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S油田特高含水期水淹规律及挖潜策略研究
1
作者 邓景夫 张俊廷 +2 位作者 吴晓慧 付永恒 张烈 《天然气与石油》 2025年第1期122-128,143,共8页
随着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水淹比例不断增大,剩余油更加分散,挖潜难度增大,因此开展特高含水期水淹规律及挖潜策略研究,对油田稳产及后续开发意义重大。在渤海S油田特高含水期的新钻调整井、测井、生产动态监测资料的基础上,剖析了油田... 随着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水淹比例不断增大,剩余油更加分散,挖潜难度增大,因此开展特高含水期水淹规律及挖潜策略研究,对油田稳产及后续开发意义重大。在渤海S油田特高含水期的新钻调整井、测井、生产动态监测资料的基础上,剖析了油田特高含水期平面及纵向的水淹类型及特征,总结了剩余油富集模式。结果表明,特高含水期砂体注采对应关系、储层质量差异、夹层、储层韵律及重力对剩余油的形成与分布具有直接的控制作用;在此基础上将水淹模式归纳为注采不完善型、合采被干扰型、顶部富集型、夹层控制富集型,并依据水淹模式,开展了水平井精细挖潜,矿场应用效果良好。研究成果对特高含水期油田精细挖潜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期 水淹规律 剩余油富集模式 水平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投影寻踪模型的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可采潜力评价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晨 冯其红 +2 位作者 何逸凡 张先敏 周文胜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7-144,共8页
影响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可采潜力的因素极其复杂,且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差异明显,常规方法多以剩余油饱和度或剩余油储量丰度等单一指标评价剩余油潜力,难以有效指导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挖潜。在充分考虑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可采潜力影响因... 影响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可采潜力的因素极其复杂,且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差异明显,常规方法多以剩余油饱和度或剩余油储量丰度等单一指标评价剩余油潜力,难以有效指导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挖潜。在充分考虑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可采潜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综合表征储层非均质性、剩余油可采储量规模、水淹状况以及油水分流能力的差异,构建了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可采潜力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并考虑不同指标对剩余油可采潜力控制程度的差异,将加速遗传算法与投影寻踪模型相结合来确定各评价指标的客观权重,从而构建了剩余油可采潜力指数,形成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可采潜力量化评价新方法。以渤海Q油田南区主力产层NmIL砂体为例,开展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可采潜力量化评价,结果表明,新方法可综合表征不同区域位置的储层物性、可采储量丰度和油水分流能力对剩余油可采潜力的影响,实现了主力产层NmIL砂体剩余油可采潜力分布的差异化定量评价,优势可采潜力区域刻画明显,将其作为NmIL砂体下一步井网加密调整潜力区域,以精准指导加密水平井的部署,为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挖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分析方法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期 剩余油 可采潜力指数 投影寻踪 优势潜力丰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水原油在不同管材中的低温集输特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叶文婷 张江江 +5 位作者 徐沛扬 苗嘉旭 庄明璋 何利民 吕宇玲 杨东海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7-44,共8页
