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7篇文章
< 1 2 8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view on integral stiffened panel of aircraft fuselage structure
1
作者 Devi Chandra Y.Nukman +2 位作者 Muhammad Adlan Azka S.M.Sapuan J.Yusuf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2025年第4期1-11,共11页
The increasing demand to decrease manufacturing costs and weight reduction is driving the aircraft industry to change the use of conventional riveted stiffened panels to integral stiffened panels(ISP)for aircraft fuse... The increasing demand to decrease manufacturing costs and weight reduction is driving the aircraft industry to change the use of conventional riveted stiffened panels to integral stiffened panels(ISP)for aircraft fuselage structures.ISP is a relatively new structure in aircraft industries and is considered the most significant development in a decade.These structures have the potential to replace the conventional stiffened panel due to the emergence of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including welding,high-speed machining(HSM),extruding,and bonding.Although laser beam welding(LBW)and friction stir welding(FSW)have been applied in aircraft companies,many investigations into ISP continue to be conducted.In this review article,the current state of understanding and advancement of ISP structure is addressed.A particular explanation has been given to(a)buckling performance,(b)fatigue performance of the ISP,(c)modeling and simulation aspects,and(d)the impact of manufacturing decisions in welding processes on the final structural behavior of the ISP during service.Compared to riveted panels,machined ISP had a better compressive buckling load,and FSW integral panels had a lower buckling load than riveted panels.Compressive residual stress decreased the stress intensity factor(SIF)rates,slowing down the growth of fatigue cracks as occurred in FSW and LBW I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gral stiffened panel BUCKLING FATIGUE Friction stir welding Laser beam weld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iffened状态方程下γ-model方法跟踪二维多介质流动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学莹 赵宁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53-757,共5页
在 Stiffened状态方程下 ,运用 Level-set方程跟踪界面运动变化 ,把界面捕捉的等效方程、Level-set函数和欧拉方程组耦合 ,求解包含比热比和材料参数的耦合形式的流体力学方程组。计算方法采用二阶精度 Wave-propagation算法 ,通过对气... 在 Stiffened状态方程下 ,运用 Level-set方程跟踪界面运动变化 ,把界面捕捉的等效方程、Level-set函数和欧拉方程组耦合 ,求解包含比热比和材料参数的耦合形式的流体力学方程组。计算方法采用二阶精度 Wave-propagation算法 ,通过对气体 -液体两种流体的一维 Riemann问题、激波和气泡相互作用以及气液两种流体Richtmyer-Meshkov界面不稳定性问题进行数值模拟 ,抑制了不同介质界面两侧的非物理振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介质流体 γ-model方法 stiffened状态方程 Level—set方法 Wave—propagation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t-based parametric modeling, buckling and ultimate strength estimation of stiffened ship structures 被引量:1
3
