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6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on optical performance of fiber coupler
1
作者 帅词俊 段吉安 钟掘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7年第3期370-373,共4页
To find out the influence of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on optical performance of fused optical fiber device, the fiber coupler was served as subject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fused biconical taper machining as experime... To find out the influence of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on optical performance of fused optical fiber device, the fiber coupler was served as subject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fused biconical taper machining as experimental setup. Fused fiber coupler's optical performances such as insertion loss, excess loss, directivity and uniformity were tested with the optical test system that was constituted of tunable laser and optical spectrum analyzer. Especial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ptical performance and drawing speed was investiga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cal performance is closely related to process conditions. At fused temperature of 1 200 ℃, there exists a drawing speed of 150 μms, which makes the device's performance optimum. Out of this speed region, the optical performance drops quickly. At drawing speed of 200 μms, the excess loss is relatively small when the fused temperature is above 1 200 ℃. So the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have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optical performance of the coupler, and the good performance coupler can't get until the drawing speed and fused temperature match accurat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tical fiber coupler fused biconical taper technological parameter optical perform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traretinal layer segmentation and parameter measurement in optic nerve head region through energy function of spatial-gradient continuity constraint
2
作者 CHEN Zai-liang WEI Hao +4 位作者 SHEN Hai-lan PENG Peng YUE Ke-juan LI Jian-feng ZOU Bei-j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8期1938-1947,共10页
For the diagnosis of glaucoma,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is a noninvasive imaging technique for the assessment of retinal layers.To accurately segment intraretinal layers in an optic nerve head(ONH)region,we pro... For the diagnosis of glaucoma,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is a noninvasive imaging technique for the assessment of retinal layers.To accurately segment intraretinal layers in an optic nerve head(ONH)region,we proposed an automatic method for the segmentation of three intraretinal layers in eye OCT scans centered on ONH.The internal limiting membrane,inner segment and outer segment,Bruch’s membrane surfaces under vascular shadows,and