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rface Characterization and in Vitro Blood Compatibility of Poly (Ethylene Terephthalate) Immobilized with Hirudin
1
作者 李方 王进 +1 位作者 孙鸿 黄楠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2期235-239,共5页
Poly (ethylene terephthalate)(dacron, PET) films were exposed under argon plasma glow discharge with different glows and induced polymerization of acrylic acid(AA) in order to in- troduce carboxylic acid group o... Poly (ethylene terephthalate)(dacron, PET) films were exposed under argon plasma glow discharge with different glows and induced polymerization of acrylic acid(AA) in order to in- troduce carboxylic acid group onto PET (PET-AA) assisted by ultraviolet radiation(UV). Hirudin- immobilized PET (PET-HRD) films were prepared by the grafting of PET-AA, followed by chem- ical reaction with hirudin. The surface structure of the treated PET was determined by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The wettability, surface free energy, and interface free energy of the films were investigated by contact angle measurement. The blood compatibility of the films was assessed by platelet-adhesion test and fibrinogen conformational change measurements to eval- uate the viability of the materials i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Measurement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revealed that the amounts of adhered, aggregated and morphologically changed platelets were reduced on the hirudin-immobilized PET films. Enzyme-linked-immunoassay mea- surements that disclosed fibrinogen conformational changes showed results consistent with the platelets' behavi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rudin blood compatibility poly (ethylene terephthalate) interface energy surface ener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fused hirudin on activity of thrombin and function of platelets
2
作者 沈雳 陈少萍 +2 位作者 蔡在龙 杨生生 秦永文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05年第2期75-78,共4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whether fused hirudin peptide has both antithrombin and antiplatelet functions. Methods: The core region of fused hirudin was the C-terminal tail of hirudin(hirudin_ 53-64),which could bind 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whether fused hirudin peptide has both antithrombin and antiplatelet functions. Methods: The core region of fused hirudin was the C-terminal tail of hirudin(hirudin_ 53-64),which could bind to the anion binding exosite (ABE) of thrombin.Arg-Pro-Pro-Gly-Phe(RPPGF) amino acid sequence,a metabolite of bradykinin,was added to the N-terminus of hirudin_ 53-64.It bound to the active site of thrombin.Additionally,Arg-Gly-Asp(RGD)amino acid sequence,an inibitor of glycoprotein Ⅱb/Ⅲa( GP Ⅱb/Ⅲa) receptor,was linked to C-terminus of hirudin_ 53-64.This 26-animo acid-fused hirudin peptide was artificially synthesized,purified and analysed. Results: Fused hirudin peptide significantly lengthened the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thrombin time(TT)and prothrombin time(PT) and inhibited the amidolytic activity of thrombin.The ADP-induced platelet aggregation was markedly inhibited by fused hirudin peptide. Conclusion: Fused hirudin peptide has activity of antithrombin as well as antiplatelet.Therefore bifunctional anticoagulation peptide has capacity to target various components of haemostatic process and may become more powerful antithrombosis ag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sed peptide ANTIPLATELET ANTITHROMBIN hirudin RG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stribution and excretion of N-Ile1 Thr2-63-desulfatohirudin in rats
