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龙游杂岩变质作用演化、锆石U-Pb定年及其构造指示意义
1
作者 曹译文 周喜文 +1 位作者 徐强 龚庭楠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623-3642,共20页
华夏地块加里东期构造热事件的属性问题一直存在较大争议,主要集中在是陆内造山作用还是陆间造山作用两种观点。龙游地区变质杂岩作为华夏地块东北部加里东期高级变质地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开展变质作用与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可以为... 华夏地块加里东期构造热事件的属性问题一直存在较大争议,主要集中在是陆内造山作用还是陆间造山作用两种观点。龙游地区变质杂岩作为华夏地块东北部加里东期高级变质地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开展变质作用与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可以为限定该期构造热事件的成因背景提供重要约束。在详细野外工作基础上,选择了5件代表性变质杂岩样品(2件长英质片麻岩样品和3件变基性岩样品)开展研究工作。通过岩相学与矿物化学,并结合定量相图计算,确定龙游地区高压基性麻粒岩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质演化过程:(1)压力峰期阶段(M 1),矿物组合为Grt+Cpx+Pl+Hb+Qtz+Ilm,温压条件为855~865℃/1.04~1.15GPa;(2)温度峰期阶段(M 2),矿物组合为Grt+Cpx+Opx+Pl+Hb+Qtz+Ilm,温压条件为870~928℃/0.95~1.11GPa;(3)固相线降温、降压阶段(M 3),矿物组合为Cpx+Opx+Pl+Hb+Qtz+Ilm,温压条件为810~860℃/0.55~0.86GPa。总体构成顺时针样式的PT演化轨迹,反映其成因与造山作用有关。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龙游地区长英质片麻岩碎屑锆石年龄集中于950~800Ma,高压基性麻粒岩碎屑锆石年龄集中于890~680Ma,显示物源主要来自于新元古代地体,并非古元古代变质基底。龙游地区变质杂岩主要记录了两个阶段的变质锆石U-Pb年龄,分别为460~440Ma和420~400Ma,前者可能代表了压力变质峰期阶段,后者则相当于温度变质峰期后的地体抬升冷却阶段年龄。综合各方面信息,可以认为华夏地块加里东期构造热事件很可能缘于增生后的扬子地块与某一未知陆块发生的陆-陆碰撞造山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基性麻粒岩 变质演化 锆石U-PB定年 龙游杂岩 华夏地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德北部高压基性麻粒岩的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4
2
作者 毛德宝 钟长汀 +3 位作者 陈志宏 林源贤 李惠民 胡小蝶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24-531,共8页
最近在承德市北部地区发现了许多呈透镜状包体产于花岗片麻岩中的高压基性麻粒岩。运用全岩Sm -Nd、Rb-Sr、单颗粒锆石U-Pb 等多种同位素方法对这些高压麻粒岩进行了年代测定,得出了7个可供研究的年龄数据,即全岩Sm... 最近在承德市北部地区发现了许多呈透镜状包体产于花岗片麻岩中的高压基性麻粒岩。运用全岩Sm -Nd、Rb-Sr、单颗粒锆石U-Pb 等多种同位素方法对这些高压麻粒岩进行了年代测定,得出了7个可供研究的年龄数据,即全岩Sm -Nd 等时线年龄2550±21Ma和3060±2.3Ma,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1550±33Ma 和1568Ma,和单颗粒锆石U-Pb 同位素不一致线的上、下交点年龄分别为3432±556Ma 和1817±17Ma, 颗粒锆石的谐和年龄1831±4 Ma。在详细分析这些年代学数据可能的地质解释的基础上,认为该区的高压麻粒岩经历了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推测其原岩最早可能形成于新太古代早期至中太古代,并经受了太古宙末期花岗质岩浆侵入和变质作用改造。但其高压麻粒岩相变质很可能是古元古代末一次碰撞造山作用的产物, 最终进入上地壳可能在中元古代早期才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年龄 高压基性麻粒岩 地质演化 麻粒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北缘德令哈地区基性麻粒岩的发现及其形成时代 被引量:49
