉菌毒素标准品(内标)溶液(2.0μmol·L^(-1)),混匀,采用LC-MS/MS测定其中4种霉菌毒素的含量。以ODS-3 C_(18)色谱柱为固定相,以不同体积比的0.1%(体积分数)甲酸溶液-乙腈混合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质谱分析采用电喷雾离子(ESI)源,在正、负离子扫描模式下以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结果表明,4种霉菌毒素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对应的峰面积和内标峰面积比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24~150 pmol·L^(-1)。按照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79.2%~119%,日内精密度与日间精密度试验所得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9)均不大于20%。方法用于实际60份谷物样品的分析,部分样品检出AFB_(1)、AFB_(2)、AFM_(1)、ZEN,检出量分别为0.757~1.981μg·kg^(-1),0.060~1.059μg·kg^(-1),0.313~0.538μg·kg^(-1),0.969~4.348μ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标记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谷物 霉菌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组成特征及其作为细胞通讯和分子标记的生物学作用 被引量:20
3
作者 赵濛 刘志红 李金泉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12-619,共8页
外泌体是由细胞分泌的直径在30~100 nm之间的微小囊泡状结构,内含来源于细胞相关的蛋白质与核苷酸等生物分子。外泌体可由几乎所有类型的细胞分泌,并且在组织细胞生理和病理情况下皆可持续分泌,存在于多种体液当中。目前,外泌体作为细... 外泌体是由细胞分泌的直径在30~100 nm之间的微小囊泡状结构,内含来源于细胞相关的蛋白质与核苷酸等生物分子。外泌体可由几乎所有类型的细胞分泌,并且在组织细胞生理和病理情况下皆可持续分泌,存在于多种体液当中。目前,外泌体作为细胞间通讯的新途径和作为疾病诊断的生物标记方面取得瞩目的研究进展。本文从外泌体的组成特征及其生物学作用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外泌体作为细胞通讯的新途径和内含的蛋白质和核苷酸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标记物在疾病诊断和临床方面的应用潜力,还对外泌体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潜在作用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记 细胞通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荧光蛋白标记乳腺癌细胞外泌体的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泰明 蓝文俊 +2 位作者 黄灿 张春 刘晓玫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27-435,共9页
外泌体(Exosomes)是一种大小为30~100am的细胞外膜囊泡,与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及细胞间的信号传递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在癌症的诊断及治疗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将外泌体更好地应用于乳腺癌肿瘤传递机制的研究,本文首先通过分子克... 外泌体(Exosomes)是一种大小为30~100am的细胞外膜囊泡,与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及细胞间的信号传递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在癌症的诊断及治疗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将外泌体更好地应用于乳腺癌肿瘤传递机制的研究,本文首先通过分子克隆手段将近红外荧光蛋白iRFP682基因和外泌体标记蛋白CD63基因克隆到含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末端倒置重复序列(Inverted repeat terminal,ITR)的质粒载体上,构建融合表达近红外荧光蛋白和CD63蛋白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然后再与辅助质粒共转染AAV-293细胞,包装重组腺相关病毒、纯化测量滴度后用于感染乳腺癌细胞,最后通过荧光筛选出稳定表达近红外荧光蛋白的乳腺癌细胞株。通过对乳腺癌稳定株的分离、纯化及鉴定,最终得到一个新型生物标记物:iRFP682标记的乳腺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为后续研究外泌体在乳腺癌肿瘤微环境中的分布及信号传递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63 近红荧光 荧光分子标记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鉴定及体外磁标记MR成像 被引量:5
5
