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heat shock protein-antigen peptide complexes (HACs) in melanoma B16 cell line on transplanted tumor development in mice
1
作者 GONG Shou liang,YANG Ying,LI Xiu juan,FU Shi bo,SUN Zu yue,CHEN Sha li,LI Xiu yi (MH Radiobiology Research Unit,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1 China)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57-460,共4页
目的 :建立黑色素瘤 B16细胞热休克蛋白 -抗原肽复合物 (HACs)的制备方法并测其抑瘤效应。方法 :应用 Sephacryl S- 2 0 0凝胶过滤制备 HAC粗提物 ,应用 SDS- PAGE纯化 HACs,并测其抑瘤效应。结果 :应用 SDS- PAGE纯化的 HAC6 0、 HAC75... 目的 :建立黑色素瘤 B16细胞热休克蛋白 -抗原肽复合物 (HACs)的制备方法并测其抑瘤效应。方法 :应用 Sephacryl S- 2 0 0凝胶过滤制备 HAC粗提物 ,应用 SDS- PAGE纯化 HACs,并测其抑瘤效应。结果 :应用 SDS- PAGE纯化的 HAC6 0、 HAC75和 HAC97不同程度地降低肿瘤发生率 ,延迟肿瘤发生时间和减慢肿瘤生长速度。结论 :6 0 0 0 0~ 970 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B16细胞 热休克蛋白-抗原肽复合物 HACs 抑瘤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PA1A对缺氧环境下H9c2心肌细胞凋亡损伤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2
作者 李小玲 钟小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4-641,共8页
目的探究热休克蛋白70 ku蛋白1A(HSPA1A)在缺氧环境下对大鼠心肌细胞H9c2炎症水平与凋亡损伤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将H9c2细胞分别进行常氧(Nor)和缺氧(Hyp)处理后,RT-q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HSPA1A表达变化。将常H9c... 目的探究热休克蛋白70 ku蛋白1A(HSPA1A)在缺氧环境下对大鼠心肌细胞H9c2炎症水平与凋亡损伤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将H9c2细胞分别进行常氧(Nor)和缺氧(Hyp)处理后,RT-q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HSPA1A表达变化。将常H9c2细胞分为Nor组(常氧培养)、sh-HSPA1A+Nor组(细胞转染HSPA1A shRNA质粒,常氧培养)、Hyp组(缺氧培养细胞)、sh-HSPA1A+Hyp组(细胞转染HSPA1A shRNA质粒,缺氧培养),RT-q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H9c2细胞中HSPA1A表达水平,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H9c2细胞形态,CCK-8法检测各组H9c2细胞活性,ELISA检测各组H9c2细胞上清液中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含量及心肌损伤标志物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活性,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各组H9c2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H9c2细胞中TNF受体关联因子2(TRAF2)/核因子κB(NF-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Nor组比较,缺氧诱导后的Hyp组H9c2细胞中HSPA1A mRNA相对表达量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与Nor组比较,Hyp组H9c2细胞数目明显减少,部分细胞出现皱缩且排列紊乱,细胞活性显著下降(P<0.05),上清液中TNF-α、IL-6、IL-1β含量及LDH、CK活性显著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TRAF2蛋白相对表达量、p65磷酸化水平和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磷酸化水平显著上调(P<0.05);与Hyp组比较,sh-HSPA1A+Hyp组H9c2细胞形态得到改善,细胞排列较为密集,细胞活性显著升高(P<0.05),上清液中TNF-α、IL-6、IL-1β含量减少,LDH和CK活性显著下降(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减少(P<0.05),同时细胞中TRAF2蛋白相对表达量、p65磷酸化水平和IκBα磷酸化水平也显著下调(P<0.05)。结论缺氧诱导大鼠心肌细胞H9c2中HSPA1A表达升高,而抑制其表达能够改善缺氧诱导的H9c2细胞炎症反应并减少凋亡损伤,该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控TRAF2/NF-κB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 缺氧 热休克蛋白70 ku蛋白1A 炎症 凋亡 TNF受体关联因子2 核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肌球蛋白、波形纤维蛋白和热休克蛋白70在肝癌转移亚细胞中表达上调 被引量:14