3
作者 张建新 万渝生 +2 位作者 许志琴 杨经绥 孟繁聪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53-458,共6页
德令哈地区的基性麻粒岩呈透镜状或脉状分布于长英质片麻岩和泥质片麻岩中。基性麻粒岩的主要矿物组成为紫苏辉石、单斜辉石、斜长石、角闪石 ,含有少量的钛铁矿、锆石等副矿物。单斜辉石中具有针状的斜方辉石和钛铁矿的出熔片晶 ,代表... 德令哈地区的基性麻粒岩呈透镜状或脉状分布于长英质片麻岩和泥质片麻岩中。基性麻粒岩的主要矿物组成为紫苏辉石、单斜辉石、斜长石、角闪石 ,含有少量的钛铁矿、锆石等副矿物。单斜辉石中具有针状的斜方辉石和钛铁矿的出熔片晶 ,代表了高温条件下的出熔结构。采用不同方法的二辉石温度计 ,估算出其麻粒岩相的温度为 72 0~ 92 5℃。基性麻粒岩的微量及稀土元素分析显示其原岩的形成环境可能为大陆边缘环境。全岩及矿物的 Sm- Nd等时线年龄为 1791± 37Ma,代表了麻粒岩相的变质时代。基性麻粒岩及其围岩的 Nd模式年龄显示出这一地区可能有太古宙的地壳物质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令哈地区 基性麻粒岩 出熔结构 钐-钕同位素定年 形成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泰造山带富蕴基性麻粒岩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5
4
作者 陈汉林 杨树锋 +5 位作者 厉子龙 余星 肖文交 袁超 林秀斌 李继亮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351-1358,共8页
阿尔泰造山带富蕴麻粒岩出露在富蕴县乌恰沟一带。通过四个麻粒岩样品的SHRIMP锆石U-Pb定年,本文获得四个谐和年龄,分别是268.0±5.5Ma、271.0±5.4Ma、271.0±6.0Ma、279.0±5.6Ma;同时也发现部分锆石从核部... 阿尔泰造山带富蕴麻粒岩出露在富蕴县乌恰沟一带。通过四个麻粒岩样品的SHRIMP锆石U-Pb定年,本文获得四个谐和年龄,分别是268.0±5.5Ma、271.0±5.4Ma、271.0±6.0Ma、279.0±5.6Ma;同时也发现部分锆石从核部到边部存在着年龄差异,边部亮边的年龄与核部的年龄大约相差20Ma,认为这一亮边的年龄应该是代表麻粒岩变质年龄。依据锆石的发育特征,提出了该麻粒岩的原岩形成时代在268~279Ma,属于早二叠世中-晚期;而变质年龄要稍晚,约在255Ma,属于晚二叠世。结合该基性麻粒岩的演化过程和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认为阿尔泰造山带在早二叠世中-晚期还存在活动大陆边缘的岩浆活动,导致了麻粒岩的原岩——岛弧钙碱性玄武岩的形成;在晚二叠世时期,阿尔泰造山带曾发生过强烈的构造事件引起了岛弧钙碱性玄武岩发生麻粒岩相的变质作用,形成了富蕴乌恰沟基性麻粒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泰造山带 富蕴 基性麻粒岩 SHRIMP锆石U-PB定年 大地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北缘承德地区高压麻粒岩的变质演化历史——锆石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10
5
作者 初航 王惠初 +2 位作者 魏春景 刘欢 张阔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77-987,共11页
冀北承德一带的高压麻粒岩多呈弱应变域构造透镜体,出现于由花岗片麻岩组成的宽阔的复式剪切带内,其代表的深部地壳热运动及相应的折返机制对华北克拉通的碰撞造山模式和克拉通构造演化模式研究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冀北承德高压麻粒岩... 