作者 谢光友 杨海涛 +5 位作者 吕富荣 鲁文力 盛波 肖智博 吕发金 欧阳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1567-1571,共5页
目的研究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ADSCs)的培养鉴定方法,联合应用超顺磁性氧化铁(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particles,SPIO)和多聚赖氨酸(poly-l-lysine,PLL)行体外磁标记细胞,探讨磁标记示踪的可行性。方... 目的研究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ADSCs)的培养鉴定方法,联合应用超顺磁性氧化铁(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particles,SPIO)和多聚赖氨酸(poly-l-lysine,PLL)行体外磁标记细胞,探讨磁标记示踪的可行性。方法分离、纯化并培养兔ADSCs,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表面抗原CD90、CD44和CD34。应用SPIO-PLL标记细胞,普鲁士蓝染色和透射电镜检测胞内铁粒子。体外3.0T MR分别对1×107个未标记ADSCs(空白对照),经25、50、75μg/mL SPIO-PLL分别标记的1×107个细胞,经25μg/mL SPIO-PLL标记的1×107个(标记1 d)、1×107个(标记3 d)和5×106个(标记1 d)ADSCs进行成像,包括T1WI、T2WI及T*2WI序列,测量各组的信号强度和弛豫时间。结果第3代ADSCs纯度高、排列规则,细胞呈漩涡状,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示CD44和CD90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9.2%、98.7%,CD34表达阴性。普鲁士蓝染色和透射电镜示胞浆内蓝色颗粒,磁标记率近100%。MR示随着SPIO-PLL浓度增高,T*2WI和T2WI序列的信号强度变化较T1WI明显。1×107个ADSCs(标记1 d)的信号强度变化率较1×107个(标记3 d)和5×106个(标记1 d)大,T*2和T2弛豫时间与T1弛豫时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61.47,P<0.05),但T*2和T2弛豫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5.88,P>0.05)。结论通过分离纯化培养可获得足量的ADSCs,SPIO-PLL能够有效标记ADSCs,体外可行MR细胞成像,以T*2WI和T2WI序列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超顺磁性氧化铁 标记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分子标记中的作用 被引量:7
6
作者 李维特 杨硕 +1 位作者 乔蕊 张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062-2064,共3页
富含细胞来源小分子的膜泡自被发现就与细胞碎片问题相关,尤其是细胞碎片是多大的膜泡。细胞分泌膜泡的途径是通过内涵体途径和细胞膜出泡的途径。这些不同大小的膜泡包括外泌体、细胞外颗粒体、微粒、核内体,它们中包含的成分虽然不... 富含细胞来源小分子的膜泡自被发现就与细胞碎片问题相关,尤其是细胞碎片是多大的膜泡。细胞分泌膜泡的途径是通过内涵体途径和细胞膜出泡的途径。这些不同大小的膜泡包括外泌体、细胞外颗粒体、微粒、核内体,它们中包含的成分虽然不同,但是均能够介导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和物质传递。尤其是近年来发现这些膜泡内含有蛋白和RNA,这些成分可能是引起特殊的细胞间交流方式的原因[1]。本篇综述主要总结外泌体的生物学性质、形成与释放的方式、内含的主要蛋白和核酸,以及作为分子标志物的生物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学特性 分子标记 细胞碎片 生物学性质 生物学作用 分子标志物 细胞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串联质量标记的帕金森病血浆及血浆外泌体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赵媛 刘新 +3 位作者 张译丹 张健 刘向 杨国锋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73-1083,共11页
外泌体是一类可由各种细胞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释放的细胞外囊泡,其携带了多种生物活性分子,是疾病标志物的良好载体。目前,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缺乏客观的疾病诊断标志物。因此,新型外周血特异性... 外泌体是一类可由各种细胞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释放的细胞外囊泡,其携带了多种生物活性分子,是疾病标志物的良好载体。目前,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缺乏客观的疾病诊断标志物。因此,新型外周血特异性标志物的开发将有助于PD的早期筛查与诊疗。在本研究中,选取PD患者与正常对照人群的血浆及血浆外泌体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串联质量标记(tandem mass tag,TMT)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对其进行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在血浆和血浆外泌体样品中分别定量到724和611个蛋白质。