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及邻区中强震前固体潮调制比特征分析
1
作者 宋潇潇 黄颂 +2 位作者 翁骋 吴海波 陈俊华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1-251,共11页
采用固体潮调制比时空扫描方法,对2000—2023年湖北及邻区16次4级以上地震进行回溯性研究,分析中强地震前调制比时空演化特征。当固体潮调制比最大值连续三个月不低于0.8,且异常空间尺度不小于15000km^(2)时可视为异常。结果表明,12次(7... 采用固体潮调制比时空扫描方法,对2000—2023年湖北及邻区16次4级以上地震进行回溯性研究,分析中强地震前调制比时空演化特征。当固体潮调制比最大值连续三个月不低于0.8,且异常空间尺度不小于15000km^(2)时可视为异常。结果表明,12次(75%)地震前存在调制比高值异常,表明该方法对湖北及邻区中强震有一定的指示意义。中强地震通常发生在调制比高值开始后5~20个月或异常结束后13个月内,优势发震时段为异常持续期间或异常结束后9个月内;震中位于异常区域及周边150km范围内,其中5级以上地震均发生在异常区域及周边50km范围内;震级与异常最大值存在一定的关联,5级以上地震前异常显著程度通常较高;预报效能评估R=0.671,R_(0)=0.274。固体潮调制比方法可为湖北及邻区中强地震预测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及邻区 固体潮调制比 地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西北坝上地区白榆光合生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
作者 魏可新 朱琪 +3 位作者 李阳 李晓刚 马增旺 李玉灵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5年第2期127-135,共9页
为了探究冀西北坝上地区白榆的光合生理特性,明确影响白榆光合作用的主要生理生态因子,以白榆(Ulmus pumila)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分析仪测定自然光照条件下白榆叶片的光合生理指标,同时测定气象因子、土壤体积... 为了探究冀西北坝上地区白榆的光合生理特性,明确影响白榆光合作用的主要生理生态因子,以白榆(Ulmus pumila)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分析仪测定自然光照条件下白榆叶片的光合生理指标,同时测定气象因子、土壤体积含水率(SWC)及白榆根系的分布,分析各生理生态因子对白榆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6:00~18:00,白榆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和气孔限制值(L_(s))日变化趋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单峰”曲线,胞间CO_(2)浓度(C_(i))日变化趋势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谷型”曲线,水分利用效率(WUE)日变化呈下降趋势。(2)白榆P_(n)的日变化受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的共同作用,在8:00~14:00受非气孔限制,其他时段则受气孔限制。(3)白榆P_(n)与G_(ms)、空气湿度(RH)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叶片饱和水汽压差(VPD)、100~150 cm SWC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0~20 cm SWC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40~70 cm SWC呈显著负相关关系。(4)白榆根系在0~200 cm均有分布,但出现浅层化现象,其细根生物量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粗根主要分布在20~40 cm土层。综上,冀西北坝上地区白榆光合作用日变化主要受G_(s)、RH、SWC的影响,随表层土壤水分变化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榆 冀西北坝上地区 光合生理特性 环境因子 根系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北坝上及接坝地区荞麦品种引种试验
3
作者 任杰 王艳芝 +4 位作者 聂柏玲 孙文璇 徐成刚 孙靖 唐丽颖 《园艺与种苗》 2025年第8期92-95,共4页