冀北承德一带的高压麻粒岩多呈弱应变域构造透镜体,出现于由花岗片麻岩组成的宽阔的复式剪切带内,其代表的深部地壳热运动及相应的折返机制对华北克拉通的碰撞造山模式和克拉通构造演化模式研究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冀北承德高压麻粒岩及其围岩的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围岩原岩年龄约2500Ma,大约在2297Ma基性岩侵入花岗片麻岩,在大约2381Ma后开始俯冲,经历高压麻粒岩相变质,经历俯冲及长期地壳加厚过程,于2001Ma之后某个时间开始折返,在此过程中1896Ma还有另外一期基性岩墙侵入,在1885Ma经历了抬升过程与麻粒岩相退变质,而在1850Ma经历了华北大面积高角闪岩相事件,甚至有部分熔融出现,此事件抹杀了大部分古元古代变质演化过程。由此可见,承德地区甚至整个华北北部古元古代地质演化历史并不是不同地点的一两期不同事件,而是一个复杂连续的演化过程,以往的研究只揭示了一期或两期事件,而承德地区高压麻粒岩的证据则记录了更多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微区微量元素 年代学 高压基性麻粒岩 承德 华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道县虎子岩碱性玄武岩及其基性捕虏体成因和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6
作者 杨金豹 赵志丹 +5 位作者 莫宣学 盛丹 丁聪 王丽丽 侯青叶 李红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21-1432,共12页
本文在湖南道县虎子岩地区采集了碱性玄武岩、橄榄辉长岩和基性麻粒岩捕虏体。碱性玄武岩的斑晶为橄榄石(10%~15%),岩石K2O含量为2.88%~3.51%,Mg#值为80,具有洋岛玄武岩的微量元素特征,岩石具有富集的氧同位素组成(7.8‰~11.0‰)... 本文在湖南道县虎子岩地区采集了碱性玄武岩、橄榄辉长岩和基性麻粒岩捕虏体。碱性玄武岩的斑晶为橄榄石(10%~15%),岩石K2O含量为2.88%~3.51%,Mg#值为80,具有洋岛玄武岩的微量元素特征,岩石具有富集的氧同位素组成(7.8‰~11.0‰),可能是其上升到地表后由碳酸盐岩组分的加入及后期风化蚀变作用造成的,其相对均一且为负的εNd(t)值和靠近EMⅡ地幔端员的特点,指示了该玄武岩是拉张构造环境下富集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橄榄辉长岩具有弱富集的LREE(La/Yb)N=2.5~3.0)、弱的Eu正异常(δEu=1.03~1.06),其Sr-Nd同位素组成更靠近EMⅡ地幔端员,87Sr/86Sr比值、εNd(t)值及Nd模式年龄均高于碱性玄武岩,说明橄榄辉长岩是先形成的上述玄武岩浆在未到达地表之前局部发生结晶作用后形成的。基性麻粒岩捕虏体具较强的正Eu异常(δEu=1.42~4.41),其重稀土元素含量出现明显的分组特征,强烈亏损U、Th和Nb、Ta、Zr、Hf、Ti等高场强元素,同时Sr-Nd同位素组成显示其具有壳幔混合的特征。本文结合已有研究结果,探讨了岩浆起源和演化,以及与古太平洋板片俯冲有关的构造环境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玄武岩 基性麻粒岩捕虏体 富集地幔 构造环境 华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泰造山带富蕴基性麻粒岩折返过程:来自裂变径迹热年代学的限定 被引量:5
7
作者 林秀斌 陈汉林 +3 位作者 杨树锋 厉子龙 余星 程晓敢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13-420,共8页
论文在阿尔泰造山带富蕴县乌恰沟基性麻粒岩的锆石SHRIMP年代学、地球化学、变质温压条件和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研究基础上,利用麻粒岩、围岩片麻岩和侵入到麻粒岩的辉绿岩岩墙的裂变径迹热年代学探讨了麻粒岩从深部折返至地表的过程。... 论文在阿尔泰造山带富蕴县乌恰沟基性麻粒岩的锆石SHRIMP年代学、地球化学、变质温压条件和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研究基础上,利用麻粒岩、围岩片麻岩和侵入到麻粒岩的辉绿岩岩墙的裂变径迹热年代学探讨了麻粒岩从深部折返至地表的过程。裂变径迹年代学研究发现基性麻粒岩的锆石裂变径迹年龄为三叠纪,而麻粒岩、围岩片麻岩和侵入到麻粒岩的辉绿岩岩墙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均显示为晚白垩世至新生代早期。对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所得到的径迹长度和单颗粒年龄数据进行热史模拟表明,三叠纪时,基性麻粒岩抬升至约地表以下7.8km的上地壳,温度冷却至锆石裂变径迹的封闭温度;晚白垩世至新生代早期(约100~50Ma),麻粒岩、围岩片麻岩和辉绿岩抬升至约地表以下3.5km,温度冷却至磷灰石裂变径迹的封闭温度;约50~15Ma,三者滞留在约地表以下1.7km的磷灰石部分退火带;约15Ma以来,喜马拉雅运动使得它们被抬升剥蚀至地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泰造山带 富蕴 基性麻粒岩 裂变径迹 折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结县幅、陈塘区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 被引量:17
