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轮毂轴承单元密封结构优化设计及试验验证
1
作者 赵圣卿 王福荣 +2 位作者 陈兆楠 刘朝艳 李冠杰 《轴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45,共7页
针对轮毂轴承单元密封结构产生的摩擦力矩占比过大的问题,提出了将密封材料由氟橡胶改进为丁腈橡胶,密封结构减少一个接触唇的改进措施,并通过优化得到最优密封中间唇参数为唇倾斜角65°、唇厚0.6 mm、唇长3.8 mm、过盈量0.35 mm。... 针对轮毂轴承单元密封结构产生的摩擦力矩占比过大的问题,提出了将密封材料由氟橡胶改进为丁腈橡胶,密封结构减少一个接触唇的改进措施,并通过优化得到最优密封中间唇参数为唇倾斜角65°、唇厚0.6 mm、唇长3.8 mm、过盈量0.35 mm。将密封改进后的轮毂轴承单元进行了密封圈应力、漏脂试验、泥浆试验的仿真分析并通过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轴承应力均满足材料许用应力要求,未出现漏脂现象,油脂含水量增加小于3%,启动、动态摩擦力矩分别降低了24.3%,22.1%,证明了优化后密封结构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轮毂轴承单元 密封 优化设计 摩擦力矩 有限元分析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物摩擦系数机电一体化测量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2
作者 贾华坡 武文斌 +1 位作者 王雪峰 李润林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1-41,共11页
针对当前谷物摩擦系数测量装置测定效率低及测量数据精度低的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谷物摩擦系数机电一体化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整合以往测量机构的优点,对摩擦系数测量装置进行结构改进,在基于斜面法的静、动摩擦系数测量机构之间... 针对当前谷物摩擦系数测量装置测定效率低及测量数据精度低的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谷物摩擦系数机电一体化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整合以往测量机构的优点,对摩擦系数测量装置进行结构改进,在基于斜面法的静、动摩擦系数测量机构之间增加了转盘收集仓和单粒下料机构,可实现静摩擦系数的多粒同时测量及收集不同倾斜角度下落的颗粒数,并结合对应的静摩擦系数值进行加权求平均值,得到更接近实际应用中谷物颗粒整体的静摩擦系数值,还可顺利切换为动摩擦系数的单粒测量,光电传感器用于判断静摩擦测量时谷物颗粒的滑动及动摩擦测量时下落的加速度和时间,测量过程中控制系统自动计算并显示静、动摩擦系数。搭建测量装置开展不同含水率(8.66%~20.06%)小麦在不锈钢板和白口铸铁板上摩擦系数测量试验,并将试验数据与以往文献数据进行对比。静摩擦系数测量时,随着平台角度平稳增加,在达到麦粒开始滑动临界角时,麦粒沿斜面落入下方转盘收集仓对应的扇形格中,单粒下料机构能够较好满足动摩擦系数的测量要求,且每次测量时屏幕上实时显示当前测量的静或动摩擦系数值。小麦含水率为8.66%~20.06%时,麦粒与两种接触材质的静、动摩擦系数均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大,与不锈钢板间的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范围分别为0.338 5~0.424 9和0.154 1~0.223 2,与白口铸铁板间的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范围分别为0.385 7~0.488 0和0.162 2~0.254 1,与以往文献中公布数据的范围相近,变化趋势相同。结果表明该装置可实现谷物静、动摩擦系数的高效测量,有助于提升种植、收获和收获后处理/加工设备的设计水平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物 静摩擦系数 动摩擦系数 机电一体化 测量装置 测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矿物介质断层泥在同震滑动过程中的弱化、强化及其转换机制
3
作者 黄建桦 张波 +3 位作者 党嘉祥 邹俊杰 何宏林 张进江 《地震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62-1291,共30页