interaction of multiple high-reflectivity regions in the OCT image can be accurately segmented through this method.Then,we constructed a novel spatial-gradient continuity constraint,termed spatial-gradient continuity constraint,for the correction of discontinuity between adjacent image segmentation results.In our experiment,we randomly selected 20 B-scans,each annotated three retinal layers by experts.Signed distance errors of?0.80μm obtained through this method are lower than those obtained through the state-of-art method(?1.43μm).Meanwhile,the segmentation results can be used as bases for the diagnosis of glauco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 segmentation parameter measuremen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ptic nerve head spatial-gradient continuity constrain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gher-order electroelastic modelling of piezoelectric cylindrical nanoshell on elastic matrix
3
作者 Xiao-ping Huang Peng-fei Hu Mohammad Arefi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5期781-796,共16页
This paper develops electro-elastic relations of functionally graded cylindrical nanoshell integrated with intelligent layers subjected to multi-physics loads resting on elastic foundation.The piezoelectric layers are... This paper develops electro-elastic relations of functionally graded cylindrical nanoshell integrated with intelligent layers subjected to multi-physics loads resting on elastic foundation.The piezoelectric layers are actuated with external applied voltage.The nanocore is assumed in-homogeneous in which the material properties are changed continuously and gradually along radial direction.Third-order shear deformation theory is used for the description of kinematic relations and electric potential distribution is assumed as combination of a linear function along thickness direction to show applied voltage and a longitudinal distribution.Electro-elastic size-dependent constitutive relations are developed based on nonlocal elasticity theory and generalized Hooke’s law.The principle of virtual work is used to derive governing equations in terms of four functions along the axial and the radial directions and longitudinal electric potential function.The numerical results including radial and longitudinal displacements are presented in terms of basic input parameters of the integrated cylindrical nanoshell such as initial electric potential,small scale parameter,length to radius ratio and two parameters of foundation.It is concluded that both displacements are increased with an increase in small-scale parameter and a decrease in applied electric potent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er-order shear deformation theory Electro-elastic bending 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s Size-dependent analysis Nonlocal parameter Cylindrical nano shel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气设备局部放电检测技术述评:2015—2025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军浩 韩旭涛 +4 位作者 王昊天 周阳 陈欢 郭若琛 司文荣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132-3158,共27页
