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引黄受水区节水水平评价及空间均衡分析
1
作者 张修宇 未志豪 +3 位作者 时梓尧 韩笑恬 郝林钢 韩春辉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3-109,120,共8页
为科学评价河南省引黄受水区节水水平的时空特征、识别关键影响因素并揭示其空间均衡性,给优化水资源配置和制定差异化节水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构建包含综合、农业、工业、生活、生态5个维度共12项量化指标的节水评价指标体系,运用TOPSIS... 为科学评价河南省引黄受水区节水水平的时空特征、识别关键影响因素并揭示其空间均衡性,给优化水资源配置和制定差异化节水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构建包含综合、农业、工业、生活、生态5个维度共12项量化指标的节水评价指标体系,运用TOPSIS法对2014—2023年河南省引黄受水区14个地级市的节水水平进行了动态评估,并基于DEMATEL法与空间均衡分析方法,系统解析了节水水平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区域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2014—2023年,河南省引黄受水区平均节水水平为Ⅳ级,处于较低水平,各地级市节水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异质性;2)利用DEMATEL法分析识别出5个主要影响因素,按影响程度高低排序为计划用水覆盖率(C2)>万元GDP用水量(C1)>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C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C7)>节约用水量占比(C3);3)研究区节水空间均衡度总体保持相对稳定,但随时间推移呈现轻微弱的下降趋势,反映出区域节水发展存在潜在失衡风险,应加强节水政策引导并优化水资源配置以保障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水平评价 TOPSIS模型 DEMATEL法 空间均衡分析方法 河南省引黄受水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及邻区中强震前固体潮调制比特征分析
2
作者 宋潇潇 黄颂 +2 位作者 翁骋 吴海波 陈俊华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1-251,共11页
采用固体潮调制比时空扫描方法,对2000—2023年湖北及邻区16次4级以上地震进行回溯性研究,分析中强地震前调制比时空演化特征。当固体潮调制比最大值连续三个月不低于0.8,且异常空间尺度不小于15000km^(2)时可视为异常。结果表明,12次(7... 采用固体潮调制比时空扫描方法,对2000—2023年湖北及邻区16次4级以上地震进行回溯性研究,分析中强地震前调制比时空演化特征。当固体潮调制比最大值连续三个月不低于0.8,且异常空间尺度不小于15000km^(2)时可视为异常。结果表明,12次(75%)地震前存在调制比高值异常,表明该方法对湖北及邻区中强震有一定的指示意义。中强地震通常发生在调制比高值开始后5~20个月或异常结束后13个月内,优势发震时段为异常持续期间或异常结束后9个月内;震中位于异常区域及周边150km范围内,其中5级以上地震均发生在异常区域及周边50km范围内;震级与异常最大值存在一定的关联,5级以上地震前异常显著程度通常较高;预报效能评估R=0.671,R_(0)=0.274。固体潮调制比方法可为湖北及邻区中强地震预测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及邻区 固体潮调制比 地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MI-P法的人民胜利渠灌区农业水资源安全评价
3
作者 王贻森 白瑞林 +1 位作者 张修宇 陈卓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57-162,共6页
为了解人民胜利渠灌区农业水资源安全现状,构建河南省人民胜利渠灌区农业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序关系分析法和变异系数法确定综合权重,基于单指标量化、多要素综合和多准则集成的SMI-P法,从灌区子系统、生态子系统和水资源子系统... 为了解人民胜利渠灌区农业水资源安全现状,构建河南省人民胜利渠灌区农业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序关系分析法和变异系数法确定综合权重,基于单指标量化、多要素综合和多准则集成的SMI-P法,从灌区子系统、生态子系统和水资源子系统3个维度对农业水资源安全进行量化评价。结果表明:2011—2020年,人民胜利渠灌区农业水资源安全指数呈波动增大趋势,安全等级为“基本安全”与“安全”,从2016年开始农业水资源安全状况显著改善;灌区子系统与生态子系统安全指数因设施升级、管理优化和生态保护力度加大而总体增大,但受制于当地水资源禀赋,水资源子系统安全指数相对较小且波动较大。未来应继续加强水资源科学调度与节水灌溉技术推广,优化渠系管理与生态保护措施,提升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确保灌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粮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水资源安全 SMI-P法 序关系分析法 变异系数法 人民胜利渠灌区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沿黄核心区城市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变化分析