采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对定量到的所有蛋白质进行生物学信息分析,以了解蛋白质的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情况。根据细胞组分(cellular component,CC)分析,PD和正常对照组血浆样本中的差异表达蛋白质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中,血浆外泌体的差异表达蛋白质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与血浆差异表达蛋白质相关的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MF)主要涉及RNA、DNA结合及补体结合等过程;而血浆外泌体差异表达蛋白质的分子功能主要表现为抗氧化作用、氧化还原酶活性调节作用等。由此可见,血浆外泌体中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富集到的分子功能更具有疾病特异性。基于|log 2差异倍数(FC)|>0.26和统计学意义(P-value,P)<0.05,在PD血浆样本中共筛选出11个差异表达蛋白质,其中5个蛋白质表达上调,6个蛋白质表达下调;在血浆外泌体样本中,共筛选出13个差异表达蛋白质,其中6个蛋白质表达上调,7个蛋白质表达下调。本研究通过分析血浆及血浆外泌体样本的蛋白质组学信息来探究PD的发病机制,并通过比较发现,外泌体样本能够获得更多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和生物学信息,为发现新型PD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联质量标记 定量蛋白质组学 帕金森病 血浆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素图像体外标记物的研制及在图像融合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徐亮 李万湖 陈兆秋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749-1752,共4页
目的研制一种图像体外标记物,用于核素功能性图像与解剖结构性图像(CT、MRI等)异机配准融合,以提高异机图像融合精度。方法设计加工一种特殊的塑料小球壳(标记球),将球壳内装满核素显像液用于受检者靶区体外显像标记。将同等大小的标记... 目的研制一种图像体外标记物,用于核素功能性图像与解剖结构性图像(CT、MRI等)异机配准融合,以提高异机图像融合精度。方法设计加工一种特殊的塑料小球壳(标记球),将球壳内装满核素显像液用于受检者靶区体外显像标记。将同等大小的标记球内分别装入CT和MR对比剂或CT/MR双模态显影液,行CT和MR扫描后观察图像融合效果。结果标记球在核素图像上的浓集点清晰,大小适中,图像标记明显。标记球亦可用于CT/MR的图像融合。结论图像体外标记物可用于图像配准融合,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显像 图像融合 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八聚体的装配及荧光标记检测体外组装核小体的效率
9
作者 刘媛 张凤慧 +1 位作者 赵宏宇 蔡禄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12-16,共5页
基于影响核小体定位的DNA序列TA 10-bp周期性和R5Y5序列模体,设计6条对组蛋白亲和性不同的DNA序列,将其克隆到重组质粒中,分别命名为CS1~CS6。通过PCR扩增的方法,在引物上标记Cy3荧光信号分子,获得大量标有Cy3的目的序列;同时,从大肠杆... 基于影响核小体定位的DNA序列TA 10-bp周期性和R5Y5序列模体,设计6条对组蛋白亲和性不同的DNA序列,将其克隆到重组质粒中,分别命名为CS1~CS6。通过PCR扩增的方法,在引物上标记Cy3荧光信号分子,获得大量标有Cy3的目的序列;同时,从大肠杆菌中表达纯化了H2A、H2B、H3、H4共4种组蛋白,经复性装配成组蛋白八聚体,利用盐透析法将目的 DNA序列与组蛋白八聚体组装成核小体结构;经荧光信号检测,分析6条目的序列形成核小体的能力。结果发现,CS2、CS3形成核小体的能力较强,该结果与Trifonov EN提出的核小体在该模体上的精确定位基本吻合,该试验方法的建立对核小体结构及相关表观遗传学领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小 组蛋白 荧光标记 序列模 组装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加速器质谱技术检测体外细胞中^(14)C标记的苯并芘-DNA加合物
10
作者 游冬青 陈杞 +6 位作者 潘真 韩玲 蔡建明 邹鲁峰 孙红芳 王海芳 刘元方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54-455,共2页
DNA加合物是亲电化合物与DNA形成共价相联的结合物。在机体中被加合物修饰的DNA若无法修复和被错误修复,就有可能导致一系列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改变,并最终导致体细胞突变或恶性变。
关键词 加速器质谱仪 DNA加合物 苯并花 化学致癌机制 细胞 ^14C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趋骨荧光素标记体外培养骨组织
11
作者 邓廉夫 徐荣辉 +1 位作者 柴本甫 齐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81-82,I011,共3页
