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3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行为实验的睡眠干扰应激诱发焦虑抑郁共患动物模型的建立
1
作者 赵永智 张亦文 +8 位作者 罗燕琴 陈芳 许燕飞 潘瑞乐 常琪 刘萌潮 何清湖 姜宁 刘新民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95-703,共9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周期睡眠干扰(sleep interruption,SI)应激对ICR小鼠情绪行为的影响,建立SI应激致焦虑抑郁共患小鼠模型。方法雄性ICR(4~5周龄)小鼠72只,分别按1、2、3周应激周期,随机分为空白组和模型组;除空白组外,模型组分别...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周期睡眠干扰(sleep interruption,SI)应激对ICR小鼠情绪行为的影响,建立SI应激致焦虑抑郁共患小鼠模型。方法雄性ICR(4~5周龄)小鼠72只,分别按1、2、3周应激周期,随机分为空白组和模型组;除空白组外,模型组分别给予1、2、3周的SI应激。应激结束后采用旷场、高架十字迷宫、明暗箱、大理石掩埋和强迫游泳行为学检测方法评估小鼠情绪行为,并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皮质酮(CORT)的含量。结果在SI应激1周后,模型组小鼠的大理石掩埋个数较空白组均显著增加(P<0.05);应激2周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明暗箱穿箱次数显著降低(P<0.05)、大理石掩埋个数显著增加(P<0.01);应激3周后,模型组小鼠大理石掩埋个数显著增加(P<0.05),明暗箱穿箱次数显著降低(P<0.05),小鼠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显著增加(P<0.01)。结论睡眠干扰应激2周时小鼠表现出明显的焦虑样行为,而3周后出现显著的焦虑和抑郁行为变化,表明睡眠干扰应激3周后成功构建了小鼠焦虑抑郁共患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干扰 焦虑抑郁 动物模型 行为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低空立体组网场景下简化的下行干扰模型
2
作者 周娇 李新 +5 位作者 曹蕾 陈蔚燕 范雯 张欣 秦洁 许乐飞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63,共12页
为更好地保障低空立体组网的性能,可采用天线主瓣向上的方式覆盖低空。与传统地面组网场景相比,低空组网面临干扰小区数量多、干扰影响范围广、干扰受高度影响大等难题。分析了低空立体组网的分层特征,揭示了其干扰特性,并基于该特性,... 为更好地保障低空立体组网的性能,可采用天线主瓣向上的方式覆盖低空。与传统地面组网场景相比,低空组网面临干扰小区数量多、干扰影响范围广、干扰受高度影响大等难题。分析了低空立体组网的分层特征,揭示了其干扰特性,并基于该特性,结合多小区三角投影的关系,对天线上倾场景下的低空组网的下行干扰进行了数学建模。该模型仅采用倾角以及用户与基站的相对位置信息,即可获得低空覆盖的性能,简化了低空场景下的性能和干扰分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立体分层组网 低空干扰模型 主服务小区和干扰小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互式多模型概率数据关联抗速度拖引干扰算法
3
作者 闫咏琪 王琪 易凡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07-1515,共9页
脉冲多普勒雷达导引头面对释放速度拖引干扰的强机动性目标时,存在跟踪、制导精度下降的问题。为此,结合空空/地空导弹应用场景,提出一种基于交互式多模型概率数据关联的抗速度拖引干扰算法。该算法结合概率数据关联和多模型交互的优势... 脉冲多普勒雷达导引头面对释放速度拖引干扰的强机动性目标时,存在跟踪、制导精度下降的问题。为此,结合空空/地空导弹应用场景,提出一种基于交互式多模型概率数据关联的抗速度拖引干扰算法。该算法结合概率数据关联和多模型交互的优势,采用概率数据关联滤波器处理角度和速度通道的量测信息,同时引入多模型交互框架动态适应目标在不同机动状态下的运动模式。仿真实验表明,提出的抗干扰算法可增强对复杂机动行为的捕捉能力和目标状态估计的鲁棒性,有效降低速度拖引干扰带来的影响,提升导弹制导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机动目标跟踪 速度拖引干扰 交互式多模型 概率数据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脑炎病毒逃逸Ⅰ型干扰素机制在小鼠感染模型创制中的应用进展
4
