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eaven" and "Man" under the Reconstitution of the Confucianism -- from "Heaven and Man Being Related" to "Heaven and Man Being in One"
1
作者 Lin Haitao Ma Ling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7-261,共5页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aven and ma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deology in the developing process from the pre- Qin Confucianism, the cosmology Confucianism of the Han Dynasty to the formation ...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aven and ma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deology in the developing process from the pre- Qin Confucianism, the cosmology Confucianism of the Han Dynasty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Confucian School of idealist philosophy of the Song and Ming dynastie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Confucianism ideology from social structure, cultural integration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so on, so as to points out that Confucianism does not collapse with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social structure; instead,it realizes self- reconstruction and renov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思想 天人合一 重组 天堂 关联 社会结构 唯心主义 环境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s of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Humanity”
2
作者 Ding Donghan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85-194,共10页
A new concept contributing to global governance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Humanity(CSFH)”boasts rich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s and values connotations despite insufficient resear... A new concept contributing to global governance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Humanity(CSFH)”boasts rich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s and values connotations despite insufficient research toward it in academia.This study seeks to analyze the philosophical significance of CSFH and concludes that it is a new practice of Marxist“Anthropological Philosophy”,a reserved development of“One Unified World under the Heaven”and“Supreme Harmony Consummated by Coordination of Varied Interests”in traditional Chinese philosophy and a dimensional transcendence over the western“self-reliant”national state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HUmanITY UNITY of man and heaven national sta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droid的测控装置人机界面的设计与开发 被引量:58
3
作者 詹成国 朱伟 徐敏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9-122,共4页
针对目前测控装置采用比较简单的图形软件进行界面开发不适应技术发展要求的情况,提出了利用Google的Android作为测控装置人机界面的软件开发平台,在Android的系统框架上实现测控装置的人机界面。阐述了如何对Android现有的系统框架进... 针对目前测控装置采用比较简单的图形软件进行界面开发不适应技术发展要求的情况,提出了利用Google的Android作为测控装置人机界面的软件开发平台,在Android的系统框架上实现测控装置的人机界面。阐述了如何对Android现有的系统框架进行裁剪和调整,使得系统更加符合测控装置人机界面的要求。利用Android提供的组件设计了测控装置人机界面的各个功能模块(规约模块、逻辑模块和CAN模块等),使得模块设计更加合理,模块之间的耦合性更小。设计了基于OMAP3530的测控装置人机界面,结果表明基于Android的测控人机界面功能更加丰富,操作更加友好,易于升级和维护,能较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控装置 andROID 人机界面 架构 AP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肺心同治”理论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天地人三才”诊疗
4
