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伏邪理论谈树突状细胞在溃疡性结肠炎不同阶段的作用
1
作者 张锦虹 文颖娟 +5 位作者 王捷虹 林洁 仝武宁 陈亚莉 贺伊涵 胥冰 《现代中医药》 2025年第2期26-31,共6页
溃疡性结肠炎被称之为“绿色癌症”,是一种炎症性肠病,可导致多种慢性并发症,其难治愈易复发性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和挑战。现代医学和传统中医学都对此疾病展开了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以期可以挖掘其内在的机制,从而提高临床... 溃疡性结肠炎被称之为“绿色癌症”,是一种炎症性肠病,可导致多种慢性并发症,其难治愈易复发性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和挑战。现代医学和传统中医学都对此疾病展开了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以期可以挖掘其内在的机制,从而提高临床疗效。《黄帝内经》中最早记载伏邪理论,其理论特点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具有很密切的联系,具体表现为溃疡性结肠炎遇感而发、病势缠绵,周期性、反复性发作等,这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期树突状细胞被激活,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相趋同。文章基于“伏邪”阶段性概述树突状细胞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作用,就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系统回顾并梳理归纳,以期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并防止其向恶性转化提供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邪理论 树突状细胞 溃疡性结肠炎 扶正祛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正泄浊法在慢性肾脏病中的应用
2
作者 曾静静 吕静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5年第1期17-20,共4页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s,CKD)是一类以肾脏结构或功能改变≥3个月为特征的慢性进展性疾病,具有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特点。中医药在难治性疾病诊治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在慢性肾脏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扶正泄浊理论是一种...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s,CKD)是一类以肾脏结构或功能改变≥3个月为特征的慢性进展性疾病,具有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特点。中医药在难治性疾病诊治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在慢性肾脏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扶正泄浊理论是一种指导临床治疗的常见中医治疗理论,旨在通过扶助正气、祛除浊邪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慢性肾脏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中医基于慢性疾病“正虚邪实、虚实夹杂”病机特点,运用“扶正泄浊”理论论治疗效显著。文章通过综述CKD病因病机、扶正泄浊法指导CKD治疗,阐述扶正泄浊法指导CKD治疗相关理论依据础,综述扶正泄浊法治疗CKD研究进展,分析其相关靶点、途径及机制;分析临床疗效及临床验案,探究扶正泄浊法治疗CKD的中医药特色。结果显示,扶正泄浊法能够通过改善免疫反应、减轻微炎症状态、降低氧化应激等多途径多靶点有效改善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如减轻水肿、降低蛋白尿、改善肾功能指标等,且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泄浊 慢性肾脏病 中医药理论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邱根祥从“伏癌”论治恶性肿瘤缓解期经验
3
作者 宣锡丰 黄彬彬 +2 位作者 吴文昊 邱根祥 徐晓翌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5年第3期429-432,共4页