断层泥的非均质性是影响或控制断层滑动过程摩擦强度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同震滑移过程中断层泥的非均质性在控制断层滑动行为、摩擦强度和速度依赖性等方面的效应仍不清楚。文中采用人工合成的双矿物相断层泥(石英和白云石以不同比例... 断层泥的非均质性是影响或控制断层滑动过程摩擦强度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同震滑移过程中断层泥的非均质性在控制断层滑动行为、摩擦强度和速度依赖性等方面的效应仍不清楚。文中采用人工合成的双矿物相断层泥(石英和白云石以不同比例混合),在1MPa正应力条件下,开展了低速—高速(0.0001~1.0m/s)旋转剪切摩擦实验。结果表明,在滑动速率为1.0m/s的高速滑动实验中,石英含量不同的白云石断层泥的摩擦行为呈现出显著差异,并表现出2个阶段弱化的特征;随石英含量的增加,白云石断层泥的稳态摩擦系数μ_(ss)值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滑动弱化距离D_(c)值则呈现出指数型增加趋势。微观构造观测结果显示,高速滑动(≥0.5m/s)时,主滑动面发育5~10μm厚的纳米颗粒层;在石英含量≤20wt%的试样中,主滑动面附近发育熔体斑块;当石英含量增加到30wt%时,主滑动面附近出现相互连通的熔体薄膜或熔体层。总结认为,含石英组分的白云石断层泥在高速滑动过程中,纳米颗粒润滑和瞬时生热作用共同主导了第1阶段的弱化,随后主滑动面上石英颗粒的少量熔融和纳米颗粒黏结效应,导致摩擦强度得以部分恢复。当SiO 2熔体含量不断增加并形成熔体薄膜/熔体层时,熔体润滑作用导致了第2阶段的滑动弱化。文中实验结果表明,在同震滑动(m/s级)过程中,具有不同摩擦特性的非均质断层泥对断层摩擦强度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自然界中碳酸盐岩断层岩内含有少量的石英(≤20wt%)有助于抑制同震滑动时的断层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性 断层弱化 高速摩擦实验 含石英的白云石断层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制润滑拉深工艺及润滑效果量化评价
4
作者 陈端 赵长财 +2 位作者 陈晓沂 刘兴乐 许镱巍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70,共7页
针对板材拉深成形过程中摩擦恶劣难题,提出一种外部加压强制润滑拉深工艺,接触间隙中形成的压力油膜可以有效减小板材与模具真实接触面积,改善润滑条件。设计了一套强制润滑拉深模具,在20~50 kN区间内3组压边力条件下,进行了5和9 MPa强... 针对板材拉深成形过程中摩擦恶劣难题,提出一种外部加压强制润滑拉深工艺,接触间隙中形成的压力油膜可以有效减小板材与模具真实接触面积,改善润滑条件。设计了一套强制润滑拉深模具,在20~50 kN区间内3组压边力条件下,进行了5和9 MPa强制润滑拉深实验,与聚乙烯薄膜、高纯度二硫化钼颗粒、植物油、水性矿物质润滑油等常用润滑介质在相同工艺条件下做横向对比实验,并量化评价强制润滑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高纯度二硫化钼颗粒润滑效果最好,植物油润滑效果最差,水性矿物质润滑油加压后润滑效果有明显提升,9 MPa压力下成形件高度最大提高了17.97%,成形力最大降低了8.9%,最大壁厚减薄率降低了32.7%。9 MPa压力下润滑效果好于5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润滑 摩擦 拉深 对比实验 润滑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超声速剪敏液晶强反光抑制摩阻预示
5
作者 陈勇富 曹长强 +2 位作者 文帅 刘春风 纪锋 《实验流体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共8页
在高空高速条件下,准确的摩阻预示对飞行器气动性能至关重要。虽然光学非接触剪敏液晶技术在摩阻测量中优势明显,但仍存在诸多制约因素。针对高超声速风洞试验中由模型姿态和曲率变化引起的剪敏液晶涂层摩阻测量图像过曝光问题,研究了... 在高空高速条件下,准确的摩阻预示对飞行器气动性能至关重要。虽然光学非接触剪敏液晶技术在摩阻测量中优势明显,但仍存在诸多制约因素。针对高超声速风洞试验中由模型姿态和曲率变化引起的剪敏液晶涂层摩阻测量图像过曝光问题,研究了液晶涂层的表面光学特性,开展了基于光度学原理的光学系统设计,优化了液晶涂层的镜面反射因子响应特性,实现了不损失色彩还原度的强反光效应抑制,消除了液晶彩色图像中的过曝光干扰,建立了可在单次试验过程中获取多迎角变化的模型表面摩阻测量方法。以常规高超声速风洞为平台,在实际来流马赫数为5.933条件下,开展了迎角分别为0°、4°和10°时的三角翼模型典型摩阻测量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光度优化的剪敏液晶摩阻测量方法,能够在一次试验中获取不同模型姿态下的摩阻分布及边界层流态特征,试验效率比传统方法提升3倍甚至更高,扩宽了剪敏液晶涂层技术在风洞试验工程中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阻测量 高超声速 剪敏液晶 风洞试验 强反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列车制动器摩擦块安装方向对黏滑振动的影响
6
作者 刘翠萍 朱友光 +4 位作者 张棋翔 项载毓 莫继良 欧阳华江 王晓翠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62-872,共11页