局部放电作为电气设备绝缘劣化与故障发展的重要前兆,其检测与分析技术贯穿电气设备全生命周期,是评价绝缘状态最为关键的参量。近十年来,随着局部放电研究与实践的不断深入以及新兴技术的快速渗透,局部放电检测与分析技术实现了快速发... 局部放电作为电气设备绝缘劣化与故障发展的重要前兆,其检测与分析技术贯穿电气设备全生命周期,是评价绝缘状态最为关键的参量。近十年来,随着局部放电研究与实践的不断深入以及新兴技术的快速渗透,局部放电检测与分析技术实现了快速发展。该文从局部放电检测技术、定位方法与模式识别算法3个方面,系统综述了近十年来的重要研究成果。围绕局部放电检测中的误报漏报问题、现场缺陷模式识别准确性不足、局部放电动态诊断技术缺失、复杂工况下局放理论研究以及新型应用场景下检测与分析需求,深入讨论了当前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主要挑战。进一步提出,未来应加快多参量融合检测与新型传感技术的工程化应用,提升人工智能算法在实际现场缺陷识别中的实用性,加强局部放电动态诊断及复杂工况下局放演变机制研究,并拓展局放检测与分析技术在新兴场景下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放电 检测技术 定位方法 诊断算法 多参量融合 光纤技术 人工智能 复杂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北郊地区气溶胶光学性质的四季观测研究
5
作者 王兴 许天峰 +1 位作者 马嫣 郑军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8-150,共13页
本研究于2017年12月—2018年11月进行了针对南京北郊地区气溶胶光学性质研究的外场观测.气溶胶吸收系数和散射系数季节变化由高到低皆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日变化呈双峰型,吸收系数早高峰时间夏季早冬季晚,这是由于不同季节边界层... 本研究于2017年12月—2018年11月进行了针对南京北郊地区气溶胶光学性质研究的外场观测.气溶胶吸收系数和散射系数季节变化由高到低皆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日变化呈双峰型,吸收系数早高峰时间夏季早冬季晚,这是由于不同季节边界层高度和人类生产活动时间发生变化导致的.夏秋两季的平均吸收埃指数(AAE)较高,表明棕碳对气溶胶吸收的贡献较为显著,而春冬两季以黑碳吸收为主.散射埃指数(SAE)春冬季高于夏秋季,气溶胶均以细模态为主,春冬季气溶胶粒径更小.受冬季西北风的影响,西北方向污染物的传输使气溶胶消光系数存在高值.而春夏季东风、东南风方向的本地污染源扩散是导致气溶胶消光系数升高的主要原因.与来自内陆的气团相比,海上的气团传输使气溶胶消光系数降低.当相对湿度小于90%时,气溶胶消光系数与能见度成反比,而当相对湿度大于90%时,能见度普遍小于10 km,与气溶胶消光系数关系不大.春冬季PM2.5中水溶性组分主要为二次源离子,且气溶胶消光系数与硝酸根离子的相关性高于硫酸根离子的相关性,影响气溶胶消光系数的污染物主要来自交通源.与此相反,夏秋季影响气溶胶消光系数的污染物主要来自煤炭燃烧等固定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北郊 光学性质 气象参数 化学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脉冲细分的多参量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
6
作者 孙抗 赵雯婧 赵来军 《压电与声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6-202,共7页
现有的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通常只针对单一参量,当实际运行于复杂环境时,需要多种传感系统与技术集成以监测多个参量。利用相敏光学时域反射仪(φ-OTDR)和布里渊光学时域反射仪(BOTDR)对不同物理参量敏感的特性,设计了一种集成的分布式... 现有的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通常只针对单一参量,当实际运行于复杂环境时,需要多种传感系统与技术集成以监测多个参量。利用相敏光学时域反射仪(φ-OTDR)和布里渊光学时域反射仪(BOTDR)对不同物理参量敏感的特性,设计了一种集成的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并基于瑞利散射与布里渊散射信号同时传感分离检测,在单根传感光纤上实现同一调制脉冲下的振动、温度、应变多参量监测。为了在维持集成系统脉冲的同一调制下提升BOTDR空间分辨率,采用脉冲细分叠加原理分析布里渊散射信号,在不改变脉冲宽度的基础上突破声子寿命限制,提升空间分辨率。经实验验证系统表明,在50 km传感距离下,基于瑞利散射以10 m空间分辨率可实现振动定位,基于布里渊散射引入脉冲细分叠加可将空间分辨率提升至1 m检测温度与应变,且布里渊频移量与温度、应变变化具有较高的线性拟合度,实现了多参量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参量 光纤传感 脉冲细分 空间分辨率 在线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光学参数测量的运动数据捕捉方法研究
7
作者 马玲 周斌 韩峰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3-68,共6页