作者 周凯龙 刘陆阳 +7 位作者 苏克雷 李汇博 孙月 顾晓通 梁帅 仲伟伟 杨漪 孙慧媛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5-199,共5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稳定期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常见的共病状态,呈进行性发展,也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形成的关键环节。中医药治疗具有多层次、多靶点和不良反应小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稳定期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常见的共病状态,呈进行性发展,也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形成的关键环节。中医药治疗具有多层次、多靶点和不良反应小的优势。稳定期是决定疾病预后转归的关键。张仲景首创“心肺同治”之法,程玠基于前人经验提出“心肺同归一治”的学术思想,“肺心同治”是“心肺一体观”的具化,蕴含着深刻的标本兼治和既病防变思维。基于肺心经络相连,共司气血;肺心同位上焦,阴阳相应;肺心统于宗气,相系营卫的生理学基础,阐明肺心不足、痰瘀内生是COPD稳定期合并PH的核心病机,施以气血同调、温运阳气、培补宗气的“天地人三才”治法,以期为COPD稳定期合并PH的临床诊疗提供思路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心同治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动脉高压 气血同调 温阳化饮 活血化瘀 天地人三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周中国思想中的圣人制作与天人合一
5
作者 刘易晴 张涛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5-168,共14页
晚周之时,早期中国的天人之学发生了重要变革,致使圣人制作成为一个需要讨论的议题。诸子之中,墨家尚未意识到制作可能引起的天人张力,其将制作活动视为天人秩序的共同实现方式而对圣人制作的意义毫不怀疑。老庄道家发现了一种自然秩序... 晚周之时,早期中国的天人之学发生了重要变革,致使圣人制作成为一个需要讨论的议题。诸子之中,墨家尚未意识到制作可能引起的天人张力,其将制作活动视为天人秩序的共同实现方式而对圣人制作的意义毫不怀疑。老庄道家发现了一种自然秩序的可能,在将天确立为无为与自然的代表后,圣人制作被视为造成天人断裂的关键活动。面对制作可能引起的天人张力,儒家与黄老都基于自然观念重构了制作活动中天人连接的方式。儒家认为天道是自然秩序的最高形式,天道既寄寓在人性之中,也体现在天地之间,圣人制礼只要依循天、地、人之自然就能够维持天人的连续,并更好地呈现天道。黄老发现万物自然具有形名所标识的法度特征,其中,天的法度最为稳定,圣人应当通过参验天道将物之形名整合为统一的法度,如此则能在制法的同时保持天人的相合。诸子对制作与自然关系的讨论深刻影响了中国古典的天人合一之学,对当今人类文明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关系 圣人制作 天人合一 中国思想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歆的宇宙论与经学变古
6
作者 刘禹彤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8-146,共9页
刘歆将宇宙时间(天时)的开端追溯到太极上元,文明时间(人时)的开端追溯到伏羲画卦。三统历测定天时,五德终始规定人时,“三五相包”搭建了刘歆宇宙论的基本结构。《春秋》三统论经刘歆改造为一种范围宇宙的方法论,不仅能据以制作律、历... 刘歆将宇宙时间(天时)的开端追溯到太极上元,文明时间(人时)的开端追溯到伏羲画卦。三统历测定天时,五德终始规定人时,“三五相包”搭建了刘歆宇宙论的基本结构。《春秋》三统论经刘歆改造为一种范围宇宙的方法论,不仅能据以制作律、历、度、量、衡,还可将古今朝代统系到以太极上元为起点和终点的时间循环中。此外,刘歆以五行相生之序梳理伏羲以降的帝王谱系,同时以帝德谱构成王官学的谱系,奠定了古文经学以历代王官学定义经学的思想转向。在刘歆的筹划中,三统与五德相包,天时与人时合一,不仅革新了汉代“天人合一”思想,也实现历史时间的万世一统,塑造了汉代新“大一统”观。在刘歆之后,古文经学拥有了系统的经学观和宇宙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歆 三统 五德 天人合一 大一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四节气视角下的室内陈设审美意识嬗变
7
作者 戴欣雁 范伟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5-129,共5页
中国人在“观天察地”的生产生活经验基础上形成了特殊时间制度——二十四节气。其取法自然、择取物候的传统时间建构方式,突出反映了中国先民与自然万物的亲密关系,勾画出了浪漫诗意的生态画卷,更见证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华文化风... 中国人在“观天察地”的生产生活经验基础上形成了特殊时间制度——二十四节气。其取法自然、择取物候的传统时间建构方式,突出反映了中国先民与自然万物的亲密关系,勾画出了浪漫诗意的生态画卷,更见证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华文化风貌。在这些节气的记录中,大地经历四季流转,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随着天地变化产生季节性的规律。可以说,节气下的大地风貌塑造了人们对于天地的认知,也是日常生活中室内陈设审美意识产生的基础和参照。而天地观念的流转变化,则创造了历朝历代各不相同、丰富多彩的室内陈设审美风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四节气 天人观念 陈设艺术 造物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论创新的三个维度 被引量:6
8
作者 陈艳波 丁龙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1,共8页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理念,它强调整个地球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是共生共存的关系,为当代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观念前提和哲学基础。从人类生态文明思想...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理念,它强调整个地球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是共生共存的关系,为当代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观念前提和哲学基础。从人类生态文明思想发展的视野来看,“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在总结历史又立足当下的基础上实现了重大的理论创新,这一理论创新主要包括3个维度:一是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人与自然物质变换关系的思想;二是在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的整体性原则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三是在对西方生态理论的反思与批判中,实现了对“人”与“自然”二者非此即彼的对立思维的理论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天人合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人航天器在轨维修性系统设计 被引量:27
