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响应面法优化蒲公英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星 李琪 +2 位作者 吴天菊 袁木兰 李羿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5-160,共6页
蒲公英萜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但对其提取工艺研究报道较少。本论文开展酶解法对蒲公英萜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的研究,以萜类化合物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酶解pH... 蒲公英萜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但对其提取工艺研究报道较少。本论文开展酶解法对蒲公英萜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的研究,以萜类化合物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酶解pH为5.03,乙醇浓度为73.79%,超声时间为65.13 min时,蒲公英萜类化合物的含量可达4.71%。论文所优化的蒲公英萜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稳定可靠,可为其生物活性研究和资源开发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 萜类化合物 响应面法 酶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蒲公英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其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被引量:24
2
作者 石爱文 姚佳靖 +5 位作者 王庆 张玉珊 王雷 边帅杰 刘莉 齐滨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8-45,I0001,共9页
蒲公英Taraxaci Herba是我国药食同源中药材之一。蒲公英化学成分类型丰富,药理作用应用广泛,现代研究表明,蒲公英中富含黄酮类、酚酸类、萜类、糖类、甾醇类、脂肪酸类、色素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炎、保肝利胆、抑菌、抗氧... 蒲公英Taraxaci Herba是我国药食同源中药材之一。蒲公英化学成分类型丰富,药理作用应用广泛,现代研究表明,蒲公英中富含黄酮类、酚酸类、萜类、糖类、甾醇类、脂肪酸类、色素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炎、保肝利胆、抑菌、抗氧化、调节免疫等多重作用功效。通过文献汇总,对蒲公英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整理总结,并运用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核心理念,围绕植物亲缘学及化学成分特有性,成分与药性和药效的关系以及化学成分可测性四个角度,并结合分子对接模拟分析方法,对蒲公英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归纳出咖啡酸、绿原酸、芦丁、槲皮素、蒲公英甾醇、蒲公英多糖等成分可作为蒲公英主要的质量标志物的候选成分,为完善蒲公英质量标准提供依据,以期为蒲公英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以及后续的深入研究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 质量标志物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抗炎作用的蒲公英清热解毒物质基础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孙洋洋 赵宁 柏冬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96,共5页
目的探究蒲公英清热解毒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比较蒲公英鲜品匀浆、鲜品水提物和蒲公英干品水提物的抗炎作用差异;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对比蒲公英鲜品匀浆、鲜品水提物和蒲公英干品水... 目的探究蒲公英清热解毒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比较蒲公英鲜品匀浆、鲜品水提物和蒲公英干品水提物的抗炎作用差异;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对比蒲公英鲜品匀浆、鲜品水提物和蒲公英干品水提物中次生物质木犀草苷、绿原酸、阿魏酸、咖啡酸、秦皮乙素5种成分含量的差异;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和考马斯亮蓝法分别对比蒲公英鲜品匀浆、鲜品水提物和蒲公英干品水提物中初生物质多糖和蛋白含量的差异;通过离子交换色谱法分离纯化蒲公英鲜品中的多糖和蛋白类成分,进一步研究其清热解毒的物质基础。结果蒲公英鲜品匀浆、鲜品水提物和蒲公英干品水提物组小鼠的耳肿胀率分别为0.59、0.85、0.94,其中蒲公英鲜品匀浆提取物中次生物质的含量最低,而初生物质多糖和蛋白类成分含量最高,多糖组和蛋白组小鼠的耳肿胀率分别为0.45、0.74。结论蒲公英鲜品的抗炎作用优于干品,而且鲜品和干品中次生物质含量差异较小,初生物质中多糖和蛋白的含量差异大,通过进一步研究分离纯化后多糖和蛋白的抗炎作用差异,结果表明蒲公英鲜品中的多糖类成分是发挥清热解毒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鲜品 成分差异 抗炎 多糖类成分 物质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蒲公英对乳腺疾病治疗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张文可 程旭锋 +2 位作者 李志鲲 王蓓蓓 孟冰心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2-216,共5页
