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ression of HBxAg in human chronic hepatitis,cirrhosis and 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 and its significance
1
作者 王文亮 W.Thomas London Mark A.Feitelson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1992年第2期114-120,共7页
The specimens of this study were obtained from 110 cases of chronic hepatitis,108cirrhosis and 110 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Formalin-fixed and paraffin-embedded seetions were stained by ABC method forHBxAg,and b... The specimens of this study were obtained from 110 cases of chronic hepatitis,108cirrhosis and 110 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Formalin-fixed and paraffin-embedded seetions were stained by ABC method forHBxAg,and by PAP method for HRsAg and HBcAgOf the 110 cases of chronic hepatitis,72(65.5%)were positive HBxAg in the liver cells,66(60%)were postitive in HBsAg and 35(31.8%)in HBcAg.Among the 108 eases of drrhosis,84(77.8%)revealed to be HBxAg positive in the liver cells,73(67.6%)were demonstrated to beHBsAg-positive and 18(16.7%)were shown to be HBcAg-positive.Among the 110 eases of 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64(58.2%)showed HBxAg-positive reaction in cancerous tissues.Therates of positive HRsAg and HBcAg in tumor tissues were 15.5% and 10.9%,respectively.Six-ty-three(78.8%)of 80 cases of the non-cancerous hepatic tissues displayed HBxAg positivenessand the rates of positive HRsAg and HBcAg in the non-tumor tissues were 47(58.8%)and 21(2.6.3%),respectively.The above-mentioned results sugared that the detection rote of HBxAg inchronic hepatitis,cirrhosis and PHC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HBsAg and HBcAg.This studydemonstrates a d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ronic hepatitis,cirrhosis,PHC and chronic persistentinfec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HBV).Persistent chronic HBV infec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the pathogenesis of chronic hepatitis, cirrhosis and PHC.It is possible that the detection ofHBxAg with anti-HBx could be an additional new diagnostic marker for HBV infection.Howev-er,the role of HBxAg in the pathogenesis of chronic liver diseases needs to be furtherinvestig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itis b CIRRHOSIS liver neoplasms hepatitis b antigens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s hepatitis b core antigen hepatitis b X antign immunohistochemistry HUM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粒介导的RNA干扰对AD293细胞中HBcAg表达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徐宁 羊正纲 +3 位作者 朱海红 姚航平 侯晓丽 吴炜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04-109,共6页