[目的]筛选适合冀北坝上及接坝地区种植的荞麦品种。[方法]2022—2024年对34个荞麦品种进行适应性试验。[结果]筛选出甜荞品种6个,为丰甜1号、通荞1号、榆荞4号、赤甜荞1号、信农1号、晋甜E09-2,平均增产率依次为25.2%、20.6%、19.8%、1... [目的]筛选适合冀北坝上及接坝地区种植的荞麦品种。[方法]2022—2024年对34个荞麦品种进行适应性试验。[结果]筛选出甜荞品种6个,为丰甜1号、通荞1号、榆荞4号、赤甜荞1号、信农1号、晋甜E09-2,平均增产率依次为25.2%、20.6%、19.8%、18.6%、17.4%、16.0%;筛选出苦荞品种5个,为六苦04、川荞3号、西苦1号、云荞1号、定引1号,平均增产率依次为21.0%、19.9%、18.0%、15.9%、15.2%。[结论]筛选出的11个荞麦品种表现出产量水平高、稳产性好等优势,适宜在冀北坝上及接坝地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 品种筛选 引种 冀北坝上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及邻区地震活动固体潮调制统计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郭蕾 孟令媛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9-409,共11页
采用Schuster检验方法,以潮汐体应力为计算量,对河北及邻区中小地震活动受固体潮触发情况进行日尺度及月尺度检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区域呈现不同的固体潮调制特征,晋冀蒙交界区域的地震活动受半月潮调制作用较为显著,冀鲁豫地区的地... 采用Schuster检验方法,以潮汐体应力为计算量,对河北及邻区中小地震活动受固体潮触发情况进行日尺度及月尺度检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区域呈现不同的固体潮调制特征,晋冀蒙交界区域的地震活动受半月潮调制作用较为显著,冀鲁豫地区的地震活动受半日潮作用较为显著,而京津唐地区的地震活动与固体潮汐之间的相关性较小。不同区域、不同时段地震受潮汐触发的震级有所不同,同一区域不同时段、不同震级的地震活动呈现不同的固体潮调制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及邻区 固体潮触发 Schuster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东迁安地区BIF型铁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许曼 吕水 +5 位作者 韦文国 邢运涛 刘海龙 杨爱雪 李彪 安梦莹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00-918,共19页
冀东迁安地区是我国重要的BIF型铁矿集区之一。随着铁矿床开发利用程度的提高,浅部铁矿资源开发殆尽。近年来,多家地勘单位在迁安地区大中型铁矿床深部及外围进行找矿工作,在深部新发现了厚大矿体,取得了找矿突破。虽然勘查取得一定的成... 冀东迁安地区是我国重要的BIF型铁矿集区之一。随着铁矿床开发利用程度的提高,浅部铁矿资源开发殆尽。近年来,多家地勘单位在迁安地区大中型铁矿床深部及外围进行找矿工作,在深部新发现了厚大矿体,取得了找矿突破。虽然勘查取得一定的成果,但相关的铁矿床分布规律及成矿模式未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对迁安地区成矿带缺少整体认识。本文系统分析了迁安地区沉积变质型铁矿的成矿地质条件,总结了赋矿地层特征。进行了迁安地区铁矿褶皱构造五级划分,确定三级倒转向斜构造为主要控矿构造。初步厘定了断裂构造为成矿期后的脆性断裂,多对矿体产生破坏和错断;明确了迁安地区铁矿分布在迁安隆起向南西突出的“C”字形边缘弧形褶皱带中,形态受倒转向斜控制。针对迁安部分矿区发现的第二层铁矿体,进行了深、浅部矿体地质特征对比分析,认为海底热液喷气活动具有周期性,原始沉积时形成了多层铁矿层,并经受成矿期后断裂构造改造,形成北高南低的阶梯状地堑赋矿模式。依据多年的勘探成果结合本次研究工作,建立了迁安地区成矿模式,为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F铁矿 矿床分布规律 构造作用 成矿模式 迁安地区 冀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典型铅锌矿区重金属来源解析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7
6
作者 刘安 于聪灵 +4 位作者 王立平 宋娟娟 孙连伟 金倩 孙孟华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7-317,共11页
为揭示河北省典型铅锌矿区重金属来源及生态风险,以河北省某铅锌矿区周边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的田间采样采集了156件土壤样品,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及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分析,分析了区域内重金属的来源;运用地累积指数法及潜... 为揭示河北省典型铅锌矿区重金属来源及生态风险,以河北省某铅锌矿区周边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的田间采样采集了156件土壤样品,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及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分析,分析了区域内重金属的来源;运用地累积指数法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了风险评价。