8
作者 李德威 张雄华 +5 位作者 廖群安 袁晏明 易顺华 曹树钊 谢德凡 刘德民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38-443,共6页
发现上三叠统朗杰学群中产有白垩纪箭石、中侏罗统拉弄拉组产出小型硅化木、下石炭统纳兴组存在重力流沉积。将聂拉木群解体为古元古代马卡鲁杂岩和中—新元古代扎西惹嘎岩组,并在该套变质岩系中发现高压基性麻粒岩和超镁铁岩。厘定了... 发现上三叠统朗杰学群中产有白垩纪箭石、中侏罗统拉弄拉组产出小型硅化木、下石炭统纳兴组存在重力流沉积。将聂拉木群解体为古元古代马卡鲁杂岩和中—新元古代扎西惹嘎岩组,并在该套变质岩系中发现高压基性麻粒岩和超镁铁岩。厘定了拉轨岗日变质核杂岩,将拉轨岗日群解体为抗青大岩组和拉轨岗日杂岩2部分。确定了晚新生代南北向不同类型的伸展构造和地壳多层次韧性剪切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垩纪箭石 高压基性麻粒岩 苦橄岩 变质核杂岩 下地壳韧性剪切带 喜马拉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孔兹岩带东端孤山剖面石榴石基性麻粒岩的变质作用及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王洛娟 郭敬辉 +1 位作者 彭澎 刘富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689-3700,共12页
大同孤山石榴石基性麻粒岩出露在华北克拉通孔兹岩带与中部带的构造接触部位,以大小不等的透镜体形式产于孔兹岩带内的夕线石榴片麻岩和紫苏二长片麻岩中。根据岩相学观察、矿物化学研究、P-T视剖面图和传统温压计计算结果,揭示孤山石... 大同孤山石榴石基性麻粒岩出露在华北克拉通孔兹岩带与中部带的构造接触部位,以大小不等的透镜体形式产于孔兹岩带内的夕线石榴片麻岩和紫苏二长片麻岩中。根据岩相学观察、矿物化学研究、P-T视剖面图和传统温压计计算结果,揭示孤山石榴石基性麻粒岩经历了4个阶段的变质演化:早期进变质阶段(M1)的主要矿物组合为石榴石核心及其内部包体矿物单斜辉石+角闪石+斜长石+石英+钛铁矿±金红石。反环带斜长石富钠核部记录了早期压力可达11kbar;峰期变质阶段(M2)的矿物组合是石榴石斑晶和基质中的单斜辉石+斜方辉石+斜长石+钛铁矿+石英,记录的温压条件为850~900℃、9~10kbar;峰期后降压阶段(M3)的标志是石榴石外围发育的后成合晶和冠状环,主要有单斜辉石+斜长石、斜方辉石+斜长石和角闪石+斜长石组合,其形成温压条件为760~820℃、5~8kbar;晚期低角闪岩相角闪石的生长表明岩石又经历了降温冷却的过程(M4),温度降至690℃以下。石榴石基性麻粒岩记录了含有近等温降压(ITD)阶段的顺时针变质作用P-T轨迹,揭示了阴山地块与鄂尔多斯地块之间俯冲碰撞加厚下地壳的折返过程。石榴石基性麻粒岩的变质锆石LA-ICP-MSU-Pb定年得到了两组变质年龄数据,分别为1945±25Ma和1828±36Ma,它们与阴山地块、鄂尔多斯地块碰撞形成孔兹岩带的时代及华北克拉通东、西陆块碰撞形成中部带的时代一致。结合该地区其他研究结果推断,石榴石基性麻粒岩在~1.95Ga鄂尔多斯地块与阴山地块碰撞过程中俯冲进入下地壳底部,经历早期的高压麻粒岩阶段,随后缓慢地抬升到下地壳上部;之后在~1.85Ga东、西部陆块碰撞过程中,石榴石基性麻粒岩折返到中上地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石基性麻粒岩 变质作用P-T轨迹 锆石U-PB年龄 古元古代 孔兹岩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金原特提斯洋闭合新证据——环形山高压基性麻粒岩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立社 李智明 +3 位作者 杨鹏飞 刘亚非 周宁超 魏晓燕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97-907,共11页