4
作者 吴冰洁 文广超 +2 位作者 陈俊 冯雅杰 邓晓颖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4-150,共7页
选取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遥感影像,融合区域气象、地质和社会经济等相关数据,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和野外实地调研情况,综合运用图像分类、遥感反演、地统计分析等方法,选取18个指标构建了ED-GRA-TOPSIS模型,分析了河南沿黄核... 选取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遥感影像,融合区域气象、地质和社会经济等相关数据,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和野外实地调研情况,综合运用图像分类、遥感反演、地统计分析等方法,选取18个指标构建了ED-GRA-TOPSIS模型,分析了河南沿黄核心区城市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2005—2020年研究区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除郑州市外,其他各市均有所提升,但总体水平不高,介于0.302 1~0.593 1之间,生态地质环境所能承受人类活动阈限有所增长;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变化的区域主要为开封、濮阳和洛阳市,能源、工业发展和沿黄生态建设对该区域承载力影响深远;生态环境子目标层和社会经济环境子目标层的变化对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影响较大,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变化对人类活动较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沿黄核心区 城市发展 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 ED-GRA-TOPSI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沿黄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理
5
作者 邓晓颖 简康 +6 位作者 齐玉峰 宋高举 王帅 王佳珍 王一鸣 宋会香 宋雪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5-143,共9页
为了解河南省沿黄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和离子主要来源,沿黄河流向在其中游段、过渡段和下游段选取5个典型剖面布设了14个采样点,于2023年进行了3次样品采集。运用数理统计分析、离子比图、Piper图、Durov图和Gibbs图等分析方法对研究区... 为了解河南省沿黄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和离子主要来源,沿黄河流向在其中游段、过渡段和下游段选取5个典型剖面布设了14个采样点,于2023年进行了3次样品采集。运用数理统计分析、离子比图、Piper图、Durov图和Gibbs图等分析方法对研究区水化学特征和主要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对影响水化学组成的因素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研究区优势阴离子为HCO_(3),主要阳离子为Na^(+)和Ca^(2+),地下水pH值范围为6.02~7.75,整体处于弱酸性至弱碱性之间,属于低矿化度水;沿黄河流向自中游到下游5个典型剖面地下水水化学主要类型分别为HCO_(3)-Na型、HCO_(3)-Na·Ca型、HCO_(3)-Na·Ca和HCO_(3)·SO_(4)-Na·Ca·Mg型、HCO_(3)-Na·Ca和HCO_(3)·Cl-Na·Ca·Mg型、HCO_(3)-Na·Ca和HCO_(3)-Na·Ca·Mg型;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组成主要受到水岩作用和蒸发浓缩作用的影响,离子交换作用是区域地下水中Na^(+)相对丰富的重要因素;相对于农业活动,工矿活动对部分研究区域地下水水化学组成影响更大,人为活动对地下水水化学组成的影响沿黄河流向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沿黄区 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水岩作用 离子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山区鹅膏菌属种质资源初报
6
作者 孙水娟 王亚光 +2 位作者 狄英杰 张君 杜适普 《种业导刊》 2025年第4期56-61,共6页
