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7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京津冀创新资本流空间演化研究
1
作者 叶堂林 吴明桓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6,共14页
创新已成为当前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资源能够以流的形式实现跨区域流动,流空间已成为推动城市群创新发展的新组织形式。选取京津冀城市群13个地级市的科学技术服务业资本互投数据,构建基于流空间... 创新已成为当前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资源能够以流的形式实现跨区域流动,流空间已成为推动城市群创新发展的新组织形式。选取京津冀城市群13个地级市的科学技术服务业资本互投数据,构建基于流空间视角下的京津冀城市群创新资本流空间网络,并运用gephi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2012—2021年京津冀创新资本流空间的基本特征及演化趋势。研究结果显示,京津石三足鼎立的流空间格局基本形成,节点城市之间的创新关联愈发紧密;节点城市的独立性特征愈发明显,推动了信息利用效率提升和流空间发展;创新资本流空间资源分布趋于协调稳定;子群内部成员创新关联强度提升显著。京津冀应实现更多的创新互动,优化区域创新流空间结构;推进区域创新协同,建立多元主体实时协调又相互支撑的区域创新流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城市群 创新 创新资本 流空间 社会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赋能市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基于“京津冀”的实证研究
2
作者 金梅 王湘博 +1 位作者 何宗琴 李雪梅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55-66,87,共13页
以“京津冀”地区13个地级市2007-2021年数据为研究对象,对数字技术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了量化分析,借助空间杜宾模型探讨数字技术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京津冀”地区数字技术与... 以“京津冀”地区13个地级市2007-2021年数据为研究对象,对数字技术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了量化分析,借助空间杜宾模型探讨数字技术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京津冀”地区数字技术与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时空关联性,其中北京对周边城市旅游业发展起到引领作用,且旅游业在地理空间上呈现集聚现象;数字技术对本地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呈“倒U型”影响,对邻近地区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呈“U型”影响。这些发现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稳健,为数字技术如何有效赋能旅游业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经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京津冀”地区 旅游高质量发展 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量-质-域-流-生”的京津冀水资源协同保护状态综合评价
3
作者 杨钦 胡鹏 +4 位作者 王建华 刘欢 曾庆慧 杨泽凡 闫龙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122,共9页
针对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矛盾突出、水生态系统受损严重的问题,依据水资源协同保护的内涵,构建了基于“量-质-域-流-生”的水资源协同保护状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京津冀水资源协同保护状态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18年京津冀地区的水... 针对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矛盾突出、水生态系统受损严重的问题,依据水资源协同保护的内涵,构建了基于“量-质-域-流-生”的水资源协同保护状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京津冀水资源协同保护状态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18年京津冀地区的水资源协同保护状态得分分别为59.6、46.1和56.8,均低于全国水平的64.8,水资源保护工作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根据评价结果识别了京津冀水资源协同保护现状中的薄弱环节,发现各维度的评价结果较全国水平均存在一定差距,其中水量维度评价得分差距较大,水资源短缺矛盾最突出;有效解决生态基流被挤占、地下水采补不平衡等问题是实现区域水资源协同保护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协同保护 水生态系统受损 “量-质-域-流-生” 京津冀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科技资源协同助推河北省新质生产力发展
4
作者 王红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3,共8页
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引擎的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途径。各省份因地制宜,遵循优势科技资源整合的核心逻辑主线培育新质生产力。本文在论述新质生产力的要素特性、结构承载和价值旨归,以及科技资源塑造... 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引擎的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途径。各省份因地制宜,遵循优势科技资源整合的核心逻辑主线培育新质生产力。本文在论述新质生产力的要素特性、结构承载和价值旨归,以及科技资源塑造生产力跃阶的作用机制基础上,将研究视角聚焦河北省,结合协同理论,依托于京津冀科技资源协同实践,深入剖析京津冀科技资源协同推进河北省新质生产力形成的三重逻辑。由此提出河北省依托京津冀科技资源协同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进路,为河北省因地制宜、顺势而为找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提供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技资源协同 京津冀 协同创新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四水四定”的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空间均衡及其分布动态演进分析
5
作者 杨亚锋 李欣瑞 +2 位作者 王红瑞 周晓晓 刘祎萌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3,130,共8页