为探讨阿尔金南缘新发现的高压岩石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采用显微镜、电子探针及 LA-ICP-MS 等方法对岩石及其矿物、锆石原位微量元素、Lu-Hf同位素特征及同位素年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岩石为高压基性麻粒岩,其原岩年龄为592±11... 为探讨阿尔金南缘新发现的高压岩石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采用显微镜、电子探针及 LA-ICP-MS 等方法对岩石及其矿物、锆石原位微量元素、Lu-Hf同位素特征及同位素年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岩石为高压基性麻粒岩,其原岩年龄为592±11~790±14Ma,变质年龄为508±6Ma,岩石在形成演化过程中曾受到地壳的混染。研究认为岩石形成于新元古代晚期Rodinia超大陆裂解期,随着威尔逊旋回的发展,原特堤斯洋形成,在500Ma左右发生板块的俯冲、碰撞及折返,形成环形山高压基性麻粒岩表明阿尔金原特堤斯洋在早奥陶世已经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年龄 微量元素 锆石 高压基性麻粒岩 阿尔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天山北缘麻粒岩残迹与辉石相韧性变形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舒良树 王赐银 马瑞士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75-383,T001,共10页
对新疆北部南天山北缘蛇绿混杂岩带中麻粒岩的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化学、矿物化学、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辉石相韧性变形构造的研究表明,榆树沟麻粒岩的共生矿物组合为透辉石-次透辉石-紫苏辉石-石榴石-斜长石,属基性岩类暗色麻粒岩... 对新疆北部南天山北缘蛇绿混杂岩带中麻粒岩的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化学、矿物化学、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辉石相韧性变形构造的研究表明,榆树沟麻粒岩的共生矿物组合为透辉石-次透辉石-紫苏辉石-石榴石-斜长石,属基性岩类暗色麻粒岩,以低硅高钙为特征,稀土总量低,轻稀土与铕弱亏损,反映高温高压熔融环境和岩浆分异差的特点。麻粒岩及超镁铁岩中的辉石经历了强烈的韧性剪切变形作用,不对称辉石残斑系、动态重结晶辉石亚颗粒集合体、辉石变形双晶纹、鱼尾构造、核幔构造等显微韧变构造广泛发育。宏观和微观运动学分析揭示了一期从南向北的推覆构造。麻粒岩的形成与早古生代大陆地壳拉伸作用有关,辉石相韧性变形则与早古生代末南天山边缘海的挤压关闭和推覆逆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粒岩 辉石相 韧性变形 南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南天山榆树沟层状杂岩体中的副麻粒岩——岩石学特征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润三 王焰 +2 位作者 刘养杰 炎金才 王居里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11-416,共6页
在前人定为“层状堆积杂岩体的辉长岩单元”中发现了一套副变质中-基性麻粒岩。它与正变质的基性麻粒岩成互层产出,二者又与层状变质橄榄岩共同组成了一个并非原生火成堆积岩的层状杂岩体。介绍了这套副变质麻粒岩的出露“层”序、主... 在前人定为“层状堆积杂岩体的辉长岩单元”中发现了一套副变质中-基性麻粒岩。它与正变质的基性麻粒岩成互层产出,二者又与层状变质橄榄岩共同组成了一个并非原生火成堆积岩的层状杂岩体。介绍了这套副变质麻粒岩的出露“层”序、主要岩石类型、原岩建造。认为其原岩是一套主要来源于洋盆内基性火山碎屑的深水沉积岩,其中碎屑锆石U-Pb年龄为421Ma。这套岩石曾于中石炭世俯冲至中天山-哈萨克斯坦板块之下,同时遭受到麻粒岩相区域变质改造(315Ma);其后,又以高温韧性剪切方式,快速逆冲至南天山早古生代非岩浆型被动陆缘带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基性麻粒岩 层状杂岩体 副变质麻粒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干地区高压麻粒岩中石榴石和斜长石的连续激光探针^(40)Ar^-^(39)Ar等时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