作者 LI Yi-bo PAN Qing +1 位作者 HUANG Ming-hui LI Lu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7期1958-1975,共18页
There have been a great demand for a suitable and convenient method in the field of buckling analysis of stiffened ship structures, which is essential to structural safety assessment and is significantly time-consumin... There have been a great demand for a suitable and convenient method in the field of buckling analysis of stiffened ship structures, which is essential to structural safety assessment and is significantly time-consuming. Modeling, buckling behaviors and ultimate strength prediction of stiffened panels were investigated. The modeling specification including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model and imperfections generation, and post-buckling analysis procedure of stiffened plates were demonstrated. And a software tool using set-based finite element method was developed and executed in the MSC. Marc environment. Different types of stiffen panels of marine structures have been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buckling behavior and assess the validity in the estimation of ultimate strength. A comparison between results of the generally accepted methods, experiments and the software tool developed was demonstrated. It is shown that the software tool can predict the ultimate capacity of stiffened panels with imperfections with a good accura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CKLING ultimate strength stiffened plates parametric modeling ship struc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prediction of stiffened-ring cylindrical shells subjected to drop mass impact 被引量:1
4
作者 Sheng-zhuo Lu Jing-xin Ma +3 位作者 Lan Liu Chun-long Xu Shi-bo Wu Wei-dong Chen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2期305-323,共19页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effect of lateral mass impact on ring-stiffened thin-walled cylindrical shell.Cylindrical shells were fabricated to validate the numerical modeling and analytical techniques,and drop tests we...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effect of lateral mass impact on ring-stiffened thin-walled cylindrical shell.Cylindrical shells were fabricated to validate the numerical modeling and analytical techniques,and drop tests were performed using a rigid spherical indenter.Next,stiffened-ring cylindrical shells with various structural size parameters were simulated using ABAQUS software.