目的研究质粒介导的RNA干扰效应对HBcAg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设计并构建针对HBcAg基因的小发夹RNA表达载体,将构建好的shRNA表达载体和HBcAg-增强型绿荧光蛋白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共转染人胚肾细胞株AD293,以空载体组以及针对无关序列... 目的研究质粒介导的RNA干扰效应对HBcAg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设计并构建针对HBcAg基因的小发夹RNA表达载体,将构建好的shRNA表达载体和HBcAg-增强型绿荧光蛋白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共转染人胚肾细胞株AD293,以空载体组以及针对无关序列的shRNA表达载体组为阴性对照,流式细胞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RNAi的抑制效果。结果构建的特异性shRNA表达载体可以抑制HBcAg基因在AD293细胞中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抑制率可达76%,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cAg基因的mRNA,抑制率可达58.6%。结论质粒介导的RNAi可以有效抑制HBcAg基因的表达,为利用RNAi进行抗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研究提供了一个可供选择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核心抗原 乙型/分析 基因疗法 RNA/遗传学 基因表达调控 RNA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HBcrAg、线性化HBsAg对隐匿性乙型肝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朱嫦琳 薛雄燕 +3 位作者 陈展泽 谷愉愉 许扬扬 李炜煊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乙肝病毒核心相关抗原(HBcr Ag)及线性化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 Ag)对隐匿性乙型肝炎(OB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OBI患者63例(OBI组)、体检健康者150例(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两组血清HBcr Ag、线性化HB... 目的探讨血清乙肝病毒核心相关抗原(HBcr Ag)及线性化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 Ag)对隐匿性乙型肝炎(OB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OBI患者63例(OBI组)、体检健康者150例(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两组血清HBcr Ag、线性化HBs Ag,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Bcr Ag、线性化HBs Ag二者单独及联合检测对OBI的诊断效能。结果 OBI组和对照组血清HBcr Ag阳性率分别为90.5%和10.7%,线性化HBs Ag阳性率分别为42.9%和6.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分别为125.5、42.9,P均<0.05)。相关分析显示,HBV DNA与HBcr Ag、HBV DNA、线性化HBs Ag均呈正相关(R2分别为0.471 4、0.122 2、0.086 8,P<0.05或<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HBcr Ag、线性化HBs Ag诊断OBI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1(95%CI为0.864~0.946)、0.683(95%CI为0.616~0.745),二者联合检测诊断OBI的AUC为0.895(95%CI为0.846~0.933),血清HBcr Ag对OBI的诊断效能显著优于线性化HBs Ag(Z=6.134,P<0.05),二者联合检测并不能提高其对OBI的诊断效能(Z=0.657,P>0.05)。当血清HBcr Ag、线性化HBs Ag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00 U/m L、0.48 IU/m L时,血清HBcr Ag诊断OBI的敏感性显著高于线性化HBs Ag( χ~2=121.4,P<0.05),特异性稍低于线性化HBs Ag( χ~2=3.034,P>0.05),二者联合检测诊断OB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单独检测HBcr Ag并未明显提高( χ~2分别为1.322、3.802,P均>0.05)。结论血清HBcr Ag与HBV DNA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对OBI的诊断效能优于线性化HBs Ag,但联合检测HBcr Ag、线性化HBs Ag并不能提高其诊断效能;血清HBcr Ag可单独作为诊断OBI的血清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乙型肝炎 乙肝病毒核心相关抗原 线性化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内HBcAg表达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蔡群 张亚飞 +2 位作者 李鸿宾 张振华 李旭 《安徽医学》 2016年第12期1477-1479,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组织内HBc Ag的表达与肝组织的炎症、纤维化程度、血清中的HBV DNA、HBs Ag以及HBe Ag定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03例CHB患者,按病理学结果分为S...