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n the Bonding Failure Mechanism of High Modulus Carbon Fiber Composites
1
作者 LIANG Yanmin ZU Qingming +5 位作者 LIANG Xuhao YE Zhoujun SHI Wenfeng LI Zongzhou DONG Bin JIANG Hao 《上海航天(中英文)》 CSCD 2022年第1期129-136,共8页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bonding failure mechanism of high modulus carbon fiber composite materials,the tensile experiment and finite element numerical simulation for single-lap and bevel-lap joints of unidirectional l...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bonding failure mechanism of high modulus carbon fiber composite materials,the tensile experiment and finite element numerical simulation for single-lap and bevel-lap joints of unidirectional laminates are carried out,and the stress distributions,the failure modes,and the damage contours are analyzed.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failure of the single-lap joint is that the stress concentration of the ply adjacent to the adhesive layer is serious owing to the modulus difference,and the stress cannot be effectively transmitted along the thickness direction of the laminate. When the tensile stress of the ply exceeds its ultimate strength in the loading process,the surface fiber will fail. Compared with the single-lap joint,the bevel-lap joint optimizes the stress transfer path along the thickness direction,allows each layer of the laminate to share the load,avoids the stress concentration of the surface layer,and improves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bevel-lap joint. The improved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bevellap joint is twice as much as that of the single-lap joint. The research in this paper provides a new idea for the subsequent study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dhesively bonded composite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modulus carbon fiber composite material single-lap joint bevel-lap joint failure mode numerical simulation stress concentration stress transf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分子模拟
2
作者 王瑜 陈苏芳 +1 位作者 张道洪 杨犁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7-208,共12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MD)模拟手段,研究了以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DGEBA)支链分子和六氢均三嗪超支化环氧树脂(HHTE1)超支化分子作为改性剂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预测了材料三维结构和支链的改变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二维平面材料的弹性... 采用分子动力学(MD)模拟手段,研究了以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DGEBA)支链分子和六氢均三嗪超支化环氧树脂(HHTE1)超支化分子作为改性剂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预测了材料三维结构和支链的改变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二维平面材料的弹性模量(E)、体积模量(K)、剪切模量(G)均大于一维线性结构材料的对应值(分别高出0.52%~1.61%、0.28%~1.04%、1.01%~2.89%);三维立体结构较二维平面结构材料的E、K、G分别减少1.52%~3.33%、1.05%~4.35%、2.30%~3.13%。