目前,我国大部分油田已进入高含水期,采出液的流动特性发生变化,使降低集输温度成为可能。然而,关于管道材质对低温集输特性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利用现场实验装置对钢管与玻璃钢管中高含水原油低温集输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目前,我国大部分油田已进入高含水期,采出液的流动特性发生变化,使降低集输温度成为可能。然而,关于管道材质对低温集输特性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利用现场实验装置对钢管与玻璃钢管中高含水原油低温集输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管线降低掺水量之后,井口回压上升,实验管道末点的油温缓慢下降;不同掺水量下井口回压上升过程不同,高掺水量下更容易实现低温集输;当掺水量相同时,玻璃钢管的黏壁温度低于钢管的黏壁温度,玻璃钢管低温集输的最低掺水量低于相同情况下钢管的掺水量。对黏壁温度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到了不同管材的黏壁温度计算模型,计算结果准确度较高,对高含水期油田实际生产中低温集输的可行性判断及其安全运行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管流 低温集输 高含水期 现场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陆相砂岩油田高含水期整体加密调整技术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庆红 张章 李廷礼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9-130,共12页
渤海在生产陆相砂岩油田探明原油地质储量占渤海总探明原油地质储量超80%,目前主力油田均已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受海上平台丛式井网开发方式制约,持续稳产难度加大。为进一步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提高油田采收率,近10多年来攻关形成了油藏... 渤海在生产陆相砂岩油田探明原油地质储量占渤海总探明原油地质储量超80%,目前主力油田均已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受海上平台丛式井网开发方式制约,持续稳产难度加大。为进一步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提高油田采收率,近10多年来攻关形成了油藏精细描述、剩余油定量评价、注采井网加密调整、纵向注采细分等4项整体加密调整关键技术,建立了两种海上陆相砂岩稠油油田立体井网开发模式,应用于绥中36-1、秦皇岛32-6等20多个在生产油田整体加密调整,共实施开发井超过1000口,主力油田采油速度提高1.5倍以上、采收率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本文系统总结了渤海油田高含水期整体加密调整关键技术和实践认识,并对今后特高含水期开发技术发展进行了展望,对推动海上油田中长期持续稳产和高效开发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油田 高含水期 加密调整 水平井 开发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B油田特高含水期油井单管深埋冷输边界条件研究与应用
5
作者 杨茗竹 《石油石化节能与计量》 CAS 2024年第5期30-35,共6页
为了简化集输工艺和降低运行成本,对特高含水期油井单管深埋冷输边界条件进行研究,通过建立单管深埋冷输工艺模型,明确了单管深埋冷输工艺边界条件的计算方法,该方法可指导单管深埋冷输的应用范围。并在XB油田31口采油井开展了现场试验... 为了简化集输工艺和降低运行成本,对特高含水期油井单管深埋冷输边界条件进行研究,通过建立单管深埋冷输工艺模型,明确了单管深埋冷输工艺边界条件的计算方法,该方法可指导单管深埋冷输的应用范围。并在XB油田31口采油井开展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单管深埋冷输工艺适合于现场应用,应用后可有效节约电能及天然气消耗,年节电量11.12×10^(4)kWh,年节气量24.40×10^(4)m^(3),年节约管道维护费用49.6万元,可促进油田绿色低碳高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管深埋冷输 高含水期 边界条件 模型修正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渗油藏特高含水期深部调驱实践与认识
6
作者 戴志鹏 马惠 +1 位作者 毛超琪 钱志鸿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24年第5期15-19,共5页
针对江苏油田典型特高含水油藏G6区块,结合当前开发现状及中低渗储层特征,选择分散型堵剂进行深部调驱试验,从注入粒径、注入浓度和注入体积等工艺参数对调驱工艺进行优化,现场应用2个井组。结果显示:由于长期水驱形成高渗条带与大孔道... 针对江苏油田典型特高含水油藏G6区块,结合当前开发现状及中低渗储层特征,选择分散型堵剂进行深部调驱试验,从注入粒径、注入浓度和注入体积等工艺参数对调驱工艺进行优化,现场应用2个井组。结果显示:由于长期水驱形成高渗条带与大孔道,柔性颗粒调驱剂的粒径选择不应依赖原始孔喉尺寸,应在调驱过程中根据注入压力和油井响应及时调整,添加超大颗粒或连续相高强度堵剂转向段塞,封堵高渗水窜通道;树立整体调驱理念,可有效避免注水井组互相干扰,扩大井区波及体积,达到整体降水增油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期 中低渗油藏 深部调驱 分散型调驱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Q油田底水油藏有效注水及加密调整
