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14篇文章
< 1 2 19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Hilbert-Huang变换算法的电气化铁路谐波检测 被引量:3
1
作者 耿超 王丰华 +3 位作者 黄荣辉 张君 张欣 冯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25-1230,1238,共7页
通过对电力机车负载电流进行仿真建模,得到电力机车在不同工况下的电流波形;使用改进的Hilbert-Huang变换算法对电流波形进行谐波检测;采用限制带宽经验模态分解算法对原始电流波形进行分解;通过引入屏蔽信号来控制本征模态函数的带宽,... 通过对电力机车负载电流进行仿真建模,得到电力机车在不同工况下的电流波形;使用改进的Hilbert-Huang变换算法对电流波形进行谐波检测;采用限制带宽经验模态分解算法对原始电流波形进行分解;通过引入屏蔽信号来控制本征模态函数的带宽,以有效抑制模态混叠.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改进Hilbert-Huang变换算法能够有效检测电气化铁路负载电流中各次谐波随时间变化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lbert-huang变换算法 限制带宽 经验模态分解算法 电气化铁路 谐波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QN算法的直流微电网负载接口变换器自抗扰控制策略 被引量:1
2
作者 周雪松 韩静 +3 位作者 马幼捷 陶珑 问虎龙 赵明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3,共9页
在直流微电网中,为了保证直流母线与负载之间能量流动的稳定性,解决在能量流动中不确定因素产生的扰动问题。在建立DC-DC变换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DC-DC变换器自抗扰控制策略。利用线性扩张观测器对总扰动... 在直流微电网中,为了保证直流母线与负载之间能量流动的稳定性,解决在能量流动中不确定因素产生的扰动问题。在建立DC-DC变换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DC-DC变换器自抗扰控制策略。利用线性扩张观测器对总扰动的估计补偿和线性误差反馈控制特性对自抗扰控制器结构进行简化设计,并结合深度强化学习对其控制器参数进行在线优化。根据不同工况下的负载侧电压波形,分析了DC-DC变换器在该控制策略、线性自抗扰控制与比例积分控制下的稳定性、抗扰性和鲁棒性,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最后,在参数摄动下进行了蒙特卡洛实验,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微电网 深度强化学习 DQN算法 DC-DC变换 线性自抗扰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通感一体化的变分模态分解-希尔伯特-黄变换呼吸频率感知算法
3
作者 杨小龙 张亭亭 +2 位作者 周牧 高铭 童睿轩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4-1025,共12页
通感一体化(ISAC)作为一种6G关键技术,将通信和感知功能集成到Wi-Fi设备,为室内人体呼吸频率感知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针对当前基于ISAC的呼吸频率感知存在鲁棒性低和“盲点”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信号变分模态分解(VMD)-希尔伯特-... 通感一体化(ISAC)作为一种6G关键技术,将通信和感知功能集成到Wi-Fi设备,为室内人体呼吸频率感知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针对当前基于ISAC的呼吸频率感知存在鲁棒性低和“盲点”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信号变分模态分解(VMD)-希尔伯特-黄变换(HHT)呼吸频率感知算法。首先,选择对环境感知敏感度较强的Wi-Fi链路构建信道状态信息(CSI)比值模型。其次,将滤波后的CSI比值时间序列的各子载波进行投影,结合幅相信息生成不同呼吸模式信号的候选集。再次,对于每一个子载波,根据周期性在候选集中选择一个短期呼吸噪声比最大的候选序列作为最终的呼吸模式,然后设置阈值选择子载波,并对其进行VMD和HHT时频分析,去除人体呼吸频率成分以外的模态分量,并重构剩余模态分量。在此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对所有重构的子载波降维,选择方差贡献率达到99%以上的主成分分量,并使用ReliefF算法重新构建呼吸信号,得到融合信号。最后,对融合信号利用峰值检测算法计算呼吸频率。实验结果表明,该感知方法在会议办公室和走廊两种场景下的平均估计精度超过97%,显著提高了鲁棒性并克服了“盲点”问题,优于其他现有的感知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感一体化 信道状态信息 呼吸频率 hilbert-huang变换 变分模态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蝴蝶优化算法改进的参数化重采样时频变换
