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连续分级提取法研究沉积物中磷的化学形态 被引量:26
1
作者 王书航 张博 +3 位作者 姜霞 王雯雯 赵丽 陈俊伊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82-1388,共7页
沉积物中磷的潜在释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机磷和无机磷的组分和分布.为研究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的释放能力及其生物可利用性大小,采用连续分级提取法,以NH4Cl、Na HCO3、Na OH和HCl作为提取剂,同时对沉积物中有机磷和无机磷的赋存形态进... 沉积物中磷的潜在释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机磷和无机磷的组分和分布.为研究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的释放能力及其生物可利用性大小,采用连续分级提取法,以NH4Cl、Na HCO3、Na OH和HCl作为提取剂,同时对沉积物中有机磷和无机磷的赋存形态进行分析,将无机磷分为WA-Pi(弱吸附态无机磷)、PA-Pi(潜在活性无机磷)、Fe/Al-Pi(Fe/Al结合态无机磷)和Ca-Pi(Ca结合态无机磷);将有机磷分为WA-Po(弱吸附态有机磷)、PA-Po(潜在活性有机磷)、MA-Po(中活性有机磷)和NA-Po(非活性有机磷),并以蠡湖表层沉积物样品为例,考察了该方法的回收率及蠡湖沉积物中的磷形态.结果表明:1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回收率,与SMT(标准测量和测试)法测定结果比较,连续分级提取法对TP、无机磷、有机磷的回收率分别为93.3%~112.1%、93.9%~111.5%、76.4%~119.9%,平均值分别为99.4%、101.8%、101.0%.2蠡湖表层沉积物中的磷以无机磷为主,其质量分数在271.29~666.34 mg/kg之间,平均值为441.03 mg/kg,占w(TP)的62.91%;不同形态无机磷质量分数表现为w(Ca-Pi)〉w(Fe/Al-Pi)〉w(PA-Pi)〉w(WA-Pi).有机磷的质量分数在201.76~368.52 mg/kg之间,不同形态有机磷质量分数表现为w(R-Po)(R-Po为残渣态磷)〉w(NANa OH-Po)(NANa OH-Po为Na DH提取非活性有机磷)〉w(PA-Po)〉w(MAHCl-Po)(MAHCl-Po为HCl提取中活性有机磷)〉w(WA-Po)〉w(MANa OH-Po)(MANa OH-Po为Na OH提取中活性有机磷).改进后的连续分级提取法能够同时有效分离沉积物中无机磷和有机磷的化学形态,并且能兼顾沉积物生物可利用性磷分析测试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连续分级提取 有机 无机 形态 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力分级效应函数法确定大豆施肥氮磷比的研究
2
作者 高占民 黄忠文 祝宝林 《现代化农业》 1990年第6期21-22,共2页
大豆施肥氮磷比是经济施肥的重要参数,目前已有许多学者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并总结出多种确定大豆施肥氮磷比的方法,可归纳为3种类型:第一类为目标产量法,即通过试验找出一个最高产量下的氮磷比。第二类为地力分级法,即通过田间试验,结合... 大豆施肥氮磷比是经济施肥的重要参数,目前已有许多学者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并总结出多种确定大豆施肥氮磷比的方法,可归纳为3种类型:第一类为目标产量法,即通过试验找出一个最高产量下的氮磷比。第二类为地力分级法,即通过田间试验,结合生产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施肥 地力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不同生育期根际溶磷菌群落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吴书琴 胡敏 +4 位作者 薛银刚 于焕云 严松 汤珊珊 顾昊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72,共14页
为了阐明水稻不同生育期根际土溶磷菌对磷生物有效性的影响,选取了4个水稻品种:黄华占、桂野丰、中科早发粳1号和Sasanishiki,并分别在扬花期与成熟期收集了根际土壤样本。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根际土溶磷菌群落的结构,对phoD基因... 为了阐明水稻不同生育期根际土溶磷菌对磷生物有效性的影响,选取了4个水稻品种:黄华占、桂野丰、中科早发粳1号和Sasanishiki,并分别在扬花期与成熟期收集了根际土壤样本。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根际土溶磷菌群落的结构,对phoD基因进行研究,并探究了根际土溶磷菌群落与土壤理化性质及磷素组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假单胞菌科(Pseudomonadaceae,平均相对丰度为23.52%±31.03%)和硝化杆菌科(Nitrobacteraceae,平均相对丰度为11.69%±5.07%)是水稻根际土中的主要溶磷菌。成熟期溶磷菌的多样性(Chao1指数为105.03±9.75,Shannon指数为1.79±0.13)显著高于扬花期(Chao1指数为99.23±19.43,Shannon指数为1.50±0.55)。土壤pH值、速效磷含量和总氮含量是影响溶磷菌群落结构的关键环境因素。盐单胞菌科(Halomonadaceae)、叶杆菌科(Phyllobacteriaceae)和伯克氏菌科(Burkholderiaceae)的相对丰度与多种磷素组分有显著相关性,表明它们在水稻根际土壤的磷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生育期 phoD基因 hedley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角赤红壤常年连作菜地土壤磷库特征