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impact force,deformation displacement,and rebound velocity were established,on the basis of impact mechanics theory and simulation results.It derived fitting functions to analys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ximum load and maximum displacement of ring-stiffened cylindrical shell under dynamic mass impact.Based on the validation of the simulation model,the fitting function data were compared with the simulation results,and the functions showed a good accuracy.Besides,the parameters,mass ratio and stiffened-ring mass ratio were used to reflect the effect of the mass change in the ring-stiffened cylindrical shell.Furthermore,parametric studies on ring-stiffened cylindrical shell models were conducted to analyse the progressive impact respon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op mass impact stiffened ring Cylindrical shell Impact load Dynamic response Parametric stud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tective performance of shear stiffening gel-modified foam against ballistic impact: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y
5
作者 Huan Tu Haowei Yang +9 位作者 Pengzhao Xu Zhe Yang Fan Tang Cheng Dong Yuchao Chen Lei Ren Wenjian Cao Chenguang Huang Yacong Guo Yanpeng Wei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510-520,共11页
A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used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PPE),body armor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tecting the human body from the high-velocity impact of bullets or projectiles.The body torso and critical org... A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used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PPE),body armor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tecting the human body from the high-velocity impact of bullets or projectiles.The body torso and critical organs of the wear may suffer severe behind-armor blunt trauma(BABT)even though the impactor is stopped by the body armor.A type of novel composite material through incorporating shear stiffening gel(STG)into ethylene-vinyl acetate(EVA)foam is developed and used as buffer layers to reduce BABT.In this paper,the protective performance of body armors composed of fabric bulletproof layers and a buffer layer made of foam material is investigated both experimentally and numerically.The effectiveness of STG-modified EVA in damage relief is verified by ballistic tests.In parallel with the experimental study,numerical simulations are conducted by LS-DYNA®to investigate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each component and capture the key mechanical parameters,which are hardly obtained from field tests.To fully describe the material behavior under the transient impact,the selected constitutive models take the failure and strain rate effect into consideration.A good agreement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and numerical results is achieved to prove the validity of the modelling method.The tests and simulations show that the impact-induced deformation on the human body is significantly reduced by using STG-modified EVA as the buffering material.The improvement of protective performance is attributed to better dynamic properties and more outstanding energy absorption capability of the composite fo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llistic behavior Composite foam Shear stiffening gel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Protective mechan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边固支加筋板的振动特性求解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吴剑国 詹俊杰 +2 位作者 邹路遥 曲雪 尹铭禄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4,103,共8页