研究结果表明,Cr,Ni,Cu,Zn,As,Cd,Pb和Hg质量分数平均值分别为53.6,25.7,62.7,692,10.6,1.75,142,0.129 mg/kg,除Cr,Ni和As外,其余5种重金属均处于不同的污染水平,平均值均超河北省土壤背景值,Hg,Cd,Zn,Pb和Cu的变异系数均大于1.75,As的变异系数大于0.5,表明这6种重金属属于高度变异。源解析显示,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的主要来源为采矿活动、自然来源、农业活动和金矿冶炼,其中,Pb,Zn和Cd主要源于采矿活动;Cr,Ni主要受自然母质的影响,属于自然来源;Cu主要受农业活动和采矿活动的双重影响;As受自然来源、采矿活动和农业活动三重控制;Hg主要源于金矿冶炼和采矿活动。PCA与PMF模型有机结合、彼此印证,增加了重金属来源解析结果的可信度。研究区存在人为因素引起的Hg和Cd污染,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高,生态风险总体属于极高生态风险,需要重点关注并开展治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来源解析 统计分析 生态风险 铅锌矿区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北山地桦木林土壤细菌群落特征对坡向的响应
7
作者 于小萌 高青青 +3 位作者 许竹锐 马旭满 孟亚馨 徐学华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4年第3期288-296,共9页
为了揭示冀北山地桦木林土壤细菌群落特征对坡向的响应规律,以冀北山地阴坡、半阴坡和半阳坡桦木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结果表明:细菌群落组成主要包含41门、107纲,其中优势细菌门为变... 为了揭示冀北山地桦木林土壤细菌群落特征对坡向的响应规律,以冀北山地阴坡、半阴坡和半阳坡桦木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结果表明:细菌群落组成主要包含41门、107纲,其中优势细菌门为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土壤细菌群落α多样性指数在坡向间存在显著差异,阴坡>半阴坡>半阳坡;土壤含水量、容重、硝态氮和氨态氮均影响细菌微生物群落的结构组成,其中,土壤含水量与多种细菌门存在显著相关性,且与细菌α多样性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性。综上所述,不同坡向桦木林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坡向和土层深度变化引起的土壤含水量变化是该地区桦木林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差异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木林 坡向 土壤细菌 群落多样性 冀北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海水养殖业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被引量:2
8
作者 云天来 赵海涛 +1 位作者 王真真 孙绍永 《河北渔业》 2024年第4期23-29,共7页
从河北省渔业产业、海水养殖面积、产量、产值等分析对比海水养殖业现状,提出当前存在着基础设施及行业发展落后、疾病防控手段不足、科研力量薄弱、水产动物健康和配合饲料普及率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建立无公... 从河北省渔业产业、海水养殖面积、产量、产值等分析对比海水养殖业现状,提出当前存在着基础设施及行业发展落后、疾病防控手段不足、科研力量薄弱、水产动物健康和配合饲料普及率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建立无公害防病及灾害防御机制,研制高效专用配合饲料,加大技术支撑及政策支持,转变养殖方式,优化养殖生产空间,调整渔业产业结构,培养、引进科技人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海水养殖 面积 产量 产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北攻坚造林区樟子松幼树叶片功能性状对微地形的响应 被引量:1
9
作者 赵浩然 郭忠诚 +3 位作者 张菲 张贺祥 邓婷 刘强 《温带林业研究》 2024年第2期10-16,共7页
【目的】探究冀北山区干旱石质阳坡不同地形对于樟子松幼树叶片功能性状的影响。【方法】以我国北方沙地造林常见树种人工樟子松幼龄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布设和植被调查的方法,通过方差分析对比幼树的叶面积(LA)、叶长(LL)、叶宽(LW)... 【目的】探究冀北山区干旱石质阳坡不同地形对于樟子松幼树叶片功能性状的影响。【方法】以我国北方沙地造林常见树种人工樟子松幼龄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布设和植被调查的方法,通过方差分析对比幼树的叶面积(LA)、叶长(LL)、叶宽(LW)、叶曲率(LC)、比叶面积(SLA)、全氮(N)、全磷(P)、全钾(K)、全碳(C)九种叶片功能性状在不同坡度和坡位的差异。【结果】(1)在叶片外部形态方面,平地LL和SLA比坡地显著高出15.25%和5.52%。