4
作者 郑直 王叶仑 贾晓龙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4-30,共7页
参数化重采样时频变换(PRTFT)在处理多模态信号时,其窗口长度L选取存在经验性和主观性,导致模态分量的能量分散和时频轨迹模糊等问题,而背景噪声干扰又加剧了上述问题。基于此,引入蝴蝶优化算法(BOA)对PRTFT进行优化选取最优窗口长度L,... 参数化重采样时频变换(PRTFT)在处理多模态信号时,其窗口长度L选取存在经验性和主观性,导致模态分量的能量分散和时频轨迹模糊等问题,而背景噪声干扰又加剧了上述问题。基于此,引入蝴蝶优化算法(BOA)对PRTFT进行优化选取最优窗口长度L,进而获取多模态信号的各个模态分量的较高能量集中度和较高时频分辨率;采用改进反演定理对多模态信号进行消噪处理,进一步获得更高的能量集中度和清晰时频轨迹。通过滚动轴承内圈故障实验验证分析可知,经BOA优化后的PRTFT可有效地提升信号能量集中度和时频分辨率,且较麻雀搜索算法、星鸦优化算法具有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化重采样时频变换 蝴蝶优化算法 时频表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和VCPA-GA算法的人参果叶片叶绿素含量高光谱估算
5
作者 郭金锋 张志从 +3 位作者 吾木提·艾山江 周忠晔 续文宇 玉苏甫·艾海买江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4-526,共13页
叶片叶绿素含量(Leaf Chlorophyll Contents,LCCs)作为植物重要的生理生化参数之一,其含量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通过使用高光谱遥感技术对人参果LCC进行快速无损监测,有利于实现精准农业的发展。文章以人参果叶片高光... 叶片叶绿素含量(Leaf Chlorophyll Contents,LCCs)作为植物重要的生理生化参数之一,其含量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通过使用高光谱遥感技术对人参果LCC进行快速无损监测,有利于实现精准农业的发展。文章以人参果叶片高光谱数据和对应的人参果LCC为数据集,使用离散小波变换(Discrete Wavelet Transform,DWT)算法,提取人参果叶片高光谱数据0~10层低频小波系数,将0~10层光谱数据集与对应的人参果LCC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然后将变量组合集群分析(Variable Combination Population Analysis,VCPA)与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结合,使用VCPA-GA算法提取人参果全谱和各分解层敏感波段,通过4种机器学习模型构建人参果LCC的估测模型。结果表明,DWT能提高人参果LCC的预测性能,在4种机器学习模型中,4层BP-AdaBoost模型的预测性能最好,R^(2)达到0.919,MAPE=2.090%,RMSE=1.453,RPD=3.900,其次PSO-BPNN回归模型的预测性能也表现出较高的准确性。文章表明,人参果高光谱数据经DWTVCPA-GA算法处理后,使用4层低频小波系数重组的光谱数据构建BP-AdaBoost回归预测模型时对人参果LCC的估算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小波变换 混合变量选择算法 深度学习 叶片叶绿素含量 人参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编队队形变换算法研究
6
作者 蔡营盈 王伟 +1 位作者 王长城 樊鹏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49-255,共7页