4
作者 宁建凤 陈勇 +4 位作者 姚建武 梁紫薇 曾瑞锟 王荣辉 李彤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3-148,共16页
磷既是作物营养必需元素也是重要面源污染因子,研究集约化菜地土壤磷库特征,为有针对性地制定菜地磷养分管理措施,降低菜地磷素面源污染风险提供依据。以珠三角地区(广州、江门、肇庆、惠州等地)赤红壤常年菜地系统为研究对象,共采集89... 磷既是作物营养必需元素也是重要面源污染因子,研究集约化菜地土壤磷库特征,为有针对性地制定菜地磷养分管理措施,降低菜地磷素面源污染风险提供依据。以珠三角地区(广州、江门、肇庆、惠州等地)赤红壤常年菜地系统为研究对象,共采集89份城郊菜地土壤样品,采用修正的Hedley磷库分级法分析土壤磷组分,探明土壤性质与磷库相关性。赤红壤菜地土壤磷库以无机磷(Pi)为主要赋存形态,无机磷在磷库占比达88%,有机磷(Po)、残余磷在磷库占比均较低,分别为8.1%、3.9%。菜地土壤无机磷含量为1176.78 mg·kg^(-1),远高于有机磷(109.03 mg·kg^(-1))和残余磷含量(52.19 mg·kg^(-1))。无机磷库中,H2O-Pi、NaHCO_(3)-Pi、NaOH-Pi、稀HCl-Pi、浓HCl-Pi含量分别为46.35 mg·kg^(-1)、264.64 mg·kg^(-1)、427.45 mg·kg^(-1)、274.82 mg·kg^(-1)、163.52 mg·kg^(-1),在总磷中相应占比分别为3.32%、20.74%、31.29%、16.32%、14.13%。有机磷库中,NaHCO_(3)-Po、NaOH-Po、浓HCl-Po含量分别为27.24 mg·kg^(-1)、62.35 mg·kg^(-1)、19.44 mg·kg^(-1),占总磷比例依次为2.33%、5.70%、1.56%。NaOH提取磷(NaOH-P)在菜地无机磷库、有机磷库中均占主导地位。从土壤磷活性角度分析,活性磷、中等活性磷、稳定性磷含量分别为338.23 mg·kg^(-1)、764.62 mg·kg^(-1)、235.15 mg·kg^(-1),在总磷中相应占比分别为25.3%、57.1%、17.6%。几乎全部89个样点土壤活性磷与中等活性磷之和在总磷库占比均超过50%。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阳离子交换量(CEC)均与活性磷、中等活性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且存在浓度效应。赤红壤菜地土壤总体上磷含量丰富、有效性高。施肥、耕作管理等人为活动及赤红壤特性共同影响土壤磷库形成。考虑到赤红壤区的强降水气候特征,常年菜地磷素面源污染风险大,应注意通过合理施肥降低磷的污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红壤菜地 hedley分级 无机组分 有机组分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水旱轮作条件下土壤磷素含量对秸秆还田的响应及变化规律
5
作者 赵希梅 裴霄敏 +4 位作者 李奥明洋 刘天雅 张政 李梦蝶 李继福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39-44,共6页
为研究秸秆还田对水旱轮作下土壤磷素含量变化的影响,采集长期稻-油轮作试验田土壤进行室内模拟试验,设置旱作(D)、水作(W)、旱作+秸秆(D+S)和水作+秸秆(W+S)4个处理,采用Hedley磷分级法提取和测定土壤磷组分,并考察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变... 为研究秸秆还田对水旱轮作下土壤磷素含量变化的影响,采集长期稻-油轮作试验田土壤进行室内模拟试验,设置旱作(D)、水作(W)、旱作+秸秆(D+S)和水作+秸秆(W+S)4个处理,采用Hedley磷分级法提取和测定土壤磷组分,并考察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在旱作处理条件下,添加秸秆使土壤的有效磷含量增加20.6%;在水作处理条件下,添加秸秆使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56.4%。总体而言,水作条件下土壤有效磷含量提升幅度大于旱作。综合来看,W+S处理更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RDA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水分和秸秆对土壤磷素量的贡献率分别为73.2%和26.8%。秸秆还田不仅可提升土壤中有效磷含量,还可调节土壤各形态磷素含量,从而增强土壤供磷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有效 秸秆还田 水旱轮作 hedle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施用解磷菌肥对复垦土壤磷酸酶和Hedley磷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7