作者 周轶凡 张彩勤 +3 位作者 李秉润 包娇娇 张延英 师长宏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8-295,共8页
日本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JEV)感染人体后首先会逃避先天免疫的Ⅰ型干扰素(Ⅰ-interferon,Ⅰ-IFN)的抑制作用,进而感染其他细胞和组织,引起痉挛、神经退行性病变和神经性炎症等系列严重症状甚至死亡。JEV主要通过抑制... 日本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JEV)感染人体后首先会逃避先天免疫的Ⅰ型干扰素(Ⅰ-interferon,Ⅰ-IFN)的抑制作用,进而感染其他细胞和组织,引起痉挛、神经退行性病变和神经性炎症等系列严重症状甚至死亡。JEV主要通过抑制IFN-α/β产生和干扰素的Janus激酶(Janus kinase, Jak)-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STAT)信号通路来逃逸先天免疫,基于JEV的免疫逃逸机制构建了多种小鼠感染模型,用于研究JEV感染的致病机制和治疗方案。本文在阐述JEV的干扰素(interferon, IFN)免疫逃逸机制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相应的小鼠感染模型,分析该类小鼠模型的特点、人类症状的模拟程度等,基于此可能发现新的研究靶点,进而开发新的JEV感染小鼠模型,为JEV研究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脑炎病毒 Ⅰ型干扰 免疫逃逸 小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气动弹性模型风洞试验的邻近超高层建筑风致干扰效应
5
作者 苏林焜 顾明 《空气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62,I0001,共11页
由于超高层建筑通常在城市中心比邻而建,风致干扰效应对邻近建筑的影响不可忽视。针对先前关于风致干扰效应的研究中因较少采用双气动弹性模型进行风洞试验而导致气动弹性效应对风致干扰效应的影响未能充分反映的问题,本文通过双气动弹... 由于超高层建筑通常在城市中心比邻而建,风致干扰效应对邻近建筑的影响不可忽视。针对先前关于风致干扰效应的研究中因较少采用双气动弹性模型进行风洞试验而导致气动弹性效应对风致干扰效应的影响未能充分反映的问题,本文通过双气动弹性模型和一刚性一气动弹性模型风洞试验,系统研究了相邻两座方形超高层建筑顶部横风响应的气动干扰机理。试验覆盖35个干扰位置(每个位置设置18个折减风速U_(r)),定量揭示了干扰因子(I_(IF))、气动阻尼比与建筑布局及气动弹性效应的关联规律。结果表明:在正下游串列布置中,U_(r)=7~8和U_(r)>14时I_(IF)达1.1~1.3,且下游施扰建筑距离目标建筑越近,I_(IF)越高;并列布置间距大于2倍建筑宽度时,狭缝效应使U_(r)=8附近I_(IF)升至1.2~1.3,而间距过近使得两个建筑更像一个整体,响应被抑制。斜上游布置中,目标建筑受施扰建筑高速尾涡影响,高折减风速下I_(IF)高达1.6~2.0。值得注意的是,双气动弹性模型和一刚性一气动弹性模型对比风洞试验表明,气动弹性效应使得中高风速下受扰建筑的负气动阻尼绝对值增大,且干扰因子升高,忽略施扰建筑气动弹性效应会使得风致响应的评估结果偏于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弹性模型 风洞试验 气动弹性效应 气动阻尼 干扰效应 超高层建筑 风致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数据链带内电磁干扰效应预测模型与验证
6
作者 张晓璐 陈亚洲 赵敏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763-2773,共11页
针对目前无人机数据链带内电磁干扰效应预测模型难以开展复杂电磁环境下多干扰源干扰效应预测的问题,基于直扩型数据链的干扰效应指数,建立了一种无人机数据链带内电磁干扰效应预测模型。以直扩型无人机数据链为试验对象,由单音干扰和... 针对目前无人机数据链带内电磁干扰效应预测模型难以开展复杂电磁环境下多干扰源干扰效应预测的问题,基于直扩型数据链的干扰效应指数,建立了一种无人机数据链带内电磁干扰效应预测模型。以直扩型无人机数据链为试验对象,由单音干扰和部分频带噪声干扰组合形成多类型干扰信号组合以模拟复杂电磁环境,采用电磁干扰注入方法分别开展带内干扰失锁阈值试验和效应指数试验。结果表明,效应指数的试验值与理论值误差小于0.627 dB,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同时该模型还适用于部分周期信号干扰效应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数据链 电磁干扰 干扰效应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语言模型驱动的空战自卫干扰策略训练优化
7
