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史记》考证五则
1
作者 杨逢彬 张雨涛 《长江学术》 CSSCI 2024年第3期99-107,共9页
《史记》流传时间久远,篇幅丰富,至今还留存了许多亟待解决的疑难字词问题,例如:“禁不得祠”中,“禁不得”乃一语义复现结构,“禁”可与各类否定词,组成语义复现形式;“乃循从代来功臣”,“循”确诂为“安慰、抚慰”,不必从《汉书》异... 《史记》流传时间久远,篇幅丰富,至今还留存了许多亟待解决的疑难字词问题,例如:“禁不得祠”中,“禁不得”乃一语义复现结构,“禁”可与各类否定词,组成语义复现形式;“乃循从代来功臣”,“循”确诂为“安慰、抚慰”,不必从《汉书》异文改为“修”;“铸钱器”,“钱”当是“铁”的讹字,义为“铸造铁制器具”;“且夫楚唯无强”,“唯无”是文献中常见结构,表示一种假设情况;“数见不鲜”中,“鲜”指新杀的肉食,非指人际关系的新鲜感。以上五处需要回到当时语言环境中,通过足量的书证归纳,运用考察分布等方法,给予更加准确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疑难字词 “禁不得” “循” “铸钱器” “唯无” “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稼轩词惯用的《史记》典故与心境表达——以司马相如、李广、张良为例
2
作者 孟祥璐 乌玲花 《语文学刊》 2024年第4期86-96,共11页
稼轩词具有鲜明的学问化倾向,出现了大量运用《史记》典故的情况。然稼轩善于“掉书袋”,词作所呈现的一些典故可能更多源于展现才学的考量而并非别有深意。因此,研究稼轩词的用典意图要尽量规避上述随机性的成分而更关注于反复出现的... 稼轩词具有鲜明的学问化倾向,出现了大量运用《史记》典故的情况。然稼轩善于“掉书袋”,词作所呈现的一些典故可能更多源于展现才学的考量而并非别有深意。因此,研究稼轩词的用典意图要尽量规避上述随机性的成分而更关注于反复出现的人物典故。在稼轩词中,司马相如、李广以及张良的相关典故出现次数最多,且断崖式领先于其他《史记》典故。总体来看,这些被频繁引用的人物典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稼轩特定时期的心境与思绪,相如倦游之典反映其宦海沉浮的政治失意;李广难封等典故契合稼轩本人的身世际遇;而张良从赤松子游则吻合稼轩退居时期暂避锋芒的时局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弃疾 稼轩词 《史记 典故 心境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本断代与文献环境:《史记》对《天子游猎赋》成篇过程的重构
3
作者 周金泰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48,共11页
《天子游猎赋》成篇年代历来聚讼纷纭,对已有研究进行考辨,发现将《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所载“奏赋为郎”时间等同于赋成时间的研究思路存在问题。《天子游猎赋》实际写作时间应在司马相如为郎之后,且后期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动态修... 《天子游猎赋》成篇年代历来聚讼纷纭,对已有研究进行考辨,发现将《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所载“奏赋为郎”时间等同于赋成时间的研究思路存在问题。《天子游猎赋》实际写作时间应在司马相如为郎之后,且后期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动态修改过程“。奏赋为郎”是司马迁出于叙史连贯而作出的史料剪裁与重构。司马迁如此处理,一方面与著史目的及编史体例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编史时所面临的文献环境有关。由于《天子游猎赋》动态成篇,定稿时间未被强化,故年代信息本就失载。司马迁参考口碑史料,安排与作赋渊源最深的“征召为郎”作为赋作出场契机,并简化赋作成篇过程,进而前置与“为郎”合并,最终虚构了“奏赋为郎”情节。这一调整既保证了行文连贯,又表现出接近历史实情的一面,且不悖全篇主旨,从而实现了司马迁心中特定的“真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天子游猎赋》 动态成篇 史书编纂 文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记·五帝本纪》中黄帝形象的知识考古 被引量:11
4
作者 许兆昌 杨龙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12,共8页
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所塑造的黄帝形象,包括政治、经济和宗教三个主要方面。政治上,黄帝实现了"统一",并为巩固"统一"做出重要贡献;经济上,黄帝重视发展种植农业及家畜养殖业,在推动农业科技发展方面... 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所塑造的黄帝形象,包括政治、经济和宗教三个主要方面。政治上,黄帝实现了"统一",并为巩固"统一"做出重要贡献;经济上,黄帝重视发展种植农业及家畜养殖业,在推动农业科技发展方面也取得重要成就;宗教上,黄帝具有突出的神巫特征,是集宗教神权与政治权力于一身的远古帝王。《史记·五帝本纪》中的黄帝,实是司马迁兼采先秦、秦汉不同时期的史实和思想家们的社会政治理想而塑造的形象,是中华文明早期发展阶段在不同方面所取得成就的集中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黄帝 知识来源 历史塑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来美国学者的《史记》研究述略 被引量:8
5
作者 吴原元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9-68,共10页