与DGEBA支链相比,HHTE1支链交联改性材料的E、K、G均有明显提升(分别提升5.56%~11.90%,4.86%~10.86%、5.59%~10.74%)。本文构建的材料模型为晶体有序排列材料,研究其各向异性的力学性能发现,空间位阻与支链相互作用分别主导力学性能变化,其Ex、Ez、G(010)受支链作用和主链取向改变的影响,Ey、G(100)、G(001)受空间位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分子 环氧树脂 分子动力学模拟 力学性能 物化性质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汉麻秆纤维−氮化硼三维导热网络构建高导热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3
作者 李淼 赵俊博 +1 位作者 刘付 陈瑶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7-184,共8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碳化汉麻秆纤维构建三维导热网络,解决传统环氧树脂(EP)复合材料中氮化硼(BN)填料添加量高导致的力学性能下降、加工性降低和成本增加的问题,提升环氧树脂的导热性能。【方法】采用碳化汉麻秆纤维(C)作为基础骨架... 【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碳化汉麻秆纤维构建三维导热网络,解决传统环氧树脂(EP)复合材料中氮化硼(BN)填料添加量高导致的力学性能下降、加工性降低和成本增加的问题,提升环氧树脂的导热性能。【方法】采用碳化汉麻秆纤维(C)作为基础骨架,与氮化硼(BN)复合,利用二者协同增效作用构建高导热复合骨架,以环氧树脂(EP)为基体,制备BN-C/EP复合材料。通过表征材料的微观形貌、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及导热散热性能,研究其内部三维导热网络的形成机制和作用原理。【结果】(1)BN-C/EP复合材料中,碳化汉麻秆纤维相互交织并与改性后的BN协同作用,形成了丰富的三维热传导网络;其导热系数较EP提高了496%,每单位填料的导热系数提高了58.63%,有效降低了导热填料的添加量,从而降低了成本。(2)在跨面导热测试中,BN-C/EP复合材料的导热效率较EP提高了11.95%;在面内散热测试中,散热效率较EP提高了23.33%。这些结果表明,该材料在跨面导热和面内散热应用(如散热器)方面具有良好的潜力。(3)BN-C/EP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提高至68.7 MPa,较EP和BN/EP分别提高了2.08%和9.74%,满足作为热界面材料的使用条件。【结论】本研究利用高长径比的碳化汉麻秆纤维,成功构建了BN-C/EP复合材料的三维导热网络,显著提升了其导热性能。研究揭示了汉麻秆纤维在构建三维导热网络中的关键作用,其天然、环保、低成本的特性为复合材料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未来可进一步探索天然纤维与导热填料的协同作用机制,优化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开发更高性能、更绿色的复合材料,以满足工业对高效热管理材料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麻纤维 碳化 氮化硼(BN) 环氧树脂(EP) BN-C/EP复合材料 导热 散热 热界面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我国化工新材料科技与产业进展
4
作者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化工新材料是指在化学化工研发、制备和应用过程中,有新结构、新方法、新性能指标、新应用的化工材料,是国民经济基础性产业。近些年,我国化工新材料科技和产业发展速度较快,特别表现在储能材料、光电转换材料、光催化材料、电子材料、... 化工新材料是指在化学化工研发、制备和应用过程中,有新结构、新方法、新性能指标、新应用的化工材料,是国民经济基础性产业。近些年,我国化工新材料科技和产业发展速度较快,特别表现在储能材料、光电转换材料、光催化材料、电子材料、先进复合材料用树脂及高性能纤维材料、功能性涂料和粘合剂等方面,已在风电光电、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半导体封测等多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形成新质生产力。中国化工学会化工新材料专委会将每年组织学会专家学者编写当年的化工新材料的科技产业进展情况,发表在《化工新型材料》杂志上与广大读者见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新材料 储能材料 光电转换材料 光催化材料 电子材料 先进复合材料用树脂 高性能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用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力学与阻燃性能研究
5
作者 邓文超 岳书静 +3 位作者 张力 张灏 赵英男 张竞泽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5年第3期63-65,69,共4页