作者 彭皓杰 张文宇 +1 位作者 陈锐海 张启悦 《探测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1-81,共11页
随着大模型近几年在各行业中的应用,其对复杂任务分解和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的能力已受到广泛认可。将大语言模型应用在机载电子战干扰策略训练,利用现有大模型中已经具备的行业通识性知识,通过领域知识的输入对大模型进行参数微调和预训... 随着大模型近几年在各行业中的应用,其对复杂任务分解和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的能力已受到广泛认可。将大语言模型应用在机载电子战干扰策略训练,利用现有大模型中已经具备的行业通识性知识,通过领域知识的输入对大模型进行参数微调和预训练。根据任务类型将大模型和强化学习智能体分为顶层和底层结构进行长短周期决策。大模型担任顶层长周期决策任务,根据总结链和思维链输出指令,作为强化学习智能体状态量输入,强化学习智能体则作为短周期决策,执行连续动作序列。使用动作掩码机制和混合奖励机制对智能体训练算法进行优化,动作掩码机制抑制了无用动作选择概率,混合奖励机制约束了智能体动作策略减少了无效探索,这些方法有效降低了训练所需时间提高了效率。通过仿真验证,以LLaMA2作为基座大模型分别对DQN算法、PPO算法和SAC算法执行干扰策略回报分数在原有基础上分别提升了27.9%、25.82%和31.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语言模型 电子战 干扰策略 长短周期 混合奖励 动作掩码 强化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去噪扩散概率模型的离线真实无线干扰信号分类
8
作者 刘春雨 袁俊 +2 位作者 孙晓萌 张磊 张博 《电波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6-551,共6页
无线通信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干扰信号的检测和分类。近年来,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算法被广泛用于干扰信号的检测和分类。DL算法需要高质量的训练样本,然而,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实时获得大量高质量的干扰... 无线通信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干扰信号的检测和分类。近年来,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算法被广泛用于干扰信号的检测和分类。DL算法需要高质量的训练样本,然而,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实时获得大量高质量的干扰信号样本是具有挑战性的。为了解决这些挑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去噪扩散概率模型(denoising diffusion probabilistic model,DDPM)的离线真实无线干扰信号分类的方法,该方法利用DDPM在特征提取之前对收集的信号进行离线处理,然后将信号发送到预定义的分类器中。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算法能够在4个样本信号的情况下,将干扰信号分类和识别的准确率提高到91%,有效地解决了真实无线通信场景中由于样本数量少和数据质量差而导致的干扰识别准确度较低的问题。此外,证明了在信号处理中使用生成模型的可行性,并在真实通信场景中实现了高精度的识别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噪扩散概率模型(DDPM) 生成对抗网络 深度学习(DL)算法 神经网络算法 无线通信干扰(WC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干扰下的智能车模型预测纵向运动抗干扰控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忠 吴晓建 +2 位作者 江会华 张超 万宇康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16-1828,1919,共14页