现有多无人机编队变换的有效性和稳定性较低,受限于机载计算机有限的处理能力,还需考虑到尽可能减少编队变换方案中航迹交叉的出现,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自适应编队变换方法。将编队变换抽象成前后队形相对位置的映射,... 现有多无人机编队变换的有效性和稳定性较低,受限于机载计算机有限的处理能力,还需考虑到尽可能减少编队变换方案中航迹交叉的出现,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自适应编队变换方法。将编队变换抽象成前后队形相对位置的映射,实现航迹交叉最少的基础上实现编队飞行路径最短,通过改进轮盘赌法优化蚁群算法的选择策略。相较于传统的蚁群优化算法,算法的优化路径总距离区间波动下降,优化路径平均距离短,无人机分配到期望队形的过程中出现航迹交叉的数量下降。可以看出,算法能够快速有效的根据变换前后的形灵活分配无人机在期望重构编队中的位置,提高了传统蚁群优化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提高了无人机编队的灵活性和鲁棒性,改进后的算法给出的队形变换方案具有高效性、有效性和稳定性,优化了飞行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编队 队形变换 改进蚁群算法 改进轮盘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差分进化算法的SIMO Buck变换器最优动态响应搜索
7
作者 李丹 崔文峰 陈桂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57-1468,共12页
随着单电感多输出(SIMO)直流变换器的广泛应用,其动态响应问题备受关注。为探究SIMO Buck变换器最优动态响应的理论极限,根据变换器工作原理建立数学模型,利用改进的差分进化(DE)算法进行搜索求解。所提方法可以搜索求解出不同目标下的... 随着单电感多输出(SIMO)直流变换器的广泛应用,其动态响应问题备受关注。为探究SIMO Buck变换器最优动态响应的理论极限,根据变换器工作原理建立数学模型,利用改进的差分进化(DE)算法进行搜索求解。所提方法可以搜索求解出不同目标下的变换器最优动态响应要求,如最优的自调节或交叉调节,还可以获得不同约束下的最优动态响应,如不同的动态响应时间、峰值电感电流。基于启发式DE算法的最优动态响应理论极限搜索,有助于全面了解SIMO直流变换器的动态性能,并指导控制器设计以优化动态响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电感多输出直流变换 动态响应 差分进化算法 自调节 交叉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Hilbert-Huang变换的管路环向裂纹故障诊断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权凌霄 孙世博 +2 位作者 狄梦然 李朋杰 熊国钦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9-116,共8页
在制造、加工、装配以及服役过程中,航空液压管路可能存在平面型缺陷。在适航载荷作用下,这些缺陷会萌生裂纹并发生扩展,最终导致管路破裂和油液泄漏。为了在管路产生微裂纹时对其进行故障诊断,采用了自行搭建的航空液压管路模态试验平... 在制造、加工、装配以及服役过程中,航空液压管路可能存在平面型缺陷。在适航载荷作用下,这些缺陷会萌生裂纹并发生扩展,最终导致管路破裂和油液泄漏。为了在管路产生微裂纹时对其进行故障诊断,采用了自行搭建的航空液压管路模态试验平台和测控系统,对存在环向裂纹航空液压管路的振动信号进行了采集和预处理。而在对管路振动信号进行分解时,由于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算法存在模态混叠问题难以获得准确的本征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s,IMF)。为提高信号处理精度,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噪声完备经验模态分解(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with Adaptive Noise,CEEMDAN)和Hilbert变换理论相结合的改进Hilbert-Huang变换方法对航空液压管路环向裂纹进行故障诊断。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更准确地诊断航空液压管路的环向裂纹故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液压管路 模态分析 改进hilbert-huang变换 裂纹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预估-校正算法的分数阶Boost变换器倍周期分岔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谢玲玲 杨雨晴 +1 位作者 姚浚义 秦龙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8,共9页