3
作者 叶丽虹 秦宵然 +5 位作者 张晓东 齐众 钱令嘉 侯志波 王洪辉 徐少峰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4-249,共6页
建立并应用人H74 0 2肝癌细胞SCID鼠肿瘤转移模型 ,从转移肺组织经原代细胞培养 ,筛选并建立转移亚细胞系M H74 0 2 ,进而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肿瘤转移相关蛋白 .通过二维电泳技术检测 ,比较M H74 0 2细胞和亲本H74 0 2细胞的总蛋白 ... 建立并应用人H74 0 2肝癌细胞SCID鼠肿瘤转移模型 ,从转移肺组织经原代细胞培养 ,筛选并建立转移亚细胞系M H74 0 2 ,进而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肿瘤转移相关蛋白 .通过二维电泳技术检测 ,比较M H74 0 2细胞和亲本H74 0 2细胞的总蛋白 ,从多个差异蛋白质点中选择出 3个在M H74 0 2细胞中表达明显上调的蛋白质点进行ESI QUAD TOF质谱分析 ,并在MSDB公共蛋白数据库中进行同源比较和分析鉴定 .初步确定这 3个蛋白质分别为原肌球蛋白 (tropomyosin) ,波形纤维蛋白 (vimentin)和热休克蛋白 70 (heatshock 70protein ,HSP70 ) .这些蛋白质参与细胞骨架构成、蛋白质折叠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等许多正常生理活动 ,并有报道原肌球蛋白和波形纤维蛋白与肿瘤转移有关 .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发现 ,在肝癌转移亚细胞M H74 0 2中 ,原肌球蛋白、波形纤维蛋白和热休克蛋白 70表达明显上调 ,进一步揭示它们在肿瘤转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蛋白质组学 肿瘤转移相关蛋白 原肌球蛋白 波形纤维蛋白 热休克蛋白7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P70-肿瘤肽的纯化及其抗肿瘤免疫效应 被引量:14
4
作者 陈代雄 苏艳蓉 邵根泽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69-172,共4页
目的 :探索热休克蛋白 70 (HSP70 ) 肿瘤肽分离、纯化方法 ,并观察其抗肿瘤免疫保护效应。方法 :采用低渗匀浆、超速离心、ConA Sepharose亲和层析、ADP Agarose亲和层析和DEAE离子交换的亲和层析 ,从热处理的小鼠肝癌 (HCaF)细胞中分... 目的 :探索热休克蛋白 70 (HSP70 ) 肿瘤肽分离、纯化方法 ,并观察其抗肿瘤免疫保护效应。方法 :采用低渗匀浆、超速离心、ConA Sepharose亲和层析、ADP Agarose亲和层析和DEAE离子交换的亲和层析 ,从热处理的小鼠肝癌 (HCaF)细胞中分离、纯化HSP70 肿瘤肽 ,并通过主动免疫保护试验观察其抗肿瘤免疫效应。结果 :蛋白得率为每g湿重瘤细胞可纯化 5 0~ 10 0 μgHSP70 肿瘤肽 ;经SDS PAGE和Westernblot检测 ,纯化的HSP70 肿瘤肽具有很高的纯度和特异性 ;HSP70 肿瘤肽主动免疫的小鼠可抵抗HCaF细胞的攻击 ,存活率达 75 %。结论 :采用低压亲和层析可获得高纯度的HSP70 肿瘤肽 ,且可诱导明显的抗肿瘤免疫保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70-肿瘤肽 蛋白质纯化 主动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P70多肽复合物修饰DCs疫苗抗胰腺癌荷瘤小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晓娟 董坚 +2 位作者 吴振林 洪敏 邢海霞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92-796,共5页
目的:探讨负载热休克蛋白70多肽复合物(HSP70-PC)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s)疫苗对胰腺癌荷瘤小鼠的免疫治疗作用。方法:采用低渗裂解、ConA-Sepharose亲和层析及ADP-Agarose亲和层析法,从小鼠胰腺癌(MPC83)肿瘤组织中纯化HSP70-PC,修饰小... 目的:探讨负载热休克蛋白70多肽复合物(HSP70-PC)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s)疫苗对胰腺癌荷瘤小鼠的免疫治疗作用。方法:采用低渗裂解、ConA-Sepharose亲和层析及ADP-Agarose亲和层析法,从小鼠胰腺癌(MPC83)肿瘤组织中纯化HSP70-PC,修饰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s),制备树突状细胞HSP70多肽肿瘤疫苗,用MTT法检测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中HSP70-PC致敏DC对CTL的增殖及活化效果;建立MPC83荷瘤小鼠模型,观察树突状细胞HSP70多肽肿瘤疫苗对荷瘤小鼠治疗的效果和小鼠存活期。结果:经上述方法分离、纯化获得了较高纯度的HSP70-PC蛋白质;HSP70-PC在1.5~2.0μg/ml范围内可达到刺激树突状细胞最强效果,用HSP70-PC修饰的DCs能增强T细胞的增殖和活化能力;应用树突状细胞HSP70多肽肿瘤疫苗治疗荷瘤小鼠能显著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延长荷瘤小鼠存活期。结论:采用低压亲和层析柱可从胰腺癌瘤块中获得较高纯度HSP70多肽复合物,其修饰的DCs疫苗用于荷瘤小鼠免疫治疗有显著疗效,为临床胰腺癌生物免疫治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热休克蛋白70多肽复合物 树突状细胞 肿瘤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湿环境犬肢体火器伤后TNF-α与HSP70含量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张旭辉 裴国献 +1 位作者 魏宽海 周祥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42-444,共3页
