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汽轮机喷嘴固粒冲蚀模化试验系统及测试方法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顺森 刘观伟 +3 位作者 毛靖儒 郭辉 马迅 丰镇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3-108,共6页
基于相似模化理论,并结合数值模拟结果自行设计研制出超超临界、超临界、亚临界3种汽轮机调节级喷嘴蒸汽参数范围的高温高速气固两相流模化试验系统,为研究叶片材料抗固粒冲蚀特性和粒子运动行为规律提供必需的试验条件。为人工生成... 基于相似模化理论,并结合数值模拟结果自行设计研制出超超临界、超临界、亚临界3种汽轮机调节级喷嘴蒸汽参数范围的高温高速气固两相流模化试验系统,为研究叶片材料抗固粒冲蚀特性和粒子运动行为规律提供必需的试验条件。为人工生成上述条件下的气固两相流,还研制出一种可调性宽、稳定性良好的固体颗粒加料系统,并对影响加料量脉动因素及其抑制方法进行了专题研究;利用PIV技术并经过多次尝试获得温度在650℃以下、粒子尺寸为2—150μm范围、颗粒群速度为150~500m/s的速度矢量场及其运动行为特征;借助快速响应的电子秤并结合取样、调节和控制等多路辅助子系统解决了颗粒加料量的静态和瞬态测量难题;为说明本模化试验系统的主要功能和关键参数的测试方法,文中还给出2个试验研究实例及其典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机喷嘴 固体颗粒冲蚀 高温高速 气固两相流 试验和测试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直流电压测量装置内部温度分布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冯建华 王珊 +4 位作者 赵力楠 陈冰 曾林翠 马洪义 雷鹏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1-45,共5页
特高压直流电压测量装置测量精度与温度变化有较大的关系。要保证运行装置在温度范围内满足测量精度要求,开展装置内部温度分布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文中首先对装置进行了动态流场分析、建立了流场模型,通过分析模型计算得到不同环境温度... 特高压直流电压测量装置测量精度与温度变化有较大的关系。要保证运行装置在温度范围内满足测量精度要求,开展装置内部温度分布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文中首先对装置进行了动态流场分析、建立了流场模型,通过分析模型计算得到不同环境温度下装置的内部温度分布,通过试验,直接测量装置额定电压运行时的内部温升,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文中对研究方法给出了较为详细的阐述,通过研究装置的内部温度分布可知装置运行时的温度范围,在设计制造装置时可以更有针对性地选取适用的电阻器件,以满足装置测量精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 测量装置 流场模型 温度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钙对燃煤过程颗粒汞生成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高正阳 周黎明 +3 位作者 殷立宝 钟俊 于航 郑双清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54-959,989,共7页
在高温煤粉携带炉上进行了2种煤添加CaO和CaCl2的燃烧试验,采集各燃烧条件下的飞灰样品进行Hg质量分数测定,并对飞灰进行了能谱(EDS)与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表明:添加CaO能使Hgp含量增加,添加CaCl2促进Hgp的生成效果比添加CaO显著;当... 在高温煤粉携带炉上进行了2种煤添加CaO和CaCl2的燃烧试验,采集各燃烧条件下的飞灰样品进行Hg质量分数测定,并对飞灰进行了能谱(EDS)与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表明:添加CaO能使Hgp含量增加,添加CaCl2促进Hgp的生成效果比添加CaO显著;当CaCl2的添加率为3%时,Hgp比率最大,且灰中的Cl占总投入Cl的质量分数也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燃烧 高温煤粉携带炉 颗粒Hg 钙添加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大功率电机转子通风孔散热效率优化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熊万里 徐光帅 +1 位作者 吕浪 蒋旭光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35-740,共6页
采用将转子与冷却气体流场实行分离的传统分析方法难以反映转子与冷却气流的热耦合作用,难以实现转子散热效率优化。提出基于流固耦合的高速大功率电机转子系统动态传热特性的分析方法,建立转子系统的流固耦合传热模型。利用建立的模型... 采用将转子与冷却气体流场实行分离的传统分析方法难以反映转子与冷却气流的热耦合作用,难以实现转子散热效率优化。提出基于流固耦合的高速大功率电机转子系统动态传热特性的分析方法,建立转子系统的流固耦合传热模型。利用建立的模型研究转速、冷却气流入口压力和速度,以及转子冷却孔分布、孔径和轴心距对转子温度场和散热效率的影响规律,提出了优化散热效率的具体途径。结果证明了所提出的计算方法和优化散热效率的具体措施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大功率电机 温度场 流固耦合 优化 CF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橡胶基防热涂层动态烧蚀行为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严旭 王洪波 +3 位作者 范新中 张浩 单亦姣 贺晨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17-623,共7页