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组织内HBc Ag的表达与肝组织的炎症、纤维化程度、血清中的HBV DNA、HBs Ag以及HBe Ag定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03例CHB患者,按病理学结果分为S1组(36例)和S2-3组(67例)。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肝细胞内HBc Ag的表达,同时利用Firb Scan仪器测定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结果在S2-3组中,肝组织HBc Ag的表达与血清HBV DNA、HBs Ag、HBe Ag水平及肝纤维化指标均呈现显著的相关性(P〈0.05),在S1组中均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 HBc Ag在肝细胞中的表达与机体血清中DNA、HBs Ag、HBe Ag水平及无创肝纤维化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肝病毒核心抗原 纤维化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eAg阳性母亲流产胎儿肝及肝外脏器HBV标志的检测 被引量:25
5
作者 陈智 何南祥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6期241-244,共4页
应用免疫金银染色法和原位核酸杂交技术同步检测9例HBsAg和HBeAg均阳性母亲流产胎儿的肝、胸腺、脾、胰中的HBsAg、HBcAg和HBV-DNA.结果,在肝(5例)、胸腺(1例)、脾(3例)、胰(2例)中测出HBsAg及HBV-DNA.其中2例胎肝细胞并呈HBcAg阳性,但... 应用免疫金银染色法和原位核酸杂交技术同步检测9例HBsAg和HBeAg均阳性母亲流产胎儿的肝、胸腺、脾、胰中的HBsAg、HBcAg和HBV-DNA.结果,在肝(5例)、胸腺(1例)、脾(3例)、胰(2例)中测出HBsAg及HBV-DNA.其中2例胎肝细胞并呈HBcAg阳性,但在胸腺、脾、胰中未检出HBcAg.HBsAg分布主要为胞浆型,也见有膜型;HBV-DNA及HBcAg主要分布于胞浆内,偶见于核内.此种分布特点,提示HBV处于复制相.在肝脏中,HBsAg、HBcAg及HBV-DNA除见于胞浆外,还见于造血灶中造血细胞内.上述结果表明,HBV已感染胎儿肝脏、胸腺、脾脏、胰腺以及肝内造血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抗原 胎儿 胸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表达泛素化HBcAg融合基因和Tapasin基因的慢病毒的包装及鉴定 被引量:1
6
作者 戴胜兰 邱彩玉 +1 位作者 姚俊 许亚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4期9-12,17,共5页
目的构建和包装稳定表达泛素化HBcAg融合基因和Tapasin基因的重组慢病毒,为慢性乙型肝炎免疫治疗的实验研究奠定基础。方法设计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获得目的基因Ub-HBcAg,Ub-HBcAg基因与经酶切线性化的慢病毒表达载体质粒pL... 目的构建和包装稳定表达泛素化HBcAg融合基因和Tapasin基因的重组慢病毒,为慢性乙型肝炎免疫治疗的实验研究奠定基础。方法设计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获得目的基因Ub-HBcAg,Ub-HBcAg基因与经酶切线性化的慢病毒表达载体质粒pLenti-CMV-HA-3Flag-P2A-EGFP定向连接,其产物pLenti-CMVUb-HBcAg-HA-3Flag-P2A-EGFP转化大肠杆菌菌株DH5α感受态细胞,挑选阳性克隆进行PCR鉴定和直接测序序列分析。将化学合成的T2A-Tapasin基因插入至pLenti-CMV-Ub-HBcAg-HA-3Flag-P2A-EGFP,其产物p Lenti-CMV-Ub-HBcAg-HA-T2A-Tapasin-3Flag-P2A-EGFP经直接基因测序分析后与包装质粒pLP1、pLP2以及包膜质粒p LP/VSVG共转染人胚肾293T细胞,得到携带有Ub-HBcAg基因和Tapasin基因的重组慢病毒颗粒LV-Ub-HBcAg/Tapasin,重组慢病毒颗粒转染293T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慢病毒浓缩液的滴度,Western blot法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和包装了表达泛素化HBcAg融合基因和Tapasin基因的重组慢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证实重组慢病毒的滴度达3.25×10~8TU/mL。结论成功构建稳定表达泛素化HBcAg融合基因和Tapasin基因的重组慢病毒,为慢性乙肝的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病毒 乙型肝炎核心抗原 泛素 分子伴侣Tapas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1-(78-109)-HBc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 被引量:2
7