为探讨高温高湿环境下肢体火器伤后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与热休克蛋白 70 (HSP70 )含量变化的规律 ,将犬随机分为常温常湿组、热适应组、高温高湿组 ,分别在致伤前和火器伤后 1、3、4、6、8、10、14、18、2 4h检测TNF α与HSP70含量... 为探讨高温高湿环境下肢体火器伤后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与热休克蛋白 70 (HSP70 )含量变化的规律 ,将犬随机分为常温常湿组、热适应组、高温高湿组 ,分别在致伤前和火器伤后 1、3、4、6、8、10、14、18、2 4h检测TNF α与HSP70含量。结果发现 ,①伤道骨骼肌中TNF α较血浆中升高明显。常温常湿组 4h开始升高 ,14h达高峰 ;高温高湿组 1h升高 ,10h达到高峰 ,其峰值显著高于常温常湿组(P <0 0 5 ) ;热适应组变化基本和高温高湿组一致 ,只是升高幅度较低 (P<0 0 5 )。②淋巴细胞中HSP70含量在高温高湿组有两个高峰 ,分别为伤后 4h和 14~ 18h ;热适应组 3h达到高峰 ,持续高峰至 6h ;常温常湿组 6h达到高峰 ,且其伤道骨骼肌HSP70含量在伤后 14~ 18h也出现一个增幅不明显的高峰期。说明高温高湿环境下肢体火器伤后TNF α与HSP70含量增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湿环境 创伤 肿瘤坏死因子 热休克蛋白质类70 火器伤 动物实验 下肢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化型甲状腺癌超声造影参数与SRPX2、HSP70和MFAP2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石光煜 张雪松 +2 位作者 赵丽娜 赵芳园 张磊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42-1047,共6页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超声造影(CEUS)参数与Sushi重复蛋白X连锁2(SRPX2)、热休克蛋白70(HSP70)、微纤维相关蛋白2(MFAP2)的相关性,为早期评估DTC患者预后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在本院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超声造影(CEUS)参数与Sushi重复蛋白X连锁2(SRPX2)、热休克蛋白70(HSP70)、微纤维相关蛋白2(MFAP2)的相关性,为早期评估DTC患者预后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在本院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148例DT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120例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对照组。使用迈瑞RE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所有患者在术前进行甲状腺检查,记录结节内增强程度(分为低、中和高度)和均匀性,测量造影剂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和峰值强度(PI)。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DTC患者和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病灶组织中SRPX2、HSP70和MFAP2的表达水平。比较良性组与恶性组之间造影特征及参数以及免疫组化指标间的差异。结果:DTC患者的SRPX2、HSP70和MFAP2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结节患者(P<0.05)。超声造影检查显示DTC与良性结节之间增强程度、增强均匀性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TC的TTP、MTT和PI均显著低于良性结节(P<0.05)。SPRX2高表达组出现低增强、强化不均匀、低水平TTP、MTT和PI的比例均显著高于SPRX2低表达者(P<0.05);HSP70高表达组出现低水平TTP、MTT和PI的比例均显著高于HSP70低表达组(P<0.05);MFAP2高表达组出现低水平TTP、MTT和PI的比例均显著高于MFAP2低表达组(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水平PI和增强不均匀是SRPX2高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低水平PI和MTT是HSP70高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低水平TTP、MTT和PI是MFAP2高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超声造影参数值与SRPX2、HSP70、MFAP2的表达水平有关,有助于预测DTC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超声造影 Sushi重复蛋白X连锁2 热休克蛋白70 微纤维相关蛋白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P70多肽复合物修饰树突细胞抗胰腺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董坚 吴振林 +2 位作者 贾伟 张晓娟 陈明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8-33,共6页