基于电感电容本质是分数阶的事实,对分数阶Boost变换器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采用分数阶微积分的预估-校正算法,建立了Boost变换器的预估-校正模型,在此基础上得到了以参考电流、输入电压以及电容电感阶数为分岔参数的分岔... 基于电感电容本质是分数阶的事实,对分数阶Boost变换器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采用分数阶微积分的预估-校正算法,建立了Boost变换器的预估-校正模型,在此基础上得到了以参考电流、输入电压以及电容电感阶数为分岔参数的分岔图,研究了变换器的倍周期分岔和混沌行为,同时与整数阶Boost变换器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随着变换器某些电路参数的变化,分数阶Boost变换器会出现分岔和混沌等非线性现象;在相同电路参数的条件下,整数阶和分数阶变换器的稳定参数域之间存在差异,与整数阶变换器相比,分数阶变换器的参数稳定区域更小,更真实地反映了Boost变换器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数阶 BOOST变换 混沌 预估-校正算法 倍周期分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累加式实时串并联变换算法的机械故障声学监测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祝洲杰 杨金林 毛鹏峰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4-370,共7页
针对基于物联网(IoT)的冲压机床故障监测问题,为了降低冲压机床故障监测的计算复杂度,并提高其低频识别的精度,提出了一种无需机器学习技术的实时性机械故障声学监测方法,即基于累加式实时串并联变换算法的机械故障声学监测方法。首先,... 针对基于物联网(IoT)的冲压机床故障监测问题,为了降低冲压机床故障监测的计算复杂度,并提高其低频识别的精度,提出了一种无需机器学习技术的实时性机械故障声学监测方法,即基于累加式实时串并联变换算法的机械故障声学监测方法。首先,研究了物联网场景中冲压机床声学低频分析的必要性,并给出了声学信号的表达式;然后,针对频率轴上多个周期信号重叠导致参数估计较为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累加式实时串并联变换算法,将输入的采样序列馈入多个具有不同输出端口的串并转换器,从累加的波形中检测出最大绝对值,并进行了比较;最后,通过样本时隙划分,将累加式实时串并联变换算法应用于机械故障监测;通过仿真和冲压机床实机测试,对累加式实时串并联变换算法和实时性机械故障声学监测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无需大量信号样本的情况下,使用累加式实时串并联变换算法有利于提高低频带的识别精度;在直方图相关性方面,累加式实时串并联变换算法和Morlet小波变换具有相同的性能,且均明显优于短时傅立叶变换;同时,尽管累加式实时串并联变换算法需要的加法总数比Morlet小波变换多2.5倍,但是乘法总数减少了20447%,大幅减少了计算的复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故障监测 冲压机床 累加式实时串并联变换算法 串并转换器 低频识别精度 计算复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ilbert-Huang变换的语音合成基音标注搜索新算法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娟 张雪英 +2 位作者 黄丽霞 孙慧霞 陈建玲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53-156,160,共5页
在TD-PSOLA语音合成系统中,基音标注的准确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针对传统的短时自相关函数和小波算法准确性不高和没有自适应性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Hilbert-Huang变换的基音标注方法。该算法通过Hilbert-Huang变换分析语音,具有自... 在TD-PSOLA语音合成系统中,基音标注的准确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针对传统的短时自相关函数和小波算法准确性不高和没有自适应性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Hilbert-Huang变换的基音标注方法。该算法通过Hilbert-Huang变换分析语音,具有自适应性,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基函数,分解过程满足条件自动停止。采用文中自适应算法对整段非平稳语音信号进行基音标注,其中浊音段、过渡段采用Hilbert-Huang变换进行标注,清音段、非语音段用相近基音周期插值。实验证明,相比自相关方法、小波方法,文中算法反映了一帧内准周期的细微变化,适应性较好。对于频率不同的男声和女声,准确度可达到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音标注 语音合成 hilbert-huang变换 基音周期 小波变换 自相关函数 自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差拍预测算法的双向隔离型AC-DC矩阵变换器高动态电流控制策略 被引量:1