3
作者 SU Yun-jiang1,GUO Zhu-han2(1.Dalian Institute for Drug Control,Dalian 116021,China 2.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Dalian 116044,China)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18-119,共2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distribution and excretion of N-Ile1Thr2-63-desulfatohirudin(rH)a recombinant hirudin newly developed in China,in rats for its development as a novel anticoagulant agent.Methods ELISA was used...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distribution and excretion of N-Ile1Thr2-63-desulfatohirudin(rH)a recombinant hirudin newly developed in China,in rats for its development as a novel anticoagulant agent.Methods ELISA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rH concentration in related tissues and body fluids.Tissues were collected at 15,60 and 180min respectively,after iv administration of rH 1.0 mg·kg-1 to 3 groups of 5 rats,and homogenized.Urine,bile and feces were collected at pre-selected intervals of time after iv dosing 1.0 mg·kg-1 to 3 groups of 5 rats and assayed.Results rH following iv dosing was distributed rapidly,the rH levels in all tissues being found to be the highest at 15 min post-injection,afterwards gradually reduced.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of rH was found in blood,the next in lung and heart,the lowest in brain.With 15 min post dose as an example,the rH contents in tissues were ranked in order of plasma>lung>heart >adipose>skeletal muscles>kidney>liver>spleen>brain.The 12 h-cumulative excretion amount of rH in urine and feces accounted for 0.03%and 0.001% of administered dose,respectively;the 6 h-cumulative excretion amount in bile was 0.02%of the dose.Conclusions The rH is distributed mainly in blood circulation system with very low content in other tissues.The drug is excreted from urine,feces and bile of rats in extremely minute amount(only 0.051% dose),suggesting that rH undergoes extensive metabolic elimination in rat bo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irudin DISTRIBUTION EXCRETION RA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蛭素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4
作者 何怡芊 谢骏 +2 位作者 赵炳佳 梁晓春 屈岭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72-1381,共10页
目的探究水蛭素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5)和造模组(n=13)。造模组予以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8周后,取造模成功的糖尿病大鼠(n=11)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n=6,后因血... 目的探究水蛭素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5)和造模组(n=13)。造模组予以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8周后,取造模成功的糖尿病大鼠(n=11)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n=6,后因血糖过高死亡1只)和水蛭素组(n=5)。水蛭素组皮下注射水蛭素5 U/只,连续6周;对照组和糖尿病模型组皮下注射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液。实验期间每2周记录1次大鼠的随机血糖和体质量。