乳腺疾病是我国常见的危害女性心理及健康的最主要因素,蒲公英在治疗乳腺疾病方面疗效确切,深入研究其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尤为必要。基于此,就近年来关于蒲公英对乳腺疾病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分析,发现可通过含蒲公... 乳腺疾病是我国常见的危害女性心理及健康的最主要因素,蒲公英在治疗乳腺疾病方面疗效确切,深入研究其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尤为必要。基于此,就近年来关于蒲公英对乳腺疾病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分析,发现可通过含蒲公英的复方治疗乳腺增生病;其主要有效成分可通过调控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信号通路和微生物相关分子模式(microb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MAMPs)信号通路,下调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ukin-6,IL-6)等炎性因子的表达治疗哺乳期乳腺炎;通过中药复方合理配伍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通过调控细胞周期以抑制增殖、促进凋亡、抗侵袭转移、调节自噬、影响雌激素、提高免疫力、抑制相关代谢途径等抗乳腺癌。总结梳理的关于蒲公英作用于乳腺疾病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可为进一步研究蒲公英在乳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 乳腺增生病 哺乳期乳腺炎 非哺乳期乳腺炎 乳腺癌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蒲公英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袁俊豪 姚思宇 +2 位作者 刘莹 周双海 王建舫 《中兽医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54-58,共5页
本试验旨在建立蒲公英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并将其应用于不同批次的蒲公英样品检测。采用Waters Atlantis®T3(250.0 mm×4.6 mm,5.0µm)色谱柱,流动相为0.1%甲酸溶液(含0.05%三乙胺)-乙腈,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25 nm;... 本试验旨在建立蒲公英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并将其应用于不同批次的蒲公英样品检测。采用Waters Atlantis®T3(250.0 mm×4.6 mm,5.0µm)色谱柱,流动相为0.1%甲酸溶液(含0.05%三乙胺)-乙腈,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25 nm;流速为1 mL/min;柱温30℃。方法学考察合格后,检测15批蒲公英样品,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建立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以保留时间和最大吸收波长为参考标准,鉴定色谱峰;用SPSS 20.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本试验成功建立了蒲公英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15批蒲公英样品的相似度为0.611~0.999,共标定出15个共有峰,通过对照品指认了其中5个峰,分别为单咖啡酰酒石酸、绿原酸、咖啡酸、菊苣酸和异绿原酸A。聚类分析将15批蒲公英样品分为3类,主成分分析后15个共有峰被分为5个主成分。本试验对样品中各色谱峰的光谱吸收特点进行了比对,与现有其他方法比较,该方法快速可靠,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可为蒲公英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 高效液相色谱 指纹图谱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蒲公英提取物对乳房炎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宋毓民 李定刚 +4 位作者 张鸯 张武岗 靳亚平 周乐 唐金宁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5-57,共3页
为了研究蒲公英的有效抑菌成分,利用超声提取技术对蒲公英进行提取,通过大孔吸附树脂D101分离其活性部分。试管法试验表明40%乙醇洗脱部分含有酚类物质,90%乙醇洗脱部分含有黄酮类化合物。经药敏试验证明90%和40%的乙醇洗脱部分为蒲公... 为了研究蒲公英的有效抑菌成分,利用超声提取技术对蒲公英进行提取,通过大孔吸附树脂D101分离其活性部分。试管法试验表明40%乙醇洗脱部分含有酚类物质,90%乙醇洗脱部分含有黄酮类化合物。经药敏试验证明90%和40%的乙醇洗脱部分为蒲公英的主要抑菌部位,对奶牛隐性乳房炎主要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和乳房链球菌有明显的抑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 大孔吸附树脂 抑菌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辛颗粒质量标准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顾莹 郭五保 +1 位作者 王花红 张晔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711-715,共5页
目的 :建立双辛颗粒 (苍耳子、辛夷、白芷、细辛 ,金银花 ,忍冬藤、蒲公英、甘草 ,桔梗、菊花、黄芩、赤芍、薏苡仁 ,生地 )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TLC法为处方中的黄芩、赤芍、白芷、蒲公英、甘草制定了定性鉴别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 目的 :建立双辛颗粒 (苍耳子、辛夷、白芷、细辛 ,金银花 ,忍冬藤、蒲公英、甘草 ,桔梗、菊花、黄芩、赤芍、薏苡仁 ,生地 )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TLC法为处方中的黄芩、赤芍、白芷、蒲公英、甘草制定了定性鉴别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制定了制剂中黄芩苷含量的测定方法。结果 :在TLC图谱中可检出黄芩、赤芍、白芷、蒲公英、甘草的特征斑点 ;黄芩苷在 0 .0 590 4~ 0 .3542 4 μg间线性关系良好 ,r =0 .9999。 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 ,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辛颗粒 黄芩 赤芍 白芷 蒲公英 甘草 黄芩苷 质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蒲公英水提液对小鼠抗疲劳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梁桂英 付艳萍 栾添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3期20402-20403,共2页