为了精准捕捉运动物体的运动学参数,实现运动的数字化表达,提出一种基于空间光学参数测量的运动数据捕捉方法研究。以激光测距传感器作为空间光学参数测量设备,两台光电经纬仪以右手定则搭建原点和坐标系,结合单站与双站交会综合测量法... 为了精准捕捉运动物体的运动学参数,实现运动的数字化表达,提出一种基于空间光学参数测量的运动数据捕捉方法研究。以激光测距传感器作为空间光学参数测量设备,两台光电经纬仪以右手定则搭建原点和坐标系,结合单站与双站交会综合测量法捕捉运动目标姿态数据;设高速拍摄下帧间中测量目标为匀加速运动,捕捉运动目标速度与加速度数据;利用Hough变换提取目标运动轨迹中轴线,再基于中轴线的反正切值捕捉得到俯仰角;计算运动目标的长宽比的反余弦值,捕捉偏航角,完成运动数据的完整测量。经实验证明,所提方法捕捉精度高且运动限制小,最大误差不高于1%,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特别适合于有捕捉高速运动需求的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参数测量 运动捕捉 激光测量器 HOUGH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平台海洋激光雷达的海洋上表层生物光学参数反演及验证
8
作者 杨帆 张洪玮 +5 位作者 李子旺 朱培志 孟凡谦 唐军武 刘秉义 吴松华 《雷达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2-575,共14页
海洋上表层生物光学参数的垂直特征对评估海洋初级生产力和碳循环至关重要。虽然激光雷达技术能够有效探测这些参数,但受限于经验模型在不同区域的适应性差异,反演结果通常存在较大偏差。针对该问题,该研究基于2023—2024年中国某海域... 海洋上表层生物光学参数的垂直特征对评估海洋初级生产力和碳循环至关重要。虽然激光雷达技术能够有效探测这些参数,但受限于经验模型在不同区域的适应性差异,反演结果通常存在较大偏差。针对该问题,该研究基于2023—2024年中国某海域多平台激光雷达联合观测数据,结合区域适应性生物光学模型,实现了该海域生物光学参数剖面的高精度反演。其中,叶绿素a浓度剖面反演结果与原位数据一致性较高,决定系数(R^(2))为0.84,平均均方根误差(RMSE)为0.14μg·L^(-1)。通过误差传递模型量化分析表明,不同波段的光学敏感性差异显著影响误差分布,蓝光波段有效探测深度为70 m,显著高于绿光波段的58 m。蓝光波段在次表层叶绿素最大值层(SCML)的自身反演偏差较绿光波段低0.18μg·L^(-1),进而阐明了各波段光学特性与自身偏差的内在关联,为提升复杂水体生物光学参数剖面反演的可靠性和开展误差分析提供了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激光雷达 激光探测 生物光学参数 蓝绿波段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积分球技术的最佳样本厚度研究及油茶籽油鉴伪
9
作者 龚中良 管金伟 +3 位作者 刘强 李大鹏 郑文峰 胡峰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5-100,共6页
为减少单积分球技术采集光谱数据过程中的光损失,探索了油茶籽油检测时光损失量最小的样本厚度,并研究在此样本厚度下鉴别掺伪油茶籽油的能力。采用蒙特卡罗(MC)算法模拟单积分球技术下样本的测量,将模拟出的反射率(MR)和透射率(MT)作... 为减少单积分球技术采集光谱数据过程中的光损失,探索了油茶籽油检测时光损失量最小的样本厚度,并研究在此样本厚度下鉴别掺伪油茶籽油的能力。采用蒙特卡罗(MC)算法模拟单积分球技术下样本的测量,将模拟出的反射率(MR)和透射率(MT)作为实际值,单积分球采集的数据作为预测值,将实际值与预测值之间的平均相对误差(MRE)和均方根误差(RMSE)作为评价指标,确定最佳的样本厚度。按不同掺伪比例制备了230组样本,采集最佳样本厚度的掺伪油茶籽油光谱数据,结合逆向倍增(IAD)算法得到样本的吸收系数(μ_(a))和约化散射系数(μ_(s)′)。将μ_(a)和μ_(s)′经过均值中心化预处理之后,利用Kennard-Stone(K-S)算法以7∶3的比例将样本划分成训练集和测试集,分别建立基于支持向量机(SVM)和随机森林(RF)的多分类定性鉴别模型。结果表明:样本厚度为14mm时,MR和MT的MRE和RMSE均相对较小;μ_(a)和μ_(s)′建立的SVM模型鉴别准确率分别为97.10%和95.65%,建立的RF模型鉴别准确率分别为98.55%和97.10%。因此,基于最佳样本厚度下的单积分球技术结合SVM和RF模型,可有效实现油茶籽油的快速鉴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油 鉴伪 单积分球技术 光学参数 蒙特卡罗算法 样本厚度 定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残差网络的目标参数预测
10
作者 朱昊伟 吴龙 +3 位作者 杨旭 徐璐 张勇 陈淑玉 《无线电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32-843,共12页
空间锥形目标的参数估计在目标姿态确定、再入后落点预测和目标识别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深度学习方法,预测在多种假目标干扰下空间锥形目标的几何参数和运动参数。根据物理光学中的面元剖分思想,建立了多种目标的面散射模型,仿真... 空间锥形目标的参数估计在目标姿态确定、再入后落点预测和目标识别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深度学习方法,预测在多种假目标干扰下空间锥形目标的几何参数和运动参数。根据物理光学中的面元剖分思想,建立了多种目标的面散射模型,仿真了各目标的回波信号,利用短时傅里叶变换(Short-Time Fourier Transform,STFT)对回波信号进行时频分析,以获取由目标微动引起的微多普勒时频谱。根据提出的基于空间金字塔的多层残差网络(Spatial Pyramid Pooling-Residual Network,SPP-ResNet),实现对空间锥形目标的参数预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各项参数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Mean Relative Error,MRE)在15%以内,为实现空间锥形目标运动轨迹的预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微多普勒 光信号处理 深度学习 参数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分复用光纤检波器阵列的延时参数测量方法
11
作者 董小卫 田志华 +4 位作者 李佳琦 刘飞 马俊修 李一强 汪志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7-100,共4页