为了研究高速列车制动器六边形摩擦块安装方向对摩擦块的黏滑振动的影响,在自行研制的多模式高速列车制动性能模拟试验台上开展了不同安装方向下的摩擦学试验,并结合有限元分析中模态分析和磨损仿真,建立了摩擦块安装方向与界面接触行... 为了研究高速列车制动器六边形摩擦块安装方向对摩擦块的黏滑振动的影响,在自行研制的多模式高速列车制动性能模拟试验台上开展了不同安装方向下的摩擦学试验,并结合有限元分析中模态分析和磨损仿真,建立了摩擦块安装方向与界面接触行为、界面摩擦磨损以及黏滑振动之间的关系.综合试验和仿真结果表明:摩擦块安装方向显著影响了界面接触压力分布和磨损状态,使得系统表现出不同的黏滑振动现象.在本试验条件下,黏滑振动会诱发噪声,但强度较低;摩擦块安装方向会影响黏滑振动的频率和强度,但并不改变黏滑振动属于低频振动的属性;并且有限元仿真频率与试验振动频率相吻合.模态分析表明黏滑振动是由结构的第1阶模态贡献的,而安装方向会对结构的模态造成影响,进而引发不同的界面接触状态和动力学行为.另外,磨损仿真分析也表明六边形摩擦块安装方向会显著影响摩擦界面接触状态,从而使接触面积、接触应力分布和磨损程度均存在差异,因此影响了不同系统的黏滑振动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制动器 摩擦块 安装方向 黏滑振动 噪音 试验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应力扰动条件下断层泥带黏滑行为、应变场和声发射时空演化特征
7
作者 余博文 马胜利 张林 《地震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149,共19页
工业注水可引起断层所受应力的扰动,进而对区域内的地震活动性造成影响。通过实验研究正应力扰动对断层滑动行为的影响有助于理解诱发、触发地震活动机制。文中使用双剪样品结构开展了不同正应力扰动振幅条件下天然断层泥和盐岩断层泥... 工业注水可引起断层所受应力的扰动,进而对区域内的地震活动性造成影响。通过实验研究正应力扰动对断层滑动行为的影响有助于理解诱发、触发地震活动机制。文中使用双剪样品结构开展了不同正应力扰动振幅条件下天然断层泥和盐岩断层泥的摩擦实验,并对断层附近应变场和声发射进行观测。随着正应力扰动振幅增加,2种断层泥的黏滑应力降增大,天然断层泥的黏滑时间间隔逐渐增大并趋于离散,成核位置增多且该阶段无声发射事件。然而盐岩断层泥的黏滑时间间隔几乎不变且始终保持同一位置成核,其成核时间和和范围随扰动振幅的增加而增大,声发射事件位置与成核区基本吻合。断面非均匀性和断层泥模量的差异可解释2种断层泥带附近应变场演化的差异。文中研究可为构建考虑应变非均质性和不同断层泥成分的地震成核模型提供实验观测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扰动 断层泥 应变场 声发射 摩擦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研究自润滑衬垫摩擦磨损性能
8
作者 邵若男 韩浩盛 黄雄荣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0-96,共7页
以聚四氟乙烯(PTFE)/芳纶(Nomex)纤维混合编织型自润滑衬垫为研究对象,选取压力(50,100,150 MPa)、往复频率(0.1,0.3,0.5 Hz)、温度(20,71,163℃)三个因素设计正交试验方案,通过矩阵分析法研究了压力、往复频率、温度及其交互作用对自... 以聚四氟乙烯(PTFE)/芳纶(Nomex)纤维混合编织型自润滑衬垫为研究对象,选取压力(50,100,150 MPa)、往复频率(0.1,0.3,0.5 Hz)、温度(20,71,163℃)三个因素设计正交试验方案,通过矩阵分析法研究了压力、往复频率、温度及其交互作用对自润滑衬垫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50 MPa低压力条件下衬垫以表层树脂磨损为主,100 MPa中压力条件下衬垫除存在表层树脂磨损外,还存在PTFE纤维与Nomex纤维的磨损,150 MPa高压力条件下衬垫表层树脂被快速碾压破碎,PTFE纤维与Nomex纤维断裂;摩擦因数随着压力的增加或温度升高先减小后增大,随着往复频率的增加而增大,体积磨损率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往复频率的增加而减小,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影响衬垫摩擦因数和体积磨损率的主次因素依次为压力、往复频率、温度;当压力为100 MPa、往复频率为0.5 Hz、温度为20℃时,摩擦因数与体积磨损率的综合值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润滑衬垫 正交试验 摩擦磨损性能 矩阵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齿轮泵齿轮摩擦端面织构正交优化及润滑性能研究
9
作者 熊典峰 陈源 +3 位作者 李运堂 金杰 王冰清 章聪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3-110,共8页
针对高速齿轮泵齿轮端面摩擦副磨损严重问题,在齿轮端面开设仿特斯拉阀型槽-椭圆形孔复合织构以改善润滑特性。基于流体仿真软件,根据正交试验法,探索螺旋槽槽深、螺旋槽与回流槽槽深高度差、椭圆形孔形状因子、椭圆形孔倾斜角等复合织... 针对高速齿轮泵齿轮端面摩擦副磨损严重问题,在齿轮端面开设仿特斯拉阀型槽-椭圆形孔复合织构以改善润滑特性。基于流体仿真软件,根据正交试验法,探索螺旋槽槽深、螺旋槽与回流槽槽深高度差、椭圆形孔形状因子、椭圆形孔倾斜角等复合织构结构参数共同作用下的液膜润滑性能,获得织构结构参数优选组合方案,并进一步研究齿轮旋转角度对端面液膜润滑性能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螺旋槽槽深为8μm、螺旋槽与回流槽槽深高度差为7μm、椭圆形孔形状因子为0.4、椭圆形孔倾斜角为20°时齿轮端面液膜动力润滑性能较优;齿轮啮合旋转过程中,由于齿轮边界压力变化,其端面摩擦副开启力、泄漏率、倾覆力矩等性能参数发生波动,而齿轮端面开设织构后液膜稳定性增强,开启力波动率显著降低,同时倾覆力矩明显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齿轮泵 齿轮端面摩擦副 动压润滑织构 正交试验 润滑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dic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process parameter of friction stir welded AA5083-H111 aluminum alloy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被引量:26