智能车纵向运动控制面临模型失配和外部环境变化等多源干扰,影响速度跟踪的精确性,本文针对性提出一种结合扰动观测和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 control,MPC)算法的纵向运动抗干扰控制方法。首先,根据车辆纵向动力学模型分析车辆纵向... 智能车纵向运动控制面临模型失配和外部环境变化等多源干扰,影响速度跟踪的精确性,本文针对性提出一种结合扰动观测和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 control,MPC)算法的纵向运动抗干扰控制方法。首先,根据车辆纵向动力学模型分析车辆纵向加速度与各项作用力之间的关系,然后将其简化为含多源干扰的质点运动型并设计模型预测控制器作为上层控制器。其次,针对内部未建模动态干扰及外部随机干扰,设计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linear extended state observe,LESO)进行实时估计,并通过前馈环节实施补偿,且分析了MPC闭环稳定性和LESO收敛性,最终形成扰动补偿和状态反馈的模型预测最优调节控制律。进一步地,为确保控制策略的高效执行,提出1阶自抗扰控制器作为下层控制器,将期望加速度转换为发动机转矩,从而实现对车速的闭环控制。最后,将算法部署在车载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上,在多个速度和道路工况下进行实车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策略可以快速且精确跟踪目标车速,具备良好的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汽车 纵向速度跟踪 干扰控制 模型预测控制 扩张状态观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机械臂干扰力观测与无模型振动控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浦玉学 古妍 +1 位作者 张崇峰 邹怀武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83-1791,共9页
为了抑制柔性机械臂运动过程中的非线性振动,提出一种基于干扰力在线观测的无模型轨迹跟踪和振动抑制混合控制策略。采用拉格朗日方程和奇异摄动法对存在未知干扰的柔性机械臂进行动力学建模和解耦,将其分解为表征刚性运动的慢变子系统... 为了抑制柔性机械臂运动过程中的非线性振动,提出一种基于干扰力在线观测的无模型轨迹跟踪和振动抑制混合控制策略。采用拉格朗日方程和奇异摄动法对存在未知干扰的柔性机械臂进行动力学建模和解耦,将其分解为表征刚性运动的慢变子系统和表征柔性振动的快变子系统;考虑到建模的复杂性和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采用PD控制方法实现轨迹跟踪,并提出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算法以实现柔性臂杆的非线性振动控制。针对未知外界干扰可能引起的控制发散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干扰力状态观测器,用于干扰力矩的在线估计和实时补偿,有效提高无模型振动控制算法的收敛性能。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存在干扰力的情况下对柔性机械臂的振动抑制效果显著,且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机械臂 振动控制 模型自适应控制 干扰观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无干扰模型分析和验证方法
11
作者 吴志芳 刘小丽 张帆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022-3034,共13页
安全模型是网络空间安全研究的基础和起点.以机密性为例,历史上研究人员率先提出了BLP(Bell-LaPudula)模型,BLP从思想上精确把握了机密性“不上读,不下写”的本质,但在设计上存在不足,这导致BLP自身存在隐通道等缺陷.为此,研究人员基于... 安全模型是网络空间安全研究的基础和起点.以机密性为例,历史上研究人员率先提出了BLP(Bell-LaPudula)模型,BLP从思想上精确把握了机密性“不上读,不下写”的本质,但在设计上存在不足,这导致BLP自身存在隐通道等缺陷.为此,研究人员基于信息流提出了无干扰的思想.无干扰通过研究“攻击者在系统内信息流动的过程中,能否通过观察系统所到达的不同状态之间的差异以非法获取机密信息”,来分析系统的安全性.目前,无干扰模型已成为事实上机密性领域的基础模型.当前无干扰分析主流(甚至唯一)的方法是Rushby所提出的视图分区(view-partition)方法.但是,视图分区方法的3条规则难以转化为可机械计算的递归形式,且缺少直观的数学解释,这使得无干扰模型的属性验证和实践应用长久以来一直难以取得进展.近年来,随着无干扰模型在可信计算、云计算和机密计算等新型计算领域获得广泛应用,上述问题进一步凸显.针对无干扰模型的分析和验证问题,提出了一种称为伙伴状态机(buddy state machines)的无干扰分析改进方法.该方法通过分析真实(real)和理想(ideal)两个状态机在同步运行过程中的状态等价关系,实现对无干扰属性的分析和验证.基于伙伴状态机,建立了一种新的无干扰模型形式分析框架;给出了可靠和完备的无干扰成立条件;提出了O(|S|^(2))时间复杂度的无干扰属性验证算法,为无干扰模型的分析、验证和应用提供了一种可参考的改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 信息流 机密性 安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立供电系统传导干扰黑箱建模方法