6
作者 吴文丽 洪坚平 +1 位作者 孟会生 冀刚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9-64,共6页
为了研究增施解磷菌肥对土壤供磷状况的改善和土壤中磷有效性的提高状况,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连续施用解磷菌肥对复垦5年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及Hedley磷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无机肥+有机肥+解磷菌肥处理的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 为了研究增施解磷菌肥对土壤供磷状况的改善和土壤中磷有效性的提高状况,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连续施用解磷菌肥对复垦5年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及Hedley磷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无机肥+有机肥+解磷菌肥处理的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为30.65μg/(g·h),比对照提高了83.86%。本试验年与第3年复垦土壤相比,土壤中Hedley磷形态的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H_2O-Po含量以无机肥+有机肥+解磷菌肥处理为最高,比对照提高了93.90%;NaOH-Pi、HCl-Pi、HCl-Po含量以无机肥+解磷菌肥处理最大,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94.2%、61.87%、105.8%;残渣态磷含量以无机肥处理影响最大,比对照提高了22.87%;H_2O-Pi、NaHCO_3-Po含量以有机肥处理最大,比对照提高了129.2%、85.89%;NaHCO_3-Pi、NaOH-Po含量以有机肥+解磷菌肥处理提高最大,分别提高了176.9%、114.4%。可以得出:施用解磷菌肥的处理增加复垦土壤中H_2O-Po、NaHCO_3-Pi、NaOH-Pi、NaOH-Po、HCl-Pi、HCl-Po含量的效果较好。H_2O-Pi、H_2O-Po、NaHCO_3-Pi、NaHCO_3-Po、NaOH-Pi、NaOH-Po、HCl-Pi与碱性磷酸酶均呈极显著相关。解磷菌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复垦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影响土壤中Hedley磷分级的各形态磷素含量,从而提高磷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肥 复垦 酸酶 hedley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淘选颗粒物分级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何会军 于志刚 +2 位作者 陈洪涛 姚庆祯 米铁柱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8-72,共5页
依据斯托克斯原理制作了水淘选颗粒物分级装置,考察了流量对于颗粒物分级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操作流量。同时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对现场悬浮颗粒物进行了分级,并用吸管法对方法的分级效率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水淘选装置对悬浮颗粒... 依据斯托克斯原理制作了水淘选颗粒物分级装置,考察了流量对于颗粒物分级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操作流量。同时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对现场悬浮颗粒物进行了分级,并用吸管法对方法的分级效率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水淘选装置对悬浮颗粒物各粒级颗粒物的分级效率在50%~95%之间,分级效果较好。同时运用建立的方法对在长江、长江口以及黄河获得的悬浮颗粒物进行了现场分级,获得了不同粒级悬浮颗粒物,并进而采用改进的SEDEX方法进行了磷的赋存形态分析,结果表明:有机磷、自生磷灰石磷主要存在于细颗粒物中,而碎屑磷则主要集中粗颗粒物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分级 水淘选 颗粒 悬浮颗粒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磷添加会增加不同年限稻田磷素生物有效性 被引量:2
8
作者 曹华 李欢 +2 位作者 樊慧琳 牛犇 王艳玲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5-526,共12页