为深入探究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空间均衡及其分布动态演进特征,将京津冀地区划分为4个子区域:中部核心功能区、东部滨海发展区、南部功能拓展区和西北部生态涵养区。基于“四水四定”方针,从水资源与建设用地、耕地、人口和第二产业增加值... 为深入探究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空间均衡及其分布动态演进特征,将京津冀地区划分为4个子区域:中部核心功能区、东部滨海发展区、南部功能拓展区和西北部生态涵养区。基于“四水四定”方针,从水资源与建设用地、耕地、人口和第二产业增加值之间的4组匹配关系出发,采用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估计方法,探讨了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空间均衡及其分布动态演进过程。结果表明:2007—2022年京津冀地区水资源基本处在临界均衡状态,主要差异来自子区域间,多年平均贡献率达67.4%;京津冀地区的水资源匹配关系有所优化,但地区差距仍然存在并有持续扩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空间均衡 Dagum基尼系数 Kernel密度估计 “四水四定” 京津冀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研学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杨青雨 郝海青 +1 位作者 齐新杰 姚海芳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83-90,共8页
研学旅游基地作为研学旅游的重要空间载体,在研学旅游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合运用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冷热点、莫兰指数和地理探测器的分析方法,探究京津冀地区99个国家级研学旅游基地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研学旅游基地作为研学旅游的重要空间载体,在研学旅游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合运用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冷热点、莫兰指数和地理探测器的分析方法,探究京津冀地区99个国家级研学旅游基地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京津冀地区的国家级研学旅游基地在空间布局上呈现“一主中心,一次中心,省界聚集”的分布状态。②热点区位于北京市区,核心-边缘结构是京津冀地区国家级研学旅游基地的主要布局特点。③经济发展、人口数量、教育水平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影响京津冀地区国家级研学旅游基地的空间布局。该研究对优化京津冀地区研学基地的空间布局,助力研学旅游基地的高质量发展,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学旅游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京津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7
作者 周丽娜 刘娜 刘益梦 《保定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28-33,共6页
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对于科学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十分重要。分析京津冀2005—2022年期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并通过方差分解方法,探究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2005—2022年间,京津冀土地利用整体变化特征为耕地、草地、水面、裸... 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对于科学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十分重要。分析京津冀2005—2022年期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并通过方差分解方法,探究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2005—2022年间,京津冀土地利用整体变化特征为耕地、草地、水面、裸地、灌木林地面积减少,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分析没有显示出较大的变化差异。四个指标对土地利用变化的解释率均高于60%。方差分解结果显示,总人口数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年均温,二者均为驱动京津冀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土地利用 驱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平原区超采治理工作成效浅析
8
作者 李宇 朱静思 王哲 《海河水利》 2025年第2期19-22,65,共5页
京津冀平原区是中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随着经济社会飞速发展,水资源需求量日益增加。加之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京津冀平原区成为我国水资源短缺最严重、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的地区。由于地表水资源贫乏,... 京津冀平原区是中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随着经济社会飞速发展,水资源需求量日益增加。加之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京津冀平原区成为我国水资源短缺最严重、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的地区。由于地表水资源贫乏,地下水资源超采严重,2020年,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地下水年供水量分别为13.49亿、3.01亿和87.08亿m~3,占各地年总供水量的33.2%、10.8%和48%。为科学评估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水位变化情况,客观反映超采治理成效,拟采用数理统计百分位法、监测站变化比例法对地下水超采治理工作成效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平原区 超采治理成效 数理统计百分位法 监测站变化比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税治污”协同推进绿色发展――以京津冀地区为例
9
作者 贾茹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5年第1期193-195,共3页
本文以京津冀地区为例,深入探讨了“以税治污”在协同推进绿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京津冀地区长期面临着环境污染的严峻挑战,政府通过实施“以税治污”政策,利用税收手段引导企业减少污染排放,优化产业结构。该政策通过增加污染成本,推... 本文以京津冀地区为例,深入探讨了“以税治污”在协同推进绿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京津冀地区长期面临着环境污染的严峻挑战,政府通过实施“以税治污”政策,利用税收手段引导企业减少污染排放,优化产业结构。该政策通过增加污染成本,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实现了环境与经济的双赢。实践表明,京津冀地区在空气质量改善、水环境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进一步完善税收制度,加强政策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税治污 绿色发展 京津冀 环境保护 税收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旅融合下京津冀长城文创产品联名开发研究