作者 郝志明 罗金燕 +1 位作者 王全颖 杨广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目的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TGFβ1 (78- 10 9) HBc融合蛋白 ,作为TGFβ1疫苗 ,用于抗纤维化研究。方法 合成TGFβ1 (78- 10 9)编码区DNA ,连接于质粒载体 ,再在其下游连接HBc编码区 ,测序证实后 ,进行原核表达 ,表达产物以SDS PAGE、... 目的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TGFβ1 (78- 10 9) HBc融合蛋白 ,作为TGFβ1疫苗 ,用于抗纤维化研究。方法 合成TGFβ1 (78- 10 9)编码区DNA ,连接于质粒载体 ,再在其下游连接HBc编码区 ,测序证实后 ,进行原核表达 ,表达产物以SDS PAGE、ELISA等方法鉴定。结果 经DNA序列分析证实融合基因序列完全正确 ,SDS PAGE证实原核表达产物相对分子质量为 2 5kD ,ELISA检测证实TGFβ1 (78- 10 9)和HBc的抗原表位均可正确暴露。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TGFβ1 (78- 10 9) HBc融合基因 ,进行了原核表达 ,并初步证实了表达产物的抗原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FΒ1 HbC 融合蛋白 原核表达 转化生长因子Β1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内HBcAg、HLA-DrAg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利华 赵洪涛 李淑香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3期5-7,共3页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116 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肝组织中的乙肝病毒核心抗原(HBcAg)、人类白细胞相关抗原(HLA-DrAg)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HBcAg 在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中的总阳性率为50...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116 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肝组织中的乙肝病毒核心抗原(HBcAg)、人类白细胞相关抗原(HLA-DrAg)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HBcAg 在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中的总阳性率为50% ,慢性活动性肝炎(CAH)患者肝组织中浆膜型HBcAg 的表达明显高于慢性迁延性肝炎(CPH)患者及肝组织无明显异常者(ASC),而核型HBcAg 的表达在CAH、CPH及ASC组没有显著差异;浆膜型HBcAg 的表达随肝组织炎症活动指标(HAI)评分值的增高而增强,而核型HBcAg 的表达强度与HAI评分值的高低无关。光镜下发现,浆膜型HBcAg 多分布于碎屑样坏死及灶性坏死区,且浆膜型HBcAg 阳性肝细胞常有各种变化,或明显萎缩,或肿胀变形。HLA-DrAg 在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中总阳性率为21.6% ,其表达强度与肝脏炎症指标无相关关系,但光镜下HLA-DrAg阳性肝细胞多分布于坏死灶周围,且HLA-DrAg 阳性肝细胞变性坏死明显。浆膜型HBcAg 与HLA-DrAg 两者同时阳性的慢性HBV感染者较单纯浆膜型或核型HBcAg 阳性或HLA-DrAg 阳性者炎症损伤重,且其HAI评分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HbV HbCAG HLA-DrA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sAg阳性患者HBcAg表达与肝组织淋巴细胞数量变化的关系
9
作者 郭芳 李美琼 +3 位作者 陈秋月 林静 侯巧燕 曾思恩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9期15-17,共3页
目的研究HBsAg阳性患者HBcAg表达与肝组织中T、B淋巴细胞、NK细胞、Kupffer细胞数量等临床指标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50例HBsAg阳性表达的患者肝组织及23例肝血管瘤患者瘤旁正常肝组织,分别进行CD3、CD57、CD20、CD68及HBcAg免疫组织化... 目的研究HBsAg阳性患者HBcAg表达与肝组织中T、B淋巴细胞、NK细胞、Kupffer细胞数量等临床指标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50例HBsAg阳性表达的患者肝组织及23例肝血管瘤患者瘤旁正常肝组织,分别进行CD3、CD57、CD20、CD68及HBcAg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病理图像分析仪测量每例患者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每平方微米面积阳性细胞数。结果HBsAg阳性表达的患者肝组织中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和Kupffer细胞数量明显多于正常肝组织,以T淋巴细胞数量增加最为显著(P<0.05),HBcAg阳性表达组与HBcAg阴性表达组肝组织中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和Kupffer细胞数量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HBcAg阳性表达组比HBcAg阴性表达组外周血的AFP、ALT含量高(P均<0.05),AST、GGT、ALP、白蛋白减少(P均<0.05),A/G比例降低(P<0.01)。结论各免疫细胞数量变化与膜型HBsAg的表达有关,与核型HBcAg表达无关;但核型HB-cAg的表达与各临床指标的改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 T淋巴细胞 杀伤细胞 天然 b淋巴细胞 KUPFFER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儿HBsAg携带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BV-DNA及HB抗原的检测
10