为明确不同数量外源磷添加对稻田磷生物有效性组分的影响,以江西鹰潭孙家小流域内新稻田(NP,2~3 a)、中期稻田(MP,20~30 a)和老稻田(OP,400~500 a)为研究对象,基于不同浓度外源磷[0(CK)、125(P1)、250(P2)、500(P3)、625(P4)、750(P5)mg... 为明确不同数量外源磷添加对稻田磷生物有效性组分的影响,以江西鹰潭孙家小流域内新稻田(NP,2~3 a)、中期稻田(MP,20~30 a)和老稻田(OP,400~500 a)为研究对象,基于不同浓度外源磷[0(CK)、125(P1)、250(P2)、500(P3)、625(P4)、750(P5)mg·kg^(-1)(以P计)]添加的淹水培养实验(0~80 d),采用模拟生物活化的磷素分级方法(BBP法),分析了淹水条件下外源磷添加后稻田BBP组分磷的增量(Δ)动态变化,探讨了各组分磷增量的相关关系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淹水条件下,稻田有效磷(Bray-P)及BBP组分磷增量随磷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BBP组分磷增量由小到大依次为:氯化钙磷增量(ΔCa-P)、酶提取磷增量(ΔEn-P)、柠檬酸磷增量(ΔCi-P)、盐酸磷(ΔHC-P)。培养15天时,新稻田ΔCa-P与ΔCi-P达到最大值;培养60天时,中期稻田ΔCa-P、ΔEn-P、ΔHC-P及ΔBray-P达到最大值;而老稻田中各组分磷随时间变化不明显。通径分析表明:外源添加磷对新稻田和老稻田ΔBray-P有显著直接正效应。外源磷添加虽能显著增加稻田磷素生物组分有效性,但其增量最大值的出现时段不同,新稻田与中期稻田中生物有效磷增量最大值分别出现在磷添加后的第15天与60天,因此,适时适量地施用磷肥对稻田磷素肥力提升与稻田磷素流失风险管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分级(BBP) 生物有效性 添加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亚热带丘陵红壤区森林演替典型阶段土壤氮磷有效性 被引量:46
9
作者 詹书侠 陈伏生 +2 位作者 胡小飞 甘露 朱友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673-4680,共8页
在中亚热带典型丘陵红壤区选取裸露地、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地、针阔混交林地、常绿阔叶林地为研究对象,开展土壤氮(N)、磷(P)供应、有效性及其耦合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有机C、全N、净矿化速率、中性磷酸酶活性表现为随森... 在中亚热带典型丘陵红壤区选取裸露地、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地、针阔混交林地、常绿阔叶林地为研究对象,开展土壤氮(N)、磷(P)供应、有效性及其耦合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有机C、全N、净矿化速率、中性磷酸酶活性表现为随森林演替进展呈现逐步提高的变化趋势;而土壤全P、C/N、C/P、氨化速率、硝化速率、树脂P、NaHCO3-P、NaOH-P、声波P、酸性P、总有效P、酸性磷酸酶活性未表现出此趋势;但反映N、P有效供应的指标,除氨化速率、树脂P和酸性磷酸酶外,在常绿阔叶林中均为最高。相关分析表明大部分N、P供应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丘陵红壤区森林演替初级阶段P的限制性明显强于N,土壤N、P供应在森林演替进展过程中可以逐步得到优化而实现协调供应。以常绿阔叶林为中亚热带丘陵红壤区植被恢复的最终目标是可行和理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供应 PVC顶盖埋管 hedley磷分级法 森林演替 中亚热带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线附近主要植被类型下土壤非生长季磷素形态 被引量:22
10
作者 张林 吴彦 +3 位作者 吴宁 孔璐 刘琳 胡红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3457-3464,共8页
采用Hedley磷素分级方法,比较研究了岷江上游林线附近不同植被类型(高寒灌丛草甸、雪山杜鹃灌丛和岷江冷杉林)非生长季0—20cm土壤无机磷和有机磷形态。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土壤总磷平均含量(857.32mg·kg-1)较高,但活性磷含量仅占总... 采用Hedley磷素分级方法,比较研究了岷江上游林线附近不同植被类型(高寒灌丛草甸、雪山杜鹃灌丛和岷江冷杉林)非生长季0—20cm土壤无机磷和有机磷形态。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土壤总磷平均含量(857.32mg·kg-1)较高,但活性磷含量仅占总磷的10%左右。生物态磷含量占总磷含量的60%以上,表明土壤磷素受生物作用影响较大。3种植被类型下土壤无机磷主要以D.HCl-Pi(稀盐酸提取无机磷)和C.HCl-Pi(浓盐酸提取无机磷)形态存在,活性无机磷和NaOH-Pi含量较少。高寒灌丛草甸土壤D.HCl-Pi和C.HCl-Pi含量均显著高于岷江冷杉,表明其含有更多的钙结合态磷。土壤有机磷与土壤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NaOH-Po是有机磷主要的构成形态,占总磷含量的39.39%—53.69%。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有机磷形态间差异较大,岷江冷杉林下土壤NaHCO3-Po和NaOH-Po含量最高,高寒灌丛草甸则含有更多的C.HCl-Po。低温和凋落物积累是造成林线附近土壤有机磷含量较高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 林线 hedley分级 植被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类型对优先流路径和磷形态影响的定量评价 被引量:11