趋骨性荧光素-四环素标记技术,在活体内骨组织计量学研究及临床检验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1〕,但必需在取材前48h给药。由于这种限制,为急症手术获得的或临时决定对骨组织作计量学测定的标本带来困难。为弥补这一缺陷,本研... 趋骨性荧光素-四环素标记技术,在活体内骨组织计量学研究及临床检验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1〕,但必需在取材前48h给药。由于这种限制,为急症手术获得的或临时决定对骨组织作计量学测定的标本带来困难。为弥补这一缺陷,本研究以体外培养细胞新骨形成的趋骨荧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组织 培养 趋骨荧光素 荧光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刺参不同体外标记方法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璐 邱天龙 +3 位作者 许强 刘辉 林承刚 杨红生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6,共6页
为筛选出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体外标记方法,研究了体腔植入标记物法、体壁半包埋法、棘部及体壁穿刺法、体壁胶粘法和石灰环嵌套法。研究结果表明,前4种方法标记保留时间均未超过2 d,且有严重排异反应,影响活动和摄食,难以... 为筛选出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体外标记方法,研究了体腔植入标记物法、体壁半包埋法、棘部及体壁穿刺法、体壁胶粘法和石灰环嵌套法。研究结果表明,前4种方法标记保留时间均未超过2 d,且有严重排异反应,影响活动和摄食,难以满足标记要求,体壁胶粘法保留时间可达2 d,且活动摄食正常,可用于短期标记。使用石灰环嵌套法标记小规格仿刺参10 d后标签保留率达到75.8%,标记大规格仿刺参3个月后标签保留率可达93%,初步确定石灰环嵌套法可作为仿刺参体外长效标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标记 标签保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探讨不同透析龄患者腹膜透析流出液外泌体差异蛋白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武云慧 黄抱娣 +3 位作者 茅春霞 李归雁 邢昌赢 张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33-1141,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透析龄患者腹膜透析流出液(peritoneal dialysis effluent,PDE)外泌体中差异蛋白质组。方法:选取10例稳定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根据透析龄分为初始腹透组(n=5)和维持腹透组(n=5)。收集患者留腹过夜的PDE... 目的:研究不同透析龄患者腹膜透析流出液(peritoneal dialysis effluent,PDE)外泌体中差异蛋白质组。方法:选取10例稳定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根据透析龄分为初始腹透组(n=5)和维持腹透组(n=5)。收集患者留腹过夜的PDE,通过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纳米颗粒跟踪分析(nanoparticle tracking analysis,NTA)、免疫印迹法鉴定经超速离心提取的外泌体,并用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鉴定和筛选,对具有显著差异的蛋白开展功能富集和信号通路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PDE中提取到的外泌体TEM下呈茶托状,直径分布在30~150 nm,表达外泌体标志蛋白CD63和TSG101。通过数据库比对两组共筛选出499种差异蛋白,与初始腹透组相比,维持腹透组经差异显著性筛选上调蛋白17种,下调蛋白15种。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分析显示,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分布在氯离子通道复合物、细胞表面以及核基质,以结合与催化活性为主,参与结合的正向调控、氧化应激反应及过氧化物酶反应等生物过程。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主要富集在免疫相关的信号通路,包括IL-17和Th17细胞分化信号通路,在腹膜损伤中起着关键作用。结论:采用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的差异蛋白可能作为PD患者腹膜损伤的候选标志物,也为揭示腹膜纤维化分子生物学机制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流出液 蛋白质组学 标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作为肿瘤诊断生物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姜良弟 顾永卫(综述) 刘继勇(审校)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2-427,共6页