目的:研究肿瘤热休克蛋白70(HSP70)多肽复合物修饰树突状细胞激活淋巴细胞治疗胰腺癌的策略和方法。方法:采用低渗裂解,ConA-Sepharose亲和层析柱及ADP-Agarose亲和层析柱,从小鼠胰腺癌(MPC83)瘤块中纯化HSP70多肽复合物;纯化出的70KD... 目的:研究肿瘤热休克蛋白70(HSP70)多肽复合物修饰树突状细胞激活淋巴细胞治疗胰腺癌的策略和方法。方法:采用低渗裂解,ConA-Sepharose亲和层析柱及ADP-Agarose亲和层析柱,从小鼠胰腺癌(MPC83)瘤块中纯化HSP70多肽复合物;纯化出的70KD蛋白修饰小鼠骨髓来源诱导树突细胞(DC)并制备树突细胞HSP70多肽肿瘤疫苗,MTT法检测修饰后DC增殖活性;用修饰后DC激活小鼠脾淋巴细胞,MTT法检测激活淋巴细胞在不同效靶比下对MPC83的体外杀伤活性。结果:获得较高纯度分子量为70kD左右的蛋白质;50~100ngHSP70多肽复合物可修饰104树突细胞,每克瘤块能获取HSP70多肽复合物约100μg;来自MPC83细胞瘤块HSP70多肽复合物激活的淋巴细胞能特异性杀伤MPC83细胞。结论:采用低压亲和层析柱可从胰腺癌瘤块中获得较高纯度HSP70多肽复合物,HSP多肽复合物DC疫苗用于胰腺癌细胞免疫治疗能获得体外杀伤效果,为临床胰腺癌生物免疫治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热休克蛋白70多肽复合物 蛋白质纯化 树突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70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真核共表达质粒的构建 被引量:3
9
作者 曾曙光 张积仁 +4 位作者 章锦才 吴世卿 刘启才 艾伟健 薛国初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33-436,445,共5页
目的利用pIRES-EGFP载体构建含有人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CMV)启动子调控表达的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70(mtHSP70)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双顺反子真核表达载体pCMV-hsp70-IRES-EGFP。方法根据mtHSP70基因全长cDNA的特异引物... 目的利用pIRES-EGFP载体构建含有人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CMV)启动子调控表达的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70(mtHSP70)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双顺反子真核表达载体pCMV-hsp70-IRES-EGFP。方法根据mtHSP70基因全长cDNA的特异引物PCR扩增获得mtHSP70基因序列。将PCR产物进行T载体克隆获得重组质粒PMD-18T-mtHSP70,测序分析选定序列正确的克隆提取质粒,用限制性内切酶Xho I和EcoR I酶切pMD18T-TK和pCMV-IRES-EGFP质粒。将mtHSP70基因定向亚克隆至pCMV-IRES-EGFP载体,酶切鉴定,构建获得含mtHSP70和EGFP基因的重组质粒。Lipofectamine介导下转染B16细胞,并分别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GFP的表达和以Westernblot检测mtHSP70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酶切见特异酶切图谱,该载体在瞬时表达时获得mtHSP70/EGFP的良好表达。结论含mtHSP70和EGFP基因双顺反子真核表达载体pCMV-mtHSP70-IRES-EGFP构建成功,为研究基于以GFP为报告基因的mtHSP70的肿瘤DNA疫苗对肿瘤的治疗作用及机制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杆菌 热休克蛋白70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真核表达 免疫治疗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酰胺对脂多糖血症大鼠热休克蛋白70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赵敏 孟醒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587-1589,共3页