邱根祥教授认为,恶性肿瘤缓解期患者虽无明显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指证,但仍有肿瘤干细胞等癌毒存在,伏于体内而成“伏癌”,待正虚已极或邪势已强而复发转移。邱教授以伏癌理论为指导,结合雷氏医学学术思想,详审病机,辨证论治,以扶正气、透... 邱根祥教授认为,恶性肿瘤缓解期患者虽无明显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指证,但仍有肿瘤干细胞等癌毒存在,伏于体内而成“伏癌”,待正虚已极或邪势已强而复发转移。邱教授以伏癌理论为指导,结合雷氏医学学术思想,详审病机,辨证论治,以扶正气、透伏癌、调体质、畅情志、治时病五法治伏癌,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预防恶性肿瘤复发转移方面效果良好,其经验值得临床推广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缓解期 伏癌 扶正祛邪 邱根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朴炳奎治疗大肠癌术后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欣 谢飞彪 +5 位作者 张润顺 高劲 于惠博 马苏苏 郑红刚 花宝金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24-30,共7页
目的研究全国名中医朴炳奎教授治疗大肠癌术后患者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朴炳奎教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和北京颐庆堂中医诊所2002年1月1日-2022年2月28日大肠癌术后患者的门诊电子和纸质医案资料,运用R4.2.1对大肠癌术后患者处方... 目的研究全国名中医朴炳奎教授治疗大肠癌术后患者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朴炳奎教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和北京颐庆堂中医诊所2002年1月1日-2022年2月28日大肠癌术后患者的门诊电子和纸质医案资料,运用R4.2.1对大肠癌术后患者处方进行高频药物、药物类型、中药性能、药物阴阳五行和用药剂量,以及多味药关联性用药的规律研究。结果共纳入大肠癌术后患者642例,涉及2226诊次处方、180味中药、总频次为39988。高频药物为黄芪、麸炒枳壳、山药等,药物功效多为补虚药、消食药等;中药药性多用温、平,药味以甘、辛、苦为多,主归脾经、胃经,常用升浮药,药物基本无毒;补阳药使用频率高,五行常用属土药;药物剂量多为10、15、20 g。多味药关联性复杂网络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出朴炳奎教授治疗大肠癌术后基础方为黄芪、麸炒枳壳、山药、盐益智仁、陈皮、土茯苓、太子参、麸炒白术。结论朴炳奎教授治疗大肠癌术后重在扶正培本,顾护脾胃,兼顾清热解毒、祛湿化痰、导滞散瘀,辨证施治,补中益气,调畅气机,从而达到“治中焦如衡”,以平为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朴炳奎 数据挖掘 大肠癌 用药规律 扶正祛邪 补中益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伏邪理论以化浊扶正法辨治真菌性角膜炎
5
作者 吕怡 钟缘 +2 位作者 黄雨 彭俊 彭清华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175-179,共5页
笔者认为,伏邪是引起真菌性角膜炎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伏邪理论进行探析,可知真菌性角膜炎常因伏湿、伏毒胶结眼表,壅滞气机,影响气血运行,久则血败肉腐,呈秽浊之态,并指出病邪深伏的本质在于正气亏虚。针对以上病机,提出化浊扶正应贯... 笔者认为,伏邪是引起真菌性角膜炎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伏邪理论进行探析,可知真菌性角膜炎常因伏湿、伏毒胶结眼表,壅滞气机,影响气血运行,久则血败肉腐,呈秽浊之态,并指出病邪深伏的本质在于正气亏虚。针对以上病机,提出化浊扶正应贯穿本病治疗的始终:正气损伤严重者当以固护正气为先,未见明显正气损伤或毒力较轻微者可直接以祛湿化浊通络之法驱散眼表之邪。并根据伏湿、伏毒致病特点,权衡选用宣畅气机、化浊通络、温阳扶正等具体治法,以期改善疾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邪 真菌性角膜炎 化浊 扶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邪理论探讨巨噬细胞极化在肺纤维化中的作用及中药干预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梦 胡志希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8期17-22,共6页
正邪交争贯穿于肺纤维化形成发展全过程,而巨噬细胞极化是肺纤维化发展的重要机制,通过释放相关细胞因子,参与肺纤维化进程。本文从正邪理论与肺纤维化、巨噬细胞极化在肺纤维化中的作用、正邪理论与巨噬细胞极化的相关性等方面探讨巨... 正邪交争贯穿于肺纤维化形成发展全过程,而巨噬细胞极化是肺纤维化发展的重要机制,通过释放相关细胞因子,参与肺纤维化进程。本文从正邪理论与肺纤维化、巨噬细胞极化在肺纤维化中的作用、正邪理论与巨噬细胞极化的相关性等方面探讨巨噬细胞极化与肺纤维化之间的关联,并进一步探讨中药作用机制,为肺纤维化的临床诊治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邪理论 肺纤维化 巨噬细胞极化 扶正祛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董克礼教授治疗大肠癌经验撷英
7
作者 萨依腊西·杰恩斯努尔 朱宏 +3 位作者 张婷 任丹 李若梦 肖岚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11期18-21,共4页