为提高时分复用光纤检波器阵列中延时参数的测量精度与效率,提出一种基于时分复用光纤检波器阵列的延时参数测量方法。该方法通过构建数据矩阵提取方差向量,利用脉冲模板函数进行相关运算,识别干涉脉冲的位置,从而计算延时参数。实验采... 为提高时分复用光纤检波器阵列中延时参数的测量精度与效率,提出一种基于时分复用光纤检波器阵列的延时参数测量方法。该方法通过构建数据矩阵提取方差向量,利用脉冲模板函数进行相关运算,识别干涉脉冲的位置,从而计算延时参数。实验采用8时分复用阵列,在不同信噪比(SNR)条件下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当SNR高于12 dB时,测量正确率达100%;SNR降至7 dB时,成功率仍超过98%;即使在-3 dB的极低信噪比下,仍能保持65%以上的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分复用 光纤检波器 延时参数 方差向量 脉冲模板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热参数对主动加热光纤法土体含水率标定结果的影响
12
作者 辛雨凌 孙梦雅 +5 位作者 施斌 刘瑾 井淼 李筱艳 刘洁 郭君仪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91-1101,共11页
近年来,基于主动加热光纤(actively heated fiber-optic,AHFO)法的土体含水率测量技术因具有独特优势而得到快速发展,但现有研究忽视了加热参数对该技术的影响。为此,本文通过室内试验探究加热参数(加热功率和加热时间)对AHFO含水率测... 近年来,基于主动加热光纤(actively heated fiber-optic,AHFO)法的土体含水率测量技术因具有独特优势而得到快速发展,但现有研究忽视了加热参数对该技术的影响。为此,本文通过室内试验探究加热参数(加热功率和加热时间)对AHFO含水率测量结果的影响,首先,开展了不同加热参数下温度特征值(T_(t))与含水率(w)的标定试验和影响范围半径试验;其次,分析了加热参数下对T_(t)-w标定结果以及影响范围半径的影响;最后,讨论并确定了最优加热参数。研究结果表明:T_(t)随着加热功率和加热时间增大而升高;加热功率越大,T_(t)-w曲线的斜率越大,即T_(t)对含水率变化的响应越灵敏;加热范围随着加热功率和加热时间增大而逐渐扩大。综合考虑含水率测量的灵敏性、稳定性、代表性、温度影响和测量频率等因素,确定了最优加热参数,当含水率测量频率较低或对其测量精度要求较高时,建议加热功率取35 W/m、加热时间取20 min;当含水率测量频率较高时,建议加热功率取10 W/m、加热时间取1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体含水率 主动加热光纤(AHFO)法 加热参数 标定试验 温度特征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参考环的透镜多参数差动共焦测量方法
13
作者 刘金晨 刘昱含 +2 位作者 应荣辉 邱丽荣 赵维谦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1-89,共9页
单个透镜的几何参数误差累积效应对光学系统整体的成像质量影响尤其突出,在透镜的多种几何参数中,中心厚度、楔形误差和中心偏差对成像质量的影响较为显著。针对光学透镜中心厚度、中心偏差、楔形误差等几何参数测量及面形关联表征的难... 单个透镜的几何参数误差累积效应对光学系统整体的成像质量影响尤其突出,在透镜的多种几何参数中,中心厚度、楔形误差和中心偏差对成像质量的影响较为显著。针对光学透镜中心厚度、中心偏差、楔形误差等几何参数测量及面形关联表征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参考环辅助定位的差动共焦光学透镜几何多参数综合测量方法。该方法利用激光差动共焦测量曲线零点与传感器焦点精确对应的特性,实现了光学透镜单一表面的高精度定焦测量;通过共基准参考环辅助定位方法,实现了光学透镜双侧表面翻转测量过程中的精确定位;通过参考环姿态配准方法,实现了光学透镜表面关联配准及面形重构,最终实现了光学透镜几何多参数的综合测量及评价。通过对透镜的几何多参数进行综合测量,可以有针对性地对系统整体进行优化设计,减少了重复定位误差和累积误差,有助于提高系统的精度,改善成像质量,进而提升光学系统的整体综合性能。经实验验证,该方法对光学透镜厚度的测量误差<1.200μm,中心偏差的测量误差优于1.000μm,楔形误差<0.002°,该方法为光学透镜几何多参数测量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透镜 参考环定位 几何多参数测量 差动共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BG-FP级联式无交叉敏感双参量光纤探针
14
作者 王清明 张雯 +2 位作者 文科 韩静 祝连庆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5-365,共11页
为提高传感器集成度并适应设备微型化趋势,提出并制备了一种面向生物体液监测领域的光纤布拉格光栅-法布里珀罗(FBG-FP)级联结构紧凑型光纤探针,用于检测折射率和温度。通过构建级联结构反射率分布模型,优化了器件级联顺序。采用精密切... 为提高传感器集成度并适应设备微型化趋势,提出并制备了一种面向生物体液监测领域的光纤布拉格光栅-法布里珀罗(FBG-FP)级联结构紧凑型光纤探针,用于检测折射率和温度。通过构建级联结构反射率分布模型,优化了器件级联顺序。采用精密切割熔接技术制备单模光纤-空芯光纤-单模光纤(SMF-HCF-SMF)结构的FP探针,并利用飞秒激光直写技术在距熔接界面100μm处刻写FBG,实现了级联式紧凑型双传感元件的集成,基于FBG结构与FP结构对温度和折射率的波长/强度响应特性,从原理上有效解决了交叉敏感问题。搭建温度折射率实验系统,在25℃~55℃水浴温度、1.3330~1.3816折射率范围内,对4根光纤探针的传感特性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循环过程中,FBG与FP中心波长均随升温红移、降温蓝移,平均温度灵敏度分别为9.36、8.52 pm/℃;待测环境折射率增大时,FBG波长与强度无变化,FP干涉波长不变、谐振强度逐渐减小,且强度拟合结果呈抛物线趋势。以折射率1.3546为界进行分段线性拟合,可得1.3330~1.3546折射率区间内FP灵敏度均值为5.86 dBm/RIU、最大值为10.72 dBm/RIU,在1.3546~1.3618折射率区间内FP灵敏度均值为1.40 dBm/RIU、最大值为2.74 dBm/RIU。该传感器制作简单、结构紧凑、灵敏度高,在生物体液监测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探针 无交叉敏感 双参数测量 生物体液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率高紧凑性垂直硅基光栅耦合器研究