[目的]研究蒲公英水提液对小鼠抗疲劳作用。[方法]通过试验测定其运动后血乳酸、血糖、肌糖原、肝糖原、血清尿素氮的含量以及游泳力竭时间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小鼠,除血糖变化不明显,肌糖原、肝糖原含量均显著增加(P<... [目的]研究蒲公英水提液对小鼠抗疲劳作用。[方法]通过试验测定其运动后血乳酸、血糖、肌糖原、肝糖原、血清尿素氮的含量以及游泳力竭时间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小鼠,除血糖变化不明显,肌糖原、肝糖原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血乳酸及血清尿素氮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游泳力竭时间显著延长(P<0.01)。[结论]蒲公英水提液具有明显抗疲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水提液 小鼠 抗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蒲芩消炎片的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熊富良 李志雄 +1 位作者 曹智华 王永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 :建立蒲芩消炎片 (黄芩 ,蒲公英 ,苦地丁等 )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TLC法对蒲公英、苦地丁进行鉴别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黄芩苷的含量。结果 :TLC鉴别方法专属性强。黄芩苷对照品在 0 .0 6 0~ 0 .6 6 0 μg范围内呈线性... 目的 :建立蒲芩消炎片 (黄芩 ,蒲公英 ,苦地丁等 )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TLC法对蒲公英、苦地丁进行鉴别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黄芩苷的含量。结果 :TLC鉴别方法专属性强。黄芩苷对照品在 0 .0 6 0~ 0 .6 6 0 μ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r =0 .99991,加样回收率为 97.2 9% ,RSD为 2 .13%。含量限度黄芩苷为不少于 9mg·片 -1。本方法操作简便 ,结果准确 ,灵敏度高 ,重复性好。结论 :本质量标准可有效地控制蒲芩消炎片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芩消炎片 蒲公英 苦地丁 黄芩苷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氧苄啶对蒲公英体外抗菌增效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新 崔一喆 +1 位作者 邵红 韩铁锁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9-171,共3页
采用微量棋盘稀释法测定了蒲公英、甲氧苄啶及两药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计算蒲公英与甲氧苄啶联用的组分抑菌浓度(FIC)指数。结果表明,蒲公英与甲氧苄啶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 采用微量棋盘稀释法测定了蒲公英、甲氧苄啶及两药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计算蒲公英与甲氧苄啶联用的组分抑菌浓度(FIC)指数。结果表明,蒲公英与甲氧苄啶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FIC指数分别为0.75、0.75和1,呈相加作用。采用平板计数的方法,测定了蒲公英与甲氧苄啶联用作用于3种细菌1、2、4和8 h后的细菌数,并计算杀菌率。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杀菌率进行拟合,计算出甲氧苄啶增强蒲公英体外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作用的最优添加剂量分别为4.0、1.8和2.0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 甲氧苄啶 抗菌增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蒲公英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10
11
作者 冉靓 刘廷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6期15917-15919,共3页
[目的]优化蒲公英黄酮提取工艺。[方法]以蒲公英为原料,采取正交法结合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以测定的总黄酮含量为指标,研究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乙醇浓度以及液料比对工艺的影响,并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影响提取工艺的因素主次顺... [目的]优化蒲公英黄酮提取工艺。[方法]以蒲公英为原料,采取正交法结合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以测定的总黄酮含量为指标,研究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乙醇浓度以及液料比对工艺的影响,并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影响提取工艺的因素主次顺序依次为液料比>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人工神经网络仿真优化所得条件为在75℃下用浓度65%的乙醇溶液按料液比1∶30提取3 h。[结论]该试验筛选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可用于蒲公英黄酮的提取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herba taraxaci 黄酮 提取 人工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毒清及其组成的单味药对小鼠溶菌酶含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屠庆年 刘红艳 +1 位作者 李鸣真 叶望云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2期177-178,182,共3页