通过典型案例探讨董克礼教授治疗大肠癌的经验,其认为尽管病因复杂,但大肠癌的根本病机在于正虚邪实。并指出大肠癌的发病往往与不规律的饮食习惯、湿热瘀滞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可能损伤脾肾功能,导致脾肾虚弱;同时,湿邪和热毒在体内形... 通过典型案例探讨董克礼教授治疗大肠癌的经验,其认为尽管病因复杂,但大肠癌的根本病机在于正虚邪实。并指出大肠癌的发病往往与不规律的饮食习惯、湿热瘀滞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可能损伤脾肾功能,导致脾肾虚弱;同时,湿邪和热毒在体内形成瘀滞,表现为标实。在临床治疗中,董克礼教授倡导扶正祛邪相结合的治疗原则,通过健脾益气和补肾填精的方法来增强正气,同时运用清热利湿、活血祛瘀的方法来祛邪,这种综合治疗方法在大肠癌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扶正祛邪 董克礼 名医经验 医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裴正学运用祛邪扶正法诊治白塞病经验
8
作者 祁琴 任超展 +3 位作者 郑访江 郑捷 法强 裴正学(指导)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9期53-56,共4页
裴正学认为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复受外邪侵袭,以致湿热交阻,气血凝滞而生白塞病;裴正学提出“祛邪扶正”为治疗总纲,先祛邪,后扶正,并将其辨证分型为肝经积热证、脾胃湿热证、肝肾阴虚证三种证型,实证以清热解毒燥湿为法,虚证以益... 裴正学认为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复受外邪侵袭,以致湿热交阻,气血凝滞而生白塞病;裴正学提出“祛邪扶正”为治疗总纲,先祛邪,后扶正,并将其辨证分型为肝经积热证、脾胃湿热证、肝肾阴虚证三种证型,实证以清热解毒燥湿为法,虚证以益气养阴扶正为要,疗效颇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塞氏病 祛邪扶正 裴正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病条辨》中扶正祛邪治法的运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柴小姝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33期119-121,共3页
扶正祛邪治法源于《内经》,扩充于《伤寒论》。吴鞠通在继承前人理论的基础上,著书《温病条辨》,开创三焦辨证理论。在分别使用解表、散结、攻下等祛邪法治疗温病的同时,强调中病即止、增液保阴、勿妄下热、久病扶正等观点,并运用于遣... 扶正祛邪治法源于《内经》,扩充于《伤寒论》。吴鞠通在继承前人理论的基础上,著书《温病条辨》,开创三焦辨证理论。在分别使用解表、散结、攻下等祛邪法治疗温病的同时,强调中病即止、增液保阴、勿妄下热、久病扶正等观点,并运用于遣方用药的攻补相辅。通过实践的方法对祛邪扶正治法进行了验证,强调了正气和邪气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转变,揭示了处理"补虚、留邪","祛邪、伤正"两组矛盾的辨证思路,倡导了邪正并重、邪正合治的中医治疗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条辨 扶正祛邪 中医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邪论之风湿痰瘀对免疫稳态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廖焰 徐浩东 +5 位作者 刘瑞华 吴亨博 周新尧 何菁 唐晓颇 姜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28期120-123,共4页
正邪理论与现代医学对人体免疫病理生理功能的认识有许多相通之处。“正气”抵御外邪、维持正常功能活动的能力与现代医学免疫系统防御、监视功能相似;“邪气”在病原体致病和免疫失衡致病中均有体现,不同“邪气”病机演变不同,可表现... 正邪理论与现代医学对人体免疫病理生理功能的认识有许多相通之处。“正气”抵御外邪、维持正常功能活动的能力与现代医学免疫系统防御、监视功能相似;“邪气”在病原体致病和免疫失衡致病中均有体现,不同“邪气”病机演变不同,可表现出不同生物标志物水平变化;湿、风、痰、瘀为风湿免疫疾病发病关键,湿邪痹阻可使患者炎症程度提高,风邪与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白介素-1β升高关系密切,痰瘀提示疾病病程迁延、活动程度高。深入探讨中医正邪理论与免疫稳态的关系,既是用科学语言阐释中医核心理论的内涵和外延,又是启迪免疫相关疾病的科研与临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邪理论 免疫稳态 风湿免疫病 风邪 湿邪 痰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丑夫辨治中风后遗症经验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慧慧 刘建和 程丑夫(指导)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130-132,共3页
