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激扫掠喷嘴在高速气流中的喷雾分布特性研究
1
作者 王士奇 樊博 +6 位作者 万能 董跃路 霍伟业 马梁 张弛 贾志刚 温泉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9-150,共12页
为了研究自激扫掠喷嘴在高速横向气流中的燃油液雾分布特性,采用激光米氏散射法,在高速气流环境下,分别针对自激扫掠喷嘴和圆孔直射式喷嘴测量了多个截面的液雾散布和相对浓度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马赫数0.25的横向气流环境,与直射式... 为了研究自激扫掠喷嘴在高速横向气流中的燃油液雾分布特性,采用激光米氏散射法,在高速气流环境下,分别针对自激扫掠喷嘴和圆孔直射式喷嘴测量了多个截面的液雾散布和相对浓度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马赫数0.25的横向气流环境,与直射式喷嘴相比,自激扫掠喷嘴的整体穿透深度降低15%,展向扩散距离提高44%以上,在喷点下游50mm的横向截面处,燃油液雾的整体散布面积增加37%,且燃油液雾的空间散布均匀度大幅提高。在高速气流环境下,以上结果充分证明了自激扫掠喷嘴相对直射式喷嘴在雾化散布方面的突出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力燃烧室 自激扫掠喷嘴 高速横向气流 米氏散射 空间散布 穿透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向气流作用下液滴垂直撞击壁面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波 张小松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82-1588,共7页
为研究气流对液滴碰撞不同壁面后形状变化的影响,采用VOF方法,模拟了液滴在流速为0.1 m/s的横向气流作用下,以0.22和0.44 m/s的初始速度撞击不同润湿性壁面的行为,壁面接触角分别取为60°、70°、90°、120°和160... 为研究气流对液滴碰撞不同壁面后形状变化的影响,采用VOF方法,模拟了液滴在流速为0.1 m/s的横向气流作用下,以0.22和0.44 m/s的初始速度撞击不同润湿性壁面的行为,壁面接触角分别取为60°、70°、90°、120°和160°.结果表明,液滴的撞击速度和壁面接触角显著影响其形态变化.液滴的撞击速度对其铺展过程的推进速度有直接影响,高速撞击能够迅速促使液滴达到最大铺展状态.接触角的增大导致液滴达到最大铺展直径的时间缩短,并快速达到最大铺展状态.在横向气流场中,液滴的润湿面积相较于无气流场增加了0.95%~9.91%.研究结果揭示了气流对液滴行为的影响,为优化空气处理设备中的液滴管理提供了实际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气流 液滴撞击 铺展与反弹 润湿性 接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向沙丘背风侧沙粒风蚀起动的风洞模拟 被引量:12
3
作者 钱广强 董治宝 +1 位作者 罗万银 王洪涛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6-70,共5页
通过风洞实验,探讨了横向沙丘背风侧“二次流”的沉积学和形态-动力学意义。在不同迎风坡坡度的横向沙丘模型背风侧,我们观测了不同位置沙粒的起动风速以及在临界状态下沙粒的运动特征。结果表明,沙丘背风侧的颗粒起动风速不仅与其距沙... 通过风洞实验,探讨了横向沙丘背风侧“二次流”的沉积学和形态-动力学意义。在不同迎风坡坡度的横向沙丘模型背风侧,我们观测了不同位置沙粒的起动风速以及在临界状态下沙粒的运动特征。结果表明,沙丘背风侧的颗粒起动风速不仅与其距沙丘顶部的距离有关,也与沙丘迎风坡坡度有密切关系。根据沙丘背风侧颗粒运动特征,可以将其划分为向后运动区域、晃动或摆动区域以及向前运动区域,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在沙丘背风坡气流分离、反向涡和气流重新辐合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所有的观测结果中,迎风坡坡度为15°的沙丘具有最大的沙粒起动风速和最远的气流重新辐合距离,其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沙丘 起动风速 二次流 风洞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联合收获割台落粒横流气压收集装置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3
4
作者 黄小毛 查显涛 +1 位作者 宗望远 陈辉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227-233,共7页
针对机播油菜提出了一种对行作业、基于横向正压气流的割台落粒在线收集方法及装置,并通过理论计算、虚拟仿真和台架试验对收集过程进行了分析和优化。首先通过理论分析,确定下落高度和气流速度2个因素为主要考察对象;然后利用Fluent-E... 针对机播油菜提出了一种对行作业、基于横向正压气流的割台落粒在线收集方法及装置,并通过理论计算、虚拟仿真和台架试验对收集过程进行了分析和优化。首先通过理论分析,确定下落高度和气流速度2个因素为主要考察对象;然后利用Fluent-EDEM气固耦合仿真方法分析了无秸秆条件下2个因素对收集过程的影响规律并对装置结构提出了改进措施;最后利用有秸秆条件下的台架试验验证了改进措施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籽粒收集率随下落高度的降低而升高,随气流速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且二者间交互作用影响显著;试验获得最佳参数组合为A3B3C3,即辅助网板安装于4号收集槽、籽粒下落高度为200 mm、变频器设置为50 Hz;增设辅助收集网板和对收集槽进行网格化处理对收集效果的提升作用明显,相同试验条件下的最佳收集率由48.02%增至70.34%,但网板安装位置及其与其他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影响均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联合收获机 割台 横向正压气流 收集装置 设计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