针对两种典型硅橡胶基防热涂层开展高温燃气流烧蚀实验,通过对烧蚀后涂层的宏观及微观形貌分析,探讨了其防隔热机理及烧蚀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烧蚀后两种涂层均存在液态层、陶瓷层、热解层以及原始层;烧蚀过程中甲基苯基硅橡胶涂层主要... 针对两种典型硅橡胶基防热涂层开展高温燃气流烧蚀实验,通过对烧蚀后涂层的宏观及微观形貌分析,探讨了其防隔热机理及烧蚀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烧蚀后两种涂层均存在液态层、陶瓷层、热解层以及原始层;烧蚀过程中甲基苯基硅橡胶涂层主要发生主链"回咬"成环反应,导致树脂基体交联密度降低,力学性能下降,涂层外表面发生开裂,甲基乙烯基硅橡胶涂层则主要发生侧基交联反应,使树脂基体交联密度上升,促进涂层发生陶瓷化转变;热辐射、热容吸热、热解反应吸热以及热阻塞效应为四种主要的热耗散机制,质量损失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反应气体释放以及气动剪切力导致的机械剥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橡胶基涂层 高温燃气流烧蚀试验 热防护机理 烧蚀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钢高温流变应力模型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赵泽波 臧勇 +1 位作者 王婷婷 周昊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49-1154,共6页
建立简洁、包含动态再结晶信息、具有普遍性的碳钢高温流变应力模型,分析应力-应变曲线的可能形态,提出了模型必须满足的基本条件.从基本条件入手,结合现有研究成果,通过数学推导,提出了包含动态再结晶信息的碳钢高温流变应力模型,实现... 建立简洁、包含动态再结晶信息、具有普遍性的碳钢高温流变应力模型,分析应力-应变曲线的可能形态,提出了模型必须满足的基本条件.从基本条件入手,结合现有研究成果,通过数学推导,提出了包含动态再结晶信息的碳钢高温流变应力模型,实现了从数学和物理上对应力-应变曲线的描述.利用Gleeble-1500实验机对Q235B进行单道次压缩实验,通过实验数据的非线性拟合构建了Q235B对应的流变应力模型.应用结果表明:模型能很好地描述Q235B的高温力学行为,合理且准确,为高温流变应力模型的建立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钢 高温流变应力模型 单道次压缩实验 动态再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涡轮发动机预旋供气系统温降和压比特性 被引量:2
7
作者 柴军生 屠杰 +2 位作者 马佳乐 林阿强 刘高文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39-1146,共8页
为研究涡轮发动机预旋供气系统内复杂流动换热问题,本文采用模化方法,基于保证相同流动马赫数和转子马赫数的相似准则,确定发动机原型和实验模型具有高度相似性,开展了高转速预旋供气系统的实验研究。在满足供气流量和供气压力条件下,... 为研究涡轮发动机预旋供气系统内复杂流动换热问题,本文采用模化方法,基于保证相同流动马赫数和转子马赫数的相似准则,确定发动机原型和实验模型具有高度相似性,开展了高转速预旋供气系统的实验研究。在满足供气流量和供气压力条件下,揭示流动马赫数和转子马赫数对系统温降和压力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涡轮盘转速4800~9207 r/min和流量比0.45~0.72的实验工况范围内,系统压比和温比随流量比的增加而增加;预旋喷嘴流量系数增加,系统温降增加。实验条件下,系统温降最高达到23 K。随着转子马赫数的增加,系统压比和温降基本不变,预旋喷嘴流量系数不变,系统温降先增大后减小。系统温降主要由喷嘴温降决定,在不改变转子结构的前提下,优化预旋喷嘴可有效提高系统温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旋供气系统 高转速实验 相似准则 转子马赫数 流量比 温降 压比 预旋喷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区油田高含水期原油粘壁规律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田东恩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6-179,共4页
针对西区油田高含水期常温集输过程中原油会出现粘壁的情况,对高含水期不同含水率原油进行了石蜡杯实验和室内环道实验研究。通过改变流体流量、温度、含水率等因素,得到了粘壁厚度、粘壁速率与温度之间的变化规律。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 针对西区油田高含水期常温集输过程中原油会出现粘壁的情况,对高含水期不同含水率原油进行了石蜡杯实验和室内环道实验研究。通过改变流体流量、温度、含水率等因素,得到了粘壁厚度、粘壁速率与温度之间的变化规律。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公式拟合,得到了粘壁温度关系式。通过比较实验值和计算值发现,采用拟合公式计算西区油田粘壁温度所得结果误差小,可以较好的应用于实际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期 常温集输 环道实验 粘壁厚度 粘壁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