目的:观察谷氨酰胺对脂多糖血症大鼠热休克蛋白70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脂多糖组(LPS)、谷氨酰胺组(Gln)和对照组(C)。各组动物均在给予LPS前(对照组在给予生理盐水)和后2、4、6h采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肿瘤坏... 目的:观察谷氨酰胺对脂多糖血症大鼠热休克蛋白70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脂多糖组(LPS)、谷氨酰胺组(Gln)和对照组(C)。各组动物均在给予LPS前(对照组在给予生理盐水)和后2、4、6h采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于术后6h处死,取肺、肝、肠组织,采用SABC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HSP70检测,并HE染色,观察组织变化。结果:注射LPS后2h,LPS组血浆TNF-α表达显著升高(P<0·01),Gln可显著抑制其升高(P<0·01)。而注射LPS后4、6h,两组血浆TNF-α浓度没有明显差异。LPS组肺、肝、肠组织的HSP70灰度值分别为(107·94±10·96)、(120·04±5·73)和(123·31±14·81)。Gln组的HSP70灰度值显著降低,分别为(89·71±9·64)、(89·38±12·03)和(107·61±14·02)(均P<0·05)。病理学观察显示,Gln组肺、肝、肠组织损伤程度比LPS组轻。结论:谷氨酰胺可提高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对脂多糖血症大鼠有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 脂多糖类 热休克蛋白质70 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70-甲胎蛋白抗原表位肽疫苗抗小鼠H22肝癌细胞免疫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胥冰 王巧侠 +5 位作者 王小平 蔺焕萍 马晓军 张鹏飞 赵倩 张克佩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2期46-49,共4页
分别以AFP多肽、HSP70和HSP70-AFP多肽复合物免疫小鼠,检测各组CD8^+T细胞培养上清IFN-γ、TNF-α、穿孔素、颗粒酶B水平及CD8^+T细胞对H22细胞的杀伤作用,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甲胎蛋白(AFP)抗原表位肽复合物对小鼠H22肝癌细胞的... 分别以AFP多肽、HSP70和HSP70-AFP多肽复合物免疫小鼠,检测各组CD8^+T细胞培养上清IFN-γ、TNF-α、穿孔素、颗粒酶B水平及CD8^+T细胞对H22细胞的杀伤作用,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甲胎蛋白(AFP)抗原表位肽复合物对小鼠H22肝癌细胞的免疫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胎蛋白(AFP) 热休克蛋白70(HSP70) 多肽疫苗 抗瘤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δT细胞识别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XG-7膜热休克蛋白-70 被引量:2
12
作者 江晓丰 张学光 +1 位作者 李新燕 吴士良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60-162,共3页
目的:探讨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MM)XG7选择性激发扩增人外周血γδT细胞机制。方法:运用蛋白质分离纯化手段获取MM细胞XG7膜蛋白组分,检查每一组分对γδT细胞的刺激效应,对其中的有效组分作Westernblo... 目的:探讨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MM)XG7选择性激发扩增人外周血γδT细胞机制。方法:运用蛋白质分离纯化手段获取MM细胞XG7膜蛋白组分,检查每一组分对γδT细胞的刺激效应,对其中的有效组分作Westernbloting等鉴定分析。结果:证实了其中一种为热休克蛋白70的膜蛋白能选择性扩增人外周血的γδT细胞。结论:表达于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XG7细胞膜上的热休克蛋白70多肽是γδT细胞所识别的配体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ΔT细胞 热休克蛋白 多发性骨髓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热休克蛋白70合成与TNF-α的关系 被引量:2
13
作者 卢先锋 秦琴 杨晓丽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64-867,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HSP70合成与TNF-α的关系。方法 7日龄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和实验组(HIBD后2、6、12、18、24、48、72h组)共9组。用HE染色法观察脑皮质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HSP70合成与TNF-α的关系。方法 7日龄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和实验组(HIBD后2、6、12、18、24、48、72h组)共9组。用HE染色法观察脑皮质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脑皮质HSP70阳性细胞数,放射免疫平衡法测定TNF-α含量。结果 HIBD后2h即可在皮质部位观察到HSP70阳性细胞数,HIBD后48h达到高峰,72hHSP70阳性细胞数仍比对照组高(P<0.05)。