在叶片养分方面,除C之外,其余养分指标在平地和坡地之间均呈现出显著差异。其中,平地的N、P和K比坡地分别显著高出3.76%、31.14%和9.11%。(2)对于不同坡度,除了LC之外,其余均存在显著差异。LA和LL均表现为陡坡最高,陡坡比中坡平均分别高出20.8%和14.9%;LW表现为缓坡数值最大,分别比陡坡和中坡高出8.9%和5.3%;SLA表现为缓坡和中坡显著比陡坡高出8.6%和8.5%。叶片养分方面全氮含量(N)和全钾含量(K)随着坡度的增加表现出显著下降的趋势,全磷含量(P)则相反,中坡和陡坡显著比缓坡高出31.3%和30.2%。(3)叶片功能性状综合得分排序表明中坡和缓坡地形对樟子松幼树叶片的功能发育有正向促进作用,而陡坡则不利于叶片发育。【结论】本研究综合分析了樟子松幼树叶片功能性状对微地形的响应表现,对集成和优化困难立地植被恢复技术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北山区 樟子松 外部形态 叶片养分 微地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域—生物群系—功能群分类的生态系统类型识别及时空格局变化分析——以河北省太行山区为例
10
作者 毕善婷 陈影 +3 位作者 李泽 屈爽 赵文超 梁阅兵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6-244,257,共10页
[目的]科学识别河北省太行山区生态系统类型,是理解河北省太行山区生态系统时空分布格局和支撑生态系统分类管理的基础。[方法]基于域—生物群系—功能群(RBE)的分类原理,构建了包括3个1级,8个2级和24个3级类的生态系统分类体系,并集成... [目的]科学识别河北省太行山区生态系统类型,是理解河北省太行山区生态系统时空分布格局和支撑生态系统分类管理的基础。[方法]基于域—生物群系—功能群(RBE)的分类原理,构建了包括3个1级,8个2级和24个3级类的生态系统分类体系,并集成多源数据,开展了2000和2020年的河北省太行山区生态系统的分类制图。基于RUSLE模型、InVEST模型和热点分析等方法,分析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格局演变。[结果]①河北省太行山区20 a间建设用地生态系统增加最多,主要来自农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缩减了61105.95 hm^(2),以雨养农田为主。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河流和人工湿地面积分别增加了5584.32和2535.66 hm^(2),而林地和草地生态系统减幅分别为0.96%和8.18%。未利用地生态系统受研究区生态保护措施影响减少5800.68 hm^(2)。②生态系统服务值受生态系统类型分布影响总体呈现西高东低的分布格局,除粮食供给服务为西低东高,主要是由于农田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③冷热点区域空间分布整体上具有重叠性,但仍有差异。[结论]提出的分类体系具有可行性,分类精度达到80%以上,符合研究区的生态系统类型变化趋势,可为识别山区生态系统分类和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政策提供科学支撑,进而促进山区生态发展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分类 生态系统服务 时空分布格局 河北省太行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张北地区土壤和莜麦重金属含量及健康风险研究
11
作者 鲁倩 王雪飞 +4 位作者 车健 马程 余明 边朋沙 张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6期81-85,共5页
为探讨河北省张北地区土壤和莜麦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及健康风险,选择17个适宜采样点进行表层土壤和莜麦籽实样品的采集,通过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富集系数分别对土壤质量和重金属元素从土壤向莜麦迁移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 为探讨河北省张北地区土壤和莜麦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及健康风险,选择17个适宜采样点进行表层土壤和莜麦籽实样品的采集,通过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富集系数分别对土壤质量和重金属元素从土壤向莜麦迁移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和莜麦中重金属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品质安全健康;区内重金属元素在土壤-莜麦系统中富集能力为Zn>Cu>Ni>Cd>As>Pb>Cr=Hg, Ni、Cu和Zn的富集系数远高于Cr、As、Cd、Hg、Pb, Cd迁移能力很弱,As、Pb几乎不发生迁移,Cr、Hg不发生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元素 含量测定 土壤 莜麦 健康风险 河北省张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太行山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 被引量:27