11
作者 梁建宏 吴艳宏 +3 位作者 周俊 王吉鹏 王晓晓 李睿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20-227,共8页
以中国贡嘎山由青灰色砂质冰水堆积物发育而成的疏松岩性土壤和德国厄尔士山渍水土壤优先流路径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染色示踪试验和改进的Hedley磷形态提取法,使用优先流染色面积比和优先流程度评价指数定量评价不同类型土壤的优先流程... 以中国贡嘎山由青灰色砂质冰水堆积物发育而成的疏松岩性土壤和德国厄尔士山渍水土壤优先流路径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染色示踪试验和改进的Hedley磷形态提取法,使用优先流染色面积比和优先流程度评价指数定量评价不同类型土壤的优先流程度,通过相关关系分析进一步揭示不同土壤类型中优先流路径对磷形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贡嘎山和厄尔士山优先流图片总染色面积比分别为31%和52%,厄尔士山渍水土优先流比贡嘎山疏松岩性土发育较好。贡嘎山疏松岩性土壤优先流发育程度与潜在生物可利用无机磷和有机磷贡献率显著正相关,而即时生物有效无机磷和磷灰石磷与厄尔士山渍水土壤优先流发育程度显著正相关。土壤类型影响优先流路径分布和土壤磷形态分布,从而影响土壤磷赋存状况和下游水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优先流路径 染色示踪 hedley连续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磷分布特征及吸附解吸规律 被引量:7
12
作者 孙军娜 徐刚 邵宏波 《地球化学》 CAS CSCD 2014年第4期346-351,共6页
采用改进的 Hedley 磷分级方法研究了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由河向海过渡带表层土壤磷形态变化和分布特征,并通过等温吸附解吸实验阐明了沿程土壤对外源磷的持留能力和释放风险。结果表明,各样点无机磷占总磷93%以上,是磷的主要存在形... 采用改进的 Hedley 磷分级方法研究了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由河向海过渡带表层土壤磷形态变化和分布特征,并通过等温吸附解吸实验阐明了沿程土壤对外源磷的持留能力和释放风险。结果表明,各样点无机磷占总磷93%以上,是磷的主要存在形态。土壤中有机磷含量较低,可能与较低的有机质含量有关。无机磷中稀盐酸磷是最主要存在形态,与各样点Ca/Al含量密切相关。有效磷含量在18.6~33.4 mg/kg之间,仅占总磷的3.2%~5.9%,可能会限制湿地植物的生长。覆有植被的土壤中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河滩和海滩土壤,说明植被存在对有效磷的积累有一定促进作用。由吸附解吸实验可知,加入较低浓度(0.05~5 mg/L)的外源磷时,随着初始磷浓度的升高,土壤对磷的吸附量增加,吸附率为70%~99%,解吸率小于7%,这说明各样点土壤的除磷能力较强,且流失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dley分级 吸附 解吸 黄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胶园不同母质发育砖红壤磷素形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郭海超 周杰 +2 位作者 罗雪华 王文斌 吴小平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724-1730,共7页
采用Hedley磷分级方法对海南胶园5种母质15个砖红壤磷素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变幅较大,砂页岩、花岗岩、片麻岩、浅海沉积物和玄武岩5种母质砖红壤Resin-P含量间、NaHCO3-Pi含量间、NaOH-Pi含量间和HCl-P含量间差异均不显著。... 采用Hedley磷分级方法对海南胶园5种母质15个砖红壤磷素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变幅较大,砂页岩、花岗岩、片麻岩、浅海沉积物和玄武岩5种母质砖红壤Resin-P含量间、NaHCO3-Pi含量间、NaOH-Pi含量间和HCl-P含量间差异均不显著。所有土壤各级磷中残余态磷含量和百分比均最高,且玄武岩发育砖红壤上残余态磷含量和百分比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4种母质砖红壤。5种母质砖红壤中浅海沉积物发育砖红壤有机磷总量最低,所有土壤有机磷占全磷百分比的平均值为14.67%;除浅海沉积物发育砖红壤外,其他4种母质发育砖红壤上有机磷均以NaOH-Po为主,其占有机磷总量百分比的平均值为83.68%。