该研究通过热压罐工艺制备3种轨道交通用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对其拉伸、层间剪切等力学性能和防火阻燃性能进行测试,为材料的选择与优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3种复合材料的0°拉伸强度皆大于1900 MPa,层间剪切强度大于70 ... 该研究通过热压罐工艺制备3种轨道交通用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对其拉伸、层间剪切等力学性能和防火阻燃性能进行测试,为材料的选择与优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3种复合材料的0°拉伸强度皆大于1900 MPa,层间剪切强度大于70 MPa,关键力学性能优异,且阻燃等级皆达到EN45545-2:2020 R1 HL3,可满足轨道交通领域典型承力件和次承力件的力学性能及防火安全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环氧树脂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阻燃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修纤维增强聚合物加固层压单板木材力学性能
6
作者 张万芳 贾凯 傅鑫 《建筑技术》 2025年第6期754-757,共4页
本研究对由双层亚麻-玻璃混合纤维增强聚合物(HFRP)加固的层压单板木材(LVL)梁在弯曲荷载下的耐久性进行了试验调查(即荷载-挠度曲线、弯曲强度和刚度)。LVL-HFRP梁分别暴露在循环喷水-紫外线辐射的风化条件下1个月、2个月和3个月,使用... 本研究对由双层亚麻-玻璃混合纤维增强聚合物(HFRP)加固的层压单板木材(LVL)梁在弯曲荷载下的耐久性进行了试验调查(即荷载-挠度曲线、弯曲强度和刚度)。LVL-HFRP梁分别暴露在循环喷水-紫外线辐射的风化条件下1个月、2个月和3个月,使用了2种织物序列:亚麻纤维层是粘合在木材上的内层和玻璃纤维层是粘合在木材上的内层,进行了四点弯曲试验。试验表明:(1)暴露后,梁的荷载-挠度曲线表现出相对的延展性。在1个月的暴露期间,LVL-HFRP梁的弯曲强度迅速下降34.6%~40.0%。经过3个月暴露,弯曲强度总减少率为48.6%~51.3%。(2)在1个月的暴露后,LVL-HFRP梁的刚度下降了7.4%~12.4%。在2个月和3个月的暴露中,刚度与1个月暴露后的刚度相比没有明显的变化。(3)在暴露之前和之后,玻璃纤维层加固的LVL-HFRP梁与亚麻纤维层加固的LVL-HFRP梁相比总是显示出较低的弯曲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压单板木材 亚麻-玻璃混合纤维复合材料 环氧树脂 紫外线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纤维增强改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声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一冰 徐伟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24年第5期52-55,共4页
为验证麻纤维增强改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声学性能,探讨植物纤维改性材料制备某类乐器的可行性,以亚麻、黄麻、苎麻等麻纤维材料为例,制备了几种不同麻纤维增强改性环氧树脂材料,以增强改性环氧树脂材料代替木材制作打击乐器,采用自由... 为验证麻纤维增强改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声学性能,探讨植物纤维改性材料制备某类乐器的可行性,以亚麻、黄麻、苎麻等麻纤维材料为例,制备了几种不同麻纤维增强改性环氧树脂材料,以增强改性环氧树脂材料代替木材制作打击乐器,采用自由振动方法对打击乐器的声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黄麻、苎麻增强改性后的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声学性能各占优势,与一般的枫木相比力学性能更好,但综合声学性能尚无法达到天然枫木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纤维 增强改性环氧树脂 复合材料 声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塑性树脂增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璇蕊 郑婷 +2 位作者 王晓东 张晓红 乔英杰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8-818,共11页
为了解决环氧树脂固化导致严重脆弱,低韧性和恶劣的内冲击性缺点,在特定范围内限制适用的问题,本文通过整理近年来环氧树脂增韧的相关文献,研究了热塑性树脂的改性方法和改性后界面情况的进展,对聚砜、聚醚砜、聚醚醚酮、聚酰亚胺等热... 为了解决环氧树脂固化导致严重脆弱,低韧性和恶劣的内冲击性缺点,在特定范围内限制适用的问题,本文通过整理近年来环氧树脂增韧的相关文献,研究了热塑性树脂的改性方法和改性后界面情况的进展,对聚砜、聚醚砜、聚醚醚酮、聚酰亚胺等热塑性树脂增韧环氧树脂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热塑性树脂增韧环氧树脂的共混体系从均相状态到高交联结构的固定相形态,这种转变极大程度提高了材料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复合材料 增韧改性 热塑性树脂 聚醚醚酮 聚醚砜 聚氨酯 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树脂基导热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波 张乾 +2 位作者 邢晶凯 刘腾腾 张艳妮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9-24,31,共7页