给药6周后,测定3组大鼠肾功能指标,肾脏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nephrin、Ⅳ型胶原纤维(collagen typeⅣ,COL⁃Ⅳ)及酪氨酸激酶2(Janus kinase 2,JAK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ranscriptional activator 3,STAT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并观察肾脏病理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模型组实验期间随机血糖及给药6周内肾功能指标均升高(P均<0.05),体质量明显降低(P均<0.05),且肾脏出现病理损伤。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水蛭素组肾功能指标降低(P<0.05),肾脏病理损伤减轻。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模型组肾脏组织FN、COL⁃Ⅳ、TNF⁃α、TGF⁃β1、IL⁃6、p⁃JAK2、p⁃STAT3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nephrin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水蛭素组肾脏组织FN、COL⁃Ⅳ、TNF⁃α、TGF⁃β1、IL⁃6、p⁃JAK2、p⁃STAT3表达水平均降低(P均<0.05),nephrin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水蛭素可减轻糖尿病大鼠肾脏病理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纤维化相关因子水平、抑制JAK2/STAT3通路活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肾损害 水蛭素 纤维化 酪氨酸激酶2 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学探讨水蛭素对HK-2细胞的影响机制
5
作者 何华梅 赵应学 +3 位作者 吴林秀 周维海 刘喜华 甄汉深 《华夏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87-94,共8页
目的采用转录组学技术探讨水蛭素对人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利用CCK-8法检测水蛭素处理之后的HK-2细胞活力,通过转录组学的技术对溶媒对照组和水蛭素组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RSEM的方法计算不同样品中的基... 目的采用转录组学技术探讨水蛭素对人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利用CCK-8法检测水蛭素处理之后的HK-2细胞活力,通过转录组学的技术对溶媒对照组和水蛭素组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RSEM的方法计算不同样品中的基因表达水平,差异基因的筛选采用DEseq2方法,筛选标准为|log2FC值|≥1,P<0.05。随后根据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富集分析。结果水蛭素5 mg/mL下提高HK-2细胞活力效果最佳,转录组学研究结果表明,与正常HK-2细胞相比,水蛭素处理后的HK-2细胞有1723个基因发生差异表达。GO和KEGG分析结果表明,炎症通路的调控是水蛭素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主要作用机制。结论水蛭素作用于多条炎症信号通路,进而促进尿酸排泄,促进集体代谢和尿酸排出体外,起到降尿酸的作用,表明水蛭素在治疗高尿酸血症方面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蛭素 人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 转录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蛭素对糖尿病肾病模型小鼠的作用机制研究
6
作者 谷海林 张效丽 +2 位作者 聂鑫 盖辉 王瑞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5期16-19,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水蛭素对糖尿病肾病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和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肾病小鼠模型,将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水蛭素治疗组。治疗组小鼠给予水蛭素灌胃,连续8周。观察小鼠肾功能指数、...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水蛭素对糖尿病肾病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和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肾病小鼠模型,将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水蛭素治疗组。治疗组小鼠给予水蛭素灌胃,连续8周。观察小鼠肾功能指数、尿液指标、炎症因子及炎性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小鼠造模后,血糖水平显著提高,出现明显肾损伤,说明造模成功。水蛭素治疗后,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CREA)和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ACR)水平均显著降低,尿液β2-微球蛋白(β2-MG)和尿肌酐(UCr)水平均显著改善,肾皮质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MCP-1的浓度均明显降低。进一步的蛋白印迹实验表明,水蛭素可以显著抑制NLRP3和TLR4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水蛭素对糖尿病肾病小鼠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炎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蛭素 糖尿病肾病 炎性因子 链脲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水蛭素对实验性白内障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6
7
作者 孙宇 李运曼 +2 位作者 夏仁睿 崔莉 吴梧桐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0-262,共3页