12
作者 葛京凤 黄志英 +1 位作者 梁彦庆 滑丽萍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2-65,共4页
根据1996—2001年土地调查数据,分析太行山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阐述城乡建设用地增加、土地过度垦殖、林草覆盖减少导致水土流失加剧、耕层土壤遭到破坏、水利设施受损、水旱灾害频繁等不良后果。对不同土地覆被盖度下的减灾效应进行比... 根据1996—2001年土地调查数据,分析太行山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阐述城乡建设用地增加、土地过度垦殖、林草覆盖减少导致水土流失加剧、耕层土壤遭到破坏、水利设施受损、水旱灾害频繁等不良后果。对不同土地覆被盖度下的减灾效应进行比较,提出发展生态农业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河北太行山区 环境效应 2001年 调查数据 变化特征 建设用地 水土流失 耕层土壤 水利设施 不良后果 水旱灾害 减灾效应 土地覆被 生态农业 行比 盖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分级 被引量:61
13
作者 曹秀玲 张清军 +1 位作者 尚国琲 安石鑫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18-323,共6页
农村居民点整理对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整理潜力评价分级是编制全省农居点整理规划,划定土地整理区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该文首先分析了河北省农村居民点的用地现状,指出农村居民点用地总面积偏大,人均... 农村居民点整理对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整理潜力评价分级是编制全省农居点整理规划,划定土地整理区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该文首先分析了河北省农村居民点的用地现状,指出农村居民点用地总面积偏大,人均用地严重超标,是当前农居点用地存在的突出问题。然后,从5个方面分析了农居点整理潜力的来源。接着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对省域农居点整理潜力进行了评价分级。将河北省农居点整理潜力分为4级,并划分出了不同的分级区域,针对不同的分级区提出了不同的整理方向。整理潜力评价分级结果客观地反映了省域农居点整理的不同特征和地区差异,对于当前的农居点整理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土地利用 区域规划 土地整理 潜力 评价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西北坝上地区不同萝卜品种的养分吸收特性比较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阔 孙志梅 +2 位作者 刘建涛 司焕森 马文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1-199,共9页
在冀西北坝上冷凉气候条件下,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春冠、春冠35、春光、春辉、春雪圣和春蕾6个萝卜品种对氮(N)、磷(P2O5)、钾(K2O)养分的吸收利用特性。结果表明,春冠35与春辉的肉质根产量最高,春雪圣最低。不同萝卜品种各养分的... 在冀西北坝上冷凉气候条件下,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春冠、春冠35、春光、春辉、春雪圣和春蕾6个萝卜品种对氮(N)、磷(P2O5)、钾(K2O)养分的吸收利用特性。结果表明,春冠35与春辉的肉质根产量最高,春雪圣最低。不同萝卜品种各养分的累积分配特征及养分利用效应亦存在显著差异,春蕾的氮累积量最高,春冠35的磷累积量最高,春辉钾累积量最高,上述三品种的另外两种营养元素累积量亦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品种,且各养分偏生产力表现突出;春光和春雪圣氮累积量最低,春冠的磷、钾累积量最低。养分生产效率和干物质生产效率以春光和春冠两个品种较高。综合评价可知,春辉、春冠35和春蕾为养分高效累积型品种,春雪圣为养分吸收利用低效率品种,而春光和春冠则属于养分生理利用高效率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西北 萝卜 品种 生物量 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包体推导的河北汉诺坝下地壳—上地幔地温线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3
15
作者 史兰斌 林传勇 +1 位作者 陈孝德 韩秀伶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7-46,共10页