HIBD后2h,实验组大鼠脑组织出现TNF-α,12h达到高峰,然后逐渐减少,HIBD后48、72hTNF-α含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 HSP70和TNF-α共同参与了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病理生理过程,两者之间可能存在某种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大鼠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热休克蛋白70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介苗HSP70基因转染对小鼠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免疫原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晓玲 孙立荣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4-178,共5页
目的探讨卡介苗热休克蛋白70(BCG HSP70)基因转染对小鼠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L1210)致瘤性及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利用脂质体2000将BCG HSP70基因转入小鼠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L1210表面,获得高表达HSP70分子的L1210-HSP70细胞,作为肿瘤... 目的探讨卡介苗热休克蛋白70(BCG HSP70)基因转染对小鼠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L1210)致瘤性及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利用脂质体2000将BCG HSP70基因转入小鼠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L1210表面,获得高表达HSP70分子的L1210-HSP70细胞,作为肿瘤疫苗分别对裸鼠及同系小鼠致瘤性、瘤苗对荷瘤小鼠的免疫治疗作用以及瘤苗对L1210细胞攻击的免疫保护作用进行研究。结果 BCG HSP70成功表达在转染后的L1210细胞表面,并具有与野生型细胞同样的致瘤性。同系小鼠DBA/2皮下接种L1210-HSP70细胞后肿瘤生长缓慢或不成瘤;相对于L1210组和L1210-neo组,生存期明显延长,小鼠脾淋巴细胞中针对L1210细胞的特异性T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瘤体病理切片示彻底凝固性坏死,周边可见淋巴样细胞,免疫组化检测示大量CD8+T淋巴细胞浸润。L1210-HSP70细胞瘤苗具有对荷瘤小鼠的免疫治疗作用,以及抗肿瘤攻击的免疫保护作用,均表现为肿瘤出瘤时间明显延长,生长受到显著抑制,瘤体平均直径明显减小;荷瘤小鼠生存时间明显长于L1210组、L1210-neo组和PB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G HSP70基因转染能有效增强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激活特异性T细胞,降低肿瘤细胞的致瘤性;并具有提高宿主抗瘤免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介苗 热休克蛋白70 肿瘤疫苗 肿瘤免疫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70对内毒素致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15
作者 蓝程 孙晓宁 +3 位作者 董丽伟 袁素 黄白丽 吴克利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816-1819,共4页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对内毒素诱导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CCl4制备肝硬化PHG大鼠模型。热处理诱导HSP70表达,注射内毒素及其拮抗剂BPI21,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HSP70和TNF-...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对内毒素诱导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CCl4制备肝硬化PHG大鼠模型。热处理诱导HSP70表达,注射内毒素及其拮抗剂BPI21,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HSP70和TNF-α水平,HE染色观察胃黏膜病理变化。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PHG组、PHG+热处理组、PHG+内毒素组及PHG+BPI21组。结果:(1)PHG时胃黏膜HSP70表达明显减少,血浆内毒素及胃黏膜TNF-α表达明显增加,胃黏膜损伤明显;(2)外源性内毒素增加PHG大鼠胃黏膜TNF-α表达,加重其胃黏膜损伤;BPI21则显著减少其TNF-α表达,减轻胃黏膜损伤;(3)热处理增加PHG大鼠胃黏膜HSP70表达,减少TNF-α表达,减轻胃黏膜损伤。结论:HSP70减轻PHG胃黏膜损伤,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胃黏膜TNF-α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质70 肝硬化 高血压 门静脉 内毒素类 胃黏膜 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70与IL-2对荷瘤小鼠肿瘤切除术后治疗作用的比较
16