针对船舶工程中常用的四边固支加筋板,进行了基于Rayleigh-Ritz法的振动特性求解方法研究。把加筋板分为板与扶强材2个部分考虑,利用板与扶强材的边界协调条件,采用薄板小挠度弯曲理论和欧拉梁理论推导了加筋板的横向振动的总能量方程,... 针对船舶工程中常用的四边固支加筋板,进行了基于Rayleigh-Ritz法的振动特性求解方法研究。把加筋板分为板与扶强材2个部分考虑,利用板与扶强材的边界协调条件,采用薄板小挠度弯曲理论和欧拉梁理论推导了加筋板的横向振动的总能量方程,应用Rayleigh-Ritz法建立单向加筋矩形板小挠度下的横向振动特征方程。编制了相关的计算程序,试算4种满足四边固支加筋板位移边界条件的位移函数基函数,通过与有限元结果的对比,选择一种效率和精度都较高的基函数进行多块加筋板计算,分析基函数的种类和阶数,以及加筋板规模对计算精度与效率的影响。通过改变加筋板的各项参数,分析了四边固支加筋板的振动固有特性和其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筋板 横向振动 基函数 固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载荷作用下加筋板极限强度相互关系公式
7
作者 万琪 宋召军 +2 位作者 钱伟 杨鑫 李晓彬 《船舶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7-287,共11页
船舶航行时整体船体梁受到货物装载载荷、船底吃水静水弯矩与波浪弯矩等组合载荷联合作用,而其局部船体加筋板结构则承受面内纵向、横向与面外压力载荷等三向载荷联合作用。侧向载荷的大小不同程度地影响加筋板面内的纵向与横向承载能力... 船舶航行时整体船体梁受到货物装载载荷、船底吃水静水弯矩与波浪弯矩等组合载荷联合作用,而其局部船体加筋板结构则承受面内纵向、横向与面外压力载荷等三向载荷联合作用。侧向载荷的大小不同程度地影响加筋板面内的纵向与横向承载能力,故需建立组合载荷共同加载条件下的加筋板极限强度相互关系式。本文以散货轮船底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对称循环边界的双跨双弯几何范围加筋板模型,应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分析实船连续船体结构遭受横向、纵向与侧向等组合载荷联合作用时的极限强度相互影响规律。通过研究发现,通常侧向载荷降低加筋板结构纵向与横向极限承载力,且板柔度越小则降低越大,同时建议分别通过增大型材尺寸与板材厚度提高侧压作用下的纵向与横向极限承载力,并提出组合载荷联合作用下的加筋板极限强度相互关系表达式。该方法可评估纵向、横向与侧向载荷联合作用下的极限强度相互关系,以开展复合载荷状态下的船舶加筋板结构强度设计的快速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载荷 加筋板 极限强度 数值仿真 相互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加劲大径厚比方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偏心受压非线性行为研究
8
作者 王振山 康树宽 +3 位作者 宗梦媛 李哲 韦俊 卢俊龙 《应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4-205,共12页
大径厚比钢管混凝土构件局部屈曲问题较为突出,在螺旋加劲肋新型约束形式基础上,提出了螺旋加劲方钢管混凝土叠合柱。通过偏心受压试验研究发现,螺旋肋可对大径厚比方钢管形成较好的约束,局部屈曲显著减小,构件承载力与变形能力得到有... 大径厚比钢管混凝土构件局部屈曲问题较为突出,在螺旋加劲肋新型约束形式基础上,提出了螺旋加劲方钢管混凝土叠合柱。通过偏心受压试验研究发现,螺旋肋可对大径厚比方钢管形成较好的约束,局部屈曲显著减小,构件承载力与变形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基于试验结果,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该新型组合构件进行了参数分析,研究了钢管厚度、螺旋肋宽厚比、钢筋直径及偏心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偏心率增大,试件承载力降低,延性增加;减小钢管宽厚比和增加钢筋直径,承载力和延性均有明显提升;螺旋肋宽厚比对试件承载力影响不大。基于数值分析结果,给出了设计建议;并对该叠合柱偏心受压承载力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考虑螺旋肋影响的实用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 螺旋加劲肋 偏心受压 数值模拟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匀拉伸开孔加筋无限板的应力半解析算法
9
作者 王小明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1-188,共8页