12
作者 王浩宇 孙红鹏 +3 位作者 张涛 张刚 白焱 段建东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47-2357,I0026,共12页
飞机和船舶中的独立供电系统具有多等级电网混合交联、多元电气设备动态加载的特点,由此造成其传导干扰多源、多径传输,传导干扰分析和抑制面临极大困难。该文提出采用黑箱建模方法,仅基于设备端口特性参数的测量,通过戴维南等效建立传... 飞机和船舶中的独立供电系统具有多等级电网混合交联、多元电气设备动态加载的特点,由此造成其传导干扰多源、多径传输,传导干扰分析和抑制面临极大困难。该文提出采用黑箱建模方法,仅基于设备端口特性参数的测量,通过戴维南等效建立传导干扰的多端口网络模型,进而可通过模型的级联构建系统级传导干扰分析模型。该方法无需设备内部电路参数和配置信息,模型通用性强。通过24 V直流供电系统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系统用电设备数量和种类的增加,该方法仍能准确预测系统的传导发射情况,证明了该方法是系统级传导干扰分析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导电磁干扰 黑箱模型 戴维南等效 独立供电系统 电磁兼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体船的运动模型建模和减摇控制技术研究
13
作者 李传军 张思露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32-35,共4页
三体船独特的结构使其在多领域应用潜力巨大,但复杂海况下多自由度耦合运动及片体干扰带来的减摇控制难题,制约其工程应用。本研究构建考虑非线性因素的三体船运动模型,分析片体间距对流体干扰的影响规律。设计“前馈补偿+反馈调节”双... 三体船独特的结构使其在多领域应用潜力巨大,但复杂海况下多自由度耦合运动及片体干扰带来的减摇控制难题,制约其工程应用。本研究构建考虑非线性因素的三体船运动模型,分析片体间距对流体干扰的影响规律。设计“前馈补偿+反馈调节”双环减摇控制算法,前馈基于ARIMA模型预报波浪干扰,反馈采用自适应滑模控制抑制耦合运动。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横摇、纵摇和垂荡控制性能上优于传统方法,为三体船减摇控制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模型 减摇控制 三体船 前馈补偿 波浪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概率-Voronoi自适应高维模型表达的新能源电力系统小干扰失稳风险评估方法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一辰 孙佳辉 +1 位作者 李永刚 马静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32-947,I0007,共17页
电力系统中新能源和负荷的不确定性给小干扰稳定性带来挑战。鉴此,该文中提出一种概率-Voronoi自适应采样的高维模型表达方法用于新能源电力系统小干扰失稳风险评估。首先,简要介绍基于高维模型表达的小干扰失稳风险评估步骤和方法,分... 电力系统中新能源和负荷的不确定性给小干扰稳定性带来挑战。鉴此,该文中提出一种概率-Voronoi自适应采样的高维模型表达方法用于新能源电力系统小干扰失稳风险评估。首先,简要介绍基于高维模型表达的小干扰失稳风险评估步骤和方法,分析模型求解和配点选择对高维模型表达建模精度的影响;然后,基于移动最小二乘法的求解特性分析,提出动态半径选择方法,提高计算准确度和求解效率;而后,改进自适应-Voronoi采样方法,将其和概率思想结合,得到概率-Voronoi采样方法,提高风险评估建模采样的高效性。结合动态半径移动最小二乘法和概率-Voronoi采样法,建立小干扰失稳风险评估的高维模型表达。最后,多个新能源电力系统为例,对比分析所提方法的准确性与高效性,并结合实际源荷不确定数据与电网结构,验证研究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高维模型表达 干扰稳定性 Voronoi分区 自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引信接口紧凑模型的传导电磁干扰量化及抑制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文雅 郑松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8-73,共6页