作为中国传统史学和中国叙述学典范的《史记》,自19世纪开始就吸引了美国学者的关注。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美国关于《史记》的研究著述蔚为可观,在美国汉学界已然发展成研究的经典领域。本文即旨在梳理百年来美国学者从文本、史学、... 作为中国传统史学和中国叙述学典范的《史记》,自19世纪开始就吸引了美国学者的关注。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美国关于《史记》的研究著述蔚为可观,在美国汉学界已然发展成研究的经典领域。本文即旨在梳理百年来美国学者从文本、史学、文学和哲学视角研究《史记》的具体状况,评说他们在研究《史记》时所提出的新见解和新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学者 《史记 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唐代散传对《史记》传记文学传统的继承 被引量:1
6
作者 史素昭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0-53,共4页
散传是指成部的纪传体史书和杂传类传以外的文学性很强的各种单篇传记以及各种具有传记性质的作品,如传状、碑铭、自序等。散传是唐代传记文学的重心所在,唐代的传记文学珍品主要产生在这个门类里。唐代散传与史传虽有明显的区别,但与... 散传是指成部的纪传体史书和杂传类传以外的文学性很强的各种单篇传记以及各种具有传记性质的作品,如传状、碑铭、自序等。散传是唐代传记文学的重心所在,唐代的传记文学珍品主要产生在这个门类里。唐代散传与史传虽有明显的区别,但与史传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史记》写人物性格的传统、强烈的个性色彩及其篇章结构都对唐代散传产生了的巨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散传 《史记 传记文学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圣叹评《史记》之“精”——金圣叹理论对阅读《史记》的启发 被引量:1
7
作者 宋秀秀 《宜春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94-96,129,共4页
金圣叹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文学批评家,他以"六才子书"的形式评论经典作品,将《史记》列为"第三才子书"。通过分析金圣叹对《史记》的文学性评论,能够体会到《史记》结构的精严、文辞的精妙、情感的精深,同时,在金氏... 金圣叹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文学批评家,他以"六才子书"的形式评论经典作品,将《史记》列为"第三才子书"。通过分析金圣叹对《史记》的文学性评论,能够体会到《史记》结构的精严、文辞的精妙、情感的精深,同时,在金氏理论的指导下,阅读者可从宏观、微观、作者论赞等方面深刻理解文本内涵,对阅读《史记》大有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圣叹 《史记 "精" 阅读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前小说对《史记》体例与写作方法的接受 被引量:1
8
作者 陈莹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63-68,共6页
小说与历史有着不解之缘,在中国古代小说演进的过程中,唐前为小说的萌芽和形成期,显示出史说同质的特点。《史记》被比喻为文学与历史的渊海,从接受美学的视角考察唐前小说与《史记》的关系,《史记》所蕴含的丰富的小说因子被小说家所... 小说与历史有着不解之缘,在中国古代小说演进的过程中,唐前为小说的萌芽和形成期,显示出史说同质的特点。《史记》被比喻为文学与历史的渊海,从接受美学的视角考察唐前小说与《史记》的关系,《史记》所蕴含的丰富的小说因子被小说家所接受和借鉴,同时小说家在创作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完善并逐步转化为小说特有的体例和写作方法,为中国古代小说的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前小说 《史记 接受理论 体例 写作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记》彭寅翁本所见删易三家注重复文字例谈——以《仲尼弟子列传》为中心
9
作者 吴新江 赵生群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1期175-185,共11页
以《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为中心,考察元人彭寅翁刻本《史记》"删易"三家注的诸种具体表现,肯定其删易工作及其实际效果,进而探讨其编纂思想的积极意义,指出应将这方面之长与其版刻之短区别对待。
关键词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彭寅翁本 三家注 删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生传奇之美的激情演绎——《史记》中的冒顿单于
10
作者 温斌 《阴山学刊》 2020年第3期56-60,共5页
冒顿是中国古代北方最早的草原英雄,相对于灿若繁星的《史记》人物群像,冒顿显示出早期草原民族英雄的独特之美,不管是对野心、抱负的强力追逐,还是对于生存环境的积极抗争,均充满着野性、血腥的色彩,很少体现汉民族道德政治文化的深刻... 冒顿是中国古代北方最早的草原英雄,相对于灿若繁星的《史记》人物群像,冒顿显示出早期草原民族英雄的独特之美,不管是对野心、抱负的强力追逐,还是对于生存环境的积极抗争,均充满着野性、血腥的色彩,很少体现汉民族道德政治文化的深刻印记,闪现着人生个体奋斗历程的耀眼光辉,无疑是中华民族早期草原英雄系列的代表人物,充溢着丰厚的草原文化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匈奴 冒顿 《史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史记》语言艺术研究简论
11
作者 王晓玲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59-63,共5页