为了研究均匀拉伸开孔加筋无限板的应力计算方法,本文提出半解析计算方法。以复变函数为数学工具,推导开孔无限光板在面内受集中力作用下的应力函数,由此引入复变函数表达的应力函数的影响函数和位移影响函数。板筋之间的拉压力看作是... 为了研究均匀拉伸开孔加筋无限板的应力计算方法,本文提出半解析计算方法。以复变函数为数学工具,推导开孔无限光板在面内受集中力作用下的应力函数,由此引入复变函数表达的应力函数的影响函数和位移影响函数。板筋之间的拉压力看作是沿加强筋长度连续分布的无数个集中力,通过板筋之间的位移协调条件,即板筋接触面上的质点的位移相同,列出位移协调方程,这一方程是奇异积分方程。将所有连续分布的集中力离散成有限个集中力,运用数值解法求解这一方程,则可以求出所有板筋间的集中力。运用数值方法,推导了开孔单筋无限板、开孔双筋无限板和开孔三筋无限板的板筋作用力计算方程。求出板筋间作用力后,加筋板中板的应力函数则为应力函数的影响函数与各个集中力乘积后的累加求和再加上相应位置的开孔光板应力函数。求出板的应力函数后,板的应力则可以求出;求出板筋作用力后,筋的应力也可以求出。通过算例验证,半解析算法的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吻合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集中 开孔加筋无限板 复变函数法 影响函数 应力分析 板筋作用力 开孔板 孔边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reen函数的轮胎冲击载荷特性反演方法
10
作者 师桂杰 李强 王德禹 《中国舰船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5-173,共9页
[目的]旨在通过结构响应间接识别轮胎冲击载荷及其分布特性,为甲板设计与安全评估提供依据,提出一种基于Green函数的载荷反演方法。[方法]以某船甲板加筋板为研究对象,利用Green函数将冲击载荷表示为单位脉冲载荷的叠加,通过有限元仿真... [目的]旨在通过结构响应间接识别轮胎冲击载荷及其分布特性,为甲板设计与安全评估提供依据,提出一种基于Green函数的载荷反演方法。[方法]以某船甲板加筋板为研究对象,利用Green函数将冲击载荷表示为单位脉冲载荷的叠加,通过有限元仿真得到Green核函数矩阵,并结合广义交叉验证准则(GCV)的Tikhonov正则化方法,建立载荷反演模型。针对单个轮胎及多个轮胎冲击工况,分析多源载荷对反演精度的影响。对于凸型、马鞍型和凹型3种典型的轮印载荷分布形式,通过等效划分受力区域并施加单位脉冲载荷,完成载荷分布特性的反演。[结果]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识别轮胎冲击载荷的时间历程及其分布特性,反演相对误差均小于5%。其中,基于应变和位移响应的反演精度较高,误差低于2%;即使在5%噪声干扰下,反演载荷仍然与实际载荷基本一致。[结论]所提方法解决了冲击载荷作用时间短、结构响应范围有限以及多源载荷联合作用带来的反演难题,为实船轮印载荷识别提供了新思路,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板设计 结构响应 动力响应 加筋板 承载能力 冲击载荷 轮印载荷分布 GREEN函数 载荷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钢桁加劲PC箱梁斜拉桥风-车-线-桥耦合振动分析
11
作者 卢皓 黄文泰 +2 位作者 王矗烽 王铭 李小珍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5-102,共8页
为研究大跨度钢桁加劲PC箱梁斜拉桥在复杂环境荷载下的行车动力响应,以西安至十堰高铁汉江特大桥为背景,基于有限元理论和风-车-线-桥耦合仿真分析方法,分析了涡振、温度、风荷载对桥梁变形和列车动力性能的影响,并提出大风天气下车速... 为研究大跨度钢桁加劲PC箱梁斜拉桥在复杂环境荷载下的行车动力响应,以西安至十堰高铁汉江特大桥为背景,基于有限元理论和风-车-线-桥耦合仿真分析方法,分析了涡振、温度、风荷载对桥梁变形和列车动力性能的影响,并提出大风天气下车速阈值建议值。结果表明:涡振附加变形对桥梁动力响应影响较小,而对车体竖向加速度的影响略显著;温度附加变形对桥梁和车体动力响应影响较小,车体脱轨系数轻微增大;在风荷载作用下,梁体横、竖向位移受车速的影响较小,梁体横、竖向加速度随车速的变化波动较为明显,车体动力响应随风速和车速的增大而增大,单、双线行车的动力响应差异主要源于车体气动三分力系数不同;当桥面风速大于20 m/s应限速运行,当桥面风速大于30 m/s时应封闭线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钢桁加劲PC箱梁 复杂环境荷载 有限元理论 风-车-线-桥系统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初始静应力场的水下耐压结构强度与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谢晓忠 赵勰 +2 位作者 冯士超 陈沙古 胡嘉骏 《船舶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5-473,共9页
针对合拢端口含初始几何缺陷的环肋圆柱壳结构在形状矫正后装配产生的初应力场问题,在考虑由大变形引起的几何非线性的前提下,研究初应力场对环肋圆柱壳结构强度及稳定性的影响。采用试验方法,获得典型环肋圆柱壳在端口位移载荷下的结... 针对合拢端口含初始几何缺陷的环肋圆柱壳结构在形状矫正后装配产生的初应力场问题,在考虑由大变形引起的几何非线性的前提下,研究初应力场对环肋圆柱壳结构强度及稳定性的影响。采用试验方法,获得典型环肋圆柱壳在端口位移载荷下的结构应力;同时利用ANSYS软件构建含初始几何缺陷的环肋圆柱壳有限元模型并计算得到初应力场;通过试验结果与计算结果的对比验证数值仿真的有效性;进一步通过弧长法对含初始几何缺陷及初应力场的水下耐压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进行求解。分析表明:受静水外压作用的水下耐压结构在考虑初始静应力场后,其极限承载能力出现小幅下降,结构失稳波形规则性降低,但破坏位置未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几何缺陷 应力场 环肋圆柱壳 静水外压 强度 稳定性 有限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箱型结构加强筋分布及支撑位置的协同优化设计
13
作者 李简 丁晓红 +3 位作者 张轶杰 熊敏 王瀚 张横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9-77,共9页