为了解决引信设计过程中,总是以实验验证方法进行电磁兼容性设计,难以通过对引信接口传导干扰的量化计算设计抑制电路的问题,提出基于引信接口紧凑模型的传导电磁干扰量化及抑制方法,用以量化分析引信传导电磁干扰,并设计干扰抑制电路... 为了解决引信设计过程中,总是以实验验证方法进行电磁兼容性设计,难以通过对引信接口传导干扰的量化计算设计抑制电路的问题,提出基于引信接口紧凑模型的传导电磁干扰量化及抑制方法,用以量化分析引信传导电磁干扰,并设计干扰抑制电路。该方法以紧凑模型理论为依托,利用电感与电容的等效电路模型建立接口器件的紧凑模型,使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器件实际阻抗-频率曲线,采用ADS软件,依据器件的紧凑模型进行计算,得到模型参数值,实现接口器件传导电磁干扰建模。根据所计算的模型传递函数表达式设计抑制电路,将仿真计算结果与测试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出的接口传导电磁干扰模型及抑制方法能够真实反映器件高频信号传导特性,能够对不同外注干扰信号通过接口器件的传导干扰的量值进行计算和抑制,抑制电路达到干扰噪声抑制效果,为引信电磁兼容设计奠定基础并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口紧凑模型 传导干扰量化 传导干扰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甲车辆大功率电驱动系统传导干扰预测模型构建方法
16
作者 熊瑛 李小健 +3 位作者 范知友 李楠 王彪 王天楠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004-3016,共13页
装甲车辆动力系统大功率电驱动系统中开关模组的高速切换将产生一系列高压瞬态脉冲及宽频谐波干扰,对高度电气化的整车系统构成严峻威胁。针对大功率电驱动系统产生的传导干扰缺乏数字化检测及分析问题,提出一种系统级的传导干扰预测模... 装甲车辆动力系统大功率电驱动系统中开关模组的高速切换将产生一系列高压瞬态脉冲及宽频谐波干扰,对高度电气化的整车系统构成严峻威胁。针对大功率电驱动系统产生的传导干扰缺乏数字化检测及分析问题,提出一种系统级的传导干扰预测模型构建方法。对电驱动系统各电气部件例如高压电池组、逆变器、负载电机分别独立建模;基于多导体传输线方法,将各模型通过表征系统寄生效应的传输线进行级联,进而构成完整的分布式系统级传导干扰预测模型。通过测试台架对新提出的模型进行精度测试对比验证。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新构建的模型在10 kHz~100 MHz频段范围内仿真精度优于8 dB,可为电驱动装甲车辆的电磁兼容正向设计提供有效支撑,具备创新性及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甲车辆 传导干扰 电驱动系统 开关模组 三相同步电机 模型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震源位置-速度模型联合反演在地震勘探野外干扰源调查中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尹陈 罗文 +5 位作者 敬龙江 王晓阳 熊财富 艾刚 段卓 韩福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87-1998,共12页
"降本提质增效"是油气二维/三维地震勘探的重要目标,而地震资料高品质采集是三维地震勘探质控的重要环节.四川盆地人口众多,城镇聚集,工业生产活动频繁,使得三维地震勘探野外资料高品质采集面临巨大挑战.人类生活/工程活动激... "降本提质增效"是油气二维/三维地震勘探的重要目标,而地震资料高品质采集是三维地震勘探质控的重要环节.四川盆地人口众多,城镇聚集,工业生产活动频繁,使得三维地震勘探野外资料高品质采集面临巨大挑战.人类生活/工程活动激发的地震波与人工震源激发地震波的动力学和运动学特征近似,从而在野外地震勘探质控中降低地震资料品质.面对上千平方公里的勘探区域,快速定位并协停干扰源对地震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地震波动力学和运动学特征,建立了一种震源位置-速度模型联合反演方法,根据人工单炮震源理论及工区外近/远场干扰源的定位分析,其定位精度最高达10 m级别,可极大地缩小干扰源搜寻范围.同时,联合反演速度亦有利于干扰源类型的确定,从而为二维/三维地震勘探"降本提质增效"提供现场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位置 干扰 速度模型 地震勘探 天然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下川西地区森林碳储量对森林管理措施和干扰的长期响应 被引量:5
18
作者 邓诗宇 张明芳 +6 位作者 侯怡萍 余恩旭 李强 刘子佩 胡嘉毅 田洲 徐亚莉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0-226,共17页