目的:观察重组水蛭素(Recombinanthirudin,Rh)对实验性白内障的影响和对眼的刺激性。方法:采用D-半乳糖诱发哺乳期大鼠白内障模型和亚硒酸钠诱发哺乳期大鼠白内障模型进行试验,并用家兔进行眼刺激性试验。结果:Rh能减轻D-半乳糖和亚硒... 目的:观察重组水蛭素(Recombinanthirudin,Rh)对实验性白内障的影响和对眼的刺激性。方法:采用D-半乳糖诱发哺乳期大鼠白内障模型和亚硒酸钠诱发哺乳期大鼠白内障模型进行试验,并用家兔进行眼刺激性试验。结果:Rh能减轻D-半乳糖和亚硒酸钠诱发哺乳期大鼠白内障模型的晶状体浑浊度,升高晶状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降低晶状体丙二醛(MDA)含量,对家兔眼无刺激性。结论:R-h对实验性白内障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对眼无明显局部刺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水蛭素 硒性白内障 糖性白内障 白内停 刺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蛭素对人鼻咽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8
8
作者 陶义丰 黄玲莎 +4 位作者 刘冬华 劳明 黄浩 黄文成 谢娟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33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水蛭素对人鼻咽癌细胞(CNE2)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CNE2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水蛭素组。对照组常规培养,水蛭素组加入不同浓度的水蛭素进行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法测算CNE2细胞生长抑制率,... 目的探讨水蛭素对人鼻咽癌细胞(CNE2)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CNE2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水蛭素组。对照组常规培养,水蛭素组加入不同浓度的水蛭素进行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法测算CNE2细胞生长抑制率,计算不同时间点半抑制浓度(IC_(50));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NE2细胞内Bax、p21 mRNA表达。结果不同浓度不同时间点水蛭素组生长抑制率均高于对照组,水蛭素组各浓度各时间点生长抑制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药物作用24、48、72 h的IC_(50)分别为(8.28±2.1)、(5.11±0.7)、(4.83±0.5)ATU/mL,48、72 h时间点IC_(50)比24 h高(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5、8 ATU/mL水蛭素组Bax、p21 mRNA相对表达量高(P均<0.05),8 ATU/mL水蛭素组最高(P均<0.05)。结论水蛭素可明显抑制CNE2细胞增殖,该作用可能与水蛭素上调Bax、p21 mRNA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蛭素 鼻咽肿瘤 CNE2细胞 BAX基因 P21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口径微孔聚氨酯人工血管的动物体内植入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潘仕荣 李松奇 +3 位作者 唐兴奎 郑欢玲 易武 陶军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51-456,共6页
将内径4mm的聚氨酯微孔人工血管植入Beagle狗体内,置换一段腹主动脉,研究血管内腔的内皮细胞化过程。该小口径血管具有以下特点:内腔偶联水蛭素以增加抗血栓性;顺应性接近天然血管;血管内表面孔径为40μm,并且管壁的孔径由内到外呈梯度... 将内径4mm的聚氨酯微孔人工血管植入Beagle狗体内,置换一段腹主动脉,研究血管内腔的内皮细胞化过程。该小口径血管具有以下特点:内腔偶联水蛭素以增加抗血栓性;顺应性接近天然血管;血管内表面孔径为40μm,并且管壁的孔径由内到外呈梯度增大。植入初始,人工血管内腔先吸附血浆纤维蛋白。14d见有少量梭形内皮样细胞生成。41d后形成完整内膜,由表面的内皮细胞单层和其下的平滑肌细胞组成。90d后生成稳定的内膜,平均厚度223μm。偶联水蛭素组和无偶联水蛭素组的通畅率分别为88.9%和75.0%。结果表明,改善抗血栓性、顺应性和微观结构可提高小口径人工血管的性能,有效促进内腔自然内皮细胞化,显著提高长期通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口径人工血管 水蛭素 顺应性 超微结构 内皮细胞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蛭素对增生性瘢痕基质金属蛋白酶-2、9表达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开通 刘达恩 +2 位作者 陈小婷 鲁海强 李顺堂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20期28-29,88,共3页
目的研究水蛭素对增生性瘢痕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探讨水蛭素对增生性瘢痕作用机理。方法取烧伤后6个月内的皮肤增生性瘢痕,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ELISA法测定水蛭素作用后MMP-2、MMP-9表达含量... 目的研究水蛭素对增生性瘢痕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探讨水蛭素对增生性瘢痕作用机理。方法取烧伤后6个月内的皮肤增生性瘢痕,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ELISA法测定水蛭素作用后MMP-2、MMP-9表达含量。结果水蛭素作用后增生性瘢痕组织内MMP-2、MMP-9含量增加,分别以0.5 U/mL和1 U/mL组作用最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水蛭素能促进MMP-2、MMP-9表达,有抑制增生性瘢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蛭素 增生性瘢痕 基质金属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蛭素合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TIA的疗效和卫生经济学比较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沂 龙江 +12 位作者 李红燕 周亚丽 谭毓绘 莫合塔尔 张晓莺 彭颜辉 张丽萍 海力 玛依努尔 牛晓珊 帕丽达 曼古努尔 施培培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6-28,共3页