目前提高环氧树脂导热系数的途径主要有两种,本征型和填充型,其中填充复合型以其较高的导热系数和复合稳定性等优点而被广泛使用和研究。主要介绍了填充型环氧树脂基导热复合材料的发展进程,简述了其导热机理,探讨了不同导热填料复合材... 目前提高环氧树脂导热系数的途径主要有两种,本征型和填充型,其中填充复合型以其较高的导热系数和复合稳定性等优点而被广泛使用和研究。主要介绍了填充型环氧树脂基导热复合材料的发展进程,简述了其导热机理,探讨了不同导热填料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并简述了其在电子封装、航天航空领域的主要应用,最后提出了导热材料现阶段仍需解决的问题,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导热填料 导热系数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增稠凝胶/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0
作者 刘鹏辉 刘忠平 +1 位作者 钟发春 宋谦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9-123,共5页
剪切增稠凝胶(STG)是近年来引起人们极大研究兴趣的一种剪切增稠材料,表现出冲击硬化效应。将STG与环氧树脂材料进行复合,获得一种强度更高的STG增强环氧树脂材料,一方面解决剪切增稠材料在实际过程中的冷流问题,另一方面通过高分子聚... 剪切增稠凝胶(STG)是近年来引起人们极大研究兴趣的一种剪切增稠材料,表现出冲击硬化效应。将STG与环氧树脂材料进行复合,获得一种强度更高的STG增强环氧树脂材料,一方面解决剪切增稠材料在实际过程中的冷流问题,另一方面通过高分子聚合物与剪切增稠凝胶材料的耦合作用,进一步改善环氧树脂的脆性以抗冲击防护性能。采用热分析表征样品的热稳定性;采用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对复合材料进行了多重拉伸速率的拉伸力学性能测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材料进行微观结构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增稠胶 环氧树脂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模量镁基材料实验和集成计算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李志强 帅川 +3 位作者 柳伟 侯华 张高龙 赵宇宏 《航空材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64,共22页
镁合金由于低密度、高比强度、高阻尼以及良好的导热性等突出优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但其低弹性模量限制了其在大型薄壁构件中的可靠应用。本文针对如何提高镁基材料模量性能的问题,简介影响合金模量的主要因素,比较相关计算模型... 镁合金由于低密度、高比强度、高阻尼以及良好的导热性等突出优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但其低弹性模量限制了其在大型薄壁构件中的可靠应用。本文针对如何提高镁基材料模量性能的问题,简介影响合金模量的主要因素,比较相关计算模型如等应力应变模型、混合定律、Halpin-Tsai模型以及两相复合材料模型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概括镁基材料模量性能研究的现状与进展,梳理镁基材料模量提升的两大途径以及性能提升机理。基于集成计算材料工程,提出了原子-晶格尺度类高模量铝合金开发和机器学习辅助优化实验设计的高强度高模量镁基材料集成开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镁基复合材料 高模量性能 集成计算材料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纤维表面改性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高飞 张凯强 +1 位作者 冯永国 李沛欣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70-574,共5页
天然植物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是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的一种绿色、低碳的环境友好型复合材料。植物纤维与环氧树脂基体之间的界面性能提升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本文主要综述了植物纤维增强环氧树脂界面改性研究进展。从物理改性、... 天然植物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是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的一种绿色、低碳的环境友好型复合材料。植物纤维与环氧树脂基体之间的界面性能提升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本文主要综述了植物纤维增强环氧树脂界面改性研究进展。从物理改性、化学改性以及其他改性方式对国内外植物纤维增强环氧树脂的界面性能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以期为植物纤维增强环氧树脂的高值化利用开拓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纤维 界面改性 环氧树脂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高温树脂及其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13
作者 张帆 赵荣 +4 位作者 张崇耿 张宁 王领 张海鹏 余泰池 《航天制造技术》 2024年第2期25-28,共4页