12
作者 梅杨 张家奇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90-1099,共10页
针对双向隔离型AC-DC矩阵变换器采用传统双闭环控制策略存在的控制参数多、整定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无差拍预测算法的高动态电流控制策略,通过引入无差拍预测算法对网侧电流进行控制,以减少控制器参数,消除数字控制时延。考虑到... 针对双向隔离型AC-DC矩阵变换器采用传统双闭环控制策略存在的控制参数多、整定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无差拍预测算法的高动态电流控制策略,通过引入无差拍预测算法对网侧电流进行控制,以减少控制器参数,消除数字控制时延。考虑到算法中电压电流检测量众多,故采用输入电压观测器以降低检测成本,减小采样误差的影响。变换器采用后级单重移相的调制方法来协调配合无差拍预测算法,其中参考输入电流指令与移相角为双射函数关系,简单易实现。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所提控制策略可以实现网侧电流正弦,功率因数接近于1;直流侧电压稳定,电流纹波率小于1%;直流电流在参考值突变时,跟踪快速且无超调、无振荡;同时,在变换器功率正向传输、反向传输以及正反向切换过程中,采用所提控制策略相比于传统的双闭环控制策略,电流动态调节时间分别缩短了69%、85%、67%。由此证明所提控制策略可以保证变换器良好的输入输出性能,并且相比于传统的双闭环控制策略在切换过程中动态性能得到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阵变换 预测控制 控制器参数 无差拍预测算法 功率因数 动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ilbert-Huang变换和听觉掩蔽的语音增强算法 被引量:6
13
作者 宋倩倩 于凤芹 《声学技术》 CSCD 2009年第3期280-283,共4页
Hilbert-Huang变换是一种新型的具有自适应性的时频分析方法,分析了HHT算法的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HHT和听觉掩蔽的语音增强算法,首先将语音信号进行EMD分解得到各阶IMF分量,然后对高频IMF分量进行听觉掩蔽处理,最后将处理后的分量与剩... Hilbert-Huang变换是一种新型的具有自适应性的时频分析方法,分析了HHT算法的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HHT和听觉掩蔽的语音增强算法,首先将语音信号进行EMD分解得到各阶IMF分量,然后对高频IMF分量进行听觉掩蔽处理,最后将处理后的分量与剩余分量叠加得到重构信号。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降低了语音失真测度值,提高了语音信号的信噪比、清晰度及可懂度,并与听觉掩蔽算法和谱减法进行了比较,显示了该算法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lbert-huang变换 经验模态分解 固有模态函数 听觉掩蔽 语音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序列二次规划算法的双有源桥变换器优化控制策略 被引量:1
14
作者 谭兴国 赵鑫 张飞祥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0-48,共9页
针对双有源桥变换器在充电领域电路损耗大、传输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序列二次规划算法与双重移相控制实现回流功率优化的控制策略。首先,建立双有源桥变换器在双重移相控制时以回流功率最小值为目标函数的二次规划问题数学模型;然... 针对双有源桥变换器在充电领域电路损耗大、传输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序列二次规划算法与双重移相控制实现回流功率优化的控制策略。首先,建立双有源桥变换器在双重移相控制时以回流功率最小值为目标函数的二次规划问题数学模型;然后,提出一种采用序列二次规划算法求解上述多约束、非线性的数学模型,在算法中输入目标、约束函数的雅可比矩阵和变换器的相关参数,通过迭代求解出满足双有源桥电路在双重移相控制下最优工况的目标参数;最后,通过仿真验证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有源桥变换 传输效率 双重移相控制 回流功率 序列二次规划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逆Radon变换的圆迹SAR三维成像算法
15