7
作者 章威 李功 +2 位作者 王美楠 张运来 阳晓燕 《复杂油气藏》 2024年第4期449-454,共6页
渤海Q油田属于典型的河流相沉积,底水油藏占该油田储量的40%左右,目前综合含水94%,处于特高含水阶段。开发过程中面临储层结构复杂、注水效果差、挖潜难度大等难题,急需开展特高含水期底水油藏精细注水及调整挖潜技术研究。针对以A区为... 渤海Q油田属于典型的河流相沉积,底水油藏占该油田储量的40%左右,目前综合含水94%,处于特高含水阶段。开发过程中面临储层结构复杂、注水效果差、挖潜难度大等难题,急需开展特高含水期底水油藏精细注水及调整挖潜技术研究。针对以A区为代表的夹层发育底水油藏,基于储层结构精细解剖,利用油藏工程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纵向上注水井依托夹层实施层内分段注水,有效解决了底水油藏注水难题。针对以B区为代表的无夹层刚性底水油藏,利用高精度油藏数值模型,研究了水驱波及体积变化规律,形成了水平井井间波及系数图版,提出了水平井布井界限参数。研究成果应用于渤海Q油田底水油藏后,实现了底水油藏连续稳产6 a,A区自然递减率由35%下降至18%,B区主力砂体采收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开发效果显著提升,为类似底水油藏特高含水期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水油藏 特高含水期 精细注水 调整挖潜 波及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发技术的进步与展望 被引量:45
8
作者 王凤兰 沙宗伦 +2 位作者 罗庆 赵云飞 张继风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1-58,共8页
全面回顾了大庆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发技术的创新发展历程,系统总结了特高含水期储层精细描述、剩余油精细描述、长垣水驱开发调整、长垣外围油田开发、复杂断块油藏开发、聚合物驱、三元复合驱和难采储量有效动用等油田开发技术。在客观... 全面回顾了大庆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发技术的创新发展历程,系统总结了特高含水期储层精细描述、剩余油精细描述、长垣水驱开发调整、长垣外围油田开发、复杂断块油藏开发、聚合物驱、三元复合驱和难采储量有效动用等油田开发技术。在客观分析大庆油田振兴发展需求和特高含水后期面临矛盾问题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油田开发技术现状,指明了油田开发核心技术主攻方向。围绕探索建立新一代提高采收率核心技术体系,对特高含水后期油气开发战略、油藏精细描述、长垣水驱精准开发、大幅度提高采收率和外围油田开发调整等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油田 特高含水期 开发技术 进步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水期油井出砂预测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6
9
作者 郭云民 李健康 +2 位作者 崔洁 曲兆选 田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8-61,共4页
对取心井测井数据和岩心三轴试验岩石强度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油层砂岩强度与声波时差、井深的回归关系式。以岩石破坏准则为基础,采用岩石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了射孔完井临界出砂预测模型。通过孔道出砂预测模型的计算,得到了油井... 对取心井测井数据和岩心三轴试验岩石强度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油层砂岩强度与声波时差、井深的回归关系式。以岩石破坏准则为基础,采用岩石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了射孔完井临界出砂预测模型。通过孔道出砂预测模型的计算,得到了油井出砂时的临界生产压差和临界产量。该模型预测的结果可用于判断新井投产出砂和目前生产层位出砂的状况。对胜坨油田3口不同区块的生产井进行了计算,预测准确率大于82%,计算结果对该油田高含水开发后期开发方案的设计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模型 油井出砂 高含水期 高含水开发后期 应用 临界生产压差 岩石强度 三轴试验 测井数据 声波时差 破坏准则 岩石力学 射孔完井 临界产量 模型预测 胜坨油田 开发方案 计算结果 关系式 生产井 准确率 岩心 取心 油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含水期水驱油效率计算新方法 被引量:24