针对固体火箭发动机复杂管路一体化成型工艺技术要求,进行了TDS型苯并噁嗪树脂的粘度、热重曲线、流变性能以及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得到了TDS型苯并噁嗪在注胶温度下粘度小于0.3Pa.s,工艺窗口大于6h,该树脂在800℃氮气气氛下,残碳率... 针对固体火箭发动机复杂管路一体化成型工艺技术要求,进行了TDS型苯并噁嗪树脂的粘度、热重曲线、流变性能以及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得到了TDS型苯并噁嗪在注胶温度下粘度小于0.3Pa.s,工艺窗口大于6h,该树脂在800℃氮气气氛下,残碳率为55.6%,也获得了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压缩强度、压缩模量、弯曲强度和层间剪切强度等参数。研究结果表明:TDS型苯并噁嗪耐高温树脂初步满足了固体火箭发动机复杂管路一体化成型工艺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高温树脂 复合材料 性能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基金属有机框架增强环氧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4
作者 蒋旭辉 刘洋 +1 位作者 张鹏 胡心雨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78-383,共6页
为解决环氧树脂修复混凝土存在的韧性差的问题,展开无机纳米粒子改性环氧树脂韧性研究。采用水热法合成钛基金属有机框架(NH_(2)-MIL-125),与环氧树脂物理共混制备室温可固化NH_(2)-MIL-125/环氧纳米复合材料,并利用差示量热(DSC)、动... 为解决环氧树脂修复混凝土存在的韧性差的问题,展开无机纳米粒子改性环氧树脂韧性研究。采用水热法合成钛基金属有机框架(NH_(2)-MIL-125),与环氧树脂物理共混制备室温可固化NH_(2)-MIL-125/环氧纳米复合材料,并利用差示量热(DSC)、动态热机械分析(DMA)和扫描电镜(SEM)等手段,探究NH_(2)-MIL-125对环氧树脂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NH_(2)-MIL-125有效改善了环氧树脂的微观形貌,显著增强环氧树脂的韧性与粘结性能,poly(0.5MIL/EP)的冲击强度增加至16.8kJ/m^(2),拉伸剪切强度提高至20.8MPa,抗压强度达95.2MPa,为纳米增韧环氧树脂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 2-MIL-125 环氧树脂 纳米增韧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酚酞型热塑氰基树脂增韧双马树脂及其复合材料性能
15
作者 张浩洋 郝尚 +3 位作者 王晓蕾 姚卓君 李钱福 田杰 《上海航天(中英文)》 CSCD 2024年第S2期89-94,共6页
为实现耐高温双马树脂(BMI)增韧改性,制备了一系列酚酞型热塑氰基树脂增韧改性的耐高温BMI,研究了热塑树脂添加量和分子量对改性树脂体系的流变特性、耐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制备了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结果显示,树脂体系性能数... 为实现耐高温双马树脂(BMI)增韧改性,制备了一系列酚酞型热塑氰基树脂增韧改性的耐高温BMI,研究了热塑树脂添加量和分子量对改性树脂体系的流变特性、耐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制备了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结果显示,树脂体系性能数据表明随热塑氰基树脂添加量的提高,浇铸体的拉伸强度由50.1 MPa提高至94.6 MPa,断裂伸长率由1.2%提高至2.6%,玻璃化转变温度基本不变。以改性树脂作为基体制备得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同时在200℃下也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保持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马树脂 热塑氰基树脂 耐高温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树脂耐磨胶粘涂层冲蚀磨损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高义民 邢建东 +1 位作者 徐欣 张凤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19-321,共3页
以聚氨酯预聚体改性环氧树脂为基体 ,以Al2 O3 颗粒为增强相 ,制备了树脂基复合材料 .在自制的磨损试验机上 ,系统考察了具有单一颗粒 (粒度约 2 0 0 μm)和具有级配颗粒 (质量比为 3∶1)的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冲蚀磨损特性随颗粒体积分数... 以聚氨酯预聚体改性环氧树脂为基体 ,以Al2 O3 颗粒为增强相 ,制备了树脂基复合材料 .在自制的磨损试验机上 ,系统考察了具有单一颗粒 (粒度约 2 0 0 μm)和具有级配颗粒 (质量比为 3∶1)的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冲蚀磨损特性随颗粒体积分数的变化规律 ,并结合磨损表面的形貌特征对其磨损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结果表明 :对于具有单一颗粒粒度的复合材料 ,当陶瓷颗粒的体积分数约为 2 2 %~ 2 5%时 ,其抗冲蚀磨损特性最佳 ,是正火态 4 5号铸钢的 2 8倍 ;对于具有级配颗粒的复合材料 ,当陶瓷颗粒的体积分数约为 2 6%~ 30 %时 ,其抗冲蚀磨损特性最佳 ,是正火态 4 5号铸钢的 36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环氧树脂 冲蚀磨损 涂层 陶瓷颗粒 体积分数 冲击韧性 粘结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向纤维集束的树脂浸润影响因素 被引量:26
17