作者 车俐 欧阳龙华 蒋留兵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24,共7页
随着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的应用需求不断提高,出现了圆迹SAR的成像模式,解决传统直线轨迹SAR只能获取二维斜距图像的问题,在地形测绘、建筑物提取、灾害评估等领域具有较高应用潜力。现有的圆迹SAR三维成像算法... 随着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的应用需求不断提高,出现了圆迹SAR的成像模式,解决传统直线轨迹SAR只能获取二维斜距图像的问题,在地形测绘、建筑物提取、灾害评估等领域具有较高应用潜力。现有的圆迹SAR三维成像算法还存在计算量大、实现复杂等问题,通过对圆迹SAR模型的斜距几何分析,结合回波信号模型设计波数域补偿函数,将距离压缩曲线矫正为基线为零的正弦曲线;结合逆Radon变换,实现对目标的正弦曲线的二维聚焦;通过逐高度平面二维成像结果的堆叠,实现目标的三维成像。通过仿真分析了所提算法的成像质量,验证了所提算法三维成像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迹SAR 逆Radon变换 三维成像 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网储能侧DC-DC变换器的强化学习自抗扰控制策略
16
作者 马幼捷 刘熠铭 +3 位作者 周雪松 王博 陶珑 问虎龙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72,共10页
直流微电网电压稳定性研究是新型电力系统面临的关键问题。针对微电网系统中直流母线电压波动大和抗干扰能力弱等缺陷,该文提出一种由Q-learning算法赋能的DC-DC变换器自抗扰控制策略。通过引入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实现对模型内部摄动... 直流微电网电压稳定性研究是新型电力系统面临的关键问题。针对微电网系统中直流母线电压波动大和抗干扰能力弱等缺陷,该文提出一种由Q-learning算法赋能的DC-DC变换器自抗扰控制策略。通过引入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实现对模型内部摄动与外部扰动量的精确估计与补偿,利用Q-learning算法实现控制策略参数自适应优化,从而更高效地维持输出电压稳定。基于理论分析,推导范数意义下的Q-learning算法收敛性,并运用Lyapunov理论判据证明线性自抗扰的稳定性。最后,通过仿真对比该文提出的控制策略、线性自抗扰控制与双闭环PI控制在不同工况下的结果,充分验证该策略在提升DC-DC变换器抗扰能力和鲁棒水平的高效性与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网 DC-DC变换 自抗扰控制 Q-learning算法 Lyapunov判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算法的普朗铜矿爆破振动信号能量分布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明武 黄永辉 +4 位作者 李争荣 贾皓琦 甘等俊 李洪超 张智宇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6-234,共9页
小波变换算法能够对爆破振动信号的频率、能量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按照不同的主振频带对爆破振动信号进行分解及重构,已被广泛应用于爆破振动稳定性分析以及矿山安全生产管理。针对在矿山复杂条件下爆破振动信号易受干扰等问题,以普朗铜... 小波变换算法能够对爆破振动信号的频率、能量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按照不同的主振频带对爆破振动信号进行分解及重构,已被广泛应用于爆破振动稳定性分析以及矿山安全生产管理。针对在矿山复杂条件下爆破振动信号易受干扰等问题,以普朗铜矿南部拉底爆破振动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小波变换算法分析振动信号0~125 Hz各个频率段能量分布情况,通过HHT算法、STFT算法分别对爆区近区、爆区远区开展能量分布及其衰减规律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0~125 Hz频率段范围内,爆区近区和爆区远区能量衰减速度和分布不同,爆区近区能量主振频率分布在15.62~<31.20 Hz频率段,爆区远区能量主振频率分布在46.87~<93.75 Hz频率段。在15.62~<31.20 Hz频率段,爆区近区比爆区远区能量占比平均多出14.1%;在46.87~<93.75 Hz频率段,爆区远区比爆区近区能量占比平均多出18.65%。基于本次爆破施工所监测到的普朗铜矿南部巷道区域爆破振动数据得出,在0~125 Hz频率段范围内,爆区近区能量衰减速度较快且能量分布不集中,爆区远区能量衰减速度较为缓慢且能量分布密集;爆破振动能量随着传播距离增加,能量虽有所衰减,但能量分布更为集中。分析结果表明,小波变换算法可以真实反映振动信号的能量分布情况,为研究爆破振动效应下的井下构筑物的结构安全提供有效的分析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爆破振动 能量分布 HHT算法 STFT算法 主振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Otsu算法的金属器件镀锌表面缺陷识别方法