目的比较水蛭素合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和卫生经济学差异。方法59例TIA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口服水蛭素0.32 g/次,3次/d,阿司匹林100 mg/d;对照组口服氯吡格雷75mg/d,观察治疗后90 d内的治疗效果,比较两... 目的比较水蛭素合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和卫生经济学差异。方法59例TIA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口服水蛭素0.32 g/次,3次/d,阿司匹林100 mg/d;对照组口服氯吡格雷75mg/d,观察治疗后90 d内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不同时期内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病例数、出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治疗费用。结果两组在降低90 d内缺血性脑血管事件方面无显著性差异。水蛭素合用阿司匹林组的治疗费用为单用氯吡格雷的42%。两组出血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水蛭素合用阿司匹林降低TIA患者90 d内缺血性脑血管事件风险的疗效与单用氯吡格雷相似,而治疗费用显著低于氯吡格雷,但可能会增加出血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氯吡格雷 水蛭素 阿司匹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草杆菌重组水蛭素的分离纯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华友 齐向辉 +1 位作者 耿旭 徐庆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4期16757-16759,16768,共4页
[目的]优化枯草杆菌重组水蛭素的分离纯化工艺。[方法]采用系列预处理、初步层析和精细纯化试验。[结果]优化的分离纯化工艺为:发酵液经离心、三氯乙酸处理、超滤浓缩脱盐,再上阴离子交换柱,或用乙醇处理后贮存,为离子交换备用。初步层... [目的]优化枯草杆菌重组水蛭素的分离纯化工艺。[方法]采用系列预处理、初步层析和精细纯化试验。[结果]优化的分离纯化工艺为:发酵液经离心、三氯乙酸处理、超滤浓缩脱盐,再上阴离子交换柱,或用乙醇处理后贮存,为离子交换备用。初步层析介质用阴离子交换QSepharoseF.F.,缓冲体系为Tris-HCl(pH值8.0),体系电导率为6.0mS/cm,上样量为240.0ATU/ml介质,产品纯度为70.2%,回收率达90.0%。用SephacrylSi-100凝胶过滤柱精细纯化水蛭素,在一定流速范围内,流速对纯化效果影响不大,上样量可为10.0ml,得到的纯品纯度可达95.1%,得率为93.0%,SDS-PAGE电泳为单一条带。[结论]可为进一步工业化分离纯化水蛭素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蛭素 枯草杆菌 离子交换 分离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水蛭素Ⅲ的抗凝与抗血栓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煜 谭树华 吴梧桐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0-252,共3页
目的 研究了自行研制的重组水蛭素Ⅲ在大肠杆菌中的分泌表达产物的抗凝与抗血栓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下腔静脉血栓模型和大鼠体外A V循环模型进行水蛭素Ⅲ (HV3)的抗凝及抗血栓作用研究。结果 给予重组水蛭素 2 5 ,5 0 μg/kg两剂量... 目的 研究了自行研制的重组水蛭素Ⅲ在大肠杆菌中的分泌表达产物的抗凝与抗血栓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下腔静脉血栓模型和大鼠体外A V循环模型进行水蛭素Ⅲ (HV3)的抗凝及抗血栓作用研究。结果 给予重组水蛭素 2 5 ,5 0 μg/kg两剂量的大鼠下腔静脉血栓重量分别为 2 1.30± 7.35mg和 10 .4 0± 16 .2 0mg ,生理盐水对照组为 5 9.5 0± 4 .95mg ;重组水蛭素 5 0、2 5 μg/kg的血栓湿重为 15 .3± 3.6mg和 2 1.5± 5 .3mg ,生理盐水对照组为 4 8.6± 4 .9mg。结论 重组水蛭素Ⅲ可显著减少静脉血栓重量 ,能显著地降低体外循环的血栓湿重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具有很显著的差异 ,结合体外抗凝实验等结果表明 ,重组水蛭素Ⅲ具有很强的体外和体内抗凝抗栓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水蛭素 抗凝 抗血栓 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液中重组水蛭素的分离纯化 被引量:7
14
作者 邵雷 周长林 +1 位作者 范维 赵明龙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8-271,共4页
目的 :建立毕赤酵母 (pichia)高密度表达的重组水蛭素 (recombinanthirudin 2 ,rHV2 )分离纯化工艺。方法 :高密度培养重组毕赤酵母并诱导表达水蛭素至胞外 ,发酵液经超滤、透析、离子交换层析 ,分离纯化rHV2 目的蛋白 ;采用SDS PAGE和... 目的 :建立毕赤酵母 (pichia)高密度表达的重组水蛭素 (recombinanthirudin 2 ,rHV2 )分离纯化工艺。方法 :高密度培养重组毕赤酵母并诱导表达水蛭素至胞外 ,发酵液经超滤、透析、离子交换层析 ,分离纯化rHV2 目的蛋白 ;采用SDS PAGE和抗凝血酶活力分别检测目的蛋白纯度和活性。结果 :纯化样品经SDS PAGE电泳检测为单一条带 ,重组水蛭素比活性为 6 0 0 0ATU/mg ,纯化收率达 38 6 %。结论 :超滤、透析和离子交换层析可用于发酵液中大规模分离纯化重组水蛭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水蛭素 凝血酶抑制剂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蛭素对被动型Heymann肾炎模型大鼠足细胞Nephrin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陈钦 吴亚琴 +3 位作者 赵静雅 刘珺 贾影 韩文伦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7年第12期1041-1045,I0009,共6页