作者 张佐光 李敏 +1 位作者 孙志杰 陈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934-938,共5页
运用自行研制的浸润特性测试系统 ,研究了环氧树脂对单向纤维集束的浸润行为 ,分析了纤维体积含量、树脂温度、纤维种类及纤维表面浸润剂等因素对浸润的影响规律 .研究表明 ,增加纤维体积含量、升高树脂温度、去除纤维表面浸润剂均可加... 运用自行研制的浸润特性测试系统 ,研究了环氧树脂对单向纤维集束的浸润行为 ,分析了纤维体积含量、树脂温度、纤维种类及纤维表面浸润剂等因素对浸润的影响规律 .研究表明 ,增加纤维体积含量、升高树脂温度、去除纤维表面浸润剂均可加快环氧树脂对纤维集束的平均浸润速率 .研究结果对指导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的合理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纤维束 环氧树脂 浸润 毛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的制备及其聚氨酯改性 被引量:12
18
作者 庄彩虹 王晖 +3 位作者 尹健 刘海霞 张贤超 池漪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574-2579,共6页
采用丙烯酸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制备环氧丙烯酸酯,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催化剂种类对改性工艺条件的影响;设计正交实验探讨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及阻聚剂用量对改性工艺条件的影响。采用自制的聚氨酯预聚体对环氧丙烯酸酯进行改性研究,考... 采用丙烯酸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制备环氧丙烯酸酯,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催化剂种类对改性工艺条件的影响;设计正交实验探讨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及阻聚剂用量对改性工艺条件的影响。采用自制的聚氨酯预聚体对环氧丙烯酸酯进行改性研究,考察聚氨酯预聚体的添加及环氧树脂种类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环氧丙烯酸酯的最佳反应条件为:以N,N-二甲基苯胺为催化剂,反应温度110℃,w(催化剂)=2%,w(阻聚剂)=0.1%;FT-IR表征说明得到目标产物。同时,聚氨酯进行改性明显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聚氨酯预聚体(n(—NCO):n(—OH)=2:1)添加量为25%时,材料的抗压强度提高59.33%,抗拉剪切强度增加3.7倍,材料断面的SEM图表明改性后材料出现韧性材料特征。另外,由双酚F型环氧树脂制备的复合材料的性能明显优于由双酚A型环氧树脂制备的材料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环氧丙烯酸酯树脂 聚氨酯改性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W系环氧树脂化学灌浆材料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8
19
作者 汪在芹 魏涛 +2 位作者 李珍 蒋硕忠 薛希亮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67-170,共4页
介绍了以低黏度环氧树脂为主剂,无毒、高韧性且适合于水中固化的固化体系,以及反应性表面活性剂为主要组成的CW系环氧树脂化学灌浆材料,此灌浆材料具有初始黏度低、可操作时间长、胶凝时间可调、渗透性好以及力学强度高等优点。通过在... 介绍了以低黏度环氧树脂为主剂,无毒、高韧性且适合于水中固化的固化体系,以及反应性表面活性剂为主要组成的CW系环氧树脂化学灌浆材料,此灌浆材料具有初始黏度低、可操作时间长、胶凝时间可调、渗透性好以及力学强度高等优点。通过在断层破碎带固结灌浆、溶蚀带基础防渗、混凝土裂缝修补等工程实例中的成功应用,说明CW系环氧树脂化学灌浆材料能成功地解决灌浆材料对岩石断层破碎带和泥化夹层的渗透和固结,对尚不完善的岩基处理技术提供了一种新方法。为处理有压流动水环境的地基和混凝土裂缝提供了以憎水性为主兼亲水性的化学灌浆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W系环氧树脂 灌浆材料 高强度 高渗透性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纳米粒子改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20
作者 唐亮 王秀峰 +2 位作者 伍媛婷 王豪 魏寅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16,共4页
综述了近年来无机纳米粒子改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概括了纳米粒子改性环氧树脂的方法,详细介绍了氧化硅、氧化铝、蒙脱土、氧化钛、碳酸钙等纳米粉体以及碳纳米管等改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取得的研究进展,展望了此类复合材料的... 综述了近年来无机纳米粒子改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概括了纳米粒子改性环氧树脂的方法,详细介绍了氧化硅、氧化铝、蒙脱土、氧化钛、碳酸钙等纳米粉体以及碳纳米管等改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取得的研究进展,展望了此类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纳米粒子 环氧树脂 改性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