《史记》的语言艺术的研究是《史记》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清代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清人继承了宋明以来的研究方法与成果,并进行了开拓与深入。清代研究者把《史记》的语言艺术作为掌握其文学特质的起点,在精读、细读《史记》文本的基础上... 《史记》的语言艺术的研究是《史记》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清代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清人继承了宋明以来的研究方法与成果,并进行了开拓与深入。清代研究者把《史记》的语言艺术作为掌握其文学特质的起点,在精读、细读《史记》文本的基础上,重视字法、句法的研究,并进行了深入仔细地辨析与归纳。这些阐释使清代《史记》的语言研究成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深广地揭示了《史记》的文学艺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史记》语言艺术 字法 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家思想与《史记》的文学表现研究综述
12
作者 王晴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0期74-76,80,共4页
从文学角度去研究《史记》中的道家思想,梳理新时期以来与此相关的学术成果,目前学术界主要从语言风格、人物塑造、艺术手法和道家文本等五个方面着手去研究。关于司马迁的道家思想研究已经在向纵深发展,但关于《史记》的文学和思想研... 从文学角度去研究《史记》中的道家思想,梳理新时期以来与此相关的学术成果,目前学术界主要从语言风格、人物塑造、艺术手法和道家文本等五个方面着手去研究。关于司马迁的道家思想研究已经在向纵深发展,但关于《史记》的文学和思想研究还十分欠缺,在大力拓宽研究视角和领域上仍有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思想 《史记 文学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记》附传功能论
13
作者 魏耕原 《安康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1-7,共7页
《史记》附传众多,其功能首先是增加了叙事的故事性;其次是在结构上有多种作用,或陪衬传主,或对传主具有论断意义,或引申主题;最后是与传主对比,使行文增色,人物性格鲜明。
关键词 《史记 附传 功能 故事性 陪衬传主 对比 增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记》老庄同传发覆
14
作者 徐莹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0-45,共6页
庄子归属于老子的道家学派是汉代人所做的学术分野。汉人整合老庄的过程中,《史记》对老庄申韩的同传而书无疑具有开拓性的重要作用。《史记》归庄入老并不是因为司马迁没有读懂《庄子》,而是他看到却又舍弃了庄学的思想核心,认为那些... 庄子归属于老子的道家学派是汉代人所做的学术分野。汉人整合老庄的过程中,《史记》对老庄申韩的同传而书无疑具有开拓性的重要作用。《史记》归庄入老并不是因为司马迁没有读懂《庄子》,而是他看到却又舍弃了庄学的思想核心,认为那些不过是空洞虚无的"寓言"而已。这其中的原因,一则是源于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与儒道斗争的社会现实;一则是其"务为治"的指导思想导致了老庄的同传而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老子韩非列传》 老子 庄子 老庄合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十多年来陕西司马迁与《史记》研究管窥
15
作者 任刚 《安康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98-101,共4页
三十多年来,陕西学界致力于立体式打造司马迁与《史记》研究基地,在专著、论文和大型集体攻关项目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充分证明了"把陕西建成司马迁研究基地"建议的正确性。在文化兴国、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陕西学界... 三十多年来,陕西学界致力于立体式打造司马迁与《史记》研究基地,在专著、论文和大型集体攻关项目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充分证明了"把陕西建成司马迁研究基地"建议的正确性。在文化兴国、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陕西学界应从以下三方面加强司马迁与《史记》研究基地建设:一是培养后续人才,引进学科带头人;二是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继续建立完善"《史记》学";三是充分调动政府、高校、民间各方力量,形成一批高质量的创新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十多年 陕西 司马迁 《史记 管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华文明看《史记》的价值
16
作者 王炜民 《阴山学刊》 2004年第6期49-54,共6页
司马迁所著《史记》是一部具有百科全书性质的通史巨著,较为全面地记录了我国汉代之前中华文明的主要成果,具体而生动地反映了近三千年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并且推动了中华文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是中华文明中最具代表性的优秀史学成果。
关键词 《史记 史学 中华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探赜
17