评估气候变化下森林管理措施对森林碳储量的长期影响对我国碳中和目标达成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森林碳储量评价方法对气候变化、火灾等干扰以及森林经营管理措施等多重影响下森林生态系统长期演替过程刻画不足,难以有效揭示多种作用因素... 评估气候变化下森林管理措施对森林碳储量的长期影响对我国碳中和目标达成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森林碳储量评价方法对气候变化、火灾等干扰以及森林经营管理措施等多重影响下森林生态系统长期演替过程刻画不足,难以有效揭示多种作用因素对区域森林碳汇能力的长期综合影响。针对上述问题,以气候变化敏感区川西高山、亚高山地区为例,在探讨传统碳储量评价方法局限性的基础上,构建了考虑森林干扰的自然恢复和森林干扰⁃森林经营管理措施组合的人工恢复方案,结合森林景观生态模型LANDIS PRO和森林生态系统碳⁃水动态模型PnET⁃II模拟、预测了未来气候情景下(2020—2070年)自然恢复和不同人工恢复方案下区域森林地上碳储量及碳密度的时空动态,并通过对比筛选出提升固碳能力的最佳森林管理措施。结果表明,川西地区森林林龄趋于年轻化(平均林龄40a),具有巨大碳汇提升潜力。2020—2070年,自然恢复情景下研究区森林地上碳储量将由2020年的466.99Tg增加至2070年的780.96Tg,提高了67.23%。其中,以云杉、冷杉为主的成熟、过熟常绿针叶林是川西地区碳储量的主要贡献来源。但是自然恢复情景下川西地区森林平均碳密度在21世纪中后期停滞增长,甚至下降。而人工恢复情景下,碳密度变化趋势则有所不同。在多种森林干扰与经营管理措施组合方案中,当森林火灾干扰比例为0.01/10a和森林管理措施面积比例为0.02/10a时,川西地区森林地上碳储量提升最大且碳密度呈持续增加趋势。该情景下,2070年森林碳储量及碳密度分别将达到807.76Tg和33.33Mg/hm2,较2020年分别增加了72.97%和12.21%。2070年人工恢复情景下森林碳储量和碳密度较于自然恢复情景下分别高3.4%和8.5%。由此可见,通过人工恢复措施优化将有助于突破川西地区森林固碳能力的自然恢复瓶颈,提升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对未来气候的适应能力,促进未来气候下区域森林碳储量的持续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森林地上碳储量 森林恢复 森林管理措施 森林干扰 LANDIS PRO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中式卡尔曼滤波干扰观测器的无模型自适应控制 被引量:5
19
作者 徐通福 李秀英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1,共6页
针对一类具有测量扰动的离散时间非线性系统,提出一种基于集中式卡尔曼滤波干扰观测器的无模型自适应控制方法。利用动态线性化方法构造被控系统的线性化数据模型;根据线性化数据模型和传感器的测量数据,设计最优集中式卡尔曼滤波干扰... 针对一类具有测量扰动的离散时间非线性系统,提出一种基于集中式卡尔曼滤波干扰观测器的无模型自适应控制方法。利用动态线性化方法构造被控系统的线性化数据模型;根据线性化数据模型和传感器的测量数据,设计最优集中式卡尔曼滤波干扰观测器;并利用观测器的输出在线调整伪偏导数,提出系统的控制更新方案。该方案的设计和分析不依赖于除输入输出数据的任何模型信息,可避免常规无模型自适应控制方法容易受测量扰动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与基于单个传感器卡尔曼滤波干扰观测器的无模型自适应控制方法相比,提出的基于多传感器最优集中式卡尔曼滤波干扰观测器的无模型自适应控制方法具有更好的跟踪性能和更大的数据信噪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式卡尔曼滤波 干扰观测器 模型自适应控制 动态线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知干扰下电液伺服系统模型预测控制
20
作者 周成宝 侯艳茹 于存贵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9-112,118,共5页
电液伺服系统采用阀控双出杆液压缸的数学模型,针对系统的非线性、不确定性与未知干扰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干扰观测器的模型参数变化的模型预测控制方案。为了处理阀控双出杆液压缸负载流量系统非线性特性和负载压力时变的问题,采用预... 电液伺服系统采用阀控双出杆液压缸的数学模型,针对系统的非线性、不确定性与未知干扰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干扰观测器的模型参数变化的模型预测控制方案。为了处理阀控双出杆液压缸负载流量系统非线性特性和负载压力时变的问题,采用预测模型时变的模型预测控制策略。把系统建模误差、未建模摩擦不确定性和外界扰动作为系统混合未知干扰,对混合干扰采用指数收敛干扰观测器进行在线观测,观测结果对预测模型进行实时补偿。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干扰和不确定性有很好的鲁棒性,具有较高的控制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液伺服系统 模型预测控制 干扰观测器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