作者 陈智 何南祥 +5 位作者 周绍聪 金建华 孔慧琴 王引福 闵志立 周朗生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1期5-8,共4页
本文对9例HBsAg阳性母亲所生,并于0、1、6月龄时接种乙肝疫苗免疫失败而形成HBV持续感染的小儿,进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有无HBV感染的研究.应用未标记酶抗酶免疫复合物法(PAP)检测HBsAg和HBcAg,原位核酸杂交检测HBV-DNA;10例抗HB... 本文对9例HBsAg阳性母亲所生,并于0、1、6月龄时接种乙肝疫苗免疫失败而形成HBV持续感染的小儿,进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有无HBV感染的研究.应用未标记酶抗酶免疫复合物法(PAP)检测HBsAg和HBcAg,原位核酸杂交检测HBV-DNA;10例抗HBs阳性幼儿作为对照.结果:9例血清HBsAg阳性幼儿的PBMC中有4例HBV-DNA阳性.其中3例HBsAg同时阳性.另有1例HBsAg阳性,但未测到HBV-DNA.HBc Ag均阴性.HBV-DNA分布于胞浆中,阳性细胞数约占细胞总数的1~2%.对照组PBMC中HBV-DNA、HBsAg和HBcAg均阴性.上述结果表明,HBV已感染PBMC,并在其内表达S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单个核细胞 病毒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HBcAg对判断病毒复制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德海 曾凡荣 +1 位作者 曾晔 陈乃玲 《淮海医药》 2004年第1期16-17,共2页
目的 探讨血清 HBc Ag对判断病毒复制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5 82份有一项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的血清以 EL ISA法进行检测 HBc Ag、抗 - HBc Ig M,并以 PCR- EL ISA法检测 HBV DNA定量。结果 结果 HBc Ag阳性组与阴性组的 HBV DNA... 目的 探讨血清 HBc Ag对判断病毒复制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5 82份有一项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的血清以 EL ISA法进行检测 HBc Ag、抗 - HBc Ig M,并以 PCR- EL ISA法检测 HBV DNA定量。结果 结果 HBc Ag阳性组与阴性组的 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 91 .4 % (6 4 / 70 ) ,6 2 .5 % (32 0 / 5 1 2 ) ,两组相比 ,P<0 .0 0 1 ,前者明显大于后者 ;两组的抗 - HBc Ig M阳性率相比未见差异。结论  HBc Ag与 HBVDNA同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HbCAG 病毒复制 HbV DNA 肝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和肝组织内HBV复制状态与肝脏病变活动性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克洲 陈智 +9 位作者 章明太 丁列明 金建华 余乾炎 张秀芝 陈明华 陈慰浙 方淑娟 何文南 张金龙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6期264-267,共4页
经病理确诊的47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 DNA、HBeAg的检出率在各型肝炎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组织HBsAg检出率为76.6%,其形态呈包涵体型、弥漫型和膜型为主分布者分别是36.1%、55.6%和8.3%。HBsAg呈弥漫型分布者各类型... 经病理确诊的47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 DNA、HBeAg的检出率在各型肝炎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组织HBsAg检出率为76.6%,其形态呈包涵体型、弥漫型和膜型为主分布者分别是36.1%、55.6%和8.3%。HBsAg呈弥漫型分布者各类型肝炎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肝细胞内HBsAg的表达仅反映HBV复制,而与肝组织病变无关。肝组织HBcAg检出率为27.7%,其形态呈核型和浆型分布者分别占38.5%和61.5%,浆型主要见于炎症明显的肝细胞内,而核型刚见于病变较轻的肝细胞中,反映了HBcAg的表达与肝组织活动性病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抗原 病理学
全文增补中
初次接受恩替卡韦治疗的CHB患者血清HBV pgRNA、HBcrAg水平动态观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赵敏 张诗琬 +2 位作者 冉紫晶 叶青 梅小平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15期33-37,共5页