作者 王亚刚 《成才之路》 2025年第8期97-100,共4页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学科教师需密切关注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充分发挥学科育人作用,高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中历史课堂渗透核心素养培养理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学科教师需密切关注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充分发挥学科育人作用,高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中历史课堂渗透核心素养培养理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文化认同和社会责任感。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启发性教学、多样化教学、情境模拟教学、智慧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历史体验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并补充丰富资源以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引导学生从唯物辩证视角学习历史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历史 核心素养 信息获取 批判性思维 文化认同 社会责任感 史料实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传主倾向:《史记》求真精神的新视角 被引量:3
18
作者 石洪波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0-108,共9页
《史记》的偏传主倾向表现为同一事例在不同篇章的描写中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异,但均有偏向传主的倾向性,秦始皇生父疑案与"下宫之难"以及诸多事例可证明这一点。这种倾向性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客观史实本身具有争议,史家被迫在... 《史记》的偏传主倾向表现为同一事例在不同篇章的描写中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异,但均有偏向传主的倾向性,秦始皇生父疑案与"下宫之难"以及诸多事例可证明这一点。这种倾向性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客观史实本身具有争议,史家被迫在求真不得的情况下作出了"妥善"处理。它体现了《史记》将求善精神融入求真之中的高超手段,从而展现出求真与求善相统一的中国史学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偏传主倾向 求真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记》单音节虚词的文学功能例说 被引量:1
19
作者 陶长军 张攀 《安康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39-42,共4页
《史记》既是一部历史名著,又在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历代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史记》的文学特质进行了探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从虚词角度研究《史记》的文学性,揭示虚词的运用与作者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目前尚未引起学界的普遍关... 《史记》既是一部历史名著,又在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历代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史记》的文学特质进行了探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从虚词角度研究《史记》的文学性,揭示虚词的运用与作者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目前尚未引起学界的普遍关注。本文采用个案分析法对《史记》中"矣""愈"两个单音节虚词的文学表达功能予以例说,旨在抛砖引玉,希望能够引起更多学人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文学性 单音虚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构《史记·秦始皇本纪》——兼论3+N的历史学知识构成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开元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8-58,123,共12页
《史记》不是史料是史书,而且是带有战国秦汉子学特点的史书,属于历史学的第三世界。《史记》的可信度的问题,可以还原到史料来源和史书编撰的问题上作深入的考察。考察今本《史记.秦始皇本纪》,是由四篇不同作者的独立文章拼凑而成的:1... 《史记》不是史料是史书,而且是带有战国秦汉子学特点的史书,属于历史学的第三世界。《史记》的可信度的问题,可以还原到史料来源和史书编撰的问题上作深入的考察。考察今本《史记.秦始皇本纪》,是由四篇不同作者的独立文章拼凑而成的:1.司马迁撰写的《秦始皇本纪》;2.贾谊的《过秦论》下中上三篇;3.《别本秦公世系》;4.班固著《评秦始皇本纪文》。这种状况的形成,与班固家族有密切的关系,由此合理推想,《班氏家藏本史记》可能是今本《史记》的祖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实 史料 史书 班氏家藏本史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