10
作者 王华 邴绍献 +3 位作者 张海燕 颜子 安永生 孙志刚 《断块油气田》 CAS 2013年第2期201-203,共3页
特高含水期是油田开发的重要阶段,水驱油效率研究在该阶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水驱油效率计算是以油水相渗比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为理论基础的,传统方法认为该关系呈线性,而矿场实践表明,这种关系仅适用于中—高含水阶段,在特高含水阶... 特高含水期是油田开发的重要阶段,水驱油效率研究在该阶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水驱油效率计算是以油水相渗比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为理论基础的,传统方法认为该关系呈线性,而矿场实践表明,这种关系仅适用于中—高含水阶段,在特高含水阶段则表现为非线性;因此,文中在深入研究相渗曲线特征的基础上,对油水相渗比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表达式进行修正,并以修正公式为基础,重新推导出新的适用于特高含水期的驱油效率计算公式。实践证明,该公式符合特高含水期的开发规律,能满足油田实际生产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期 直线关系 相渗曲线 驱油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水期油藏剩余油潜力定量化表征新方法 被引量:30
11
作者 耿站立 姜汉桥 +2 位作者 陈民锋 孙梦茹 曾玉祥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0-102,共3页
高含水期油藏与中低含水期油藏相比,剩余油的分布发生了显著变化,呈现高度分散、局部富集的特点,常规的剩余油潜力分布定量化表征方法在高含水期不再适用。考虑到剩余油分流能力与含水饱和度之间显著的非线性关系,提出了适用于高含... 高含水期油藏与中低含水期油藏相比,剩余油的分布发生了显著变化,呈现高度分散、局部富集的特点,常规的剩余油潜力分布定量化表征方法在高含水期不再适用。考虑到剩余油分流能力与含水饱和度之间显著的非线性关系,提出了适用于高含水期油藏剩余油潜力分布定量化表征的新概念——优势潜力丰度。分析了胜坨油田坨七断块顶部油藏沙二段8—10砂层组高含水期剩余油优势潜力分布规律,在剩余油可采储量丰度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不同部位的优势潜力丰度最大相差达10倍,有效地突出了剩余油优势潜力部位,明确了剩余油的挖潜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期 剩余油 分流能力 相对渗透率 优势潜力丰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坨油田二区油井出砂规律及治理措施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春光 任延鹏 +3 位作者 李芳 于冬梅 刘志军 唐景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4-66,共3页
为了有效治理胜坨油田二区油井出砂日趋严重的状况,对沉积环境、地层压力、采液强度、生产时间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胜二区油井的出砂规律。在此基础上实施了提高地层压力和化学防砂挡砂工艺,使胜二区地层能量逐步上升,注采比达到0.97,... 为了有效治理胜坨油田二区油井出砂日趋严重的状况,对沉积环境、地层压力、采液强度、生产时间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胜二区油井的出砂规律。在此基础上实施了提高地层压力和化学防砂挡砂工艺,使胜二区地层能量逐步上升,注采比达到0.97,采液强度下降3.3t/m。同时对各种稳定剂、抑砂剂的适应性进行了评价,使油井的平均含砂量下降0.2‰,有效延长了油井免修期,减少了出砂对油田开发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砂规律 胜坨油田 治理措施 地层压力 采液强度 油井出砂 沉积环境 统计分析 生产时间 化学防砂 地层能量 油田开发 注采比 稳定剂 适应性 含砂量 免修期 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注采无效循环识别方法 被引量:25
13
作者 黄修平 黄伏生 +1 位作者 卢双舫 方亮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6-78,82,共4页
利用精细地质研究成果并借助各种动静态资料,对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注采无效循环状况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搞清了特高含水期储层内无效循环的形成条件、分布状况和特征参数的变化规律,形成了一套判别油层内注采无效循环通道的技术方法。
关键词 喇嘛甸油田 特高含水期 无效循环 识别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陆相砂岩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发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87