13
作者 胡世玲 郭敬辉 +1 位作者 戴谟 蒲志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18-523,共6页
采用微区激光探针40Ar-39Ar定年方法, 对华北桑干地区高压基性麻粒岩中变质石榴石和斜长石直接进行了原位微区年代测定。石榴石变斑晶是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形成的矿物,石榴石周围后成合晶反应边组合中的斜长石是石榴石减... 采用微区激光探针40Ar-39Ar定年方法, 对华北桑干地区高压基性麻粒岩中变质石榴石和斜长石直接进行了原位微区年代测定。石榴石变斑晶是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形成的矿物,石榴石周围后成合晶反应边组合中的斜长石是石榴石减压分解的产物。石榴石斑晶的40Ar-39Ar等时线年龄为2510 Ma, 证明高压变质作用发生在太古宙末。斜长石40Ar-39Ar等时线年龄为1968Ma, 代表石榴石在中压麻粒岩相条件下分解的时代。它们之间年龄相差大于500Ma, 说明高压麻粒岩可能没有经历近等温减压的PT轨迹。后成合晶组合很可能代表中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叠加。这一结果对探讨华北克拉通桑干地区早期地壳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粒岩 石榴石 斜长石 氩40-氩39 等时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怀安-大同一带基性麻粒岩变质反应序列与水活度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福来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7-43,共17页
晋冀蒙三省交界的怀安-大同一带基性麻粒岩有保存完好的变质反应结构。依据岩相学特征,可在基性麻粒岩中区分出四个世代的矿物组合:①峰前阶段(M1)以包裹在石榴石或紫苏辉石中的Hb+Pl±Qz、Cpx+Hb+Pl±... 晋冀蒙三省交界的怀安-大同一带基性麻粒岩有保存完好的变质反应结构。依据岩相学特征,可在基性麻粒岩中区分出四个世代的矿物组合:①峰前阶段(M1)以包裹在石榴石或紫苏辉石中的Hb+Pl±Qz、Cpx+Hb+Pl±Qz组合为代表,T为600℃~700℃,P为0.70~0.82GPa,相应的aH2O值为0.50~0.62;②峰期阶段(M2)以三联点结构的基质矿物为特征,组合为Opx+Cpx+Hb+Pl±Qz、Gt+Opx+Cpx+Hb+Pl±Qz,T为750℃~850℃,P为0.84~1.05GPa,相应的水活度降至0.39~0.52;③峰后近等温减压阶段(M3)以石榴石普遍转变为Opx+Pl±Mt及角闪石转变为Opx+Cpx后成合晶为特征,T为700℃~780℃,P为0.50~0.70GPa,相应的aH2O值降至0.08~0.11;④至降温阶段(M4),以无水矿物石榴石、辉石退变为Hb+Pl组合为代表,T为530℃~630℃,P为0.30~0.42GPa,aH2O值再次升至0.37~0.40。研究表明,矿物组合演化和所发生的(脱水)变质反应不仅受PT条件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粒岩 变质反应序列 水活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固阳朱拉沟基性麻粒岩T-P轨迹 被引量:5
15
作者 梅华林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1年第2期133-143,126,共12页
本文通过对内蒙古朱拉沟基性麻粒岩的岩石学、矿物学及温度、压力等研究,建立了基性麻粒岩形成所经历的P-T轨迹,解释了基性麻粒岩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
关键词 麻粒岩 P-T轨迹 内蒙古 朱拉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东南缘安南坝地区镁铁质麻粒岩的成因--来自地球化学及Sr-Nd-Pb同位素的制约 被引量:2
16
作者 辜平阳 徐学义 +5 位作者 何世平 陈锐明 庄玉军 赵慧博 查方勇 郭亚鹏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11-823,共13页