10
作者 陈博研 《丝网印刷》 2025年第2期49-51,共3页
随着文旅融合的深入推进,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京津冀地区的文旅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文章旨在探讨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如何有效开发京津冀地区长城文创产品,并提出了若干联名开发策略,以期为相关决策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文旅融合 京津冀长城 文创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DIM的京津冀公共建筑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11
作者 王思琪 《上海节能》 2025年第3期404-413,共10页
建筑部门是我国三大能耗部门,其中的公共建筑用能需求不断增长,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探究京津冀公共建筑碳排放的影响因素有利于京津冀地区协同减排与可持续发展。采用自上而下的视角,基于能源平衡表的建筑能耗拆分模型拆解计算2006-2... 建筑部门是我国三大能耗部门,其中的公共建筑用能需求不断增长,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探究京津冀公共建筑碳排放的影响因素有利于京津冀地区协同减排与可持续发展。采用自上而下的视角,基于能源平衡表的建筑能耗拆分模型拆解计算2006-2021年京津冀三省市公共建筑运行阶段能耗与碳排放,在此基础上运用广义迪氏指数分解法(GDIM)将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成经济水平、能源消耗和人口规模等8个效应,量化分析其贡献率。结果表明:经济水平是导致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能源消耗、人口规模和人均碳排放对碳排放呈现促增效应;产出碳强度是导致碳排放降低的主要因素;能耗强度、人均GDP和耗能碳强度对碳排放变化影响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建筑碳排放 影响因素 京津冀 广义迪氏指数分解法(GDI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转铁”政策对京津冀绿色物流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郭茜 韩嵩 李倩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55,共11页
为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促进京津冀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有效发挥“公转铁”政策对绿色物流效率的提升效应,在系统梳理“公转铁”政策促进绿色物流效率理论机制的基础上,用2010—2020年京津冀地区面板数据,通过双重差分模型、广义双重差分模... 为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促进京津冀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有效发挥“公转铁”政策对绿色物流效率的提升效应,在系统梳理“公转铁”政策促进绿色物流效率理论机制的基础上,用2010—2020年京津冀地区面板数据,通过双重差分模型、广义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公转铁”政策对绿色物流效率的促进效应以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公转铁”政策在京津冀地区的实施对提升绿色物流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并且该效应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政策实施力度对绿色物流效率存在显著的影响,绿色物流效率随着政策实施力度增强而不断提升;“公转铁”政策通过改变物流企业的运输方式偏好,增强铁路运输对公路运输的替代作用,提升绿色物流效率;绿色物流效率提升还受到铁路设施水平、区域建设水平、经济水平、创新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京津冀绿色物流效率提升,应该考虑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以多层次和系统性支撑政策推动“公转铁”政策的实施;以改变承担社会物流活动企业运输偏好为导向;充分考虑当地内外部环境,结合产业结构、创新能力等因素调整“公转铁”政策实施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转铁”政策 京津冀 绿色物流效率 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新进展、新挑战与新举措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凯 杜宝东 +1 位作者 周婧楠 金丹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5-24,共10页
回顾十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基本出发点,着力调整优化区域职能结构和空间结构,在交通、生态、产业、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持续突破,进入全方位高质量深入推进的关键阶段。展望未来,中国式现代化对京津冀协同发展... 回顾十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基本出发点,着力调整优化区域职能结构和空间结构,在交通、生态、产业、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持续突破,进入全方位高质量深入推进的关键阶段。展望未来,中国式现代化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了新的历史使命,在逆全球化、人口转型和气候变化等内外部环境剧烈变化的背景下,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支撑体系仍有待进一步优化。对此,京津冀下一步的发展需要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示范区”的总体定位,聚焦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共同富裕的主线,从能级再提升、空间再提质、领域再突破、机制再创新4个方向持续推进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高质量协同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十周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科技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国平 吕爽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37,共11页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年以来,京津冀地区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方面取得诸多进展,致力于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构建分工合理的创新发展格局,但仍然面临创新资源分布失衡、创新能级差距过大、北京创新辐射带动作用不足、创新链与...