通过对热毒清以及组份的每一单味中药对小白鼠血清溶菌酶含量的测定,比较了单味药与复方的药理效应。结果显示热毒清全方增加血清溶菌酶的含量显著超过组成热毒清的每一单味中药,从而证明中医复方热毒清组方的合理性。
关键词 溶菌酶 热毒清 金银花 大青叶 蒲公英 鱼腥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归胃经寒性中药对胃热症大鼠体征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雪群 李小梅 李续娥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8-91,共4页
用干姜水煎剂连续给大鼠灌胃15d,复制胃热症大鼠模型,再分别以黄连、蒲公英、枳实水煎剂灌胃治疗10d.比较大鼠的饮食量、大小便、舌色舌苔变化,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8(IL-8)的浓度变化.结果显... 用干姜水煎剂连续给大鼠灌胃15d,复制胃热症大鼠模型,再分别以黄连、蒲公英、枳实水煎剂灌胃治疗10d.比较大鼠的饮食量、大小便、舌色舌苔变化,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8(IL-8)的浓度变化.结果显示,造模后大鼠呈现舌红苔黄(P<0.05)、饮食量增加(10%以上)、大小便量减少(10%以上)、且大便多数干结、小便颜色加深(P<0.01)、IL-8显著升高(P<0.01).黄连、蒲公英、枳实可改善上述胃热症的指标,且寒性程度愈高、治疗效果愈好.经分析得知,黄连、蒲公英、枳实通过降低胃热症大鼠血清中的IL-8,改善胃热症大鼠的体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蒲公英 枳实 胃热症 体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蒲公英RP-HPLC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喜凤 师绘敏 万焱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252-1255,共4页
目的:建立河南蒲公英药材的高效液相标准指纹图谱。方法:采用RP-HPLC法,测定了40个不同蒲公英样品。流动相为甲醇-0.02 mol/L磷酸二氢钠缓冲盐溶液(pH=3.8),梯度洗脱,记录色谱图80 min,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23 nm,柱温35℃。结果:... 目的:建立河南蒲公英药材的高效液相标准指纹图谱。方法:采用RP-HPLC法,测定了40个不同蒲公英样品。流动相为甲醇-0.02 mol/L磷酸二氢钠缓冲盐溶液(pH=3.8),梯度洗脱,记录色谱图80 min,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23 nm,柱温35℃。结果:标示出9个共有指纹峰。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蒲公英药材的鉴定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 RP—HPLC 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蒲公英根和 蒲公英叶中4种指标性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18
15
作者 王超众 王萌萌 +5 位作者 魏强 邵丙侠 陈爽 张晓雪 董巍 孙辑凯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404-1408,共5页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蒲公英根和蒲公英叶中4种指标性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Dikma Endeavorsil C 18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流动相:0.1%甲酸溶液(A)-甲醇(B),梯度洗脱;流速:0.2 mL·min^-1;柱温:35...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蒲公英根和蒲公英叶中4种指标性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Dikma Endeavorsil C 18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流动相:0.1%甲酸溶液(A)-甲醇(B),梯度洗脱;流速:0.2 mL·min^-1;柱温:35℃;ESI离子源,正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结果对香豆酸、咖啡酸、木犀草素、木犀草苷在选定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相关系数均>0.9991,加样回收率为98.60%~100.34%,RSD为0.44%~1.62%,重复性、稳定性、精密度良好。结论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度高且重复性好,可用于蒲公英根与蒲公英叶样品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根 蒲公英叶 酚酸 黄酮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设计法优化蒲公英中黄酮提取工艺
16
作者 陈虹 叶得河 +1 位作者 杨明 王桂荣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2年第6期40-42,共3页
在510 nm最大吸收光时检测正交提取蒲公英中的黄酮含量,建立正交提取工艺,对提取物进行HPLC检测,色谱柱为Eclipse×DB-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1%冰醋酸=60∶40(v/v),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0℃... 在510 nm最大吸收光时检测正交提取蒲公英中的黄酮含量,建立正交提取工艺,对提取物进行HPLC检测,色谱柱为Eclipse×DB-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1%冰醋酸=60∶40(v/v),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0℃,进样量20μL,在此色谱条件下测定黄酮含量。结果表明,各因素影响力大小为:pH值>浸泡时间>料液比;用HPLC测定蒲公英中的黄酮含量为9.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 黄酮 正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萃取蒲公英中总黄酮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9