15
作者 段宁 李聪聪 +4 位作者 袁征难 师晨曦 马丁琪 曹鹏飞 闫格 《光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聚焦于硅基光电子芯片光学接口的设计,以实现高耦合效率、低制造成本和高集成度的目标。采用形状优化逆向设计算法,结合动态参数更新机制,利用参数化剖面和加噪处理,快速生成初始设计方案。通过降余弦衰减策略调节参数更新率,加快光栅... 聚焦于硅基光电子芯片光学接口的设计,以实现高耦合效率、低制造成本和高集成度的目标。采用形状优化逆向设计算法,结合动态参数更新机制,利用参数化剖面和加噪处理,快速生成初始设计方案。通过降余弦衰减策略调节参数更新率,加快光栅耦合器优化收敛过程,有效降低计算成本并提高设计效率。设计出无需额外材料层的紧凑型光栅耦合器。光栅区长度为18μm,在100 nm线宽条件下,在1550 nm波长下实现了-0.85 dB的单端口仿真耦合效率和28 nm的3 dB带宽。在10 nm刻蚀深度制备误差的情况下,实验单端口峰值耦合效率达到了-3.62 dB。对比于近期报道的光栅耦合器,在无需额外材料层的情况下,实现了220 nm硅层厚度的SOI平台上目前所知最高的耦合效率。此研究开发出一种高效率、低成本,兼具紧凑结构的光学接口,可为实现硅光芯片间的互联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光学 硅基光栅耦合器 形状优化逆向设计 光学接口设计 动态参数更新 逆向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光纤动应变传递率的长距离输水管道损伤状态诊断方法
16
作者 冉成 郑东健 林英浩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0-113,78,共5页
鉴于传统点式传感器难以实现复杂环境下的长距离输水管道振动的分布式监测和损伤诊断,应用振幅传输模式下的布里渊光时域分析技术(AT-BOTDA),开展了输水管道振动的分布式光纤监测模型试验,提取了输水管道的固有频率和阻尼比,提出了基于... 鉴于传统点式传感器难以实现复杂环境下的长距离输水管道振动的分布式监测和损伤诊断,应用振幅传输模式下的布里渊光时域分析技术(AT-BOTDA),开展了输水管道振动的分布式光纤监测模型试验,提取了输水管道的固有频率和阻尼比,提出了基于分布式光纤动应变传递率的长距离输水管道损伤状态诊断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输水管道损伤会引起固有频率降低、阻尼比升高,且频率和阻尼变化率随损伤程度增大而增大;运用输水管道沿程动应变传递率,可以实现管道损伤的准确定位和损伤程度诊断,比模态参数更具敏感性。由此可见,基于分布式光纤动应变传递率进行长距离输水管道损伤状态诊断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水管道 分布式光纤 AT-BOTDA 模态参数 动应变传递率 损伤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余辉自发光涂料最佳配比设计及隧道壁面敷设应用光环境模拟
17
作者 陈龙 冯小伟 +4 位作者 胡学奎 何兆益 陈瑞璞 张海红 陈宏斌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26-1537,共12页
为探究长余辉自发光涂料产品最佳配比及工程敷设应用的可行性,借助光学+力学综合体系共计24项性能指标,在数理统计检验基础上,联合信息熵权法IEW+灰色关联度法GRA+多准则排序法VIKOR进行产品方案设计,并对其在隧道壁面的光环境效应进行... 为探究长余辉自发光涂料产品最佳配比及工程敷设应用的可行性,借助光学+力学综合体系共计24项性能指标,在数理统计检验基础上,联合信息熵权法IEW+灰色关联度法GRA+多准则排序法VIKOR进行产品方案设计,并对其在隧道壁面的光环境效应进行场景实测+仿真验证。结果表明:1)影响色差值及磨耗质量损失等性能变化的因素,作用程度由大到小排序为荧光粉水平>填料水平>颜料水平;影响照度、亮度、荧光寿命及抗滑、黏附等性能变化的因素,作用程度由大到小排序为荧光粉水平>颜料水平>填料水平。2)基于光学体系指标评价涂料产品性能时,方案⑨最优、方案⑦和方案⑧依次次之;基于力学和综合体系指标评价涂料产品性能时,方案⑤最优、方案⑥和方案④依次次之。3)隧道壁面敷设长余辉自发光涂料时,行车区域内照度和亮度特征参数分别为敷设普通涂料的1.3~1.5倍和2.5~2.8倍,而照度和亮度在断面域内波动程度前者分别为后者类型的1.2倍和2.9倍。4)场景仿真模拟能够准确合理表征长余辉自发光涂料在隧道壁面实际敷设应用光学工况,该类型涂料产品可有效增强隧道行车光环境,但需注意断面域内光环境特征参数的差异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长余辉自发光涂料 光学体系性能指标 力学体系性能指标 最佳配比 隧道断面光环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赫兹时域光谱在物理电子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18
作者 邱岩 龚立榕 +1 位作者 胡龙 李永东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9-133,166,共6页
基于太赫兹时域光谱开展了物理电子学的实验教学探索,设计了“太赫兹时域光谱-物质质量分数测量”教学实验。以典型绝缘材料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样品为例,针对太赫兹波传输的基本光学常数和其中抗氧剂质量分数开展了实验测量和分... 基于太赫兹时域光谱开展了物理电子学的实验教学探索,设计了“太赫兹时域光谱-物质质量分数测量”教学实验。以典型绝缘材料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样品为例,针对太赫兹波传输的基本光学常数和其中抗氧剂质量分数开展了实验测量和分析。实验教学促进了学生对物理电子学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并显著增强了其在跨学科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时域光谱 物质质量分数测量 光学参数提取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状体直径在不同轴位的特征及其与眼部生物学参数的关系