为了解河南省山区鹅膏菌属种质资源情况,2021—2023年对河南省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和大别山的鹅膏菌属种质资源情况进行系统调查,并对其形态特征、生态信息及毒性进行记录和分类。初步查明,河南省山区鹅膏菌有36种,其中,有毒鹅膏菌26... 为了解河南省山区鹅膏菌属种质资源情况,2021—2023年对河南省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和大别山的鹅膏菌属种质资源情况进行系统调查,并对其形态特征、生态信息及毒性进行记录和分类。初步查明,河南省山区鹅膏菌有36种,其中,有毒鹅膏菌26种,包括剧毒鹅膏菌10种和弱毒鹅膏菌16种,占比72.22%;用途不明鹅膏菌4种,占比11.11%;可食用鹅膏菌6种,占比16.67%。从形态特征看,大多数鹅膏菌有毒,可食用鹅膏菌占比较少,且剧毒鹅膏菌与可食用鹅膏菌在形态特征上存在重叠,非专业人员难以准确区分。从生态信息看,河南省山区鹅膏菌种类多样,伏牛山鹅膏菌有15种,太行山鹅膏菌有12种,桐柏山鹅膏菌有8种,大别山鹅膏菌有10种。了解河南省山区鹅膏菌属种质资源情况,有助于加强对公众的科普教育,避免误食中毒事件发生,为河南省野生菌资源保护和食用安全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膏菌属 河南省 山区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矿区高灰细泥煤泥水的絮凝沉降试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鲁忠良 王擘昊 +3 位作者 于跃先 史长亮 何俊 王婕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1,共7页
目的随着采煤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和重介质选煤工艺普及,入选浮煤泥中高灰细泥的含量逐渐增加。高灰细泥是影响煤泥水沉降效率的最直接因素,对煤泥水中的高灰细泥进行处理,直接关系着煤炭资源生产和水资源利用。针对河南矿区煤泥水具有高... 目的随着采煤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和重介质选煤工艺普及,入选浮煤泥中高灰细泥的含量逐渐增加。高灰细泥是影响煤泥水沉降效率的最直接因素,对煤泥水中的高灰细泥进行处理,直接关系着煤炭资源生产和水资源利用。针对河南矿区煤泥水具有高灰细泥的特性,方法通过设计正交试验测试不同种类的絮凝剂和搅拌速度对煤泥水的沉降率的影响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效果,提高煤泥水沉降效率。结果结果表明:六偏磷酸钠与聚丙烯酰胺的分散性能及絮凝性能更优,搅拌速度、六偏磷酸钠用量、聚丙烯酰胺用量对高灰细泥煤泥水沉降率的影响程度依次减小,搅拌速度和聚丙烯酰胺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沉降率影响最为显著;当六偏磷酸钠用量40.08 mg/L、聚丙烯酰胺用量5.75 mg/L、搅拌速度411.12 r/min,沉降率可达95.5%,沉降率提高的原因在于高灰细泥絮凝过程中絮团成球明显,絮凝剂的桥接作用可以使分散颗粒聚团并发展为球形,长条不规则颗粒明显减少,颗粒群粒形的改变有助于煤泥水的沉降,在一定搅拌速度下粒形保持较为规整,可增加沉降概率,使煤泥水得以有效沉降。结论通过改善煤泥水中颗粒的粒度粒形特性,可以有效提高河南矿区高灰细泥煤泥水的沉降效率。研究结果可为处理高灰细泥煤泥水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矿区 煤泥水 高灰细泥 沉降率 粒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引黄受水区农业水资源安全综合评价 被引量:4
8
作者 张修宇 赵济泽 +1 位作者 李颖博 宓金鹏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8-82,共5页
农业水资源安全对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和农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为推动区域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综合考虑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因素的影响,采用序关系分析法、熵权法、TOPSIS法,选取水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利用3个子系统11... 农业水资源安全对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和农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为推动区域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综合考虑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因素的影响,采用序关系分析法、熵权法、TOPSIS法,选取水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利用3个子系统11个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评估2022年河南省引黄受水区14个地级市的农业水资源安全状况。结果表明:14个地级市中除开封市为水资源“不安全”等级以及新乡市、鹤壁市、濮阳市为水资源“一般安全”等级外,其他10个地级市均为水资源“较安全”等级,距离“安全”等级还有一定距离。建议采取提升水质、增加可利用水资源量、调整作物种植结构、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等措施,保障河南省引黄受水区农业水资源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水资源 安全评价 序关系分析法 熵权法 TOPSIS法 引黄受水区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引黄受水区水利高质量发展评价
9
作者 张修宇 郑瑞强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6-111,共6页