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年以来,京津冀地区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方面取得诸多进展,致力于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构建分工合理的创新发展格局,但仍然面临创新资源分布失衡、创新能级差距过大、北京创新辐射带动作用不足、创新链与产业链不匹配、先进制造业集群化建设不完善等问题。为此,应立足和巩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积极成果,根据京津冀创新基础和现状格局,建立起创新链和产业链有效衔接的体制机制,以实现“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新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科技创新 产业协同 产业链 创新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USLE模型的京津冀地区土壤侵蚀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静 曹永强 +3 位作者 么嘉棋 贾国栋 权学烽 翟浩然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6-199,共14页
【目的】土壤侵蚀是一种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挑战,对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基于多源遥感数据,【方法】通过RUSLE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模型研究了1990—2020年京津冀地区土壤侵蚀在时空尺度上的... 【目的】土壤侵蚀是一种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挑战,对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基于多源遥感数据,【方法】通过RUSLE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模型研究了1990—2020年京津冀地区土壤侵蚀在时空尺度上的动态变化,并对其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结果显示:(1) 1990—2020年京津冀地区的土壤侵蚀总体呈现东南低西北高的分布特征,且以微度和轻度侵蚀为主,其百分比达到73.79%。(2)京津冀大部分地区土壤侵蚀等级主要由高向微强度侵蚀转移,且转移比例都在50%以上,整体有所好转,但存在局部加剧。(3)各个影响因子对土壤侵蚀的解释力依次为:坡度>高程>土地覆盖类型>植被覆盖度>降雨量>人口密度>GDP。【结论】相关结论可为水土流失治理以及防治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同时也可为其他地区的土壤侵蚀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RUSLE模型 卫星遥感 京津冀地区 地理探测器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赋能京津冀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韶华 李璐 张伟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56,共19页
数字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是现阶段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技术支撑。以京津冀地区13市2011—2021年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双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等多种计量方法对数字技术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 数字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是现阶段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技术支撑。以京津冀地区13市2011—2021年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双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等多种计量方法对数字技术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技术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促进效应;在地区异质性分析中发现数字技术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在资源型与非资源型城市间尚未产生显著性差异。进一步分维度来看,数字技术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主要源于数字技术应用;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分位点位置的上升,数字技术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效应呈现逐渐增强的特征,使京津冀地区存在数字鸿沟的风险。此外,数字技术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具有经济发展水平的门槛特征,当经济发展水平不断跨过门槛值时,数字技术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会增强;数字技术可以通过投资拉动和金融发展效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而市场消费需求和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则在其影响中起到遮掩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产业结构升级 京津冀 资源型城市 非资源型城市 金融发展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安全保障十年成效与展望 被引量:2
17