10
作者 R.Palanivel P.Koshy Mathews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1期1-8,共8页
A systematic approach was presented to develop the empirical model for predicting the 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 of AA5083-H111 aluminum alloy which is widely used in ship building industry by incorporating friction st... A systematic approach was presented to develop the empirical model for predicting the 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 of AA5083-H111 aluminum alloy which is widely used in ship building industry by incorporating friction stir welding(FSW) process parameters such as tool rotational speed,welding speed,and axial force.FSW was carried out considering three-factor five-level central composite rotatable design with full replications technique.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 was applied to developing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for establish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SW process parameters and 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 technique was used to check the adequacy of the developed model.The FSW process parameters were also optimized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 to maximize the 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The joint welded at a tool rotational speed of 1 000 r/min,a welding speed of 69 mm/min and an axial force of 1.33 t exhibits higher tensile strength compared with other joi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iction stir welding design expert design of experiments 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 response surfacemethodology (RSM) optim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timization of process parameters to maximize 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 of friction stir welded dissimilar aluminum alloys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被引量:6
11
作者 R.Palanivel P.Koshy Mathews N.Murug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11期2929-2938,共10页
Aluminium alloys generally present low weldability by traditional fusion welding process. Development of the friction stir welding (FSW) has provided an alternative improved way of producing aluminium joints in a fa... Aluminium alloys generally present low weldability by traditional fusion welding process. Development of the friction stir welding (FSW) has provided an alternative improved way of producing aluminium joints in a faster and reliable manner. The quality of a weld joint is stalwartly influenced by process parameter used during welding. An approach to develop a mathematical model was studied for predicting and optimizing the process parameters of dissimilar aluminum alloy (AA6351 T6-AA5083 Hlll)joints by incorporating the FSW process parameters such as tool pin profile, tool rotational speed welding speed and axial force. The effects of the FSW process parameters on the 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 (UTS) of friction welded dissimilar joints were discussed. Optimization was carried out to maximize the UTS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 and the identified optimum FSW welding parameters were repor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ictions stir welding dissimilar aluminum alloy tool pin profile design of experiments RSM material flow behavior OPTIM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timization of friction stir welding parameters for improved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AA2219 aluminum alloy joints 被引量:11
12
作者 G.RAMBABU D.BALAJI NAIK +2 位作者 C.H.VENKATA RAO K.SRINIVASA RAO G.MADHUSUDAN REDDY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4期330-337,共8页
The aluminium alloy AA2219(Al—Cu—Mg alloy) is widely used in the fabrication of lightweight structures with high strength-to-weight ratio and good corrosion resistance.Welding is main fabrication method of AA2219 al... The aluminium alloy AA2219(Al—Cu—Mg alloy) is widely used in the fabrication of lightweight structures with high strength-to-weight ratio and good corrosion resistance.Welding is main fabrication method of AA2219 alloy for manufacturing various engineering components.Friction stir welding(FSW) is a recently developed solid state welding process to overcome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fusion welding.This process uses a non-consumable tool to generate frictional heat on the abutting surfaces.The welding parameters,such as tool pin profile,rotational speed,welding speed and axial force,play major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microstructure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welded joint.