Resin-P、NaHCO3-Pi、NaOH-Pi和HCl-P 4个无机磷组分含量间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正相关,且均与土壤Bray 2提取态磷呈极显著的正相关。NaHCO3-Po和NaOH-Po两个有机磷组分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NaHCO3-Po、土壤有机磷总量均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园 砖红壤 hedley分级 母质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黑土供磷能力及磷素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欣 韩晓增 +2 位作者 宋春 梁尧 丁雪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6期3292-3294,3333,共4页
[目的]研究长期施肥后黑土供磷能力、磷素形态的变化。[方法]利用采自海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长期定位试验地的无肥(CK)、化肥(NP)、化肥配施有机肥(NPM)3个施肥处理黑土进行生物耗竭盆栽试验,并用Hedley方法对土壤磷... [目的]研究长期施肥后黑土供磷能力、磷素形态的变化。[方法]利用采自海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长期定位试验地的无肥(CK)、化肥(NP)、化肥配施有机肥(NPM)3个施肥处理黑土进行生物耗竭盆栽试验,并用Hedley方法对土壤磷素形态进行研究。[结果]与长期不施肥处理相比,施化肥与化肥配施有机肥均能明显增加土壤各形态磷素;与无肥处理土壤相比,化肥有机肥配施处理土壤与化肥处理土壤植株的生物量增幅分别为31.72%和54.65%;植株吸磷量分别是CK和NP处理土壤的2.1和1.7倍;长期施用有机肥的黑土经过2批油菜耗竭后,Resin-P只减少了0.85%,远小于Resin-P在无肥处理土壤和单施化肥处理土壤中的减少量。[结论]长期化肥配施有机肥的黑土可以在短期内维持一个活性磷含量较高的水平,进而提高土壤的供磷能力及其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能力 hedley分级 素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添加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磷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韩冰 耿依仪 +4 位作者 邓艳芳 王宇飞 周华坤 邵新庆 李芝雯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721-2728,共8页
磷是一种影响草地植物生产力和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养分。本文研究了3个氮添加水平下(5,10和15 g·m^(-2))青藏高原海北高寒草甸(海拔3100 m)土壤磷组分的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N5处理下土壤磷的生物有效性增加。N5处... 磷是一种影响草地植物生产力和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养分。本文研究了3个氮添加水平下(5,10和15 g·m^(-2))青藏高原海北高寒草甸(海拔3100 m)土壤磷组分的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N5处理下土壤磷的生物有效性增加。N5处理显著提高了活性磷库的含量,其中NaHCO_(3)-Pi的含量和比例均显著增加。N15处理下植物生物量和地上部含磷量增加,土壤活性磷含量无显著变化,N15处理下仅土壤残余态磷(Residual-P)显著下降。氮添加下影响土壤磷组分变化的关键因素包括土壤pH值、微生物生物量碳(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BC)和微生物生物量氮(Microbial biomass nitrogen,MBN)。在高寒草甸氮添加能够通过降低土壤pH值和增加微生物生物量来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hedley连续提取 土壤生物和非生物特性 植物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消落带紫色潮土磷形态转化过程 被引量:4
16
作者 何立平 兰波 +3 位作者 林俊杰 段林艳 廖雨涵 徐正佳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952-1960,共9页