19
作者 李璠 王梅 +1 位作者 铁金军 唐丽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15-719,共5页
目的基于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探讨晶状体直径在不同轴位的特征及其与眼部生物学参数的关系。方法纳入2023年7月至12月期间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80例(180眼),将患者术眼作为观察眼。使用... 目的基于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探讨晶状体直径在不同轴位的特征及其与眼部生物学参数的关系。方法纳入2023年7月至12月期间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80例(180眼),将患者术眼作为观察眼。使用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设备CASIA2在16个轴位扫描获取患者晶状体直径数据。根据晶状体直径最大值和最小值所在的扫描轴位,分为水平组、斜轴组和垂直组三个组。比较晶状体直径最大值和最小值在三个组间的分布差异。采用IOL Master 700测量眼部生物学参数,包括眼轴长度(AL)、白到白距离、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采用相关性分析评估晶状体直径与年龄、眼部生物学参数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年龄及眼部生物学参数对晶状体直径的影响。结果晶状体直径最大值[10.13(9.20,10.80)mm]显著大于晶状体直径最小值[9.26(8.21,9.9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387,P<0.001)。晶状体直径最大值和最小值在三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1.575,P=0.455;H=0.927,P=0.629)。斜轴组与水平组之间的晶状体直径最大值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35,P=0.014);其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22)。斜轴组中晶状体直径最大值出现的占比(55.2%)显著高于水平组(38.0%),晶状体直径最大值更常见于斜轴组。晶状体直径与年龄和LT均呈正相关(r_(s)=0.217,P<0.05;r_(s)=0.538,P<0.001),与ACD呈负相关(r_(s)=-0.379,P<0.001)。比较标准化回归系数(β’)显示:LT对晶状体直径的影响最大,其次是AL;LT和AL对晶状体直径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483,P<0.001;β’=0.314,P<0.001)。结论晶状体直径最大值在斜轴组(30°~60°和120°~150°)的分布频率显著高于水平组,晶状体直径与年龄和LT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与ACD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在所有影响晶状体直径的因素中,LT和AL是最关键的因素,其中LT对晶状体直径的影响较AL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直径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CASIA2 眼部生物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与超声在眼睛参数测量中的应用
20
作者 邹鹏辉 唐云 +1 位作者 颜佳涛 廖萍 《量子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85-601,共17页
为提高眼科手术后的视觉质量并为日常眼病预防提供理论依据,眼睛参数测量方法经历了从低分辨率的超声测量到高分辨率的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的发展。光学方法以其无损伤、高精度等优点在很多临床场景中逐步替代了超声方法,但对于晶状体混浊... 为提高眼科手术后的视觉质量并为日常眼病预防提供理论依据,眼睛参数测量方法经历了从低分辨率的超声测量到高分辨率的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的发展。光学方法以其无损伤、高精度等优点在很多临床场景中逐步替代了超声方法,但对于晶状体混浊眼还需要依赖超声测量。光学方法中的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因其能够检测眼睛内部微观结构,为眼科医学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极大便利。本文首先回顾了眼睛参数测量方法的发展历程,并对几种典型方法进行系统性介绍;随后重点探讨了超声生物测量、低相干光干涉技术和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在眼睛参数测量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场景,对这几种方法的优缺点、性能等进行了对比;最后,对这些方法在眼科医学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医学 眼睛参数 超声生物测量 低相干光干涉技术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