通过对采自河北汉诺坝玄武岩中的下地壳和上地幔包体的详细研究 ,建立了本区下地壳—上地幔地温线。该地温线高于大洋地温线和古老地盾地温线 ,接近克拉通边缘的地温线 ,符合该区的大地构造环境。由该地温线建立的下地壳—上地幔地质结... 通过对采自河北汉诺坝玄武岩中的下地壳和上地幔包体的详细研究 ,建立了本区下地壳—上地幔地温线。该地温线高于大洋地温线和古老地盾地温线 ,接近克拉通边缘的地温线 ,符合该区的大地构造环境。由该地温线建立的下地壳—上地幔地质结构剖面表明 ,该区下地壳主要由不同类型的麻粒岩相岩石组成 ,其化学成分以镁铁质为主 ,深度范围为 2 5~ 4 2km。上地幔由超镁铁质的二辉橄榄岩组成 ,在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和石榴石二辉橄榄岩之间有一过渡层。由地温线确定的壳幔边界位于 4 2km附近 ,与地震资料确定的莫霍面一致 ,但在壳幔边界之上的下地壳底部有下地壳麻粒岩和超镁铁质岩的互层。这一现象可以解释在下地壳底部常见的层状反射层。该区岩石圈底界大约在 95km ,其下的软流层仍由石榴石二辉橄榄岩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地壳 上地幔 幔源包体 麻粒岩包体 地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冀东地区小城镇体育活动现状及发展模式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会增 高爱民 +2 位作者 朱京涛 刘建国 高玉峰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8-32,共5页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分析我国冀东地区小城镇体育基本特征,如居民健身项目、场所、动机、消费等;开展难点问题,如健身活动地点、群体年龄及知识结构特征、健身时间等;影响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如体育场馆设施建设落后、政...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分析我国冀东地区小城镇体育基本特征,如居民健身项目、场所、动机、消费等;开展难点问题,如健身活动地点、群体年龄及知识结构特征、健身时间等;影响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如体育场馆设施建设落后、政府重视程度低、公民的体育参与意识不强、体育社会化程度低、体育经费落实不到位等;提出了适合冀东小城镇特色的“旅游型”、“企业型”、“园区型”、“家庭型”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东地区 小城镇 体育健身 因素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海兴小山CK3孔磁性地层与第四纪火山活动记录 被引量:20
17
作者 胡云壮 胥勤勉 +4 位作者 袁桂邦 裴军令 杨吉龙 张玉发 王强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1-426,共16页
基于对渤海湾西岸河北省海兴小山火山丘附近500.25 m深CK3孔进行的磁性地层学研究,确认该钻孔揭示了吉尔伯特(Gilbert)极性时科奇蒂(Cochiti)亚时以来的地层,底部层位年龄约为4.38 Ma;结合14C测年和地层关系,可见本孔中所见4期火山活动... 基于对渤海湾西岸河北省海兴小山火山丘附近500.25 m深CK3孔进行的磁性地层学研究,确认该钻孔揭示了吉尔伯特(Gilbert)极性时科奇蒂(Cochiti)亚时以来的地层,底部层位年龄约为4.38 Ma;结合14C测年和地层关系,可见本孔中所见4期火山活动分别发生在2.12 Ma、1.34 Ma、35~70 ka和10~15 ka;与渤海湾滨海平原几个质量较高的钻孔古地磁研究成果对比显示,黄骅坳陷第四纪期间整体向NE方向倾斜,沉积物平均粒径变化与测井曲线有较好的对比关系和同步性。依据沉积物特征、沉积构造以及测井相、粒度分析资料综合分析,确定全孔揭露地层大多发育泛滥平原沉积,即使是分支间湾亚相也少见湖泊—湖沼相沉积,沉积物多呈氧化状态。晚更新世以来3期海侵地层皆为潮坪沉积,其底板埋深与整个渤海湾西岸所见相符,可以按海洋氧同位素分期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海兴小山 火山口地区 磁性地层 第四纪火山活动 海侵地层 测井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东部沿海地区野生大豆SSR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丹 乔亚科 +4 位作者 韩粉霞 李桂英 蒲伟凤 代波 李桂兰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55-558,共4页