甘肃阿克塞县安南坝地区镁铁质麻粒岩呈脉状、透镜状赋存于新太古代米兰岩群和TTG片麻岩中。岩石主要由斜长石(Pl)+斜方辉石(Opx)+单斜辉石(Cpx)+角闪石(Amp)+磁铁矿(Mt)等组成。安南坝镁铁质麻粒岩中Ti、P、Nb、Ta、Th、Hf、Sr及REE等... 甘肃阿克塞县安南坝地区镁铁质麻粒岩呈脉状、透镜状赋存于新太古代米兰岩群和TTG片麻岩中。岩石主要由斜长石(Pl)+斜方辉石(Opx)+单斜辉石(Cpx)+角闪石(Amp)+磁铁矿(Mt)等组成。安南坝镁铁质麻粒岩中Ti、P、Nb、Ta、Th、Hf、Sr及REE等元素与Zr相关性较好,表明其在变质作用过程中保持基本稳定。地球化学数据显示其原岩属于拉斑玄武质岩系列,Si O_2、Ti O_2、Al_2O_3、P_2O_5含量相对较低,Ca O、Mg O含量相对较高。Mg~#值为41.52~43.09,低于原生玄武质岩石的Mg~#值,Fe_2O_3~T、Mg O、Ca O与Si O_2含量呈负相关性,指示原岩岩浆演化过程中可能发生了辉石、角闪石等镁铁质矿物的分异结晶作用。镁铁质麻粒岩∑REE较低,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元素弱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平坦的右倾型,Eu异常不明显(Eu/Eu~*=0.91~1.01)。岩石富集Rb、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Zr、Ti等高场强元素,具有显生宙典型岛弧玄武质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Sr、Nd、Pb同位素组成显示镁铁质麻粒岩原岩源自富集地幔,并受到一定程度的地壳物质混染。构造环境分析表明安南坝镁铁质麻粒岩原岩形成于与俯冲有关的岛弧环境。在俯冲作用机制下,俯冲板片流体交代使地幔楔发生富集,形成富集地幔,随着(弧后)伸展作用的加强,进一步诱发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形成镁铁质岩浆,最终岩浆就位形成辉长岩或辉绿岩脉,后期在麻粒岩相变质作用条件下变质为镁铁质麻粒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铁质麻粒岩 地球化学 SR-ND-PB同位素 安南坝地区 塔里木东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怀安县西洋河地区高压基性麻粒岩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
17
作者 侯红星 张蜀冀 +2 位作者 胡新茁 张中跃 邵兴坤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40-254,共15页
华北中北部出露的高压麻粒岩对研究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古元古代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对怀安县西洋河地区怀安杂岩中新发现的高压基性麻粒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变质作用及锆石U-Pb同位素年龄研究和讨论,确定研究区高压... 华北中北部出露的高压麻粒岩对研究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古元古代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对怀安县西洋河地区怀安杂岩中新发现的高压基性麻粒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变质作用及锆石U-Pb同位素年龄研究和讨论,确定研究区高压基性麻粒岩原岩为基性岩浆源(辉长岩或玄武岩),具有MORB型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形成年龄早于2162 Ma;岩石主要经历了峰期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和后期退变质作用的改造;峰期平均变质年龄为1925 Ma,后期退变质年龄为1865 Ma;反映了新太古代-古元古代碰撞造山过程,为研究华北克拉通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高压基性麻粒岩 同位素 地球化学 西洋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