作者 沈晓东 郭仁宣 傅庆国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27-528,530,共3页
目的:比较肿瘤来源的热休克蛋白70(HSP 70)与白细胞介素2(IL-2)对荷瘤小鼠肿瘤切除术后的治疗作用。方法:液相色谱法纯化小鼠肿瘤细胞株中的HSP 70,用SDS PAGE及W estern b lot对纯化产物进行定性分析,毛细管电泳鉴定其纯度。动物实验观... 目的:比较肿瘤来源的热休克蛋白70(HSP 70)与白细胞介素2(IL-2)对荷瘤小鼠肿瘤切除术后的治疗作用。方法:液相色谱法纯化小鼠肿瘤细胞株中的HSP 70,用SDS PAGE及W estern b lot对纯化产物进行定性分析,毛细管电泳鉴定其纯度。动物实验观察HSP 70与IL-2对荷瘤小鼠肿瘤切除术后的治疗作用。结果:单纯手术能延长小鼠的生存期限,HSP 70 10μg组40%小鼠肿瘤最终全部消退,获长期生存(>90 d),平均生存(59.2±29.6)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手术与HSP 70 10μg联合应用组80%肿瘤完全消退,平均生存(82.0±17.9)d,与对照组、单纯手术组、手术联合应用IL-2 10万u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P<0.01,P<0.05)。结论:手术能切除局部肿物,但术后易复发、转移,影响长期生存率。HSP 70具有明显全身治疗作用,适当剂量的HSP 70能提高肿物切除后的荷瘤小鼠生存率,比术后应用IL-2治疗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热休克蛋白 外科手术 白细胞介素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大鼠心肌缺血损伤热休克蛋白70和核因子-κB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路海棠 赵凤琴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21期1941-1943,共3页
目的观察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大鼠心肌缺血损伤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核因子-κB(NF-κB)的影响,探讨CGRP的抗心肌缺血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Ⅰ组)、缺血损伤组(Ⅱ组)和缺血损伤+CGRP组(Ⅲ... 目的观察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大鼠心肌缺血损伤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核因子-κB(NF-κB)的影响,探讨CGRP的抗心肌缺血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Ⅰ组)、缺血损伤组(Ⅱ组)和缺血损伤+CGRP组(Ⅲ组),应用异丙肾上腺素(ISO)建立大鼠心肌缺血损伤模型。观察3组大鼠心电图ST段(J点)的变化;测定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P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测定心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NF-κB和HSP70的表达;观察心肌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Ⅲ组大鼠的心电图ST段偏移程度和血清CK-MB、CPK、TNF-α水平、MPO活性以及心肌组织HSP70、NF-κB表达与Ⅱ组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肌组织结构损伤减轻。结论CGRP对大鼠心肌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促进HSP70表达、抑制NF-κB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心肌缺血 核因子ΚB 热休克蛋白70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p70-肿瘤抗原肽复合物防治小鼠黑色素瘤B16肺转移的作用
18
作者 陈洪涛 张桂梅 +1 位作者 张慧 冯作化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66-169,共4页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肿瘤抗原肽复合物(Hsp70-antigen peptide complexes)对小鼠黑色素瘤B16转移的防治 作用。方法:分别从小鼠腿部接种的B16实体瘤及小鼠肺B16转移灶提取混合抗原肽,体外与Hsp70结合制得复合物,此复 合物免疫小鼠后...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肿瘤抗原肽复合物(Hsp70-antigen peptide complexes)对小鼠黑色素瘤B16转移的防治 作用。方法:分别从小鼠腿部接种的B16实体瘤及小鼠肺B16转移灶提取混合抗原肽,体外与Hsp70结合制得复合物,此复 合物免疫小鼠后用于预防或治疗经尾静脉接种转移至肺的B16黑色素瘤,观察其对肿瘤转移的防治作用。结果:Hsp70-肿瘤 抗原肽复合物免疫后肺转移灶节结数显著减少(P<0.01),体外脾细胞表现出对B16较高的杀伤率(P<0.01);并对肺转移 灶有显著的治疗作用(P<0.01),而从B16实体瘤提取的混合抗原肽制得的复合物比从肺转移灶提取的混合抗原肽制得复合 物有更好的治疗效果(P<0.01),表现出体外脾细胞对B16更高的杀伤率(0.01<P<0.05)。结论:Hsp70-肿瘤抗原肽复合 物对肿瘤的转移有明显的防治作用,而从实体瘤提取的混合抗原肽比从转移灶提取的混合抗原肽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 实体瘤 转移灶 HSP7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70、镁依赖性蛋白磷酸酶1D和肿瘤坏死因子-α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19