以采集于冀东沿海地区的370及黑龙江省的2份野生大豆为材料,利用27对SSR引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27个SSR位点扩增出209个多态性带,平均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目为7.74个,SSR位点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布范围,Simpson指数为0.3998~0.8358,Sha... 以采集于冀东沿海地区的370及黑龙江省的2份野生大豆为材料,利用27对SSR引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27个SSR位点扩增出209个多态性带,平均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目为7.74个,SSR位点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布范围,Simpson指数为0.3998~0.8358,Shannon-weaver指数为0.7567~1.9879,冀东沿海地区野生大豆材料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中冀东靠近海岸线地区的材料与内陆材料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遗传差异;同一居群的材料遗传距离很近,有些不同居群的材料由于生境相似遗传距离也较近;然而有些同一居群内的材料表现出了明显的遗传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东沿海 野生大豆 SSR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北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初探 被引量:50
19
作者 刘桂环 张惠远 +1 位作者 万军 王金南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6年第4期120-124,共5页
从京津冀北流域生态保护面临的难题分析入手,借鉴国际流域生态补偿的经验,从四个角度提出京津冀北地区可以选择的生态补偿类型。就京津冀北地区而言,更多地要从政府介入的层面来探讨其生态补偿的机制,同时考虑补偿的实施效果,把生态保... 从京津冀北流域生态保护面临的难题分析入手,借鉴国际流域生态补偿的经验,从四个角度提出京津冀北地区可以选择的生态补偿类型。就京津冀北地区而言,更多地要从政府介入的层面来探讨其生态补偿的机制,同时考虑补偿的实施效果,把生态保护融入区域经济发展之中,从而真正达到生态补偿的目的。本文亦给出京津冀北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路径选择:即首先建立流域水权交易政策;其次探索“流域水质水量协议”;第三是做好利益转移估算,最后开展流域“异地开发”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 生态补偿 路径选择 京津冀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闽相邻区白垩纪上下火山岩系成因与壳幔作用对比研究 被引量:20
20
作者 段政 赵希林 +6 位作者 邢光福 杨祝良 余明刚 陈志洪 靳国栋 姜杨 李亚楠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19-338,共20页
浙闽相邻区广泛出露的白垩纪火山岩划分为上下火山岩系。下火山岩系为大面积展布的早白垩世早期长英质火山岩,属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Cs、Rb、Ba、Pb等和LREE,无明显Eu异常,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P等,εHf(t... 浙闽相邻区广泛出露的白垩纪火山岩划分为上下火山岩系。下火山岩系为大面积展布的早白垩世早期长英质火山岩,属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Cs、Rb、Ba、Pb等和LREE,无明显Eu异常,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P等,εHf(t)值较低(-20.43^-6.39),锆石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集中在1.8~2.2Ga之间。上火山岩系为局限于断陷盆地内的早白垩世晚期长英质火山岩,属偏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相对贫硅贫碱但同样富集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负Eu异常明显,εHf(t)值较高(-10.00^-4.51)。研究表明,上下火山岩系均表现出随时代变新ΣREE和LREE分异程度降低的趋势,均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主要为幔源岩浆底侵导致古元古代陆壳基底部分熔融形成的低Sr流纹岩类,但上火山岩系成岩过程中经历了更强烈的壳幔作用;例外的是下火山岩系西山头组上部熔岩,属东南沿海罕见的橄榄玄粗岩系列高Sr粗面英安岩,以富集Sr、Ti、Co、Ni和低的εHf(t)为特征,推断由幔源基性岩浆结晶分异形成。区域晚中生代火山岩的综合对比表明,东南沿海深部壳幔作用具有从中—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晚期逐渐增强、自南往北依次减弱的时空演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研究 成因与壳幔作用 上下火山岩系 白垩纪 浙闽相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