本文介绍程丑夫教授论治中风后遗症经验。程教授认为,中风后遗症病机乃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脾虚、气血虚为发病之本,瘀血、痰浊为标;治以补虚扶正、健脾补益气血为基础,泻实祛邪,注重活血通络、祛痰。并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将中风后遗症分... 本文介绍程丑夫教授论治中风后遗症经验。程教授认为,中风后遗症病机乃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脾虚、气血虚为发病之本,瘀血、痰浊为标;治以补虚扶正、健脾补益气血为基础,泻实祛邪,注重活血通络、祛痰。并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将中风后遗症分为肝风痰热证,脾虚肝旺、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分别选用导痰汤、醒脾汤、补阳还五汤加减,可为临床相关治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医经验 程丑夫 中风后遗症 补虚扶正 泻实祛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贫血病因病机探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梁亮 何学红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1年第10期53-54,共2页
贫血在慢性肾脏病发展过程中成因各异,究其根本,一方面源其脾肾两虚,生血乏源;另一方面为邪浊壅滞,耗气伤血,二者并重。前者常贯穿疾病始末,后者常出现慢性肾脏病中、晚期。临床治疗当根据各期病因病机特点,扶正、泄浊各予侧重,辨证施治。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贫血 病因病机 脾肾两虚 脾失健运 肾元亏耗 扶正 邪浊壅滞 泄浊 理论探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铁玎表里双解-宣上通下辨治小儿发热 被引量:1
13
作者 姚海琳 宋铁玎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6年第5期17-18,共2页
宋铁玎教授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外感六淫或温热疫毒入侵,内伤正气虚损,阴阳失调,发为小儿发热,热势高,传变快,病情重,甚则引起惊风或抽搐。根据小儿特有生理病理特点,解表邪与清里热同用,重视病因,表里双解,注重邪之通路,宣上通... 宋铁玎教授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外感六淫或温热疫毒入侵,内伤正气虚损,阴阳失调,发为小儿发热,热势高,传变快,病情重,甚则引起惊风或抽搐。根据小儿特有生理病理特点,解表邪与清里热同用,重视病因,表里双解,注重邪之通路,宣上通下,顾护阴液,滋阴清热,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发热 外感六淫 正气虚损 表里双解 宣上通下 滋阴清热 宋铁钉 老中医经验 中医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达基于“固本澄源法”和血论治慢性白血病经验初探 被引量:1
14
作者 苏浩杰 刘巧萍 李达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1年第9期1673-1676,共4页
慢性白血病,常见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具有起病较缓慢、病程较长、侵袭性相对偏低、符合门诊慢性病管理等共同特点。李达教授在传承梁冰名医经验基础上,认为正虚毒蕴为慢性白... 慢性白血病,常见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具有起病较缓慢、病程较长、侵袭性相对偏低、符合门诊慢性病管理等共同特点。李达教授在传承梁冰名医经验基础上,认为正虚毒蕴为慢性白血病基本病机,提出以固本澄源法为总则,注重扶正固本,辅以解毒澄源,和解正邪,促进血和获效之辨治思路。临证辨治CML重在补脾肾、清髓毒以增效减毒,CLL偏于健脾益气、活血化痰解毒,CMML强调补虚为要,消缓瘀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白血病 正虚毒蕴 固本澄源法 临证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阴阳”“邪正”理论探讨急性肺损伤细胞焦亡
15
作者 阮琳峰 骆亚莉 +4 位作者 齐晓风 马琳娜 连妮妮 肖孟勇 刘永琦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5年第4期19-24,共6页
急性肺损伤病理进程中不受控的炎症反应可导致严重后果,细胞焦亡作为细胞程序性炎性坏死,在其中发挥重要推动作用。中医注重机体平衡、阴平阳秘,焦亡过度时机体失衡,在肺则发为肺损伤。本文基于中医学“阴阳”“邪正”理论,从细胞层面... 急性肺损伤病理进程中不受控的炎症反应可导致严重后果,细胞焦亡作为细胞程序性炎性坏死,在其中发挥重要推动作用。中医注重机体平衡、阴平阳秘,焦亡过度时机体失衡,在肺则发为肺损伤。本文基于中医学“阴阳”“邪正”理论,从细胞层面讨论细胞焦亡在急性肺损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阴阳变化、消长及对立制约,并阐释中医药防治细胞焦亡可能的作用基础,为中医药干预细胞焦亡防治急性肺损伤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细胞焦亡 阴阳 邪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