目的观察初次接受恩替卡韦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新型血清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前基因RNA(HBV pgRNA)、乙型肝炎核心相关抗原(HBcrAg)水平的动态变化,同时探讨其与患者病情及HB⁃sAg、HBV DNA水平的关系。方法初次使用... 目的观察初次接受恩替卡韦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新型血清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前基因RNA(HBV pgRNA)、乙型肝炎核心相关抗原(HBcrAg)水平的动态变化,同时探讨其与患者病情及HB⁃sAg、HBV DNA水平的关系。方法初次使用恩替卡韦抗HBV治疗并随访48周的CHB患者105例,治疗前,采用PCR法检测患者外周血中pgRNA,采用ELISA法检测HBcrAg,同时收集血清HBsAg、HBV DNA等资料。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HBV pgRNA、HBcrAg水平与CHB患者病情之间以及血清HBV pgRNA、HBcrAg与HBV DNA、HBsAg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HB组患者在治疗第12、24、48周时HBV pgRNA、HBcrAg、HBsAg及HBV DNA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均<0.05),CHB患者血清HBV pgRNA、HBcrAg、HBsAg、HBV DNA在治疗各时段间两两比较,P均<0.05。治疗前,与HBeAg(-)的CHB患者比较,HBeAg(+)的CHB患者HBV pgRNA、HBcrAg水平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BV pgRNA、HBcrAg水平均下降(P均<0.05),以HBeAg(+)CHB组为著(P均<0.05)。随着病情程度加重,CHB患者血清HBV pgRNA及HBcrAg水平下降(P均<0.05),CHB轻度患者血清HBV pgRNA水平较CHB中度及CHB重度患者高(P均<0.05);血清HBV pgRNA、HBcrAg水平与CHB病情程度呈负相关(P均<0.05)。CHB患者治疗前血清HBV pgRNA水平与HBcrAg、HBsAg及HBV DNA水平呈正相关(P均<0.05);血清HBcrAg水平与HBsAg及HBV DNA水平呈正相关(P均<0.05);CHB患者治疗后血清HBV pgRNA水平与HB⁃crAg、HBsAg、HBV DNA水平呈正相关(P均<0.05),血清HBcrAg水平与HBsAg、HBV DNA水平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CHB患者血清HBV pgRNA、HBcrAg水平随恩替卡韦治疗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HBeAg(+)的CHB患者下降更明显;血清HBV pgRNA、HBcrAg水平与患者病情程度及HBsAg、HBV DNA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前基因组 乙型肝炎核心相关抗原 恩替卡韦 慢性乙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和前C终止变异与乙型肝炎标志物模式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曹利 张汉荣 +1 位作者 孙梅 谈国蕾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1-63,共3页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和前C基因终止变异与乙型肝炎标志物模式的关系 ,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基因测序法分析检测 10 4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C基因启动子和前C基因终止变异情况 ,采用微粒子发光分析法和荧光定量聚...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和前C基因终止变异与乙型肝炎标志物模式的关系 ,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基因测序法分析检测 10 4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C基因启动子和前C基因终止变异情况 ,采用微粒子发光分析法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法 (PCR) ,分别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e抗原 (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HBV DNA)含量 ,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HBeAg、乙型肝炎核心抗体 (抗 HBc)阳性患者 176 2T/176 4A双变异率显著高于HBsAg、乙型肝炎e抗体 (抗 HBe)、抗 HBc阳性患者 ,而 1896G→A终止变异率和联合变异 (双变异合并终止变异 )率显著低于HBsAg、抗 HBe、抗 HBc阳性组 ,73例HBsAg、HBeAg、抗 HBc阳性患者中 32例无变异者 ,其HBeAg定量值显著高于其他有变异者 ,31例HBsAg、抗 HBe、抗 HBc阳性患者中有 4例无双变异和终止变异 ,其HBV DNA定量值显著低于其他患者。结论  176 2T/176 4A双变异和 1896G→A终止变异可使HBeAg含量显著下降 ,其变异株并不影响病毒的复制。 176 2T/176 4A双变异和 1896终止变异株的优势积累并逐渐取代野生株是HBeAg向抗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C基因启动子 变异 肝炎E抗原 乙型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检测方法对低水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测定及其临床评估 被引量:4
15
作者 费春荣 叶爱青 张钧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6-439,共4页