为深入探讨河南省引黄受水区水利高质量发展的现状,构建了以水利高质量发展目标、途径、条件为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MI-P法进行系统评价,并采用障碍度模型方法识别影响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结果表明:2011—2020年河南... 为深入探讨河南省引黄受水区水利高质量发展的现状,构建了以水利高质量发展目标、途径、条件为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MI-P法进行系统评价,并采用障碍度模型方法识别影响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结果表明:2011—2020年河南省引黄受水区的水利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郑州、开封、洛阳、焦作、许昌、三门峡、周口、济源八市在2020年初步达到较高水平;从发展维度分析,目标、途径、条件3个子系统均呈现优化趋势,其中途径子系统的支撑作用尤为显著;河南省引黄受水区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包括人均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人均GDP、万元GDP废水排放量、人均生活用水量、排水管道密度以及供水综合生产能力等,据此提出了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高质量发展 评价指标体系 引黄受水区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氮素农业面源污染风险评价与关键管控区识别 被引量:7
10
作者 高林林 吴用 +3 位作者 杨书涵 刘雪珂 李玲 李栋浩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1-320,共10页
农业面源污染是我国水环境保护面临的重要问题,风险评价对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域,采用层次分析法的分级赋值方法,基于熵值法和专家打分确定各影响因子权重,构建河南省氮素农业面源污染风险多因子综... 农业面源污染是我国水环境保护面临的重要问题,风险评价对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域,采用层次分析法的分级赋值方法,基于熵值法和专家打分确定各影响因子权重,构建河南省氮素农业面源污染风险多因子综合评价模型,计算河南省氮素农业面源污染风险指数并在流域尺度上进行验证,划分氮素农业面源污染的风险等级并识别关键管控区。结果表明:种植源、养殖源和生活源分别贡献河南省31.52%、38.47%和30.01%的氮素流失负荷,流失负荷呈现为西低,中、东部高的特点。河南省有39 429 km^(2)的区域存在中风险,约占河南省总面积的23.61%,有17 318 km^(2)的区域存在高风险,约占总面积的10.37%;划定距河流2 km以内的中、高风险区为一般管控区和重点管控区,面积分别为10 982 km^(2)和9 285 km^(2)。通过与同期水质自动监测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决定系数为0.82,表明模型模拟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准度。综合结果表明,建立的多因子综合评价模型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可用于氮素农业面源污染风险的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农业面源污染 多因子综合评价 风险识别 管控区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2018年河南省农村地区育龄女性低体重、超重和肥胖流行趋势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璀璨 柴健 +3 位作者 孙盼盼 董玮 张军喜 蒋丽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3-348,共6页
目的:分析2013-2018年河南省农村地区育龄女性低体重、超重和肥胖的流行趋势。方法:研究对象为2013-2018年河南省农村地区参加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的3686404名育龄女性。根据BMI,计算低体重率、超重率和肥胖率,并以2020年全国... 目的:分析2013-2018年河南省农村地区育龄女性低体重、超重和肥胖的流行趋势。方法:研究对象为2013-2018年河南省农村地区参加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的3686404名育龄女性。根据BMI,计算低体重率、超重率和肥胖率,并以2020年全国人口年龄构成进行标化。采用Joinpoint回归分析标化体重率、超重率和肥胖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和年均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河南省农村地区育龄女性标化低体重率由2013年的6.36%下降至2018年的4.72%,AAPC(95%CI)为-6.14%(-6.20%~-6.09%);标化超重率由2013年的19.77%上升至2018年的23.78%,AAPC(95%CI)为4.19%(1.64%~6.80%);标化肥胖率由2013的4.88%上升至2018年的6.89%,AAPC(95%CI)为7.77%(4.68%~10.96%)。2013-2018年河南省山区和丘陵地区标化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长速度均高于平原地区。结论:河南省农村地区育龄女性超重肥胖问题日益严峻,应结合各区域特点加强体重管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龄女性 低体重 超重 肥胖 河南省 农村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集对分析法的河南煤炭采空区地下水资源利用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海亮 张记飞 +3 位作者 雷华友 吕乐乐 傅甜甜 李好飞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2-77,89,共7页