磷形态转化过程是决定消落带土壤磷素向三峡水库释放的关键.以三峡库区消落带紫色潮土为研究对象,在落干和淹水条件下对土壤进行培养,采用修正的Hedley连续分级提取法分析土壤磷形态含量变化,探讨落干和淹水条件下消落带土壤磷形态转化... 磷形态转化过程是决定消落带土壤磷素向三峡水库释放的关键.以三峡库区消落带紫色潮土为研究对象,在落干和淹水条件下对土壤进行培养,采用修正的Hedley连续分级提取法分析土壤磷形态含量变化,探讨落干和淹水条件下消落带土壤磷形态转化速率及转化过程.结果表明:落干期,碳酸氢钠提取态有机磷(NaHCO_(3)-Po)和氢氧化钠提取态无机磷(NaOH-Pi)的转化速率分别由-6.27和-1.78 mg(kg·d)逐渐增至-0.69和-0.21 mg(kg·d),其在非残渣态磷中的占比分别减少了21.58%和5.95%;相反,水溶态磷(H_(2)O-Pi)和碳酸氢钠提取态无机磷(NaHCO_(3)-Pi)的转化速率分别由2.07和1.74 mg(kg·d)逐渐减至0.43和0.42 mg(kg·d),其占比分别增加了13.50%和13.41%.淹水期,NaHCO_(3)-Pi、NaHCO_(3)-Po和氢氧化钠提取态有机磷(NaOH-Po)的转化速率分别由-1.84、-4.98和-1.72 mg(kg·d)逐渐增至-0.26、-0.55和-0.12 mg(kg·d),其占比分别减少了9.12%、19.33%和4.03%;相反,H_(2)O-Pi、NaOH-Pi和盐酸提取态磷(HCl-Pi)的转化速率分别由4.51、2.00和0.47 mg(kg·d)逐渐减至0.63、0.22和0.05 mg(kg·d),其占比分别增加了28.83%、2.46%和1.18%.可见,落干期NaHCO_(3)-Po和NaOH-Pi均向H_(2)O-Pi和NaHCO_(3)-Pi转化;淹水期NaHCO_(3)-Pi、NaHCO_(3)-Po和NaOH-Po均向H_(2)O-Pi、NaOH-Pi和HCl-Pi转化.落干期和淹水期,NaHCO_(3)-Po均是消落带H_(2)O-Pi的主要来源.因此,降低NaHCO_(3)-Po含量能够有效减小消落带土壤磷素在雨水淋溶及淹水条件下向三峡水库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干期 淹水期 水溶态 hedley连续分级提取 转化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若尔盖不同退化高寒草甸土壤磷形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志强 刘丹 +4 位作者 廖小琴 陈丹阳 宋小艳 柳杨 王长庭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6-46,共11页
为了明确不同退化高寒草甸土壤磷含量的变化特征,以若尔盖未退化(UD)、轻度退化(LD)、中度退化(MD)、重度退化(SD)和极度退化(ED)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采用Hedley磷分级法,测定并比较不同退化程度下高寒草甸土壤磷形态含量差异,探讨影响... 为了明确不同退化高寒草甸土壤磷含量的变化特征,以若尔盖未退化(UD)、轻度退化(LD)、中度退化(MD)、重度退化(SD)和极度退化(ED)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采用Hedley磷分级法,测定并比较不同退化程度下高寒草甸土壤磷形态含量差异,探讨影响退化高寒草甸土壤磷形态的环境因素。结果显示:1)整体上高寒草甸土壤磷形态以盐酸磷为主,稀盐酸无机磷(DHCl-P_(i))、浓盐酸无机磷(CHCl-P_(i))和浓盐酸有机磷(CHCl-P_(o))含量之和占总磷(TP)的50%以上。2)高寒草甸土壤各形态磷随退化程度加剧整体呈下降趋势。与未退化草甸相比,极度退化草甸0~10 cm土壤水溶性磷(H2O-P)、碳酸氢钠无机磷(NaHCO_(3)-P_(i))和碳酸氢钠有机磷(NaHCO_(3)-P_(o))显著降低了92.51%、89.57%和85.10%,10~20 cm土壤仅NaHCO_(3)-P_(o)显著降低了80.32%;0~20 cm土壤氢氧化钠无机磷(NaOH-P_(i))、氢氧化钠有机磷(NaOH-P_(o))、浓盐酸有机磷(CHCl-P_(o))和残余磷(residual-P)整体表现为随退化加剧而降低,最小值均在极度退化草甸且分别为12.15、7.09、21.14和26.48 mg·kg^(-1)。3)H2O-P与土壤容重(BD)显著负相关;NaHCO_(3)-P_(i)、NaHCO_(3)-P_(o)、NaOH-P_(i)、NaOH-P_(o)、CHCl-P_(o)和residual-P与土壤总碳(TC)和总氮(TN)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pH和BD显著负相关;CHCl-P_(i)与所有环境因子相关性不显著;土壤BD、pH、含水量(SMC)、TC和TN共同解释土壤磷形态变异的78.79%,其中土壤pH的贡献率最高(52.29%)。综上,土壤各磷形态均随高寒草甸退化加剧而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土壤有机磷的下降幅度最为明显。研究结果有望为未来若尔盖退化高寒草甸土壤养分保持及草甸恢复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 退化草甸 土壤 形态 hedley磷分级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鸡粪后土壤磷形态及层间分布研究
18
作者 杨苞梅 宋玉萍 +4 位作者 李国良 卢维盛 姚丽贤 何兆桓 周昌敏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1年第1期28-32,共5页