作者 户作亮 袁军 宋秋波 《中国水利》 2024年第19期25-30,共6页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国家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有力的水安全保障。十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安全保障在强化水利规划引领、筑牢洪涝防御屏障、完善供水保障格局、维护河湖健康生...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国家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有力的水安全保障。十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安全保障在强化水利规划引领、筑牢洪涝防御屏障、完善供水保障格局、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推进依法治水管水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期,内外部发展环境变化对京津冀协同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也给水安全保障带来了多重挑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防洪排涝安全标准、水资源配置与供给、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等方面分析了当前京津冀水安全保障面临的形势与存在的问题,提出着力构筑防洪减灾体系新格局、扎实推进国家水网“纲、目、结”工程建设、全面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持续提升河湖水生态系统质量与稳定性、大力推进数字孪生水利建设、不断完善水治理体制机制法治体系等构建高质量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安全保障体系的对策建议,为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水安全保障 高质量发展 形势与问题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建设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卞纪兰 张孟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1期244-246,252,共4页
地理标志农产品是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强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发展对于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是农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京津冀地区拥有平原、丘陵、山地、高原、海洋等多样的农... 地理标志农产品是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强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发展对于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是农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京津冀地区拥有平原、丘陵、山地、高原、海洋等多样的农地资源,具有丰富的特色农产品资源。目前京津冀地区在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建设和保护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仍然存在数量少,分布不均衡、品牌意识弱、宣传渠道受限、品牌声誉不高、人文历史因素重视不足等问题,亟待进一步解决优化。因此,应不断加强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挖掘、提升品牌保护意识、拓宽营销渠道、加强品牌宣传推广及品牌管理、深入挖掘人文历史特征等,不断提升京津冀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价值和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标志农产品 品牌建设 价值提升 京津冀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蔬菜废弃物污染风险及资源化利用潜力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韩薇薇 高瑞 常青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6期60-63,67,共5页
以京津冀地区13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整理和数据分析,估算出各地级市蔬菜废弃物的污染负荷、污染强度和污染风险,并结合各地化肥施用量,探究蔬菜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潜力。结果表明,2020年京津冀地区的蔬菜废弃物、TN、TP和TK污... 以京津冀地区13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整理和数据分析,估算出各地级市蔬菜废弃物的污染负荷、污染强度和污染风险,并结合各地化肥施用量,探究蔬菜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潜力。结果表明,2020年京津冀地区的蔬菜废弃物、TN、TP和TK污染负荷分别为2 199 836、46 627、28 509和49 674 t。各地级市中,唐山市、张家口市、石家庄市和邯郸市的污染负荷较高;廊坊市、唐山市、秦皇岛市和石家庄市的污染风险较高。若将京津冀地区蔬菜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所利用带来的肥料化效益达到124 802 t,相当于区域内4.06%的化肥施用折纯量,资源化效益显著。因此,推动京津冀地区蔬菜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对于缓解资源紧缺和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废弃物 资源化利用 京津冀地区 污染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京津冀地区WEF系统综合评价研究
20
作者 王晶 吴春莉 郑涛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47,59,共9页
为综合评价京津冀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水平,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5个维度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变异系数综合赋权法计算指标权重,利用线性加权法构建综合评价指数模型测度京津冀地区WEF系统高质量发展的水平,... 为综合评价京津冀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水平,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5个维度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变异系数综合赋权法计算指标权重,利用线性加权法构建综合评价指数模型测度京津冀地区WEF系统高质量发展的水平,并基于灰色关联度模型探究影响WEF系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子与维度。结果表明:2011—2021年京津冀地区WEF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呈现上升趋势,空间尺度上3个省市的均值排序为北京市>河北省>天津市;京津冀地区WEF系统各维度指数表现出不同的时空特征,其中共享维度表现出下降趋势,创新维度的空间差异性最显著;粮食产量、生活耗能占比、万元GDP耗能量、生活用水量占比、第三产业耗能占比等指标是影响WEF系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子,协调与共享是影响WEF系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维度,本研究可为区域资源高水平管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F系统 高质量发展 综合评价指数模型 灰色关联度模型 京津冀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