为了解决煤炭矿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从河南省六大煤炭矿区(鹤壁、焦作、永城、平顶山、义马、郑州)选取18个典型煤炭采空区,收集水文地质资料,采用AHP-集对分析法,构建以河南省典型煤炭采空区地下水资源利用作为目标层,以水量、水质、... 为了解决煤炭矿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从河南省六大煤炭矿区(鹤壁、焦作、永城、平顶山、义马、郑州)选取18个典型煤炭采空区,收集水文地质资料,采用AHP-集对分析法,构建以河南省典型煤炭采空区地下水资源利用作为目标层,以水量、水质、矿区水资源利用现状作为准则层,以矿井涌水量、平均煤厚、采空区面积、最大开采埋深、煤层顶板岩性、地质构造复杂程度、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含量、pH值、氯离子含量、矿井水利用率、激励政策12个评价指标作为指标层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南省典型煤炭采空区地下水资源利用进行评价,同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AHP-集对分析法评价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河南省六大煤炭矿区典型采空区地下水资源利用可行性以焦作矿区最优、永城矿区最差,其余4个矿区居中且评价结果相近,说明采用AHP-集对分析法构建的河南省典型煤炭采空区地下水资源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结果是比较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采空区 地下水 层次分析法 集对分析法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栾川—嵩县地区萤石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
13
作者 白俊豪 祝朝辉 +1 位作者 侯雪刚 时永志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9-364,共16页
本文总结了河南省栾川—嵩县地区萤石矿床的地质特征,并研究矿床的萤石稀土元素特征,以探讨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演化以及矿床成因。结果显示,栾川—嵩县地区萤石矿床的萤石样品ΣREE含量范围7.17×10^(–6)~178.02×1... 本文总结了河南省栾川—嵩县地区萤石矿床的地质特征,并研究矿床的萤石稀土元素特征,以探讨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演化以及矿床成因。结果显示,栾川—嵩县地区萤石矿床的萤石样品ΣREE含量范围7.17×10^(–6)~178.02×10^(–6),平均值67.85×10^(–6),LREE/HREE值范围0.30~4.31,平均值1.80,δEu范围0.21~1.04,平均值0.64, δCe范围0.11~0.93,平均值0.76。萤石矿床的萤石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形态整体上具有平坦型特点,萤石呈中等Eu和Ce负异常。通过对比萤石矿床的萤石、地层岩石和中生代花岗岩的稀土元素特征及分析各地质体主要成矿元素Ca和F的丰度,认为研究区大规模萤石成矿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太华群、熊耳群地层,其次是中生代花岗岩体或岩浆期后热液;大气降水的参与以及成矿流体的运移是成矿流体由还原环境向氧化环境逐渐过渡的主要因素。萤石稀土元素La/Ho-Y/Ho关系图表明,萤石成矿在大尺度时间范围内具有同源性、小尺度时间范围内具有同源不同期性的特点。栾川—嵩县地区萤石矿床是由地层岩石、花岗岩体或者岩浆期后热液提供成矿物质、大气降水为成矿流体的主体、岩浆后期冷却提供成矿驱动热量、受断裂控制的热液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萤石矿床 稀土元素 成矿物质 矿床成因 河南省栾川—嵩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南太行地区生态空间识别及演化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褚加计 张致远 +2 位作者 金中昊 乔翔宇 宁立波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0-286,共7页
生态空间是指具有自然属性、以提供生态服务或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在维护生物多样性、保障生态安全等方面有着重要地位。南太行地区是华北平原的生态屏障,通过多期遥感解译、运用土地利用类型归并法对河南省南太行地区的生态... 生态空间是指具有自然属性、以提供生态服务或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在维护生物多样性、保障生态安全等方面有着重要地位。