目的:探讨免疫发光、电化学免疫发光、ELISA三种方法对检测低水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价值。方法:以免疫发光测试系统Architect i2000检测结果为参考,把70例<50 IU/ml的标本分成三个级别:<1 ng/ml、1~5 ng/ml、≥5 ng/ml三组,用电... 目的:探讨免疫发光、电化学免疫发光、ELISA三种方法对检测低水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价值。方法:以免疫发光测试系统Architect i2000检测结果为参考,把70例<50 IU/ml的标本分成三个级别:<1 ng/ml、1~5 ng/ml、≥5 ng/ml三组,用电化学免疫发光MODULAR〈E〉170、ELISA检测,对三种方法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免疫发光Architect i2000与电化学免疫发光MODULAR〈E〉170比较,<1 ng/ml组符合率79.2%(P(0.05),1~5 ng/ml组符合率100%,≥5ng/ml组符合率100%。免疫发光Architect i2000与ELISA比较,<1 ng/ml组符合率0%,1~5 ng/ml组符合率45.5%(P<0.05),≥5 ng/ml组符合率100%。结论:免疫发光Architect i2000与电化学免疫发光MODULAR〈E〉170对低水平HBsAg的检测效能基本一致,结果相对可靠,常规ELISA法对≥5 ng/ml的HBsAg检测结果可靠,但对低水平HBsAg漏检率高,特别是<1 ng/ml HBsAg很难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分析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免疫发光测定 电化学免疫发光测定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重组变应原Fel d 1与乙肝病毒核心抗原融合基因的原核表达 被引量:3
16
作者 裴业春 安晓荣 +5 位作者 侯健 陈永福 闫凤祥 关宏 韦双双 王大勇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826-2833,共8页
为将猫重组变应原Fel d 1蛋白展示在乙肝病毒核心抗原(HBcAg)病毒样颗粒的表面,本试验将编码Fel d 1蛋白的两个基因chain1和chain2拼接在一起形成重组Fel d 1(rFel d 1),然后插入到HBcAg的c/e1loop区,取代HBcAg c/e1loop区的D78与E83之... 为将猫重组变应原Fel d 1蛋白展示在乙肝病毒核心抗原(HBcAg)病毒样颗粒的表面,本试验将编码Fel d 1蛋白的两个基因chain1和chain2拼接在一起形成重组Fel d 1(rFel d 1),然后插入到HBcAg的c/e1loop区,取代HBcAg c/e1loop区的D78与E83之间的氨基酸。经密码子优化后进行全基因合成,成功构建了pET28aHBcAg-rFel d 1原核表达载体,将其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原核诱导表达与Ni-NTA亲和层析纯化,并进行SDS-PAGE电泳、Western blotting和透射电镜检测。结果显示,本试验成功表达了HBcAg-r Fel d 1融合蛋白,并利用镍柱纯化得到了较纯的HBcAg-rFel d 1融合蛋白,进一步利用负染法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到HBcAgrFel d 1融合蛋白呈现病毒样颗粒结构。HBcAg-rFel d 1融合蛋白能自发形成病毒样颗粒结构,为猫过敏症的预防与治疗性疫苗的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变应原 乙肝病毒核心抗原 FEL d 1 病毒样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带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1抗原表位的乙肝核心抗原病毒样颗粒的构建与鉴定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如月 范京惠 +4 位作者 刘涛 苑军辉 李清艳 翟向和 左玉柱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60-1764,共5页
旨在构建以乙肝核心抗原(HBcAg)为载体呈现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S1抗原表位的病毒样颗粒。将PEDV S1蛋白中含B细胞表位的270 bp片段插入到HBcAg主要免疫显性区域(MIR),构建重组质粒pET-32a(+)-HBcAg-PEDV S1,转化到感受态细胞BL21(DE3... 旨在构建以乙肝核心抗原(HBcAg)为载体呈现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S1抗原表位的病毒样颗粒。将PEDV S1蛋白中含B细胞表位的270 bp片段插入到HBcAg主要免疫显性区域(MIR),构建重组质粒pET-32a(+)-HBcAg-PEDV S1,转化到感受态细胞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SDS-PAGE鉴定纯化后的重组蛋白,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结构。结果显示,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ET-32a(+)-HBcAg-PEDV S1,并在BL21(DE3)中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纯化、复性后的重组蛋白经过2%磷钨酸负染后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到病毒样颗粒结构。HBcAg-PEDV S1重组蛋白能够自发形成病毒样颗粒,在原核表达中,乙肝核心抗原可作为载体呈现PEDV S1抗原表位,为今后新型PED疫苗的研究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S1抗原表位 乙肝核心抗原 病毒样颗粒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