17
作者 杨兵 余明 +3 位作者 吴晓蕾 纪鑫 成佳蕾 刘文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560-4561,4659,共3页
[目的]获得微波萃取蒲公英中总黄酮类物质的最优条件。[方法]比较了微波萃取、索氏提取和超声波提取3种方法对蒲公英中总黄酮类物质的提取效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了微波萃取工艺。[结果]微波萃取蒲公英中总黄酮类物质的最优... [目的]获得微波萃取蒲公英中总黄酮类物质的最优条件。[方法]比较了微波萃取、索氏提取和超声波提取3种方法对蒲公英中总黄酮类物质的提取效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了微波萃取工艺。[结果]微波萃取蒲公英中总黄酮类物质的最优条件:微波温度为70℃,乙醇浓度为70%,加热时间为5 min。[结论]该研究为蒲公英中总黄酮的萃取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 总黄酮类物质 微波萃取法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蒲公英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8
作者 张振华 马青 +3 位作者 王艳艳 于爽 卞宏生 黄莉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48-152,共5页
目的 蒲公英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主要以清热解毒的功效广泛利用,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皮肤病、胃肠道、妇科疾病。方法 查阅中外文文献,通过基于药材产地、栽培、采收加工、提取工艺、提取溶剂、有效部位、传统植物化学分离分析... 目的 蒲公英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主要以清热解毒的功效广泛利用,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皮肤病、胃肠道、妇科疾病。方法 查阅中外文文献,通过基于药材产地、栽培、采收加工、提取工艺、提取溶剂、有效部位、传统植物化学分离分析、药物代谢、生物活性筛选、网络药理学等方法,对蒲公英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给予总结和分析。结果 以不同的研究策略对中药材蒲公英的物质基础研究进行总结,为其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提高临床疗效奠定基础。结论 不仅为蒲公英的应用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而且也对蒲公英的资源利用和新药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 物质基础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传统煎药工艺的蒲公英饮片标准汤剂制备及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孙博 李西文 +5 位作者 朱广伟 张鹏 李琦 杉田亨 友田健久 万林春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49-254,共6页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13批次蒲公英饮片标准汤剂质量评价方法,并以出膏率、指标成分量及转移率、指纹图谱为指征进行研究。方法以水为溶剂,参照传统煎药工艺制备标准汤剂,采用UPLC-DAD法测定咖啡酸量,计算转移率、出膏率,采用UPLC-ESI-MS/M...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13批次蒲公英饮片标准汤剂质量评价方法,并以出膏率、指标成分量及转移率、指纹图谱为指征进行研究。方法以水为溶剂,参照传统煎药工艺制备标准汤剂,采用UPLC-DAD法测定咖啡酸量,计算转移率、出膏率,采用UPLC-ESI-MS/MS法进行指纹图谱研究并确认共有峰。结果13批蒲公英样品制成的标准汤剂中咖啡酸含量为1.9~11.34μg/mL,咖啡酸转移率在4.78%~29.29%,平均转移率为10.65%,标准偏差(RE)为7.06%。出膏率为17.68%~34.25%,平均出膏率为23.36%,标准偏差(RE)为4.99%。指纹图谱共有峰11个,确认6个,分别为绿原酸、咖啡酸、菊苣酸、金丝桃苷、单咖啡酰酒石酸、木犀草苷。结论13批次蒲公英饮片标准汤剂制备工艺符合传统汤剂制法,样品来源具有代表性,样品批次符合指纹图谱研究要求,质量评价内容涵盖面广,所得数据具有代表性,可用于蒲公英饮片标准汤剂的制备及质量评价,可以为配方颗粒标准的制定及工业化生产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 标准汤剂 配方颗粒 指纹图谱 UPLC-ESI-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蒲公英提取物与狼毒素总黄酮主要药效作用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苏圣华 靳亚平 +1 位作者 秦新喜 宋毓民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81-185,共5页
采用平板法、试管法测定两种蒲公英乙醇提取物与狼毒素总黄酮(TFC)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无乳链球菌体外抑制作用和最小抑菌浓度(MIC)以及最小杀菌浓度(MBC),利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试验、牛奶致热试验观察三者的抗炎、解热作... 采用平板法、试管法测定两种蒲公英乙醇提取物与狼毒素总黄酮(TFC)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无乳链球菌体外抑制作用和最小抑菌浓度(MIC)以及最小杀菌浓度(MBC),利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试验、牛奶致热试验观察三者的抗炎、解热作用。结果表明,狼毒素总黄酮(TFC)与蒲公英40%乙醇提取物(40%HT)具有中度抑菌作用,且二者组合有显著的抑菌作用;狼毒素总黄酮40%乙醇提取物在500、250 mg/kg,90%乙醇提取物(90%HT)在500 mg/kg剂量下显著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的肿胀(P<0.01);狼毒素总黄酮不具有解热作用,两种蒲公英提取物均能显著抑制牛奶致热(P<0.01或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 狼毒素总黄酮 抑菌 抗炎 解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