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work is to develop a mathematical model to predict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friction stir welded AA2219 aluminium alloy by incorporating FSW process parameters.In this work a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 with four factors and five levels has been used to minimize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Dynamic polarization testing was carried out to determine critical pitting potential in millivolt,which is a criteria for measuring corrosion resistance and the data was used in model.Further th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RSM) was used to develop the model.The developed mathematical model was optimized using the simulated annealing algorithm optimizing technique to maximize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the friction stir welded AA2219 aluminium alloy joi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19铝合金 耐腐蚀性能 搅拌摩擦焊 焊接接头 参数优化 数学模型 摩擦搅拌焊接 模拟退火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接结构界面摩擦力学建模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沈民民 杨晓东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7-521,共45页
连接结构作为工业装备的核心部件之一,是装备制造领域着重攻关优化的关键基础部件.当前,因连接界面的非线性、复杂性、不确定性等引起的跨尺度和多物理场复杂力学行为机理不明,导致精准预测连接结构动力学特性和监测其动态服役性能存在... 连接结构作为工业装备的核心部件之一,是装备制造领域着重攻关优化的关键基础部件.当前,因连接界面的非线性、复杂性、不确定性等引起的跨尺度和多物理场复杂力学行为机理不明,导致精准预测连接结构动力学特性和监测其动态服役性能存在困难,成为制约精密结构动力学分析、高保真仿真、设计、优化和控制等问题突破的瓶颈.然而连接结构应用广泛,工程和技术人员对连接结构的机理及其多功能化有进一步的需求.本文主要综述连接结构界面摩擦力学的解析建模、有限元建模以及实验系统,并提出新型连接结构设计的发展趋势.首先,根据连接使役环境需求、工程存在问题及缺乏有效强度刚度预测理论,综述了螺栓连接结构载荷类型及精准构建连接等效模型应用.其次,重点概述了连接结构界面摩擦的几类主流理论模型,包括描述微/纳尺度分析连接界面多尺度物理行为和规律的本构模型、采用系统辨识理论和方法得到宏观界面力学响应的唯象模型、结合本构微观接触机理和系统辨识宏观角度的唯象学本构摩擦模型.然后,综述了以有限元方法为基础的连接结构仿真以及实验方法,具体包括直接有限元建模、间接等效有限元建模、实验基准系统以及各向激励连接结构实验平台.最后,基于装备领域连接结构多功能需求,提出“传静抑动”连接件以及轻量化仿生连接件的新型连接件设计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接结构 界面摩擦 本构模型 唯象模型 实验测试基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体强度与摩擦因数对滑坡涌浪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承德 姚池 +3 位作者 李恒宇 孙哲劼 汪继力 叶承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0-145,共6页
库区岩体失稳滑坡进而引起涌浪会对水工建筑物及下游的安全造成重大威胁。岩质滑坡体在滑坡过程中可能发生断裂破碎,影响后续涌浪灾变过程。岩体强度与摩擦因数是影响岩体断裂破碎的重要因素,通过开展三维滑坡涌浪数值试验,模拟了不同... 库区岩体失稳滑坡进而引起涌浪会对水工建筑物及下游的安全造成重大威胁。岩质滑坡体在滑坡过程中可能发生断裂破碎,影响后续涌浪灾变过程。岩体强度与摩擦因数是影响岩体断裂破碎的重要因素,通过开展三维滑坡涌浪数值试验,模拟了不同岩体强度及摩擦因数工况的滑坡涌浪全过程,分析了滑坡体运动特征与涌浪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岩体强度增大,滑坡体破碎程度逐渐降低,速度与动能逐渐增大,涌浪最大波高与最大爬高也逐渐增大;岩体强度较高的滑坡体以较高速度冲入河道,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撞击对岸岩体引发新的滑坡灾害;摩擦因数越小,滑坡体速度与动能越大,涌浪最大波高与最大爬高也越大,当摩擦因数很小时,低强度的岩体沿滑动面下滑过程中可能不发生破碎,导致涌浪最大波高与最大爬高骤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滑坡 涌浪 岩体强度 摩擦因数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板搅拌摩擦焊多维动态压电测力仪研究