箱型结构内部加强筋布局及支撑位置对结构性能有重要影响。提出一种箱型结构加强筋分布及支撑位置协同优化设计方法,引入独立的支撑单元和加强筋基结构,建立箱型结构加强筋和支撑位置协同优化数学模型。通过自适应成长法对箱型结构进行... 箱型结构内部加强筋布局及支撑位置对结构性能有重要影响。提出一种箱型结构加强筋分布及支撑位置协同优化设计方法,引入独立的支撑单元和加强筋基结构,建立箱型结构加强筋和支撑位置协同优化数学模型。通过自适应成长法对箱型结构进行加强筋优化设计,基于双向渐近结构优化方法对支撑位置进行优化,得到最优的加强筋分布和支撑位置。结果表明,相比于已知支撑位置的加强筋优化设计,协同优化得到的支撑位置和加强筋分布具有更优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箱型结构 支撑位置 加强筋分布 协同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车流下悬索桥加劲梁纵向运动等效简化模型研究
14
作者 黄国平 胡建华 +2 位作者 华旭刚 封周权 陈政清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85,共11页
为研究大跨度悬索桥在随机车流作用下加劲梁纵向运动及纵向累计位移行程简化计算方法,基于移动荷载作用下加劲梁纵向运动特征,将悬挂加劲梁体系等效为单自度(single-degree-of-freedom,SDOF)振动体系,推导了基于SDOF振动体系的移动荷载... 为研究大跨度悬索桥在随机车流作用下加劲梁纵向运动及纵向累计位移行程简化计算方法,基于移动荷载作用下加劲梁纵向运动特征,将悬挂加劲梁体系等效为单自度(single-degree-of-freedom,SDOF)振动体系,推导了基于SDOF振动体系的移动荷载作用下悬索桥加劲梁纵向振动方程和随机车流作用下加劲梁纵向振动方程,提出了一种快速计算随机车流作用下加劲梁纵向振动响应的方法。以某单跨悬索桥为实例,基于实测车流数据,采用蒙特卡罗抽样方法生成随机车流样本,将其等效为SDOF体系下随机荷载时程,进行SDOF体系振动方程求解得到纵向响应位移时程,并与基于ANSYS的全桥模型瞬态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随机车流作用下,加劲梁发生纵向运动并形成巨大累计位移行程,累计位移包括静态位移和动态位移,后者对累计位移贡献更大;与有限元瞬态动力分析相比,基于简化SDOF体系获得的位移响应结果中除累计位移差别稍大(约13%~19%)外,其幅值和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RMS)均差别很小(小于5%),简化振动模型能反映随机车流下加劲梁纵向运动特征规律,所提计算方法可极大地简化随机车流作用下加劲梁纵向运动分析,可用于结构设计阶段随机车流作用下加劲梁纵向运动评估及振动控制参数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车流 悬索桥 加劲梁 纵向运动 简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增材制造的进气道拓扑优化数值研究
15
作者 郭家琦 孙振华 +1 位作者 刘亚东 白涛涛 《航空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4,共8页
进气道是冲压发动机的重要部件之一,其强度与刚度对于冲压发动机稳定性至关重要。为降低发动机消极质量并优化发动机设计,本文以某进气道为研究对象,在满足进气道变形和承载要求的基础上进行进气道薄壁结构减重设计。对进气道进行静力校... 进气道是冲压发动机的重要部件之一,其强度与刚度对于冲压发动机稳定性至关重要。为降低发动机消极质量并优化发动机设计,本文以某进气道为研究对象,在满足进气道变形和承载要求的基础上进行进气道薄壁结构减重设计。对进气道进行静力校核,根据进气道在4种工况下的初始强度校核结果确定优化设计域,结合点阵结构,同时考虑加强筋布局优化与加强筋尺寸优化,运用变密度拓扑优化方法,采用主级加筋结合局部点阵加筋填充的优化方案对进气道进行了优化设计。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优化前后强度、刚度、稳定性校核,优化后进气道结构质量减少了8%,稳定性增强,整体刚度分布更好,实现了进气道的减重与结构设计空间的扩展,证明本文采用的优化方法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扑优化 数值研究 进气道 点阵结构 薄壁加筋 冲压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环境对复合材料加筋板高频声振响应的影响研究
16
作者 周长伟 党天骄 +2 位作者 王鹏飞 任方 刘振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8-283,290,共7页
该文以统计能量分析理论结合试验方法,以碳纤维加筋板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不同温度下的结构高频声振响应规律。首先,开展了热振试验并结合相关理论辨识了不同温度下的加筋板统计能量参数;然后,构建了温度影响下的加筋板高频声振耦合统计... 该文以统计能量分析理论结合试验方法,以碳纤维加筋板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不同温度下的结构高频声振响应规律。首先,开展了热振试验并结合相关理论辨识了不同温度下的加筋板统计能量参数;然后,构建了温度影响下的加筋板高频声振耦合统计能量模型,进一步开展了基于混响室噪声载荷的常温加筋板动响应试验,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准确性;最后,探究了温度对加筋板结构高频声振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温度升高将使得结构模态密度和内损耗因子呈现上升趋势;结构模态密度增大将使得结构声振响应增大,内损耗因子增大会使得结构响应减小;温度上升对结构高频范围内不同频率处声振响应影响不同,主要取决于该频率处模态密度和内损耗因子的增量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效应 复合材料加筋板 统计能量分析 高频声振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无机物改性回收聚丙烯复合材料研究