恶性肿瘤是全世界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肿瘤的有效筛查和早期诊断是临床难点。现有的肿瘤标记物存在灵敏度低和特异性差的缺陷。外泌体是具有磷脂双分子膜结构的纳米级囊泡,广泛分布于多种体液中。研究表明肿瘤来源的外泌体与肿瘤的发... 恶性肿瘤是全世界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肿瘤的有效筛查和早期诊断是临床难点。现有的肿瘤标记物存在灵敏度低和特异性差的缺陷。外泌体是具有磷脂双分子膜结构的纳米级囊泡,广泛分布于多种体液中。研究表明肿瘤来源的外泌体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内容物包括蛋白质,RNA和DNA,糖蛋白、糖脂和脂质成分均可作为高灵敏度的肿瘤特异性标志物,在肿瘤基础研究和临床检验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肿瘤来源的外泌体有望成为一种新型无创的肿瘤诊断标记物。文章主要从外泌体的生物学特性、作为诊断性生物标志物的优势以及在肿瘤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诊断 生物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外囊泡与结核病诊断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朱清玉 刘家云 龙铟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77-1084,共8页
结核病的诊断仍然是公共卫生领域的一大难题,利用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EV)诊断结核病是目前的研究热点。EV是纳米级膜状结构,在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细胞内和细胞间通讯中至关重要,其携带的微生物特异性抗原物质对于疾病... 结核病的诊断仍然是公共卫生领域的一大难题,利用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EV)诊断结核病是目前的研究热点。EV是纳米级膜状结构,在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细胞内和细胞间通讯中至关重要,其携带的微生物特异性抗原物质对于疾病的诊断具有巨大潜力。寻找EV新型生物标志物、利用高敏感核酸技术或使用纳米材料富集结核病患者体液中EV是提高结核病诊断准确性的主要研究方向。笔者介绍了EV及其中重要生物标志物在肺结核及肺外结核方面的诊断潜力和研究进展,阐述了EV在结核病诊断中的技术瓶颈与突破方向,为跨学科研究提供理论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生物学标记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Hoechst 33258浓度对人活精子标记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卢慧 施文博 +5 位作者 肖玉芳 王柱清 刘勇 卢克敏 汪小波 李铮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79-982,共4页
目的研究孵育温度和荧光染料Hoechst 33258(H258)的浓度对活体标记人类精子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4份精液标本,经洗涤处理后,在不同温度(0℃、室温和37℃)下分别用0(对照)、0.01、0.1 mg/mL的H258孵育1 h。记录精子前向运动百分率及... 目的研究孵育温度和荧光染料Hoechst 33258(H258)的浓度对活体标记人类精子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4份精液标本,经洗涤处理后,在不同温度(0℃、室温和37℃)下分别用0(对照)、0.01、0.1 mg/mL的H258孵育1 h。记录精子前向运动百分率及H258着色率。以未予处理的精液标本作为空白对照组。结果在观察条件范围内,孵育温度与H258浓度对精子运动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随着H258质量浓度的升高和孵育温度的降低,精子前向运动百分率下降(P<0.01)。精子着色率随孵育温度和H258质量浓度的升高而提高;当H258质量浓度为0.1 mg/mL时,不同孵育温度下的精子着色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258可用作精子活体荧光标记,37℃+0.1 mg/mL H258是本研究中最优的染色条件。但仍需要根据不同使用目的选择孵育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 温度 hoechst 33258 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线粒体的动态分布 被引量:3
17
作者 汤连升 张磊 +2 位作者 高立坤 葛仕豪 王树迎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04-307,F0003,共5页