作者 张石芬 曾还有 +2 位作者 牟赛辉 刘利明 成志强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7期178-181,共4页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镁依赖性蛋白磷酸酶1D(protein phosphatase magn e sium-dependent 1 delta,PPM1D)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镁依赖性蛋白磷酸酶1D(protein phosphatase magn e sium-dependent 1 delta,PPM1D)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9年3月深圳市人民医院来源的甲状腺组织病理标本92份,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45份、甲状腺滤泡性腺瘤组织32份、正常甲状腺组织15份。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三组标本组织中HSP70、PPM1D、TNF-α表达情况,分析HSP70、PPM1D、TNF-α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HSP70、PPM1D、TNF-α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甲状腺滤泡性腺瘤组织和正常甲状腺组织(均P<0.05);甲状腺滤泡性腺瘤组织与正常甲状腺组织中HSP70、PPM1D、TNF-α阳性表达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NM分期为Ⅲ~Ⅳ期、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HSP70、PPM1D、TNF-α阳性表达率均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HSP70、PPM1D、TNF-α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有望成为潜在的临床诊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热休克蛋白70 镁依赖性蛋白磷酸酶1D 肿瘤坏死因子-Α 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射频治疗后局部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20
作者 王艳滨 陈敏华 +2 位作者 严昆 张晖 霍苓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10期803-806,共4页
目的对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 lar carc inom a,HCC)射频消融治疗(rad iofrequency ab lation,RFA)前后肿瘤内部及边缘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 in,HSP70)的表达、CD8+T细胞数量的变化以及RFA治疗后,肿瘤边缘HSP70表达与肿瘤边缘... 目的对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 lar carc inom a,HCC)射频消融治疗(rad iofrequency ab lation,RFA)前后肿瘤内部及边缘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 in,HSP70)的表达、CD8+T细胞数量的变化以及RFA治疗后,肿瘤边缘HSP70表达与肿瘤边缘CD8+T细胞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观察,探讨RFA治疗对原发性肝癌局部免疫功能状态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7例HCC分别在RFA治疗前、后1个月,于肿瘤内部和肿瘤边缘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取样;采用PowerV isionTM二步染色法进行免疫组化分析,测定HSP70的表达、CD8+T细胞的数量;随访HCC复发/新生情况。结果RFA治疗后肿瘤边缘组织HSP70表达增强(Z=3.337,P=0.001)、CD8+T细胞数量增多(Z=1.996,P=0.049);RFA治疗后,≤4 cm肿瘤组的占位边缘CD8+T细胞数量高于>4 cm肿瘤组(Z=1.966,P=0.048)。RFA治疗后,边缘组织HSP70表达与CD8+T细胞数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489,P=0.046);RFA治疗后,无复发或新生组的占位边缘组织HSP70表达和CD8+T细胞数量分别高于复发或新生组(Z=2.009,P=0.045;Z=2.007,P=0.045)。结论RFA治疗后边缘HSP70表达增强、CD8+T细胞数量增多,显示RFA治疗后局部免疫原性提高,抗肿瘤效应细胞浸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射频消融 免疫组化 热休克蛋白70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