9
作者 王大鹏 谭春林 张柏楠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6-22,共7页
针对载人航天器在轨维修的特殊性,提出了适用于载人航天器系统设计的维修性设计思想。根据维修性设计理论和工程设计的实际需求,建立了载人航天器维修性系统设计流程,给出了维修性系统指标的确定方法、在轨可更换设备的选择方法、以及... 针对载人航天器在轨维修的特殊性,提出了适用于载人航天器系统设计的维修性设计思想。根据维修性设计理论和工程设计的实际需求,建立了载人航天器维修性系统设计流程,给出了维修性系统指标的确定方法、在轨可更换设备的选择方法、以及维修性分配和预计方法。为载人航天器系统维修性设计提供了一个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修性 在轨可更换设备 系统设计 载人航天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天人合一”中的生态智慧及现代性转化——兼评科技理性于人的发展 被引量:13
10
作者 黄仕军 王忠春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8-33,共6页
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在本体论上所强调的天人一体 ,及其在功夫的展开中所体现的人与自然的合一等理论 ,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智慧 ,与当代生态学的一些环境价值理念有一致性。但是 ,立足于现代化的进程 ,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必须... 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在本体论上所强调的天人一体 ,及其在功夫的展开中所体现的人与自然的合一等理论 ,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智慧 ,与当代生态学的一些环境价值理念有一致性。但是 ,立足于现代化的进程 ,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必须做现代性的转化 ,即只有建立在科学实践基础之上的“天人合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生态学 现代性转化 科技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舱外航天服热试验方法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范含林 孙萌 +3 位作者 李潭秋 吴志强 张堪 潘维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8-32,共5页
舱外航天服采用主被动相结合的热控方式控制内部的温度,但其外形复杂,影响外热流的因素很多,因此舱外航天服热试验存在着与传统航天器热试验完全不同的特点。文章根据舱外航天服热设计的特点,对舱外航天服的地面热试验方法进行了比较分... 舱外航天服采用主被动相结合的热控方式控制内部的温度,但其外形复杂,影响外热流的因素很多,因此舱外航天服热试验存在着与传统航天器热试验完全不同的特点。文章根据舱外航天服热设计的特点,对舱外航天服的地面热试验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和研究,论证了采用等效外热流模拟方法,通过进行舱外航天服系统漏热和散热能力的测试来验证热设计方法的合理性及热试验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舱外航天服 散热能力 热试验 载人航天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与当代生态文化建设 被引量:55
12
作者 曾繁仁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11,共7页
在当代文化建设中,针对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出现了截然不同的评价。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的“天人合一”思想所包含的古典生态智慧具有极为重要的当代价值。从作为其源头的《周易》分析,它包含“太极化生”、“生生为易”、“... 在当代文化建设中,针对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出现了截然不同的评价。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的“天人合一”思想所包含的古典生态智慧具有极为重要的当代价值。从作为其源头的《周易》分析,它包含“太极化生”、“生生为易”、“天人合德”、“厚德载物”与“大乐同和”等极有价值的生态智慧内涵,成为当代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周易》 太极化生 天人合德 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析天人合德的理论意蕴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怀承 贺韧 《伦理学研究》 2004年第6期46-50,共5页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根本特征之一 ,它在传统伦理思想中表现为天人合德。这一命题规定了传统道德的本体、道德价值的本原以及人的道德本性 ,是传统伦理思想最核心的理念和最根本的特征。它固然存在许多理论上的缺失 ,但又极富思辨性 ,...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根本特征之一 ,它在传统伦理思想中表现为天人合德。这一命题规定了传统道德的本体、道德价值的本原以及人的道德本性 ,是传统伦理思想最核心的理念和最根本的特征。它固然存在许多理论上的缺失 ,但又极富思辨性 ,对伦理学上的许多重大理论问题都提供了自己的解答。这对于我们今天探究这些问题 ,仍然具有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德 价值本原 应然 本然 必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mulink和FlightGear软件的机载惯性测量单元仿真 被引量:5
14
作者 齐振恒 胡德文 +1 位作者 柳爱利 胡小平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2008年第4期400-404,共5页