14
作者 王玉普 刘义坤 邓庆军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131,共9页
在调研我国陆相砂岩油田开发现状的基础上,从中高渗透油田、低渗透油田及断块油田角度出发,总结并归纳不同类型油田面临的开发现状,制定有效开发战略对策.结果表明:中高渗透油田开发应立足于井网加密与三次采油相结合;低渗透油田应以CO... 在调研我国陆相砂岩油田开发现状的基础上,从中高渗透油田、低渗透油田及断块油田角度出发,总结并归纳不同类型油田面临的开发现状,制定有效开发战略对策.结果表明:中高渗透油田开发应立足于井网加密与三次采油相结合;低渗透油田应以CO2驱油,辅助微生物驱油的开发对策;断块油田应开展气驱、微生物驱和热采研究与试验的战略对策.该研究成果对中国陆相砂岩油田特高含水期的有效开发具有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砂岩油田 特高含水期 开发对策 三次采油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中高含水油井增产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6
15
作者 达引朋 任雁鹏 +3 位作者 王玉功 郭亮 赵倩云 蒋文学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52-56,共5页
长庆油田储层属于典型的低渗透,需要注水进行开发,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部分区块进入开发中后期,油井含水不断上升,给油井增产改造带来了很大困难。通过对长庆低渗透储层特征、开发现状、见水原因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室内研究,形成了注水... 长庆油田储层属于典型的低渗透,需要注水进行开发,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部分区块进入开发中后期,油井含水不断上升,给油井增产改造带来了很大困难。通过对长庆低渗透储层特征、开发现状、见水原因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室内研究,形成了注水井深部调剖、油井堵水、堵水压裂、裂缝深部暂堵酸化等中高含水油井增产技术。目前在现场应用61口井,取得了较好的措施效果,为长庆油田低渗透储层中高含水油井提高单井量进行了有力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中高含水期 裂缝 提高单井产量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韵律厚油层剩余油富集区水平井段优化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延忠 陈德坡 +2 位作者 刘志宏 贾俊山 李琴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5年第3期42-44,108,共4页
水平井技术是挖潜特高含水期正韵律厚油层顶部剩余油富集区最为有效的方法。在影响水平井开发效果的多种因素中,水平井段长度是水平井设计的重要参数,直接影响水平井的开发水平。本文以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74小层为例,建立相似油田概念模... 水平井技术是挖潜特高含水期正韵律厚油层顶部剩余油富集区最为有效的方法。在影响水平井开发效果的多种因素中,水平井段长度是水平井设计的重要参数,直接影响水平井的开发水平。本文以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74小层为例,建立相似油田概念模型,利用精细油藏数值模拟,研究不同水平井段长度和无因次水平井段长度下的整个油藏水平井开发效果,研究成果为同类型油藏剩余油富集区的水平井挖潜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期 正韵律 厚油层 剩余油 水平井 数值模拟 胜坨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阶段流动单元模型的建立及剩余油预测——以别古庄油田京11断块为例 被引量:14
17
作者 彭仕宓 周恒涛 +2 位作者 李海燕 张文胜 胡海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6-221,251,共7页