南太行地区是华北平原的生态屏障,通过多期遥感解译、运用土地利用类型归并法对河南省南太行地区的生态空间进行识别,并对其演变过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研究区生态空间格局变化明显,生态空间规模锐减,非生态空间迅速扩张;(2)各类型生态空间在不同时期内均有不同幅度的变化,整体呈下降趋势,生态农地空间是减幅最大的地类,研究区非农化趋势明显,而生态绿地空间小幅度减少,面积占比较为稳定,保证了研究区生态空间的平稳;(3)自然因素长期影响生态空间格局,而人文因素如城镇发展战略和国家政策对研究区的生态空间格局变化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人口、科技和社会经济发展是短时间尺度上造成生态空间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空间识别 演化进程分析 生态空间动态度 遥感解译 河南省南太行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新品种‘平麦20’的适宜种植区分析及栽培推广建议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二伟 贾真真 +2 位作者 耿若飞 张慧敏 黄雅敏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7期66-70,共5页
为有效评估新品种‘平麦20’的适应性及稳产高产性,本文通过多年多点试验,对平麦20在河南省不同种植区的产量、品质、抗病性等性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表明,与周麦18相比,平麦20在河南省大部分地区表现为增产,尤其在平顶山、许昌、鹿邑... 为有效评估新品种‘平麦20’的适应性及稳产高产性,本文通过多年多点试验,对平麦20在河南省不同种植区的产量、品质、抗病性等性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表明,与周麦18相比,平麦20在河南省大部分地区表现为增产,尤其在平顶山、许昌、鹿邑、洛阳这四个地区,在所有测试年份均增产且平均增产率均超过5%,表明该品种适宜在以上地区推广种植。此外,本文详细阐述了平麦20的品质、抗病性、栽培特性等,为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麦20 小麦新品种 河南省 适宜种植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南省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万燕玲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5期185-188,共4页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乡村振兴不仅是实现农业强国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必由之路。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南省实现共同富裕面临着城乡贫富差距显著、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低、基层人才资源...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乡村振兴不仅是实现农业强国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必由之路。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南省实现共同富裕面临着城乡贫富差距显著、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低、基层人才资源匮乏等现实问题。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需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精准定位、综合施策,要坚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构建新型农业产业体系,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带领广大农民走上共同富裕之路,谱写新时代乡村发展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河南省 农业农村 路径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MI数据的河南省臭氧时空特征与影响机制研究
17
作者 李治国 田琴 +4 位作者 李聪颖 陈施羽 韩雪姣 高湘泉 吴澜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101,共13页
中国中部地区在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臭氧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已对区域内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威胁。为弥补对华中地区臭氧(O_(3))污染动态的认知不足,利用OMI臭氧遥感数据,提取并分析了2010—2020年河南省的臭氧柱浓度数据,... 中国中部地区在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臭氧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已对区域内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威胁。为弥补对华中地区臭氧(O_(3))污染动态的认知不足,利用OMI臭氧遥感数据,提取并分析了2010—2020年河南省的臭氧柱浓度数据,探究近11年来河南省的臭氧总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近11年来,河南省的臭氧总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在2014、2018、2020年出现短暂回升。臭氧总量的年际空间分布整体呈现北高南低的格局。