17
作者 李永桂 李剑 +2 位作者 徐欢 李彭 李新芳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22,共3页
研究制备了回收聚丙烯/碳酸钙或硫酸钡复合材料。研究结果表明,加入无机物提高了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其中质量分数6.00%碳酸钙的复合材料最优。随着无机物添加量增加,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先升后降,而弯曲模量持续上升,且碳酸钙... 研究制备了回收聚丙烯/碳酸钙或硫酸钡复合材料。研究结果表明,加入无机物提高了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其中质量分数6.00%碳酸钙的复合材料最优。随着无机物添加量增加,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先升后降,而弯曲模量持续上升,且碳酸钙提升作用超过硫酸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收料 熔体流动速率 弯曲模量 增韧 增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FEM的典型加筋板结构应变重构方法研究
18
作者 许梦桐 蒋镇涛 +3 位作者 汪雪良 朱全华 陈国材 甘进 《船舶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07-819,共13页
加筋板是船体结构的基本组成单元,此类结构在服役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性需重点关注。通过实时监测技术准确获取加筋板结构的应力、应变等物理参量,可为船体结构的安全性评估与预报提供数据支撑。本文通过基于最小二乘变分原理的逆向有限元... 加筋板是船体结构的基本组成单元,此类结构在服役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性需重点关注。通过实时监测技术准确获取加筋板结构的应力、应变等物理参量,可为船体结构的安全性评估与预报提供数据支撑。本文通过基于最小二乘变分原理的逆向有限元方法(IFEM)对船体加筋板结构进行应变场重构,首先开展轴压加筋板数值仿真研究工作,将仿真结果输入到逆向有限元算法中进行结构应变场重构,其次通过设计不同的测点布置方案,分析重构结果与仿真结果之间的误差,并结合Xgboost算法为离散测点的数量和位置选择提供依据。结果表明:IFEM可适用于船体加筋板结构的应变重构工作,而通过适当的测点位置优化,可在保持高精度逆有限元重构结果的同时,大量减少逆有限元模型中的测点数量。本文研究结果可为船体结构健康监测及安全性评估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健康监测 加筋板 逆向有限元法 应变重构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水泥土软化特性的劲性复合桩加固路基破坏机理与稳定性研究
19
作者 张超哲 刘松玉 +3 位作者 章定文 王振 张国凯 赖丰文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46-2358,共13页
劲性复合桩作为一种新型复合桩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软土地基处理,而路堤荷载下劲性复合桩可能发生失稳破坏,明晰桩体的破坏特征对路堤稳定性计算具有关键作用。考虑水泥土软化特性和混凝土塑性损伤特性,采用施加超载和强度折减这2种方法对... 劲性复合桩作为一种新型复合桩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软土地基处理,而路堤荷载下劲性复合桩可能发生失稳破坏,明晰桩体的破坏特征对路堤稳定性计算具有关键作用。考虑水泥土软化特性和混凝土塑性损伤特性,采用施加超载和强度折减这2种方法对劲性复合桩承载路堤稳定性进行数值分析,探究路堤边坡失稳破坏机理,揭示超载作用下桩体塑性区发展规律和桩身力学响应;阐明强度折减过程中桩体承载特性,并确定路堤的稳定安全系数。研究结果表明:在超载作用下,路堤发生典型的圆弧滑动破坏,可将路面和坡面下的桩体分为受压区和受弯区;水泥土桩作为劲性复合桩外芯对内芯管桩起到加固作用,相比于传统管桩承载路堤,劲性复合桩承载路堤的稳定安全系数可提高13.7%,而且劲性复合桩承载路堤中各桩的最大水平位移仅为传统管桩承载路堤的76%~82%。研究成果可为劲性复合桩承载路堤的设计、工程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 劲性复合桩 桩承路堤 水泥土软化 破坏机理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储气洞室钢衬抗外压加劲环的布置方式研究
20
作者 陈尧 伍鹤皋 +3 位作者 傅丹 王涛 陈宗光 李鹏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7-220,211,共5页
为研究加劲环内、外布置两种方式对钢衬与加劲环自身受力的影响,以某地下储气库工程为例,利用ABAQUS软件分析了气压和温度两种荷载作用下钢衬与加劲环的力学响应。结果表明,地下储气洞室端部封头导致钢衬与混凝土之间产生轴向相对滑移,... 为研究加劲环内、外布置两种方式对钢衬与加劲环自身受力的影响,以某地下储气库工程为例,利用ABAQUS软件分析了气压和温度两种荷载作用下钢衬与加劲环的力学响应。结果表明,地下储气洞室端部封头导致钢衬与混凝土之间产生轴向相对滑移,嵌入回填混凝土内的外设加劲环发生明显的弯曲变形,产生应力集中现象,可能引起加劲环与钢衬连接角焊缝破坏。与之相反,在储气库内压和温度作用下,内设加劲环应力分布更加均匀,钢衬整体变形更加协调,而且可以减小开挖半径和回填混凝土工程量,大大节省工程投资,在地下储气洞室密封钢衬设计时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储气洞室 钢衬 加劲环 接触非线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