目的:探究水蛭素对被动型Heymann肾炎模型大鼠足细胞Nephrin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功建立被动型Heymann肾炎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安慰剂组、贝那普利组和水蛭素干预组,每组10只,实验观察周期为4周。于4周后观察大鼠24 h尿... 目的:探究水蛭素对被动型Heymann肾炎模型大鼠足细胞Nephrin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功建立被动型Heymann肾炎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安慰剂组、贝那普利组和水蛭素干预组,每组10只,实验观察周期为4周。于4周后观察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小板(PLT)的变化情况,且取出SD大鼠肾脏,采用RT-PCR法测定大鼠肾皮质中Nephrin m RNA的相对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测定Nephrin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免疫组化法对Nephrin蛋白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贝那普利组在Nephrin m RNA和Nephrin蛋白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水蛭素干预后可增加Nephrin m RNA和Nephrin蛋白的表达(P<0.05)。相比于贝那普利组,水蛭素组可增加Nephrin m RNA的表达,但在Nephrin蛋白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半定量分析:空白组Nephrin蛋白的表达量最高,贝那普利组、水蛭素组的Nephrin蛋白表达量强于模型组,水蛭素组大鼠肾脏Nephrin蛋白的表达量高于贝那普利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化指标显示:与正常组比较,贝那普利组和水蛭素组的24 h尿蛋白、PLT升高,模型组、贝那普利组和水蛭素组Scr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贝那普利组的Scr、ALT降低;与贝那普利组比较,水蛭素组Scr偏高。结论:水蛭素可上调被动型Heymann肾炎模型大鼠足细胞Nephrin m RNA和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蛭素 足细胞 NEPHR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蛭素对大鼠脑出血后细胞黏附分子1 mRNA表达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宏丽 孙丽敏 +3 位作者 邵彩慧 田力 高岩 谢强 《临床荟萃》 CAS 2012年第20期1781-1784,共4页
目的探讨水蛭素对大鼠脑出血后细胞黏附分子1(ICAM-1)mRNA的表达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自体动脉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建立脑出血模型,将75只大鼠分成对照组、脑出血组、水蛭素组。各实验组分6小时、1天、3天、5天、7天5个时间点... 目的探讨水蛭素对大鼠脑出血后细胞黏附分子1(ICAM-1)mRNA的表达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自体动脉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建立脑出血模型,将75只大鼠分成对照组、脑出血组、水蛭素组。各实验组分6小时、1天、3天、5天、7天5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各5只大鼠。分别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伊文思兰染色法测定不同时间点的ICAM-1mRNA表达量和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变化。结果 ICAM-1mRNA表达和血脑屏障通透性在脑出血后6小时开始升高(1.220±0.044,0.592±0.106),3天达到高峰(1.638±0.071,0.791±0.520),5~7天开始下降。给予水蛭素治疗后,二者均明显下降,水蛭素组与脑出血组在各个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水蛭素可以减轻脑出血后的ICAM-1mRNA的高表达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增加,从而减轻脑水肿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脑水肿 水蛭素 细胞黏附分子 血脑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蛭素活性因子抗癌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崔美月 王兴福 闫怀玲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2期8-10,共3页