18
作者 马栎 冯占荣 《电镀与精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53,共8页
镀锌表面纹理、颜色以及亮度变化的复杂度往往较高,且不同的光照条件会对金属表面的反射和阴影产生显著影响,当前固定的阈值选择方式难以适应这种复杂多变的识别环境,影响当前人工智能领域中表面缺陷的识别效果,故提出了基于改进Otsu算... 镀锌表面纹理、颜色以及亮度变化的复杂度往往较高,且不同的光照条件会对金属表面的反射和阴影产生显著影响,当前固定的阈值选择方式难以适应这种复杂多变的识别环境,影响当前人工智能领域中表面缺陷的识别效果,故提出了基于改进Otsu算法的金属器件镀锌表面缺陷识别方法。首先,针对金属器件镀锌表面图像,根据结构张量提取图像的轮廓信息,利用Itti模型提取图像颜色和亮度信息,并分别生成各通道显著图。经规范化处理后,通过线性组合构成视觉显著图,用于初步判断图像中是否存在表面缺陷;然后,在常规的Otsu算法中,引入二阶振荡粒子群优化算法多次调整灰度阈值,利用最优的灰度阈值分割出缺陷区域;最后,利用加权马氏距离表示协方差距离,突出缺陷边缘像素特征,使缺陷兴趣区域更加显著,再采用连通区域标记的方式准确识别表面缺陷。实验结果表明,在金属器件镀锌表面缺陷人工智能识别中,该方法可以准确检索到缺陷区域,识别结果的敏感度和特异性较高。由此可以说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TSU算法 金属器件 镀锌表面 缺陷识别 二阶振荡粒子群优化算法 最优灰度阈值 GABOR小波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峰值电流控制Buck变换器高频建模及结合遗传算法的控制器优化设计 被引量:2
19
作者 程翔鹏 刘进军 +1 位作者 邵钰 刘增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7-232,共16页
峰值电流控制Buck变换器广泛应用于电源管理芯片。小信号建模是设计其控制器的关键。现有模型忽略电压外环引入的稳态控制信号纹波与小信号扰动延拓频谱对系统的影响,在高控制带宽场景下失效,从而无法指导控制器的设计。该文首先指出控... 峰值电流控制Buck变换器广泛应用于电源管理芯片。小信号建模是设计其控制器的关键。现有模型忽略电压外环引入的稳态控制信号纹波与小信号扰动延拓频谱对系统的影响,在高控制带宽场景下失效,从而无法指导控制器的设计。该文首先指出控制器设计决定了控制信号纹波类型,进而研究了可导型纹波对系统建模的影响;然后综合考虑电压、电流环导致的频谱耦合,得到精确的高频模型;最后基于高频模型,提出一种结合遗传算法的高带宽控制器优化设计方法。仿真与实验证明了该模型的精确性与设计方法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CK变换 峰值电流控制 高带宽 高频建模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Canny算法和Hough变换的脉冲氩弧焊坡口边缘提取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涛 刘卫华 +4 位作者 张旺 陆皓 丁超 谢忠奇 郭彦兵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3-27,共5页
针对脉冲氩弧焊中被动光传感采集的图像存在光亮变换快,目标像素少,难以提取出坡口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阈值选择和双阈值检测的Canny算法。通过中值滤波和双边滤波代替传统Canny算法中的高斯滤波对图像进行滤波,引入背景像素与前景... 针对脉冲氩弧焊中被动光传感采集的图像存在光亮变换快,目标像素少,难以提取出坡口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阈值选择和双阈值检测的Canny算法。通过中值滤波和双边滤波代替传统Canny算法中的高斯滤波对图像进行滤波,引入背景像素与前景像素的数量比改进Otsu算法的最大方差,计算得到了靠近坡口的梯度值的阈值,依据改进后的双阈值检测获得完整的坡口边缘信息,对边缘信息进行Hough变换提取出清晰的坡口边缘。实验结果表明,和传统Canny算法相比,改进后的Canny算法提取坡口成功率提高,获得的坡口边缘信息也更加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光 坡口 CANNY算法 OTSU算法 HOUGH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