15
作者 佟生 任宗金 +1 位作者 张军 王郁赫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5-37,41,共4页
针对18mm厚2219铝合金搅拌摩擦焊过程焊接力变化范围大、速度快,导致难以准确测量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大量程四支点压电测力仪,主向100kN、侧向8 kN。经理论推导发现测力仪上板厚度及跨距是影响传感器输出的主要因素,利用有限元仿真对二... 针对18mm厚2219铝合金搅拌摩擦焊过程焊接力变化范围大、速度快,导致难以准确测量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大量程四支点压电测力仪,主向100kN、侧向8 kN。经理论推导发现测力仪上板厚度及跨距是影响传感器输出的主要因素,利用有限元仿真对二者进行参数化分析,在满足现有测力单元量程基础上确定了其合理取值。最后对测力仪进行了静态标定、动态冲击实验,结果表明:测力仪线性度误差小于0.62%、向间干扰小于0.65%,固有频率大于1000Hz,达到了焊接过程跨尺度多维力测试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量程 压电测力仪 参数化 标定实验 搅拌摩擦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外研发、贸易摩擦与创新绩效:来自中国高科技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晨 王祥玮 孙元欣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7-189,共13页
海外研发被视为后发国家实现技术赶超的有效路径,现有文献基于经贸自由化的前置条件证实了海外研发提升创新绩效的反哺作用。然而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愈发困难,海外研发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尚不得而知。为... 海外研发被视为后发国家实现技术赶超的有效路径,现有文献基于经贸自由化的前置条件证实了海外研发提升创新绩效的反哺作用。然而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愈发困难,海外研发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尚不得而知。为此,基于中国高科技上市公司的数据,本文探索了中美贸易摩擦如何影响中国企业的海外研发绩效。研究发现,中美贸易摩擦非但没有侵蚀中国企业的海外研发绩效,反而产生倒逼效应,推动中国企业提升投资效率并积累国际投资经验,继而增强了海外研发的反哺作用。通过区分海外研发目的地,本文进一步发现倒逼效应在赴非美国家的样本中更显著。赴美研发受到贸易摩擦的冲击更为直接,稀释了提升投资效率和积累国际化经验所带来的收益。研究结论深化了国际商务理论关于贸易保护和壁垒如何影响跨国企业投资绩效的相关研究,为中国企业在高度不确定的投资环境下如何充分释放海外研发的潜能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研发 贸易摩擦 创新绩效 投资效率 国际化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擦力对空间非导电绳系释放动力学的影响
17
作者 梁福文 苗龙 +4 位作者 田丰 宋家辉 白松 何梓豪 王宁飞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58-1167,共10页
当前空间非导电绳系释放过程因摩擦力数据缺乏,导致释放动力学仿真结果不能有效反映真实情况。为此,基于绳系地面释放平台,开展非导电绳系释放摩擦力测量实验,研究了系绳材料、直径、缠绕方向和释放速度对系绳释放所受摩擦力的影响,阐... 当前空间非导电绳系释放过程因摩擦力数据缺乏,导致释放动力学仿真结果不能有效反映真实情况。为此,基于绳系地面释放平台,开展非导电绳系释放摩擦力测量实验,研究了系绳材料、直径、缠绕方向和释放速度对系绳释放所受摩擦力的影响,阐明非导电绳系释放过程影响球形效应不稳定现象的主要因素,确定非导电绳系释放摩擦力与释放条件之间的定量关系。进一步建立考虑摩擦力的绳系释放动力学模型。仿真结果表明,非导电绳系释放摩擦力对释放过程影响较大,对于500 m长的系绳,初始释放速度为2 m/s,在未考虑释放摩擦力时,绳系释放完成时间与考虑摩擦力的实际情况相差约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绳系 释放摩擦力 地面实验 释放速度 动力学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环境下酚醛树脂基滑动轴承材料组分和摩擦学性能的优化
18
作者 徐建 解挺 +2 位作者 尹延国 孟响 李文博 《轴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5-90,共6页