(2)河南省的臭氧柱浓度的月均值呈明显的周期性变化,每年最高值通常出现在3—4月,最低值通常出现在10—12月;臭氧柱浓度的季均值由高到低依次为春季(320.29 DU)、夏季(301.25 DU)、冬季(293.60 DU)、秋季(280.38 DU)。(3)结合气象要素(如气温、气压和日照时数)、后向轨迹模型以及潜在源区分析,发现河南省臭氧污染的成因和主要来源呈现显著的季节性差异:春季主要受来自西北和西南方向的甘肃省和四川省等地的污染物输送影响;夏季主要受来自东北方向的山东省及近海区域的污染物输送影响;秋冬季主要受来自西部的甘肃、青海、河南省等地的污染物输送影响。研究结果揭示了河南省臭氧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阐明了关键传输路径和主要污染源,可为区域大气污染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MI 时空变化 后向轨迹 潜在源区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资源空间分布特征的河南省自然保护地热点分析
18
作者 宋春静 王雪颖 +2 位作者 唐旖若 索延星 姚现玉 《河南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29-32,共4页
对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格局和特征的分析是构建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基础工作。以河南省5种类型297处自然保护地为研究对象,采用ARGIS最邻近点指数和核密度指数反映自然保护地空间聚集情况,分析河南省自然保护地分布特征,研究自然保护地... 对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格局和特征的分析是构建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基础工作。以河南省5种类型297处自然保护地为研究对象,采用ARGIS最邻近点指数和核密度指数反映自然保护地空间聚集情况,分析河南省自然保护地分布特征,研究自然保护地空间聚集情况。结果表明,河南省自然保护地聚集区呈现“人”字形分布格局,主要分布在豫西北太行山区、豫西伏牛山区、豫中黄河热点区和豫东南桐柏-大别山区。研究初步分析了河南省自然保护地的资源热点区域,并根据我国自然保护地建设形势,提出了河南省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自然保护地 空间分布 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个水果萝卜品种的品比试验研究
19
作者 王昊 雷晓隆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5期140-144,148,共6页
为了筛选适宜当地秋播利用的高产优质绿皮水果萝卜品种,选择9个不同类型特点的品种进行了随机区组、重复3次的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9个水果萝卜品种在黄淮地区均能正常生长,产量为3598.47~4533.38 kg/667 m 2,植株高度32.37~47.49 cm... 为了筛选适宜当地秋播利用的高产优质绿皮水果萝卜品种,选择9个不同类型特点的品种进行了随机区组、重复3次的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9个水果萝卜品种在黄淮地区均能正常生长,产量为3598.47~4533.38 kg/667 m 2,植株高度32.37~47.49 cm,单株肉质根长度16.5~33.4 cm,肉质根直径粗度6.4~11.7 cm,单株肉质根重量475.83~818.88 g,品种间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指出了9个品种均能在中早期上市,秋后播种(移栽)能正常采收,对下茬越冬蔬菜适期播种(或移栽)夺取高产没有影响或影响甚微,其中‘露头青’‘翘头青’‘西安大青皮’产量较高,‘卫青萝卜’‘沙窝萝卜’‘潍县萝卜’次之。还能提供大量副产品(萝卜叶子)作优质饲草供猪、鸡、牛、羊、兔、鹅等养殖业利用或作绿肥原料、能源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皮水果萝卜 品种试验 产量 农艺性状 豫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
20
作者 赵爽 郭龙飞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7期86-89,共4页
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解决农村发展问题、指导农村工作的基本单位,可为推动当地社会建设、提高经济水平提供动力,确保乡村治理与集体经济的协同发展。基于此,该文以河南省为例,从落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入手,深入分析河南省... 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解决农村发展问题、指导农村工作的基本单位,可为推动当地社会建设、提高经济水平提供动力,确保乡村治理与集体经济的协同发展。基于此,该文以河南省为例,从落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入手,深入分析河南省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以期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要求,满足广大农民对于高质量生活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农村 基层党组织建设 乡村治理 领导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