通过室内土柱淋溶模拟试验,研究施用鸡粪后华南水稻土中各形态磷素的累积特征及层间分布。结果表明:氢氧化钠提取态磷占总磷的35.9%~46.7%,浓盐酸提取态磷占总磷的18.3%~36%,碳酸氢钠提取态磷占总磷的7.9%~18.5%,残留态磷占总磷的6.2... 通过室内土柱淋溶模拟试验,研究施用鸡粪后华南水稻土中各形态磷素的累积特征及层间分布。结果表明:氢氧化钠提取态磷占总磷的35.9%~46.7%,浓盐酸提取态磷占总磷的18.3%~36%,碳酸氢钠提取态磷占总磷的7.9%~18.5%,残留态磷占总磷的6.2%~15.6%,稀盐酸提取态磷占总磷的2.1%~6.8%,树脂态磷占总磷的1.5%~5.5%。可见,土壤积累的磷素中主要以有效性中等的氢氧化钠提取态磷为主,其次为有效性较差的浓盐酸提取态磷,而有效性很强的树脂态磷则很少;随着鸡粪用量的增加,土壤中树脂态磷、碳酸氢钠提取态磷、残留态磷和氢氧化钠提取态磷的积累显著增加,稀盐酸提取态磷的积累增加不显著。由此所引起的土壤盈余磷素流失或淋失对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的影响风险也增大;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积累树脂态磷的潜能显著降低,淋失风险显著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粪 土壤 累积 Tiessen分级 淋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泊底泥中磷的形态分布分析
19
作者 李亮 宋翠红 黄远星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3年第5期11-16,共6页
目前自然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越来越严重,其底泥中磷的含量也与日俱增。不同形态分布的磷在自然情况变化时表现出不同的特性,底泥中磷的形态分布对于控制水体中磷的浓度有着重要影响。本研究以五步化学分级提取法测定了12个湖泊底泥中磷的... 目前自然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越来越严重,其底泥中磷的含量也与日俱增。不同形态分布的磷在自然情况变化时表现出不同的特性,底泥中磷的形态分布对于控制水体中磷的浓度有着重要影响。本研究以五步化学分级提取法测定了12个湖泊底泥中磷的形态分布。结果表明:在底泥中与钙结合的磷较多,平均占总量的60%左右。射线衍射结果也表明12个样品中均含有较高比例的晶体钙矿物,平均含量约为49%。除了与钙结合的磷之外,其余的磷多数与铁、锰化合物相结合,其含量平均占总数的18%。黏土矿物及铝氧化物中结合的磷占总量的8%,与残余磷9%相当。松散吸附结合态的磷含量最低约占6%。研究磷的形态分布分析方法对于了解底泥中磷的形态分布以及磷在水体-底泥中的迁移转化规律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分级提取 X射线衍射 的形态分布 湖泊底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稻-油轮作区土壤磷库现状及环境风险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闫金垚 郭丽璇 +6 位作者 王昆昆 廖世鹏 陆志峰 丛日环 李小坤 任涛 鲁剑巍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7-257,共11页
明确长江流域水稻-油菜轮作种植区土壤磷(P)库现状,评估土壤磷淋失风险,以期为长江流域水稻-油菜轮作体系合理施磷提供参考。2018年4—5月在长江流域水稻-油菜轮作典型种植区域的14个省(市/区)采集油菜收获后的耕层土壤样品247个,测定... 明确长江流域水稻-油菜轮作种植区土壤磷(P)库现状,评估土壤磷淋失风险,以期为长江流域水稻-油菜轮作体系合理施磷提供参考。2018年4—5月在长江流域水稻-油菜轮作典型种植区域的14个省(市/区)采集油菜收获后的耕层土壤样品247个,测定土壤全磷、有效磷(Olsen-P)和可溶性磷(CaCl2-P)含量,并参考土壤全磷和Olsen-P分级指标,明确我国长江流域水稻-油菜轮作种植区域土壤磷丰缺现状,建立Olsen-P与CaCl2-P之间的定量关系。还根据Olsen-P分级选取72个样本进行Hedley磷分级测试,分析了水稻-油菜轮作种植区域土壤磷库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长江流域水稻-油菜轮作种植区域耕层土壤全磷、Olsen-P和CaCl2-P平均含量分别为0.62 g·kg^(-1)、23.2 mg·kg^(-1)和0.49 mg·kg^(-1)。土壤全磷在长江上、中、下游间无明显差异,区域整体48.6%处于丰富状态。土壤Olsen-P缺乏和过量的现象并存,占比分别为23.1%和31.1%,土壤Olsen-P缺乏和过量的区域分别集中在长江中游和长江下游区域。长江流域水稻-油菜轮作种植区域土壤磷库以无机磷为主,平均占比达到82.2%。H2O-Pi、NaHCO3-Pi、NaOH-Pi、HCl-Pi、NaHCO3-Po、NaOH-Po和Residual-P磷库平均含量分别为10.8、46.8、115.6、218.6、22.3、104.9和193.8 mg·kg^(-1)。随着土壤Olsen-P水平的增加,NaHCO3-Pi和NaOH-Pi含量明显增加,稳定态磷库(HCl-Pi和Residual-P)含量相对稳定。长江流域水稻-油菜轮作种植区域耕层土壤Olsen-P和CaCl2-P的关系符合双直线模型,出现突变点时Olsen-P含量为39.9 mg·kg^(-1),对应的CaCl2-P含量为0.6 mg·kg^(-1)。当土壤Olsen-P含量大于39.9 mg·kg^(-1)时,土壤磷素淋失风险增加。整体而言,长江流域水稻-油菜轮作种植区域土壤磷含量呈上升趋势,土壤Olsen-P平均含量达到适宜养分供应水平,且存在13.0%的区域处于磷素高淋失风险状态。土壤磷素主要积累在稳定态磷库中,因此,应重视磷肥的合理施用,适当降低磷肥投入,挖掘土壤中稳定态磷库潜力。旨在减少稻-油轮作体系土壤有效磷积累和环境磷素损失,提高作物磷肥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油轮作 OLSEN-P CaCl2-P 环境阈值 hedley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