目的研究山羊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线粒体的动态分布。方法收集山羊卵母细胞,在M199中分别培养4、8、12、16、20和24 h,用特异性线粒体标记探针进行标记,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线粒体的分布情况。结果生发泡期线粒体多分散在卵... 目的研究山羊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线粒体的动态分布。方法收集山羊卵母细胞,在M199中分别培养4、8、12、16、20和24 h,用特异性线粒体标记探针进行标记,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线粒体的分布情况。结果生发泡期线粒体多分散在卵母细胞的胞质内,并且距生发泡有一定的距离;生发泡破裂期线粒体逐渐移向染色质;第一次减数分裂中期与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线粒体成簇密布在染色体周围。排出的第一极体中也含有大量的线粒体。结论同其他哺乳动物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线粒体分布情况相比,线粒体在山羊卵母细胞中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相似性。线粒体密布在成熟卵母细胞染色体周围可能与极体的排出和受精后染色体的迁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卵母细胞 成熟 线粒 特异性线粒标记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溴脱氧尿嘧啶核苷体外掺入舌癌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新明 赵强 +2 位作者 何荣根 周晓健 陈万涛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78-280,共3页
目的 :观察溴脱氧尿嘧啶核苷 (BrdU)标记在肿瘤增殖研究中的价值。方法 :用 80 μg ml的BrdU或碘脱氧尿嘧啶核苷 (IdU)体外掺入Tca8113细胞或舌癌组织 ,标本连续切片与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比较 ;相同孵育时间的细胞与流式细胞术 (... 目的 :观察溴脱氧尿嘧啶核苷 (BrdU)标记在肿瘤增殖研究中的价值。方法 :用 80 μg ml的BrdU或碘脱氧尿嘧啶核苷 (IdU)体外掺入Tca8113细胞或舌癌组织 ,标本连续切片与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比较 ;相同孵育时间的细胞与流式细胞术 (FCM)定量S期细胞数比较。结果 :BrdU标记细胞核大浑圆 ,呈散在或姊妹细胞分布 ,子代细胞染色稍淡。BrdU或IdU掺入和PCNA表达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FCM测定的S期细胞数显著多于BrdU掺入的细胞数 (P <0 0 0 1)。结论 :BrdU标记可用于细胞增殖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脱氧尿嘧啶核苷 舌癌 标记 BRD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加压素Ⅱ诱导体外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肥大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左辉华 洪介民 +3 位作者 郭衡山 韦建瑞 何艳华 李志樑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42-645,共4页
目的研究尾加压素Ⅱ(UⅡ)能否诱导体外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肥大。方法心肌细胞体外培养40 h后,换无血清DMEM继续培养24 h,应用流式细胞仪和3H-亮氨酸(3H-Leu)掺入法观察不同浓度UⅡ作用24 h后对心肌细胞大小和蛋白掺入率的影响。结果10-7... 目的研究尾加压素Ⅱ(UⅡ)能否诱导体外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肥大。方法心肌细胞体外培养40 h后,换无血清DMEM继续培养24 h,应用流式细胞仪和3H-亮氨酸(3H-Leu)掺入法观察不同浓度UⅡ作用24 h后对心肌细胞大小和蛋白掺入率的影响。结果10-7 mol/L的UⅡ能增加心肌细胞的大小(P=0.021)和3H-Leu掺入率(P=0.015)。结论UⅡ能诱导体外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肥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加压素Ⅱ 诱导 培养 乳鼠 心肌细胞 肥大 流式细胞术 同位素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原始生殖细胞体外培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唐奕 卢光琇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73-476,共4页
目的 :探讨人原始生殖细胞体外培养条件 ,初步建立人原始生殖细胞体外培养体系及鉴定其部分生物学特性。方法 :从受精后 4~ 12周的人胚中分离原始生殖嵴 /腺获得原始生殖细胞 ,以昆明种小白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为饲养层 ,在多种细胞因子... 目的 :探讨人原始生殖细胞体外培养条件 ,初步建立人原始生殖细胞体外培养体系及鉴定其部分生物学特性。方法 :从受精后 4~ 12周的人胚中分离原始生殖嵴 /腺获得原始生殖细胞 ,以昆明种小白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为饲养层 ,在多种细胞因子的共同作用下培养。结果 :获得大量的原始生殖细胞集落。传至 6代后 ,细胞集落呈典型的鸟巢状 ,碱性磷酸酶检测呈阳性 ,表达SSEA 1,SSEA 3,SSEA 4 ,TRA 1 6 0和TRA 1 81抗原 ,同时在体外能自发分化为多种细胞。结论 :初步建立人原始生殖细胞体外培养体系 ,成功的将人原始生殖细胞在体外传 6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胚 原始生殖细胞 培养 碱性磷酸酶 表面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