针对别古庄油田京11断块已经进入高含水期、产量递减较快、储集层非均质性严重的开发现状,以取心井岩心分析资料为基础,优选了与储集层岩性、物性及渗流特征相关的宏观、微观参数,应用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储集层划分为4... 针对别古庄油田京11断块已经进入高含水期、产量递减较快、储集层非均质性严重的开发现状,以取心井岩心分析资料为基础,优选了与储集层岩性、物性及渗流特征相关的宏观、微观参数,应用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储集层划分为4类流动单元。在此基础上,根据各开发时期油田的含水特征,分3个开发阶段(开发初期、中期、后期),选用截断高斯模拟方法,建立了不同含水期流动单元的三维模型,研究了注水开发过程中流动单元的变化,并结合开发后期剩余油饱和度的计算对剩余油分布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在不同开发阶段,剩余油分布与储集层流动单元类型关系密切,在开发后期,工区3、4类流动单元储集层是剩余油分布的相对富集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11断块 高含水期 流动单元 流动分层指数 剩余油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水期射孔井出砂预测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兆敏 林日亿 +5 位作者 王渊 王德新 袁谋 高国强 李健康 赵磊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8-61,65,共5页
对取心井测井数据和岩心三轴试验岩石强度数据进行了分析 ,得到了油层砂岩强度与声波时差和井深的回归关系式 ,这一关系式可用于胜坨油田及其周边油区岩石强度的计算。以岩石破坏准则为基础 ,运用岩石力学理论和分析方法 ,考虑到射孔孔... 对取心井测井数据和岩心三轴试验岩石强度数据进行了分析 ,得到了油层砂岩强度与声波时差和井深的回归关系式 ,这一关系式可用于胜坨油田及其周边油区岩石强度的计算。以岩石破坏准则为基础 ,运用岩石力学理论和分析方法 ,考虑到射孔孔眼周围岩石应力场对孔道稳定性的影响 ,建立了射孔完井临界出砂预测模型。预测结果表明 ,油层砂岩岩石强度是影响油井出砂的重要因素 ;弱胶结岩石在较低的流速下会有出砂现象 ,而胶结强度高的砂岩在较高的流速下也不容易出砂。胜坨油田高含水期出砂与含水量上升有密切关系 ,这主要是因为含水量上升破坏了产层胶结结构 ,降低了岩石强度。利用孔道出砂预测模型进行计算 ,得到了预防出砂的临界生产压差和临界产量。该模型预测的结果可用于 :①判断新井投产、老井补孔等新投产层位的出砂 ,并根据预测结果确定合理的防砂措施 ,优化生产参数 ;②判断目前生产层位出砂状况 ,确定多层生产井的出砂层位 ,调整生产参数及控制地层出砂程度。对胜坨油田 3个不同区块的生产井进行了计算 ,其计算结果对该油田高含水期开发方案的设计有指导作用。目前该方法已在胜坨油田现场应用 12 2井次 ,出砂预测的准确率大于 8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期 射孔井 出砂 预测模型 建模 应用 胜坨油田 油层 岩石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喇嘛甸油田剩余油挖潜方法 被引量:27
19
作者 韩伟东 黄伏生 +1 位作者 艾颖 兰爱萍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2年第3期41-43,共3页
针对陆相砂岩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发阶段剩余油分布零散复杂的状况 ,从沉积学理论入手 ,对萨、葡储层进行精细解剖 ,揭示了储层沉积模式及非均质特点 ,从成因上分析特高含水期萨、葡储层剩余油分布特点。喇嘛甸油田萨、葡储层的剩余油一般... 针对陆相砂岩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发阶段剩余油分布零散复杂的状况 ,从沉积学理论入手 ,对萨、葡储层进行精细解剖 ,揭示了储层沉积模式及非均质特点 ,从成因上分析特高含水期萨、葡储层剩余油分布特点。喇嘛甸油田萨、葡储层的剩余油一般富集在点坝砂体顶部、边部 ,主要条件是注采方向与渗流方向不一致 ,而其他类型砂体形成富集剩余油的主要原因是砂体物性变差、注采不完善、滞留区未射孔及井网控制不住等类型 ,措施调整方案实施后 ,取得了良好的挖潜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期 沉积模式 剩余油 挖潜方法 非均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排液研究及矿场应用 被引量:23
20
作者 王国民 高江取 +1 位作者 胡心玲 张佳悦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4年第4期78-80,85,共4页
放大生产压差提液是油田中后期稳产的一项重要增产措施 ,同时油井提液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的增产挖潜手段 ,贯穿于油田开发的各个阶段。注水开发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开采后 ,进一步强化油田开发过程是提高注水油田开发效果的重要途径。其... 放大生产压差提液是油田中后期稳产的一项重要增产措施 ,同时油井提液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的增产挖潜手段 ,贯穿于油田开发的各个阶段。注水开发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开采后 ,进一步强化油田开发过程是提高注水油田开发效果的重要途径。其中放大生产压差、提高油田排液量是强化开采过程的主要方法。八面河油田采用了这一方法来延长油田稳产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期 放大生产压差提液 八面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