目的观察水蛭素活性因子对H22肝癌瘤细胞、S180肉瘤的抑制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小鼠48只,每只小鼠左前腋下接种H22肝癌瘤细胞0.2 mL,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分成模型对照组、5-FU组、水蛭素活性因子大剂量组(水蛭素活性因... 目的观察水蛭素活性因子对H22肝癌瘤细胞、S180肉瘤的抑制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小鼠48只,每只小鼠左前腋下接种H22肝癌瘤细胞0.2 mL,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分成模型对照组、5-FU组、水蛭素活性因子大剂量组(水蛭素活性因子2.6 g/kg)和水蛭素活性因子小剂量组(水蛭素活性因子1.3 g/kg);另取小鼠44只,每只小鼠左前腋下接种S180肉瘤细胞0.2 mL,随机分为4组,每组11只,分成模型对照组、5-FU组、水蛭素活性因子大剂量组(水蛭素活性因子2.6 g/kg)和水蛭素活性因子小剂量组(水蛭素活性因子1.3 g/kg);连续给药14 d,比较各组肿瘤生长情况,并计算抑瘤率。结果①水蛭素活性因子对H22肝癌实体瘤的影响:5-FU组[瘤重(0.78±0.41)g]、水蛭素活性因子大剂量组[瘤重(0.99±0.48)g]、水蛭素活性因子小剂量组[瘤重(1.15±0.50)g]对H22肝癌抑瘤率分别为58.73%、47.62%、39.1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中水蛭素活性因子大、小剂量组比较,大剂量组抑瘤作用明显优于小剂量组(P<0.05),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②水蛭素活性因子对S180肉瘤的影响:5-FU组[瘤重(0.68±0.30)g]、水蛭素活性因子大剂量组[瘤重(0.85±0.44)g]、水蛭素活性因子小剂量组[瘤重(0.89±0.47)g]对S180肉瘤抑瘤率分别为54.67%、43.33%、40.67%,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中水蛭素活性因子大、小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所有5-FU组小鼠在给药第9天开始出现精神萎靡、蜷缩少动、脱毛、食欲减退等,而水蛭素活性因子组小鼠未发生此现象。结论水蛭素活性因子对H22肝癌瘤细胞和S180肉瘤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且水蛭素因子无明显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蛭素活性因子 H22肝癌瘤细胞 S180肉瘤 副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在线定点修饰水蛭素及其修饰位点的理论预测与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军 李雪芹 修志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410-1416,共7页
比较了液相和固相修饰水蛭素的实验结果,并在实验的基础上对水蛭素以及水蛭素/凝血酶复合物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了容易被修饰的水蛭素赖氨酸残基的位点.结果表明,在液相修饰的时候,水蛭素在水溶液中可被修饰的赖氨酸残基除Lys47外,... 比较了液相和固相修饰水蛭素的实验结果,并在实验的基础上对水蛭素以及水蛭素/凝血酶复合物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了容易被修饰的水蛭素赖氨酸残基的位点.结果表明,在液相修饰的时候,水蛭素在水溶液中可被修饰的赖氨酸残基除Lys47外,都容易被修饰.而在固相修饰的时候,水蛭素仅Lys35和Lys27容易被修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蛭素 分子动力学模拟 聚乙二醇(PEG)修饰 溶液可及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蛭素预防眼内增生性病变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4
19
作者 袁晓辉 王万杰 +2 位作者 郑燕林 蒋纪恺 曾庆华 《眼科新进展》 CAS 2000年第4期265-266,共2页
目的 探讨用水蛭素预防眼内增生性病变的效果。方法 建立实验性眼外伤动物模型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 ,在实验组玻璃体腔内注入小剂量水蛭素 (每只眼 10 U ) ,对照组采用空白对照组 ,分别观察 2组 1、3、5、7、14d玻璃体混浊及眼底... 目的 探讨用水蛭素预防眼内增生性病变的效果。方法 建立实验性眼外伤动物模型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 ,在实验组玻璃体腔内注入小剂量水蛭素 (每只眼 10 U ) ,对照组采用空白对照组 ,分别观察 2组 1、3、5、7、14d玻璃体混浊及眼底增殖膜形成情况。结果 实验组 1、3、5 d玻璃体混浊及眼底增殖膜形成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5 )。结论 水蛭素对眼内增生性病变形成早期有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蛭素 眼内增生性病变 PVR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应用水蛭素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在贵 程方敏 《临床荟萃》 CAS 2010年第15期1311-1313,共3页
目的观察水蛭素注射液对自发性脑出血血肿吸收、血肿周围低密度区改变及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25例入选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8例和对照组117例。治疗组给予水蛭素注射液6ml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 目的观察水蛭素注射液对自发性脑出血血肿吸收、血肿周围低密度区改变及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25例入选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8例和对照组117例。治疗组给予水蛭素注射液6ml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10、21天利用CT测量血肿体积及血肿周围低密度区,采用欧洲卒中量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第10、21天血肿体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1±10)mlvs(27±8)ml,(14±7)mlvs(25±9)ml(P<0.01);治疗组21天时血肿周围低密度区小于对照组,(1.5±0.4)mmvs(3.0±0.7)mm(P<0.01);治疗组第10、21天欧洲卒中量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ES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2±19)分vs(46±16)分、(66±24)分vs(51±14)分(P<0.01)。结论早期应用水蛭素注射液能促进脑出血血肿的吸收,使血肿周围低密度区缩小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水蛭素类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