包含动力学和运动学特性的机载IMU数据对于飞行对准等惯性系统算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人在回路仿真的思想,设计了一种可包含完整飞机模型,不需要设计特定的自动驾驶仪,来实现任意机动下机载惯性测量单元仿真的方案。给出了惯性测量... 包含动力学和运动学特性的机载IMU数据对于飞行对准等惯性系统算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人在回路仿真的思想,设计了一种可包含完整飞机模型,不需要设计特定的自动驾驶仪,来实现任意机动下机载惯性测量单元仿真的方案。给出了惯性测量单元仿真模型,设计了基于Simulink、AeroSim模块集及FlightGear模拟飞行软件的新方案,实现了一个机载惯性测量单元的仿真模型,该模型采用飞行摇杆,由人实现对飞机的控制和机动飞行。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仿真方案,避免了复杂的自动驾驶仪设计,可以得到机动飞行条件下的机载惯性测量单元仿真数据和导航参数基准数据,方案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测量单元 人在回路仿真 飞行模拟 机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道“天人之际”思想浅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因灿 王群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0-43,共4页
“天人之际”问题是儒道共同讨论的问题。二者皆主张“天人相分”的存在论和“天人合一”的境界论,但在如何通达“天人合一”的思想进路上,儒家与道家分别采取了积极有为、消极无为的方式。
关键词 天人相分 天人合一 积极有为 自然无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荀子:统摄天人之道的系统哲学家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雪飞(译) 赵谦(译)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16,共12页
荀子哲学思想具有整全性和系统性特征,因此有必要将荀子作为一位系统哲学家来探究。为将荀子理解为系统哲学家,首先必须将其视为一位分析哲学家。这一点得益于已故哲学家柯雄文的相关研究。而整合荀子的分析方法和系统方法,以使我们对... 荀子哲学思想具有整全性和系统性特征,因此有必要将荀子作为一位系统哲学家来探究。为将荀子理解为系统哲学家,首先必须将其视为一位分析哲学家。这一点得益于已故哲学家柯雄文的相关研究。而整合荀子的分析方法和系统方法,以使我们对于荀子比以往有更加充分而深入的认识,同时进一步揭示荀子体现在其人性、语言、知识、道德和政治治理五位一体主张中的自然与社会有机统一的宏阔视域,则是本文的主旨所在及当前学界一个颇具启示意义的研究理路。这一研究理路,对于全面、完整、公允地认识和评价传统儒家思想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天人相分 天人合- 人性恶 系统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识《中庸》“天命之谓性”中的“天”范畴——关于《中庸》之“天”形而上学解读的反思 被引量:3
17
作者 陆建猷 苏鹏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7-113,共7页
《中庸》"天命之谓性"命题中的"天"范畴具有人格神意义,属于宗教之"天",然而学界不乏将其超拔为形而上学之"天"的观点。持此观点者既有理论上的客观依据,也有论者主观上的意图,但都是以用西方... 《中庸》"天命之谓性"命题中的"天"范畴具有人格神意义,属于宗教之"天",然而学界不乏将其超拔为形而上学之"天"的观点。持此观点者既有理论上的客观依据,也有论者主观上的意图,但都是以用西方哲学诠释中国哲学为前提。这种以西释中的思维方法和理论构建,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中国哲学的殊胜之处,故而学人在中国哲学的现代化构建过程中,不能不对这一方法进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 天命 形而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被引量:114
18
作者 张岱年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8,共4页
几千年来,中国文化长期延续发展,虽曾经走过曲折的道路,而仍能自我更新,继续前进。其发展更新的思想基础,就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精神其主要内涵有四项基本观念,即:(一)天人合一;(二)以人为本;(三)刚健自强;(四)以... 几千年来,中国文化长期延续发展,虽曾经走过曲折的道路,而仍能自我更新,继续前进。其发展更新的思想基础,就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精神其主要内涵有四项基本观念,即:(一)天人合一;(二)以人为本;(三)刚健自强;(四)以和为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天人合一 人本 刚健自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前“天人合一”观的历史嬗变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强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2-18,共7页
人与自然对话的重要形式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语境的创造是以至上神 (天 )的出现为前提的。率先对西周天人学说提出质疑的是老子 ,在取消天的意志性方面 ,孔子远没有老子彻底。从春秋时期开始怀疑神到战国时期确认新的天人关系 ... 人与自然对话的重要形式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语境的创造是以至上神 (天 )的出现为前提的。率先对西周天人学说提出质疑的是老子 ,在取消天的意志性方面 ,孔子远没有老子彻底。从春秋时期开始怀疑神到战国时期确认新的天人关系 ,再到汉代向旧有的天人学说的回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孟子 自然 道家 儒家 老子 孔子 天人关系 天人合一 宗教神学 董仲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化论 被引量:41
20
作者 郭家骥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0-84,共5页
生态文化是生态人类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各民族为适应特定的生态环境而创造的生态智慧和生态知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和云南各民族人与自然和谐的地方性生态知识,为中华文明和云南各民族文化的长期延续作出了重要贡献。各... 生态文化是生态人类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各民族为适应特定的生态环境而创造的生态智慧和生态知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和云南各民族人与自然和谐的地方性生态知识,为中华文明和云南各民族文化的长期延续作出了重要贡献。各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的保护与复兴,将为中华民族和云南各民族在全球化进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化 天人合一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