针对酚醛树脂(PF)基潜水泵滑动轴承材料存在吸水率过大、摩擦性能不足的问题开展了性能优化研究。以酚醛树脂为基体,添加石墨(Gr)、聚四氟乙烯(PTFE)、玻璃纤维(GF)、剑麻纤维(SF)、硫酸钡(BaSO_(4))对酚醛树脂进行改性,利用热压成形制... 针对酚醛树脂(PF)基潜水泵滑动轴承材料存在吸水率过大、摩擦性能不足的问题开展了性能优化研究。以酚醛树脂为基体,添加石墨(Gr)、聚四氟乙烯(PTFE)、玻璃纤维(GF)、剑麻纤维(SF)、硫酸钡(BaSO_(4))对酚醛树脂进行改性,利用热压成形制备复合材料。通过正交试验设计,讨论了各填料不同含量对复合材料吸水率、体积膨胀率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吸水率和体积膨胀率的影响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GF:SF,PTFE,Gr,BaSO_(4);通过分析吸水率和体积膨胀率的均值,发现随着玻璃纤维含量的提高,复合材料吸水率和体积膨胀率降低;水环境下复合材料平均摩擦系数的影响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PTFE,Gr,BaSO_(4),GF:SF;复合材料磨损率的影响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GF:SF,Gr,BaSO_(4),PTFE。通过试验求得水环境下性能最优的复合材料配方为3%Gr,8%PTFE,20%GF,10%SF,16%BaSO_(4),43%P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轴承 酚醛树脂 复合材料 正交试验 水环境 摩擦磨损 吸水率 最优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双重自复位摩擦阻尼器试验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9
作者 屈俊童 白宇翔 +3 位作者 张超 李昱衡 王文彬 浦钧翔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7-135,161,共10页
为提升阻尼器的复位性能,提出了由复位弹簧与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MA)组成的双重复位驱动体系,设计了新型双重自复位摩擦阻尼器,概述了其构造及工作原理。通过往复加载试验,考察了预紧力、加载位移幅值及复位弹簧组件刚度... 为提升阻尼器的复位性能,提出了由复位弹簧与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MA)组成的双重复位驱动体系,设计了新型双重自复位摩擦阻尼器,概述了其构造及工作原理。通过往复加载试验,考察了预紧力、加载位移幅值及复位弹簧组件刚度对阻尼器复位性能及耗能性能的影响;确定了阻尼器简化力学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增大预紧力虽能提高阻尼器耗能性能,但同时增大了残余变形率;在预紧力和加载位移幅值较大的情况下,双重复位体系对阻尼器卸载后残余变形率的降低更加显著,有利于提升有高耗能需求的阻尼器的复位性能;简化力学模型与OpenSees有限元模拟得到的阻尼器滞回曲线、力学性能参数与试验结果吻合程度较高,验证了力学模型的准确性。通过有限元模拟分析了各功能部件对阻尼器整体性能贡献,分析结果反映了摩擦耗能装置对阻尼器整体耗能性能的贡献较好,并且复位弹簧对阻尼器复位性能的贡献随着预紧力的增大而愈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记忆合金(SMA) 双重自复位 摩擦阻尼器 力学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面摩擦限矩器接触特性及打滑转矩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兆懿 崔红伟 +1 位作者 常宗旭 乔一军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8-192,共5页
为了促进柱面摩擦限矩器在刮板输送机驱动系统上的应用,应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数值模拟模型,仿真分析了给定油腔压力作用下柱面摩擦副的接触应力分布情况,通过公式得到了打滑转矩与油腔压力的关系,探讨了油腔长度、油腔厚度、油腔... 为了促进柱面摩擦限矩器在刮板输送机驱动系统上的应用,应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数值模拟模型,仿真分析了给定油腔压力作用下柱面摩擦副的接触应力分布情况,通过公式得到了打滑转矩与油腔压力的关系,探讨了油腔长度、油腔厚度、油腔内径以及接触间隙对最大接触应力与打滑转矩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得出了各因素对最大接触应力与打滑转矩的影响显著性排序。结果表明:通过数值模拟与正交试验设计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柱面摩擦限矩器结构参数对最大接触应力与打滑转矩的影响,为柱面摩擦限矩器的结构设计及打滑转矩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面摩擦副 空心油腔变形 接触特性 打滑转矩 正交试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